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思路_第1页
高校信息化思路_第2页
高校信息化思路_第3页
高校信息化思路_第4页
高校信息化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信息化思路,值得学习借鉴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高等学校要真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提到要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向,必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我们采访了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秀山。记者:请您谈谈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潘秀山:高校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首先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必须具备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开发自身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和发展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运用,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可以确保学校知识、信息的流通,以使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发明创新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另外,信息化将信息论与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如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的改革将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面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曾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他们认为,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产品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如今的管理已从工业时代的旧范式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新范式,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信息流调节着人流与物流的数量与方向,行使着组织、计划、指令、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可见,信息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主体的高等学校,应该把信息管理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环节,将信息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记者: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据说已经走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通过和天津移动公司的共同合作,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哪些实际性进展?潘秀山:天津科技大学于2004年5月整合了校园网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并成立实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统筹和承担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办公室成立后,对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超前的、高水平的规划,并制定了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经过十五、十一五持续不断地大力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基础环境、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关键校务管理系统、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和各种通用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天津科技大学和中国移动天津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高校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就业指导以及WLAN无线网络覆盖等方面。智能高校将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通过提升教学设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移动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开展顺利,目前已开通移动网中网业务,号码6000个;校讯通业务,号码8000个;对于学校提出的学生宿舍安装无线座机需求,已拟通过插卡式无线座机方式实现;天津移动为科技大学提供2条百兆专线,其中的1条百兆互联网专线为免费赠送,现已开通使用,另一条百兆数据专线正在调测中,预计新学期开学前可投入使用。天津移动根据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需求,专项设立实施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弱电集成项目,由天津公司投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2G/TD/WLAN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先在天津科技大学校区部署LTE试验网络。天津科技大学支持天津移动公司在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开展的网络建设,在基站选址、光缆接入、WLAN布放等方面给予配合和帮助。天津移动公司为天津科技大学免费提供家属区弱电集成建设,包括家属区三网合一(有线、电话、公共网络)、校园网、无线(室分)、安防监控系统、楼宇可视对讲、车控、门禁管理系统、幕帘、道闸、LED大屏网络信息点、弱电监控管理机房建设。双方合作建设教学区弱电集成项目,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网络交换设备、有线电视。双方就天津科技大学的一卡通升级项目展开全面合作。高校信息化是把我校建设为全市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作为天津科技大学,此次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共同合作,通过借鉴其全球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建设智能高校平台,全面整合学校财务、人力资源、校园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培养高端信息化人才,全面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记者: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有哪些?潘秀山: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网络建设夯实信息化校园基础环境天津科技大学校园网建设依据适度超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应用的建设思路,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经过多次改扩建,已建成了覆盖两个校区和部分家属区,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IPv4网络。截至目前,两校区共拥有核心交换机4台,汇聚交换机30台,接入交换机550台。校园网主干光纤总长度超过48千米,连接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家属区楼宇60余栋,信息点总数达12017个,有效认证用户数15948个,上网IP地址数10727个。拥有9个互联网出口,实现了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设备使用率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校内骨干网峰值带宽超过1.6Gb/s,出口带宽常态利用保持在800M以上,能较好实现上网行为监控记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校大幅度地进行了网络设备的升级和优化,实现主干链路的冗余备份,负载均衡,同时实现万兆接入能力和对IPV6的兼容,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网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为校园网过渡到IPV6网络及其应用打下良好铺垫;办公区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合作部署了高密度可用的无线网络,大大提高了网络接入的便捷性,为信息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1.信息标准建设:基于我校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及信息标准规范的建设思路,制定出天津科技大学数据标准与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规范体系,为校级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化规范。2.数据共享平台:完成了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的基础环境、标准体系、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有效避免了后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为教工、学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单点登录。并开发建设了涵盖学校各类信息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属性管理、身份转化、行为审计、用户注销等。4.信息门户平台: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统一、易用、个性、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窗口及展示平台。实现了新闻、公告的聚合和发布;具有校内检索、个性化栏目、信息服务、页面定制等功能。同时集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学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上网认证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业务系统,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并完成了对各业务系统中频繁使用的功能的集成。为校内广大用户提供了教学、科研、办公时使用业务系统的统一入口,提供了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成为了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备工具,目前日均访问量已达到5000人次。经过以上四个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我校实现了以信息门户平台为服务与展示窗口,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使用户在不同信息化应用系统间只需使用代表用户身份的唯一ID经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实现对各个应用系统的管理与信息查询,解决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和产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通过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为统一全校资源,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提升管理内涵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平台。建设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为了实现学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提高校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我校分别进行了大范围的适合学校需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升级,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RTX校信通协助办公系统、网站群管理平台、虚拟校园、资产管理系统、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校情综合分析系统等。