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药疹_第1页
荨麻疹药疹_第2页
荨麻疹药疹_第3页
荨麻疹药疹_第4页
荨麻疹药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和要求:1. 掌握荨麻疹、药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 了解荨麻疹和药疹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预防。3. 了解荨麻疹的特殊类型、药物疹的少见类型。4. 熟悉荨麻疹和药疹的鉴别诊断。,荨 麻 疹 urticaria 一、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风团)反应。,二、病因: 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常见的病因有: 1、食物及食物添加剂:鱼、虾、蟹及植物如:茄子、竹笋、菠菜、苹果。食物中的颜料、调味品防腐剂等。 2、药物:大致分为二类 可形成抗原的药物:以青霉素最为常见。另有磺胺、痢特灵、疫苗、血清制剂等。 组胺释放剂:阿斯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等。,3、吸入物:如花粉、羽毛、灰尘、某些气体等 4、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慢性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胆囊炎与胆石症等。5、昆虫叮咬:如虱、跳蚤、黄蜂、蜜蜂、毛虫等。6、物理及化学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7、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月经紊乱、绝经、妊娠等。8、内脏疾病:风湿热、内分泌紊 乱、肿瘤等。9、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等。,三、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 型变态反应(即刻型过敏反应): a. 抗原:花粉、尘螨、霉菌、食物、 青霉素等。 b. 抗体:IgE(反应素),c. 机理: 当抗原进入机体 刺激 浆细胞 产生 IgE Fc 吸附于肥大 C 再次接触同种Ag 发生Ag Ig反应 肥大 C释放 组胺、5-羟色胺 、 缓激肽等 引起 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 腺体分泌 产生 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系列症状。, 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输血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者 接受A型输血 产生IgA再次输A型血 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过敏休克性毒素、各种炎症介质 引起RBC破碎、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血清病型荨麻疹属于此型。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 肥大C及中性WBC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 产生荨麻疹。,2、非变态反应 组胺释放剂进入体内 降低肥大 C内的cAMP 肥大C释放组织胺 等物质。 某些物质进入体内 使补体C3及 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 素 产生荨麻疹。,四、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 特点: 1、原发损害:风团(大小、形态、颜色不一,可以呈瓷白色,桔皮样。) 2、急起、快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3、此起彼伏,一日内可发作数次。 4、自觉症状:痒。 5、过敏性休克样症状:病情严重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 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 风团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达3月以上称慢性荨麻疹。, 特殊类型的荨麻疹1、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手抓或钝器划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2、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巨大荨麻疹) 好发于眼睑、唇缘、喉头、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水肿特点:边界不清,正常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 亮,触之有弹性。持续13日渐消退。有的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发生于喉头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 致死亡,这种情况很少见。,3、压迫性荨麻疹:4、寒冷性荨麻疹 Cold urticaria: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家族性:特点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 b. 出生不久或早年发病,终生不愈。 c. 被动转移试验阴性。 d. 遇冷发生风团、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关节痛等。 e. 发作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另一种为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a. 女青年多见。 b. 遇冷后,暴露部位发生风团或斑状水肿。 c. 