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doc_第1页
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doc_第2页
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doc_第3页
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doc_第4页
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围城谈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摘 要】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文章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本文将从讽刺的广度和力度、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学者式”的智性幽默讽刺、讽刺方式多种多样四个方面对围城中具体讽刺实例进行分析,了解钱钟书先生运用讽刺之高超的艺术才华,进而更深的了解钱钟书在讽刺艺术上的创新,对中国讽刺幽默文学所作的巨大贡献。【关键词】钱钟书 围城 讽刺艺术 创新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在创作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美籍华人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赞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也是最伟大的一部。” 1历经几十年,它仍魅力未减,拥有大量的读者。它的成功一方面在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另一方面在于它鲜明、独特的讽刺风格。钱钟书的小说从短篇到长篇,采用超然的态度,笑傲人间,针对荒唐的现象、可笑的人生进行讽刺,既有幽默的机智,也有揶揄的机锋。他的讽刺作品的问世,建构起了不同于现代讽刺传统的又一种路子,标志着现代讽刺文学的真正成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从讽刺作品来说,如果把中国讽刺小说比作繁星点点的星空,那么,儒林外史、阿Q正传、围城无疑是几颗最亮、最辉煌的星座。从创意来说,围城是超越一切前贤的,具有着独立不倚的品格。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钱钟书对讽刺艺术的创新。一、讽刺的广度和力度兼胜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是高超的、独具一格的,被评论家认为是“无一人,无一景,无一处,无一句不带讽,人人讽人,人人被讽,句句是讽,讽外有讽。”2一般说来,讽刺的面广,分散了火力,往往就不容易深,而容易缺乏力度。但钱钟书的讽刺则不然。他能够做到广而深,富有力度。首先,围城中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无所不包,对人性的弱点、学风的浮躁腐化等进行了强有力的讽刺。可以说,在围城里的70多位各类人物,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常常采用讽刺的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在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文中是这样说的:“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咬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假使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非常漂亮,高校长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认错,也许会不尽本于教育精神地从宽处分,这证明他还不老。”这是一段俏皮、新奇的文字,对高松年校长的刻画即深刻又含蓄,作者接着写他“发奋办公,亲兼教务长,精明得是睡觉还睁着眼睛,戴着眼镜,做梦都不含糊的”。高校长这一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由于作者的新奇刻画,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给读者印象颇深。再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讽刺。在讽刺人物的同时,钱钟书讽刺的笔也触及了与人物相关联的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另外,围城的讽刺是犀利而一针见血的,是痛快淋漓的,它越过表面直透底里,表现出既深邃又宽阔的力量与气度。如对买卖假文凭的长段讽喻是一适例:方鸿渐先想买假文凭岂非行骗,但随即自宽自慰,从孔子、孟子和柏拉图的教导到中英官场习气,引经据典为自己开脱。小说借一个普通留学生的假文凭,真真假假议及古今中外,从邦国大事到圣贤教训,从先朝轶事到外国风习,随手拈来,采缀巧妙,作家蕴含其中的对社会历史善恶美丑的评价更令人三思。这段描述,与其说嘲笑了文凭骗局,不如说针砭了一切官场、文场的骗子,痛快淋漓而精妙机智,虽然这里讥嘲的是从前与他国,那么中国现实呢,作品引而不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借题发挥,言此意彼,巧妙地讽刺了中国近代以来丧权辱国的内政外交,极富展延性与冲击力。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再如,小说这样写道:“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借题发挥,言此意彼,巧妙地讽刺了中国近代以来丧权辱国的内政外交,极富展延性与冲击力。二、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对于一位讽刺幽默作家来说:“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能逃过他的眼睛。”3围城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因而通过犀利精微的心理观察和分析,准确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与情感便成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钱钟书先生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并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致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很具立体感,富有讽刺性。