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doc_第1页
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doc_第2页
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doc_第3页
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doc_第4页
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案例解释看不懂的CPA经济法名词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例如,2004年5月1日,甲委托乙以每瓶2030元的价格去买商品,但在授权委托书中未明确商品的数量。5月3日,乙代理甲以甲的名义和丙商店签订了合同标的额为2500元的商品买卖合同,丙商店于当日向甲送货,但甲拒绝付款。在本案中,甲对乙的授权属于“授权不明”,因此被代理人甲应当对第三人承担合同责任,代理人乙对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如果甲拒绝付款,丙商店可以要求代理人乙支付2500元的货款。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向被代理人甲进行追偿,因为被代理人承担“最终的”合同责任。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例如:甲授权A购买一台设备,要求价格在2030万元之间,同时乙授权A为自己销售生产的设备,要求价格不得低于20万元,恰巧的是,甲就正好需要乙生产的这种设备,那么A既代表甲,同时又代表乙,他代表甲购买乙的设备,又代表乙将设备卖给甲,这就属于代理双方进行同一民事行为。法律之所以规定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目的是为了防止代理人的行为损害到被代理人双方的利益。个人独资企业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果该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能够偿还企业的债务,就用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进行偿还,如果不能偿还的,不足的部分是由投资者来承担的。因此说也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例如:甲投资设立一个个人独资企业乙,乙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乙企业因经营的需要,可以和丙签订了购买100万元的原材料合同,乙和丙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这个行为说明乙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如果乙不能偿还丙的100万元,那么不足的就应该由投资者甲来承担。这就是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合伙人之间的分担比例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清偿利益,请求全体合伙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向各合伙人分别追偿对于合伙企业的债务来讲,如果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那么不足的部分,合伙人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假设甲乙丙三人投资设立A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现有资产为10万元,合伙企业欠丁债权人16万元,那么10万元的资产偿还债务后,还有6万元没有偿还,在这种情况下,合伙人需要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丁可以要求合伙人承担清偿责任,例如,丁可以直接要求甲合伙人清偿全部的6万元,甲不可以拒绝,甲承担了责任后,可以要求乙、丙承担自己应该各自负担的部分。丁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向各个合伙人要求清偿,例如:丁可以分别要求甲、乙、丙各自偿还2万元,甲、乙、丙均不能拒绝。股东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根据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股东名册记载的事项,应当与公司登记的事项保持一致,但是,在出现股东转让出资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股东名册记载与公司登记记载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公司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保持股东名册与公司登记之间的一致性。如果没有经过登记或者没有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则不得对抗第三人,即第三人通过受让出资等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并记载于股东名册后,如果没有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相关登记的,不能主张该第三人的股东资格无效。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该规定:(1)投资者控制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股份总数的5,是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产生的,如果投资者控制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股份总数的5不是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产生的,那么不适用该规定。(2)信息披露的期限和时间按照该规定,投资者应当在控制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股份总数的5的当日开始,3日内公告持股信息。