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一、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形而上学)。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这种观点是(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辩证法的观点)。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可能性)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当前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通过改革(改变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认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主张时空的有限论,就是:(会引出一个超时空的神灵世界,给宗教留下地盘)。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是:(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国家所代表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形式主义)。阶级的实质是:(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历史进程)。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劳动)。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自由是指(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叔本华和尼采)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人类解放就是(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性指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物活论的观点)。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特点是具体的、可变动的)。实现整个社会形态质变的革命是(社会革命 )事物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整体性)。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只承认必然性)。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道德)。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原因是指:(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重点论)。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政治革命)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抽象的可能性)。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维归根到底来源于(客观世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 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是指(质变事物也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自由是:(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多项选择题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C、唯我主义的观点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E、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上超过欧洲其它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这表明:(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办一切事情都需要有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这是因为(B.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C. 认识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D. 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结合才能科学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E.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D、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 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 D. 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E.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坚持的方法有( C. 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 D.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的产生比法律久远B、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习惯发挥作用E、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而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联系会导致(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不能被消灭和创造 D. 能够认识和利用它 E. 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A、它企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现象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C、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万物D、只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煞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E、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表现在(A. 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 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C. 推动了社会文明的提高 D. 引起和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理论联系实际就要(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E、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抽象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类解放是指:(B、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D、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E、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是:(A、至多考察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E、只注重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剩余价值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科学发现分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具体的、历史的人)。社会基本结构是:(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B、为新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C、为人们饿、认识新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D、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E、规定认识发展的方向)。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B、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C、它是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D、它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主要派别是:(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物质生产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 朴素辩证法 B. 唯心辩证法 D. 唯物辩证法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感觉是与外界隔离 的屏障)。下列命题属于经验论的有:(A、认识不能超过感觉和经验B、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C、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认识)先进文化是指(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D、反映时代主流、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E、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文化)。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A、研究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B、具有暂时性和可变性D、给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证实和提供新的材料)。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了:(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英雄史观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唯意志论 社会突变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说明:(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E、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造成意识差异性的原因有:(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C、人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D、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A、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C、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D、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D、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E、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是,它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人为自然界立法。2.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2. 简述时间、空间的涵义和其特点五、材料题(20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交错点=人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参见列宁全集第55卷(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谈谈对材料关于实践观的理解。三、辨析题1.错误。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即自然规律是由人确立的,这就否认了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够根据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客观规律。即人们不可能为自然界立法。康德的这一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类理智的能动作用,从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2.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出来的;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四、简答题1.(1)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新的思想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五、材料题答案要点: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果。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五、材料题(20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三、辨析题1. 错误。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果。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有两个特点,一是因果关系有时间的先后,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是并非所有的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必须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内在联系。2. 错误。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一,凡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新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却不能推翻它;第二,即使一时的实践还不能对某些认识作出检验,但无限发展的实践,终将会对认识是否是真理作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四、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飞跃。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其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以内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质变是超出原有度的范围的变化,是对度的突破,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变动性、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可简要地概括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转化为新的量变。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它的创立,揭示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错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实现了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人们在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它把辩证法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从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五、材料题恩格斯在科学把握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类不可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因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改造,从局部看是一次胜利;但是从整体和历史上看,由于忽视和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整体的有机联系以及自然界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都先后为自身改造自然的胜利付出了代价。在这里,恩格斯着重强调要尊重和认识自然规律,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客观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 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必然性。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2. 简述艺术的特点和功能。五、论述题(20分)试述社会改革及其作用。三、辨析题1.正确。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新的生产力和腐朽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革命的任务在于解决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社会生产力。社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正确。必然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必然性,并利用其来改造世界,达到人自己的目的。恩格斯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四、简答题1.唯心史观的产生有它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第一,社会根源。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封闭隔绝一方面,使得社会本身内在深层的东西不能充分展开和暴露;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看不到社会历史过程的共同性、重复性,不易察觉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就必然导致用想象的联系去取代社会历史本身的实在的联系。第二,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必然要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第三,认识论根源。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