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doc_第1页
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doc_第2页
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doc_第3页
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doc_第4页
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规文 本云南省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前 言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位于沧源县中部偏西的勐角乡境内,地处东经98529940和北纬23062330之间。同时旅游区分布在临沧市临翔双江沧源耿马黄金旅游线路上,其东部为国家级AAA景区司岗里崖画谷,南部为永和口岸,西部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为孟定边关风情旅游区。近年来,翁丁原始不文化旅游区不断发展,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但随着发展也带来了开发与保护等诸多问题。为此,沧源县特邀请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及云南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项目期间,联合编制组经过实地踏勘,多次论证提出:依托佤族文化,坚持提升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品牌;以发展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带动相关产业为目标,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入境旅游。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多功能、多效益综合发展的新理念。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区规划以“保护、发展”为主题,突出抢救性保护资源与弘扬发展“佤文化”的并存,强化“最后的原始部落”文化休闲游的特色。一、明确定位、整体布局,老寨坚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发展方向,新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合开发。二、依托资源、立足文化,开发项目依照现状特点区分整理性、建设性等项目。三、本着保护古村落传统风貌的要求,适当调整用地性质,理顺路网,结合翁丁佤寨的特点加强绿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四、严格控制建筑风格,从样式、体量、色调、材料上整体协调统一。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确立目标,分级保护,传承发展。此次规划历经初稿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最后确定项目终稿。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云南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组二00九年八月编制组成员名单一、项目组顾问李先华 云南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朱伯威 昆明风光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高级项目管理师二、项目总策划、组长 刘志敏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师项目总负责人、组长 经济师王雪波 项目组组长三、项目编写、设计组刘志敏 项目总负责人王雪波 项目组组长黄 琤 云南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旅游规划罗琨玲 云南华成名旅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旅游规划、旅游经济徐 涛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师樊宏伟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熊 伟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平面设计师林永梅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平面设计师 沧源翁丁原生态佤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意见2009年8月17日,临沧市旅游局在临通酒店组织召开了“沧源翁丁原生态佤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临沧市建设局、规划局、发改委、文化局、林业局、国土局、民宗局、环保局、市教育学院、沧源县政府、沧源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26人,会上推选11位成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与会抓你啊在认真审阅规划文本及听取规划单位规划情况汇报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和讨论。专家认为:沧源翁丁原生态佤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依据充分,思路清晰,内容全面,对旅游资源调查翔实,客源市场分析较为客观,旅游功能区划基本合理,旅游产品设计突出佤文化元素,土地使用规划、建筑物控制,交通、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规划基本合理,绿化、环保等措施符合有关要求,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规划文本符合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对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要求,专家原则通过对该规划的评审。