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pdf_第1页
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pdf_第2页
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pdf_第3页
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pdf_第4页
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 南 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东杨 村遗址位于 洛阳吉 利公社东 杨 村 南 它北倚太行 山支脉 当地群众称之为北邝 山 南距黄河约 3 公里 这一带地势北高南 低 整 个遗址被冲 积土所覆盖 经铲探 在 遗址附 近发现一条故 河道 由东 向西又拐向 南 遗址正座落在 河湾 处 总面 积约 16000 0 平方米 图一 东杨村遗址是 1978年发现 的 为了弄清 该 遗址的文化 内涵 当年秋季和 转年春季 我 们 在遗址的西部和南部进行了 小型发掘 开 挖探沟五条 编号 TI一5 探方一 个 编 号 T6 总发掘面积 为 15 0 平方 米 兹将发掘 伙乃 犷 翼摊岁 村 飞 透吐 i命 盆利 情况报告如下 一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 遗址的范 围较大 就现已发掘的探方和 探沟 来看 堆积 情况基本相同 现 以 T S 东 壁 为例 图二 第一层 冲 积层 浅黄色土 土质纯净 厚 0 6 0一0 夕5米 第二层 黄花 土 土质硬 厚 0 1 0 一0 2 5 米 此层出土有汉代卷云纹瓦当 绳 纹筒瓦 和大板瓦等建 筑材料 第三层 黄褐土 土质 较硬 厚 0 2 5一 0 45 米 遗物 中有深腹 罐 雨 卷 沿罐 小 口罐及石铲 等 此层根据土色的不同又分为 3 A 3 B 3C 层 厚度为 0 2 一0 95 米 这三 小层出土 的遗物无明显差别 属二里头第三 期 文化 第四层 黑褐 土 土质较 硬 厚 0 巧一 0 2 5米 遗物 中有深腹罐 侈口罐 平 底盆 大口尊等 属二里头第二期 文化 第五层 灰黄 土 土质较松 厚 0 45一 0 9 0米 此层南部东壁下叠压 着窖穴H 14 o 遗 物 中有红褐 粗砂陶罐 折沿 小罐 大口罐 碗 及石刀 石 矛 骨链 等 时代 与煤山遗址 第 一期接近 属 河南 龙山文 化 第六层 灰土 质松 厚 0 2 5一1 3 5米 遗物 中有红褐粗砂 陶罐 翠 高领罐 折 腹 盆 及石斧 蚌刀等 时代与洛阳挫李遗 址第二 期接 近 也属 河南龙山文化 东杨村第一 期包括 第六层及压 在第六 层 下 的HS Hg H1 0 H12 东 杨村第二期 包括 第五层及压 在第五 层 下 的H l l H1 3 言刊 公 移 心嚼 拓 琪 龟宫 生 霭乏 图一遗址位置图 第 2 期 图二 T 东壁剖面图 H14和 F 4 东杨村 第三 期包括第四层及压 在第四层 下的H I 和Ml一7 东杨村第四期 包括第三层及压 在第三层下的H4 H1 6 和 F I一3 0 形 单面刃 长 7 5 13 o 小 石 铲 1 件 T IH12 夕 8通体磨光 中间有 一道 纵 行 沟 槽 残长 8 4 宽 5 厘米 图三 5 o 石凿 i 件 T l H1 2 7 9 磨制 长 条 形 体厚 双面刃 长 7 2 宽 2 5厘米 图 三 6 o 石铸 1 件 TI H12 8 0通体磨 光 梯 刃 宽 厘 米 图 三 二 第一期遗存 一 遗迹 1 窖穴四个 HS 9 1 0 12 圆形 圈底 口部略 大于底部 周壁经 过修整 HS 位于 T3第 六层下 口径 南北 4 50 深 1 5 5 米 填黑灰土 疏松 包含物 有红褐粗砂陶 罐 即 高领罐 豆 折腹 盆 碗 器 盖及 石斧 蚌刀 骨匕等 2 人骨架二具 均发 现于 Tl 第六层 灰 色水浸土 中 两具人骨南 北一字樟排 头 向 南 仰身直肢 部 分已朽烂 性 别无法辨认 均 无墓扩和随葬品 二 遗物 1 石 骨 蚌 玉 器和陶制工具 石 斧 5 件 分三 式 I 式 2 件 长方 形 扁 平磨光 双面磨刃 TS 7 5 长1 0 9 宽 5 3 厘米 图三 l n 