可伴有手麻、唇麻、心悸、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 d. 可能与 IgE有关,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e.冷性荨麻疹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骨髓瘤、白 血病、肝脏病、SLE等) 。,5、日光性荨麻疹 中、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 。 痒、针刺样感觉。 风团发生于暴露日光部位。 6、胆碱能性荨麻疹:(小丘疹状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 由于运动、情绪紧张等使躯体深部温度上 升,促 使乙酰胆硷作用于肥大细胞风团。 风团特点:风团小、直径约23mm,互不融合,1h 内消退。 剧痒、瞳孔缩小、偶可伴发流涎,痉挛性腹痛等。,7、血清病性荨麻疹:8、接触性荨麻疹:,荨麻疹图片1,荨麻疹图片2,荨麻疹图片3,荨麻疹图片4,荨麻疹图片5,荨麻疹图片6,荨麻疹图片7,荨麻疹图片8,五、诊断: 1、皮疹:风团发生、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 2、瘙痒。注意: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但确定病因较困难。 急性荨麻疹多由饮食、感染或药物引起。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需多方面调查,应详细询问 病史,作细致的体检以及实验室检查,全面综合 分析病情,以求明确其病因。,六、鉴别诊断1、丘疹性荨麻疹 主要发生于儿童,温暖季节发病。 12cm大的淡红色风团样丘疹,多呈纺锤形, 中心有小水疱、四肢远端可发生大疱。 部位:好发于腹、背、腰部及四肢。 1周左右消退,留色沉斑,可反复发生。 痒有时较重。 多与昆虫叮咬有关(蚤、螨、蠓)。,2、多形红斑:(红斑-丘疹型) 皮疹:水肿性园形红斑、丘疹,典型有虹膜损害。 好发于面、四肢末端、掌跖。 春秋季发病多。,七、治疗: 原则:去病因、抗组胺、降低通透性、对症处理。 去除病因 全身治疗:以内用药为主。1、急性轻症病人处理 抗组胺药物:扑尔敏、赛庚啶、阿斯咪唑、氯雷他定等。 vit.c. 钙剂。 有感染加抗菌素。,2、急性皮损广泛,不伴休克、喉头水肿者: 地塞米松 5mg i.m. st 扑尔敏 10mg i.m. st 兼有腹痛者:给予解挛药 普鲁本辛 15mg T.i.d3天 颠茄合剂 10ml T.i.d3天 经肌注处理后,给予口服 强的松10mg T.i.d3天 扑尔敏4mg T.i.d3天,3、对急重病人伴喉头水肿或休克者 平卧,吸氧,密切观察R、P、Bp变化。 立即皮下或肌注1肾上腺素 0.51ml,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0.5ml。注:有心血管疾病者慎用。 10%Glucose 500ml Dexamethasone 10mg i.v. drip. st. vit. C 2.0有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者:慢滴氨茶碱0.2。,4、慢性荨麻疹: 积极寻找病因。 一般不选用激素。 23种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 合并用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呱 0.2 T.i.d. 7 雷尼替丁 0.4 q.N. 7 非特异治疗 利血平 o.25mg T.i.d7 氨茶硷 0.1 T.i.d7 自血疗法 5ml i.m. q3d10,5、特殊类型荨麻疹: 胆碱能型:安他乐 25mg T.i.d. 7 普鲁本辛 15mg T.id. 3 皮肤划痕症:安他乐 25mg T.i.d. 7 光敏性:去敏灵 25mg、氯喹 0.25 B.i.d 外用药:止痒洗剂、薄荷霜、炉甘石洗剂 中医疗法:按型辩证施治。,药 疹 drug eruption,一、概述: 1、定义: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吸入、内服、注射、灌肠、栓剂、破损皮肤等)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严重时可累及内脏系统。,2、病因(1)个体因素(2)药物因素 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临床上常见的有: 抗生生素类: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多见。 磺胺类: 解热镇痛类:阿斯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催眠药、镇静药、抗癫痫药等:苯巴比妥(鲁米那)、眠尔通、苯妥英钠等。 异种血清制剂、疫苗等: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 中药:六神丸、天花粉、板兰根等。,3、发病机理: 主要为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两大类。(1) 变态反应:型、型、型、型 多数药疹是由药物变态反应引起的。 变态反应药疹的特点: 服药者中,少数人发生过敏,多数人则不发生。 皮疹的发生与服药剂量、药理作用无关。, 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420天(多数78天), 已致敏重复用药时,数分钟24h. 皮疹形态各种各样,很少有特异性。一个人对同一药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或不相同药疹; 一种药对不同人引起不同类型药疹;同一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常发生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激素治疗有效。,(2) 非变态反应(非免疫性反应): 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 过量反应 蓄积作用 光毒性反应,二、临床表现1、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 易引起的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 (去痛片)、 巴比妥类引起。皮损好发部位:多见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主观症状:痒或刺痛。