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新人教版- 1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要点1本文除个别比较生僻的字词及古今异义的词语外,语言比较通俗,宜鼓励学生自学,教师从旁启发点拨,加强诵读,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学生粗通内容大意后进行复述练习,加深对文句理解,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课文,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二、简介作者和本文写作的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作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社会理想. “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传奇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三、学生细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全文词语句子.这一教学步骤应达到三个目的:(1)培养学生细看注释,独立理解课文的习惯;(2)准确理解全篇字词句段;(3)基本搞清本文的线索及记叙顺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时,教师只要将重点词语提示学生注意掌握就行了,点拨要尽可能少,以免妨碍学生独立钻研习惯的养成.只有那些要加深理解,或不加解说就不能准确理解解的词语,教师才相机点拨.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二、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复述时,教师要注意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讲解.如:“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属”即“类”,“之属”即“这一类事物”.“问所从来”,即“问从何处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即“竟然”,“无论”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跟现代汉语作连词用的“无论”不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便扶向路”:“向”,从前;“向路”,去桃花源时走的路.“诣太守”,“诣”,即“到去”,这里指谒见.三、课文内容理解1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明确要点: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桃源的的思路组织文章.2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法写出了桃花源怎样的情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要点:从三个方法写出桃花源的情景:自然:景色优美,风光无限;社会:和平宁静,平等自由;人:淳朴热情.作者这样写,实际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3提问:我们应怎样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明确要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他憧憬着一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乌托邦”式的空想.4提问:文章开始写桃花林美景,结尾写刘子骥的探访有什么作用?明确要点:开始写桃花林美景,既可以制造悬念,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又为后文写“不复得路”埋下伏笔.结尾写刘子骥的探访,使桃花源更加扑朔迷离,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所在.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词语.1记诵的方法,首先是逐段边读边背,然后读整篇背整篇;整篇能背以后,再深入体会地读若干遍.这样就会在较长时间内不遗忘.要教给学生按课文的线索和顺序来记诵课文,找出能想起前后内容的词语作为支撑句,使之形成一个帮助记忆的链条.2积累重要词语.(1)成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