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电力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 潭 金 井 湾 片 区 金 井 五 路 道 路 工 程 电力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平潭金井湾片区金井五路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3一、编制依据3二、编制原则3(一)工期保证原则3(二)技术可靠性原则3(三)安全、环保原则3第二章 工程概述3一、工程概况3(一)电力隧道工艺设计3(二)平面布置3(三)立面布置3(四)横断面布置3(五)电力隧道断面位置设计3(六)电力隧道防火分区布置3(七)电力隧道通风设计3(八)电力隧道投料口设计3(九)电力隧道引入引出口设计3(十)电力隧道排水设计3(十一)人员出入口设计3二、结构设计要点3(一)结构设计3(二)通风口设计3(三)投料口设计3(四)管线支架3(五)电力隧道横穿道路段处理3(六)地基处理3(七)基槽回填3三、附属工程设计要点3(一)排水设计3(二)其他附属设施3四、基坑支护设计3(一)支护体系设计3(二)高压旋喷桩设计3(三)基坑开挖3(四)钢板桩施工3五、工程地质、水文情况3(一)工程地质情况3(二)水文地质条件3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3一、施工进度计划3(一)工期及进度安排3二、资源配置计划3(一)人员配置计划3(二)主要施工机械配3第四章 基坑施工方案3一、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总体说明3(一)开挖深度3m5m段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法3(二)开挖深度大于7m段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法3第五章 基坑降水、排水及监测方案3一、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3(一)排水沟和集水井布置及排降水方法3(二)机械设备选用3二、基坑监测方案3(一)监测目的3(二)监测项目3(三)测点布置3(四)监测一般要求3(五)监测频率3第六章 保证措施3一、安全保证措施3二、质量保证措施3第七章 应急预案3一、基坑渗水、坍塌应急预案3(一)预防措施3(二)应急组织3(三)资源配置3(四)人员培训3(五)应急响应3(六)实施响应3(七)善后处理3(八)事故处理3二、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3(一)台风预警等级及信号3(二)分级响应程序3(三)应急组织及资源配置3(四)应急响应3(五)抢险工作措施3(六)救护和疏散3(七)培训与演练3第一章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2、闽建201041号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200912号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1、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2、其它相关建筑、结构图纸;二、编制原则(一)工期保证原则根据合同约定的本工程总工期及节点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安排周密,使分部分项施工衔接有序,资源利用充分,以保证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二)技术可靠性原则施工方案制订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吸收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我单位相关工程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完成。(三)安全、环保原则以确保安全、文明施工为原则制订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全过程处于严密监控状态,以有利生产为目标布置施工总平面。第二章 工程概述一、工程概况(一)电力隧道工艺设计本次设计高压电力隧道为宸鸿科技术110KV高压电缆通道,同时为金井湾片区协力、冠捷厂房用地预留远期110KV电缆通道,根据电力总体规划,电力电缆进入220KV上澳变后,由上澳变引出,沿金井湾大道南侧布置,于金井五路交叉口处引出,最终沿金井五路进入宸鸿技术厂区内部110KV专用变电站。为避免高架占用用地,影响美观,采用电力隧道埋地缆化,本次电力隧道金井五路段为单仓结构。(二)平面布置平面布置要求尽量将电力隧道布置在道路外侧或绿化带上、线形平顺、减少与障碍物交叉(主要是雨污水管道、箱涵、规划水系),并与金井湾大道电力隧道衔接。1、设计起点至道路桩号K0+120段:电力隧道下穿金井五路过路箱涵。