为使规划进一步科学、规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规划做进一步修改完善。一、项目规划名称与总体规划相统一,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项目名称为: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二、规划修改要坚持以下原则。1、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2、要坚持“以人为本、集约资源、依托本土、展现特色”的原则;3、遵循市场为导向原则。三、文本中引用、测算的相关数据及名称要进一步核实、规范,所采用的国标、省标,应以已出台的新标准为准。四、规划中建筑指标控制在低层,设计上充分考虑消防、环保、给排水工程等功能要素要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规划在景区外围,整个景区游览以步行为主。五、新寨规划要一步到位,充分考虑整村搬迁及预留土地等问题,同时融入佤文化元素,规划寨心广场应增设佤文化图腾标志物。六、充分挖掘佤文化,注重新寨、老寨的有机结合,规划应把两寨的特色做得更加鲜明,差异性做大,充分挖掘翁丁可遇不可求的特色资源,注重佤文化元素和符号的提升,把景区小品做为精品来做。七、充分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以保护为主,以环境承载容量为前提,做适度、合理、科学的开发,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一、二级保护区中增加旅游垃圾处理和防治措施,补充完善生态旅游教育措施。规划文本根据专家及各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09年9月20日前提交沧源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按程序申报立项,予以实施。专家评审组组长:李晋专家评审组副组长:杨云峰 胡娅二00九年八月十七日沧源翁丁原生态佤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组名单专家组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签名组 长李 晋临沧市旅游局副局长李 晋副组长杨云峰临沧市发改委社会事业科科长杨云峰成 员胡 娅临沧市旅游局规划科主任科员胡 娅成 员杨 舒临沧市规划局副局长杨 舒成 员邓 晖临沧市财政局行政政法科科长邓 晖成 员赵清平临沧市文化馆馆长赵清平成 员符 惠临沧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符 惠成 员刘黑生临沧市林业局规划队队长刘黑生成 员何文杰临沧市国土局规划科副科长何文杰成 员石和梅临沧市环境保护局环评科科长石和梅成 员赵明生临沧市民宗局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赵明生目 录第一章 总则11.1规划目标11.2规划依据11.3规划期限21.4规划范围31.5规划思路31.6规划原则41.7规划组成部分4第二章 旅游区概况42.1区位条件42.2自然条件42.3社会经济5第三章 规划区旅游发展背景63.1资源概况63.2旅游发展现状63.3存在问题63.4规划重点与目标7第四章 发展定位84.1发展定位84.2形象定位94.3景区发展方向9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105.1总体布局105.2功能分区10第六章 项目设置与控制126.1指导原则126.2重点旅游项目146.3旅游项目开发时序17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地块控制177.1用地结构调整原则187.2用地结构调整重点197.3主要用地调整197.4土地利用方位207.5土地利用强度控制217.6地块性质划分217.7控制指标22第八章 建筑风格控制238.1建筑风格238.2传统村落景观设计引导248.3建筑控制24第九章 专项规划259.1旅游发展基础设施规划259.2旅游支持保障系统规划30第十章 绿化规划及旅游组织3310.1绿化规划3310.2旅游组织34第十一章 竖向规划3511.1规划现状3511.2竖向规划35第十二章 旅游资源保护规划3512.1旅游资源现状3512.2环境保护原则及目标3612.3旅游资源分级保护3712.4重点旅游资源保护3912.5环境容量控制40第十三章 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4213.1经济技术指标4213.2投资估算4313.3融资规划45第十四章 对策与建议4614.1规划实施建议4614.2规划延继工作47第一章 总则1.1 规划目标为加强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传统风貌保护,科学指导翁丁佤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合理规划新建翁丁新寨,使整个佤寨逐步适应旅游发展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需求,在沧源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对沧源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中翁丁佤寨规划的细化和深化。1.2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订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6、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年9月8、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2005年9、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2006年11月30日10、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00年11、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2、云南省贯彻实施的指导意见云建规【2008】446号二、相关规范1、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20034、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