文章多处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方法使人物的心理跃然纸上。老处女范懿年华已老却乏人问津,一心想汪太太替她做媒,却又装腔作势,故作矜持。一见到赵辛楣就原形毕露,“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说话密切泼水不入”。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和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赵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赵辛楣陪她回去取。当方鸿渐替赵辛楣解围,使她的愿望落空后,“范小姐对鸿渐的道谢冷淡得不应该,直到女宿舍,也没有再多话。”这里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的描写,深刻地绘状出人物心理,逼真如画,既不失幽默,颇具讽刺色彩。作者在第三章写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聚会时,将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赵辛楣一心想让方鸿渐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忌之情。结果让方鸿渐醉酒的目的达到了,但苏文纨却当着大家的面给予方鸿渐关心爱护,这使赵辛楣感到一种胜利后的失望;褚慎明与方鸿渐在席间互相鄙视,唇枪舌弹,各不相让;董斜川以会作旧体诗,懂“同光体”而自傲,又遭到赵辛楣、褚慎明的嘲弄讥讽;更有趣的是褚慎明因为美貌的苏文纨跟他讲“心”,竟激动过分,把夹鼻眼睛都掉进牛奶杯子里了。他拾起眼睛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脸上逗留的笑”。后来方鸿渐酒醉呕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厌。“可是心上高兴,觉得自己泼出的牛奶,给方鸿渐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对褚慎明这种阴暗心理的讽刺,触及了某些知识分子最敏感之处面子。文章中把这几个人的心理交织在青年知识分子的一次聚会中,这种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讽刺幽默的高超、犀利。作者有时还借主要人物的心理不时站出来对人对事进行讽刺批判。如张吉民太太信佛,在家天天求菩萨保佑中国军队打胜,她自称“这观音咒灵验得很,上海打仗最紧急时,张先生到外滩行里去办公,自己在家里念咒,果然张先生从没遭到流弹。”鸿渐暗想,“享受了最新的西洋科学设备,而竟抱这种信仰,坐在热水管烘暖的客堂里念佛,可见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并非难事。”这所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并非难事一评,同样也深刻揭示了中西文化在中国结合的现状。 三、“学者式”的智性幽默讽刺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诃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享利追求精巧的构思;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一种“智性幽默”。作者借方鸿渐展示了现代中国中上层知识界形形色色的人物面影,粗俗不堪的李梅亭,老奸巨滑的高松年,覆灭于党同伐异的汪处厚,着墨更多的是虽混迹于学界却沉浮于情场的赵辛楣和苏文纨,当然还包括孙柔嘉。对知识分者处于荒诞虚存境况中而滋生的人性病态与扭曲、虚幻小说从方鸿渐与他们的人事或情感的纠葛中深刻地刻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1故作严肃,实则极度夸诞戏谑小说并非对人物恶的一面进行赤裸裸的讽刺,而是认认真真叙述,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实际上却正是通过这些小事,将人物的各种丑态暴露在读者面前。围城实际上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方鸿渐回到老家后被记者采访,作者是这样描写那位记者的,“那蓝眼镜是个博学多识之士,说久闻克莱登大学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学府,地位仿佛清华大学。”这段话故作正经的形容,实则将记者的无知与荒唐深刻揭示出来。文中的幽默只有读者站在局外可以体会,作品里并没有人物自己戏谑的笑声。钱钟书故做严肃,实则是比较智慧的讽刺,“政府可以迁都,自己却不能换座位”这个讽刺既带有时代的特点,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讽刺。因为当时国民党将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被严肃的移入作品中,也鲜明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格局。方鸿渐、赵辛楣等去三闾大学途中所住的“欧亚大旅社”,“虽然直到现在欧洲人没来住过,但这名字也不失为一种预言,还不能断定它是夸大之词”,“掌柜写帐的桌子边坐个胖女人坦白地摊开白而不坦的胸膛,喂孩子吃奶;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里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她那样肥硕,表示这店里的饭菜也营养丰富。这段描写简直让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为作者的嘲弄技术所折服。人物间的对话、肖像描写、动作神态也同样粘染了讽刺的笔调,围城中几乎每个人的出场都作了一番精彩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夌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作品中人物的名字都颇有深意。“鸿渐”中的“鸿”即指鸟,“渐”指树,鸟停在水边的树上;“辛楣”是挂在门上避邪的一种草;“柔嘉”是日本一种制夫术。4作品中的事物也没有脱离被讽刺的圈子,如第一节中,“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等等都体现了作者学识的渊博。 2善于拆解一般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嬉笑怒骂之余见真知灼见围城是现代中国的一部速写。