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23页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全套全套全套全套)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蕴含数学知识 。 三年级的学生目前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 , 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 , 他们在对自然事物 、 社会现象的接触过程中 ,不断产生新的体验,并在不断反复的体验活动中生成新的感悟。因此,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强化体验,鼓励感悟,是现代教学之道。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 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 、加和减、 24 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1 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2 认数是在学生认识 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 、 减整百数 , 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10000以内的数。3 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4 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 、 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5 24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 24 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6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 、 正方形的基础上 , 教学各自的特征 、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7 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8 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9 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 “ 正 ” 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0 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 , 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教学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 “ 万 ”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三位数乘一位数 , 知道 0 与一个数相乘 得0 ,会验算除法;第2页共123页目标了解 24 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的换算;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 、 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知道物体的正面 、 侧面和上面 ; 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 3 个面;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2 数学思考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学会进行简单的 、 有条理的思考 , 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3 情感与态度方面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教学措施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 , 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 1 ) 讲清算理 ,揭示规律 。 ( 2 )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 。 ( 3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2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 。 ( 1 )加强基础训练( 2 )教给学生解题思路( 3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进度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一 除法 9 课时二 认数 5 课时三 千克与克 4 课时四 加和减 7 课时五 24 时记时法 3 课时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 5 课时七 乘法 11 课时八 观察物体 2 课时九 统计与可能性 4 课时十 认识分数 3 课时十一 整理与复习 4 课时第3页共123页第一单元:除法课题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8 月 25 日教学 目标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首位能整除 ) 的口算和笔算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 “ 自己的算法 ” 。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教学 重难点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教学 准备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1 、表内除法口算2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3 、 导入新课二、新授1 、 教学 4022 、 教学 462出示口算卡片,视算。9 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出示课题:除法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40 2先自 己想一想 ,结果是 多少,然 后告诉 你的同桌 。组织全班交流。明确 : 4 个十平均分成 2 份 , 每份是 2 个十 , 也就是 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46 2先用小棒摆一摆 , 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 然后和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明确 : 每人先分得 2 捆是 20 枝 , 再分得 3 枝 , 合起来 是23 枝。板书口算的想: 40 2 20学 生如 果 有自 己 的口 算方法也可以 , 比如先算 4 2 , 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 0 。第4页共123页3 、练习4 、教学笔 算46 2三、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四 、 课 堂 小结五、作业6 2 3 20 3 23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说明 46 2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板书 2 ) 46 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提问: 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二个 4 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6 分别是怎样来的?讨论并指名回答。直接写得数。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 )先独立做前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完成后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课堂作业: P2( 3 )晚自习作业: P2( 4 、 5 )课后感受 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掌握得较好,基本不用老师多讲。笔算掌握得效果差些,原因可能是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不同处较多,步骤较繁,不易牢记。下一节课加强除法笔算的顺序的教学。课题 除法的验算 课型 新授第5页共123页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 日教学 目标1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2 、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教学 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教学 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二、新授( 1 )教学没有 余 数 的 除法验算( 2 )教学有余 数 的 除 法验算3 、小结三、练习1 、做想想做做 第 1 题 的第一组四、作业校对昨天晚自习练习。