32003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1999年11月6、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国家建设部,1995年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1998年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2000年9、城市电力工程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局,1999年三、基础资料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20062、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旅游局,20053、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20064、云南省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云南省旅游局,20045、临沧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临沧市政府,20056、沧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刚要沧源县人民政府,20067、沧源县“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沧源县旅游局,20068、沧源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20089、沧源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200610、沧源佤族自治县志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71.3 规划期限为使规划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省市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限确定为20092020年,共11年,规划年限分段如下: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6年);远期:(20172020年)。近期(20092012年):主要是对现有原始古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同时,进行环境整治,补充完善旅游六要素功能,提升改造旅游资源,加强对佤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提升翁丁旅游品牌,把翁丁佤寨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民族文化的标志性旅游地,达到4A级旅游区标准。中期(20132016年):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加强宣传与促销,与周边旅游区联动发展,发挥整体优势,到2015年将翁丁旅游区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中国一流民俗风情旅游区。远期(20172020年):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和条件,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把翁丁旅游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区。1.4 规划范围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由翁丁老寨和新寨组成。翁丁老寨为旅游区,新寨为即将从老寨搬迁出的49户村民的住宅区。规划范围为翁丁老寨及村落周边区域,北起村边深谷,西至翁丁村墓地,东接村外耕地,南靠翁丁后山,规划面积为137150。1.5 规划思路依托佤族文化,坚持提升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品牌;以发展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带动相关产业为目标,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入境旅游。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多功能、多效益综合发展的新理念。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区规划以“保护、发展”为主题,突出抢救性保护资源与弘扬发展“佤文化”的并存,强化“最后的原始部落”文化休闲游的特色。一、严格保护并充分遵循翁丁老寨原有的整体格局,对寨子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二、从整个佤寨完整的空间结构层次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不同景点在整个保护区内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在景点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三、尊重并维护现有村落的原貌,在维护村落整体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周围绿化环境进行规划整治。四、深入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浓厚的佤文化和部落文化的历史氛围。1.6 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集约资源、依托本土、展现特色”的原则。2、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1.7 规划组成部分本规划包括规划说明书、图件两大部分。第二章 旅游区概况2.1 区位条件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位于沧源县中部偏西的勐角乡境内,地处东经98529940和北纬23062330之间。同时旅游区分布在临沧市临翔双江沧源耿马黄金旅游线路上,其东部为国家级AAA景区司岗里崖画谷,南部为永和口岸,西部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为孟定边关风情旅游区,其间有柏油路相连接。