同时把原先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集成到校级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来,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实时交换功能,为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建设各种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后,我校还进行了多种服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其中包括邮件系统、防垃圾邮件网关、网络版杀毒,视频点播/直播、VPN安全按接入网关、校内搜索引擎、二级网站托管服务、科大微盘、FTP资源中心、RTX校信通、大型综合服务网站易佳网、上网认证系统等。并不断对各服务平台进行升级与优化,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乃至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建设特色教育资源进入十一五后,我校开始更加注重并加快了资源建设的步伐,包括学校一级门户网站资源建设,覆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二级网站群的建设,目前共计建设各种二级网站76个;涵盖校级、市级、国家级的所有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数字图书馆的不断扩建;以及各种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起到了推动课程建设、提供共享资源、展示办学成果等重要作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打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生网站为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倾力打造了易佳网、易博网、常春藤、科大共青团、学工之窗等一系列校园文化网站。易佳网是我校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打造有在线影城、网络优盘、易佳音乐、信息站、易佳访谈、数字报刊、FTP资源中心、辅导员微博等品牌栏目,涵盖了校园信息、生活资讯、休闲娱乐等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易佳网首页总访问量现已突破800万人次,平均日访问量4000余人次 ,在线影城总访问量1700万人次,成为我校人气最旺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易博网是联合我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国际交流处、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各学生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推出的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整合了学生相关的网站、网络服务及资源;整合了新闻、公告、思政、信息、资源类内容,为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集中的展示平台。打造了品牌栏目-易博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校内的社交网站,类似开心、人人之类的SNS网站,每个班级、社团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实现自我宣传,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环境。常春藤生活资讯网由校学生记者团主办,通过开设时事热点、校园百态、备战考研、留学考证、兼职就业等多样化栏目,敏锐及时地为同学们搜集更加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信息,提供多方位的资讯。记者:据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中,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能耗监测管理平台是覆盖面最广和得以典型应用的特色核心系统,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优势。潘秀山:我校自2004年6月起相继规划建设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校分为河西校区和泰达校区两个校区,相距50公里,因此我校一卡通系统在地域上具有客观需求,即需实现用户一张卡片,通行两个校区的效果。经过一期的建设,我校一卡通系统已实现了校园卡就餐、洗浴、超市消费、注册选课、上机、图书出入、宿舍出入、图书借阅、乘坐校车乃至公共交通、宿舍用电、银行转账等相应功能,解决了校园卡区域应用的问题,在校师生人手一卡、通行两个校区。在天津市各高校中属于功能最全面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率先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立,并参照教育部标准建立起必要的基础数据,实现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对接,为我校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打下了基础。随着信息化校园的不断推进,我校也持续进行了校园一卡通的升级完善的优化工作。为了使校园卡能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大的服务半径,我校于2008年3月成为天津市首家校园卡与城市卡结合应用的高校,实现了校园城市两卡合一、校内校外一卡通用。卡片由原来的校园卡升级成校城通卡,校城通是我校自主命名的卡片名称,其建设内容是对校园卡现有系统施以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校园一卡通功能的基础上,添加城市卡的所有功能。持卡人可以在校内外城市卡POS机进行刷卡消费,也可以在地铁、公交、出租、水电缴费等市政公用服务业等领域方便地进行电子支付。迄今为止,校城通卡在天津市发卡量已经接近60万张。随着城市卡应用的迅猛发展,今后校城通在城市中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它所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客观的。对于学校来说,社会效益方面表现在统一了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自豪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强化了学校的品牌传播,扩大了卡片的使用半径,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升信息化校园的应用服务水平,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使我校现有的一卡通管理系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和发挥最大效能成为学校的又一攻关课题。经过和一卡通厂家多轮的探讨和深入研究,我校于2010年在原有一卡通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手机一卡通的全新功能。校内师生的手机除了具备校城通的功能外,在移动信息应用上还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通过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信息手段为依托,结合我校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效果,实现信息更广域互动、资源更广阔共享、师生更广泛受益的移动信息化校园。当前,大多数学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为把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移植到手机上,使手机成为数字移动校园的载体奠定了基础。例如:通过与教学平台的对接,实现学生通过手机查询课程知识点,完成老师布置的离线作业,进行网上互动答疑等等,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一部学习的辅助工具。我校数字迎新系统涵盖迎新前辅助服务、现场迎新、实时统计查询、迎新后续管理等功能模块;极大地提高了我校迎新工作的服务水平、效率和便利性;有效解决了两校区同时迎新的数据同步问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为我校的教职工信息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化的数据平台。在人事聘期考核期间,提供了快捷的分数计算和统计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人事信息的日常管理、考勤报送、年度考核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服务。人事系统中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其他各相关业务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准确。 我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学术活动、人才管理、学术团体、信息推送、考核管理、人员机构及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为我校的科研信息管理和聘期、年度等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科研统计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有分数指标都以公式的形式配置,提供了灵活的修改接口,提高了使用的延展性。我校学工管理信息具有综合管理、奖惩管理、资助管理、思政管理几大模块,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支持各种条件及其组合的查询和统计,并可以支持多形式的数据导出。系统建设以后使用系统开展了基本信息确认、困难生认定、奖学金荣誉称号评定等业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我校以校园能耗管理监测平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学校能源耗用的审计,对能耗历史数据的分析,查找能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三网合一的技术手段,建设了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以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人文节能为架构,全面规划与实施了节约型校园建设。记者: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科研与教学已一并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科研信息化的建设,为的是促进学校科研管理、服务教师科研工作和促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请您谈谈,天津科技大学教学与科研信息化建设是如何协同服务,相辅相成的?潘秀山: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础核心业务,从信息技术理论的视角观察,教学的过程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科研的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都是知识工作者大量交流、互动、协作的过程。因此我校紧紧围绕协作服务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协同信息门户,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服务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虚拟网络交互环境,突破传统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主体的网络协作服务环境,随着功能的增加与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校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协同信息门户首页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有别于传统的软件系统,它参考企业电子协同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的基础性业务的支撑服务平台,是面向学生、教师、校友个体,班级、社团等组织,自发形成的社区化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心的虚拟社区平台。规范和引导了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起学校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依托先进的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学生、教师参与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来,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以在校生为主,自然向校友延伸的服务架构,长期增强学生粘性。另一方面,协同信息门户还具有部门协作服务,该服务是面向校内各党政部门、行政部门、学院、系科等机构,提供一套支撑其常规办公事务开展的协作支撑系统,是对各部门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力补充。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对部门内的事务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协同程度,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最直接的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服务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以下的社会效益:1、以校园整体的视角来规划校内协作应用,有效围绕校内各类群体构筑细密的虚拟交互网络。各个院系和部门不必再建设自己的协同办公系统,避免了重复投资,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