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1页
24 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2页
24 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3页
24 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4页
24 大自然的文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4 大自然的文字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把握生字的结构书写美观,借助图片和语境理解“预兆、 耸立”等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和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3. 熟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举例子、打比方、设问、拟人等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 品味科普小品文通俗浅显的语言特点,阅读课外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开阔眼界,拓展积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和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了解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主要途径。难点:体会科普小品文用事例说明的方法,采用打比方、拟人等手法把科学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的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小组长评价、汇报、板书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识字和写字情况。2.在精读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及其作用,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3.通过当堂达标、拓展延伸活动,适当渗透一些课外的大自然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设计意图: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训练。】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收集资料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2.课件准备。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理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翻阅一下我们的课本,看看我们的书都是用什么编写的?(板书:文字)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书、写作。除了书上的这类文字,还有另类“文字”,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补充板书)【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开始就置身于想象的情境中,为下文认识大自然并深入学习和探索大自然奠定良好的基础。】指名学生简单介绍作者伊林。出示关于伊林的资料,指名读。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观察天空和星象。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的讲述科学知识。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在普及科学知识、鼓励人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二)检查预习,了解初读情况1学习小组一起交流预习单,找不足。 请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交流预习单,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小组长及时到黑板板书,然后我们再做交流。2师生交流预习中存在的不足重点:A生字词(1)课件出示易错的字错误的同学纠错,其他同学也写一遍巩固。(课前预习单布置小组长组织默写生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从音、形上选取本课易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检查、指导,扎扎实实的落实好基础知识。】(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罗盘 小熊 星座铁砧 耸立 预兆青苔 毁掉 观察同桌互读互纠,发现并纠正读得不准的音。交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3)结合语境交流其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预兆”字典中的意思?课文中的意思?(出示解释)预兆是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现象。找出“耸立”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耸立” 、“挺立”与“立”的区别在哪儿。这还有一个词语容易读错铁砧,谁来读?铁砧是什么呢?(出示铁砧图)看,铁砧,就是锤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它左右各有两个尖头。课文中写了一种形状很像铁砧的云,这就是砧状云。老师这儿有一幅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出示砧状云图)B朗读课文(1)小组比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一定要注意这是一篇说明文,描写性的语言读得美一些,科学性的告知语言要平铺一些,象作解说一样。(2)指名读课文。读文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适当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生点评、教师点评。重点指导第三、六自然段的朗读。C.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先说什么,接着说了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同学们根据四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预设生:文章首先引出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接着,说明认识星星和云文字对人类的帮助。然后,说明了石灰石和花岗石文字告诉我们的知识。最后,说明怎样研究大自然的文字。文章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四个部分。(课件出示)一、第一自然段(总)大自然有文字。二、第2-6自然段(分)天上的星座、云朵,脚下的石灰石和花岗石中的文字。这一部分可分两层:天书和地书。三、第7自然段(总)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结合文本通过读文知道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寻找大自然的文字,领悟课文安排方法1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交流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读了这句话,你猜课文写什么?交流。从加粗的字“天上”、“脚下”和“每”中你能看出什么?师述:“天上”,“脚下”即“地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两个“每”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文章就是要从“天上”和“脚下”这两个方面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起总领作用。2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圈一圈作者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看看文章哪些段落讲“天上”的文字?哪些段落讲“脚下”的文字?交流(板书: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这里的星星具体介绍的是哪一颗,云是哪种云呢?石灰石和花岗石是不同质地的石头。 4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它是怎么“启下”的?(下面的5、6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地上的两种文字板书地书)它又是怎么“承上”的?(提示仔细读这句话“也是”的这个“也”字,告诉了我们,2、3自然段介绍的是天上的文字,所以上册可以概括为天书。)是的,你们很能体会作者的心意。明白了这段的作用,再观察课文的开头结尾,课文的写作思路就了然于心了。看第一自然段,同样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也”,也将第一句和第二句紧密的联系起来。