处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集中区域,旅游区位良好。旅游区距离沧源县城近30,距离昆明700,距临沧机场200。2.2 自然条件一、气候沧源县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1月为最冷,平均气温为10.8,8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翁丁村气候温和、四季划分不鲜明、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良好,为户外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翁丁村位于苍莽群山之中,四周被多座大山环抱,每年平均有147天雾日,形成极为壮观和朦胧的佤山云海、日出等奇美气候景观。二、地质地貌沧源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三、四系,中生界三迭侏罗纪系,上古生代二迭系、石炭系、奥陶志留系,下古生界西盟群上段。沧源县地处阿佤山西部横断山脉帚型扩大部位,地势呈北部、中部高,向东、西、南三面倾斜的特点。境内最高峰为窝坎大山,海拨2605米,最低点为芒卡坝南汀河出水口,海拔450米。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属于山地地貌类型,翁丁村海拨为1600米。三、山脉水系沧源县境内山脉纵横,山脉基本呈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并围绕窝坎大山形成地表向东、西、南倾斜。县内水力资源丰富,以窝坎大山延伸至格拉格笼山为分水岭,东南向为澜沧江水系,北向为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主要有勐董河和拉勐河,怒江水系主要有南滚河和小黑河。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内主要河流包括新牙河和南董河,属于澜沧江水系。2.3 社会经济一、人口民族沧源翁丁佤寨,总户数101户,人口476人。二、经济发展沧源县属于国家级扶持县,由于自然、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沧源县在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县。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00147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3.3:26.9:39.8,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仍然占着较大的比例。翁丁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生产一些传统特色手工艺产品,近些年,旅游收入也逐步有所提高,2008年,翁丁村经济总产值146万元,人均纯收入1293元。三、基础设施现状给水:境内水资源丰富,村内有泉水分布,水源问题基本解决。以前村内主要饮用地下水和泉水,现在村寨内已经完成自来水给水工程,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管道,饮用水的质量得到提高。排水:规划区内绝大部分用地为林地,未做排水设计,村内污水大多采取露天明沟排放。电力:翁丁村所在的勐角乡供电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村内现有变电站一处,供电普及率达100。现状豆天线110kV、叙天线110kv和天九线110kV穿越规划区。电信:目前,移动通信基本覆盖旅游区范围,但程控电话还未开通。生活能源:现状为燃木取火。交通道路:村内道路过于狭窄,路面条件较差,停车场面积过小,出入弯度较大,难以保证旅游大巴的安全出入。四、村寨建筑质量现状规划区内村寨建筑布局无规则,但建筑风格统一,为原始干栏式茅草房。规划区内建筑质量较差,多为三类建筑,两年必须翻修。第三章 规划区旅游发展背景3.1 资源概况翁丁佤寨,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原始部落”,因为这里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村落。村寨周边生态环境保存良好,自然景观优美;翁丁村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世代相传,原生态的佤文化一直保留至今。其原始的信仰、建筑、服饰、等级观念、生活方式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佤族文化中十分典型的乡村社区民族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翁丁村还是不熄的火塘、孔雀眼等电视剧的拍摄基地,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3.2 旅游发展现状2000年,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名胜区建成。2005年,由于“摸你黑”狂欢节等旅游活动的成功推出,赴翁丁佤寨旅游的人数才迅速增加,2008年,翁丁佤寨接待游客量达到2万人次。近年来,随着旅游区人气的不断飙升,游客人数也不断上升。2007年1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列级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政发【2007】9号)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沧源县委、县政府对景区增加投入,目前,景区内已基本配置简单的接待设施,初步具备观光、休闲旅游功能;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但颇具民族特色。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总的来说,翁丁佤寨的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状态,但其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3.3 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功能不强游览区居住着101户村民,共476人,居民住宅面积占整个景区面积的32.51%,村子周围大山环抱,林地面积又占整个景区面积的47.96%。