第3章 地层古生物_第1页
第3章 地层古生物_第2页
第3章 地层古生物_第3页
第3章 地层古生物_第4页
第3章 地层古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地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与地史,地质学基础,古生物与地质年代地史简介,地层及地质年代,第一节 地层及地质年代,1 岩层与地层岩层:在野外或矿井中,人们常常见到一层层叠置的岩石,通常称为岩层;地层:通常为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岩层;特点:地质时代 所含矿产 新老关系地层层序律: 在正常情况下,岩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地层单位,2、地质年代及其确定,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生物地层的单位有: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维地质体。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年代地层单位 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这种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石,而且只代表这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岩石。年代地层单位是按时间阶段来划分的,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没有固定的岩石和生物内容。,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从某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延限带:是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延续 范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顶峰带:某些化石种、属最繁盛的一段地层。 它不包括前期出现数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包括后期逐渐稀少时的地层。上述三种类型并非是相互包容或从属的关系,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群,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 其通常相当于一个统,有可能大于统,甚至大于系。 厚度大、成分不同,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岩层。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给予专名,如青白口群、阜平群普遍的用法。 有时,一段地层岩性和成因比较复杂、厚度巨大,内部包括一些不连续面,但又无明显的界线可以划分组时,也把它称为群。 因此,群的含义系指连续的、在成因上相互相联系的几个组的组合,或指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又不能分组的一套岩系。,组,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 其重要含义: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着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所以组的界线在岩性上应当是容易识别的。组的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百米。组应当展布于一定范围,便于追索对比,在此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如龙潭组、山西组等。指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又不能分组的一套岩系。,段,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它在组内具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通常一个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段。如栖霞组内的臭灰岩段、下硅质层组;龙潭组内的下含煤段、中含煤段、上含煤段等。,层 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 一个明显的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3 地层划分与对比,1)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概念 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2)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 A-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和对比 B-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和对比 C-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和对比 D-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E-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质年代,二、古生物与地质年代表,1、生物进化的特点,1)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向前发展。,2)生物演化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在较早时代已灭绝的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时期内不会在出现。,3)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并经石化作用后形成的。 化石包括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化石层序律每一地层中各有其特定的化石。不同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相比较可确定化石的先后次序。