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年产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年产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年产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年产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 承办单位概况 .1 1.3 项目提出背景及有利条件 .2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6 1.5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7 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12 第二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4 2.1 市场需求及预测 .14 2.2 建设规模 .26 2.3 产品方案 .26 2.4 产品特点 .26 第三章 原料、辅助材料 . 28 3.1原辅材料供应 .28 3.2原料、成品贮存 .29 第四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 . 30 4.1 生产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选择 .30 4.2 工艺设备的选型 .33 4.3 生产控制 .35 第五章 项目 建设条件 . 38 5.1 厂址地理位置 .38 5.2 气象、地质地貌、水文条件 .39 5.3配套建设条件 .40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 41 6.1 总图及运输 .41 6.2 土建 .43 6.3 给排水 .44 6.4 供电 .47 6.5 供热 .51 6.6 压缩空气 .52 第七章 环境保护、安全及消防 . 53 7.1 采用依据标准 .53 7.2 环境保护 .53 7.3 安全生产 .56 7.职业安全 .56 7. 消防 .56 第八章 节 能 . 58 8.1 节能综述 .58 8.2 节能措施 .58 第九章 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 . 63 9.1 管理体制 .63 9.2 工作制度 .63 9.3 劳动定员 .64 9.4 人员培训 .64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65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7 11.1 投资估算 .67 11.2 流动资金估算 .68 11.3 资金筹措 .68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 73 12.1 编制依据 .73 12.2 基础数据 .73 12.3 产品成本估算 .74 12.4 年新增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75 12.5 利润总额及分配计算 .75 12.6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5 12.7 清偿能力分析 .76 12.8 不确定性分析 .76 12.9 财务评价结论 .77 附表 附图 项目区域位置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彩色资质证书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年产 5万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俗称 P0P)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2 项 目 承办单位概况 有限公司始创于 1983 年,属国家中型一档企业,获浙江省著名“商号”、著名商标, 2006 年度民营企业 500 强行列。现已成为一家集“通信产品、金属制品、高档纱线、果酒系列、绿色化工、房产建筑、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省级集团,拥有一个市级技术中心。 2010 年度,集团拥有总资产 23.5 亿元,员工 1800 余名,年实现销售额超过 25 亿元。根据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至 2015 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额 100亿元。 公司近三年的生产经营状况祥见表 1-1。 2 表 1-1 公司近三年资产 负债及经营状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08 年 2009年 2010 年 销售收入 ( 万元) 106960 141615 204158 利润总额 ( 万元) 5220 8417 15207 税金及附加 ( 万元) 2309 2674 4627 总资产( 万元) 124828 142523 169967 资产负债率( %) 53% 56.8% 56.1% 1.3 项目提出背景及 有利条件 1.3.1项目提出背景 我国聚氨酯产业发展很快 ,产品已占到全球总量的 30%左右。今后一段时间内 ,建筑节能、汽车及 轨道交通、轻纺、外贸和人口等 5 大因素 ,将进一步拉动我国的聚氨酯产业。资料显示 ,2008 年我国聚氨酯产品的产量达到 380 万吨 ,产值为 900 亿元, 2009 年聚氨酯产品的产量超过 400 万吨。我国已成为全球聚氨酯跨国公司的主要投资地 ,一大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建成了世界级的聚氨酯基础原料生产基地和全球研发中心。 