因此,功能分区虽基本合理,但可商业用地极其有限,旅游功能还较薄弱,缺少“吃”“住”,并且“购”的功能也不强。二、旅游发展与村民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矛盾除了自然景观之外,翁丁佤寨的人文氛围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旅游资源。其保持着“原始”状态的耕作方式、宗教信仰、阶层观念、道德价值等等方面都与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样的差异形成了吸引力,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出发点就是想体验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但若旅游的看点仅仅落在“原始”贫困的生活方式上,那么,旅游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就成为了一个悖论,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是目前旅游进一步发展前夕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三、村民生活窘困村内环境卫生较差,还未实现人畜分离,更没有基本的环卫设施。景区环境卫生得不到改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各种生活污水、垃圾将成倍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污染,这将给原本就脆弱、敏感的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而且,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必然是人潮涌入。景区内部可供游览的面积有限,各项接待能力也有限。因此,翁丁佤寨旅游开发必须严格控制游客规模、环境容量。四、环境容量受限村内环境卫生较差,还未实现人畜分离,更没有基本的环卫设施。景区环境卫生得不到改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各种生活污水、垃圾将成倍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污染,这将给原本就脆弱、敏感的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翁丁佤寨旅游的开发必须严格控制游客规模、环境容量。五、旅游开发资金缺乏沧源县是国家级扶持县,而翁丁“原始”部落,其经济条件更为困难,产业单一且产业链不连续,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容乐观。为了协调旅游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问题,并提升环境容量,必须搬迁部分居民,但空闲茅草房的维修费用都难以支付,这将影响景区的景观效果。翁丁佤寨基础条件较差,旅游开发资金尚存在较大缺口。3.4 规划重点与目标一、保护模式根据沧源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及协调控制范围。二、土地规划与控制依据沧源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对翁丁大寨的功能定位,调整景区内用地结构,控制用地规模及用地性质,适当增加游客集散区用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当增加公共绿地。三、环境控制科学预测旅游容量,控制建设强度,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四、新寨建设加强新寨规划控制,尽量集中成片,民族建筑风格浓郁、适宜居住、基础设施一次配套,使翁丁老寨和翁丁新寨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融为一体的民族景观村落,成为展示云南佤族文化的标志性旅游景区。 五、4A创建根据创建4A景区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使之基本适应景区观光与休闲功能与生活要求。第四章 发展定位4.1 发展定位4.1.1 性质定位一、老寨规划根据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对翁丁大寨即本规划中的翁丁老寨性质定位为:以原始群居村落为核心吸引物,以“中国最后的佤族原始部落”为品牌支撑,建设集民俗体验、学术研究、观光游览、影视拍摄、生态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文化民族旅游区。二、新寨规划集中成片,民族建筑浓郁、适宜居住、基础设施一次配套,依山就势创造较佳人居环境。4.1.2 功能定位一、老寨规划总规中对翁丁大寨即本规划中的翁丁老寨的功能定位为:佤文化的源生地,中国部落文化最后的活体,云南省原生态佤族文化博物馆,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永恒部落。旅游区不仅具有人类学、原始宗教、农耕方式、部落文化等不可替代的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具有生态环境、民居建筑、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科学研究价值,更具有民俗体验、风情感受、影视拍摄、观光游览等特殊的文化旅游价值。二、新寨规划以居住配套为主导功能,满足49户搬迁居民的住宿功能。4.2 形象定位一、老寨规划总规中对翁丁大寨即本规划中的翁丁老寨的定位是:沧源翁丁中国最后的佤族原生态部落二、新寨规划美丽、宜居的翁丁新寨4.3 景区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一、老寨规划1、总规的指导根据目前翁丁的发展情况和用地条件,提出适当扩大旅游设施用地、风景欣赏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等,以满足旅游功能的需要。2、翁丁村地质概况沧源县地处阿佤山西部横断山脉帚型扩大部位,地势呈北部、中部高,向东、西、南三面倾斜的特点。境内最高峰为窝坎大山,海拨2605米,最低点为芒卡坝南汀河出水口,海拔450米。翁丁佤寨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属于山地地貌类型,翁丁村海拨为1600米。