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doc_第1页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doc_第2页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doc_第3页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doc_第4页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导论一、概念货币银行学:以货币、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货币运行机制、金融体系,以及人们系统地组织和管理货币运动与融资活动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学科。二、主要内容及内在关系1、主要内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供求。2、内在关系:(1)货币:产生、发展、职能和制度。货币收支的不平衡信用工具与市场(2)信用: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介机构。(3)金融机构:构成、职能、组织形式、业务活动、经营原则与理论。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行为需规范中央银行。(4)中央银行:特点与性质、职能、业务。职能如何实现?如何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增长?(5)货币金融与经济运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科目角度内容方法政治经济学社会生产关系经济的本质演绎推理,规范性,是非判断货币银行学社会经济运行经济运行的规律、机制、工具和利弊结合分析银行经营学银行经营获收最大利润描述分析,实证性,业务往来三、研究意义货币金融体系是经济的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一、货币的产生1、起源(两种观点)观点一: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注:(1)物物交换的条件;供求一致;按劳动量计的交换比例统一;具有一定的保值能力。(2)缺点:成本高、成功率低观点二:从商品交换发展及其价值形式的发展中寻找答案。货币商品经济产物,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发产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马克思分析:(1) 商品:用来交换的物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满足人们交换需要,决定于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有用性,消费需要,决定于自然属性。(2)如何实现两个价值: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注:a、商品交换的原则:价值等价、使用价值相同 b、等价交换原则(3)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价值表现形式: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方式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偶尔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商品-(两个价值实现)-交换-(如何保证原则)-衡量-(通过相同价值的其他商品)-表现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第二节 货币的发展(一)几个阶段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某种商品充当货币不用加工制造。局限:范围小、难分割、难携带2、贵金属货币阶段优点:自成单位便于计算、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坚固耐磨不易损坏、质地均匀易分割。两次重要转变:质地上,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价值形式)形态上,从称量到铸币(为信用货币出现奠定了基础)中国统一流通的最早的货币秦半两中国历史上流通最久最成功的钱币-五铢钱。起于汉武帝,终于唐高祖。3、信用货币阶段(1)在流通中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信用凭证。(2)包括:银行券、存款通货及商业票据(3)特点:a、可兑换性质(以价值物兑现,社会兑现,商品交换)b、债务货币c、调控货币4、无现金阶段?(二) 货币演变的特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其一,从货币产生来看,物物交换交换媒介 货币的出现(货币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其二,从币材的演变:动植物贵金属纸(三) 货币的类型-按价值关系分类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分为:商品货币:有其他用途的商品代用货币: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信用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信用凭证-按货币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质货币(有银行券和国家纸币,国家纸币可简称为纸币)、存款货币(又称记账货币)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概念: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作用: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为各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基础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支持:纸币可以表现价值;反对:纸币本身零价值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职能。特点:(1)货币必须是现实的;(2)人们只关心货币购买力而非货币本身(因此产生了用价值符合替代货币商品)争论:货币是否具有该职能?有此功能3、贮藏手段概念:退出流通,作为独立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满足消费,顺利进行再生产和贮藏社会财富的基本方式。