,二、古生物与地质年代,2、地质年代及其确定,实体化石硅化木 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遗迹化石动藻迹 山西保德扒楼沟太原组,遗迹化石 是指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遗迹化石 宁夏乌海卡布其太原组,3、地质年代表,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历史对应地划分为若干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的国际通用单位是:宙、代、纪、世等。 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质年代表(一),地质年代表(二),末志留世 S4,地质年代表(三),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约25亿-4.38亿年前 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称叠层石。,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约占当时动物界的百分之六十。 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主要包括腕足、珊瑚、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二)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 志留纪、泥盆纪(距今4.383.55亿年间) 这段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 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 其次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胃鱼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三)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二叠纪 (在距今3.552.5亿) 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孢子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展迅速,种属激增。 脊椎动物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叠纪末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 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盛。,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 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盛。,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 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 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 脊椎动物中鱼类和两栖类相当繁盛,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中生代后期,出现了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亦未能够逃脱这次巨变而遭淘汰。腹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等进一步发展后。 进入新生代,一些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等产生了更高级的科、属,获得兴盛发展;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霸主。,五)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六千五百万年前到今天,五)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二、地壳发展简史,第四节 地壳的发展历史,地史地壳的发展历史,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在这 漫长的时间里,地球曾经历过许 多重大和复杂的变化,其历史就 记载在地壳的地层、古生物化石 和各种各样的构造变动遗迹中。,地史地壳的发展历史,(一)太古代 Ar( Archaeozoic Era ),地球形成(46亿年前)至 25 亿年前,这是地史中最漫长的一个代。,地壳处于早期阶段,为一层脆弱的玄武岩圈,地壳运动与火山活动极其频繁强烈;当时全球几乎都是浅海,只有一些分散而孤立的岛屿式的小陆块,最后成为稳定陆块的核心(称为陆核);,生命起源与演化。 无机物 简单有机物(氨基酸等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最原始的生物。 到太古代晚期,海洋里已出现了原始单细胞细菌和藻类生物。,(二)元古代 Pt( Proterozoic Era ),距今 25 6 亿年前。在此时期,陆壳逐渐增厚,稳定性加强。多次的地壳运动使陆核扩大、焊接形成一些较大而稳定的古陆。至晚元古代,全球形成五个巨型的稳定古陆:北半球的北美古陆、欧洲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以及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 在震旦纪时,地球发生了第一次大冰期(称为震旦纪大冰期)。,(二)元古代 2,元古代藻类植物时代 元古代藻类空前繁盛,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 到了中、晚元古代大量出现各种藻类、叠层石(叠层石是由藻类、细菌和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集合体),而原始动物(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开始出现,如海绵和腔肠动物。,(三)早古生代 Pz1( Palaeozoic Era ),距今6 3.85 亿年前。由三个纪组成,即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1、三个纪名称的由来:寒武纪(, Cambrian Period),源于英国威尔士西部一山脉 Cambria 的英文译音, 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开始 ;奥陶纪(O,Ordovician Period), 源于英国北威尔士一古代民族 Ordovices 的音译;志留纪(S,Silurian Period),源自英国东南威尔士一个古代部落 Silures 居住的地方名Siluria,日文音译,我国沿用。