其特点为:由侏罗系砂岩、泥岩组成,绝对标高300-400米,相对高差一般在60米左右,局部地方可达100米。丘陵形态多为串珠丘、脊状丘、塔状丘,沟谷狭窄,分布紧密。地势北低南高,分三阶抬升,用地条件多属二类用地,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可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用地的选择方向。综上所述,规划区域大部分属二类建设用地,可用于旅游发展建设;规划区北部和南部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好,不宜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用地,应作为景区生态缓冲区;规划区内今后的燃气设施及其他市政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划出防护范围,老寨内严禁动工建设。二、新寨规划为满足部分搬迁居民的住宿要求,在翁丁村周围选址建造新寨。由于景区东南这片林地为可建造用地,则选址在此,进行新寨道路铺设及房屋布局建设。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5.1 总体布局根据规划区内的景观地域格局、景区的旅游开发主题,整个规划区由两个功能组成,即翁丁老寨景区、翁丁新寨。详见表5-1:表5-1:翁丁佤寨功能分区表名称范围面积()功能定位开发方向开发重点翁丁景区(老寨)121650游客集散观光体验影视拍摄佤族原始村落游客集散区、原始部落区、游憩休闲区、神林祭祀区、生态养殖区、森林景观区翁丁新寨39750居民住宅社会主义佤族新农村居民住宅区一、老寨规划翁丁村纳入旅游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1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连片+组团模式,即以贯穿景区的游线为发展主轴,串连起各个功能片区,游路两侧就势紧凑发展,各部分由绿化系统进行有机的分割。整个规划区由东西两片构成,之间架构起一条东西向吊桥,形成“一轴两片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轴:指由村子向外伸展的发展轴线。两片:指由村内小溪所隔开的两侧片区,西边为游客体验部落文化区,由若干功能区组成,东边为游客集散区。六区:翁丁佤寨分为游客集散区、原始部落区、游憩休闲区、神林祭祀区、生态养殖区、森林景观区。根据整个景区道路分析,经过有效组织,将这些区整合在旅游主线路上,形成系统连贯的景区空间。二、新寨规划该区紧邻老寨景区,临近村镇道路,寨内建筑分布寨内公路两侧,呈带状布局。可利用寨内公路延线两侧绿化走廊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向西南引入居住用地,形成住宅中心。5.2 功能分区一、老寨规划1、游客集散区景区入口首段,虽然没有较突出的资源特色,但在地理位置上组合较好。一是临近村镇公路,开展游客集散和接待极其方便,二是整个景区内就只有这一片土地地形较简单,地面较开阔,适合建立游客集散中心,便于作为入口引导和作为出口疏散大量游客。这一范围内的总面积约为11379。2、森林景观区进入景区观光游览的第一段,给游客带来第一印象的视觉冲击。位于入口吊桥下面这一片沟谷地带。森林景观的资源主要是引种、扩种适宜生长在佤寨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树种,经过三五年的种植,形成成片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内不仅树木茂盛,遮天蔽日,而且树种全部是侏罗纪时代的热带植物,具有很大的科普教育和游览观赏价值。森林景观区连接着原始部落和游客广场,景点之间的组合性很好,可以把热带原始森林景观与佤族原始部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西与老寨门相连,东与民俗表演广场相连,总面积达到13210。3、原始部落区景区观光游览的第二段。原始部落区保存有完整的佤族原始民居建筑群,保留着佤族原始的部落生活方式,延续着佤族历史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和特征最典型的佤族原生态村落。在原始部落区,游客可以欣赏到保存完好的原始佤族民居干栏式、落地式茅草屋顶建筑,整个建筑群颇具规模,佤族房屋布置错落有致,原始群居村落氛围浓厚,村寨中还保留着寨栅、寨门、寨桩、古树、牛头桩、火塘、锅桩、木雕、木鼓、牛头等佤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关系的标志和象征物等。游客不仅可以在原始部落区尽情感受部落文化,还可以购买民族手工艺品、土特产,参与节日庆典、歌舞娱乐,美食品尝,体验粗犷而野味的民俗活动。原始部落区是整个景区内占地最大的功能区,总面积为57141。4、游憩休闲区基于景区内缺少水景和休憩场所,规划紧邻原始部落区建设游憩场所,在原始部落区的南侧结合现状水面形成游憩小品,在增添景观小品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休憩功能。该功能区面积为3850。5、生态养殖区为了提高景区卫生,必须实行人畜分离。规划在老寨西南角规建生态养殖基地,对村内牲畜实行放牧式养殖。由于生态养殖厂必须紧靠村子,可建设用地又有限,只能在景区西南坡度较缓的这片林地改建为生态养殖场,游客在此功能区可以亲眼目睹自然放养的养殖牲畜。该区域总面积为1950。6、神林祭祀区规划依据佤族现有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习惯,在景区南面的神林中设置祭祀区,神林祭祀区生态保存完好,林中有参天神树和古老灌木丛。游客可以在此参观整个佤族原始的祭祀活动过程,感受那神秘而恐惧的神林气氛。该区域总面积为34120。二、新寨规划新寨基本不具备旅游功能,只满足部分老寨搬迁居民的住宿需求。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景观丰富,依山就势将新寨打造成高品质的居住区。第六章 项目设置与控制6.1 指导原则 一、依托乡村资源,立足民族文化旅游者旅游的目地更多的是追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生活习俗不同的观感和感受。只有立足于旅游区资源和文化,策划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观赏、体验、娱乐的场景、氛围和活动,才能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进行沧源县翁丁景区旅游项目策划时,要在深入研究其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优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底蕴,通过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将沧源县的优势与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增强其竞争力, 尤其是要重点挖掘民族文化来做好做大本区旅游。