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关第8练.doc_第1页
高考语文冲关第8练.doc_第2页
高考语文冲关第8练.doc_第3页
高考语文冲关第8练.doc_第4页
高考语文冲关第8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语文冲关 第8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勤政楼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 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1)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1)从本诗看,隐居者有怎样的人生情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本诗作者对王昌龄的隐居是怎样的态度?答:_ (2)齐梁隐士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而常建说王昌龄“隐处唯孤云”。你是怎样理解本诗中“孤云”这一意象的?答: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_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答: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注江昉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答:_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答: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答:_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_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螺川注早发清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答:_ 8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夏日寇准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两首诗都写夏日,两位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答:_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答: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答:_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注后,归兴浓于酒。【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答:_ (2)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因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荔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1)这首诗以什么为结构线索?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答:_ (2)最后一联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答:_ 答案及解析1【解析】过勤政楼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咏史名篇之一。此诗讽刺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后期只顾享乐而误国,千秋节、承露囊之类都成了千秋话柄。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注释和诗中关键词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从“名空在”“世已无”“紫苔”等词上看,该诗属讽刺朝政、怀古伤今题材的诗,基于此可分析作者的感情。该诗的表现手法,诗的前两句中“千秋佳节”“承露丝囊”分别“名空在”“世已无”,这就形成了古今对比,后两句的“紫苔偏称意”又与勤政楼的荒凉形成对比。因此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以上分析可知。【答案】(1)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2)对比(反衬)。一二句主要以勤政楼此刻的衰败冷清与当年之繁华热闹相对比。后两句主要是苔藓的繁盛与勤政楼的衰败荒凉相对比。2【解析】这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此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答案】(1)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3【解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山中白云常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而此处,无人与王昌龄作伴,才显其云之孤。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末联写“鸾鹤群”,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亦”字是说诗人自己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第(1)题,前三联写隐居情趣,表明归隐的心志。 【答案】(1)隐居者有清高的人生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从其屋前有松、屋边种花、院里莳药可以看出来。诗人对王昌龄的隐居很认可并表示自己也将归隐。 (2)白云孤,更见隐者之清高。清人徐增说:“唯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孤云,也可见隐者之飘逸自由,无拘无束。)4【解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答案】(1)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秋”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思想内容上: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与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第(1)题,从“翠管吹愁”“登楼望远”和注释中的“寓居扬州”可分析出作者的心事是思乡的愁绪。解答时,需结合诗人的思路分析。第(2)题,要结合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出“搅乱”一词的双重含义:一指字面上的莺啼乱霞光,二指作者内心的思乡愁绪。【答案】(1)面对花树莺啼的一派春光,词人却触目生愁,又听到凄怨的笛声,视春景如秋,想要去登楼望远,无奈暮云重叠,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2)时间已近傍晚,那花枝上的黄莺却啼个不停,以致连落日的霞光都被搅乱了。“搅乱”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儿不仅在啼,而且还在花树间不时飞动。表面上是说搅乱霞光,实际也搅乱了词人心境,引出了他的重重心事。(意思对即可)6【解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怜惜劳动人民的感情。 【答案】(1)“润”浸润、滋润;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气全消;“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2)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地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虚实相生,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此种情形收归眼前。直抒胸臆,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7【答案】(1)“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2)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8【解析】第(1)题,两首诗所描写的夏日的特点,可从诗中找出关键词语来概括,第一首诗写麦秋时节的“轻寒”,第二首诗写仲夏时节的“清”“明”。第(2)题,分析两位诗人在听到鸟鸣时的心情,需把握两首诗各自的感情基调。第一首诗中“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的“离心”“无人”已表明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第二首诗描写了仲夏景物,表达了诗人午睡醒后的悠闲舒爽的心情。【答案】(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9【答案】(1)“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10【解析】作者通过对凄凉夜景的描绘,表达出对退隐归家和田园生活的渴望。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写的是静的环境。“搔首”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答案】(1)词人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静到动,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衔北斗、夜寒江静、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2)词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飞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作思路、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能力。第(1)题,需分析诗人的写作思路,从前后所写景物中理出线索。而此诗中,不同景物的描写都围绕着思乡主题展开,因此是以“乡思”为线索。再结合诗中景物特点来分析诗人感情。第(2)题,考查鉴赏语言的能力。对“炼字”的分析,要找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