,2、早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早寒武纪开始,发生了世界性的广泛海侵,形成广阔的浅海和碳酸盐沉积,所以下古生界几乎都是海相地层。 奥陶纪以后,发生广泛的海退。 至志留纪末,发生了世界性的强烈的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部分海槽褶皱上升形成山脉,如加里东海槽、蒙古海槽、祁连海槽、华南海槽等,北美古陆与欧洲古陆相连,古大西洋因而关闭,全球陆地面积扩大。,3、早古生代的古生物发展,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在早古生代,出现了较稳定而广阔的陆棚浅海,海洋营养丰富,促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动物界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它们大都有坚硬的外壳,因而保全下众多的动物化石,现已发现了2500多种,尤以三叶虫、腕足类、笔石、珊瑚、头足类最为繁盛。 后期,先锋植物开始登陆。,(四)晚古生代 Pz2(Palaeozoic Era),距今 3.85 2.3 亿年前。包括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1、三个纪的得名:泥盆纪(D,Devonian Period),该套地层最早在英国西南部的 Devonshire(泥盆郡)得到研究,日本人后来将 Devon 译成片假名“ 泥盆 ” ,所以才有了这个怪名字 ;石炭纪(C,Carboniferous Period), 此名最早创用于英国(1822),因为该时期的地层含丰富的煤矿;二叠纪(P,Permian Period), 是来自德文 Dyas 的意译,因为该时代德国的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命名。,2、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早古生代末开始,揭开了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 四个巨型稳定的古陆,即欧美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受海西运动的影响,前三者在石炭纪时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劳亚古陆,最后在二叠纪与冈瓦纳古陆连结成统一的联合古陆,即泛大陆,使全球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球北方气候温暖湿润,广阔的陆地沼泽树木繁茂,形成广大的煤田,与此同时,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却发生了地球的第二次大冰期。,3、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发展,泥盆纪时,生物界发生了从海洋征服大陆的巨变,只是从这一时期起,生物才开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50 以上。 二叠纪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当时,海水温暖而又清澈,喜欢生活在浅海的各种钙藻和海绵动物大量繁殖,形成了厚厚的礁体,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创造了条件。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发现了许多二叠纪的礁型油气田。,4、古生物发展的主要特点,动物界出现两大飞跃发展: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出现原始鱼类(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从水到陆,由鱼类演变到可在陆地生活的两栖类,所以石炭、二叠纪又称为两栖类时代。这是由于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洋缩小,促进了动物界的巨大变革。,植物界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从泥盆纪开始,大地披上了绿装,孢子植物繁盛,如鳞木、芦木、大羽羊齿等等,为煤矿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五)中生代 Mz (Mesozoic Era),距今 2.3 0.7 亿年前。包括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1、三个纪的得名:三叠纪 (T,Triassic Period), 最早在德国西南部发现了代表这段时期的地层。这套地层由三个部分组成:下为陆相杂色砂页岩,中为海相灰白色石灰岩,上为陆相红色岩层,因此得名;,得名1,侏罗纪 (J ,Jurassic Period) 在法国、瑞士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的侏罗山(Jura Mountains),经研究发现该区地层发育特别完整,形成于中生代中期,故此命名; 今天在地质学上应用的一些理论或概念都得益于当时的研究,如古生物学中的“化石层序律”、化石带的建立和划分,地层学中 “阶”的概念等。,得名2,白垩纪(K,Cretaceous Period) 其名(Creta) 来自拉丁文,代表一种灰白色、 颗粒较细的碳酸钙沉积(即白垩); 在英国东南的多佛尔海峡,有很多由白垩构成的陡峭的岩壁,人们认识白垩纪地层也是最早从这里开始的。 白垩纪是地史中第一个以岩性命名的纪。,2、中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三叠纪末开始,联合古陆解体,首先是北美和亚欧大陆分离,原始北大西洋形成;南美与非洲分裂,形成原始南大西洋;印度和非洲漂离南极洲,形成原始印度洋。之后,南北大西洋不断扩展,印度漂离非洲、澳洲漂离南极洲向东北移动。最后,到白垩纪末,冈瓦纳古陆已解体成五大块(南美、非洲、印度、澳洲、南极洲);同时,古地中海收缩关闭,太平洋缩小及环太平洋褶皱带形成。 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主要有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以及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即太平洋运动、或阿尔卑斯运动),3、中生代的古生物发展,中生代生物界的突出变化是: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称霸地球;到中生代中、晚期,出现了鸟类和哺乳类。