作者借流浪汉式的留法青年方鸿渐的人生旅程,广泛描绘了农村以外的社会相,从城市到亦城亦乡的沿海小镇,从邮船到被战事迫压的内地,从庸常的两口小家到体面未已的大学银行、报馆,写尽了动荡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和冲突。围城似乎是特指人物的婚恋生活的,比如结婚是被围困的城堡。但现实生活在作者深切眼光的洞察下有了丰富得多的意义。一如方鸿渐说:“他们讲什么围城,我近来越来越觉得”它既为人物活动的环境,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宣叙了传统对于现代围困的混乱与尴尬,体现了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作品亦庄亦谐,一切皮毛、伪装、浅薄、卖弄之学问,都成为洞见人心的幽默对象。通过各色各样的文化人的可笑可憎的丑态,揭示了殖民地文化所濡染下的病态灵魂。对20世纪3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殖民地文化心理进行深刻地剥示和批判,揭示了中西文化在现代中国畸形的结合状态。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他跟苏小姐结为秦晋,倒却是“珠联璧合、天生一对”就是形象的一例。方鸿渐在县省立中学所做的那次报告,是方老先生的“家学渊源”的几本线装书一个下午所学的结果,因为方鸿渐忘带讲演稿而在讲堂上大谈鸦片与梅毒。“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此番演讲虽是方鸿渐脱稿随口而出,他也因此而在县上脸面尽失,但实则却深刻指出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实况,中国未曾吸收外学中经典的学问,却将一些不堪的东西广泛流传。夏志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说:“小说中数度提到的围城象征了人间处境,每次离开一个地方,因此和相识的人每次疏远都有好像一次死亡,鸿渐同鲍小姐、苏、唐、已故未婚妻一家、自己家人、大学同事以至自己妻子一一疏离,非常戏剧化地表现出他精神的逐渐收缩直到一无所有的地步。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独和彼此之间无法沟通的小说。” 6钱钟书融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具有机智的风格,妙语连珠,新意迭出,善用比喻和典故。使一种睿智的幽默得以成立,成为独具一格的讽刺作家。四、讽刺方式多种多样围城的讽刺手法多样,色彩斑斓,比喻、用典等手法处处见锋芒,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不知不觉地将读者引入艺术的殿堂。1通过独特多元的比喻,增强了讽刺艺术的表现力围城中的比喻丰富多彩,而这些比喻往往又体现了讽刺的艺术。钱钟书认为:“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出就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料,比喻就愈新颖。”钱先生善于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中寻找别人难以发现的相同点,用奇特的喻体去表现本体。在貌似嬉笑中予以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嘲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文中的这类比喻很多,如小说开头是这样描写出现在法国邮船上的中国留学生鲍小姐的肖像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这种热带热天某些外国女人的装束,如今出现在30年代中国小姐的身上,自是引起非议。因此书中这样写到:“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又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这样的比喻,具是奇特新异。“熟食铺子”很俗,而“局部真理”却很雅。把雅俗合壁的比喻用在这样一位标新立异而又有点俗不可耐的鲍小姐身上真是新颖贴切。同时,这比喻也显示出周围一群文人看待这位小姐的眼色和心态。而读者一经品味,自会觉得其中戏滤的妙趣和生动。类似精巧的比喻,围城中还有许多,如:“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梁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沈太太脸上皮肉松弛下垂,在眼睛下行成两只鼓鼓囊囊的肉袋,说明她年龄已不小,虽然还“储蓄着多情的热泪”。擦的不得体的口红连牙齿也染红了,“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凸现出了沈太太令人恐惧可憎的面容。这种比喻,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些巧妙而生动的比喻,大大增强了讽刺艺术的表现力。2采用典故,刻画人物心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围城中使用了许多的中外典故,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造成语言的活泼典雅又意味深长。因为典故本身具有特殊的含义,在读懂字面意思的同时领会更深的含义。文中的用典有中国先秦的诗经,也有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天方夜谭;有清代的同光体诗,也有美国的轶事、法国的名句等;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如:写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洋人赶驴子,在驴子前面,唇吻之上挂一串萝卜,引诱驴子拼命向前,这是取自法国列那狐中的生花妙笔。再如方鸿渐买假文凭为自己辩护时,便连用了几个中西典故:“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叫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这段描写细腻逼真地写出了方鸿渐自欺欺人的阿Q心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3运用蕴含深意的象征,加强文章的讽刺性鲁迅先生说过:“为笑笑而笑笑的是不能长久的,于是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学笑话和讨便宜。”5 读围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惊喜,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蕴含深意的象征。