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色彩.doc_第1页
第六章 色彩.doc_第2页
第六章 色彩.doc_第3页
第六章 色彩.doc_第4页
第六章 色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色彩 色彩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它有助于展示作品的内容、含义,有助于揭示作品的性格、形象的实质,也有助于题材、主题的深化。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绘画的色彩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作画不能单凭感觉,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只有把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色彩规律,才能在艺术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色彩,更有效地发挥色彩的艺术作用。一、色彩基本知识(一) 光与色的关系 色彩来源于光波,有光才有色,光与色是不可分割的。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能,人眼所能看到的光波长度在400毫微米至700毫微米之间。不同波长的光分别使人们的眼睛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如400一500毫微米为蓝色,500600毫微米为绿色,600700毫微米为红色。 由于物体具有对不同光波的反射与吸收特征,因此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现象。对各色光波全部吸收的物体呈黑色,全部反射的则呈白色,只反射其中某一种色光的就呈现出某一种色相。 使白色的太阳光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分解便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非常和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它好像是“彩虹”的光带。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色彩学把光谱七色定为标准色,它是反映一切物体色彩的科学依据。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二)色彩学名词解释 1原 色 指玫瑰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颜色,也叫做“三原色”。 2间 色 指二种原色相混合所产生的颜色,如橙、绿、紫三种颜色,又称“二次色”。红调黄为橙,黄调蓝为绿,红调蓝为紫。 3复 色 指两种间色混合(或用原色与间色混合),又称“三次色”。是除原色和间色之外的一切颜色。如土黄、赭石、熟褐、橄榄绿等。4色轮(色盘、色环)一般是指按颜料三原色构成的连续圆形色轮。色轮对于研究色彩关系是很重要的。在色轮上可以很方便地指出原色、间色、复色、类似色、对比色、补色、冷色、暖色等色彩关系。 其他的色轮(如色光三原色色轮)由于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其颜色排列的顺序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 5同类色 各种色相相同而所含的白色或黑色的分量不同的颜色称为同类色。同类色中没有色相的变化只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如红、暗红、粉红、淡红 6类似色 色相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相同的各种颜色称为类似色,也叫邻近色或邻接色。如紫红、红、红紫、红橙、橙红等(其中都有某一种色的成分)。 7色 性 色彩给人的感觉、联想有冷暖之分,称为色性。 8冷 色 指给人以寒冷和沁凉感觉的颜色,如群青、湖蓝、翠绿等。 9暖 色 与冷色相反,给人以温暖感觉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赭石等。 10鲜 色 指一切色彩纯度高、明度较强、鲜艳夺目的颜色。如朱红、橘黄、天蓝、钴蓝、草绿等。 11纯 色 光谱七色的各种色相称为纯色。其他均称为非纯色。 12灰 色 指一切色彩纯度低(颜料中所含灰色量较多)的颜色。如灰黄、灰绿、灰蓝、灰紫以及那些没有明确色相的灰暗的颜色都属灰色。 13对比色 两个颜色的色性(冷暖)相反,并列在一起时产生有各自色相特点互相突出的对比作用,这两个颜色称为对比色。一般在色轮上大于90至180之间的各色为对比色。其中处于180直线两端的二色,互为补色,它们是最强烈的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就是三对基本的补色。 14中性色 指金、银、黑、白、灰各色。它们在色彩学上又叫“消色”,属于非色彩系统(色彩学上称红橙黄绿青蓝紫、紫红各色为色彩系统,称为色彩)。中性色的特点是与任何颜色放在一起都能协调。要注意的是,色彩学中把绿色称为“中性色”(即不冷也不暖的“温色”),它和这里所提到的中性色是不同的概念。 15色 阶 指一种颜色由浅至深所构成的明度等级。 16色 调 指物象或画面色彩的总倾向,即全部色彩的一种整体关系。绘画中“调子”一词是借用音乐中调子的名词,单色素描中叫明暗调子,在色彩画里就叫色彩调子,色调若以色性来分则有冷调子、中间调子、暖调子之分;以色相来分有黄调子、红调子、紫调子、绿调子等;以明度来分则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等。 17色彩三要素 决定一个颜色的特征(它与剐的颜色的区剐)是由这个颜色的色楣、明度、纯度所决定的,故称为色彩三要素。 18色 相 指一个颜色的相貌。如红橙黄绿等,也就是颜色的种类和名称。 19明 度 指一个颜色的明暗、深浅、浓淡程度。明度有两种含义:一是同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各部分受光的强弱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或在同样的颜色中加入不等量的黑或白色,其明度就不同;二是不同色相的颜色,它们的明度是各不相同的。如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拍成一张黑白照片,便可以看到:黄色相当于淡灰色,橙绿红青蓝的灰色依次变深,紫色则相当于黑灰了。 20纯 度 指一个颜色的饱和度,即某一个颜色中所含灰色量的多少程度。