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政企客户经理详细培训手册 第二章电信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关电信法律法规.doc_第1页
电信政企客户经理详细培训手册 第二章电信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关电信法律法规.doc_第2页
电信政企客户经理详细培训手册 第二章电信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关电信法律法规.doc_第3页
电信政企客户经理详细培训手册 第二章电信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关电信法律法规.doc_第4页
电信政企客户经理详细培训手册 第二章电信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关电信法律法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监管体系1.1 电信监管的概念监管 (Regulation)作为政府依法对企业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乃至对整个产业的兴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电信产业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因其产业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和信息严重不对称性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政府的监管。电信监管是国家对电信行业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电信监管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家、电信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代表国家对电信活动和市场行为依法进行的管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实行了各种类型的电信监管,如:电信价格监管、电信资源监管、互联互通监管、普遍服务监管等等。在中国,电信监管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市场准入、互联互通、价格控制、普遍服务、8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甚至通信建设、从业人员准入等诸多方面,对电信企业和电信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2 电信监管的机构及特征在我国具有电信监管职能的组织主要有电信监管机构、电信监管授权机构、电信监管委托机构三类。电信监管机构是指行使国家职权,执行国家电信法律、行政法规,组织和管理电信行政事务的职能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如下:1、电信监管机构所从事的工作在属性上均应是行政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门。2、电信监管机构是拥有电信业行政管理权的机关。3、电信监管机构专职贯彻执行国家电信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对电信行政管理职能。我国电信监管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我国电信监管机构是指信息产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信息产业部对电信监管的主要职能是:进一步加强电信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拟订电信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统筹规划国家公用通信网(包括本地与长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 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和其他部门专用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建立公正透明的电信市场准入制度,负责审批发放各类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公平竞争,保证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制定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办法和结算标准并监督执行;负责通信网码号资源的分配与管理,管理因特网域名,IP 地址和国际协调;制定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电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和国家通信出入口局;组织协调救灾应急通信和其他重要通信;保障国家通信与信息安全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业监管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本地区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实行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负责受理、核发本地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会同地方价格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管理本地区的电信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保证公用电信网的互联互通和公平接入,协调电信企业之间的经济与业务关系;根据授权,负责电信网码号及其他公用电信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管理互联网业务市场;组织协调通信与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工作等。电信监管授权机构是指由法律、法规或由中央电信监管机构授予非电信行政机关的机构行使电信行政管理权的主体资格,即被授权的机构可以自己独立地承担因行使电信行政管理9权力引起的法律后果。授权是一项特定的国家权力,其实质是使被授权的机构取得电信行政管理主体资格,具有电信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电信行政委托组织,是指电信监管机构或经授权拥有电信行政管理权的机构将一定的电信监管权(如电信行政处罚权、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权、服务质量监督权等)委托给非电信行政机关或机构的组织行使或办理的行为。其特点是,被委托行使电信行政权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电信行政机构的名义行使电信行政权,其行使这些权力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委托的电信监管机构承担。电信委托行政是根据电信行政管理的客观实际需要产生的。此外,工商、质量监督、物价、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对电信企业进行相应地监督与管理。第2节 法律法规2.1 电信法规我国的电信法正处于立法审议阶段,尚未正式出台。目前,有关电信法规执行的依据仍是电信条例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中涉及电信方面的相关条款。一、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经2000 年9 月20 日国务院第31 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2000 年9 月25 日国务院第291 号令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分总则、电信市场、电信服务、电信建设、电信安全、罚则和附则七部分,共七章81 条。它确立了我国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网间互联调解制度、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服务治理监督制度、电信建设管理制度、设备进网制度、电信安全保障制度等重要监管制度,成为我国目前电信行业监管的主要依据。条例所坚持的基本原则:(1)贯彻了政企分开和公平、公正的原则;(2)体现了保护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3)坚持了反映当代通信和信息技术进步要求的原则;(4)坚持了遵循国际惯例,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原则。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1)规范电信市场秩序;(2)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利益;(3)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4)促进电信事业的健康发展。电信条例的调整范围。电信条例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二是对象范围:包括了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从事与电信有关的活动两种。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言、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10从事电信活动,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事电信活动的行为。条例采用了各国电信立法中普通采用的国际电信联盟对电信的定义。从事与电信有关的活动,主要是指与电信有关的其他活动。如电信网间互联的协调、电信资费的制定与管理、电信资源的管理、电信设施建设、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和电信安全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尽管不属于直接的电信活动,但在现代社会里要开展的电信活动离不开这些与电信有关的活动的保障。电信活动和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已形成了上下游工作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我国电信管理体制。电信管理体制是指我国电信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所处地位、职能权限划分和活动方式的总和。电信条例第三条对我国电信管理体制作了相应的规定,即: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电信监管的基本原则。所谓电信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监督管理电信市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电信市场监督管理活动规律的体现,反映着电信市场监督管理二重性相统一的特点,规定着电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电信市场监督管理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具体讲,电信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两项:(一)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就是电信市场的行政监督管理机构要与原有的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相分离,并且在电信市场监督管理中破除任何形式的市场垄断,鼓励所有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展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进而达到促进电信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保证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实现的重要方面和补充,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电信管理机构的形象和威信。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经营基本原则和业务。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是电信业务经营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原则。依法经营,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依法经营的规定规范经营活动。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既包括电信活动的基本法,如电信条例;也包括与电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等。其次,电信业务经营者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单位的各种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当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依法维护其合法的权益。11遵守商业道德,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公认的商业经营规则和善良习俗。例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向电信用户提供服务时,要按照用户自主、自愿的商业原则,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所使用的电信业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强迫或者限制电信用户接受其指定的电信业务。当然,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业务经营服务中还要讲求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不搞欺诈等。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就是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接受电信管理机构等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这是条例赋予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一项重要义务。尽管我国电信业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并且打破了垄断,市场竞争机制也在形成。但是,鉴于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世界各国对电信监管的通例,电信管理机构必须要强化对电信业的监管。电信业也仍然要在电信管理机构等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下开展经营活动。要保证电信业的顺利发展,一方面要政府部门尤其是电信监管部门对电信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作为被管理对象之一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经营,加强自律,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工作,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拒绝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电信条例主要确立了我国电信业行政监管的八项重要制度。