(3)禁止买卖股票的期限按照该规定,投资者应当在控制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股份总数的5的当日开始,3日内公告持股信息,在公告期限的3日期限内,不得在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披露时的内容和投资人的真实持股信息有出入,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例如:某战略投资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持有甲上市公司股票,2006年5月1日时达到了5,根据规定,应该在当日起3日内履行报告、通知和公告的义务,因此应该在2006年5月1日5月3日履行以上的义务,同时,在该期限内,不得再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假设该投资公司按照规定履行了义务,在2006年6月1日时又收购了甲公司5的股票,持股比例当天达到了10,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按照该规定,投资公司应该在2006年6月1日2006年6月3日的期限内,再履行报告、通知和公告的义务,同时在该期限和报告、公告后的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甲公司的股票。假设该公司6月2日履行了规定的义务,那么不得买卖股票的期间为6月1日6月4日。根据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从事(1)-(3)项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000万元;从事(4)至(7)项业务之一或者(1)-(3)+(4)至(7)项业务之一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从事(4)至(7)项业务之二或者(1)-(3)+(4)至(7)项业务之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亿元。教您一个办法,题目给的资料中列举的项目,就在(4)到(7)中找,找到了一项的,那么注册资本就是1亿。找到了两项以上的,其注册资本是5亿。此时就不需要考虑是否有(1)-(3)的项目了,因为他对注册资本是没有影响的。找不到任何一项的,注册资本就是5000万元。 重整计划终止的法律效果举例例如:人民法院受理了甲企业的破产案件,按照通过的重整计划,减免债务人30的债务,各个债权人均按照原债权70的比例进行清偿,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A、B、C三个债权人按照重整计划享有的债权均为100万元(减免后的债权),甲企业清偿了A债权人10万元(10),清偿了B债权人20万元(20),清偿了C债权人(60),此时人民法院裁定终止了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甲企业破产,那么企业进入了破产清算分配的程序,此时之前甲企业对A、B、C三位债权人的清偿仍然有效,但是C企业如果想得到剩余的清偿额的话,那么必须等到在破产分配中A和B也得到了60的清偿比例(同一比例),此时C企业才能继续得到分配。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该条规定:(1)关于保全措施保全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限制措施。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讼前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2)关于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指民事判决、裁定、仲裁裁决、调解书以及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强制执行的程序。(3)关于保全措施的解除和执行程序的中止所谓解除,是指人民法院在依法实施保全措施时,因为出现某种法律规定的情形,裁定终止保全措施。所谓中止,是指人民法院在依法实施强制执行措施时,因为出现某种法律规定的情形,裁定停止该项法定行为的实施,待该种法定情形消除后,继续实施保全措施。(4)关于破产程序破产申请被人民法院受理后,债务人即有可能成为破产人,其财产也有可能成为破产财产。按照规定,破产财产应当面对所有债权人依法进行分配,但是实际中,一些债务人在进入破产程序后,针对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或者执行程序仍然发生,严重损害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措施应当中止。针对以上讲解,下面举例进一步说明。例如:甲企业占有乙企业的财产,但双方就该财产所有权归属发生了争议,甲企业不退还给乙企业,为此,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为了保证该财产能够得到执行,乙企业又向人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人民法院依法对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随后,另一法院受理了其他债权人提出的对甲企业的破产申请,此时,人民法院应该暂时解除该财产的保全。又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买卖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乙先向甲企业支付货款,付款3日后,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100吨的货物,乙企业如约支付货款,但甲企业由于其他原因拒绝交付货物。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经过审理,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甲企业向乙企业交付货物,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甲企业仍然拒绝执行判决,此时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甲企业中100吨的货物。同时,另一法院受理了其他债权人提出的对甲企业的破产申请,此时,人民法院应该中止强制执行程序,暂时解除对甲企业货物的查封。和解协议终止的法律效果举例例如:甲企业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后与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并经过人民法院认可,按照和解协议的约定,甲欠所有普通债权人的款项一律减免30,只还70,甲欠A100万元,欠B100万元,欠C100万元,在执行和解协议时,甲归还了A20万元,此时,人民法院调查发现,在订立和解协议时,债务人有欺诈的行为,随即裁定和解协议无效 并宣告了债务人破产。