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3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专题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 2 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1 2题 3 1 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 广东省b 河南省c 天津市d 贵州省2 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 河南省b 广东省c 四川省d 安徽省 c a 4 与2014年相比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 41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 77万人 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 十三五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3 5题 3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d 交通拥堵加重 a 5 4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 5 今后 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d 知识密集型产业 c d 6 一 二 三 一 人口增长例1 2017 海南卷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 2050年 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一 二 三 1 该国可能是 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俄罗斯 2 根据预测 从2000年到2050年 该国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c b 8 一 二 三 解析 读图可知 该国人口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不变 维持在18 左右 世界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2050年的90亿 得出该国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约10 8亿增长到2050年的约16 2亿 第 1 题 2000年我国人口约为12 67亿 排除a项 美国和俄罗斯人口相对数量较少 排除b d两项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数量与之相符 c项正确 第 2 题 该国人口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不变 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根据题干提示 2050年 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 老龄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目前 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仅存在于个别国家的一些原始部落 排除a项 9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0 一 二 三 2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 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如下图所示 11 一 二 三 3 人口增长的计算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当年出生人口 当年死亡人口 当年总人口 2 人口增长率 某时段末人口数 该时段初人口数 该时段初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3 人口总增长量 自然增长量 机械增长量 4 n年后的人口数 人口基数 1 自然增长率 n n为经过的年数 5 人口总负担系数 被抚养人口总数 15 64岁人口总数 被抚养人口指0 14岁和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 12 一 二 三 4 从 单独二孩 到 全面二孩 2013年我国实施了 单独二孩 政策 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至此 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总和生育率 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生育的子女数 低位徘徊 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 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的急剧上升 变少的劳动力抚养变多的老人 养老金不断透支等 13 一 二 三 二 人口迁移例2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 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4 一 二 三 1 与2000年相比 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 劳动力价格降低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 人均产值减少 2 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 珠江三角洲地区b 京津地区c 长江三角洲地区d 川渝地区 a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文分析 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 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 因此劳动力紧张 价格有所提高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占总人口比例降低 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 a项正确 第 2 题 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 表明该县经济落后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 因此选d项 15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16 一 二 三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 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 要注意以下原则 1 抓主要 在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 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 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 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 冷冻地带 向西部 南部 阳光地带 迁移 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 南部迁移 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 17 一 二 三 18 一 二 三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的角度和思路 1 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 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 经济 社会三方面影响 4 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 性别比 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 交通 社会治安 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为例 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 提高了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缓解流出地区人口压力 增加经济收入 加强与外界的经济 文化交流 加剧流入地区 城市 交通 住房 就业压力 导致人口流出地区土地撂荒 出现留守儿童 留守家庭现象 19 一 二 三 三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例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20 一 二 三 1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纬度 河流 降水 地形a b c d 2 甲 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 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方便d 水陆交通枢纽 d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平原地区和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密度大 因此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河流 地形 第 2 题 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 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 相对于甲地而言 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 水陆交通便利 21 一 二 三 22 一 二 三 23 一 二 三 2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注 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24 2016 江苏卷改编 18分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候鸟式 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 旅游 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 攀枝花正在实现由 钢城 向 阳光花城 的转型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表为攀枝花气温 降水资料 25 26 1 概括攀枝花成为 候鸟式 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及其他地理原因 10分 2 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 阳光花城 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8分 27 答案 1 气候条件 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 光照充足 其他条件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 促进房地产 旅游 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得分要点 1 气温较高 2分 降水少 晴天多或光照充足 2分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各2分 2 从答案给出的5个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