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务川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贵州省务川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贵州省务川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贵州省务川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贵州省务川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第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人们的赞誉。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3、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4、族谱是分封制、宗法制影响后世的表现之一。族谱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记载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科举出仕以及义行节烈等。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光宗耀祖之光5、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前期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6、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下列史料与这种“制度”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l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 a郡县制 b法家思想 c专制集权制度 d秦律8、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 )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0、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君主专制有百害无一利 a b c d11、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皇帝独尊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儒学独尊12、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13、“(元世祖时)议立三省。侍御史高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改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贵得人不贵多,不如一省便。”元世祖接受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 ) a三省六部 b中书省 c军机处 d内阁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15、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扩大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1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中书省 c清朝设军机处 d明朝废除丞相制17、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大权独揽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 c宰相权力极大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18、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1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c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0、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 a、和坤生活腐化 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第卷 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请回答:(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8分)(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6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4分)(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3) 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8分)(4) 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aadc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bbdacdb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即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维持弛道畅通”就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a 项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选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郡县制。3、试题分析:“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反映的是天子诸侯士各个等级之间在用鼎方面的数量规定,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森严4、试题分析:“族谱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还记载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是为了“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科举出仕以及义行节烈等”则是为了“扬声名”。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族谱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既不适合中国周代又不适合古希腊前期,“小国寡民”和“城邦国家”不适合中国周代,而“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既适合中国周代又适合古希腊前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材料中的制度指的是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而本题的四个史料与这种“制度”相 关的只可能是唐朝中期孟郊的诗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7、试题分析:由“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可知“帝国结构”是个组织严密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直至“l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所以应该指的是c,郡县制并没有持续到1912年,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说明由于秦代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使后无攻伐之患”,即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很明显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肯定。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虽死犹存” 说明秦朝虽然灭亡,但秦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这种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10、试题分析:材料中马克思君主专制马克思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具有残暴性极大地压制“人性”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中国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君主专制并非有害无利,材料中马克思也并没有明确指出君主专制一无是处,故正确选项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论是“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还是“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只能是皇帝独尊。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皇帝独尊。另外,d. 儒学独尊是直到后来汉武帝时期才有的事情。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独尊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削弱宰相的权力,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中枢的演变。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官制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及其出现的时间。三省六部制出现在隋唐时期;中书省出现在元朝;清朝出现军机处;内阁出现在明朝。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中书省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穷苦子弟”通过读书和考试也可以做官、“跃登上第”。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的理解和对古代内阁把握能力,属于因果关系题。根据材料中“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所以排除a、b两项。再根据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以判断丞相制度废除,皇帝执掌六部权力,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所以选择d项。清朝的军机处一直不是国家正式机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百凡皆奉“圣断”,“圣”就是君主的意思,部务尽听“主者”,“主”也是君主的意思,所以材料只能反映当时君主大权独揽,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君主大权独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大权独揽18、试题分析: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和元朝两个时期的柱形要低于前后紧挨着的时代,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德的举措,故排除b;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错误;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19、试题分析:自明朝开始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清代不可能有丞相,因此d项错误。其它各项都是符合史实的,是正确的。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20、【解析】材料中嘉庆帝惩办和珅的主要原因是他“僭侈逾制”。材料列举了和坤生活腐化的表现,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僭侈逾制”,即和珅的所作所为挑战了皇帝的独尊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和珅犯上作乱,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故d项错误。21、 (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或皇权至上)。(2分) 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作答2点6分) (2)三省六部制,(2分) 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分) 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2分) (4)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一左图中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