式 2 件 长条形 体 较厚 上下 同宽 琢制 双面 磨刃 T IH12 76 长 12 宽 3 5厘米 图三 2 n l 式 i 件 T3HS 7 7 长条形 上窄下宽 斜刃 体厚 琢 制 双面磨刃 长1 3 刃宽 4 6 厘米 图三 3 o 石 刀 z 件 分二式 I 式 TIH12 81 扁平磨光 长条形 平背弧刃 中间有一孔 为 两面对钻 长1 2 2 宽 5 8 厘米 图三 12 n式 T 3 8 2由打 制的石片 磨刃而成 两侧 有凹槽 中间有一没琢钻 透的孔 长 9 宽 5 2 厘米 图三 7 石铲 1 件 TIH 12 8 3 残 通体磨 光 弧刃 残长 9 3 残宽1 0厘米 图三 4 矛形器 1 件 T3HS 8 4残 通体磨光 刃部和头部经过 第二 次改制 剖面 呈 菱 形 残长 11 6 宽 3 5 厘米 图三 1 1 石 铁 5件 分三式 I 式 3 件 三棱 形长锋 圆锥状短艇 TIH1 2 9 3残长 9 厘 米 图四 11式i 件 T IHz Z 94 三棱形 短锋 圆艇 残长 6 6 厘米 图四 的 m式 1件 TIH1 2 9 5叶状 圆锥状挺 长 5 7 厘 米 图四 1 1 o 石环 1 件 TIH12 1 0 2 残 圆形 剖 面 呈扁圆形 残长6 2 厘米 图四 9 骨凿 2 件 分二式 I 式 TS 8 6 上 部残 长条形 双 面磨刃 刃部较宽 残长 3 5 刃宽 1 厘米 图四 10 11式 T IH 一 2 87 上部残 单面磨刃 刃部 较窄 残 长7 7 刃宽 0 3 厘米 图三 3 骨锥 i 件 T 3HS 5 5 长5 5厘米 图 考古 四 4 o 骨匕 2 件 长条形 扁平磨 光 圆尖头 上部有一钻孔 T 3HS 89 长13 2 宽 2 7 厘米 图四 12 骨针 1件 T 3HS 90 残长 3 5厘米 图四 7 骨 锨 7 件 分二 式 I 式 5 件 锋呈 三棱形 圆锥状短挺 Tl H一2 96 长8 5厘 米 图四 l 11 式 2件 锋呈扁圆形 圆锥状短 挺 T IH 12 97 长 7 4 厘米 图四 2 蚌刀 斗件 分二式 I 式 3 件 长方形 双面磨 刃 中间有一 孔 为两面对钻 T 3 9 1 长 8 以宽 4 厘米 图三 xo n 式 i 件 T3HS 9 2 长圆形 单面磨刃 中间有 三个 孔均两面 对钻 长 8 5 宽 4 4厘米 图三 9 o 玉凿 i 件 T IH 12 201 扁 砰 磨光 白玉 梯形 单面磨刃 长 4 4 刃 宽 3 1 厘米 玉勺 11 1 件 T IH 12 10 3 残 白玉 轻 薄光润 圆形 宽扉棱 剖面呈上形 残长 7 宽 3 2 厘米 牙饰 1 件 T 3 9 8 一端 磨出斜面 一端钻一孔 长 东2 厘 米 图四 8 o 陶拍 i 件 TI 85残 长 方形 背面附有交叉泥条 残 长 7 2 宽7 2厘米 图三 s o 2 陶器 陶质有泥质灰陶 占58 3外 磨 光黑陶占1 9 2 并 红 褐 粗 砂陶占 12 8外 夹砂灰 陶 占 7 6 并 橙黄陶 髯 图三 1 1 式石斧 TS 75 3 111 式石斧 T 3HS 7 5 小石铲 TIH12 78 7 11 式石刀 T3 82 9 11 式蚌刀 T 3H S 92 1 1 石矛 T 弓HS 8 斗 13 石铸 T IH12 80 一期陶 石 蚌 器 2 11 式石斧 TI H 12 76 尸 4 石 铲 T IH12 83 6 石凿 TIH12 79 8 陶拍 Tl 85 10 1 式蚌刀 T 3 91 12 1 式石刀 TIH12 81 占 2 1外 纹饰有篮纹占 26 8多 弦纹占 7 9外 绳纹占3 3多 索状堆纹 占 1务 方 格 纹 占0 9外 素面 占 5 9务 篮 纹一般 较宽 绳 纹 较细密 方 格纹为大菱形 陶 器的制法多 为轮 制 手制很少 陶胎普 遍较厚 火候较 第 2 期 高 器形主要有罐 翠 豆 碗 折腹 盆 高领 罐等 粗砂 罐出土数量较 多 圆唇 折沿 沿 面微鼓 鼓腹 小平底 腹上部附对称 小玺一 对 器表粗 糙 留有刮削痕迹 红褐 粗砂陶 素 图四 一期石 骨 牙器 1 1式骨傲 TIH12 96 2 11 式骨镶 TI H 12 97 3 u 式骨凿 T 一H12 87 呼 骨锥 T3HS 88 5 I 式石链 TIHI Z 93 6 11 式石傲 TIH IZ 9斗 7 骨针 T 3卜18 90 8 牙饰 T 3 98 9 石环 TIH12 102 10 骨凿 