2、道路桩号K0+120K1+272.28段:电力隧道布置于金井五路东侧红线外侧,电力隧道中心线距道路东侧红线2米;3、道路桩号K1+272.28K1+319.96段:电力隧道斜穿金井五路;4、道路桩号K1+319.96K1+460段:电力隧道布置于金井五路西侧,电力隧道中心线距道路西侧红线16.2米;5、道路桩号K1+319.96K1+460段:宸鸿科技如意路南北两侧地块连通管廊布置于金井五路西侧,连通管廊断面尺寸为BXH=42002700,该管廊与电力隧道平行布置,管廊中心线距电力隧道中心线5.74米。(三)立面布置金井五路电力隧道沿线下穿段较多,标准路段覆土高度0.4m,为保证景观要求,电力隧道遇通风口位置下穿,覆土厚度2.5m米左右,通风口构造及通风设备埋于地面以下,全段最小覆土厚度小于0.3米。本次与电力隧道交叉的障碍物主要有过路桥涵、雨污水主干管,当遇水系或雨污水主干管时,电力隧道下穿通过,纵坡不大于15%,沟顶距河内底设计高程控制在1m左右。同时设计上已经考虑了污水主管与桥涵一同过路,这样有效的减少了电力隧道的下穿次数。在管线交叉处排洪箱涵交叉处标高控制如下:1、K0+100处电力隧道与4孔6.03.9米排洪箱涵交叉,电力隧道采用下穿排洪箱涵;2、K0+280处电力隧道与D1000雨水管交叉,电力隧道上跨雨水管;3、K0+420K0+514.45段金井二路交叉口,电力隧道与南北两侧DN600给水管交叉,且需布置出仓口,因此该段电力隧道下穿给水管;4、K0+720处电力隧道与D1000雨水管交叉,电力隧道上跨雨水管;5、K0+852.5K0+940.05段北湖路交叉口,电力隧道与南侧DN400给水管交叉,且需布置出仓口,因此该段电力隧道下穿给水管;6、K0+972.67处电力隧道与D1200雨水管交叉,电力隧道上跨雨水管;7、K1+200处电力隧道与D1000雨水管交叉,电力隧道上跨雨水管;8、K1+370、K1+392.4、K1+445处电力隧道与金井湾规划5#排洪渠、如意路下南北两侧DN600给水管交叉,电力隧道下穿;9、K1+440处电力隧道与D800污水干管交叉,电力隧道上跨污水管;10、电力隧道的纵坡按最小0.3%排水纵坡设计,最大纵坡按一般路段不超过15%。(四)横断面布置电力隧道横断面设计主要根据路段的回路数,本次设计路由西侧上澳变及东侧竹屿变引入,主要为宸鸿科技110KV高压电缆,同时于金井二路、北湖路交叉口处均有分支,考虑近期管线敷设及远期管线预留空间,共设置A型BH=2.6m2.2m一种断面。电力隧道内支架220V高压电缆布置形式采用品字型布置,品字型布置断面可减少电力隧道宽度,但需增加电力隧道高度,本工程考虑尽量缩小路基外电力隧道软基处理范围,采用电缆品字型布置于支架内方案。宸鸿科技南北两侧连通管廊断面根据宸鸿科技建设方提供需放置管廊内的管线种类及管径大小布置,为保证与宸鸿科技厂区内衔接方便,与厂区内部管廊断面一致,B型断面尺寸为BH=4.22.7米。A、B型横断面布置如下:A型电力隧道断面构造图B型下穿管廊断面构造图(五)电力隧道断面位置设计金井五路东侧紧邻规划金井湾2#排洪渠,东侧除了雨水干管需排入2#排洪渠外,其他市政管线东侧均无路段预留横穿管,因此金井五路电力隧道布置于道路东侧红线外侧,尽量减少与其他市政管线交叉。(六)电力隧道防火分区布置本工程中防火分隔间距按照不大于200m设计,全线电力仓设置8个防火门,有9个防火分区。每两个常闭防火门中间设置一常开双开甲级防火门。常开防火门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正常工况不带电常开,异常工况自动关闭。常闭防火门不设置自动控制系统。(七)电力隧道通风设计为排除电力隧道内电缆散发的热量,并补充适量的新鲜空气,需设置通风系统。通风口均设置在道路红线外,避开道路车行道及下穿段范围。当管沟内发生火灾时,火情监测器发出的信号使电动防烟防火阀关闭,同时关闭通风机。待冷却后由排风机排除烟雾。本次电力隧道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的通风形式,每400米左右为一通风区间,在每一通风区间内分别布置一个排风口和一个进风口,因此全线共设置有4个通风口,通风口均设防水百叶窗,内衬10x10mm不锈钢丝网,且均设置在地面绿化带及道路红线外侧,通风口同时考虑了人员进出通道。通风量按换气次数计算,电力仓按4次/小时。(八)电力隧道投料口设计进料口兼顾人员出入功能,全线共设置有8个投料口,投料口均布置在道路绿化带或道路红线外侧,投料口最大间距200米,便于投料及人员进出。电力隧道防火门、通风口、投料口统计表断面形式防火门通风口投料口常开常闭A型5448(九)电力隧道引入引出口设计电力隧道引入引出口采用排管出仓口,排管出仓口用于外接电缆沟的引出口,电力电缆通过预埋于箱体侧墙上的玻璃钢套管引出箱体,并接入临近的工作井,然后通过工作井接入电缆沟,本项目设置两处排管出仓口,分别设置于金井二路、北湖路交叉口处。电力管道出仓采用缆线密封件。(十)电力隧道排水设计电力隧道在每个防火分区低点设置排水集水槽,内设排水潜水泵,以排除各自防火分区的积水。双仓两侧均需设集水槽,市政仓排水集水槽尺寸1.0m1.0m,槽深1.2m;电力仓排水集水槽尺寸1.0m1.0m,槽深1.2m。排水潜水泵设置在排水集水槽内,单泵流量Q=30m3/h,扬程H=15m,电机功率N=2.2kW。采用软管移动式安装,用一根软管接至DN80PE出水管,PE出水管沿共同沟内壁固定安装。