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反对纸币贬值,难贮藏4、支付手段概念: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发挥作业的场所:赊买赊卖、大宗交易、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各种费用的支付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反对通货膨胀;支持信用交易正常进行第二节 如何给货币下定义一、生活中的货币1、货币与通货;2、货币与财富;3、货币与收入二、教科书上的定义货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注:1、货币的两大要素:其一,支付手段;其二,普遍接受。2、货币的内容:任何商品或凭证三、不同见解与争论一般等价物;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决定生产和受欢迎程度以安排生产,调控工具);从职能出发;货币与财富(开矿与对外贸易,通过增加货币量来增加财富量);货币与法律(通过法律来规定货币);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概述1、含义: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2、背景:前资本主义;铸造权的分散;货币流通的紊乱。3、形成特点:其一,以人们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充分认识为基本前提。理由:(1)货币与货币制度产生不同步(货币产生很久以后才产生货币制度)(2)有多种类型的货币制度在;(3)货币制度由社会决定。其二,由政府制定并由政府强制保障实施理由:(1)在制度的形成中,政府为主体;(2)制度依靠政府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来维系;(3)制度以政府信誉作担保。二、构成要素(一)币材的确定:一个国家确定使用什么金属来做本位货币特点: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币材的确定是制度的基础,也是建立制度的首要步骤;2、选择最终受本国经济条件所制约,有社会公众决定。(中国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二)货币单位的确定1、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最初:自然单位=货币单位沿革:自然单位有名无实,例如英镑从新更名,例如法郎结果:单位名称确定货币的名称2、货币单位币值的确定(1)金属货币:选定币材后,规定重量、成色(2)代用货币:规定与重金属的兑换比例,确定价值(3)信用货币:保证货币对内、外的相对稳定性(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比价)(三)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1、货币种类(1)主币1)概念:一国的基本通货(本位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是按法定币材、规格由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足值货币。2)特点:a、最小规格为一个货币单位;b、具有无限法偿力;(在主币流通的情况下,国家对本位币在法律上赋予的无限支付能力,无数量和条件的限制);c、自由制造(在金属本位下的一种制度,特有金属条块的公众可以自由的把特有的贵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造成金属本位币,造币厂按国家规定,免收或者仅收铸造费)3)意义:其一,使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同它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一致;其二,使货币流通量自发适应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从而自发的调节了流通中的货币量。(2)辅币1)概念:本位币一下的小额通货,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2)特点:一、常以贱金属铸造,为不足值货币。注:为何为不足值货币?1、确保辅币与本位币按法定比例流通,以保证其辅助作用的实现和流通秩序的稳定;2、确保辅币数量的相对稳定;二、通常按法定比例与本位币交换(辅币制度)三、具有有限法偿力,即铸币流通的情况下,国家对辅币在法律上赋予的有限支付能力。注:原因:其一是因为辅币为不足值货币,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其二是为避免本位币被驱逐。现状较为复杂四、限制铸造注:(i)内涵:只能由国家用金库的金属铸造;(ii)作用:可防止私铸利,又可限制辅币数量,维持其名义价值,防治辅币排斥主币。2、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流通(1)银行券: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2)纸币:由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四)准备金制度1、内容:集中金准备与央行或国库的有关规定。2、作用:国际支付备用金;收放金币的备用金;兑现存款或银行券的备用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金属货币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汇总本位金块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 银本位制1、概念: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2、内容:银币为本位;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具有无限法偿力。3、缺陷:(1)金贵银贱;(2)银价极不稳定。不利之处:(1)不符合“货币单位价值相对稳定”;(2)使汇率不稳定,对外贸易不易扩张;(3)银价上升,影响出口,国际收支恶化;银价下跌,有利于出口,但外债负担加重,并影响外国直接投资。4、我国历史上的银本位制-三次“废两改元”第一次: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定名为元,银为本位;以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由于辛亥革命而结束。第二次:1914年,北洋政府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第三次:“两元”并存的双重币制,阻碍经济。要求废两的声音强烈,1932废两改元。结果成功,但未真正统一。国民党法币改革:1、内容:(1)废除银本位;(2)实现“金汇兑本位”制度,与1935年11月4日实行。