TS 86 11 111 式石徽 TIH12 95 12 骨匕 1 3 H8 8刃 面 T3Hg 2 口径19 6 底径8 3 通高 19 4 厘米 图版贰 l 图五 1 o 翠 8件 均残 敞口 高颈 腹部折 角锐而较 大 袋 形足 磨光夹 砂 黑陶 T I H1 2 1 3足残 足部 饰有篮纹 口径 2 2 残 高 1 2 s 厘米 图五 2 o 高领罐 件 分二式 I 式 4 件 小口 直领 圆腹 小平底 泥 质灰陶 饰篮纹 T IH1 2 8 口径1 1 4 底径 7 2 通高 32 厘米 图五 3 o n 式 2件 大口 侈领 鼓腹 平底 夹砂 灰陶 饰绳纹 T3HS l 底部残 口径 2 0 残 高 23厘米 图五 4 小罐 件 分三式 I 式 2 件 方唇 折沿 鼓腹 泥质灰 陶 腹部饰有二周凹弦纹 TIH12 4 底部残 口 径 14 残高 10 5 厘米 图 五 1 5 n 式 2 件 圆唇 折沿 鼓腹 小 平底 夹 砂灰陶 素面 T IH12 5 下部残 口径8 4 残高5 5 厘米 If l 式 1 件 T IH12 6 尖唇 侈口 鼓 腹 下部残 泥质灰 陶 饰篮纹 口径9 残 高 6 1厘米 折 腹盆 9 件 分二 式 I 式 6件 圆唇 敞口 折腹较 突 出 深 腹 小平底 陶质分泥质磨光黑陶和灰 陶两 种 TIHI Z 1 1 底 部残 口下部有对称 圆形 钻孔一对 泥质磨光黑陶 口径 2 2 残 高 1斗 8厘 米 图版贰 2 图五 5 o n 式 3 件 宽折 沿 上 腹壁稍直 至下腹 内曲 底残 泥 质磨光黑陶 TIH12 巧口径 55 6 残高 12 8 厘米 图五 13 o 钵形 盆 1 件 T4 1 2 圆唇 内敛歹斜 壁微曲 平底 泥质灰陶 素面 口径25 2 通高1 0 4 厘米 图版贰5 图五 6 大口罐 1件 T IH1 2 7 仅残存口部 圆唇 折沿 沿面 微鼓 泥质灰陶 口径 3 0 残 高 6 厘米 图五 8 甄底 3 件 T3 2 3平底 腹下近底 部有一周十四个椭 圆形镂 孔 底部有八个椭 圆形镂孔 底 径 7 4 残高 3 2厘米 瓮 1 件 T3HS 1 8 仅残存口和肩部 圆唇 直领 斜肩 泥质灰陶 口径 2 2 4 残 高 1 0厘米 图五 9 o 豆 2件 均残 盘部略深 喇叭状 圈 足 泥质磨光黑陶 T IH 12 35 柄上部饰有 四周凹弦纹 口径2 8 4 残高2 2 厘米 图 五 7 o 豆形器 z 件 T xH12 20 圈足下部 残 圈底浅盘 泥质灰陶 素面 口径l 咋 残 高 6 厘米 图六 小 壶 2 件 分二 式 I 式 T IH12 9 小口 长颈 圆腹 平底 泥质橙 黄陶 腹部施五周凹弦纹 口径5 2 底 径 4 8 通高 21厘米 图六 l 考古 卿 一幼 甲 甲 l l l l l 又疆 夕 丫耸各 一万 扒 戈二二喜乒 2 绎 T I H 12 13 3 1 式高领罐 l IH12 8 4 11 式高领罐 T3HS l 5 折腹 本形盆 T 4 12 7 豆 T IH12 38 8 大口罐 r lH 12 7 9 瓮 1 3H 8 18 10 缸 式器盖 r 3 HS 14 12 11 式器盖 TIH12 16 13 折腹盆 TIH12 15 l斗 厚胎器 1 3 H8 21 15 1 式小罐 TIH12 4 16 11 式碗 TIH12 1 9 n 式 T3HS 1 0下 部残 大口 高颈微 外侈 圆腹 泥质磨光黑 陶 口径10 8 残高 李李李李李李 乞 山 一 砂厘米 图六一期陶器 I 式小壶 r lH12 9 2 杯 r 飞Hg 2 2 11 式小壶 r 又HR 10 斗 碗 l 3 H 39 豆形器 l IH12 20 6 4 厘米 图六 3 碗 4 件 均系泥质灰 陶 分二式 I 式 2 件 斜直壁 深腹 小平底 T3 Hg 39 口径12 底 径 4 5 通高 6 2 厘米 图 六 4 o n 式 2件 斜 壁外弧 深腹 小平底 Tl H12 一 9口径2 0 底径 7 6 通高 一l 厘米 图 五 16 o 缸 1 件 TIH12 17 下部残 翻唇 腹部微鼓呈桶形 近口部附 对称鸡冠形玺 一 对 夹砂灰陶 饰 菱形方 格纹 口径 3 5 6 残 高 16 3 厘米 图五 10 o 器盖 2 件 分二式 I 式 T3HS 1 4 钮部残 斜肩微鼓 折 口 泥质磨 光黑陶 肩部饰二 周凹弦纹 口径 4 4 残高 10厘 米 图五 1 1 o n 式 TIH12 1 