排水潜水泵开启方式为自动启动,在排水潜水泵出水管上安装同口径小阻力止回阀和检修手动阀门,排水出水管出共同沟后就近排入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排水泵的开停由设于集水坑内的液位继电器控制,高液位开泵,低液位停泵,超高液位报警。排水潜水泵的备用考虑采用库备的方式。电力隧道内横断面地坪以1的坡度坡向排水沟,排水沟纵向坡度与共同沟纵向坡度一致,一般不小于3,排水沟坡度坡向排水集水槽。(十一)人员出入口设计电力隧道全线的通风口、投料口均可作为人员进出口,最远距离为200m,这样便于人员的进出与逃生。二、结构设计要点(一)结构设计本工程标准段A型电力隧道(2.62.2m)、深埋段(2.62.2m)及B型下穿管廊(4.22.7m)均为矩形单箱单仓结构,浅埋段顶板、底板、侧墙厚度均为300mm,深埋段顶板、底板、侧墙、均为400mm。B型下穿管廊两端若未施工,应设置砖墙封堵,墙体需抹涂砂浆防止渗水。拟建工程场地的最高地下水位按现状地面以下0.5m考虑,除出仓节点及通风口区段外,断面覆土及结构自重均满足抗浮要求。节点段抗浮考虑抗浮缺口较小,因此采用底板外挑覆土配重以解决结构的整体抗浮同时加强结构整体刚度已满足局部抗浮的要求。在不计入侧壁摩擦阻力的情况下,结构抗浮安全系数Kf1.05。为适应地基变形,减少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裂缝,沿电力隧道纵向每隔不大于15m的距离设置一道沉降缝,通风口节段、投料口节段、出仓口节段及小半径弯道电力隧道(小于15m)两端应设置沉降缝,其他具体沉降缝位置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机械及地质情况自行调整。结构主要材料:主要结构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基础素混凝土垫层及箱体内填充均采用C15混凝土。电力隧道结构承受的主要荷载有:结构及设备自重、管沟内部管线自重、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地下水浮力、汽车荷载或其它地面荷载。电力隧道地下结构工程受力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箱体外侧为50mm,内侧为40mm,其余未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二)通风口设计通风口采用多室双层结构,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结构设计上按单独的通风口节段设计。通风口节段下层为电力隧道层,构造尺寸与标准节段箱体一致。通风口上层分成通风室和电气控制室,通风室横向内净宽为2.6米,纵向内净长均为4.15米,风机孔规格均为0.60.6米,电气控制室内横向净宽为2.6米,纵向内净长均为3.5米。(三)投料口设计投料口采用直接在顶板开投料孔及人员进出孔,投料孔尺寸纵向净长为2.0米,横向净宽为0.8米,人员进出孔为0.8米。(四)管线支架本段电力隧道采用预埋式支架体系,在箱体结构施工阶段需设置预埋件,后期根据支架管线布置位置采用锚固件固定管线。支架结构内的电缆和管道应优先采用工厂生产并符合国家或行业规范规定标准的产品。若其他系统(电力)和专业管线支架有具体要求,以其为准。(五)电力隧道横穿道路段处理本次电力隧道部分路段需要横穿辅道或主车道,在路面范围及向外2米内的路床顶面以下0.5米后需设置2层土工格栅,减少箱体两侧回填施工困难引起的沉降不均匀对路面结构的不利影响。(六)地基处理电力隧道宽度及埋置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如下:浅埋段:A型电力隧道(2.62.2m)(即顶板顶覆土0.42.7米段)应不小于120KPa;深埋段:A型电力隧道(2.62.2m)(即顶板顶覆土2.76.8米段)应不小于200KPa; B型电力隧道(4.22.7m)(即顶板顶覆土1.96.8米段)应不小于200KPa;地基加固处理措施见道路工程相关设计。(七)基槽回填电力隧道回填土应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执行。严禁采用膨胀土或有膨胀土潜势的土质作为回填土用料。电力隧道基槽两侧范围除变形缝两侧各1米范围要求采用粘性土回填外,其余路段均要求采用中粗砂回填。箱体两测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箱体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压实度不应小于96%,当采用机械填土时,须待箱体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箱体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待填方高出箱体顶不少于1.0米时,再用机械填筑。其他回填要求同道路路基要求。三、附属工程设计要点(一)排水设计在箱体内填充1011.05cm厚C15砼,使横向坡度形成1%人字。在电力隧道内两侧边设置排水沟,沿纵坡方向低处设置集水井,每座集水井内设置1台潜水排水泵,排水管在电力隧道的侧边引出箱体后就近排入道路雨水管,所有管道穿箱体结构的部位均要求设柔性防水套管,防止地下水渗入沟内。