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离骚(节选)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忧民意识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2能够准确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的比喻义,把握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他留存下来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2探寻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它是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创作于流放中。史记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报任安书里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不管如何,离骚属于屈原志不得申,又心系国事的忧愤之作是不争的事实。1识字注音(1)重点字苗裔(y)揆(ku)搴阰之木兰(qin p) 肇锡(zho)扈江离(h) 辟芷(zh)骐骥(q j) 朕(zhn)孟陬(zu) 兮(x)(2)多音字2字形辨认3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同“赐”,赐给)(2)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幽僻)(3)来吾道夫先路(同“导”,引导)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1)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恐美人之迟暮古义:喻指君主。今义:美貌的女子。(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递相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4)恐年岁之不吾与古义:时光,岁月。今义:年纪,年代,年成。6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词活用作动词。名:取名;字:取字)(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质)(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名词作状语。朝:在早晨;夕:在晚上)(4)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秽恶之行)(5)纫秋兰以为佩(动词活用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7特殊句式(1)肇锡余以嘉名(介宾短语后置句)(2)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1屈原自叙家世、生日、名字,有何意图?提示:意在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既表现诗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又说明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出身不凡,降生时刻也不凡。自己降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名字也尊贵,绝非一般,是父亲兆卦赐予的。诗人叙说这部分内容时,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提示: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3这首诗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提示:屈原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意外美修饰。注意外美修饰,所以要塑造采摘花木、披挂香草、高冠长佩,集众美于一身的形象。“奇服”“纫秋兰以为佩”既是屈原追求外美的表现,亦是洁身自好的象征。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直、善良、忠诚、公正无私、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这些美德和情操,才是高尚的、美好的人,反之就是卑鄙丑恶的小人。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在离骚里具体表现为赋予抒情主人公美名、美德、美政理想。并以美人、美物等来象征明志。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开篇在内容上突出了诗人的品质。诗人不仅具有“内美”(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而且具有“修能”(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他的祖国,爱国是其内在的美好品质;突出其自身的高洁,同时也表明屈原与现实的抗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不屈精神。2诗中写到的“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事物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提示:这些香草、香花、香木,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把这些事物写进诗中,一方面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富有韵味;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3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提示:面对现实,诗人非常焦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志士而言,最令人担忧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质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诗人在发出“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的劝告后,又以昂扬的斗志发出呼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像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引路人自居。怎样看待屈原的“美政”理想?提示:观点一:屈原的思想过于理想化,他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当时楚国的社会实际,而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计楚国的未来,所以他的所谓“美政”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观点二:屈原的理想“可欲而不可行”,他只是从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获取治国之策,但这些东西已随着时代的前进变得落伍了,再加上屈原的思想又不能与时俱进,因而才制订出一套脱离实际的治国方案。其后的商鞅变法则是从秦国的实际出发,制定改革方案,所以取得了成功。观点三:屈原的精神、节操是一种高尚的象征,所以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推崇。但是,屈原的思想太幼稚,因为他的思想更多的是源于书斋,源于历史,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楚国当时君主昏庸、小人当道以及战国时代诸侯混战的现状,都决定了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1比喻、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形象地表明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2语言富有韵律感、音乐性。(1)隔句押韵:“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中“度”“路”是韵脚。(2)普遍使用语气词“兮”:在诗中,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2浪漫主义手法和比兴手法的运用。(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诗人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又向人们展示了其坚贞不屈的精神。(2)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导练目标移情手法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景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运用移情手法,写一篇写景抒情的短文,300字左右。创意激活首先,移情入景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借景物把看不见的情表现得具体、鲜明、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处理好情与景的色彩问题。移情入景时,应使感情的色调与景物的色调有种逻辑关系。其次,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法。移情入景时,若适当选用拟人等手法,则既能突出“移情”的特点,也容易把景物与情感结合,使描写更为生动、传神。范例展示听雨书房里到处堆满了书,桌子、椅子、窗台和小床都成了书的地盘,狭小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拉开窗帘,才发觉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本能地拿起一本我愿意活在宋朝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心底的宋朝总是湿漉漉的。喜欢柳永极具特点的浅吟低唱,“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喜欢范仲淹慷慨豪壮之中的侠骨柔情,一曲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曲渔家傲滴落了多少“将军白发征夫泪”。还喜欢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奇怪的是它们都被雨水打湿了,将一身疲惫的伪装脱得干干净净。听着窗外雨滴打在灯箱上的声音,在潮湿的夜里读潮湿的诗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在雨季里不能泡得太久,否则会感觉到窒息般的难受。天亮的时候,雨停了。抬起头才发觉,一株报春花正抖落身上的雨滴,露出浴后新放的花蕊,夹杂着一股书香味,穿透玻璃窗向我走来。话题集锦(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本材料适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提示:时光易逝,青春难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屈原在离骚中反复渲染自己高贵的身份,强调自己的“内美”“修能”,体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表明了他高尚的人格追求。屈原高歌“来吾道夫先路”,当仁不让,愿成为君主的引路人,这表达了其虽遭厄运仍坚守高尚品格,坚信真理的执着精神。屈原保持着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如一盏长明灯,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夜。本材料适用于_、_、_、_等话题的写作。提示:伟大的人格与尊严;追求;修养;志向与理想。(3)屈原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爱国情感、顽强的斗争精神感动了世界,让世人敬仰。他身遭数度贬谪,仍苦苦求索,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不惜以身殉志,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人生的启迪。本材料适用于_、_、_等话题的写作。提示:逆境与奋斗;困难与求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佳作片段当黎明还在不断孕育的时候,你就摸到了光亮的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