聚氨酯工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建议提出,我国聚氨酯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主要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开发,使重要基本原料、助剂、主要类型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高端 化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初步形成布局趋于合理、绿色环保、低碳高效的聚氨酯材料工业体系;到 “ 十二五 ”末,我国聚氨酯工业产能规模达到 900 万 1000 万吨,稳居世界首位。 据世界银行组织对全球 5 个经济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人均GDP 的增长情况分析,在未来 50 年的发展中,我国人均 GDP 将保持平 3 稳增长。近十年来,虽然我国聚氨酯的年均增长率为 GDP 的两倍,但我国人均聚氨酯的消费量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2004 年我国人均MDI 的消费量为 0.35 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0.51 千克。按人均 GDP发展和聚氨酯增长率推算,我国聚 氨酯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聚氨酯 泡沫材产品国内的生产能力已超过 120 万吨。其中以软泡占 50-60%,硬泡占 40%,其它占 10%。 POP 作为生产聚氨泡沫材料主要原料年需求在 30 万吨左右 ,年增长率在 20左右。 聚氨酯 材料 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耐候性、弹性及软硬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等优点。 软泡制品在家具、床垫、汽车、航空座垫、运动器材、包装、服装等 行业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前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易燃,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和浓烟,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安全。随着汽车的家庭化,航空、火车的舒适性,以及家庭家具的豪华化,极大地要求 聚氨酯 软质制品不仅要舒适,而且要防火、难燃,在火焰中释放低烟、无毒气体。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火灾伤亡事故中,均是由低档海绵引起的。为此 2006 年国家消防等部门,重新制定了新的标准: GB8624-2006 标准,对防火要求有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因此 PU 软泡性能向高回弹、阻燃、甚至不燃(燃烧时低烟、气体释放出低毒,甚至不毒),提高乘坐舒适度 等方向发展。 目前解决 PU 海绵的难燃阻火途径均是添加阻燃剂方法, 要有较好的阻燃效果,需要加入大量的阻燃剂,这往往会影响产品的强度、弹性,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通过物理方法加入各类阻燃剂,由于阻燃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散发,一定时间后阻燃失效,造成阻燃稳定性差,持续时间短。阻燃剂挥发产生有害物质, 4 会造成环境污染。所有应用于软泡的阻燃剂均含有磷、卤素(氯、溴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高温下均释放出有毒的浓烟,根本无法解决制品难燃及无毒、低烟二重功能。国内外诸多 PU 工作者近几年致力于 解决以上问题,并开展大量的工作,至今还未有很好的方法及技术措施。 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 ,将耐温性高、对人体无毒的具有阻燃效果的单体,用纳米新技术研创出全新的 难燃 级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POP),由它制成的聚氨酯高回弹泡沫塑料,不仅难燃阻火,而且在火焰中释放出的是白色烟雾,对人体不构成危险。产品残留甲醛含量低:小于 10 PPm ,达到德国汽车行业标准要求,危险符合环保要求。更可贵的是 难燃 级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POP),还具有大幅降低现有阻燃软泡生产成本的优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诞生,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 PU 产业向防火阻燃方向的发展。随着保温、节能、减排、防火要求提高用于阻燃的建筑保温材料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商机。 有限公司看准市场,提出 在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 年产 10万 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本项目实施 5万吨 ,研发、 生产 聚氨酯 ( PU)的配套主要原料之一: 聚合物 聚醚多元醇系列产品,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从而实现我国 聚氨酯 行业产业调整和产品升级,项目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鼓励类第十一条 石化化工 第 13 款“ 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 (PTPE)、热塑 性聚酯弹性体 (TPEE)、苯乙烯 -异戊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嵌段共聚物( SI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开发与生产 ”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 要的。 