病程:一般10天左右。,皮损特征: a.直径为14cm、园形、椭园形紫红色斑,边界清楚, 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常为单个。 b.愈后留灰青色斑,经久不退。 c.如再服该药,在原皮疹处出现皮疹,中央色深,边 缘潮红,并向四周扩大。除此,也可有新发疹。,固定性药疹(固定性红斑型药疹),固定性药疹,2、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痢特灵、血清制品、 TAT等 症状: a.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同时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血清样症状。 b. 生活、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型药疹,注射部位发生的药疹,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 易致敏药物:解热止痛类、巴比妥、青、 链霉素、氨 苄等。 本型发病特点:发病突然,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损特征:麻疹样:小红丘疹密集、对称、泛发全身,躯干为重。猩红热样:水肿性红斑融合成大片,尤以褶皱部位及四 肢屈侧更为重。 化验检查:WBC、肝功能一过性异常。 病程:2周左右,麻疹样型药疹,麻疹样型药疹,猩红热样型药疹,4、多形红斑型药疹: 易致敏药物: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 皮疹特点: a. 轻症者:蚕豆大小、园形、椭园型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靶形损害)。对称分布躯干、四肢。 b. 重症者(重症多腔糜烂多形红斑型药疹):多腔糜烂及全身泛发性大疱糜烂伴高热,病情险恶。 主观症状:痒或灼痛,重症疼痛剧烈。 实验室: 肝肾功能异常(重症)。,双下肢多形红斑型药疹,5、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严重型) 易致敏药:磺胺类、解热止痛剂、巴比妥类等。 本型特点: a. 起病急骤 b. 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疲乏、咽痛、呕吐等 c. 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高 转归:若不及时抢救,可因感染、毒血症,肾功 衰、出血、电解质紊乱而死亡。,皮损特征: a. 初起在面、颈、胸部、腋、腹股沟发生暗红色或 略带铁灰色斑,如多形红斑或固定性药疹。很快融合成片,迅速波及全身,呈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触痛明显,其上发生松弛性 水疱、大疱,稍搓即成糜烂面,如烫伤样外观,尼氏征阳性。 b. 口腔、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 溃疡。,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胸部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6、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为严重型药疹,首次发病潜伏期长。 易致敏药: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青、链霉素等。 本型特点: a. 多数病例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潜伏期约20天左右。 b. 起病急,常伴高烧、寒战。, 皮损特点: a. 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融合加剧,全身呈弥漫性红肿。可有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轻。 b. 2周左右、全身脱屑、片状、落叶状、手足套状脱屑,指趾甲脱落。 c. 多腔有糜烂 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中毒性肝炎 转归:重者因全身衰竭,继发感染而死亡。,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 患者有明显的服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 除固定型药疹外,皮疹多对称。 瘙痒明显。 排除其他相似的皮肤病和发疹性传染病。,2、鉴别:医生要熟知各种药疹类型的基础上,与类似 皮疹的传染病、皮肤病相鉴别。 鉴别要点: 一般药疹的颜色较类似的传染病、皮肤病颜色鲜艳。 瘙痒则重于其他传染病。 通常药疹停用致敏药后较快好转或消退,而传染病、 皮肤病均有一定的病程。,3、确定致敏药物的实验方法: 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试验方法来确定致敏药物。 体内试验: a. 皮肤试验:划破试验、皮内试验 b. 激发试验 体外试验:嗜硷性WBC脱颗粒试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皮肤窗试验等,这些试验结果尚不稳定,有待深入研究。,四、治疗1、去致敏原:停用致敏药物; 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 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2、轻型药疹: 一般给予抗组胺剂、Vit.c. 钙剂等 强的松3060mg/日 局部无糜烂激素类霜剂,有糜烂湿敷。,3、重症药疹: 原则:早期足量足程使用激素,防治合并症, 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及早应用激素,待体温下降、皮疹颜色减淡、无 新疹发生、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 Inj. 510%Glucose 10002000ml Dexamethasone 1020mg i.v. drip. qd. Vit.c 2.0 (分2次), 支持疗法:输血、血浆、白蛋白,注意水、电解 质、酸、碱平衡。 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