出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一问: 36 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列式 并计算结 果,同时 ,复习笔 算除法 的运算顺 序和算理。老师板书。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先和同桌说,再指名回答。板书乘法验算的 竖式,说说 12 表示什么? 3 表示什么?36 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指出:最后一定要和被除数比。出示第二问: 65 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板书除法竖式。提问 :你是怎 样验算的 ?板书乘 法 21 3 的竖 式。结合竖式 , 提问 : 63 不等于 65 呀?我们算错了吗?引出剩余的 2 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订正试做的题,再结合乘法竖式问问各部分的意思。比 一 比 , 刚才 两 题 除 法 的 验算 有 什 么 相 同 和 不同 的 地方?先算一算,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课堂作业: P4( 2 )晚自习作业: P4( 1 剩下两组、 3 、 4 、 5 )第6页共123页课后感受 再一次强调笔算顺序,掌握较好。要验算除法,能想到用乘法来验算,掌握还可以。在教学中,怎样引导让学生今后能自觉地用乘法来验算除法呢?课题 练习一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 日教学 目标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 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教学 重难点1 、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2 、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 、 基本题练习1 、 练习口算2 、 练习笔算二 、 综合练习1 、 做 P5( 3 )2 、 做 P5( 4 )3 、 做 P5( 5 )三、小结做 P5( 1 ) 。直接写得数。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做 P5( 2 )前两题。做在作业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验算的方法。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提问: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多?从这张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注意 指导学生 观察场景 图,图中 的隐含 条件是每 2 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第7页共123页四、作业 提问: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三辆车的座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堂作业: P5( 2 )剩下两题。课后感受 今天这节练习课班级学生较散,主要原因是设计练习时没有认真地钻研教材,只是一道道题目过下来,学生不感兴趣。另外,得加强回答问题的训练,要求回答响亮、流利、有序。课题 练习一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 日教学 目标逐步积 累解决两步 计算实际问 题的方法和 策略,在解 决问题的过 程中逐步形 成 “ 要求 先要求 ” 这样一种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方法。教学 重难点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第8页共123页一 、 基本题练习1 、 练习口算2 、练习笔算和验算二 、 综合练习1 、 做 P6( 6 )2 、 做 P6( 7 )3 、 做 P6( 8 )三 、 解答思考题20 2 33 340 2 63 380 2 93 3分类口算,整理算法。49 4笔算并且验算。看图,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后,再交流。试着用 “ 要求 先要求 ” 说说你怎么想。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看图,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后,再交流。用 “ 要求 先要求 ” 说说你怎么想。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看图,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后,再交流。试着用 “ 要求 先要求 ” 说说你怎么想。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1 )铺垫: 3 23, 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如 果 3 23 , 第二 个 可 以填 几, 你怎 么想的?第一个呢?( 2 )铺垫: 21,第 三个 可以 填几,你 怎么想的 ?能不能填大于 4 的数?为什么? 21 1 , 填几,你怎么想?课后感受 应用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 说应用题的 “ 想 ” 不理想 , 大多数只会读题中的条件 ,不会直接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今后课上加强训练。思考题部分先进行了铺垫,再讲比较快。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是接受不了。第9页共123页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5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 日教学 目标通过操作 , 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 , 基本掌握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笔算 。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 重难点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教学 准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导入二、新授1 、 教学 5222 、 教学 522 的竖式3 、小结三、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 把 5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 2 个班 , 每个班能分得多少个?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草稿本上试算,说说与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交流你是怎么分的?突出 “ 先分给每个班 2 筒后 , 还剩下 1 筒和 2 个羽毛球 ,该怎么办? ”借借助学具或画图 , 体会先要分整筒的 , 分给每班 2 筒 ,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也就是余下 12 个 ,每班再分 6 个。每班共分到 26 个。说明, 52 2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指名回答第一步 , 板书好十位上的 2 和 2 乘 2 的 4 。 注意想: 5 里面最多有几个 2 。接下去该怎么算?打开书本 P7 先互相说一说 , 再试着把题做完。交流。提问:十位除后余下 1 怎么办?合上书本,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再算一遍。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先独立试做前两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独立做后两小题。实 际上 课 时, 没 有出 示情景图。1 、先组织分小棒游戏 。先出 示 2 捆 带 2 根小棒 ,分成 2 份 , 并列式计算 。再出 示 4 捆 带 2 根小棒 ,分成 2 份,列式计算。最 后出 示 5 捆 带 2 根 小棒 ,也 分 成 2 份 ,这 时让学生交流怎么分。先 分 4 捆 再把 1 捆 拆开(用 10 根代 替 1 捆 ) 把1 0 根 和 2 根合起来再分 。再列式计算。2 、再教学笔算。先 试算 , 再交 流 ,指 导算法 。 强调十位上余下 1怎 么办 ? 接着 用 几除 以除数?第10页共123页四、作业 课堂作业: P8( 2 )课后感受 没有出示 书本上的情景图, 而是用分小棒的 游戏导入,直接进 入主题,再分 5捆带 2 根时,让学生体会 1 捆不能分,要拆开和 2 根合起来再分。理解算法。学习效果较好。课题 商末尾有 0 的除法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6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3 日教学 目标基本掌握商末尾有 0 的除法笔算 , 理解不够商 1 要用 0 占位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 重难点理解不够商 1 用 0 占位。