同时,无脊椎动物也很繁盛。,中生代气候干燥、冷热多变,喜湿润的孢子植物因而逐渐衰退,而适应性更强的裸子植物(以种子繁殖,但其种子没有果实包裹)则大发展,如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六)新生代 Kz (Kainozoic Era),7千万年前至今。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组成。,第三纪(R,Tertiary Period),早期的人们在研究地史时,只把地史简单地划分为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后来,原始纪和第二纪废弃不用了,只有第三纪作为新生代的地质名称保留下来并使用至今。,第四纪(Q,Quaternary Period),该名由法国学者德斯诺伊尔斯(J .Desnoyers)在1829年,研究巴黎盆地的松散沉积物时所创立。,1、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空前发展的时代,是现代海陆格局和地貌形势已经形成和继续发展的时代,是冰川广泛发育的时代,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新生代地壳演化的总特点:地中海喜马拉雅海槽最后封闭,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西洋和印度洋继续扩张,环太平洋褶皱山系和岛弧、海沟形成,各大陆相对漂移或靠拢,东半球和西半球大陆逐渐形成,最终形成现代全球海陆分布面貌。第三纪末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2、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容量和高的智力。可是,化石的证据却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脑容量不是同时起源的。 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能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即为分类上的人科。,人猿,猿人,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类起源的概念,人类的起源 主要是指古猿怎样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是从猿到人的问题,以及早期人类怎样演变成较晚人类的问题,在时间上非常久远。现代人的起源 是指现在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他们是怎样起源的?即早期人类是怎样演变成人的问题,是从人到人的问题,是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离现代最近的一个阶段。,两种现代人起源的理论,单一地区起源说 (基因派) 认为现代人是 某一地区的晚期智人“ 侵入 ” 世界各地而形成的, 这个地区过去认为是亚洲的西部 , 近年来则改为非洲的南部;多地区起源说(化石派) 认为 160 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展到世界其它大陆后,分别独立进化为现代的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和大洋洲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非洲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方。非洲大陆原先覆盖着大片的森林,在距今约1200万年前(中新世N1),东非大裂谷开始形成,使非洲的地貌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裂谷西边依然是气候湿润、森林广布,而东边则因为地壳隆起而变得干旱少雨,森林退化为稀树草原,人与猿的共同祖先因而发生了演化方向上的分异。 西边的较大居群适应于湿润的森林环境演化为黑猩猩和大猩猩两种大猿;而东边的较小居群则进化成一种全新的、适应干旱空旷的草原环境的人科成员。人与猿约在 700 万年前分道扬镳。,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阶段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是1924年在南非北开普省汤恩附近发现,距今 400 多万年。他是一个约 3 岁古猿幼儿的头骨,其颅底的枕骨大孔在较前的部位,表明他已能两足直立行走,但脑容量小于现代黑猩猩,因而将其定名为南方古猿(因为发现于非洲南部),认为他是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类型。 现今全世界的猿共有四种,即亚洲的长臂猿和猩猩,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其它洲没有猿类。长臂猿体形较小,称为小猿,而其它三种猿的体形较大,称为大猿。, 南方古猿,20世纪60年代后,根据新的人猿的区分标准,一致肯定 “ 南方古猿 ” 属于人类进化系统的最初阶段,在分类学上归入人科。 南方古猿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种。纤细型约在 250 万年前演变成能人,粗壮型则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灭绝了。著名的 “露西” 化石,1974年11月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她是一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南方古猿骨架化石(属于粗壮型) 。 南方古猿已肯定是人而不是猿,但不能改称 “ 南方古人 ” 。根据国际古生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各种古生物拉丁文的分类名称建立后,一般不能改动,以免引起混淆,因而一些学名不一定表示其实际含义。,能人(Homo Habilis)阶段,能人是利基(L.S.B.Leakey)等根据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化石于1964年命名的。 能人化石从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的库彼福勒陆续被发现,最早的年代是距今约 250 万年前,分类上归入人科之下的人属能人种,是人类的第一个种。 能人的脑容量增大了, 能用石块制造工具(石器),后来进化成下一阶段的直立人。 