按照上面的条件,甲企业仅仅归还了A20万元,而对其他债权人未予以清偿,此时A应该返还20万元,如果甲企业对A、B、C三位债权人每人都清偿了20万元的话,此时就是同等比例的清偿了,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不用返还20万元。判决和裁定之间的区别有:1、判决是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案件结论和决定,而裁定主要是解决程序问题如人民法院作出驳回自诉,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等裁定,是适用裁定解决程序问题。2、在一个案件中,发生法律效力并被执行的判决只有一个,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个。3、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而裁定既可用书面形式,又可用口头形式。口头裁定作出后,记入笔录即可。4、上诉、抗诉期限不同。不服第一审民事、行政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5日,而不服第一审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第一审刑事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而不服第一审刑事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比如:甲向A法院起诉,A法院一看,说“你这个案子应当向B法院起诉”,于是就裁定“不予受理”。这是对“程序问题”作出的决定,是“裁定”。又如:甲把乙打伤,乙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作出如下判决:甲赔偿乙各项费用5000元。这就是对“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而且一个案件只能是在最后有这么一个“判决”。在民法规则的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的最后6个月,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那么在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只要中止的事由不消失,那么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一直中止下去,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比如说,侵害行为于2001年1月1日发生,权利人于2002年1月1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2003年11月1日,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诉讼时效期间中止计算,那么,只要在2021年1月1日之前,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不消失,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一直中止到2021年1月1日,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关于抵押权顺位的举例甲公司向乙公司订购一批价值75万元的货物,以价值100万元的厂房作为抵押担保,同时又请丙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此后,甲公司又以该厂房为抵押向丁银行贷款25万元。当实现抵押权时,乙公司为了与丁银行搞好关系,自愿将实现抵押权的顺位处于丁银行之后。如果该厂房拍卖得到80万元,丁银行优先受偿25万元,乙公司得到剩余55万元,这种情况下,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例中,由于乙公司放弃抵押权顺位,债权没有得到全部清偿,丙公司在乙公司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如果该厂房拍卖得到70万元,丙公司对5万元承担担保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和保护期间的理解1保证期间的界定(1)一般情况下,保证期间在保证合同中订明。(2)特殊情况下保证期间的法律界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2保证期间的作用保证期间的作用主要在于界定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如果在保证期间行使权利的,保证人需要按照规定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行使一定权利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一般保证的“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解释】由于一般保证方式下,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因此,债权人不能直接向保证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只能向债务人提起,法律认定,只要债权人在约定的保证期间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的责任就不能免除。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3保证的诉讼时效计算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计算时间为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举例】A企业向B银行贷款100万元,约定还款时间为2004年1月1日,C为一般保证人,保证期间为3个月。A到期不归还银行贷款,由于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因此B银行只能先向A提起诉讼,如果B银行在2004年2月1日对A提起诉讼,由于在保证期间内提起的诉讼,因此保证人的责任不能免除。人民法院在3月1日作出判决,那么B银行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为从3月1日起计算的2年。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计算时间为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举例】沿用上例,如果保证合同约定的是连带责任保证,A到期不归还银行贷款。