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doc_第1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doc_第2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doc_第3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doc_第4页
线装书装订——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Versatile Types of Basic Procedure in Book CoilBinding杨时荣Shih-Jung Yang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编辑Editor, National Taiwan Library【摘要 Abstract】在图书修复装订的过程中,配合选用正确的缀订方式,是足以影响图书往后延长保存年限的 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便是以图书各种缀订方式作为论述范畴,并以文字、图片相辅说明,使复杂 的图书缀订走线更能简明呈现而让人了然易懂,对图书典藏者及爱书人在处理图书装订及维謢工 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A wise decision of selecting proper method for coil binding will definitely prolong the life of book resto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treat all aspects of coil binding with a variety of illustration to make clear and easy to comprehend. The article is highly valuable to people who are in charge of book restoration and people who love in book collection, in the field of booking binding and restoration.【关键词 Keyword】 图书维护;图书装订;图书保存;图书修复;图书缀订;科普特装订Book Preservation; Book Binding; Book Conservation; Book Restoration; Coil Binding; Coptic Binding95壹、前言图书文献以绳线缀订防止散落,其 法起源甚早,在中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文字尚未发明前,人类以实物来表达思 想之时期,云南地区便有景颇族人,会 将情人所熟悉之各种树叶,以花线捆扎 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给对方以表达爱 慕之意,并作为定情信物。继实物表达时期后,人类又发现可利用代表实物之 图画来传达思想,日久之后,图画乃逐 渐蜕变简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图案符 号,是人类最原始之象形文字。有了文字就必须要有书写材料,在 殷商时,人们是以龟甲兽骨作为书写材 料。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 种档案文书,在龟尾右下方,常可发现 刻有册六、纶六、丝六等字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样,此字样乃龟版编号,其作用在排列有序,龟甲中央有孔,以韦编贯穿其 间,可防龟甲散乱,此与后代册叶以线 缀订亦有同功之妙。至春秋战国时代, 竹木简盛行,当时人著书立言,多以此 为书写材料,每当一篇写毕,便用丝、 麻、皮质料之绳,将简缀编成一长 幅,图书基本形制因而产生。到隋唐时,因纸张发明,进而影响 中国图书装帧形式之演变,此时卷轴、 叶子兴起,取代竹木简,惟仍难脱绳线 缀编之窠臼,陈祚龙敦煌学要钥 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发掘之 唐代诸多实物,考证当时图书装帧形式 云:如为卷子则于其上加一丝绵细带(成五彩细带),以便捆合;如为册子 则多以线订合(以线由叶子中间缀订各 叶成册)。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也记载: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茍不逸去, 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 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 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 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 弊也。按缝缋之意,所指是以 针线连续缀订书背。