5 1.3.1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 市场的认可 本项目中试产品在市场上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已被比亚迪、吉利、高速列车内设件配套厂认可。已有客户近 5O 家, 2010 年中试线销售额达 7000 余万元。由于产品创新引起了欧盟最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公司(瑞克赛尔公司)的重视。并签订了为期二年共同开发阻燃制品的协议,协议明确了瑞克赛尔公司为本产品在欧盟的专卖权利,现在双方 在开发各种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预计完成前期工作后在欧盟年销量在 5000 吨左右,其它如日本三井,台湾,南非等都有意向客户。 2、 环保优势 当前市场上一般 POP合成中都用苯乙稀 ,因此 用国内厂家的 POP 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其苯乙稀含量其苯乙稀含量高化为 200ppm,其余均在 300-400ppm。用进口的 POP 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其苯乙稀含量 100ppm以上 ,而本项目合成 POP没用到苯乙稀所以没苯乙稀含量 ,用本项目的 POP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其甲醛含量在 10ppm。如制成阻然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制品。则用一般 POP需加阻燃剂,而阻燃剂中含有卤素在高温下会冒出黑色毒烟和二噁英等致癌物质,而难燃 POP 制品无需加阻燃剂在高温下为无毒白烟。大量火灾事实证明毒烟气是火灾中使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的客户用我们的 POP按法国标准高速列车内设件招标中,因其 VOC 有害气体 ,高温下烟密度 ,阻燃性能三项指标优势击败对手而中标。因此具有永久结构性阻燃材料产品,在低碳,环保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将有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 6 3、 成本优势 当前一般 POP 采用聚醚、笨乙烯、丙稀睛原料合成,以石化产品为主。而本项目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工艺路线 ,其中三聚氰胺(也可用尿素)、双氰胺均为煤化工产品,由于煤资源成本比石油化成本低 ,因此有较大成本优势。其次特别对生产出口或国内高档阻然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的厂家 ,由于过去一直采用进口阻燃剂成本很高 ,在使用本项目产品后为其降低生产成本非常明显。 4、 产业政策和区域优势 发展高保温性能材料是低碳经济的方向, 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作为高性能保温材料是当之无愧的,当前因制品价格较贵因此市场份额有限。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加,国家相关强制性防火及高性能保温材料产业政策导向出台,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在建筑保温上的应用量会越来越 大。在区域上浙江省还没有一家规模性聚合物聚谜多元醇企业,建设一家规模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企业也符合浙江的产业经济。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4.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2011 年第 9号令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2、国家土地资源局国土资发( 2004) 232号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施行。 3、 甲方提供的有关原始资料及图纸。 7 1.4.2项目可行性分析范围 通过对项目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产品市场的全面分析,论 述本项目的可行性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对产品市场需求预测、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建设工程方案及配套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分析。 1.4.3 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的方针、政策,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力求产品高质量,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5.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本项目的规模为利用 青岛科技大学合作 的 自主研发 技术,建成年产 5 万 吨 环保型纳米级 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生产 能力 。 根据市场预测,本项目将重点生产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的特种 聚醚多元醇 产品,详见表 1-2 产品方案表。 表 1-2 产品方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年产量(吨) 备注 1 环保型纳米级难燃 聚合物 聚醚多元醇 50000 8 1.5.2 项目生产的工艺技术关键 公司依托 青岛科技大学合作 ,掌握了 生产工艺 关键 技术 : 当前 国际上 生产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唯一办法在发泡配方中加入阻燃剂。对阻然氧指数要求高的泡沫材如出口到欧盟的泡沫材料,必须加进口的阻燃剂。而加 阻燃剂后会造成泡沫材料物化性能变坏。