6钮部 残 翻口 浅盘 泥 第 2 期 质灰陶 口径34 8 残高 5 6 厘米 图五 12 单耳杯 2 件 圆唇 束 颈 腹下部较胖 平底 泥质灰陶 T 3Hg 2 2腹与颈之间饰 六 周凹弦 纹 口径7 6 底 径 5 2 通 高 9 2 厘米 图六 2 o 厚胎 器 1件 T 3HS 2 1 残 平口 平 底近圆 夹 砂灰陶 图七 H1 3 平面图 通体饰篮纹 口径22 8 厘米 图五 14 o 三 第二期遗存 一 遗迹 1 窖穴 三个 H 11 13 14 H1 1 HI 3 圆形袋状 口小底 大 窖穴 中部修有一级 台阶 周壁经过修整 H1 3 位于 TS 第五层 的 北部 口径 南北 1 10 深2 64米 图七 填黄灰土 松软 包含物有 红褐粗砂罐 折沿 小罐 豆把 碗及石凿 等 H1 4 位于 TS 第五 层的 南部 圆形竖 井状 平底 底部略大 于口 部 周壁修整 光滑 口径 南北 3 6 3 底 径 3 8 0 深 3 2 0米 包涵物有红褐 粗砂罐 大 口 罐 折沿小罐 折腹盆 豆 碗 钵形盆 高领罐 及石锨等 2 房基 一座 F 4 位于T4第五 层 平 面呈椭圆形 直 径 南北 2 9 0米 东部有一 向外延 伸的门道 长 0 6 0 宽0 7 5米 房基略 高出当时地 面 0 2 5 米 基面被破坏 下部有两 层经过夯砸的黄胶土 厚 约 0 1 5米 上部为 料僵石铺成 厚约 0 2 4米 周边用草泥培根 二 遗物 1 石 骨 蚌器和陶 制工具 石铲 1 件 TI 1 0 4 残 扁 平磨光 上 窄下宽 残长 5 8 宽 7 7厘 米 石凿 2 件 分二式 I 式 TI 1 0 5 上 部残 琢制 长条形 体厚 双面磨刃 残长 曳 曳月尸尸 户电口口 图八 二期石 骨器 1 1 1 1式石式傲 T 4 1 13 2 Iv 石傲 TSH 14 1 14 3 1 式石铁 1 5 H 14 11 1 呼 1 1 式石锨 1 5H 14 1 12 5 骨凿 1 呼 H11 115 6 陶凿 I 5 13 1 7 1 1 式石凿 1 SH 13 106 8 1 式石刀 T S 107 9 1 式石凿 TI 10 5 1 0 石矛 TS 1 10 11 石镰 1 斗 108 1 2 1 1 式石刀 1 l 109 9 1 1 3 10 余 3 5 考古 6 7 宽 2 9 厘米 图八 9 1 1 式 T H13 1 0 6 琢制 上窄下宽 单面磨刃 长 5 4 宽 2 8 厘 米 图八 7 o 石刀 2件 分二 式 I 式 T S 1 07 残 扁平 磨光 长方形 圆角 中间有一孔 为两面对钻 双面刃 残长6 6 宽 4 3 厘米 图八 8 11式 TI 20 9 为残矛改制 而 成 扁平磨光 中间有一孔 为两面 对钻 残 长 6 4 厘米 图八 12 石 镰 1件 T4 1 0 8 红色砂板 岩磨 制而成 单面刃 长2 4 厘米 图八 11 石 矛 1 件 TS 11 0 扁平扁 光 两 侧有刃 中间有一孔 为两面对钻 残长7 4 厘米 图八 10 o 石 链 6 件 分四式 I 式 2 件 短锋 呈三棱状 圆锥 状短挺 T 5H1 4 111 挺和 尖部残 残长 4 1 厘米 图八 3 H 式 2件 长锋呈三棱状 圆锥状短挺 TSH1 4 11 2 挺 残 残长 7 2 厘米 图八 4 111式i 件 T4 l 扁平磨 光 柳叶 状 两侧有刃 挺 残 残长 6 6 厘米 图八 z I v 式 i 件 T 5H1 4 1 14 长锋 剖面 呈扁菱形 下部 残 残长 5 厘米 图八 2 骨凿 i 件 T4Hl l 11 上部残 长条 形 双面磨刃 残 长 6 5 厘米 图八 劝 蚌匕 1件 T4 9 9 制作精细 为蚌 壳 磨制而成 长条形 刃部在尖端 长 14 宽 2 3厘 米 陶凿 1 件 TS 13 1 由碎 陶片改制 而成 长方形 弧 刃 长 5 4 宽 2 2 厘米 图 八 6 2 陶器 陶质有泥质灰陶占5 2务 夹砂灰陶 占 27务 红褐 粗 砂 陶 占 9 8 务 磨光黑陶 占 8 6务 橙黄陶占 2 6外 其中素面 占5 2 7 多 篮纹占2 0多 方格纹占1 9多 弦纹 占 4 3多 绳纹占 4务 篮纹一般较窄 方 格纹多为 小 正方形 和瘦菱形 器形 不如前期 工整 陶胎 普 遍较 薄 器形主要 有红褐粗砂 陶罐 折沿 小罐 大口罐 豆 碗 钵形盆 折腹盆 小口高 领 罐等 翠 2 件 均残 敞口 高颈 腹部折 角 圆纯不显 袋形足 磨光夹砂黑 