在敦煌遗书中,所 呈现之缝线方式,一般有三种,一为书 叶较厚,对折后折缝沾粘集在一起作书 背,后因沾粘处脱落,再用麻线缝住, 此种缝法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律,有仅 缝一点,也有缝上下两端,还有整个书 背用线缀订,在中国大陆、英国、法国 国家图书馆所搜藏之敦煌遗书中都有发 现,此可说是线装书籍的雏形;二为书叶较薄,对折后折缝集在一起作书口,加上封面纸,与书口相对一侧,打三眼 订线,其特征除三眼外与明清之线装书 没有多大区别,可说已完全具备线装书 的特征;三为书叶较厚,几张集在一 起,对折成一帖,数帖集中在一起,以 折缝处作书背,用麻线反复穿联缀订, 若依墨庄漫录所记载岁久断绝, 即难次序而言,以上装帧形式应就是缝缋装。缝缋装在中国古代唐朝时 期,虽然只是短暂的流行,但是随中外 文化相互交流,中国书籍缝缋方式,很 可能便是藉由此传到日本、中亚和欧 洲,而彼此影响书籍的装订方式,例 如:日本的和式缀订,及西方书籍 的锁线缀订,都还能找到早期中国 缝缋装和埃及科普特装订的部份影子。 宋代时,由于卷轴装的舒展不便, 而缝缋装订又与当时书籍印刷方式无法 配合,缝缋装订乃逐渐失传,粘叶方式 之蝴蝶装因而盛行。直到明代,以线缀 订方式复又盛行,但与订背方式的缝缋 装并不相同,自明万历之后,迄至清末 三四百年间线装本,完全取代中国图书装帧形式。科普特装订Coptic Binding是 欧洲早期的一种图书装订方式,其在西元第二或第三世纪时,系由住在埃及早 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编织地毯的 技术及缝针,所创造出的一种缀订技 术,早期应用于纸草纸文献的装订;接 着羊皮纸的广泛利用,取代了纸草纸 后,科普特装订仍然接续被使用,直到96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今天纸张主导了印刷的年代,这个装订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们所使用(注1)。至于改良后的西洋订背式锁线装订虽类似但不同于科普特装订型式,可 能受缝缋装影响之缀订型式,于明代 时,便已进入中国,当时利马窦、金尼 阁等从欧洲带来用皮面装订的西洋印 本,纸白如蚕,两面印刷,有的还烫金 带铜钩,盖有教皇纹章,士大夫如顾起 元、李日华等见之后,诧为惊奇,但是 对中国书的装订,并没有产生丝毫影响(注 2)。至清末鸦片战争前后,西洋石 印、铅印输入中国,书籍报刊风起云涌,在社会上引起剧烈变化,西洋式的锁线装订才渐被采用(注 3)。以下便 就中西式书籍,在缀订走线之种类与方式上,进行研究说明。贰、唐代缝缋装的基本走线 方式缝缋装是在每帖书叶折缝处连缀, 为阶梯式缝法。若以四帖四眼为例,首 先由第一帖折缝内部第一眼穿出,再穿 入第二帖第一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 中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眼中,再由 第三帖第三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 三眼中,有如上阶梯;然后再由第四帖 第四眼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眼中, 再由第三帖第三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 第三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穿出,再 穿入第一帖第二眼中,有如下阶梯,如 此反复上下阶梯式缝法,直到两条线头相遇打结。详见图示。图一:缝缋装缀订方式图二:缝缋装结线方式图三:缝缋装实物数据源:Bookbinding97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图四:缝缋装实物二数据源:Bookbinding图五:缝缋装实物三数据源:Bookbinding参、中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中国线装形式,是经长时间发展改 进而流行,可谓是古本图书装订中最进 步、实用及美观,依其缀订方式,又可 分为以下数种:一、宋本式缀订法又称四针眼法 、四目缀订 法 ,是一种较简单且普遍的装订形 式。其四眼位置之确定,是先以书本尺 寸来考虑天地角之距离,待天地两 角针眼位置确定后,再将中段部分,以 两针眼分三等份。一般天地角之长宽比为 1:2,惟有时也须视书本幅面宽广 稍加调整。图六:宋本式缀订法98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图七:缀线穿入法(一)图八:缀线穿入法(二) 图九: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一) 图十: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二)图十一:宋本式缀订走线方式(三)图十二:宋本式缀订完成后图样二、唐本式缀订法此种装订方式,大都是用在幅面狭 长之图书,其缀订方法基本上是与宋 本式相同,差别只是在第二、三眼距 离较为接近,其封面题签也需配合狭长 形幅面,相应为细长形。图十三:唐本式缀订法三、坚角四目式因在天地角内,各多打一眼加强缀 订,故称坚角四目式,也有依照针 眼数,称六针眼法或八针眼 法。清代康熙时期,对珍贵图书文献 之装帧,均采用此种坚角法,故也称康熙式。此种缀订方式,大都用于 幅面宽广之图书,不但可强化坚牢书 角,且也有美化装饰之用,幅面宽广图 书,若使用宋本式缀订,则会显得 单薄。99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图十四:坚角四目式缀订法(缀订走线方式见宋 本式缀订方式)四、麻叶式因缀订完成之图书,其缀线分布形 状如叶脉状而得名,也称九针眼 法、十一针眼法,每个麻叶由三个 针眼组成,此缀订方法,是建立在康 熙式缀订基础上,再进行装帧美化, 同时题签也可贴近封面中央位置,更加 强其装帧之美观,此法较适用幅面宽广 之图书。