2、评价:(1)把银币从本位币还原为普通商品,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关系;(2)顺应了当时世界的普遍做法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3)货币发行权由分散走向集中。金银复本位1、开始于1663年的英国。2、类型:平行本位: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金属价值流通。双本位: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法定比例流通。“劣币驱逐良币” 名义价值实际价值跛行本位:银币限制铸造金本位:1、时间:18161914年2、内容:(1)、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结束混乱,物价稳定);(2)、银行券、辅币与金币同时流通,且按面值自由兑换(补充币材,币值稳定);(3)、金币与黄金自由输入与输出(金价与外汇市场的稳定)。3、积极作用:促进生产、信用发展;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消亡原因:资源限制;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危机的加剧与频繁。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虚金本位);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 信用与信用形式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概念: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信贷行为,是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注:(1)以取得利息为目的,被贷方的货币或商品为生息资产;(2)价值运动形式特殊性:源于信用活动是所有权不变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和转移。2、信用产生(1)前提条件:私有财产出现(2)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3、信用发展过程(1)高利贷:极高的利率;非生产性。(2)资产阶级反高利贷的斗争。立法银行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信用经济原因: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是极为普遍的。(二)行为主体1、个人(1)含义:有货币收入的任何人(2)特点:从个体角度支出以收入为度(往往有结余) 从整体角度大多数年份通常是盈余,从而是货币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主要供给者。2、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个体角度:既是巨大的资金需求者,优势供给者。整体角度:总体需求大大超过供给。3、政府(1)概念: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收支。(2)特点:由于赤字普遍存在且规模可观,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三、信用形式(一)分类1、以期限长短分类即期、短期、中期、长期信用2、以有无抵押品有担保信用(对物),无担保信用(对人)3、以受信者用途消费信用、营利信用、政府信用4、以有无中介人直接信用(企业债券)、间接信用(银行贷款,银行债券,要看使用的工具的负责人是谁)5、以信用主体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民间信用基本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概念:销售商品时,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2、特点:(1)产生于产业循环的过程中;(2)具有直接性(双重性)1)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2)直接在企业之间进行,没有中介人(最终的贷款人和借款人)(3)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即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4)商业信用的规模通常与产业资本的周期动态相一致。3、被企业普遍接受的原因受信方:直接满足对商品的需求;授信方:有效实现促销的目的。4、局限性:规模有限(以企业资本为限);范围有限(方向性,基于互信的双方);期限有限(6个月到期票据可贴现)(二) 银行信用1、概念: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2、特点:广泛的接受性;信用创造能力;一定的计划性。3、与商业信用的区别与联系商业信用是信用体系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商业信用的补充和延伸。区别:(1)规模局限性的突破(资金多)(2)信用能力提升注:在方向性上,针对性更多。由于了解资金的运用,所以更加了解企业信用。在期限上的短期性上,因为资本有进有出,所以可有各种期限信用。(3)银行信贷出的资本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金,两者的动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三)国家信用1、概念:国际或政府作为债务人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信用形式2、基本形式:国家公债(国家或政府的中长期负债)、国库券(国家或政府的短期负债)、专项债券(有指明用途)、银行的透支和借款3、作用:调制政府收支平衡;弥补赤字(发债、调税、挤占央行资金)(四) 消费信用1、概念:企业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2、信用形式(1) 赊销方式类型:分期付款、信用卡。利润:免息期外利息,商家利润分红。(2)消费信贷特点:条件严、利率水平高3、作用(1)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易引发消费的过度膨胀,为经济运行增加不稳定因素。(五) 租赁信用1、概念:以出租设备或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2、背景: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设备更新加快。3、特点:(1)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发生转移;(2)一般不得中途解约;(3)期满作价承购。