陶 T I 3 7 足部残 底部与足部饰有方 格纹 口径 认认 呀呀呀 t一一一一 一马 二 图九二期陶器 1 择 T l 37 2 粗砂罐 T 5H14 3 1 3 大口罐 T5H14 29 呼 I 式折腹盆 T 4 26 5 1 1 式折腹盆 TSH14 30 6 器盖 T l 35 7 豆 T IH执 6 乃 8 林形盆 T 5H14 27 9 1 1 式小罐 T l国 25 10 1 式罐 T l 2 4 11 深腹盆 r l 7 1 1 2 高领罐 T SH14 28 1 3 厚胎器 r l 36 第 2 期 图一O 二期陶器 1 1 式陶碗 TSH I斗 3 3 2 1 式碗 T I 70 3 xl 式杯 T4Hl l 32 4 澄称器亡r5 HI 斗 3 4 2 2 5 残高 17 2 厘米 图九 l o 粗砂 罐出土数 量较多 圆唇 卷沿 深 腹 平底 腹上 部附有对称 小奎一对 红褐粗 砂陶 素面 TSHI斗 31残 口径21 5 底径 13 厘米 图九 2 o 大口罐 5 件 均残 折 沿 沿面 内凹 内侧起棱 鼓腹 小 平底 夹砂灰 陶 饰菱形方 格纹 TSH14 29 下部残 口径3 0 残高 12 8 厘米 图九 3 o 小罐 6 件 均系夹 砂灰陶 分二式 I 式 件 方唇 折沿 沿面 内凹 内侧起 棱 瘦腹较深 小平底 饰 小方格纹 Tl 24口径一 5 底径 5 7 通高 17 8 厘米 图九 10 n式1件 尖唇 口外侈 颈内敛 腹部以 下较瘦 小 平底 素面 TI 2 5 口径1 0 6 底径 4 5 通高 11 5 厘米 图九 9 o 折腹盆 3 件 分二式 1 式 2 件 均底残 圆唇 敞口 折 腹圆钝 不 显 T 4 2 6泥质磨光黑陶 口径 3 4 4 残高 18 4 厘米 图九 斗 TSHI斗 一 32 泥质 橙黄陶 口径 1 9 残高 8 6 米 图版 贰 4 o n 式 1件 TSH14 30 底残 口微 敛 圆 唇 曲腹 泥质灰陶 盆壁 施三周弦纹 口径 22 4 残高 14 8厘米 图九 5 o 钵 形盆 2 件 尖唇微敛 斜壁微 曲 小 平底 泥质灰 陶 素 面 TSH14 27 口 径 31 2 底径 4 8 通高 2 2 厘米 图九 8 o 豆 2件 敛口浅盘 喇叭 状圈足 泥 质 灰陶 TIH一 4 69 柄部残 口径2 3 残 高6 8 厘米 图九 7 o 高领罐 i 件 T 5H14 28 残 圆唇 领 部微向外侈 斜肩 泥质灰陶 口径18 残 高 一0 5 厘米 图九 12 o 澄滤器 1件 TSH14 3斗残 器体皇 桶形 上部 微敞 内壁刻有纵 行沟槽 残高 20 8 厘米 图一O 4 碗 3件 均 系泥质灰陶 素面 分二 式 I 式 2 件 斜壁 微曲 浅腹 小平底 T H14 33 口径19 4 底径 3 6 通高 6 厘米 图 一 O l n 式 1件 TI 7 0浅腹 平底较大 口 径 16 5 底径 7 7 通高 7 厘米 图一O 2 o 杯 1件 T4Hll 3 2底残 敞口 斜壁 微曲 单耳 泥质 灰陶 素面 口径16 残高 8 厘米 图一O 3 深腹盆 1件 TI 7 1底 部残 口部 微 敞 斜直壁 在口部有对称扁 平玺一对 玺 面划有 纵行沟槽 泥质 灰陶 饰 细绳纹和附加 堆纹 口径 3 5 2 残高 12 4厘米 图九 1 1 器盖 1件 TI 3 5残 斜肩 折口 泥质灰 陶 素面 口径 3 9 残 高 8 厘米 图 九 6 o 厚胎 器 2件 均残 尖唇 直壁呈桶 形 圆底 夹 砂红陶 通体饰细绳纹 Tl 3 6口径2 3 6 厘米 图九 1 3 o 四 第三期遗存 一 遗迹 灰坑 一个 HI 位于 Tl 第四层的东 部 为一不规则 形脏 土坑 东部没有清到边 深 2 20 米 坑内包 涵物 很丰富 有深腹罐 卷 沿小 罐 高 大 口尊 瓮及石斧 石刀 蚌刀 等 考古 八 门目曰 目日 口 3 爪删川m 川 目 2 二 墓葬 共清理七 座 Ml一7 这些墓葬均出口 于 第四层下 除M7发现 T 6外 其余六座集 中分布在T l 和 TZ 的探沟 内 并 东西 列成一 排 图一一 墓 坑的形制 皆为长方 形圆角竖 穴墓 墓 犷狭窄 一 般长1 一2 05 宽0 3 5一 50 深 0 2 5一0 3 6米 墓葬均为单葬 头向 南 葬式 可分仰身直肢 图一二 和俯 身直肢 葬 随葬品一般 为3一6件 男性墓 的随葬 盘目臀 夕夕 夕 口 乙乙乙乙乙 几几 图一一三期墓葬分布图 