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第4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第4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第4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3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第4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第4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月考)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d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解析:选d。a项反映的是削弱地方权力;b项反映的是分割相权;c项反映的是分割地方官的行政权,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a、b、c均未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d项反映的是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最后集中于皇帝手中,最为“全面”,故选d项。2(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d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解析:选d。隋唐后期直至五代十国,节度使控制藩镇发展地方势力形成割据局面,宋初太祖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重文轻武,故d项正确。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是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是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影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不是宋朝之前的隋唐时期的,故b项错误;秦朝废除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3(2016广东汕尾调研)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b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解析:选c。“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监察机构在元之前就已经有了,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而且成为了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4(2016浙江温州平阳中学模拟)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解析:选d。元代行省的设置打破原来依据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目的在于通过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打破原有依据有利地理区划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秩序,故答案为d项。5(2016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感慨:“自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近世此事寝废,予每为之浩叹。”这表明()a中国历代政府重视谱牒b文天祥对于门阀制度非常重视c士族制度在南宋已经消亡d科举制度有利于谱牒门阀制度发展解析:选c。由题目中的信息“魏晋以来至唐以谱牒为重”可知自魏晋才开始重视谱牒,并不是历代政府,故a项错误;文天祥只是对“以谱牒为重”这一现象的消亡表示叹息,并未涉及对门阀制度的重视,故b项错误;题目中的信息“南宋末年文天祥感慨谱牒废”说明士族制度在南宋已经消亡,故c项正确;科举制度废除了以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改以考试选官,故d项错误。6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墟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a城市类型繁多 b农村商业发展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d市场管理有待规范解析:选b。在宋代乡村定期集市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还有的地方称为亥市、村市、山市、野市、小市、早市等。材料并没有反映城市的类型,故a项错误;出现众多乡村集市说明农村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在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地位没有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的是乡村集市,故d项错误。7(2016河南偃师高中模拟)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分布地区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华北地区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21%)四川地区216233.9%江南地区249315.8%(占全国总州数10%)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表格等历史素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不能表明丝织业发达的程度高低,排除b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南朝,d项表述错误,而且d项表述与题干“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无关,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8(2016南京摸底)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的信息说明纸币在民间发行出现弊端,故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c、d均不符合史实。9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只是放宽了对从事工商业者参加科举这一方面的限制,不能认为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a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重学风气,b项可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工商业者可以有条件地参加科举考试,说明了其社会地位有一定的提高,故d项符合题意。10(2016江苏宿迁调研考试)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自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解析:选c。根据史实,历史不会倒退,北宋司马光不可能主张恢复汉代的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不是反对礼教虚伪僵化,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兴起,重申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北宋时期的思想潮流,故c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是由明末清初时期的三大思想家提出的,故d项错误。11(2016长沙模拟)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解析:选a。宋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学,依据材料“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可知遵守儒学的同时也强调利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体现无为的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强君权的措施,故d项错误。12(2016河北邯郸馆陶一中调研)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 b佛道文化c市井文化 d外来文化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由题干“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可知,另一种文化形态是平民文化,即市民文化也叫市井文化,所以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6广东湛江模拟)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材料三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里克利(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并简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把中国带进近代化的原因。(3)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解析:第(1)问,“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的“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是科举制,根据“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然后从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代基本沿袭等回答原因。第(2)问,文化创新从科技方面答出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以及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答出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答出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则是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出现。然后结合史实和封建制度的本质分析原因。第(3)问从要不要制度创新和怎样进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回答即可。如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制度不断创新改革。答案:(1)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代基本沿袭。(2)文化创新: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出现。原因:政治上,封建专制巩固,缺乏制度创新;经济上,小农经济的阻碍,土地兼并严重;思想上,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重文轻武思想盛行。(言之有理即可)(3)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创新改革。(言之有理即可)14(2016山东潍坊四县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总结概括的能力。对外贸易特点结合材料从贸易形式、贸易范围、频率以及贸易种类等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政府的严格控制管理不利于古代商业发展,此外与自然经济的束缚等因素相关;第(3)问分析材料可看出材料认为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