B银行在2004年2月1日要求保证人C承担保证责任,那么B银行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为2004年2月1日起计算的2年。要约和要约邀请的理解:简单的说要约就是我找您发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要具备数量、单价等合同应该具备的内容),希望和您订立合同。而要约邀请是,我给您发一个邀请函(这个东西不具备数量、单价等合同应该具备的内容,如果具备了就成要约了),希望您给我发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要具备数量、单价等合同应该具备的内容),咱们订立合同。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在于: 1、要约是当事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要约邀请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2、要约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相对人的,往往采用对话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约邀请一般是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的,故往往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手段。 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如明确的标的额、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报酬、履行期限等;而要约邀请则不具备这些条件。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帮助你理解抽象的理论:夏天,街边卖冰棍的小贩为了招揽顾客会叫卖,如果他吆喝“冰棍、清凉解暑的冰棍!数量不多了,抓紧时间来购买”,这就只是一个要约邀请,他是为了吸引人们来向他询价;如果他吆喝“冰棍、红豆冰棍,五毛一根!还有最后的50根。来晚了就购买不到了”,这就可以构成要约了。 另外,实践中要约与要约邀请往往很难区别,合同法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都属于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记住教材的规定。做题时这样把握: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了标的物名称、金额(单价)、数量(数量有时不一定就是确切数字,比如表述为数量不限等)就构成要约,如果没有这三个一般就是要约邀请。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当事人在订立借款合同时一般要对借款数额和利息的多少及支付期限做出明确的约定。正常的贷款业务中,借款利息是在借款期限届满时或者合同履行期间按照约定分批偿付给贷款人。但是在某些贷款业务中,贷款人为了确保利息的收回,在提供借款时就将利息从本金中扣除,造成借款人借到的本金实质上为扣除利息后的数额。例如,借款人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该贷款到期利息为20万元,贷款人在提供借款时就直接将利息扣除,仅向借款人支付980万元借款,这种做法可以使银行的利息提前收回,减少了借款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却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利益,使借款人实际上得到的借款少于合同约定的借款金额,影响其资金的合理使用,而且容易引起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为了解决该现实存在的问题,贷款人在提供借款时不得预先将利息从本金中扣除。如果贷款人违反法律规定,在提供借款时将利息从本金中扣除的,那么,借款人只需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承上例,如果利率为2%,借款人实际取得980万元的借款,那么按规定,其借款本金为980万元,借款人只需在借款期限届满时向贷款人返还本金980万元并支付按照980万元本金计算的利息,9802%=19.6万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但是不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根据票据法中的该条规定,特殊的两类人在票据上的签章无效,但是并不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主要是考虑了票据行为是独立的行为,同时票据是具有高度流通性的有价证券,作此规定有利于提高票据的流通性。例如:如果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进行了签章,同时在票据上签章还有完全行为能力人乙和丙,由于该票据上甲的记载是无效的,因此甲无需承担票据上的责任,但是在甲以后签章的乙和丙应当履行自己的票据责任,同时不能够以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提出抗辩。甲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时甲仅仅是不承担票据上的责任,甲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民法上的责任。转股价格应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均价。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两个规定的区别就在于“和”和“或”。设“前20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为A,“前一交易日的均价”为B。则转股价格应不低于A和B,即不得低于A,也不得低于B,所以是不得低于两者中的较高者。而发行价格应不低于A或B,即只要不低于A或不低于B即可,所以是不低于两者中的较低者。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例如:甲的设备被水淹没,甲并不知道,乙知道到后利用自己吊车把设备从水中吊起,放到没有水的地方,乙的行为就是属于无因管理。一般取回权的行使只限于取回原物, 然后后面又举例说 原物若灭失,则取回权便随之消灭, 一般只能以物价作为债权清偿比如说A企业租给破产企业B一辆汽车,B企业的破产申请被受理后,该汽车还在,那么A有权行使取回权。如果B将该汽车换取了一批原材料。此时A企业无法取回汽车,但可以取回该批原材料,因为该批原材料构成汽车的代位物。但是如果B企业将汽车卖出去了,已经不在B手上了,此时A不能行使取回权,只能依法申报债权。