二、提升文化内涵,形式力求创新创新是旅游项目策划的灵魂。要在立足沧源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整个沧源县旅游文化内涵,设计出与同类旅游区相比内涵有所提升、表现形式不同的旅游活动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需求,让旅游者能够积极参与,在品味文化的同时体验其中的乐趣。三、民族主题突出,村落形象鲜明沧源县旅游资源的主要卖点有两个,一个是独具特色和规模的佤族聚集区,一个是形象鲜明的佤寨景观及其衍生的民族文化,所以在策划旅游项目时要明确主题,各个子项目围绕这个主题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以便于能够吸引投资商眼球,促进投资合作的达成;还能够让开发商明确开发建设的目的,充分理解规划者的策划意图,以达到预期效果。沧源县应从整体上进行形象包装,不仅仅单独突出观光的特点,更要将专题旅游的特质突出出来。四、充实服务功能,创造经济效益在完善沧源县游赏功能的同时,设计出立足沧源县文化的特色饮食、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活动等,充实餐饮、购物、娱乐和住宿功能,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拉动消费。策划出的旅游项目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五、强调旅游参与性旅游开发与经营模式普遍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民群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群体,基本被排除在利益分配体系之外,没有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实惠。社区参与模式的优劣,有无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看这种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乡村居民参与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是不是具有增强乡村居民的主体意识、提高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在动力。随着农村地区旅游开发的进行,作为旅游开发承载区的农村社区,将会由于这种开发带来的利益,使得社区经济关系重新调整,不同的开发方式,对农村社区的经济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社区和村民是乡村旅游区的所有者,是社区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参与中获取利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区开发的成败,特别是开发的初期到发展阶段,若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价值,将使乡村旅游地社会承载力降低,影响乡村旅游的体验效果,甚至威胁到旅游发展前景。六、强调产品的体验性体验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感悟,是两者的兼而有之。当前,游客越来越重视旅游的品质。受此趋势的影响,旅游消费者已经逐渐注意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对于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如果人们觉得这次旅游经历很有意思,耐得住咀嚼和回味,具有教育意义,具有哲理启迪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作出肯定和满意的评价。有关市场调查材料表明,越是文化程度高的市场群体,对于这种在特定旅游经历中得到方寸间的感悟满足的要求越强烈。这足以说明,旅游产品的设计必须要迎合“体验性”的市场需求。所以,强调“体验性”,是沧源县旅游产品设计的必然趋势。6.2 重点旅游项目6.2.1 整理性项目一、翁丁佤族文化博物馆(原陈列室)【用地现状】公共用地【主要功能】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控制指标】占地面积438;建筑面积876【控制指标】【设计要点】对现有民族陈列馆翻新、修葺;整理墙面、装饰室内。陈列的内容主要集中为佤族民间文学、艺术、民间绘画、民族乐器、民族服饰、农耕工具以及民族音乐和饮食的录像带和图片等。本次规划使陈列馆整理、翻新为佤族文化博物馆。二、木鼓房【用地现状】公共用地【主要功能】民俗展示、体验【控制指标】占地面积32【设计要点】在规划区西北面,修缮现有竹制茅草顶木鼓房。设置一对木鼓,大的为母鼓居左,小者为公鼓居右。三、佤王府【用地现状】公共用地【主要功能】观光等【控制指标】占地面积176;建筑面积352【设计要点】围绕佤族部落赋予世袭“寨主”的权威,进行内部装饰、外部修缮,营造庄重、肃穆的感官氛围。四、翁丁中心广场【用地现状】公共用地、居民用地【主要功能】休闲、乡村餐饮等【控制指标】占地面积545【设计要点】整理现有广场,设置小型购物区、生态厕所、休闲餐吧。把围绕广场的“干栏式”民居修缮为“农家客栈”。五、翁丁老宅【用地现状】居民用地【主要功能】餐饮【设计要点】“干栏式”民居修缮为“农家客栈”,设置独立卫生间、厨房、客厅、餐厅、两个卧室。六、佤家神林【用地现状】林地【主要功能】祭祀等【控制指标】525【设计要点】关键是展示佤族宗教文化,诸如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整理修缮现有“龙树神林”,服务旅游,完善观光、休闲功能。补充旅游线路中文化娱乐产品,完善产品组合。6.2.2 建设性项目一、翁丁游客服务中心【用地现状】耕地、林地【构思、功能】提供停车场所、票务、导游、旅游用品、区内游览车服务等。设售票窗口,提供票务服务。内部设服务大厅、游客休息场所、博物媒体室、邮政代办点、办公室等,提供导游调度、旅游咨询、投诉受理等服务项目。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有民族表演广场及观光席。