4、种类:(1)融资租赁:承租人选设备,租赁公司购买后出租。(2)经营租赁:出租设备和服务。特点:提供特别服务;风险高(中途解约,设备老化,不留购);租金高;解决承租人临时之需。(六) 民间信用1、概念: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提供的直接信贷。2、作用:用于民间个人之间,为解决生产或生活等方面的费用临时需要产生。3、特点:十分灵活(弥补银行不足);自发、盲目、分散的借贷行为;较落后的信用形式(利率高、风险大、易产生违约纠纷)第二节 信用工具一、交易方式口头方式账簿方式书面方式二、工具分类1、按活动性质: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2、按期限长短:短期、中长期、不定期和永久性信用工具。3、按风险收益: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信用工具。4、按范围:地方、全国、国际信用工具。债券:由借款人发行,贷款人持有,期限、利率固定,约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非个人性债务凭证。收益率不等于利率,收益=利息+买卖价差,个人性如银行贷款合同。企业债券:1、有担保公司:不动产抵押债券;动产质押债券。注:(1)抵押品可发行数次债券,依次为第一抵押债券,第二此顺序也是持有者被清偿的顺序。(2)债券持有人在所有债权人中对抵押品享有优先权。(3)公司破产时其他资产所有人权利相同。2、无担保公司:凭公司信用发行。普通公司债券,特殊公司债券(还可分红或其他权利)(1)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一定时间内可转换成同一发行者发行的其他证券的信用凭证。(2)收益公债:除偿还本金外,利息多少随公司盈利多少而定。(3)附新股认购权公债(4)通知公债:发行公司在债券到期前,可随时通知持券人按票面金额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的公司债券。(通常在新债券发行的若干年内,不得通知收回)政府债券:种类:政府公债券、国库券注:1、一般国库券是由财政部发行,用以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2、公债是指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优势也将两者统称为公债。3、中央政府国家公债;地方政府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券:(1)一般责任债券:还本付息由政府所征收的税收作为担保并无条件支付。(2)收益债券:用其筹资建设项目的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来源。(3)特估债券:以向筹资建设项目直接受益的财产所有者征税最为还本付息的来源。(4)住宅债券:发行人用住宅租金作为担保发行的债券。(三) 永久性金融工具概念:只要指股票和政府发行的无期限公债。1、政府发行的无期限公债。2、股票:(1)概念: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凭证。(2)股票与债券比较:相同点:其一,皆为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的票面金额,代表一定的财产所有权或债券的证书;其二,持有者可以其取得一定的货币或其他形式的收入,并可进行转让处置。区别:1、所有权和债权之别;2、风险上:支付报酬的次序和数量稳定性不同;付息的保证程度不同;偿债的次序不同;偿还期的长度不同。发行人:股票由股份公司发行,债权由有偿还能力的机构、组织发行信用工具特征:(一) 期限性1、含义2、体现:(1)名义期限:工具在发行都明确的规定偿还期。(2)实际期限:实际持有工具的时间。3、经济意义对于投资者:期限长短与风险成正比,与收益成正比;对于筹资方,期限长短决定期限约束大小,与融资成本成正比。(二) 流动性1、含义:工具迅速变现又不招致损失的能力。2、衡量:(存单股票)变现所需时间长短;变现时价格损益(卖出价-买入价);变现的交易成本。3、影响因素:与市场便利条件有关;与期限成反比;与债务人的信誉成反比。(三) 风险性1、含义:招致风险的可能性2、主要风险来源(1)违约风险。定义: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不按约定利率和期限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注:影响因素: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能力;工具的种类(2)市场风险(收益率=收益/投资额)定义:因利率上升而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注: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上价格的变化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3) 购买力风险定义:未预期的高通胀的风险。由于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率造成影响,使实际盈利率与名义盈利率之间差距拉大。注:表现为投资方:获得的利息+本金的购买力所预期的购买力(四) 收益性1、含义2、衡量方法:(1)名义收益率=固定收益/本金;(2)即期收益率=固定收益/市场价格;(3)实际收益率=(本金损益+固定收益)/市场价格【例】债券本金1000元,三年期利率10%,买入价700元实际收益率=(1000*10%+300/3)/700第三章 金融机构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资金融通1、定义:指专门从事各种货币信用业务等金融活动的组织实体。2、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国有独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信托投资、财务、金融租赁、邮政储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外贸)直接融资方式:(1)含义:货币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2)实现路径:双方可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股票。(3)特征:货币资金需求者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供给者。注:在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霍证券商等中间人来安排这类交易,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间接融资方式:;(1)含义:货币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2)实现路径: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来融通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的资金。