能人意指能制造工具的人,即“早期猿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能人阶段已发现的化石比较少,所以其变化的快慢现在还不清楚。,直立人(Homo Erectus)阶段,“直立人”俗称“猿人”,其分类学上的学名译成中文为“人属直立种”,简称直立人。 直立人的脑容量比能人更大, 身材也明显增大,已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工具, 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 是人类的第二个种,即“晚期猿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由荷兰人 E.Dubois 于 19世纪末在印尼爪哇发现,命名为“爪哇猿人”。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 在我国北京房山周口店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 从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阶段,直立人约在 160万年前出现,随后发现于亚、非、欧各洲(例如爪哇猿人,海德堡人,北京猿人等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还不清楚。一般认为直立人是起源于非洲,然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的,直立人中年代较晚的是北京猿人。 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 直立人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距今约25万年前,亚、非、欧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早期智人所取代。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他们的形态变化不太大,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他们制作的石器也没有很大的改进。,智人 (Homo Sapiens)阶段,智人可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晚期智人的解剖结构已和现代人相似,因此又称为解剖上的现代人。 智人的脑容量更大,在1300毫升以上(现代人脑容量平均1350毫升),他们的体质形态比直立人更进一步,逐渐发展为现代人。 以线粒体 DNA 及 Y 染色体估算 ,绝大部分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是 8 15 万年前。路径为:非洲亚洲欧洲美洲。,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约 3 万到 25 万年前,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地区扩张(美洲除外),包括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由第一次走出非洲的直立人演化而成)等。 这是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 随着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早期智人在生存竞争中屡屡失败,之后约 6 万年前又一次冰河期来临,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 3 万年前,全世界所有的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了。,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约 1 万到 8 万年前。 晚期智人也就是全世界现代人的祖先,如我国的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等等。 随着 6 万年前冰河期的来临,使非洲更加干旱,生存环境更加恶劣,部分晚期智人被迫由非洲出走,在3.54.5万年前到达中东、西亚。然后,一支向西扩张至欧洲,另一支向亚洲东部扩张,最终到达美洲、澳洲。 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晚期智人,中国人的祖先经由中东西亚东南亚进入中国南方,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 这个阶段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出现,能够人工取火、进行艺术创作,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七)未来地壳的演变,按目前的大陆漂移趋势(即大西洋每年扩张数厘米)继续演变,在今后五千万年内,大西洋将变得更宽阔,而非洲则向东北漂移与亚欧大陆相碰撞并俯冲到亚欧大陆之下,形成类似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大山系,地中海彻底消失。 此后,大西洋开始收缩,美洲冲向欧洲。约二亿五千万年后,世界上的大部分大陆又重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然后再次解体漂移。 地壳运动以二亿多年的周期不断循环,大陆不断漂移,分分合合,直至驱动地壳运动的能量消耗殆尽为止。,结束,235U,原子弹爆炸,原子弹“胖子”,湿弹,美国把它扔到了日本长崎,238U,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中国第一个,秦山核电站,核废料:钚( 239Pu ),剧毒,可做“干弹”。,贝壳,骨头,猛犸象象牙,耶稣的裹尸布,意大利都灵,木头,沉木,碳酸盐,年代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震旦纪大冰期,晚元古代,华北,华南,寒武纪的广泛海侵,晚寒武纪,华南,华北,奥陶纪开始广泛海退,华北,华南,加里东运动,志留纪末,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拉开,华南,华北,加里东山脉,石炭纪大冰期,晚石炭纪,华北,华南,联合古陆(泛大陆)形成,中国南、北两部分从此连结不分离,华北,华南,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联合古陆解体,中国,晚侏罗纪,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中大西洋,欧洲,特提斯洋,大西洋形成,中国,晚白垩纪,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北冰洋,特提斯洋,印度继续向东北漂移,中国,古新世 E1,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澳洲也向东北漂移,中国,始新世 E2,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喜马拉雅形成,中国,中新世 N1,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印度,北美,欧洲,晚冰期最盛时,中国,晚更新世Q3,南极,澳洲,南美,非洲,北美,欧洲,现代构造格局,硅藻,硅藻,蓝藻细菌,震旦纪的叠层石,由藻类、细菌和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集合体。