图十五:麻叶式缀订法图十六:麻叶式缀订走线方式五、龟甲式此方法是由宋本式演变而来, 因缀订走线形式,似龟甲纹样而得名,因有十二个针眼,又称十二针眼 法。图十七:龟甲式缀订法(十二针眼法)图十八:龟甲式缀订走线方式六、线装本的合订式套书、丛书为免散失,而以合订方 式缀订,惟在使用与典藏上较为不便,100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此法是以宋本式缀订法为基础,进而发展出以两条缀线同时缀订的一种奇特缝 法。图二十三: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四)图十九:线装本的合订式图二十匹: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五)图二十: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一)图二十一: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二)图二十二: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三)图二十五: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六)图二十六: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七)101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余此类推以下各册缀订方式图二十七: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八)图二十八:线装合订本的走线方式(九)肆、日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此种缀订方式,因在日本使用较 广,故以和式称之。一、普通大和式图二十九:普通大和式系在书脑缀订处打四眼,两眼一 组,分两组,每组穿缀线或缀带后打平 结,题名签可贴封面中央,为大和缀()的一种。图三十:穿缀带夹板图三十一:圆锥钉图三十二:平目钉102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图三十三:普通大合式的走线方式二、四目大和式是由普通大和式美化而来,又 称四目骑线订,也是大和缀( )的一种,共有八眼,每四眼为 一组,共计上下两组,每组穿缀线或缀 带后打平结。也有称与普通大和式 之缀订方式与打眼数相同,两者主要差 别,是在缀订完成后,缀线或缀带打侧 环结并将环处剪开,成四条结尾,此为错误说法。图三十四:错误的四目大和式图三十五:正确的四目大和式图三十六:平结法(是一种绳结形态对称的基本结法)103图三十七:侧环结(平结的一种,将一端绳子绕成一个环, 又叫侧环结,也可当作蝴蝶结。)图三十八:四目大和式的走线方式(一)图三十九:四目大和式的走线方式(二)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图四十:四目大和式的走线方式(三)图四十一:四目大和式完成穿线之封底三、和式缀订也称缀叶装( ),其缀订方式有唐代缝缋装的影 子,在每帖书叶折缝处打四眼,每两眼 为一组,以一条缀线两头各穿一根缝针 缀订,一折帖有四眼,总计有两条缀线 四根缝针同时进行缀订的一种缝法。四 根针带线首先由第一帖折缝内部四个眼104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同时穿出,再各自穿入第二帖各眼中,各组针线交叉再由第二帖穿出,再穿入 第三帖各眼中,各组针线再交叉由第三 帖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眼中,如此 循环至最后一帖,然后再将两条缀线结 于最后帖之折缝处,见图示。(两条缀线四根缝针同时进行缀订的一种 缝法,两条缀线结于最后帖之折缝处)图四十二:和式缀订折帖的缝法数据源:古文书补修取扱图四十三:和式缀订的结线方法数据源:古文书补修取扱伍、西式打穿缀订的基本走 线方式大都为期刊合订改装时采用,为暂时性装订,贵重图书是不宜采用此方法,惟因其装订方式简单,故台湾日据 时期修装西式图书大都采用此法,一直延用至今(注 4),而造成图书严重二 次伤害。如今面临图书文献数字流通趋势的需要,该类装订方式的图书,在数 位化过程中,也常受制于装订方式的不 当,而在翻拍或扫描作业的过程中,常 需拆装后才能完成数字化作业,因此在 拆装的过程中,使得图书再一次的受到 伤害,所以此种打穿缀订方式,是不应 被鼓励用在期刊合订或图书修装上。一、打穿式基本缀订方式一般有简易三眼及五眼缀订两种,该方法是由书背脊内 0.3 公分左右处打 孔,以麻或棉线为缀线,最前五页及最终五页,不打眼孔但须以糊黏贴,打眼 孔之最前帖需用生棉纸补强,以备承受绑缀线之压力,穿线后之线头须留 10公分左右在切断。图四十四:打穿式三眼缀订方式图四十五:打穿式五眼缀订方式(一)105图四十六:打穿式五眼缀订方式(二)二、打穿式缀订图示图四十七:依前图方式缀订图四十八:将缀订完成后之背脊毛边裁去图四十九:然后再以尺量出背脊长宽尺寸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图五十:再依前图所量尺寸,等长及略宽 4 之 尺寸,裁量背脊纸图五十一:将书背脊涂刷白胶图五十二:再将涂上白胶之背脊纸黏贴上背106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图五十三:背脊纸黏贴上背情形图五十四:背脊纸黏贴上背后,垫纸抹平情形图五十五:背脊纸黏贴抹平后压干定型情形图五十六:定型完成情形陆、西式订背缀订的基本走 线方式是在书身背部以订钉或细线缀订。 