(3)特征:金融中介发行自己的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需求者。两种方式比较:间接:减低融资费用;提供长期贷款(短存长贷的矛盾);发行流动性较强的工具;减少融资风险。直接:不受期限制约课获得长期资金来源;通过证券市场来实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金的合理流动;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投资组合的条件:资金量;专业的技术;专家。第二节 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银行1、货币经营者:货币兑换商、货币汇兑商、货币保管者。2、形成过程:积累大量货币经营出现概念性飞跃:全额准备部分准备;保管货币对外放贷中国早期银行业:最早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盛宣怀创办,总行在上海。最早的官办银行户部银行。最早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2年在江西瑞金创办。二、现代银行的形成1、形成背景早期银行的局限性。社会化大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条件对融资的条件要求。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的建立。2、现代银行的建立路径:其一,早期银行演变;其二,按股份制原则建立的股份制银行。3、现代银行与早期高利贷银行的区别:(1)利率水平适当;(2)信用功能扩张(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支付中介,提供与资金运动相关的技术性服务的机构);(3)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发放银行券和派生存款),扩大信用能力,超过自有资本及吸收资本总和。三、现代银行业的发展特征1、发展轨迹:集中垄断寡头2、集中基础:(1)生产的集中,大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的合作;(2)银行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的形成方式(1)银行间的吞并和合并;(2)分支机构的扩展;(3)参与制。注:形式银行集团制、连锁银行制4、金融寡头的地位和作用(1)银行成为工商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主体;(2)银行成为社会的公共簿记和总监督;(3)银行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万能的垄断者和统治者(生产资料和货币资金)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构成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机构(一) 框架主要构成:中央银行、银行机构体系和非银行机构体系1、银行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2、非银行机构体系: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组织、基金、租赁、消费信贷机构、证券交易所。3、银行机构体系与非银行机构体系的区别最初:银行机构体系存贷款业务和汇兑业务;非银行机构体系不存款业务现在:划分标准不再分明。(二) 银行机构体系1、中央银行地位:作为国家管理金融业务机关,处于领袖地位。性质: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商业银行地位:银行中坚,经济生活的核心业务:(1)工商企业存贷款,为顾客提供多种金融服务;(2)办理汇兑、承兑等业务而加速了货币的周转;(3)通过资产业务对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发挥派生作用。即信用创造作用。职能:充当信用中介(最基本)、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充当支付中介;创造派生存款和信用流通工具。名称的变迁:(1)早期商行经营背景: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尚未建立最后贷款人制度;(2)现代商行的经营特点:业务的广泛性,唯一吸收活期存款的银行。更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3、专业银行含义:在银行体系中,有指定的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的银行。主要类型:储蓄银行、开发银行、投资银行、抵押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第一节 概述1、概念:利息:从债权人的角度,指因贷出货币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指因借入货币所花出的代价。利息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的利息额与贷出(或存入)本金的比率。2、利息计量方法(1)单利利息方法: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年限(2)复利利息方法:将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动。公式:利息=本金*(1+利率)时期数-13、复利计息应用-现值问题(1)现值:投资期期初价值;终值:投资期期末价值。注:两值可换算,按复利。(2)问:市场利率为i的条件下,n个时期后价值为A 的资产现在的价值? 答:P=A/(1+n)n【例1】一张三年期的债券本金100元,票面利率10%,求当市场利率为5%、10%、15%时市场发行价。(1)息随本还;(2)约期偿还(按年)解:(1)p=100(1+3*10%)/(1+i)3 (2)p=(100*10%)/(1+i)+ (100*10%)/(1+i)2+(100*10%)/(1+i)3【例2】贷款1000元,分三年欢,每年还款额相同,市场利率为12%时,每年还多少?解:设每年还款额为x则x/(1+12%)+ x/(1+12%)2+ x/(1+12%)3=10000二、利率种类1、按时间长短:年、月、日利率2、长期利率(一年以上)与短期利率(一年内)3、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1)市场利率:定义:在某一时点上,金融市场中由借贷双方力量对比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特点:变化频繁、反应灵敏、是借贷市场上供求状况的指示器。