小说引一句英国古语:“说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又引一句法国的名言:“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人生无处不围城,小说主人公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围城,却永远面临着下一个围城,笔法细腻,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追求与幻灭过程中的心理“围城”,其讽刺意味极为深远。“围城”这一主题便具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钱钟书先生对于现代人在爱情、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作出了具有警示作用的揭示,发人深省。“围城”的话题是从婚姻引发而来的,而方鸿渐的爱情、婚姻也在这“围城”中兜兜转转。在留学归来的船上,方鸿渐没有抵挡住鲍小姐的引诱,与她勾搭在一起,但船一靠岸,鲍小姐马上断情绝义,转变了面孔,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接下来,他又与苏小姐接触密切,却始终无法爱上她,反而对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一见倾心,最终虽拒绝了苏小姐的爱,但也同时因为误会和懦弱而错过了唐小姐。孙柔嘉是一个工于心计、精明柔韧的女孩子,她先是制造谣言,后又故意让学校同事看到自己与方鸿渐的亲密动作,使大家误以为他们已经订婚,进而顺水推舟,诱使方鸿渐娶了她。“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逐渐很牢固。“订婚一个月,鸿渐仿佛有了个女主人,虽然自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而对她训练的技巧甚为佩服。他想起赵辛楣说这个女孩子利害,一点不错。”而此时方鸿渐已然身居“围城”之中,从此两人便陷入了家庭琐事无边无际的矛盾之中,不得不决裂解散。虽然这其中固有其他客观原因,但方鸿渐自身的懦弱无能和虚荣心作祟也正是导致他爱情、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由爱情、婚姻的“围城”引申开来,小说中同样贯穿着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事业上追求、挣扎、选择和放弃的过程。方鸿渐本性善良,虽不学无术但亦不愿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但他懦弱的性格缺点同样导致了他事业上的不顺。方鸿渐从国外归来,职业无着,挂名于岳父的银行;与岳父闹翻后他千辛万苦来到三闾大学,可却发现这里更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和相互倾轧;失业后又冲回上海,求职却依然无门上海是座“围城”,三闾大学是座“围城”,接下来的道路又将如何?等待方鸿渐的可能仍然是一座新的“围城”!在当时由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生乃至整个社会也都成为一座“围城”。理想与现实之间处处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直善良、才华横溢的人只能处处碰壁,找不到最终的出路。又如小说赋予“落伍的钟”很多象征寓意。方翁夫妇郑重地亲自送去这座钟,并说:“这只钟走得非常准,我们昨天试过,每点钟只走慢七分。”把那个时代的保守、落伍、迂腐有代表性地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座钟又是方鸿渐与孙柔嘉二人小小欢乐的见证。文中有这样一段:柔嘉拍手道,“我发现你说话以前嗓子里的唏哩呼噜,跟它打的时候发条转动的声音非常之像,你是这只钟变出来的妖精。”这句话又是一语双关,钱先生借人物之口,说出了更深层的寓意:方鸿渐又何尝不是旧时代脱胎出来的一个“妖精”呢?小说中的最后一笔,也是通过这座钟表达了最深刻的一笔:“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4通过机智俏皮的反复产生奇妙的讽刺效果,造成一种滑稽感法国哲学家昂利柏格森在其著作笑中说:“喜剧就是模仿人的机械动作。”6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往往熟视无睹,但经过作者反复地描写它的状态,就使它犹如笨重的机械一样,屡屡重复着一个动作,造成一种滑稽感。围城中的反复手法别有特色,含有几分机智的俏皮劲。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袒胸露背,扭捏造作。小说就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紧接着小说中又借用“真理是赤裸裸的”格言,把鲍小姐轻薄、肉感、放荡不羁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围城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外貌、心理,乃至对人、对事的评判,看似信手拈来随处可见,实是恰到好处,生动传神,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围城不愧是一部“学者小说”,让我们看到了钱钟书在讽刺艺术上的创新,对中国讽刺幽默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32页2解玺璋.围城内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158页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17页4温儒敏.从不同层面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怎样读钱钟书的围城.中央编绎出版社.142页5鲁迅.从讽刺到幽默.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03页6昂利柏格森.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78页Discussing Qians Innovation on Ironic Art from Fortress Besieged Abstract: Satire art is Fortress Besieged a big luminescent spot, the article take characters activity as a clue, satiriz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