(二)其他附属设施本次设计范围为电力隧道土建结构及工艺设计,不涉及消防、电气、监控系统部分,该部分将另行设计。四、基坑支护设计(一)支护体系设计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主体结构形式并结合用地红线同时考虑周围构筑物的安全及使用要求,基坑开挖支护方式采用三种形式:分级放坡开挖、钢板桩支护+钢管撑+分级放坡、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1、分级放坡开挖放坡开挖施工工艺简单,功效快,但由于本工程基坑大部土质为淤泥质土,开挖放坡的坡度较缓,地下水位较高,在K0+920处的电力隧道及箱涵由于淤泥厚度变化幅度大,钢板桩支护无法满足足够的埋深及变形等西求,该位置段采用分级放坡开挖。施工时应注意分级开挖放坡的坡度及与钢板桩的衔接。2、钢板桩支护+钢管撑+分级放坡桩号K0+400K0+514段、K0+860K0+980、K1+319K1+460等段开挖深度均大于5m,单独采用钢板桩垂直支护钢板桩的变形较大,故需采用放坡开挖+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3、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大部分的电力隧道开挖深度在3m以内,采用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箱涵基坑面积较大,采用内支撑施工较复杂,而且淤泥质土很厚中间加立柱效果不是很理想,故箱涵的支护采用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二)高压旋喷桩设计高压旋喷桩桩径600mm,桩间距450mm,采用单管法,且高压旋喷桩进入基坑底部不宜小于2m。高压旋喷桩所采用的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每延米水泥用量为250kg。高压旋喷桩注浆工艺应满足下表:注浆压力(MPa)注浆流量(L/min)提升速度(m/min)旋转速度(r/min)2028801200.150.2020高压旋喷桩施工步骤: 空压机、泥浆泵、钻机、水泥仓等机械设备定位;预导孔放样;钻机成孔;旋喷桩就位;钻杆放至设计标高;压缩空气、浆液输入钻杆,提升钻杆,进行由下而上的旋喷;钻机,冲洗,移位。(三)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场地条件、基坑平面尺寸、开挖深度、支护形式等因素,基坑开挖应按照分层、分段、对称、限时、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2、土方挖掘机、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3、基坑开挖根据施工采取合适的开挖方式和开挖顺序,应严格控制开挖厚度、开挖高差及临时开挖边坡,避免造成开挖中的临时边坡失稳。4、开挖时挖土机械不得碰撞或损害锚杆、腰梁、内支撑及其连接构件,不得损害已施工的基础桩。5、对采用内支撑的支护结构,以采用局部开槽方法浇筑混凝土或安装内支撑;开挖到支撑作业面后,停止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撑的施工作业,待支撑施工完毕并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的进一步开挖施工。6、机械挖土时严禁超挖,坑底以上20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土的方式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方式挖除。7、不得在基坑周边堆放建筑材料及开挖的土方,避免对基坑稳定造成影响,基坑周边的附加荷载不得超过15kpa。8、开挖至坑底时,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构件施工完成后,基坑及时进行回填。9、基坑开挖采用信息化施工和动态控制方法,应根据基坑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10、其他一切未尽事宜参照有关规程、规范执行。(四)钢板桩施工1、钢板桩的外形及截面特性、锁扣尺寸等应符合设计的要求。2、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时,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3、钢板桩支护结构由打入土层中的钢板桩围护体和内支撑组成,施工时应考虑钢板桩的打入、拔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钢腰梁与钢板桩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钢腰梁应贴合钢板桩,其间如果存在缝隙应灌以细石混凝土填实。5、钢板桩采用锁口式防水构造,沉桩前应在锁口内嵌黄油、沥青或其他密封止水材料。6、钢板桩桩体不应弯曲,锁口不应有缺损或变形;相邻桩间的钢板桩锁口使用前应通过套索检查。7、接长的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桩的街头位置应上下错开。