(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一种国家行政许可,它是指电信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使其获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资格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一种法定凭证。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按照电信业务种类分别规定了申请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程序和受理机关。鉴于电信资源的有限性,为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对颁发基础电信经营许可证规定了比较严格的条件,并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评议(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二)电信网间互联管理制度电信网间互联是指为了建立电信网络之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某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与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进行通信或使用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业务,而将所有提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的网络连接起来。电信网之间应当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互联互通。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专用网运营单位提出的互联互通要12求。网间互联首先由互联双方进行协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电信监管机构申请协调;在规定时间内经协调仍然不能达成协议的,协调机关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公开论证,并提出相应的网间互联方案。协调机关根据专家论证的结论和互联方案做出决定,强制实现互联互通。(三)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资费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根据电信业务的不同情况,电信资费实行企业定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定价方式。原则上对市场竞争充分的电信业务逐步实行企业定价;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业务实行政府定价;其余电信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制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应当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电信业务的政府定价,由信息产业部提出方案,征求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四)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电信网码号等用于实现电信功能、且数量有限的资源,须由国家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稀缺电信资源的分配应逐步采用拍卖方式。电信资源的收费办法由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五)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者有责任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条例对装机、移机、障碍修复、交费、查询等直接影响用户利益的服务环节规定了服务质量标准和时限要求;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用户意见,接受用户监督;电信监管机构也要受理用户申诉,依法对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还对经营者不按规范提供服务,侵害用户合法利益的六种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六)电信建设保障管理制度公用电信网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实现信息网络化的物理基础。为了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应当接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属于全国性信息网络工程或者国家规定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的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在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报批前,应当征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同意。基础电信建设项目应当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13(七)电信设备进网制度对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电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国家实行进网许可制度。接入公用电信网的上述三类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通过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机构的检测、认证,才能正式向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设备进网许可证。(八)电信安全保障制度电信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电信网络的安全,二是信息安全。与此相应的电信安全法律规定,也包括电信网络安全法律规定和信息安全法律规定两部分。电信网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电信网络安全直接影响通信畅通和信息传递。在电信网络中传递信息,既要依托电信网络,又要维护信息自身的安全。因此,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直接涉及通信畅通,影响用户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电信安全得不到保证,上述问题将无从谈起。互联网是以电信网为基础网络所构建的信息通信网络,它是电信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普及应用所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的逐步融合,电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为此列举了利用电信网络从事网络犯罪或违规活动的17 项禁止行为。规定国际电信业务必须通过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国际电信出入口局进行;并规定了电信业务经营者、用户和相关机构对维护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权利和义务。二、其他相关电信法规(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于2000 年12 月28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于2000 年9 月20 日国务院第31 次常务会议通过,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规范电子公告信息发布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14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三)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2001 年12 月20 日,国务院总理朱鎔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此规定自2002 年1 月1 日起施行,并有二十五条内容。规定中说,外商投资电信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同中国投资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以中外合资经营形式,共同投资设立的经营电信业务的企业。根据这个规定,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可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具体业务分类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执行。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经营业务的地域范围,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确定。该规定指出,外商投资电信企业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除必须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遵守电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 年12 月30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5 年1 月11 日生效。为维护公用电信设施的安全和通讯管理秩序,依法惩治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采用截断通信线路、损毁通信设备或者删除、修改、增加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等手段,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造成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救灾、抢险、防汛等通信中断或者严重障碍,并因此贻误救助、救治、救灾、抢险等,致使人员死亡一人、重伤三人以上或者造成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2)造成二千以上不满一万用户通信中断一小时以上,或者一万以上用户通信中断不满一小时的;(3)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网间通信全阻、关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断或网间某一业务全部中断不满二小时或者直接影响范围不满五万(用户小时)的;(4)造成网间通信严重障碍,一日内累计二小时以上不满十二小时的;(5)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15第二条 实施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后果”,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1)造成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救灾、抢险、防汛等通信中断或者严重障碍,并因此贻误救助、救治、救灾、抢险等,致使人员死亡二人以上、重伤六人以上或者造成财产损失六十万元以上的;(2)造成一万以上用户通信中断一小时以上的;(3)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网间通信全阻、关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断或网间某一业务全部中断二小时以上或者直接影响范围五万(用户小时)以上的;(4)造成网间通信严重障碍,一日内累计十二小时以上的;(5)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第三条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四条 指使、组织、教唆他人实施本解释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的,按照共犯定罪处罚。第五条 本解释中规定的公用电信设施的范围、用户数、通信中断和严重障碍的标准和时间长度,依据国家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2.2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于1999 年3 月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获得通过,199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所谓的合同是指由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等三种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未变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标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16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管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于1993 年10 月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自1994 年1 月1 日起施行。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而进行消费活动时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包括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九种权利:(1)安全权,消费者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被侵犯的权利;(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选择权,消费者享有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5)求偿权,消费者在受到人身损害时,依法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6)结社权,消费者依法享有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7)受教育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8)受尊重权,消费者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2.4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于1993 年9 月2 日通过的,1993 年12 月1 日正式施行。其目的是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