,海绵1,海绵,海绵2,海绵,海绵3,海绵,海绵化石,俄罗斯,眼虫植物与动物的分异,显微镜下的眼虫,早古生代的海洋,早古生代的海洋,早古生代海洋,早古生代的海洋,奇虾,体长2m,口阔50cm。,寒武纪的三叶虫,寒武纪的三叶虫,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1,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2,三叶虫化石,奥陶纪的海洋,奥陶纪的海洋,鹦鹉螺,晚奥陶纪,长达 11m,志留纪的笔石化石,珊瑚,原始植物登陆,活化石文昌鱼,文昌鱼属于头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文昌鱼似鱼非鱼,体长约 10100mm,还没有独立的头颅,也没有心脏; 它没有脊椎, 只有脊椎的雏型脊索。 文昌鱼共有12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816米的浅水海域中,特别在 北纬48 南纬40之间的环形地区内,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很多; 以及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和北美沿海。,泥盆纪的鱼类,邓氏鱼,体长 8 10m,晚泥盆纪,胸脊鲨,体长 0.7 2m,晚泥盆纪,虾化石,活化石腔棘鱼,活化石腔棘鱼,腔棘鱼和肺鱼与陆地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 腔棘鱼又称空棘鱼,因脊柱中空而得名。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其中的一支适应了陆地生活,进化成真正的四足动物;另一支则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了大海。,活化石肺鱼,活化石肺鱼,现代两栖类蛙,现代两栖类蛙,癞蛤蟆,娃娃鱼(大鲵),娃娃鱼(大鲵),蝾螈,会飞的昆虫出现,会飞的昆虫出现,约3.2亿年前,蜻蜓化石,蜻蜓化石,昆虫化石,昆虫化石,瓢虫,瓢虫,蜜蜂,蜜蜂,石炭纪的鳞木化石,羊齿类化石,羊齿类化石,石炭纪的植物,二叠纪早期的栌木,现代蕨类,现代蕨类,芒箕,芒箕,恐龙时代,霸王龙,大椎龙,青岛龙,恐龙蛋,恐龙足迹,恐龙蛋,四川自贡的恐龙化石,恐龙化石挖掘,重庆,菊石化石,苏铁叶子化石,猛烈的撞击,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产生的能量与10级地震相当,恐龙的末日,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直径1245m,深180m ,5万年前,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契克苏勒伯的陨石坑,直径180300km,6500万年前,契克苏勒伯陨石坑,被埋在1100m厚的石灰岩下,契克苏勒伯陨石坑,现代爬行动物 鳄鱼,科莫多龙,科莫多龙,蛇,变色龙,始祖鸟化石,裸子植物苏铁,裸子植物,裸子植物银杏,红豆杉,红豆杉,又叫紫杉,白豆杉,白豆杉,柏树,柏树,裸子植物松科的球果,南雄阶齿兽(第三纪),葛氏板齿象化石(第三纪),三趾马,三趾马,第三纪,琥珀中的第三纪昆虫,鲸鱼化石(哺乳动物),鲸鱼化石(哺乳动物),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虎鲸,海豹,海豹,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海狮,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海狮,海象,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蝙蝠(哺乳动物),约5000万年前出现,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鼠(哺乳动物),现代鸟类,海鸟群,第四纪的猛犸象,猛犸象,高4m,长5m,第四纪的洞熊,北京周口店,第四纪的披毛犀,被子植物椰树,椰枣,耐旱,根深,阿拉伯人的最爱!,椰枣熟了,椰枣熟了,猴面包果,猴面包果,橄榄,胡椒,咖啡,杨桃,菠萝蜜,可可,大裂谷,死海,布琼布拉,贝拉,30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埃及,2007年公布,是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古猿化石,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猿类的祖先,13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古猿化石,1300万年前,达特(R.Dart)与 “ 汤恩幼儿 ”,达特在 1925年发表文章,将其定名为 “ 南方古猿 ”,长臂猿,长臂猿,海南岛霸王岭,小猿,猩猩,猩猩,红毛猩猩,大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黑猩猩,图迈(Toumai),已发现最早的南方古猿, 距今 700 万年前,乍得,露西,女,约20岁3 2 0 万年前,扁面人,350万年前发现地点:埃塞俄比亚,利基,L.S.B.Leakey,能人,非洲发现的能人化石最早距今约250万年前,能人足迹化石,爪哇猿人(直立人),陕西蓝田猿人,距今110万年前,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1929年12月,裴文中发现的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几个非洲老外。,约69万年前(直立人),人类平均脑容量 1350 ml,早期智人,山西丁村人,山西许家窑人,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欧洲尼安德特人,生活于3.5 25 万年前在 3.5 万年前全部灭绝,尼安德特人复原图,尼安德特人复原图,广西柳江人,初具黄种人特征,35万年前,欧洲克罗马农人,克罗马农人,身材高大, 1.80 m已具有白种人特征,北京山顶洞人(2万年前),晚期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