图一三三期石器 1 11 式铁 Tl 1 19 2 1 式石嫉 Tl 1 18 3 骨凿 T I 120 4 陶纺轮 TIHI 122 5 石斧 T IH I 116 6 石刀 TIHI 1 17 7 蚌刀 11H I 12 1 图一二三期MS平面图 品放置 在头 部或胸部 女性墓放置在腿部或 足下部 三 遗物 1 石 骨 蚌器和陶制 工具 石 斧 2 件 均残 长条形 上窄下宽 体厚 琢制 双 面磨刃 TIHI 1 1 6残长 6 5 宽 5 1 厘米 图一三 5 石刀 i 件 TIHI l 一7 残 扁平磨光 长条形 弧背 双面平刃 中部偏左有一孔 为两面对钻 残长9 5 宽 8 6 厘米 图一三 6 石锨 3 件 分二 式 I式2 件 长锋呈 三棱形 圆锥状 短挺 TI 11 8 挺残 残长 6 3 厘米 图一 三 2 11式i 件 TI 1 19 扁平 磨光 两侧 有刃 叶状 下部 内凹 长 3 8 厘米 图一 三 l 骨锨 1件 Tl 1 2 锋呈圆锥状 无 挺 长 5 6厘 米 图一三 3 蚌刀 1件 T IHI 1 21残 长圆形 单 面弧刃 上 部偏左有一 孔 为两面对 钻 残长 6 1 宽 7 3厘米 图一三 7 陶纺轮 2 件 圆形 直边 中间有一圆 孔 圆孔 向外 两面各有 六条放射 划 线 Tl Hl 12 2直 径4 厘米 图一三 4 2 陶器 陶质分夹 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两大类 夹 砂灰陶 占 5 4 沁 泥质灰陶 占 科 务 其中绳 纹最多占7 0铸 索状堆纹占 9外 弦 纹 占 1 3务 素面 占1 9外 制 法多为轮 制 手 制极 少 陶 胎一般较薄 灰陶多呈深灰色 器形主 要有深腹罐 小罐 颤 豆 盆 大口尊 小口 罐和瓮等 鼎 1 件 T ZM6 4 0 罐形 尖唇 口部 微 向外侈 在 口部两侧附 对称小煲一 对 锥状 实 足 夹 砂灰陶 饰绳纹 口径1 2 2 通 高 19 6 厘米 图版叁 l 图一四 2 扇 i 件 TIHI 4 1 侈口 敛颈 鼓腹 袋形足 档较 高 夹砂灰 陶 饰绳纹 口径 16 3 通高 24 9厘 米 图一四 l o 第 2 期 亘亘亘亘亘 城城城 r r r阳 e s 卜卜 一一 一 口口 1 1 1 均 毓 5 3 l 阿 TIHi 弓I 深腹缺 T IHI 图一四三期陶器 3 1 式小翻 T 3 42 斗 胶水嫩 TIH x 1 I H I 53 2 鼎仃2M6 40 络 7 7 11 式小口战 11 瓮 TIHI 52 12 11 11 式小罐 TIMZ 43 9 I 式尊仃IH I 呼 9 16 11 式豆 了2M5 46 5 式盆 T ZMS I 2M 5 55 17 50 13 1 式盆 T IMZ 51 4 4 5 1 式小罐 TIMZ I 式尊 T IHI 48 ID 14 111 式小罐 r IMZ 2 M6 57 20 v 式豆 一 IM I 式豆 TIMZ 56 15 1 58 2 1 vl 式豆 TIM4 式豆 TZMS 5 为 5勺19 Iv 式豆 小罐 9 件 均 系夹砂灰陶 饰绳 纹 分三式 I 式 4 件 尖唇 高颈微束 鼓腹 平底 内凹 T3 42 口径l 6 底径 夕 6 通高 23 6 厘米 图一四 3 n 式 3 件 方唇 卷沿 口部两侧附对称 小羹一对 鼓腹 平底内凹 TIM2 4 3 口径 12 4 底径 6 通 高 13 11 1 式 2 件 圆唇 内凹 TzMZ 3 8 厘米 图一四 8 o 口部外侈 鼓腹 平底 图一四 x4 汲水 罐 2 件 器形 与 I 唯口部捏有对称凹窝一对 式小罐相似 泥质灰陶 饰绳 考古 纹 TIHI 44 口径15 5 底径6 8 通 高 19 斗 厘米 图一四 4 深腹罐 7 件 尖唇 卷沿 筒形腹 圈 底 夹砂灰陶 饰绳纹 器表多涂抹一层草拌 泥 TIHI 47 底残 口径19 5 残高 2 0 8 厘 米 图一四 6 小口罐 3 件 均系泥质灰陶 饰绳 纹 分二 式 I 式 2 件 圆唇 短领外侈 斜肩微折 鼓 腹 圈底内凹 TIMZ 4 5 肩部饰四周弦纹 口径13 6 通高 2 2 4厘 米 图一四 5 n 式 1 件 TZM 4 6高领 外侈 圆肩微 折 鼓 腹 凹底 口径 巧 2 底 径8 4 通高 1 8 4 厘米 图版贰 3 图一四 7 大口尊 4 件 均 系泥质灰陶 饰绳纹 分二式 I式3件 尖唇 口部 外卷 肩部 略大于口 部 