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指导】高中生物总复习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a错误:环境因素改变,种群的k值一般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应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错误:不是用普通载玻片,而应是血球计数板。答案:d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a正确,开始时营养充分、条件适宜,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错误,如就试管i和而言,则是试管内的种群先达到k值。c正确,试管内种群的k值比试管的要大。d正确,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达到k值,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b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解析:题图反映b组培养温度最适宜,种群数量的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的消耗。答案:c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及识别曲线的能力。由图中看出a、b两物种最初数量相当,竞争能力差距不大。一段时间后,物种a大量繁殖,在竞争中占优势,b物种由于竞争能力弱而被淘汰。因此他们的竞争能力的变化是物种a竞争能力增强,物种b竞争能力减弱。当物种a增加到一定数量时,由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从而限制了种群密度的进一步增加。答案:c6下图中的a和s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bcd解析:种群的增长有“j”型和“s”型两种,造成两者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存在种群增大的阻力,数量变化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答案:c7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同种个体的总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将保持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因合理密植与否而改变。答案:b8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根据曲线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存活率逐渐减少,说明种群中个体数量越少,越有利于生存,因此a代表的种群营养级较高,个体数少,但个体一般体型较大,同时也说明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种群密度超过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因此d点时并非最剧烈。d项中“竞争”一词也有误,竞争指的是种间关系,而本题强调种内关系。答案:d9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第5年到第9年间虽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由于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第5年)种群数量为k/2,即k/2200,故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若将东方田鼠的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则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不利于防治鼠患,因而应将其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小于200只)答案:c10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解析: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少,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远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答案:a二、简答题12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组别12345678910株数/m202334124233解析: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对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给出了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然后进行组织答案。(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如害虫防治。(2)取样调查要求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的所有个体。(3)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答案:(1)害虫防治(只要合理均可)(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3株/m213.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的特性。(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6)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解析:过度繁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往往呈“j”型曲线疯狂增长。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人口增长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在k/2值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即增长率为0,而种群数量达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于狩猎和海洋捕捞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答案:(1)过度繁殖(2)(3)55亿(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6)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1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2)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图甲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 (3)请根据图甲在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4)下表所示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 5604 2807711乙种群01203 2804 600甲、乙种群之间存在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种状况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2)在一个种群中,当种群数量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生活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等。(3)根据图甲,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图甲中b、d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的k/2值与k值。(4)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可能还有寄生、捕食、种内斗争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种群减少或可能灭绝;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3)纵坐标起点不为零的“s”型曲线;b点对应k/2值、d点对应k值如图(4)竞争寄生、捕食、种内斗争等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灭绝(或生物种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15回答下列、题。.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 7.0、 8.0、 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_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_,这是控制实验的_变量。(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_(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_。(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_有关。(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下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棉蚜体形微小,能附着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