教学 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第11页共123页一、复习二、新授1 、 教学 6232 、 教学 623 的 笔 算 竖式3 、练习三 、 课 堂 小结四 、 布置作业96 6 99 6笔算,指名板演。集体集体订正。先摆小棒 6 捆带 2 根,平均分成 2 份,怎么分?口答算式,并计算。再摆 小棒 6 捆带 2 根, 平均分成 3 份, 怎么分? 先摆一摆,再同桌交流。指名摆一摆,说说想法。突出剩下的 2 根。口答算式,并写出结果。说明 62 3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先在草稿本上试算,再交流。说说遇到什么问题。讨论个位上的 2 除以 3 不够怎么办。讨论后明白个位上 2 除以 3 , 不够商 1 , 要在商的个位上写 0 。再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 0 ,能不能省略?怎样验算算得对不对?指名板演。先试做 “ 想想做做 “ 第 1 题。指名 板演。集 体订正。 问一问商 的个位 上的 0 是哪 里来的。再做后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 P10( 4 )晚自习作业:每课练 P5先 铺垫 20 3 的 笔算 竖式。课后感受 通过摆小棒 , 借助直观操作探索计算的方法 。 体会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时 ,怎么办。做作业中有个别学生漏写零,要用验算来解决。课题 除法练习课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7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3 日第12页共123页教学 目标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 。 通过练习 , 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 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 重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第13页共123页一 、 基础题练习1 、 做 P10( 3 )2 、 做 P8( 6 )二 、 综合题练习1 、 做 P8( 4 )2 、 做 P8( 5 )3 、 做 P10( 5 )4 、 做 P10( 6 )三 、 课堂小结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出示 题目后, 先估计第 一题的商 是几十 多。并指 名说说估计的方法。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先看图,读题。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方法 11234549方法 241010101020第14页共123页方法 3101010101014先看图,读题。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交流。提问:为什么 10 顶帐篷还得加上 1 顶?课后感受 通过练习中的改错题 , 帮助巩固知识 ; 应用题部分先让学生试做 , 做后再交流 ,更有利于思维比较慢的学生参于讨论。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8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8 日教学 目标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提高计算技能 , 同时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 重难点根据算题特点 , 合理选择算法 , 逐步增强算法选择的针对性和自觉性 , 同时沟通不同算法的联系 , 体会其内在的一致性 ,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算法 , 提高灵活运用不同算法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第15页共123页一、导入二 、 基本题练习1 、 做 P11( 1 )2 、 做 P11( 2 )3 、 做 P11( 3 )三 、 讲解思考题四 、 布置作业先看懂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写一写。选择几题,指名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再用竖式算出结果,做第一组。根据 估计检验 笔算结果 是否合理 ;根据 笔算判断 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先看懂题目,独立完成填表。再观察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交流 自己的发 现,使同 学们体会 到钱的 总数不变 ,能买的本数和单价之间的变化规律。先看懂题。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提问:为什么男孩会多付 8 角钱?这 8 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课堂作业: P11( 2 剩下三组)晚自习作业:每课练 P6课后感受 在作业中商末尾有 0 的情况不太理想,通过练习,大部分同学都有所进步。练习中加入了改错题,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强化了商末尾有 0 的笔算易错的地方。课题 复习( 1 ) 课型 复习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9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5 日教学 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第16页共123页教学 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 、 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 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导入二、练习1 、 做 P12( 1 )2 、 做 P12( 2 )3 、 做 P12( 3 )4 、 做 P12( 4 )5 、 做 P12( 5 )三 、 布置作业直接写出结果。集体订正。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做第一组。强调末尾有 0 的除法笔算。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做完 后集体订 正。比一 比,说说 上下两 题在计算 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做两题。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课堂作业: P12( 2 )后两组, P12( 3 )剩下两题。晚自习作业:每课练 P7课后感受 第 5 题小组提问 , 有部分同学提不出问题 。 采取小组合作作的方式 , 四人一组 ,让会说的小朋友先提问题,不会说的小朋友学着提问题。课题 复习( 2 ) 课型 复习第17页共123页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10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5 日教学 目标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 重难点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 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 、 做 P12( 6 )二 、 做 P13( 7 )三 、 做 P13( 8 )四 、 做 P13( 9 )五 、 布置作业出示 题目,要 求先算一 算,然后 比一比 上下两题 有什么规律。出示 54 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看图理解题意。做在本子上。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看图理解题意。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交流租船方案。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交流,并选择较合理的方案。课堂作业: P13( 9 )思考思考题。晚自习作业:每课练 P8课后感受 第 9 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只租大船或只租小船掌握较好,如果两种船都租,计算时有不少同学不理解较多算式的意思。第18页共123页课题 农村新貌 课型 活动课本课题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11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5 日教学 目标通过对整幅图的观察 , 在场景中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产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 重难点学会有序地观察,在观察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交流前先独立思考。教学 准备场景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 、 导 入 课题二 、 观察场景图三 、 提 出 问题四 、 组 织 交流五 、 课 堂 小结六 、 布置作业1 、对整幅图先进行有序的观察。