最大的隐患阻燃剂会造成泡沫烧芯而酿成火灾。并且使用阻燃剂的阻燃制品会随时间而迁移,使产品无阻燃性能。用本项目难燃 P0P 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品不需加阻燃剂,由于是化学结构性阻燃,其阻然性可永久存在而不发生任何变化。当前高化、蓝星都在试制该产品,因技术原因一直未见面市。 1.5.3 主要原料辅料消耗 根据产品方案, 本项目年需各类 聚醚多元醇 、 三聚氰胺、双氰胺 、甲醛、助剂等 56555 吨 ,详见表 1-3 主要原料辅料消耗。 9 表 1-3 主要原料 辅料消耗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1 聚醚多元醇 A 吨 /年 18200 2 聚醚多元醇 B 吨 /年 9100 3 聚醚多元醇 C 吨 /年 9100 4 三聚氰胺 吨 /年 6050 5 双氰胺 吨 /年 6050 6 甲醛 吨 /年 6255 7 助剂 A 吨 /年 1300 8 助剂 B 吨 /年 500 1.5.4 建设条件 及公用工程 1、实施地点和土建 本项目 位于 杭州 建德 市 马目 -南峰高新技术园区 内, 园区 距杭新 景高速杨村桥出口、即将开建的杭黄高铁建德站综合服务中心约五公里 ,交通极为便利 。 项 目征地 33333.5 平方米(合 50 亩),主要建筑有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动力用房、测试楼、食堂等,建筑物占地面积 135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0412 平方米,建筑系数 40.66% ,容积率 0.91,绿地率 15%。 2、供电 本项目 电源 由就近的工业区变电所供给,采用 10kV 单回路供电 ,电源可靠。 本项目实施后,总装机容量为 654kW,其中照明容量为 30kW。按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有功功率为 393kW,无功功率为 524kvar,自然功 10 率因数为 0.75。由于自然功率因数不足 0.9,宜采用低压静电电容器柜 ,在低压配电室集中进行补偿。经计算,若补偿 217kvar,补偿后功率因数为 0.95,视在功率为 414kVA。根据上述计算, 本项目新增一台S11-500kVA油浸式 变压器 , 能满足本工程的用电要求。 本项目全年耗电约 298 104kwh。 3、给排水 给水:本项目给水水源来自镇自来水厂,进厂区总管为 DN200,进水压力不低于 0.3MPa。给水管沿主要道路成环状布置,本项目实施后,用水量为 103.6 吨 /天,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给水系统。 排水:采用分流排水系统,废水、雨水分开排放,雨水及洁净废水经厂区 雨水排水系统汇总后排入附近河流。 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近期 排入 厂区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外排 。 本项目工艺污水,来自生产过程付产品 -气体冷凝水,排放量为30 吨 /天。工艺污水排至厂区废水池,采用活性碳过滤处理 后排入 五马洲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后外排。 4、 供热 本项目 用汽量最大为 3.95 吨 /小时(年用汽量为 3.04 万吨), 用汽来自新安江化工集团热电公司 。 5、空压 本项目实施后,约需压缩空气 25m3/min, 选用无油螺杆式 空气压 11 缩机 ZR6-8.0-50六台(五用一备)。 6、通风 主车间通风为改善工人劳动环境,在有害物质散发不集中的场所,设置较大的全面通风换气排风系统。 在有害物质散发不定时集中产生有害物质的部位,设置局部排风装置,通过加大排风量,将有害物质直接排至室外。 仓库及辅助用房的通风设计通风换气。进风采用自然进风 , 即外墙上装设百页风口进风;排风采用屋顶或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换气次数为 5-8 次 /小时。 1.5.5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1、环境保护 本项目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21.6吨 /天,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近期 排入 厂区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外排 。 本项目工艺污水排放量为 16 吨 /天,排至废水池,采用活性碳过滤处理 后排入 五马洲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后外排 。 空压机组等设备用房采用特殊的隔音降噪措施,使厂界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2、安全生产 项目 选用 国产设备为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措施已具备。职工上岗前应做好安全生产教育,使职工掌握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练了解生产工艺掌握各种特点及事故易发点,以避免直 12 至杜绝事故发 生。 1.5.6 节能措施 本次项目引进的设备均为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设备。配电室设置电容补偿,减少无功损耗。车间内照明选用节能灯具。 1.5.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4。 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1.6.1 本项目为 公司 提出年产 50000 吨环保型纳米级难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生产线项目, 生产 聚氨酯 ( PU)的配套主要原料之一:聚合物 聚醚多元醇 ,在 我国聚氨酯产业 占有一之地,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现我国 聚氨酯 行业产业调整和产品升级。