钢板桩桩身接头在同一截面内不应超过50%,接头焊缝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8、钢板桩施工前,应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方法减少沉桩时的挤土与振动影响。钢板桩拔出前应采用振动锤振动钢板,拔出时应采用边拔边注浆回填等措施。五、工程地质、水文情况(一)工程地质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资料,本项目场地岩土体分布及特征按埋藏顺序分叙如下:1、杂填土:灰褐、灰黄色,沿线主要分布于现有土路及塘埂上,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地、碎石极少量的生活垃圾组成,回填时间小于10年,为完成自重固结,属欠固结土,该层力学强度较差。2、中砂:沿线分布于道路表不,呈浅黄、浅灰色。以松散状为主,成分主要由中颗粒石英构成,局部含有大量的贝壳等,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力学强度一般。3、淤泥-1:该层沿线大部分钻孔有分布,呈灰黑色,软塑状,成分主要由粘、粉粒构成,原状芯样摇振反应迅速,属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差。4、砂混淤泥-2:该层呈灰黑色,以松散状态为主,主要由粘粉粒组成,泥质含量约占1525%,力学强度差。5、中砂:该层呈浅黄、浅灰色,以松散状为主,成分主要由中颗粒石英砂构成,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力学强度一般。6、粉质粘土:该层沿线大部分均由分布,呈浅黄、浅灰色为主,呈可硬塑状,成分主要由粘、粉粒构成,含砂量约5%,力学强度一般。7、中砂:该层沿线大部分均有分布,呈浅黄、浅灰色。成分主要由中颗粒石英砂构成,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差,力学强度较好。8、淤泥质土:该层呈灰黑色,软塑状,成分主要由粘、粉粒构成,原状芯样摇震反应迅速,属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差。9、残积砂质粘性土:拟建道路呈灰白、灰黄、紫红等花斑色,可塑硬塑性状。成分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及少量云母碎屑等组成,2mm的石英颗粒为15%,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但该层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不良特性。10、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该层呈灰黄色,岩石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砂砾为主,泡水易软化。该层岩石质量指标属极差,RQD指标为0,属软岩,岩石完整程度属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工程性能较好。1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该层呈灰黄等色,主要由未尽风化的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组成,长石未尽风化,部分与石英风化不彻底呈小碎石状等。该风化强列,岩体极破碎,为散装体结构,岩芯呈碎块杂砂砾状,以属较软岩为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压缩性低,力学强度较高。但该层与砂砾强风化岩仍呈渐变过度关系,无明显界限。该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二)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本场地地形平缓,现状为盐田,盐田灌溉排泄沟渠横贯其中,现状盐田大部分地段存有积水,沟渠内水位与盐田内积水水位基本一致。盐田内原有河沟等可通过水闸与海水直接相通,现因受盐田场地部分地块堆填阻隔,地表水体同海水联系较弱,但场地附近盐田地表水与河水等具连通性。具体地表水分布如下:K0+000发育一北东向河沟,河沟宽约10米,水深约1.2米;K0+020发育一北东向河沟,河沟宽约6米,水深约0.8米;K0+880盐田内部近东西向河沟,河沟宽约15米,水深约1.5米;K0+760K1+320为盐田积水区,勘察期间积水深度约0.20.6米;K1+460K1+860为鱼塘,塘底标高与临近盐田标高基本一致,勘察期间干涸,未见地表水;K1+860K2+030坡脚近南北向河沟,宽约20米,水深约0.5米。整体上,道路全段地表水分布较广泛,其中河沟内常年存有地表水,而盐田路段,由于大气降雨及地表径流的影响,常常容易积水。随着吹沙造田的进行及海堤的建设,盐田大部分的积水将消失,届时地表水与勘察期间可能有较大变化。2、地下水大部分钻孔位于盐田积水区(水上),道路起始端部分钻孔位于盐田填砂(素填土)区域,道路末端部分钻孔位于干涸的盐田内。