2 、分场景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把所提出的问题整理出来,写在纸上。分场景交流问题,出示所交流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选择你所感兴趣的问题做在作业本上。课后感受 一开始就把大量的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有的学生会无从下手,要学会进行有序的观察。有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提出合适的问题感到有困难。第二 单元 :认数 第二 单元 :认数 第二 单元 :认数 第二 单元 :认数第19页共123页课题 认识整千数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0 日教 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 万 ” ,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教 学重 难点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的理解。教 学准备 卡片、计数器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复习二 、 学习新知1 说出下面这些数是由几个百 、 几个十 、 几个一组成的 , 并读一读。501 209 900 327 478 7012 说一说已经知道的数位顺序。想一想: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下面是几千?五千下面是几千?九千下面是多少?一万是几个千组成的?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 3 ,它表示什么呢?如果在千位上拨 5 , 又表示什么呢?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 1 ,你知道它表示多少吗?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 , 其他学生思考 : 这些数分别表示多少?(学生进行拨数)填空 : 3 个千是 ( ) 6 个千是 ( ) 5 个千是 ( ) 1个万是( )认识数位顺序表数位顺序表( )位( )位( )位( )位( )位想一想: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你觉得万这个单位怎样?我们学校大约有 1000人 , 要几个我们让 学 生 进行拨数 , 有利 于 他 们进 一 步 掌握 数 的 组成。让 学 生 充第20页共123页三 、 练习四 、 小结五 、 作业这样的学校的人数,大约就是 1 万呢?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请学生进行交流。2. 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2 、 3 题。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再请部分学生来读一读。并思考 : 你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了什么?3 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6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行。4 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7 题。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再组织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 想想做做 ” 第 4 、 5 题分 利 用 身边 熟 悉 的材 料 来 理解 “ 万 ” 的概念。课 后 感受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 , 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要进一步建立“ 万 ” 的概念。在练习中,感知 “ 万 “ 。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1 )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1 日第21页共123页教 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实 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 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 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 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教 学重 难点中间连续有两个 0 的读法。教 学准备 卡片、计数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二 、 学习新知想一想:我们昨天学习了哪个新的计数单位?算一算: 8000-2000= 10000-7000=2000+1000= 2000+5000= 6000+2000=师拿出计数器 , 在个位上拨 “ 2 ” , 想一想 “ 2 ” 表示什么?继续在十位上拨 “ 5 ” ,它又表示什么 ?它和个位上的 “ 2 ” 合在一起,表示什么?继续在百位上拨 “ 6 ” ,表示什么?与 个位、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在千位上拨 “ 3 ” ,表示什么?与 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又表示什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师出示 “ 2 个千 、 3 个百 、 6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 的题目,请一位 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数是多少?怎么读?请学生来报一个数 , 请另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 ,要求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及读法。再出示 “ 3 个千、 5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请学生试着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 “ 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的?谁能来读一读 “ 3002” 这个数?学生先 进行试读,在请学生来读 。 能不能读成 “ 三千零零二 ” , 在什么情况下两个 “ 0 ” ,只要读一个零?读一读 : 3004 3040 3400( 体会 : 如果 0 出现在数的末尾是不用读出来的 。 )第22页共123页三、练习四、小结五、作业做 “ 试一试 ”先说出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进行交流,比较。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1 题。先在书上写一写,再读一读。完成 “ 想想做做 ” 第 2 题。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3745516060308002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3 题。写出下面商品的价钱。三千五百五十元 九千零二十元二千八百零八元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6 题。课后感受 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都已经接触过 , 所以新课进行很顺利 , 在新授的同时 ,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 。 “ 0 ” 的读法掌握较好。第23页共123页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2 ) 课型 练习课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2 日教 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 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 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教 学重 难点0 的读法教 学准备 卡片、计数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二、练习1 算一算: 2000+2000= 4000+1000=3000+4000= 10000-2000=2000+3000=2 读一读: 2176 3098 9001 2030 230020036782里面有 ( ) 个千 、 ( ) 个百 、 ( ) 个十和( )个一。3004里面有 3 个( )和 4 个( ) 。5 个千和 4 个百组成的数是( ) 。5 个千和 4 个十组成的数是( ) 。5 个千和 4 个一组成的数是( )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 是 8848米。世 界第 一 大洋 太 平洋 的 平均 深 度大 约 是 4028米。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世界第一斜拉索 桥 上海杨浦大桥全 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世界著名的大瀑 布 尼亚加拉瀑布宽 一千二百四十米。