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债权人在重整计划中作出的债权调整的承诺失去效力,但为重整计划的执行提供的担保继续有效。“为重整计划的执行提供的担保继续有效例如:甲是破产企业,债权人乙等人与甲重整协议,同意减免债务20%,即只偿还80%。2008年2月1日该协议经法院许可。2009年1月1日甲未按重整协议执行被法院依法裁定终止重整计划,那么债权人乙等与甲达成的减免20%协议就失去了效力,甲就要按原来所欠债权人的债权数额进行偿还。如果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即,甲按照80%归还债务,另20%的债务自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后面的这句话是指为重整计划的执行而提供的担保,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缺钱可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此时银行肯定会要求其提供足额的担保,这种担保就是为了让重整计划能顺利执行而提供的,如果也因为重整计划的终止而无效的话,势必会损害到银行的利益,银行提供贷款的目的是使得重整计划顺利进行,使得债权人都能按照重整计划的条件得到清偿,这是做的好事,对其提供的担保必须还是有效的,不能让好人没有好报,不是嘛!通过举例您再来理解一下:例如:甲企业现在被申请破产了,最终决定甲进行重整,在重整计划执行中,甲与乙签订了一个买卖合同,乙企业担心甲的重整会失败,最终走向破产,此时乙就要求甲为自己的债务设定担保,这时的担保是有效的。即使最终重整失败,该担保也是有效的。 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例如:甲向乙借款1000万元,甲用自己的设备抵押担保100万元,用办公楼抵押担保500万元,同时丙用材料进行抵押担保400万元,如果乙放弃了甲用自己的设备抵押担保100万元,那么丙在乙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乙放弃了100万元的抵押担保就丧失了100万元的优先受偿权益)免除100万元的担保责任,只承担300万元的保证责任,除非丙声明仍然对该借款承担400万元的保证责任除外。地役权只能随着需役地的转让而转让,不能单独成为其他权利的标的。这里通过举例您来理解一下:例如:甲乙各拥有一块土地,即甲地和乙地,用途均为耕地,但是甲地中有水源而乙地没有,此时甲与乙达成协议,乙从甲处的水源引出水来用于灌溉乙地,这种情况下,甲地即为供役地,乙为需役地,乙的地役权自甲乙双方签订合同时设立。所以,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相分离单独转让,不得单独设定抵押;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相分离,作为其他权利的标的。关于一致行动人的举例。大家可以根据例子来了理解一下。(一)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例如:股权控制关系中,只有持股50以上才属于控制的关系。如,A持有B60%的股份。(二)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例如:甲持有乙60的股份,甲又持有丙65的股份,这种情况下,乙和丙同受甲的控制,因此乙和丙也是构成一致行动人的。(三)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例如:A投资者的一名董事,同时又在B公司担任董事。(四)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例如:A投资者和B投资者,A投资者同时也是B投资者的一个股东。A和B是一致行动人。(五)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例如:A公司是非银行机构,甲作为投资人要取得B公司的股份,A公司帮助甲融资,这时A与甲就是一致行动人。(六)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例如:投资者同是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这两个合伙人之间就是一致行动人。七)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例如:甲欲收购乙上市公司,如果张某持有甲公司35的股份(超过了30),同时,张某还持有乙公司的股份,这种情况下,甲和张某构成一致行动人。(八)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例如:甲欲收购乙上市公司,甲的董事张某如果持有乙上市公司的股票的,那么甲和张某就构成一致行动人。(九)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例如:甲欲收购乙上市公司,如果张某持有甲公司35的股份(超过了30),李某是甲公司的董事,另外,A是张某的法定直系亲属,B是李某的法定直系亲属,这种情况下,如果A和B持有乙上市公司的股份的,那么A和甲,B和甲构成一致行动人。(十)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例如:上市公司乙,A是乙的高管,此时A的父母(或是A的父母投资成立的丙企业)持有乙(本公司)的股份,如果某一位投资人收购上市公司乙时,那么A的父母与A和收购人就构成一致行动人。(十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例如:甲上市公司的董事A,A所控制的法人乙也持有甲的股份,此时甲和乙在收购某个公司的时候就属于一致行动人。 (十二)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管理人报酬的计算方法教您一个办法就能很快的计算出来:您可以画个数轴,把分段的点(就是100、500、1000、5000等和财产总额)标在数轴上,并把对应的比例也标在对应两点之间,把财产总额也标在数轴上,财产总额这个点和它前面点的差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数字差乘对应的比例,之和就是要求的管理人员报酬总额。12% 100 10% 500 8% 1000 6% 1700 5000 3% 1亿 如1700万元:管理人报酬=100*0.12+(500-100)*0.1+(1000-500)*0.08+(1700-1000)*0.06=12+40+40+42=134万破产法中关于不得抵销的三种情形,下面逐一讲解一下:1、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禁止抵销。因为债权转手后的抵销会损害其他破产债权人的利益。破产债权一般只能获得其债权名义数额一定比例的清偿,甚至得不到清偿,实际价值与收购价格远低于名义价值。但当它用于抵销债务时。却可获得全额清偿。在破产清偿与抵销清偿之间有巨大的差额。