项目符合国家 聚氨酯 行业有关投资方向,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6.2 本项目利用 青岛科技大学 的专利技术,采用国产先进设备,工艺技术上是先进可行的。 1.6.3 本项目实施单位 公司 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销售渠道,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1.6.4 本项目基本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1.6.5 本项目总投资 18684 亿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5000万元,新增铺底流动资金 3684 万元。经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正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107500 万元,利润总额为 7521 万元,增值税金及附加合计为 3296 万元,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25.33%,投资回收期 为 5.36 年。 1.6.6 从本报告作的技术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是可行的。 13 表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1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吨 /年 50000 2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2.1 各类化工原料 吨 /年 56555 市场采购 3 年工作日 天 330 三班制 4 公用动力消耗量 4.1 年耗水量 104m3 3.4 4.2 年耗电量 104kwh 298 4.3 年用汽量 万吨 3.04 5 总定员 人 152 6 土建 6.1 新征土地 m2 33333.5 合 50 亩 6.2 新增建筑面积 m2 30412 7 新增项目总投资 万元 18684 7.1 建设投资 万元 15000 7.2 新增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684 8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07500 9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96683 10 年增值税金及附加 万元 3296 11 年利润总额 万元 7521 14 财务评价指标 14.1 投资利润率 % 27.57 14.2 投资利税率 % 39.65 14.3 投资回收期 (含建设期 2年 ) 年 4.75 所得税前 年 5.36 所得税后 14.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1.32 所得税前 % 25.33 所得税后 14.5 财务净现值( ic=12%) 万元 23092 所得税前 万元 15349 所得税后 15 盈亏平衡点 % 55.64 16 投资强度 万元 /亩 300 14 第二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1 市场 需求及预测 2.1.1世界发展现状 在生产上,聚氨酯工业和大多数化工产业一样,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聚氨酯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于是,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能也迅速提高。比如,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新建或拟建项目的设计能力均在 15 万吨 /年以上,而 10年前世界级的产能还不及此一半。 聚氨酯工业的基本原料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生产与大多数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不同,聚 氨酯原料生产上存在着技术壁垒,尤其是异氰酸酯生产的关键技术垄断在巴斯夫、亨斯迈、拜耳等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而这些公司又通过收购、兼并和控股等方式,建立起大型聚氨酯跨国垄断公司,牢牢掌握着世界聚氨酸原料市场,使世界聚氨酯工业的集约化现象更加突出。 截至 2009年世界聚氨酯市场已达约 1350万吨。 欧洲聚氨酯消费量已由 2002年 250万吨增长到 2009年 387万吨,其中德国由 2002年62 万吨增长到 2009年 120 万吨。表 1列出 20052009年欧洲和德国聚氨酯消费量。 据德国贸易组织 FSK( Fachverband Schaumkunststoffe)预计,尽管竞争继续加剧,德国聚氨酯( PU)工业仍将强劲增长。据了解,建筑 15 工业使用 PU 泡沫可以节能,故发展前景看好。 FSK 也预期汽车行业应用会增多,但这取决于德国和欧洲汽车生产的发展。虽然制鞋业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竞争趋于激烈,但仍有发展空间。德国有超过 740家 PU加工公司,销售额约 66 亿欧元,德国仍是最大的 PU 市场,有约 120 万吨 PU 在德国加工,而在东欧国家加工量为 60 万吨。家具和褥垫在德国是最大的 PU 用户,其销售额为 19 亿欧元;建筑和保温为第二位用户,销售 额为 15 亿欧元;再其次是汽车工业,销售额为 8亿欧元。 表 2-1 20052009 年欧洲和德国聚氨酯消费量,万吨 年份 欧洲 德国 2005 300 80 2006 320 95 2007 360 110 2008 375 115 2009 387 120 据欧洲塑胶网报道,欧洲、中东和非洲( EMEA)的聚氨酯( PU)化学品和产品的消费年增速近 4%。按 IAL咨询公司称,该地区 2009年PU 总生产量达 550 万吨。虽然西欧占 EMEA的 PU 生产量的 70%,但东欧和中东消费将增长最快,今后 5年内 ,增速将分别为 6.4%和 8.9%。