深腹 圃底 内凹 腹部 饰数周索状 堆纹 TIHI 48口径 2 7 底 径 7 6 通高 2 6 5 厘米 图版叁 2 图一四 9 n 式 1件 TIHI 4 9 底部残 大口 窄折 沿 肩部微 折 浅腹 口径 2 2 8 残高1 3 5 厘 米 图一四 15 甄 2 件 盆形 折 沿近平 腹部较胖 圈底 底部有五个圆形镂孔 腹部附对称 鸡冠 形玺一对 泥质灰陶 饰绳纹 TIHI 口 径 2 2 4 通高 15 3 厘米 图一四 10 o 豆 8件 均系泥质 灰陶 分 六式 I 式 3 件 圆唇 浅盘 圈底 喇 叭状 圈足 T ZMS 5 4 口径1 5 6 通 高 14 8厘米 图一四 18 n 式 1 件 TZMS 5 5 卷沿 浅盘平底 敞 口 粗 圈足 口径2 0 8 通高 1 5 6 厘米 图一 四 16 111式i 件 T IMZ 56 翻沿 浅盘平 底 敞 口 粗高圈足 圈足中部有三个 s 形镂 孔 口径15 通高 1 5 厘米 图版叁 3 图一 四 1 7 o Iv 式 i 件 TZM6 57 尖唇 浅盘平 底 敞口 束腰高圈足 口径16 9 通高20 7 厘 米 图一四 19 v 式 1 件 TIMI 5 8尖唇 翻沿 沿 面有 一道 沟槽 深盘圈底 叭喇状 圈足 圈足 上部 有一竹节 口径 2 3 6 通高 1 图一四 13 o n 式 l 件 TZMS 5 0 侈口 弧壁 圆 底内 凹 饰绳纹 口径2 2 8 底径 1斗 4 通高 10 5 厘 米 图版叁 6 图一四 1 2 陶并 1件 T2M6 1 3 扁圆形 直径 8 1 厚 0 9 厘米 五 第四期遗存 一 遗迹 1 房基三座 F l一3 F 1 位于T3第三层的 南部 地面建筑 平面呈 长方形 圆角 长 2 6 5 宽 1 9 米 房基 中间鼎立三个柱洞 并向 中间倾斜 柱洞直径 0 15一0 2 1 深 0 2 0一0 24 米 屋内地坪涂有 两层 白灰面 在 偏东北处有一椭 圆形烧 灶痕 迹 直径 南北 0 7 米 图一五 1 F Z 被 F l 所叠压 也为地面建筑 椭圆 形 直径 南北 3 9 0米 屋内地坪涂有三层 白灰面 在 中部偏西有一椭圆形烧灶痕迹 直 径 南北 0 8 5米 房基的周围排列着十一 个柱洞 柱洞直径 0 1 5 一0 2 0米 间距 0 4 5一 1 巧米 在 东面有一门 门两旁向外横列两个 枉洞 间 距 1 2 0 米 图一 五 2 o F 3 位于 T 第三层的 南部 为一 半地 第 2 期 形 圆锥状短挺 长 斗 8厘 米 图一七 3 石球 1 件 T l 1 2 5残 琢制 直径5 厘米 图一七 1 骨矛 1件 T 3H4 12 6 体呈菱形 长 9 8厘米 图一七 4 骨铁 2件 分二式 I式 T I 127 圆锥状 长锋 短挺 长 1 厘米 图一七 6 n 式 T I 12 8 圆锥状短锋 短挺 长3 5 厘米 图一七 3 陶纺轮 i 件 T3H4 1 29 圆形 直边 体 厚 中间有一圆孔 直径 3 9 厘米 图一 七 2 o 2 陶器 陶质有夹砂灰陶 占 64务 泥质 灰 陶 占 3 5沁 其中绳纹 占8 3 外 索状堆纹 占 5多 素面占1 1外 绳纹普遍较 粗 有 些陶器的口 1 It妇们 图 一五 F1 2 FZ平面图 爪嫩m幽 U S 公 l 穴式的小房基 椭圆形 直径 南 北 1 7 4 深 0 3 1米 居住面经过火烧 呈红褐 色 在 中间 有一 椭圆形烧灶痕迹 直径 南北 0 3 2米 2 窖穴一个 H 4 位于T 3 第三 层的 北 部 并打 破H I 窖口呈长圆形蚕茧状 圈 底 长 3 0 5 宽 1 72 深 1 34 米 内填脏土 包含遗物有晶 酝 汲水罐及石锨 骨矛 陶纺 轮 等 3 坑穴一个 H 1 6 位于 T S 第三层 的南 部 东南边挨近 F3 圆形 圈底 口径 南北 0 8 1 深 0 45 米 在坑 中部有一屈肢 蹲坐状 的婴儿骨架 头向南 面朝东 无葬具 和随葬品 坑内填黄 褐色五花土 图一六 二 遗物 1 石 骨器和陶制 工具 石铲 1 件 T S 1 23残 扁平磨光 残长 7 宽 6 9 厘米 图一七 7 石徽 1件 T3H4 1 24短锋呈三 棱 毯 理里 翔 2 火二二选 才匕二二多 仁 二 姆众 图一六 H1 6 平面图 图一七四期石 骨 陶器 1 石球 1 I 125 2 陶纺轮 1 3 H4 129 3 1 式骨傲 一I 128 4 骨矛 l 3 1一4 126 5 石傲 l 3 H4 12 