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测评——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百一测评——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百一测评——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百一测评——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百一测评——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能题库&在线云笔试平台http:/www.101test.Com试卷名称: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同步训练:第六单元(A卷)(附答案)试卷描述:小学语文笔试题目、小学语文笔试、五年级语文、微信考试、在线考试试卷链接:/store/open/paperInfo/42722试卷限时:120分一. 基础演练每题分值:3分是否题目乱序:是是否选项乱序:是是否可回溯:是难度:中1. 单选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栖息(q)山脊(j) 拱地(gng)气喘吁吁(x)B圈养(qun) 扳机(bn) 鸡仔(z) 大腹便便(pin)C豚鼠(tn) 颤抖(chn) 鹪鹩(jio lio) 毫无顾忌(j)D栗树(l) 毡帽(zhn) 苔藓(xin) 膘肥体壮(bio)答案:B解析:A项,“脊”应读“j”;B项,“圈”应读“jun”,“仔”应读“zi”;C项全对;D项,“藓”应读“xin”。2. 单选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陡峭徒劳 迁徙B.厮打撕碎 撤退C绰号 船棹 卓越 D.蹩脚 憋闷 遮弊答案:D解析:D项,弊蔽。3. 单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_开枪。(2)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新浪网等媒体推出了名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最_的十大面孔”的大型颁奖、综艺和访谈三位一体的电视节目。(3)这是一个令人无法_的春天,有雨,阴冷得可怕,但草还是绿了。A贸然 熟悉 捉摸 B.冒失 熟悉 琢磨C冒失 熟习 琢磨 D.贸然 熟习 捉摸答案:A解析:“冒失”是形容词,形容鲁莽,轻率,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等成分。“贸然”是副词,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只能充当状语。“熟悉”是知道得清楚之意。“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捉摸”,猜测,预料。“琢磨”是思索、考虑的意思。4. 单选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欧洲,教堂俯拾即是,尤其在城市里,教堂随处可见,成为最显眼、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建筑。B他从一个屋角转向另一个屋角,看到街上万人空巷,只有干草和马厩的气味依旧。C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德国兵连烂包谷都没拿到,最后还跟猫同归于尽,而猫的主人,“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读后大快人心。D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答案:C解析:A项,“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证据、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不能用于形容教堂;B项,“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在此不合语境;D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5. 单选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卡尔维诺有一篇小说树上的男爵,讲的是一个男孩子发狠上了树,从此他的一生就在树上度过。B牲畜林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C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我们却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D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答案:A解析:A项,缺宾语,在句末加“的故事”。6. 单选下列关于朱阿这一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A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B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C是一个打算为大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答案: C解析:C项,朱阿想打死德国兵,只是一个仇恨侵略者的人的自然的行为,而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打算为大家利益奉献自己的英雄。二. 课内阅读每题分值:5分是否题目乱序:是是否选项乱序:是是否可回溯:是难度:中7. 问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扣动了扳机。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简要分析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2)打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3)仇恨侵略者。8. 问答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加以说明。(6分)参考答案:(1)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2)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各种牲畜得以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3)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解析:小说中的“延迟”是作者特意为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所设下的障碍,而正是这些障碍的存在才收到了应有的艺术效果。在阅读牲畜林时,我们能够从这些“延迟”中感受到一种暂时的舒缓,小说的情节也在“延迟”中得以恰当的丰富;读者从中感受到的不是战争的血腥,而是有生命力的和谐。9. 问答最后打败德国兵的是那只大猫,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表现了这样的意思:让敌人自己灭亡,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解析:“大猫”在文中是邪恶的象征,德国兵没有被朱阿打死,而是死在与邪恶的野猫的厮杀中,这正表现了作者的意思。10. 多选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C朱阿之所以拿起武器,是因为他在世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德国兵带走,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对他的嘲讽。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答案:BC解析:B项,“直接引到牲畜林”不当;C项,普通民众往往缺乏爱国意识,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想到反抗与还击。这表现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深刻性。戏剧性的结尾让人不禁捧腹,但是细想起来又别有用意。一方面,它说明了当时民众的真实情况,批判了民众的麻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采取行动的人。三. 拓展阅读每题分值:6分是否题目乱序:是是否选项乱序:是是否可回溯:是难度:中11. 问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第二次冒险英国狄斯尼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要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言语不多”的安德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他们认为救助反法西斯战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解析:结合后文来看,那回遭遇深深触动了安德鲁,当他想到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有莫大的感触。法国夫妇语言虽简短,但言语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冒险保护美国兵的行为,尤其是当安德鲁第二次敲响他们的房门时,尽管女主人因安德鲁而失去了丈夫,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藏起了安德鲁。12. 问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安德鲁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参考答案:(1)天已亮了;(2)除农舍外,别无藏身之处;(3)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搜索。13. 问答既然“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参考答案:(1)他们没想到安德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2)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安德鲁。解析:分析冲锋队员的心理即可得出答案。他们已经搜查过一次,因此他们判断,安德鲁不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即使安德鲁返回,农妇也不会再次冒险救助安德鲁。14. 问答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安德鲁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向女主人求援。(2)女主人在丈夫因救助安德鲁被杀后,再次冒险将安德鲁藏起来。解析:从安德鲁与法国农妇两个角度来看,他们都经历了第二次冒险。四. 语言运用每题分值:4分是否题目乱序:是是否选项乱序:是是否可回溯:是难度:中15. 问答下面一段话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错误(含成语使用),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据报道,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作家日前列出他们最喜欢的10部文学作品。荣居榜首第一的作品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位居第二。应邀发表意见的125位作家选出544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当代作家九牛一毛。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只得1票,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和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也只得到1票。获得两次布克奖的彼得凯里把票投给福楼拜。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唯一提名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拉的作家。错误改正第一处第二处参考答案:第一处错误,“荣居榜首第一”,改为“荣居榜首”或“荣居第一”。第二处错误,“九牛一毛”改为“明显缺失”。第三处错误,“获得两次布克奖”,改为“两次获得布克奖”。16. 问答(2009届浙江湖州二中月考,7)认真观察右面一幅漫画,说出漫画的内容,并点明寓意。(不超过80字)(8分)这幅漫画的内容_参考答案:内容,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压坏了一所房子,而有人却借大树的断枝悠然地荡起了秋千17. 问答寓意_参考答案:寓意,歌颂了面对灾难依然保持乐观的积极心态。或,讽刺了在灾难面前随遇而安的不良行为。解析:仔细观察画面,用说明性的语言对内容加以描述即可。对于寓意的揭示,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加以合理的联想和推断。18. 问答(2009江苏宜春期末测试,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3分)近日,记者对某市中小学“校训”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45所中小学中,43所学校的校训用的是四个词,所占比例高达93%,共涉及用词40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词依次为“勤奋”,3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87%;“团结”,30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7%;“爱国”,2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4%;“守纪”,26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8%。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内容。(不超过12个字)参考答案:(1)校训形式趋同,内容相近。19. 问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对校训的设计提出建议。(不超过10个字)参考答案:校训要体现个性。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材料中数字所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是校训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校训用词的使用率。建议要针对材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注意实用性及合理性。五. 写作(40分)每题分值:40分是否题目乱序:是是否选项乱序:是是否可回溯:是难度:中20. 问答小说的结构常采用层层推进的形式。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按部就班”地让情节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直至高潮、结局的出现。请运用这种形式,写作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示例演戏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现代人的冷漠感?老实说,这个灵感还是来自长堤彼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