如不禁止债务人的债务人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的他人破产债权对债务抵销,则势必出现债务人低价收买破产债权以抵销须全额偿付的债务。非法谋利,损害其他破产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例如:乙企业欠甲企业100万元的债务,甲企业欠丙企业120万元的债务,人民法院受理甲企业的破产申请后,乙企业以1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丙企业120万元的债权,则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2、债权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但是,债权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1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负担债务的除外。解答:如不禁止此种情况下的抵销,就可能出现债权人通过购买债务人的财产造成负债,却恶意地不予清偿。待到破产程序启动再用其不能获得完全清偿的破产债权进行抵销,使其他破产债权人可分配破产财产减少。但债权人负担的债务。是因为法律规定如继承,或者是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者除外。如在破产申请一年前当事人签订了企业合并合同。但延迟至破产申请一年内才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而企业的合并各方有的对债务人享有债权有的对债务人负有债务,合并后即可以进行抵销。例如:甲企业欠丙企业120万元的债务,丙企业知道甲企业即将提出破产申请,将“不久于人世”,赶紧从甲企业购买了120万元的机器设备,但未付款,即丙企业又欠甲企业120万元的债务。在本案中,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但是如果丙企业欠甲企业120万元的债务发生在破产申请1年以前,则丙企业可以行使抵销权。3、债务人的债务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但是,债权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1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取得债权的除外。解答:此项规定禁止抵销的理由与第一种情况实质相同,只不过将禁止的时间提前到“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所谓“对债务人取得债权”一般均是指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因为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才存在取得债权成本与抵销清偿之间的差额,有利可图,如果是债务人的债务人自己通过与债务人的正常交易而取得债权,实际上不仅无差额之利可图,反能造成新的损失。“但书”豁免禁止抵销的情况与前一项相同。例如:乙企业欠甲企业100万元的借款,乙企业知道甲企业即将提出破产申请,将“不久于人世”,赶紧向甲企业销售了100万元的破设备,即乙企业又取得了对甲企业100万元的债权。在本案中,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但是如果乙企业取得对甲企业债权的时间发生在破产申请1年以前,则乙企业可以行使抵销权。在民法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诉讼时效中止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的最后6个月,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那么在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只要中止的事由不消失,那么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一直中止下去,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比如说,侵害行为于2001年1月1日发生,权利人于2002年1月1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2003年11月1日,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诉讼时效期间中止计算,那么,只要在2021年1月1日之前,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不消失,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一直中止到2021年1月1日,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例如,甲向乙借款10万元,到期后没有偿还,之后乙要求甲先偿还其中的5万元,中断的效力及于另外的5万元。除非乙放弃其余的5万元。如何理解“可撤销合同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故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句话。撤销权的存续期间是除斥期间,因此,就合同撤销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是“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人民法院肯定不能支持。因为“撤销合同之诉”属于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适用的是除斥期间的有关规定,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辨的,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的。例如,2009年1月1日甲受乙的欺诈订立了一个合同,2009年2月1日甲得知该情形,但是直到2010年6月1日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合同,此时乙如果向法官大人说“甲的诉讼时效已经经过,无权撤销合同”,法院就不予支持;换句话说,乙应当提出除斥期间抗辩,应当向法官大人说“撤销权存续期间(除斥期间)已经经过,甲无权撤销合同”,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旦合同被撤销,会引发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后续的责任,要求承担合同撤销后的法律责任是一项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该诉讼时效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您理解下。