所含的灰色量愈少,这个颜色便愈饱和愈纯正,也就愈鲜明愈接近光谱中的标准色(纯色)。 色彩的纯度与明度有密切关系。当一个颜色调入白色或黑色时,不仅明度发生变化,纯度也随之变化。 21色彩效果 即色彩的感染力。色彩效果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增强和减弱的。共有七种色彩对比,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暧对比、补色对比、同时对比、色度对比、面积对比。 22。色彩透视 空间中的色彩由于距离我们的远近不同及大气的作用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叫色彩透视。其变化的规律是:近处的色彩对比强烈、鲜明,比较暖;远处的色彩对比减弱,灰暗(模糊)、偏冷灰色。空气的厚、薄、脏、净及地域、季节、气候情况对色彩的远近变化存直接的影响。 23色彩感觉 色彩有冷暖的感觉、重量的感觉、距离的感觉。颜色本身并不存在冷暖、重量和距离,上述感觉是由于色彩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和联想而产生的。如红色像火有温暖热烈的感觉,蓝包像冰、天空、水,有寒冷沉静的感觉,暗色、纯包、暖色感觉重,明色、灰色、冷色感?近轻;一般高明度的暖色系统有突出和扩大感,低明度的冷色系统有后退和缩小感。 24固有色 指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的色彩印象。例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等,一个物体的中间色调部分(即受不到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的部分),大多属于固有色。 25光源色 指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如阳光、月光、火光和各种灯光等光色。光源包的不同会引起物体的固有色的变化。 26环境色 指一个物体周围环境的各有色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它会引起物体固有色的变化。例如穿红衣女孩的脸部下端便呈现出衣服红色的辉映,在草地上玩耍的小孩衣裤上有绿草的颜色成分。 27色彩构图即色彩在画面上的布局。指在画面上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进行组合配置,使它们共同产生一种明确、清晰和富有特色的表现效果。色彩构图是以色彩的面积、明度、纯度、冷暖、色相等的对比与和谐为原则来进行组合的。其主要目的是造成色彩分布的均衡。在色彩构图时,各种色块的分布应以画面的中心为基准向左右上下或对角线作力量相当的配置。任何色块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的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互相呼应。同种色以某种形式(如大小、疏密、聚散)反复出现,能产生色彩布局的节奏、韵律感。色彩的全面呼应方法是使各种色彩混入同一种色素,从而产生内在的联系,它是构成主色调的重要方法。色相的选择,各种颜色的分布形势,它们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大小、位置、方向、主从、特征、对比关系及空间配置等都是色彩构图的决定因素。 28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于三维空间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它相当于一本“配色词典”。色立体色谱提供几乎全部色彩体系。各种色彩在色立体中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的。色相秩序、纯度秩序、明度秩序都组织得非常严密,它指示着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等一些规律。为了阐明色立体的色彩排列秩序,不妨借助地球仪为模型,它的排列秩序和色彩关系可以用这样的位置和关系来表示: 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南北两极连接成中轴表示明度系列,南极为黑,北极为白,球心为正灰。南半球为深色系列,北半球为浅色系列。球表面为清色系列,球心为灰色(浊色)系列。从球表面的一点到与中心轴垂直的线上表示着纯度系列。与中心轴相垂直的圆直径两端,表示补色关系。 标准化的色立体色谱对于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将带来很大的方便。只要知道某种色彩标号就可以从色立体色谱中迅速找到这种颜色。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德在1921年创造的。蒙塞尔色立体是美国色彩学家蒙塞尔在1915年创造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蒙氏色谱的标准色系列作为颜色的分类和标定的方法。 29写生色彩 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写生色彩学,二是装饰色彩学。 写生色彩的特点是如实地表现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的时间、光源、环境和固定的视点)的色彩关系。它要求科学地、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自然物象的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要求色彩的表现和对象的形体结构、明暗关系、空间层次和质量感结合起来,达到接近直观形象的真实描写。 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相比较,它是着重研究自然物象的条件色(即环境色)的变化问题。色调表现丰富细腻,变化微妙,具有再现自然的真实感。它通常用来作为色彩基本训练的手段。写生色彩主要应用于纯欣赏性艺术品,如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等绘画作品。 30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也取源于生动、丰富的大自然色彩,但它不受自然光色关系的束缚与限制。它可以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也可以根据装饰美的需要,大胆地进行主观想象和创造。通过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性、色调、面积、位置、形状的多种运用,能给人以极丰富的感受,如冷暖、进退、轻重、动静、刚柔等。