因建筑工业活动减少以及生产继续转向东欧,西欧 PU 市场年增速预计将降低至 2.2%。而几个东欧国家已计划增加在制冷、建筑材料和汽车生产方面的投资。 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弗里道尼亚集团( FreedoniaGroup)分析, 2009年,美国聚氨酯( PU)树脂的需求达到 360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1.8%。至 2009年,软泡 PU 需求年增长率为 1.9%,达到 130 万吨。硬泡 PU需 16 求年增长率为 3.4%,达到 110万吨。建筑、贮罐和管道保温应用推动硬泡 PU 需求增长。以 PU 制造的环境友好的粉末涂 料使用的增多,推动涂料的增长,据 Freedonia分析,至 2009年该行业的需求年增长率为 3.1%,达到 35 万吨。建筑市场占所有 PU 用量的 36%,这一市场的增长来自能效标准的强化和对更好性能与更低成本材料的需求。 据 Freedonia 集团预测,至 2011年,由于非住宅领域即商业建筑领域需求的强劲增长,美国聚氨酯模塑市场需求有望达到 5%的增长率。 相关数据表明, 2006年塑料模塑市场价值 11.57亿美元, 2016年预计达到 20.10亿美元。聚氯乙烯在其中占有的份额将从 38%上升到 39%,而聚氨酯产品份额将上升 到 26.6%。 2006 年,聚氨酯产品占美国模塑市场26%,价值 3.01亿,到 2011年,其将以 5.3%的速度增长,价值将达到3.9 亿美元,到 2016年将达到 5.35亿美元。因为模塑市场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住宅建造,而未来几年美国的新住宅增长率将会下降,这就给模塑市场发展带来阻碍,但也突显了配件市场和装修市场的重要性。聚氨酯模塑在美国有 30 多年的应用历史,近年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墙、门、窗台的模塑中。聚氨酯模塑性能优异,既可以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也可以像木头一样被切割、钻孔、磨砂,同时也可以用漆喷涂,或者用 木材纹理漆作预处理等等。 据英国 IAL咨询公司的分析,中国 20062009年聚氨酯( PU)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为 7.8%,生产量从 2004 年 270 万吨、 2006 年 330 万吨增加到 2009年 410万吨。软泡 PU 生产量年增长率为 11.1%,达到 2009年 84 万吨。在硬泡 PU 需求方面,保温材料增长。缺乏原材料将制约中国 PU 工业的发展,近年中国 PU 工业以每年两位数的速率增长。 17 英国 IAL咨询公司分析显示,到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聚氨酯生产国,并且成为聚氨酯基消费品的重要消费国。 亚洲在中国的驱动力 下继续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到 2015年,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主要的基本化学品市场,其在特殊化工领域也蕴涵极大潜力,以中国聚氨酯为例,年增幅达 10%,并且在 2015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据介绍,聚氨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近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冰箱、集装箱、皮革、制鞋和纺织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而在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大力推广,将为中国聚氨酯产业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1.2 中国发展现状 我国聚氨酯( PU)工业的增长已成为推动 全球 PU市场前进的主要动力。近十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技术上也取得长足进步。近年聚氨酯( PU)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为 7.8%,生产量从 2004年 270 万吨、 2005年约 300万吨、 2006年 350万吨增加到 2008年 380万吨和 2009年超过 400万吨。 2008 和 2009年我国聚氨酯产品的消费量约 470万吨(其中含溶剂160 万吨)和约 500 万吨,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 30%32%左右。我国建材、氨纶、纺织品、合成革产量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也将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还生产占世界总量 95%的冷藏集装箱、 60%的鞋子和 70%的玩具。除此之外,一批新的亮点也已出现。 2009年我国聚氨酯产品消费量达到500万吨,表 3列出 20052009年我国聚氨酯原料、制品消费量,表 2-2 18 列出 20062009年我国聚氨酯硬泡消费分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聚氨酯市场将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我国聚氨酯工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22015 年我国仍将是全球 PU 主要消费市场。 截至 2009年的统计,我国聚氨酯产品产量已占到全球总量的 31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聚氨酯跨国公司的主要投资地,一大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建成了世界 级的聚氨酯基础原料生产基地和全球研发中心。