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这里的1年和5年,他们的起算时间是不一样的,1年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的,而5年是从“实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的。这里的1年和5年的关系,可以比照诉讼时效中的短诉讼时效(如2年)和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关系来理解。举例说明:2008年1月1日,债务人发生了损害债权的行为,2009年1月1日,债权人知道存在撤销事由,所以债权人应该在2010年1月1日前行使撤销权。若2012年12月1日,债权人才知道该撤销事由,那么债权人应当在2013年1月1日前行使撤销权,因为债务人的行为实际发生之日起5年内(即2013年1月1日)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总之,1年的时间是不能超过5年这个大框框的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的选举,矫正“一股一票”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按这种投票制度,选举董事时每一股份代表的表决权数不是一个,而是与待选董事的人数相同。股东在选举董事时拥有的表决权总数,等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与待选董事人数的乘积。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表决权集中投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使中小股东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避免大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的选任。 举个例子:某公司要选5名董事,公司股份共1000股,股东共10人,其中1名大股东持有510股,即拥有公司51%股份;其他9名股东共计持有490股,合计拥有公司49%的股份。若按直接投票制度,每一股有一个表决权,则控股51%的大股东就能够使自己推选的5名董事全部当选,其他股东毫无话语权。但若采取累积投票制,表决权的总数就成为10005=5000票,控股股东总计拥有的票数为2550票,其他9名股东合计拥有2450票。根据累积投票制的原理,股东可以集中投票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并按所得同意票数多少的排序确定当选董事,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其他股东至少可以使自己的2名董事当选,而控股比例超过半数的股东也最多只能选上3名自己的董事。可以看出,采取累积投票制度确实可以缓冲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产生的对公司的控制,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1)破产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破产人的债权的,不得主张抵消。【解释】乙企业欠甲企业100万元的债务,甲企业欠丙企业120万元的债务,人民法院受理甲企业的破产申请后,乙企业以1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丙企业120万元的债权,则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如果抵销了,对乙企业肯定有利,但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企业破产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地清偿“全体债权人”。(2)债权人已知破产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破产人负担债务的;不得抵消。但债权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负担债务的除外;【解释】(1)甲企业欠丙企业120万元的债务,丙企业知道甲企业即将提出破产申请,将“不久于人世”,赶紧从甲企业购买了120万元的机器设备,但未付款,即丙企业又欠甲企业120万元的债务。在本案中,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2)如果丙企业欠甲企业120万元的债务发生在破产申请1年以前,则丙企业可以行使抵销权。(3)破产人的债务人已知破产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破产人取得债权的;不得抵消。但破产人的债务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取得债权的除外; 【解释】(1)乙企业欠甲企业100万元的借款,乙企业知道甲企业即将提出破产申请,将“不久于人世”,赶紧向甲企业销售了100万元的破设备,即乙企业又取得了对甲企业100万元的债权。在本案中,乙企业不得行使抵销权。(2)如果乙企业取得对甲企业债权的时间发生在破产申请1年以前,则乙企业可以行使抵销权。外国投资者认购境内公司增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以发起方式设立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应当在公司申请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时缴付不低于20%的新增注册资本,其余部分的出资时间应符合公司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比如:境内公司甲要增资1000万,外方乙公司认购了800万,此时外方的出资期限是先在领取营业执照时缴付不低于20%的新增注册资本(800*20%),其余部分(800*80%)可以在6个月内一次缴清,也可以在3个月内缴付15%(800*80%*15%),剩余的(800*80%*85%)在2年或5年内缴清。债务人合法占有的他人财产,该财产的权利人在重整期间要求取回的,应当符合事先约定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债务人破产时,财产的所有权可以通过管理人取回财产,但是如果债务人进行重整时,就要符合事先约定的条件。例如:甲08年1月1日租用了乙的汽车,甲乙约定租期1年,08年6月1日甲被其他的债权人审判破产并受理了,那么乙就可以通过管理人取回自己的汽车。