量测的地下水水位埋深0.201.10米,高程-0.412.42。根据调查,历史最高水位7.8m,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3.05.0米,年水位变化幅度在2.0m以内。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一、施工进度计划(一)工期及进度安排根据业主对总体工期的规划要求,结合本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均衡生产,确保安全和质量的条件下适度提前”的原则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中,将根据具体工程进展情况,应用网络技术,对施工计划和资源配置及时调整,对施工进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既定工期目标的实现。1、工期目标我公司根据拟投入的资源,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计划于2013年04月12日开工,2013年6月30日竣工,总工期79天。2、主要工程节点工期目标考虑到电力隧道施工进度影响到金井五路正线路基施工,为了金井五路的总工期要求,同时确保电力隧道施工进度,按照总体部署,对于全线电力隧道进行段落划分,详细节点工期如下: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节点计划完成时间如下:施工准备:2013年04月12日2013年04月15日;土方开挖:2013年04月15日2013年05月15日主体结构:2013年05月15日2013年06月23日附属结构:2013年06月23日2013年06月30日以上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基坑支护施工,降水效果等如发生特殊变化,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相应更改和调整。二、资源配置计划(一)人员配置计划1、配置原则“以劳动力专业化,仪器设备智能化、施工机械化,材料供应合理化,满足施工生产,适当富余”的原则进行配备资源。2、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配置选派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市政电力隧道施工技术人员参加本工程施工与管理。3、劳动力安排计划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调整所需劳动力人数,进场劳动力高峰期总人数为170人。劳动力进场计划见下表。劳动力进场计划表工种人数时间钢筋工模板工司机砼工电工普工合计人数工日2013年4月505010155201502013年5月505010155201502013年6月55551015530170(二)主要施工机械配 根据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形成与生产能力相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线。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及进场计划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购置年份额定功率生产能力完好情况进场时间1高压旋喷机MGJ-502台完好2013.3.252高压注浆泵XPR-90002台完好2013.3.253挖掘机PC220LC6台小松2007完好2013.3.254长臂挖掘机PC300LC-62台2008完好2013.3.255装载机ZL-504台厦工2007完好2013.3.256振动打拔机450H4台完好2013.3.257自卸汽车EQ1242G210辆山东200915t完好2013.3.258砼罐车6辆9m3完好2013.3.259汽车吊QY251台徐工200725T完好2013.5.110小型振动碾压机DVH6006台徐州2005完好2013.3.2511水泵Y280S-4B型30台四川20055.5kw完好2013.3.2512插入式振捣器ZN25-ZN5024个兰州2006完好2013.3.2513钢筋调直机2台完好2013.5.114钢筋弯曲机GW40-12台上海20033kw6-40mm完好2013.5.115木工圆锯机2台完好2013.5.116电焊机BX3-50010台长春2003完好2013.5.117钢筋切断机GQ323台合肥2003完好2013.5.118变压器S9-400KVA3.5/0.42台潍坊2011630kVA完好2013.3.2519柴油发电机12V135BZLD12台上海2008200KW完好2013.3.2520全站仪南方NTS-320B1台2011完好2013.3.2521水准仪DSZ33台苏州2006完好2013.3.25第四章 