(2)官方利率定义:政府或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如 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特点:体现非市场强制力量对利率的干预。(3)两者的关系:官方利率影响、调节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官方利率的制定依据和政府需要4、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1)固定利率定义:不作调整的利率特点:1)计算收益和成本较方便;2)在借贷时间长或利率波动较大时,双方承担利率波动风险。(2)浮动利率定义:在统一基本利率的上下一定幅度、范围内,定期调整的利率。特点:1)调整期由双方事前议定;2)较长期信用活动中,浮动利率为主要形式;3)调整的依据是权威的利率。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优惠利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对需要重点扶持或照顾的企业、行业所提供的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例如:我国的贴息贷款:少收的利息有批准贷款的地方或中央政府部门承担。范围:技改、重点基建项目、扶贫、外贸等。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 :以货币标准计算出的利率。注: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即借款契约或有价证券上注明的利率。(2)实际利率:以实物标准计算的利率注: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条件下的利率。(3)两者的关系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r,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dp/p粗略: I=r-dp/p R=i+dp/p精确:设Sr为按名义利率计算的本息之和,Si为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本息之和,A为本金,则Sr=Si(1+dp/p)即A(1+r)=A(1+i)(1+dp/p),r=(1+i)(1+dp/p)-17、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时,付给存款人利息时使用的利率,即存款人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与其存入本金的比。特点:(1)因期限、种类的不同而不同;(2)水平高低对存款人有较大的影响力;(3)一般不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原因:存款利率为国家强制规定,即使没有约束,由于存款利率为吸收存款的诱饵,所以各个银行竞相提高,基本不反映供求。贷款利率:(1)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收取借款人的利息所使用的利率了,即借款人在一定的期间内,支付利息与其借入本金的比。(2)特点:a、不统一(因期限、种类、对象的不同而不同);b、决定了经济利益在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分配比例,直接影响贷款规模。8、同业拆借利率(1)概念:同业拆借市场上,各金融机构之间提供短期融资时使用的利率。(2)特点:波动最为剧烈(每天从新定)、最能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双方了解供求市场)。9、市场平均利率与基准利率平均利率: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基准利率:众多利率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基准利率:作用:变动使其他利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决定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构成:一般为央行再贴现率或国债券收益率;我国为央行为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第二节 利息率变动一、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1、资本的边际效率;2、货币供求状况;3、通货膨胀;4、央行的货币政策;5、国民生产总值;6、财政政策;7、国际的影响。二、利率的经济功能1、利率与消费、储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会受到利率的影响。理由:(1)利率高,收入用于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高;(2)提供利率由限制消费、鼓励储蓄的作用。2、利率与投资的关系(1)资本边际效率不变,利率上升则投资收益下降(2)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利率下降投资上升3.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通胀时期,利率上升来控制总需求4.利率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若利率变动,金融机构会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在发放贷款和购买政府债券之间转换原因:政府债券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形成方式不同政府债券利率:国家相关当局依据宏观经济和金融情况确定金融机构利率: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确定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1)影响进出口贸易(价格优势)(2)影响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三、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1、一国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程度2、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之间迅速传导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3、利率种类的多少、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等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第三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一、利率的风险结构(1)相同期限不同等闲的金融资产的不同利率(2)影响因素:违约、流动性、税收风险化二、利率的期限结构(1)相同风险不同期限而产生的不同利率(2)利率与期限的关系:正相关(3)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有限聚集地理论(偏好的移动)第五章 