如果甲进入了破产重整,那乙也要等到2009年1月1日这个双方约定的日子才可以行使取回权。在重整计划执行中已经接受清偿的债权人,只有在其他同顺位债权人同自己所受的重整清偿达到同一比例时,才能继续接受破产分配。比如:债务人甲企业被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之前已经按照20的比例清偿了A公司100万元,而未清偿其他的债权人,此时,在破产清算时,A公司只有等到债务人企业破产财产清偿了与自己同样为普通债权人的其他债权人20的比例后才能继续得到清偿。和解债权人因执行和解协议所受的清偿仍然有效,不予退回,和解债权未受清偿的帮分作为破产债权。上述债权人只有在其他债权人同自己所受的和解清偿达到同一比例时,才能继续接受破产分配。例如:甲破产企业有A、B、C、D四个债权人,A、B是和解债权人,A、B因执行和解协议受偿15%,C、D受偿10%,此时人民法院宣告甲企业破产,A、B所受偿的15%不用退回,只有等到C、D所受清偿也达到15%时,才能继续接受破产分配。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举例说明:甲上市公司2006年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当年发生了非经常性损失为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损失后的净利润为:2500(500)3000万元,此时就应该以未扣除非经常损益前的净利润2500万元作为计算依据;假设当年发生了非经常性收益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为25005002000(万元),此时就应该以扣除后的净利润2000万元作为计算依据。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将面临更大的付息压力。因为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不会因为认股权的行使而导致债券数量的减少,发行人仍然要对债券支付利息;而一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都是用债券来支付行权所需的股票价款的,即债券持有人行权之后,发行人就不需要负担这部分债券的利息了。因此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付息压力要大。转股价格应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均价。则转股价格应不低于A和B,即不得低于A,也不得低于B,所以是不得低于两者中的较高者。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而发行价格应不低于A或B,即只要不低于A或不低于B即可,所以是不低于两者中的较低者。管理人与担保权人就上述报酬数额不能协商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方法确定,但报酬比例不得超出该条规定限制范围的10%”。这一条是针对有财产担保的财产,如果管理人对担保物的维护、变现、交付等管理工作付出合理劳动的,有权向担保权人收取适当的报酬,管理人与担保权人就上述报酬数额不能协商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方法确定,但报酬比例不得超出该条规定限制范围的10。例如:有财产担保的财产是1200万元,管理人对该财产进行管理了,应该收取的报酬最多是=100*12%+(500-100)*10%+(1000-500)*8%+(1200-1000)*6%*10%=(12+40+40+12)*10%=10.4合伙企业法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合伙企业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后,该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例如:甲乙丙三人办了一个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B,在对A公司审计过程中,甲乙两人因故意给A公司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结果给合伙企业造成100万元的债务,(1)、如果现在B有200万元的资产,那么就用B目前的财产来支付由于甲乙两人在执业过程造成的债务100万元。接下来甲乙就应该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对给合伙企业造成这100万元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是:“合伙人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合伙企业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后,该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2)、如果现在B只有50万元的资产,那么先用这50万元的资产偿还由于甲乙两人在执业过程造成的债务100万元,不足的50万元由甲乙两人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1、现实交付,即直接占有的移转。例如:甲和乙协商,甲愿意用5元购买乙的茶杯,甲把5元钱给乙,乙把茶杯给甲,这就是现实交付。 2、简易交付是指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先行占有该动产的,无需现实交付,物权在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变动效力。 例如:乙借甲的茶杯进行使用,随后乙和甲商定愿意购买该茶杯,甲表示同意并签定合同,这时所有权就转移给乙了,就是简易交付。 3、指示交付,又称返还请求权的让与,是指让与动产物权的时候,如果让与人的动产由第三人占有。让与人可以将其享有的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给受让人,以代替现实交付。例如:乙借甲的茶杯进行使用,随后丙和甲商定愿意购买该茶杯,甲表示同意并签定合同,甲就对乙说,我把茶杯出售给丙了,你把茶杯直接给丙就可以了,这时所有权就转移给乙了,就是指示交付。4、所谓占有改定。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而受让人则取得对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这样在双方达成物权让与合意时,视为已经交付。例如:1月1日乙和甲商定愿意购买甲的茶杯,甲表示同意并签定合同,甲和乙又商定,茶杯甲再用一星期,乙表示同意,这时所有权就转移给乙了,就是占有改定。规定是: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