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 1、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 2、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其归园田居一诗中:“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这里是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田园隐居生活。 3、“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汉文帝时,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传为美谈。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专指其事。这里诗人是用它隐射柳仲郢的幕府。 【汇评】 李商隐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它以春色衬托羁旅之愁,以乐境写哀思,以轻快跳动的笔调抒写抑郁难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译文】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 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 篇二:李商隐二月二日鉴赏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大中五年(851)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854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秾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微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象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 “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篇三: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n)宵柝(tu)未卜(b) B晓梦(xio)C晓筹(chu) D沧海(cn)惘然(mn)马嵬(wi)虎旅(l)杜鹃(jun)锦瑟(jn)贵妃(f)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托杜鹃 A千载谁堪伯仲间 C沧海月明珠有泪D不及卢家有莫愁B山围故国周遭在D犹及清明可到家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9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8分,任选4句,每句2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 (2)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无复鸡人报晓筹。 (4)此日六军同驻马,_。 (5)海外徒闻更九州,_。 (6)_,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内精读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诗,且都是以_事件为题材。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 ,还不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课外提升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马嵬(其一) 李商隐 注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冀马,出自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出自郑玄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 (1)本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个“自”字凄然。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1)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2)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高考链接 (20XX江苏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弦”读xin;B项,“惘”读wn;D项,“妃”读fi。 2A【解析】B项,“枉”应为“惘”;C项,“霄”应为“宵”;D项,“季”应为“纪”。 3B【解析】B项,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4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5D【解析】D项,不及:不如。A项,古义:青春年华,此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B项,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样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C项,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爱慕异性的心情。 6B【解析】“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指: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 7B【解析】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8B【解析】B项,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9(1)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3)空闻虎旅传宵柝(4)当时七夕笑牵牛(5)他生未卜此生休(6)如何四纪为天子 10(1)咏史马嵬之变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按照题材,诗歌分为咏史诗、这两首诗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见解。 (2)C【解析】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玄宗能当机立断,终属“圣明”,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昧的陈后主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这不是“直抒胸臆”,也不是“盛赞唐玄宗”。 (3)诗中也包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同情,诗前两句暗示了玄宗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但仍不忘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前两句暗示马嵬赐死杨贵妃,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11(1)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驿成灰。两个“自”字,准确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悲惨命运,也暗指这一悲剧是玄宗自己一手造成的。“凄然”二字是对两个“自”字的最好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具体考查炼字。应该将一、二句结合起来理解这两个“自”字的含义。首句的意思是安禄山以惊天动地的气势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卫兵哗变,玄宗无奈下令赐死贵妃。“红粉”是女子的代称,这里指贵妃。“自”字在这句诗中两次出现,有无奈之意,凄凉之感。 (2)抒发的情感大致相同,都表现了对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荒淫误国的嘲讽。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是绝句,采用了反问的方式,相对含蓄;第二首是律诗,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得相对明显。【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抒情的手法,可从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上分析。如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和设问、反问、倒装、复沓等句式,还可从表达方式(如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上分析。 12(1)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描写。“参差”句从空间角度,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角度,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的角度有感官(视、听、嗅、味、触),顺序(时间、空间)等。颔联描写的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