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腾冲县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锄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2.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有( )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社会公有制生活a b c d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4.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著名的“唐三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5.“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6.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7.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8.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相等)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d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9.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不是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0.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c. 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11.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12.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0年8919230401854年1412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3. 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土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14.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15. 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b官僚资本的垄断 d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16.右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x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17. 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a b c d18. 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和推动a、 b、 c、 d、19. 19561966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有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c d 20.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d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2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 推行了土地改革 c.组织了人民公社 d.发动了“大跃进”22.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23. 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24. 历史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反映。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细节是( )a、大人先生 b、粮票股票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25.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表明(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在答题卡上作答】26、阅读下列材料(共18分)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4分)(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分)(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5)、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古代手工业三大部门和两个最著名的商帮(4分)27.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经历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5分)、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旧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材料二右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开会,决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保证书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因包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养到18岁。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年份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1976年19户110人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800元30000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3)、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注意冲击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围绕材料观点,摘抄原文而不做论述不得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 装 订 线腾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卷 【历史学科】第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第卷二、材料题。(共3个大题,共50分)26、(18分)(1)(2)(3)(4)(5)27、(14分)(1)(2)(3)28、(10分)(1)(2)(3)29、(8分)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dbdad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bdbacac题号2122232425答案acabb26、(1)铁犁牛耕(2分)(2)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6分)(3)认为工商皆本。(2分)(4)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5)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徽商、晋商(4分)27.(14分) 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3分)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 陷入困境(5分)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2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而且中国的民族工业与享有帝国主义特权的外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捐税。因此,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28. (共10分)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变化: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提高,还了贷款,交售了粮食。(2分)原因:实行“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展开,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4分)29.(8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思路点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史料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的能力。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