一般较常用之缀订方式,分为有缀绳(带)和无缀绳(带)之缀订方式,西 洋古书大都是有缀绳装订,至于现代西 洋书,有机器装订、半手工或全手工装 订,此部份图书除机器装订采取无缀绳 装订外,其余大部分是有缀绳方式缀订,然而最远古的科普特装订Coptic binding 则是属于手工的无缀绳装 订。手工缀订书身,每帖(书组)位置与订眼数量,须先按图书尺寸以铅笔定 出,若以有缀绳之缀订而言,普通图书 是以五条缀绳为宜,故铅笔定出位置亦 有五点,作为缀线缀订之处。缀线质量 以未经漂白之材质为优,其粗细应依图 书需求选用,图书寿命持久否?除和缀 订用料有关外,其缀订方式亦须注意, 例如缀线缀订若松,书身装订则无法坚 固,缀订太紧则影响书页展开,圆背时 缀线也易断线。107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二、无缀绳缀订走线方式图 57.有缀绳的缀订方式一、有缀绳缀订走线方式图六十一:无缀绳缀订折帖订孔间距分配方式数据源:书籍装订历史实务图 58.二帖式有缀绳走线法(数据源:书籍装订历史实务)图 59.一帖式有缀绳穿线法图 60.缀布缀订法(以缀布为缀订之方式适用于 超薄图书)图六十二:无缀绳缀订阶梯式走线方式图六十三:无缀绳缀订平行式走线方式数据源:书籍装订历史实务三、无缀绳科普特缀订走线方式(注 5)图六十四:首先由书组内第一孔穿出缀线,然后 再缠绕封面木板108图六十五:将缠绕封面木板后之缀线,再穿回第 一孔内图六十六:再由第二孔穿出,再缠绕封面木板 后,再穿回第二孔内图六十七:如前面步骤后,缀线由最后一孔穿出图六十八:然后再将缀线穿入第二帖书组订孔 内,在由下一订孔穿出后,缠绕第一 帖书组之缀线后,再穿回第二帖书组 之原订孔内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图六十九:各帖书组缀订方式同前图步骤,至最 后一帖书组缀订时,需与第二封面木 板一起缀订,首先缀线须先由封面木 板外部穿入,由封面内面穿出图七十:将封面内面穿出之缀线,缠绕在倒数第 二帖之书组缀线后,再穿回最后一帖书 组订孔内,再由下一订孔穿出后,由封 面外部穿入,再由封面内面穿出,再将 穿出之缀线,缠绕在倒数第二帖之书组 缀线后,再穿回最后一帖书组订孔内, 于此类推将书籍走线缀订完成后,在书 组内部将缀线打结,全书便算完成109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图七十一:科普特装订数据源:/art/index.htm(2006/03/09)柒、西式锯目缀订的基本走 线方式适用于低廉装订,其手工处理方 式,是以小锯子斜锯书背,锯出数道小 沟(锯目),再加胶入沟,以细麻绳套 进拉紧,并于书背处刷上白胶。现今锯 目式缀订,也都以机器处理,其方式先 于书身背脊锯出无数小沟,然后再以胶 灌入缀订,此法装订之图书,一般称之 为胶装书,因书页易脱落,永久保存之文献是不宜采用此方法。图七十二:锯目式缀订捌、结论缝缋装在中国唐朝时期,虽然只 是短暂流行,但是随中外文化相 互交流,中国书籍的缝缋方式, 很可能便是藉由此文化交流方式 传到日本、中亚和欧洲,而影响 了外国书籍的装订方式,例如:110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日本的和式缀订,及西方书籍的锁线缀订,都还能找到早期 中国缝缋装的部份影子,但有人 却持不同看法,认为西方的锁线 缀订是源自于埃及科普特装订, 然中国缝缋装与埃及科普特装订 两种方式,何者较先产生?何者 为现代西方书籍锁线缀订的前生 身此皆尚待考证。图书缀订目的在防止书页散失、便于典藏保存、阅读及买卖。慎选适当的 缀订方式,则可有利文化保存及减少 无谓的资源浪费。例如:不具保存价 值的书籍,可采用较便宜的胶装、平 订方式;阅读使用率较高的书籍,则 可采用订背穿线方式,并加强背脊纱 布密度,此可降低书籍因翻阅频繁而 造成的损坏率;若需长久典藏的书 籍,则建议采取订背穿线的缀订方式 外,所使用的缀订材料也必须是符合 中性或弱碱性的,以摆脱书籍酸化劣 损的噩梦,而达到长久保存之目的。 莫菲定律:会出错的迟早会出错, 若是在图书装订的过程中,选用错误 的缀订方式及材料,则它一生便注定 了无法长久保存的命运,迟早会因病 变而缩短保存年限。附 注注 1 (2006/03/09)注 2张秀民,中国印刷史 (上海:人 民出版社,民 78),页 533。注 3同注 2,页 575。注 4杨时荣,图书维护作业研究 (台 北:南天书局,民 82),页 78。注 5 (2006/03/09)参考书目小原由美子着,图书馆员图书 补修 (千代田:株式 会 社 教 育 史 料 出 版 会 , 2000 年)。王淮珠编,书刊装订工艺 (北京:印 刷工业出版社,1990 年)。王以坤着,书画装潢沿革考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年)。 毛春翔着,古书版本常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田中 敬着,粘叶考 (东京:岩松堂书店古典部,昭和 7 年)。庄司浅水 吉村善太郎 合着,目 本历史 (京都:社,1983 年)。 朱元寿着,中国的裱褙艺术 (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民国 65 年)。 朱赛虹着,古籍修复技艺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年)。肖振堂 丁瑜编着,中国古籍装订修补 技术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年)。111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 97 年 1 月杜伟生着,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年)。 吴哲夫撰,善本古籍保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