未来几年,我国聚氨酯产业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行业内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表 2-2 20052009 年我国聚氨酯原料、制品消费量,万吨 品种 2005 年 2006 年 2008 年 2009 年 原料 其中 MDI TDI 聚醚多元醇 175.9 51.0 36.0 88.9 196.0 65.2 37.8 93.0 230.8 81.4 39.4 110 254.5 89.0 43.5 122 制品 (折干树脂) 其中泡沫 软质泡沫 硬质泡沫 CPU TPU 防水及铺装材料 氨纶 鞋底原液 合成革浆料 (折干树脂) 涂料 (折干树脂) 胶粘剂 (折干树脂) 300.0 226.2 115 60.0 55.0 6.0 12.0 10.0 16.0 20.0 65.0 19.5 35.0 11.7 21.0 8.0 350 260.0 150.7 73.0 77.7 9.0 15.0 13.0 17.0 22.0 73.0 22.0 38.0 14.2 24.0 9.4 470 282.0 178.0 87.0 91.0 12.0 17.0 16.0 18.5 24.0 86.0 24.5 40.5 15.1 26.0 10.4 500 298.0 192.9 94.0 98.9 14.0 18.5 17.8 19.7 25.0 92.0 26.0 41.6 15.9 27.6 11.2 19 表 2-3 20062009 年我国聚氨酯硬泡消费分布,万吨 消费领域 2006 年 2007 年 2009 年 冰箱、冰柜 26.0 31.5 34.2 冷藏集装箱 5.6 6.4 7.1 车用聚氨酯 6.4 7.0 9.2 管道保温 5.6 6.2 8.1 建筑喷涂(冷库、粮库、建筑等) 5.4 6.6 8.3 电热水器 3.2 3.8 5.2 仿木 2.4 3.3 5.2 OCF(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2.2 2.6 4.1 太阳能热水器 1.6 2.4 4.2 彩钢夹芯板 2.3 3.6 5.4 PU 浪瓦 1.2 1.8 3.5 防盗门填充料 1.2 1.6 3.2 小家电 0.5 0.6 0.8 空调风管 0.26 0.3 0.4 合计 63.86 77.7 98.9 全球聚氨酯( PU)投资重点已由欧美移至中国。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如巴斯夫、拜耳、亨斯迈、陶氏化学、英威达、壳牌、美国气体、迈图、雅宝、 NPU、三井等公司均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中国大陆或香港建立了 PU 原料、产品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近年来这些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中国 PU 领域的投资力度,并将一些国际先进的制造技术首先投放在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生产。 1. 我国聚氨酯产业发展亮点 随着聚氨酯( PU)投资重点逐渐由欧美向中国转移,我国 PU 产业区域分布的格局已逐渐明 朗;展望未来,汽车工业、高速铁路、建筑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将成为 PU 行业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国家已出台相关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除物流外,其他九大产业包括汽车、钢铁、 20 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和有色金属均与聚氨酯产业密切相关。这些产业的振兴发展极大地拉动了聚氨酯产业的发展。 聚氨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一直吸引着业内关注的目光。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以后,国内聚氨酯的关键原料 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产能和产量自给率正稳步提高;聚氨酯下游市场受益于内需强劲拉动, 将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氨酯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有 MDI、 TDI、聚醚多元醇等。 MDI和TDI是生产聚氨酯的关键原料,其制造技术也是制造聚氨酯的核心技术。谁掌握了 MDI 和 TDI的核心制造技术,谁就掌握了聚氨酯市场的主动权。近年来我国 MDI和 TDI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随着国内龙头企业的不断进步,聚氨酯关键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快会有大的改观。 2、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原材料产能、产量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2009 年我国 MDI 产能达到 114 万吨 /年 ,到 2012年国内 TDI 产能将达到 105 万吨 /年。届时我国将成为全 球 MDI和 TDI 产能最大的地区之一。 2009 年中国 TDI 产能为 29 万吨。 2010年和 2011年,中国 TDI产业将迎来质的飞跃,产能将连续迈上 44万吨和 69 万吨的新台阶。 2009 年我国聚醚多元醇( PPG)产能已达到 160 万吨 /年,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上海拜耳材料科技( 25 万吨 /年)、上海高桥石化( 30万吨 /年、广州宇田聚氨酯( 15万吨 /年)、苏州中化国际聚氨酯( 10万吨 /年)以及山东蓝星东大化工( 10 万吨 /年)。未来几年,我国还将 21 迎来新一轮 PPG扩产高潮,预计到 2011年, PPG产能将达到 260万吨 /年,而国内市场消费量将达 150 万吨,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聚四氢呋喃( PTMEG)作为一种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在国内 80%用于生产氨纶,目前产能约 23万吨 /年。 