第24页共123页三、小结四、作业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7 题。学生先在书上完 成,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每组 3 道题之间的联系。找规律: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8 题,然后同桌两人合 作进行找规律,看哪个组先找到规律。组数活动:老师提供 3 、 7 、 0 、 0 这四个数字 , 请学生进行组数活动。看谁组成的数最多?连一连:书上的第 1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课外小知识:学生自学 “ 你知道吗? ” 的课外读物。自学后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9 题。可以提高要求:组成读一个零的数 ;组成不读零的数。课后感受 在练习中,让学 生把 “ 0 ” 的读法分分类, 有助于学生自已归纳已学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练习内容较为简单。第25页共123页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3 日教 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点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教 学准备 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复习二 、 学习新知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324( ) 432 324( ) 342一件衣服 87 元 , 一条裤子 218 元 , 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1 出示一台电视机 的价格是 2530元,一台空调机的价格是 3680元,想一想:电视机和空调机比 , 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2 小组进行讨论。3 进 行交 流 。 (方 法可 能有两 种, 一是 2530不 到3000, 3680已超过 3000。所以, 2530比 3680小 。二是千位上 2 比 3 小, 2530就比 3680小)4 你会比电视机( 2530元)和冰箱( 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 。 (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 2 , 该怎样比呢?)5 任意选择两种商品 , 比一比它们的价格 , 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380( ) 3280 2380( ) 2360第26页共123页三、练习三、小结四、作业2380( ) 8230 2380( ) 3820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2 题。火箭每秒能飞 行 4500 米 , 人造卫星每秒能飞 行 8000米。谁飞行得快?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城关小学有学生 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890 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指名学生说比较的方法 , 然后完成在书上 。 4 。 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5 题。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4012 4900 71042895 6044 8002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4 题课后感受 作业中出现了把几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 陶嘉星学生对这种题没有解题策略,不知从哪里想起,个别辅导。第27页共123页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练习课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4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3 日教 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2 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 学准备 卡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练习1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560( ) 5460 4560( ) 44604560( ) 6450 4560( ) 45202 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2402140120421041 老师出示四个数字 , 请同学们先组成大小不同的数,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8 、 6 、 0 、 52 学生先独立进行组数练习 , 然后同桌两人分别拿出一个数进行比较。3 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 排一排吗?做书上 “ 想想做做 ” 的第 7 题。你能根据下面的统计回答问题吗?先说给同桌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做书上 “ 想想做做 ” 的第 8 题。第28页共123页三、小结四、作业多媒体显示我国五岳的高度,然后请同学们按照五岳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西岳华山 1997米 北岳恒山 2017米中岳嵩山 1440米 东岳泰山 1524米南岳衡山 1290米6 根据这些天所学的内容 , 你能也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的同学吗?(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7 、 8 两题。课后感受 由于学生前面知识掌握较可以,所以这节练习课在上节课中顺利完成 , 学生掌握得也很好。第29页共123页课题 练习三( 1 )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5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4 日教 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 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 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教 学重 难点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教 学准备 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复习二、练习1 一千一千地数,几千后面的数是一万?2 10 个一千是多少?3 6000 接 近 1000 还是接 近 10000?你是怎么想的?1 做 “ 练习三 ” 的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2 完成 “ 练习三 ” 的第 2 题。读出下面各数 , 并说一说每个数中的 “ 6 ” 各表示多少,再用线连一连。3 做 “ 练习三 ” 的第 3 题。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 ) 在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七米的高原上 , 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 2 )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八千七百种。( 3 ) 在一千三百八十年前 , 我国挖成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 4 )这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4 计算:7200-2000 7000+3000 8000-3000第30页共123页三、总结四、作业6700-700 600+3000 10000-6000学生先做在书上,再组织交流。5 填表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1030人 2914人 3027人每天参观的人数个接近几千?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大约多几千人?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在组织交流。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练习 ,你有什么收获?完成书上练习三的第 4 、 5 两题。预习明天要学习的内容。课后感受 通过今天的练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普遍有了提高。回答问题有了进步 ,能较流利并响亮地回答问题。