商业银行第一节:组织形式一、基本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独家银行制)(1)含义:银行业务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分支机构(2)代表:美国(3)背景:独立于英国早期;公众对于金融权力集中的恐惧(4)优点:1)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并可环节竞争的激烈程度;2)有利于协调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使商业银行更适应本地区的需要;3)各银行经营的自主性更强和灵活性更大;4)管理层较少,央行调控传导快,有利于实现央行的目标。(5)缺点:1)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与经营效率的提高;2)业务过于集中,资金实力较弱;3)金融创新较弱。(6)收到冲击的方式:银行的兼并、法案中的特例,通过非银行业务扩张。2、分支银行制代表:英国含义:国内外分支机构由总行统管。优点:(1)规模大,利于竞争,有规模效应;(2)分支行遍布各地,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转移和充分利用资金,同时有利于分散和降低风险;(3)银行数目减少便于国际直接控制和管理。缺点:银行须具备完善的通信手段和成本控制方法,否则效益会下降。二、其他组织形式1、控股公司制(1)概念:通过收购和控制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2)经济意义:1)进一步扩大了银行经营规模,增强其自身实力;(理由:银行持股公司的出现,除了逃避管制之外,它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突破其对业务的限制,介入到其他行业的业务中去,如保险、证券等);2)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提高其资金的流动性。(理由:在银行资金不足的时候,银行持股公司还可以从各种渠道筹借资金,避免了对商业银行本身进行筹资的某些限制,比如利率、资金来源渠道限制。)2、代理银行制定义: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把对方银行代办制定业务。3、连锁银行制也称联合银行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银行,但又不以股权公司形式出现的银行组织形式。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1、现金资产 1、存款(活期、定期、 库存现金 储蓄) 央行存款 2、借款业务 同业存款 3、其他负债 其他 4、自有资本(资金来源)2、贷款3、证券投资4、其他资产一、负债业务(一)存款1、定义: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或转账支票,存款人按照约定取款的一种信用业务。注:经济意义:银行债务人,获得资金来源;存款人:债权人存放资金的场所。2、来源厂商备用金、居民闲置资金、银行贷款的转账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收入、国外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存款。(1)活期存款a、无须预先约定取款日期的存款;b、特点:通常不支付利息、用途是支付和交易备用金、稳定性差,但可形成银行的稳定性存额;(2)定期存款种类及特点:1)不可转让定期存单;特点:面额不统一;利率固定;最终兑现,不可转让;“提前”支取(牺牲利息或以存单为质押物)2)可转让定期存单;特点:面额统一;利率固定或浮动;不记名,可转让,不提前;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的收益性。3)储蓄存款:个人或非盈利单位以积蓄货币或获取利息为目的凭存单或存折提取的存款。a、活期储蓄存款:无需日期、有利息收入,稳定性介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b、定期储蓄存款:须日期、通知银行的前提下可提前支取,稳定性等于定期存款。(二)借款1、同业拆借(1)概念:银行间临时、短期的借贷。(2)特点:同业性、短期性、波动性、信用性、优惠性(不须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3)种类:头寸拆借(1-20天);资金拆借(1-6个月)2、向央行借款(1)再贴现:未到票据提交央行,贴息取款(2)再贷款:从央行获得贷款(3)种类:信用贷款、抵押贷款3、其他借款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和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三) 其他负债1、依照回购协议出售有价证券(1)概念:银行向某人出售有价证券时,同意在某时以商定的价格回购该证券。(2)性质:存款作为“贷款”给银行,银行以证券为抵押给存款人。其中,买卖的价格为利息。2、各种业务占款。如银行在办理承兑汇票时可形成占款。承兑委托人提前将货款交给银行按期按货款票据债权人(四) 自有资本1、构成:股本金(资本金+资本盈余)+储备资本+未分配利润(股息、储备资本)2、作用:表明银行价值而非债务;应付银行资产价值下跌的缓冲器。3、职能:保障存户不受损失;购置营业所需房地产;维护银行的信誉;用于长期资产业务。二、资产业务(一)现金资产1、构成(1)库存现金: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作用:应付客户提款和银行日常开支。特点:因地区、季节、客户习惯及银行工作效率、经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2)央行存款1)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超额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按法律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将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央行形成的存款。3)超额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我国自1998.3.21将两者合并为一个账户。存款准备金:银行为应付存款人取款而设置的准备金。