PTMEG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其中低分子量 PTMEG 技术难度更大,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在该领域尚未取得技术突破。 2.1.3 市场需求 1、 扩内需催生聚氨酯新的增长点 ( 1)汽车工业: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已突破 1000 万辆大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已达 12%。汽车工业的强势发展有效地拉动了 PU 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制造业对 PU 材料年使用量已超过 100 万 吨 /年。其中,美国 PU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已超过其他车用塑料材料;德国 PU用量仅次于 PVC;日本和中国 PU 在汽车用塑料品种中仅次于 PP 和 PVC,排名第三。 据统计,一辆高档轿车上的 PU 平均应用量为 22 kg,最高用量为 30 kg。我国一辆轿车的 PU 平均用量为 18 20 kg。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不断增加, PU 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 2)高铁、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10 万千米,其中运行速度在 200千米以上的客 运专线在 1.6 万千米以上。为适应高速列车的提速要求,开发聚氨酯枕木以取代或部分取代混凝土枕木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西欧,该技术已有较成熟的研制和应用经验;在日本,聚氨酯枕木已在高速列车新干线轨道上得到应用。聚脲弹性体涂层也在 22 高铁应用中得到巨大商机。数据显示,京津高铁工程中聚脲材料防护工程达 95 万平方米,聚脲用量超过 2000 吨;正在建造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 1318 千米,需要聚脲弹性体涂层 2万吨、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涂料 868吨、聚氨酯防水涂料 6707吨,工程总额达到 20 亿元。 PU 枕木:是一种玻纤增强的硬质 PU 微孔弹性体,具有比强度大、减震、降噪、耐电气绝缘、高耐久和环保等优良性能,目前已受到 PU和铁路业界高度关注,是全球 PU材料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根据国家发展高速铁路长远计划,为了适应高速列车提速要求,开发 PU 枕木以取代或部分取代混凝土枕木必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按国外经验 1 km高速铁路需用 1800根左右轨枕计,则 7000 km 高速铁路 PU 枕木市场规模将达到 500 亿元,这无疑将给我国新型 PU 弹性体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PU 轨枕垫板:是一种 PU 微孔弹性体,用于钢轨和枕木(或水泥枕)之间,要求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减振性 能,以缓冲高速车辆通过时产生的强烈振动和冲击而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要求具有优良的耐磨和电绝缘性能以及耐自然老化和耐温性能( -40 80),每块 PU 轨枕垫板约几百克。目前在国内高速铁路和地铁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PU 轨枕垫:是用于钢轨和混凝土轨枕之间的弹性垫,以此满足混凝土轨枕减震、降噪和提高耐久性等技术要求,具有高耐磨、高强度、高伸长率和长使用寿命特性,在高铁、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聚脲弹性体涂层在高铁中的应用:由于高铁采用无碴轨道,要求防护层不仅具有防水、防渗和抗裂等基 本性能,还要能经受火车高速行驶带来的高速、重载、交变冲击等作用。聚脲涂层无接缝,粘结力强, 23 真正做到了整体防水,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冲击、抗开裂、耐紫外光和耐高低温性能,可满足高铁的特殊要求。京津高铁工程中聚脲材料防护工程达 95 万 m2,聚脲用量超过 2000 吨。正在建造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 1318 km,需要聚脲弹性体涂层 2万吨、脂肪族 PU 面层涂料868吨、 PU 防水涂料 6707吨,工程总额达到 20 亿元。除高铁外,与高铁配套的海底隧道、过江隧道、山体隧道和地铁隧道,均需大量聚脲涂层。 ( 3)家电下乡:“家电 下乡”政策给聚氨酯硬泡产品带来了新的商机。冰箱、冰柜、集装箱、太阳能热水器是我国聚氨酯硬泡的主要应用领域。来自财政部的预测显示,“家电下乡”实施 4 年便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4.8亿台,累计拉动消费 9200亿元。“家电下乡”中冰箱是主要品种,若未来 4 年“家电下乡”使冰箱消费市场年均增长 30%,则可拉动聚氨酯需求增长 8%左右。 据财政部预测,家电下乡实施 4年,可实现产品销售 4.8亿台,累计拉动消费 9200亿元。家电下乡中冰箱是主要品种,若未来 4年家电下乡使冰箱新增消费市场平均增速达到 30%,则可拉动 PU消费 增长 8%左右。 2. 新能源和环保推动 聚氨酯 快速增长 ( 1)风机叶片:风电设备中风电发电机的叶片是极为重要的关键部件,约占总成本的 20%。目前国内风机叶片大部分采用玻纤增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但环氧复合材料存在韧性不足、低温性能差的缺点,在寒冷地区和气候条件较为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