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7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纵横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近代西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着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的次序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中国洋务企业一上来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审题技巧类掌握审题万能公式,确保答题答到点子上增分策略指导非选择题失分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少答,因遗漏要点而失分;二是多答,虽写了大量文字,却答不到得分点上。这两点都与审题不准有直接关系。本专题我们提供给考生一套简洁实用的审题公式,借此来规范同学们的答题习惯,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练习中坚持用此方法训练,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非选择题得高分甚至是满分并非高不可攀!典型案例展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根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关键词答题方向依据材料一从材料一解读和获取信息,不必补充新内容比较并指出“比较”应包括相同、不同; “指出”要求具体表述走势要求分a、b、c三个时段,说明中、西发展趋势第二步:审材料,锁定关键信息信息来源关键信息材料一a段(4001300年);b段(约13001840年);c段(约18401949年)中国、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线第三步:加工信息,形成有效答案信息来源有效答案材料一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2)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关键词答题方向问题一据材料二、三从材料二、三解读和获取信息,不必补充新内容指出直接说出,不需论证过程特点不是具体信息的罗列,必须抽象概括问题二据材料四、知识首先从材料四解读和获取信息,再调用相关的历史知识解释要求比较详细说明包含哪些因素原因应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并考虑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第二步:审材料,锁定关键信息信息来源关键信息问题一材料二13.4%;8.7%材料三9.9%3.9%等问题二材料四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9.1%提升为23.8%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所学知识教材中关于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分析第三步:加工信息,形成有效答案信息来源有效答案问题一材料二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材料二、三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问题二材料四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所学知识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针对训练提能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曾享誉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 000多两。宗凤英:一件龙袍千两白银苏勇鉴宝2009年第4期材料二右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许晓斌、段锐材料三1872年,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右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1)依据材料一,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4分)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2分)如何看待“东方雄厂”这一赞誉?(4分)(3)继昌隆缫丝厂和材料一中的江宁织造相比,区别是什么?(2分)和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相比,又有什么不同?(2分)继昌隆缫丝厂这类企业的出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特点及其说明的问题;第(2)问考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目的和对其进行评价,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第(3)问首先考查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区别,其次考查的是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不同,最后考查的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影响。答案(1)规模大,产品供应宫廷,生产不计成本。(4分)皇权至上,(1分)统治者的贪欲。(1分)(2)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2分)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规模大;(2分)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条道路最终失败。(2分)(3)手工劳作和机器生产;(2分)官营和民营;(2分)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2分)为民主革命培养新的阶级力量,(2分)开化民气、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2分)史观应用类以近代史观审视中国的近代化1近代史观近代史观,又称现代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2主要着眼点政治近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近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近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工业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近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等。3中国的近代化(1)中国经济方面的近代化:起步阶段: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2)中国政治方面的近代化:近代前期各阶级阶层的救国主张。从专制到民主:a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维新变法。b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思想方面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4)社会生活方面的近代化:变迁原因: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变迁表现:衣食住行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4)启示借鉴: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近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近代化产物;应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即按照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纵向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典题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解析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因此,蒋廷黻所言是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但没有考虑到近代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认识到近代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答案b命题者说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在中国近代的变革中,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化的历程也逐步深入到政治和思想层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领域。近代志士仁人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针对训练1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材料中“股东”说明这些企业中存在着股份制的成分,这是近代西方企业的特点。2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a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工业化由此起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进一步引发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属于政治运动,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文化运动,b、c、d三项均可以排除。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倶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解析:选c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a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b项是章太炎的思想,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只有c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故答案选c。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和“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知答案选c。2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步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3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主要就是引进西方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b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c项出现在甲午战争后,d项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排除b、c、d三项。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 bc d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很明显错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排除含的选项,选c。5 “侨批”是华侨汇寄至国内的信件、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据史料记载,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 800万银元。以此为据,可以推断()a晋江缺乏近代意义上的邮政机构b政府鼓励晋江华侨在家乡投资c近代晋江经济具有侨乡特色d晋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解析:选c根据“民办的侨批局”排除a项。b、d两项观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材料“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 800万银元”说明晋江地区的华侨众多,因而汇向家乡的侨汇很多,故c项正确。6 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留学”“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解析:选b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非普通民众,故a、c两项错误。“西化”主要存在于官宦和富商之家,从整个中国看,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亦可排除d项。漫画中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这一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7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的衰败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解析:选c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使其充分发挥了长江流域对外贸易口岸的作用。8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解析:选c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把握题干的要求。题干问的不是变化的原因,而是根据材料概括发展趋势,因此b错误。由材料表达的意思中国近代妇女由受压制、受歧视到走向社会、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可以分析得出当时的中国受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社会越来越开放,所以c正确。9“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商品供应匮乏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c d解析:选c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符合题意,违背了正常的心理,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答案为c项。10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一艺术形式是()a皮影 b电影c戏剧 d杂技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这是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112012年3月26日第二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参加核安全峰会,并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 电影互联网a bc d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解题时注意题目强调的“第一时间”。相对而言,电影和报纸传递信息的速度较慢,电视和互联网在传递信息的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2互联网的发展和日趋普及,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其“负面影响”不包括 ()a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遨游天下的机会b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活动日趋严重c部分人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会而不能自拔d垃圾信息、色情信息、反动言论泛滥解析:选a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通过对互联网影响的认识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可采取排除法解题,网络犯罪、沉迷网络、垃圾信息等方面显然是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可排除。a项是互联网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另外,本题也可采用直接选择法解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6分)(2)“讨论问题二”中,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讨论问题二”中,“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问,结合材料“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等信息概括“国际贸易”的特点;结合当时国家的对外政策分析原因。第(2)问,从贸易进出口的数量和商品种类等角度归纳“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在华获取的侵略权益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时间“1885年”可知,当时西方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答案: (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原因: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