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同业存款+其他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作用: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是央行在不增加货币投放的条件下具有调度头寸的能力。超额准备金形成的原因:其一,便于业务往来;其二,保持资产流动性;其三,交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备用金;其四,必要时获得央行支持。(3)存放同业的存款1)概念:在有代理关系的银行之间,委托行在代理行账户上保持一定的存款余额而形成的存款。2)作用:便于办理委托业务;作为代理行提供服务的补偿;为开拓银行间代理业务做准备。(4)其他现金资产如:收款过程中的现金项目2、超额储备水平的确定若银行存款大量外流的补救方法:(1)催还贷款或转让存款(催还贷款有信用成本和货币成本,转让存款有货币成本);(2)出售有家证券(因为选最佳时机,故存在价格损益即货币成本);(3)向央行借款(主动负债);(4)向其他公司或银行借款各种方法的代价?持有超额储备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持有生息资产的收入-生息资产的变现成本结论:权衡超额准备不足的不久代价与持有超额储备的机会成本来确定超额储备的额度。(二) 贷款业务1、生息资产中为何贷款业务远超投资业务原因:收益更大;竞争的需要(存款量为立行之本,争夺客户用贷款的方式);社会功能(扶植工商业发展)2、贷款种类(1)按期限分类1)活期贷款:a、通知贷款:为规定固定偿还期,可有银行随时通知而后偿还;b、透支贷款:银行依约给予活期存款客户提取超过其存款余额的权利,并予以兑付的贷款方式。2)定期存款:短期一年以内;中期1-5年;长期5-10年。(2)按贷款偿还的保障方式分类1)信用贷款:凭借款人信誉发放的贷款。2)担保贷款:A、保证贷款:以第三方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为前提的贷款。B、抵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方的财产(不动产)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C、质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方的动产(权利)为质物而发放的贷款。票据贴现:1、客户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银行从票面额中扣除按贴现率计算的利息取得的业务。(1)贴现额的计算贴息取款额=票面额*(1-贴现率*时间)【例】一张三个月后到期的票据,票面额10000元,贴现率4%,求贴现额及按贷款方式计算其利率为多少?解:贴现款=10000*(1-4%*3/12)=9900贷款利率=(10000-9900)/9900*12/3=4/994%(2)票据贴现与贷款的比较相同之处:银行让渡资金而后收回本金不同之处:1)性质上:买卖关系与借贷关系; 2)债务人结构差异(票据的人多) 3)期限不同(很快到期才可贴现) 4)收取利息的时间顺序不同; 5)在银行具有相同利益水平下,贷款利率大于贴现利率。(3) 按用途分类固定和流动资本贷款、消费贷款(4)按对象分类工商业、农业、消费者和其他贷款(三) 投资业务1、内容: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2、存在原因:其一,利润的原因(贷款有需求、风险两个影响因素)其二,流动性的要求(易变现)其三,降低资产风险的要求。3、与贷款的区别(1)银行的地位。贷款:银行出于被动地位,受风险与需求的影响。而投资则为主动行为(2)对银行的影响在流动性、风险性、盈利性等方面不同(3)收回本金期限约束贷款有约定期限,投资则根据银行的需要确定(4)经济意义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中,与产业资本循环产生联系;投资则为证券投机。(四) 中间业务1、概念:银行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介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服务。2、内容:信用证、信托、汇兑、担保、现金管理、代理融通、银行卡业务等。(五) 表外业务一、概念1、广义上: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它既包括前面中间业务,也包括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业务。2、狭义上:仅指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收益大,风险也大。二、内容1、贷款承诺:中央银行想客户作出承诺,保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条件,随时应客户要求提供贷款。特点:(1)商业银行在提供这种承诺时,一般按一定的比例向客户收取承诺费;(2)贷款以上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一个信贷额度的方式进行,在额度内,银行随时按客户贷款需要提供贷款。2、备用信用证:商业银行为客户开立的信用保证书,保证了信用备用证持有人对第三方依据合同所作出的承诺。3、贷款销售:商业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转让给第三方的方式,以增强其流动性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一、相关概念原始存款:由央行支票和现金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由资产业务而排出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国家金融当局规定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吸收存款二、信用创造过程1、创造银行存款的前提条件(1)商业银行在吸收活期存款的基础上,施行转账结算。(大量资金停留在银行系统)(2)银行实行部分准备金(3)全社会的商业银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转账结算不断循环下去2、过程分析假设:银行无超额准备金;无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假设:某行新增10000元的原始存款银行 存款增加额 法定准备金 贷款额A 10000 2000 8000B 8000 1600 6400C 6400 1280 5120 m=A*(0.8)n=A(1-r)n Ar(1-r) A(1-r)n3、结果分析存款增加额=a+a(1-r)+=a/r派生存款额=a/r-a存款扩张倍数(存款乘数)=1/r三、派生存款系数修正情况一:银行存在超额储备e例如:设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rd=14%,取:e=1%则k=1/(rd+e)=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