斗 6 1式骨铁 I 1 127 7 石铲 l 5 123 考古 二二二 二二二 二二二 二二 二 咐咐咐咐 I 川产 味 味 图一八四期陶器 1 两 r3H4 60 2 11 式深腹破 TS 6 1 3 小罐 T3 63 4 1 式深腹罐 T S 2 5 11 式汲水罐 采 2 6 1式汲水罐 T 3H 4 6 4 7 大口罐 T 4 65 8 鼓腹盆 采 3 9 大口 尊 T I 7呼 10 饭 1 3H 斗 6 6 11 小口罐 T4 8 沿 以下部分有绳纹被抹平 的痕迹 陶器火候 偏高 陶质坚硬 器壁较厚 陶色多呈 浅灰色 器形主要有深腹罐 赢 花 边大口罐 盆 大 口 尊 汲水罐和小 口 罐等 扁 2 件 方唇 卷沿 低档 袋足 夹砂 灰陶 饰绳纹 T 3H4 6 0 口径1 2 7 通高 18 9 厘米 图一八 1 深腹罐 5 件 均系夹砂灰陶 饰绳纹 分二式 I式3 件 均残 方唇 卷沿 直腹 TS 6 2口径2 3 残高 12 厘米 图一八 4 o n 式 2 件 均残 尖唇 口部外侈 腹部微 鼓 T S 61 口径19 2 残高 7 7 厘米 图 一八 2 小罐 3 件 均残 圆唇 卷沿 鼓腹 夹 砂灰陶 饰绳纹 T 3 6 3 口 径 2 残高 13 6厘 米 图一八 3 大口罐 4 件 均残 卷沿 口部按有齿 状窝 鼓腹 夹 砂灰陶 饰绳纹 T4 6 5 口 与 腹之间 附一周附 加堆泥 口径28 残高 1 1 厘 米 图一八 夕 汲水罐 3 件 均残 口部捏有一对对 称凹窝 均 系泥质陶 饰绳纹 分二式 I式2件 尖唇 口 部外侈 瘦腹 T3H4 64口部 外侧附一周附加堆泥 口径14 5 残 高1 3 7 厘米 图一八 r6 n式1件 采 2 尖唇 束颈 鼓腹 口 径 1 1 6 残高 周 围有 四个对 称扁圆形孔 泥质灰陶 饰绳纹 口径 2 4 8 通高 1 3 6 厘米 图一八 一 盆 1件 采 3 底部残 圆唇 卷 沿 颈 微收 鼓腹 泥质灰陶 饰绳纹 口径2 7 9 残 高1 1 6厘 米 图一八 8 小口罐 1 件 T 4 残 圆唇 短颈 外侈 圆肩 鼓腹 泥质灰陶 饰绳纹 口径 14 3 残高 2 0 厘米 图一八 11 第 2 期 大口尊 1件 Tl 7 4 口部残 深腹 国 底内凹 泥质灰 陶 饰绳纹 肩部附一周索 状堆纹 腹部施八周凹弦纹 残高 1 8 4 厘米 图一八 9 墓 葬登 记表 墓号 位置 l 葬式 头向 面向 l性别l年龄 随葬品位置 其它 一 一 一 一 丫 竺 一 一 l 一 一 卜 目 一 一 月一一一 川华牢卿洲竺卜 工竺1 川些 尘燮堕坐塑鲤二竺塑堕二生 哩竺一一 二 卫竺 嘿擎 二 兰 兰 兰些 二 兰 圳尘塑翌全 三塑些些兰竺二一 兰竺塑竺 立 兰竺 缨擎 竺兰卜土一 兰 坚卜一一一一止1 一一一一一 引二 竺 一 竺丝竺博 琴 一三一 二 骂土里竺熨兰 壑竺上些竺竺 一 燮生一一粤 些燮鲤 川二 里 巴 竺蟹巡 里 卫 兰卜竺一 二 竺 二竺竺些竺竺坐塑竺登墅呈 竖塑匕一 二 军粤 四擎嘿 刀擎阵 些 巡遭竺巡垫一一一一 里竺一一 7 T6 仰身直肢 27 0 上偏南l 男 l成年 l 结语 东杨村遗址的范围较 大 文化堆积厚 包 含物也很 丰富 我们此次发掘 虽然时间短 面积小 但却取得了一定的收 获 第一 期 陶器以泥质灰 陶为主 夹砂灰 陶较少 磨光黑陶和红褐粗砂陶 占很大的比 例 纹饰主要是 篮纹和弦纹 绳纹和方 格纹 数量很少 篮纹一般较宽 绳纹较细密 方 格纹多为大菱形 陶 胎普 遍较厚 器壁厚 薄 匀称 器形工 整 炊具以红褐 粗砂陶罐和耸 为主 食具和容 器以豆 碗 杯 折腹盆 高 领罐为主 在形 制上 罐类器多为折沿 沿面 一般较平或微鼓 翠和 折腹盆的腹部 折角锐 而 较大 颤的镂孔 较密集 豆的盘部略深 I 式 高领罐的领部较直 腹部较圆 碗多深腹 小 平底 这期陶器中的 I式折腹盆 n 式折沿 小罐和碗 的形制与锉 李遗址 第二期的 同类 器 形相似 翠和豆的形制 与郑州旭奋王遗址的 陶吊和 n 式豆相近 因此 东 杨村一期文 化 与洛阳锉 李二期 郑州旭奋王遗 址的河南 龙山文化 当属于 同一文化期的 遗存 相当于 河南 山文化的 中期 第二期 陶器 以泥质灰 陶 和 夹 砂 灰 陶 为主 磨光黑陶和红褐粗砂陶吸占一定的比 例 纹饰主要是 篮纹和方格 纹 篮纹一般 较 窄 方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