装饰色彩的配置可采取对比、调和、渐变、透叠等等方法。与写生色彩相比较,装饰色彩是着重研究自然物象固有色的形式美感,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装饰色彩具有简练、纯朴、含蓄、浪漫、夸张的特点。写生色彩大多具有直观的感情,而装饰色彩则偏重于理智的表现。它主要应用于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及壁画、年画和中国画等方面。二、色彩的观察方法色彩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环境色(条件色)的观察方法,二是固有色的观察方法。(一)环境色的观察方法它是以“四固定”为前提条件的,即光源固定、环境固定、对象固定、作者固定。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来表现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是把对象、环境和光源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象的环境色。这“四固定”缺一不可,四个条件里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则全盘色彩皆变。这一观察方法受焦点透视的局限,但有它的优点,如在油画上用蓝色画成的墙,看上去是洁白的;用脏颜色画成的脸部,却像活生生的肉色,很润,很美。它像魔术一样利用人们对环境色的感觉和错觉,使颜色变成了实物,赋予色彩以生命,隔远看栩栩如生。(二)固有色的观察方法 这种观察方法,不考虑光源与环境,甚至排除光影和环境色彩的影响,也不要求对象完全静止不动。像作雕塑、画国画就不需要四固定的前提条件。中国画多利用多视点的散点透视组织画面,主要是凭记忆和想象作画,属于固有色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在我国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和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多应用于中国画、年画、壁画、实用美术和建筑艺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色彩。(三)环境色观察方法要点1整体地看看色彩的明暗变化、冷暖变化、空间及纯度的变化,既要看到色彩的复杂性,又要看到色彩的统一性。 2抓基调即抓画面大的统一的色调,总的色彩倾向。在明确大的色彩基调之后,看大的色彩关系,把握大块色的对比关系、变化关系的处理。齐头并进全面地铺色,这时“形”可适当放松,大关系管小关系,小关系充实大关系。层层深入,做到整体与局部统一。3比较地看从画“关系”出发,从比“关系”着手。明与暗比,明与明比,暗与暗比;冷与暖比,冷与冷比,暖与暖比;近与远比,近与近比,远与远比;虚与实比,虚与虚比,实与实比。色度(明度、纯度)相同比冷暖和色相,冷暖相同比色度和色相,色相相同比冷暖和色度。4以感觉为先导,感觉和理解相结合观察色彩必须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重视最初的第一印象的感受,注意对象的整个色调倾向。色彩的感觉要使之准确、敏锐和深化,还必须进行分析和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规律性认识。即使离开对象也能凭记忆和理解画好色彩关系。5坚持形与色、色彩关系与素描关系的统一要认识形与色的变化关系,以色造型。没有形的色彩只是一层颜料而已。要防止只注意色彩变化而忽略素描关系,但也不能画成“有色的素描”。画色彩关系接近的对象时,要注意区分素描关系;画素描关系接近的对象时,则要注意色彩的冷暖倾向。6要概括,不要照抄对象把自然界的色差范围(从明到暗,从冷到暖)按其比例关系,收缩在画面中,这是概括对象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看关系,画关系”。比如:要画三件物品,其明度差别是2:6:10,以10为最亮,但我们没有亮度为10的颜料,便可缩为1:3:5。这样和对象的色彩不是绝对相像,但色彩间的比例关系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明度的比例关系正确。这样做就能概括地表现出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一模一样地照抄对象。画色调和冷暖关系也是如此。三、色彩的运用运用色彩的方法有调和、重置、并置、对比、渐变等。(一)调 和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互相混合在一起,通过调和以获得所需要的颜色的一种方法。例如把蓝、绿二色调和在一起就变成的蓝绿色,这个蓝绿色中既有蓝色的性格,也有绿色的性格;红黄蓝三原色之间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调和而得到许多间色和复色(但是任何颜色混合也无法调出三原色)。当三原色等量调和时,得到的是黑灰色。 (二)重 置 即在一个色层上再涂上另一种或多种较透明的颜色,通过颜色上下重叠的效果,获得所需要的色彩的一种方法。就像是平常所说的“罩”一层颜色,以及水彩画中的“叠色法”,油画中的“透明画法”和水粉画中的“覆盖”等。 (三)并 置 即用不同性格的色点、色块并列在一起,通过空间和视觉生理混合以获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的一种方法。如以红色点和黄色点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外看起来便混合成了橙色。并置是色光的混合,调和是颜色的混合。用并置法所取得的色彩比调和法所取得的色彩有跳跃、颤动的效果,较适合于表现阳光下光色辉映的绚丽景象和朦胧的空气感。点彩派就是运用色彩并置的方法来作画的。色彩并置法尤其适合于制作大幅壁画或装饰性绘画。 (四)掺 杂 是一种不调匀的色彩调和法。这种方法也属于小范围的色彩并置,也有较丰富的色彩表现效果。(五)对 比要使色彩鲜艳夺目就要运用对比法,一种是色彩上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度对比、同时对比(看到任何一种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补色的同时产生的是眼睛的感觉),一种是浓淡(明暗)调子的对比。运用对比手法时,画幅上色块的面积要有大小、主次的区别(面积对比)。(六)渐 变 色彩由淡转浓(或由浓转淡),或由冷转暖(暖转冷),要采取色带上的顺序逐渐转过去,否则就会显得生硬,不舒服。由红转黄要经过橙,红转蓝要经过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