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 b c d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答案c2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答案a32010年1月31日档案节目播出了百年商海系列绝密档案王开照相馆。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是王炽开,他的照相馆创办于1920年,历经风雨,发展成为近代上海照相业的著名企业,它的发展历程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艰辛历程的缩影。下列关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的一项是 ()。a资金、技术都来自西方大国 b得到清政府的支持c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发展比较顺利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过程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故c项正确,也排除d项。民族企业资本来自民间,故排除a项;王开照相馆创办于1920年,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排除b项。答案c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废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解析 梁启超变法通议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答案a5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派势单力孤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荣禄等所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被驳得哑口无言、中途退场,意味着变法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反对变法是站不住脚的,故选a。符合历史潮流、大势所趋并不能说明反动势力小,b错;c是变法的主张,不合题意;d是变法的历史背景,与题干所涉及的场景无关联。答案a6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罚分以卿衔,准其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解析“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等内容反映出维新派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答案d7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主要反映了()。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求大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解析百日维新期间,短短百日之内,光绪帝就发布了100多项改革诏令,即题干所述现象“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光绪帝急于求成的心情。答案a8“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a早期维新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反对设议院,反对兴民权。因此可判断。答案b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 ()。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解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走向近代化,包括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民族独立,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政体有多种形式,并不一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即为正确答案。答案d10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革解析康有为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因为他主张改革和变法,故a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故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11“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解析注意从题干中获取信息。题干中强调:既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的东西,也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就是说,要中西结合,故b项正确。答案b1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鼓舞欢蹈”是他们备受鼓舞的体现。答案b13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 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改变中国的政体解析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答案d14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忍慈割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导致梁启超流亡日本的原因在于()。a公车上书后遭到清政府通缉b戊戌政变后遭到清政府通缉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梁启超反对张勋复辟遭通缉解析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提示的基本信息,如“君恩友仇两未报”“东渡日本(14年)”等分析,梁启超因戊戌政变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答案b1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表明了光绪帝的倾向性,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目的是掌权和富国强兵,将西学器物为大清所用。答案b16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问题的能力。“谨慎”“热情”等字眼强调的是人的性格特征,因此,题干主要说明的是b。答案b17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a b c d答案d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二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解析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洋务派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有力地说明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必要性。答案d19清末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指出:“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论不变法之害1896年8月19日)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梁启超 d孙中山解析解答本题要阅读材料并提炼相关信息,注意“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论不变法之害”隐含的信息,据此判断选c。答案c20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解析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中国全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3分)(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题中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原效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7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8分)解析本题依托材料以中国戊戌变法效法日本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和差异,同时考查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要正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3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9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6分)解析本题通过中日两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目的及成员组成可完全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主要从材料最后一句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从学习内容、领导力量以及结果方面分析。答案(1)不同: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态度: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资产阶级化的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4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