归纳学习:我们写文章,也要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时候就需一个词,便能画龙点睛。自由轻声读这两句含有“也”的句子,体会作者在这方面的本领。【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结构的缜密,进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5. 学习方法总结:a.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b.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四)作业(一)描红课后题。(二)继续搜集大自然中的文字。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1. 听写词语,纠正指导书写“耸”上面的“从”第一个“人”是“点”。2. 完成填空。( )也有自己的文字。( )就是一个字,( )也是一个字。课文中写了( )、( )、( )、( )中的文字。(二)走进文本,探讨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说明文写作方法。过渡: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记忆犹新,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这本书中的文字非常感兴趣。那么大自然的文字究竟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用“”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你的体会。1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师:你选择的哪本书中的什么文字? 辨别方向 a.学生找出课文第二自然段相关语句,谈体会。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教师相机概括出“辨别方向”并且板书。b.出示“小熊星座”课件,我们一起来通过小熊星座找找北极星。小熊星座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北斗星座。c.是啊,茫茫夜空,点点繁星,是指路的明灯。你还知道天书上哪些辨别方向的文字?d.确实如果我们懂得大自然的文字,即使你在野外迷了路也不用担心。课件出示儿歌即使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e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无论是天书还是地书都可以辨别方向,多么神奇!记住了吗?预兆天气a.学生找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相关语句,谈体会。教师相机概括“预兆天气”并且板书。b.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作者是怎么来介绍砧状云的。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先介绍它的形状,再介绍它的作用:可以预兆天气,避免灾难。并且介绍形状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句,十分形象,使读者一下子就记住了砧状云。指名读,评读,齐读。再次感受作者的写法。c.当然,除了书上介绍的砧状云可以预兆天气,还有许多云呢!你们想不想学着作者的样子来介绍一下呢?瞧,课件播放“卷云”“积雨云”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卷云,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积雨云,它离地面更低,马上就会下暴雨 。)d、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幅图片,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大家好,我是( )云。”的形式来介绍。自由准备同桌交流指名介绍集体评价。小结:是啊,我们正是学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先描写云的外形,再介绍作用,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不管是卷云还是积雨云都介绍得生动而又有条理。了解历史a.学生找出课文5、6 自然段的相关语句,谈体会。教师相机概括“了解历史”并且板书。b.正如书上所说,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而这些本来深奥陌生的历史变化,并没有使我们觉得枯燥乏味,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作者伊林的介绍,指名读这一段话。伊林说:“就是最有趣的内容和见解,要是用贫乏的、没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也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他每次写作都绞尽脑汁,不断构思,作品十万个为什么语言活泼简明,深受全世界读者喜欢。c.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的5、6 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伊林的语言生动活泼、吸引读者的。d.交流讨论:“居民”、“披着毛皮”、“爬”、连续三个问号e.重点交流“爬”。这个“爬”如果老师把它换成“移”好不好?为什么?“爬”既可以看出冰块移动得很慢又给人生动有趣的感觉,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乌龟在慢吞吞地爬着,多么可爱啊!那么现在你知道“爬”为什么加双引号吗?并不是真正的爬,而是冰块在移动。f.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它的生动有趣。g.齐读5.6 小节,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3.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说说大自然的文字给人类带来什么作用吗?自由准备指名说集体说。(三)总结深化,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还知道如何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是啊,大自然的文字真是奇妙无穷!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2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我们一起读读伊林的建议。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请同学们回答。齐读。交流。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相机板书。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写法,学习写作(四)体会说明文的写法1.同学们,说明性的文章除了告诉人们一些科学知识,还要让人读明白,喜欢读,这样我们就得做到具体、形象、生动。那么课文是怎么样把大自然的文字介绍的具体、形象、生动的呢?回顾课文,你学到了作者哪些写作高招?2交流:u 运用拟人手法举例。谁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读好这几句话?(指名读,再齐读)u 巧用设问,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这种先提出疑问,再解答的叙述方式,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借鉴。u 打比方举例: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五)延伸拓展,小练笔1读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作者:戴巴棣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设计意图;积累语言,丰富语感,学习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自然中深奥的知识】2.你肯定也知道许多大自然的文字吧,请仿照着上面的句子写一写。尽可能让你的文字活起来,有趣些。也可以借鉴花岗石的介绍方法。学生练笔,师巡视。展示。3.总结我们的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我们的大自然是神奇无比的。课外延伸:4由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展开讨论交流,以“珍惜、保护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出份小报。5.阅读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板书设计:24、大自然的文字 耸 伊林 (观察 读书 请教)天书 星 辨别方向 云 预兆天气地书 石灰石 了解历史 花岗石 附大自然的文字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1.规范书写下列词语,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耸立预兆铁砧青苔迷失方向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2.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耸立(shng sng) 预兆(zho zo)铁砧(zhn zhng) 青苔(ti ti)3. 小组长组织默写生字。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