第31页共123页课题 练习三( 2 )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6 本教时为第 6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6 日教 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 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 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教 学重 难点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法。教 学准备 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 、 练习数的 大 小 比较二 、 比 一比 , 说 一说 , 在小组里交流。三 、 找规律四、在( )里 可 以 填几?出示书上第 6 题,在 里填上或 。998 1020 4800 4080 7103 7120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老师再组织交流。补充练习:3060 3600 2300 3200 6000 5999如: 2980接近 3000, 6926比 3000多得多,3045比 3000多一些。出 示 : 5880 6930 9900 7260 6044 79463045,让学生也用上谁 比谁多得多?谁与谁比较接近?谁比谁多一些来说几句话。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找规律的练习。待学生找出规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5 ( ) 26 5314 39( ) 2 3968这道题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第32页共123页五、小结六、作业可能地让学生说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答案。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完成练习三的第 6 、 9 题。课后感受 这节课在做练习的时候 , 特别重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 课后学生说特别喜欢 P34( 8 )织蜘蛛网找规律的题。第三 单元 :千克 和克 第三 单元 :千克 和克 第三 单元 :千克 和克 第三 单元 :千克 和克课题 认识千克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7 日教 学目标认识各式各样的秤。学习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通过让学生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学生对 1 千克的感受。第33页共123页教 学重 难点体会 1 千克有多重。教 学准备 一千克大米 9 袋、各式各样的秤,两袋各 500 克的食盐,一袋茶叶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 、 课前谈话二、感受 1千 克 的 重量2 认 识 各式 各 样 的秤三、练习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千克和克 ,那么对于千克和克 , 你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呢? ( 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又叫公斤,用字母 kg 来表示,克可以用字母 g 来表示。 1千克 =1000克。1 大家对千克和克的知识 , 掌握的真不错 。 那么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 1 千克重的大米,请大家 来拎一拎,体会一下 1 千克到底有多重?2 学生进行拎 1 千克大米的练习。3 师出示水果 1 袋 , 请学生拎一拎 , 猜一猜 , 水果大约重几千克?4 师出示两袋重量分别是 500 克的食盐 , 再次请学生来掂一掂,充分体会 1 千克到底有多重?1 打开课本 , 在书上将书本出现的秤编号 ,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认识的秤,写上名称,不认识的打上问号。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认识秤的学习。3 组织交流。4 老师随意出现秤,请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秤?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1 题。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2 题。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电梯可载重 1000kg,大卡车载 5000kg。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3 题。说出下面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第34页共123页四、小结五、作业大白菜: 3 千克 冬瓜: 8 千克芹菜: 1 千克 南瓜: 7 千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4 题。你知道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几千克吗?西瓜:大约是 4 千克 菠萝:大约是 2 千克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5 题。一袋大米重 25kg, 4 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学生先独立做在书上,再进行交流。课外请 大家到商店 里去看一看 ,了解哪些 物品重 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完成书上 “ 想想做做 ” 的第 3 、 4 题。课后感受 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二年级已经学过 , 所以这节课主要还是复习 , 通过拎米,进一步感知 1 千克的重量。第35页共123页课题 认识克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8 日教 学目标让学生体会 1 克有多重。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教 学重 难点体会 1 克有多重。教 学准备 2 分硬币、各类标有克作单位的包装袋、直尺、羽毛、黄豆、橡皮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复习二 、 学习新知三 、 巩固练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 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1 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 1 克?请举例。2 一根羽毛的重量比 1 克轻还是重?一把直尺呢?用手去掂一掂 2 分硬币,看它有多重?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橙子: 150 克 哈密瓜: 1250克拿出带来的包装袋 ,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试一试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1 题。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第36页共123页四、小结五、作业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2 题。用手掂一掂,估计 下面的物品比 1 克轻还是比 1 克重?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4 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3 题。2 千克 = ( )克 3000克 = ( )千克9000克 = ( )千克 7 千克 = ( )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5 做 “ 想想做做 ” 的第 4 题。观察杯子里的水与 空杯的变化,想一想 : ( 1 )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 2 ) 照样子称一杯水 , 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第 3 题。课后感受复习克的知识和千克和克的关系 。 效理想 。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二年级时也已经接触过 , 所以这里只是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 ,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第37页共123页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8 日教 学目标1 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 , 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2 联系生活实际 , 应用千克和克 , 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 学重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 学准备 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一、估计二、填空三 、 填 或=四 、 算一算五 、 比一比出示书上的图片 , (梨、公鸡、鸡蛋、猪)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