【控制指标】占地面积831;建筑面积1662二、云雾山庄【用地现状】耕地、林地【构思、功能】云雾山庄酒店为本次规划单体造价估算最高的建筑,也是规划组最为看重的部分,更是此次规划最具亮点、闪光点的规划单元。山庄依照佤族“干栏式茅草房”延伸而来,风格近似。其偏重度假、休闲。山庄规划基本以三层为主,内设置接待中心、餐饮、客房、娱乐、商务、会议,提供全套的酒店服务。 【控制指标】占地面积576;建筑面积1728三、翁丁吊桥【构思、功能】连接景区与服务中心【控制指标】长度101m;宽度:四、翁丁休闲园【用地现状】林地【构思、功能】依托现有水体景观,新增单体景观小品、亭榭等,添置游憩设施,整体营造恬静、淡雅、闲适的气氛。【控制指标】占地面积3850五、祈福林【用地现状】林地【构思、功能】鉴于景区内的“神林”,视为佤族的禁忌场所,故在此风格基础上,另选址新建“祈福林”,可整体遵循“神林”建筑元素,作为游客体验民族宗教祭祀祈福场所。【控制指标】占地面积2706.2.3 综合性游憩项目一、“摸你黑”广场【用地现状】公共用地【构思、功能】翁丁佤寨举办“摸你黑”狂欢节的主会场。可采用地方青石板铺装,适当增加绿化面积。该广场包含射弩场等民族竞技设施。【控制指标】占地面积2160二、拉木鼓【构思、功能】佤族人民视木鼓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制作木鼓的日子被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佤族人民用悬崖峭壁上砍下的树木制作木鼓,认为这样能带来更多的吉祥。树木砍倒以后,全寨人及邻寨人都盛装前来拉原木,敲起铓锣声,边歌边舞,场面极为欢快,后来便发展成为独具佤族特色的“拉木鼓舞”。确定一条长250-300m的旅游步行道,根据游客人数规范路线。起点与终点设休憩设施。6.2.4 改造搬迁项目一、原则1、满足旅游区建设要求 完善翁丁景区旅游基本功能,配置相关要素单元。老寨佤族聚落为旅游核心区,除了具备游览观光功能,还应配置佤族乡村体验餐馆和休闲屋、展示房、购物点。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内涵与翁丁佤族聚落的乡村景观保持一致。二、方案表6-1:规划搬迁方案表序号范围户数人口留置利用发展方向1环“摸你黑广场”周边1050旅游购物、配置功能房等2中心广场1260餐饮、休闲屋、展示房3休闲园735游憩休闲屋合计29145注:规划新寨为49户,此次规划搬迁硬性指标29户,其余20户为地方政府弹性调整。6.3 旅游项目开发时序6-2:翁丁项目建设分期表项目名称所在功能区项目内容(子项目)项目分期翁丁佤族文化博物馆原始部落区近期木鼓房原始部落区近期佤王府原始部落区近期翁丁中心广场原始部落区购物区、生态厕所、休闲餐吧近期翁丁老宅原始部落区近期佤家神林原始部落区近期翁丁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区服务中心、翁丁民俗表演广场、餐厅近期云雾山庄游客集散区大堂、客房、休闲吧近期、中期翁丁吊桥森林景观区近期翁丁休闲园游憩休闲区景观小品、游憩点近期、中期祈福林神林祭祀区近期“摸你黑”广场原始部落区射弩场、购物商店近期拉木鼓神林祭祀区近期翁丁新村居民住宅区佤族新居、村委会、公厕近、中、远期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地块控制景区内的土地面积为13.72公顷,其主要为林业用地。现在直接用于旅游观光和服务的面积为8.13公顷。景区内现状用地如下表。表7-1: 翁丁佤寨现状用地一览表用地名称面积(ha)占总用地比例(%)道路广场用地1.208.74道路用地0.825.98机动车停车场用地0.382.77水域0.050.36耕地1.228.89菜地0.161.17灌溉水田0.392.84其他耕地0.674.88林地6.5847.96牧草地0.211.53村镇建设用地4.4632.51规划总用地13.72100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景区景点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根据当前全村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旅游发展需求,对旅游用地做部分调整。7.1 用地结构调整原则一、老寨规划1、坚持以体现佤文化内涵和改善景区环境质量为原则,保持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本着保护古村落传统风貌的要求,适当调整用地性质,理顺路网,结合翁丁佤寨的特点加强绿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2、充分改造利用现有的林地、草地,扩大风景游赏用地和游览设施用地,保护好风景游赏用地、林地和水域。3、增加景区内游客集散用地,增强住宿、餐饮、停车、文化娱乐等功能。4、增加内部游览道路用地,以利于合理、方便、快捷地组织旅游线路。5、允许用地有一定弹性,原则上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公共设施用地之间可以适当兼容。二、新寨规划1、增加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控制居民向外扩展用地规模,并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2、现村子东南面部分林地、荒地改用新村居民建设用地。3、新村尽量集中成片,民族建筑浓郁,适宜居住、基础设施一次配套,使翁丁老寨和翁丁新寨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融为一体的民族景观村落。7.2 用地结构调整重点一、老寨规划1、把总规中集散中心改建为集活动广场、游客管理中心和餐饮场所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2、增加一些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在现入口管理处屋后打谷场上建小型酒店即云雾山庄客栈,现游客接待中心与广场中间凹地改建为停车场。3、适当增加游憩和公共绿化用地。总规中翁丁大寨集散中心即本规划广场到老寨寨门之间吊桥下的沟谷地改建为林地,种植热带特色植物,形成景观;在人头桩东南面现水域用地改建为游憩用地,四周加强绿化,扩大公共绿化用地。4、林地改建为游览道路用地。现神树到老寨寨门这一片为林地,在这个山脊上修一条游道。二、新寨规划林地变为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39750。因老寨部分居民搬迁需要,在此新建佤寨,称为新寨。该片区土地主要为居民住宅用地。7.3 主要用地调整一、老寨规划1、行政办公用地:设在新建民俗表演广场。2、旅游商业用地:保留现景区入口、老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