基坑施工方案一、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总体说明本标段基坑开挖深度在3.0m以内,采用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根据不同开挖深度,用不同的开挖及支护形式为放坡开挖+钢板桩支护+分级放坡钢管内支撑的支护方案(5m一道、局部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具体施工方法如下所述:(一)开挖深度3m5m段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法1、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基坑开挖第一步 基坑开挖第二步待钢板桩打设完毕后,沿基坑外沿采用长臂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出的土方采用自卸汽车及时运至弃土场,以免堆载对基坑形成不利影响。 开挖过程中如遇到较大渗水,边挖土边进行排水,集水坑深于坑底0.8m。 基坑开挖到支撑设计标高时架设支撑,保证基坑正常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受力符合设计。为确保围檩与水平支撑之间有足够紧,在安装水平支撑时,在水平支撑与钢围檩之间插入钢楔,钢楔与水平支撑和钢围檩之间焊接。同时采用两根角钢分别与钢围檩和水平支撑焊接,防止施工过程中,因围护结构发生位移,导致水平支撑坠落。支撑的水平间距为5m,高度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而定,基坑开挖时先开挖至围檩标高下方50cm处,焊接围檩托架,然后安装围檩。围檩安装完毕后,先安装水平支撑,然后再开挖至设计高程。为防止槽底积水浸泡基槽,当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后利用基坑底部两侧 800mm800mm的集水沟采用水泵进行强排。在沟槽挖土过程中,应与支撑相配合,挖土后须及时支撑,防止槽壁失稳而导致沟槽坍塌。支撑安装要求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的要求,支撑与围檩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规定:a. 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b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 mm。c同层支撑中心标高高差不大于30 mm。2、基坑支护方法对于含有淤泥、淤泥质土及砂层的路段采用“钢板桩+钢管内支撑”的支护方式,钢板桩既起围护作用,同时可以起止水作用。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可细分为9m、12m长拉森钢板桩加一钢管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钢板桩之间采用400400H型钢围檩进行连接,直径509*9的钢管进行内支撑。支护断面如下图所示:埋深3m 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断面图3m 埋深7m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断面图拉森钢板桩的参数本工程投入的拉森钢板桩采用型拉森钢板桩,宽400mm,高170mm,厚15.5mm,理论重量76.1 Kg/m,要求拉森钢板桩无穿孔,修边调直后方可使用。拉森钢板桩之间用400*400H型钢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与每根拉森钢板桩之间空隙用C20砼灌缝。转角需设置专用构件,采用5099钢管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水平间距为2.0m,电力隧道主体施工时需调整对撑间距并及时回顶。钢板桩的选用与验收标准:钢板桩基本使用新的,逐根进行检查,检查锁口和桩身的平整度。对于锁口已打坏且无法修正的、桩身扭曲变形的应弃之不用。钢板桩运到现场后的验收标准:a.高度允许偏差8mm;b.宽度绝对偏差+10mm;c.弯曲和挠度用2m长锁口榉板顺利通过全长挠度1%;d.桩端平面应平整;e.钢板背面及锁口应光滑无阻。打桩机械设备的选择主机采用履带式振动打拔机,稳定性好,行走方便,便于每根桩校正,桩锤采用45千瓦振动锤,以振动体上下振动而使板桩沉入,贯入效果好。钢板桩的打设打设前的准备工作:a.钢板桩的准备:桩打入前应将桩尖处的凹槽底口封闭,避免泥土挤入。钢板桩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底层垫枕木,堆高不超过5层。b.围檩支架安装:为保护钢板桩垂直打入后板桩墙面平直,打设方法选用屏风法施工。采用单层围檩,H型钢制作,每1020块钢板桩组成一个施工段,对每一个施工段,先将其两端12根钢板桩打入,严格控制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从一端开始逐根插打,为防治打入时钢板桩扭转,造成钢板桩前的锁口,或者在钢板桩与围檩之间的两边空隙内设一只定榫滑轮支架,阻止板桩下沉中的转动。钢板桩打设:用打桩机将钢板桩放至插桩位置,插桩时锁口对准。每一流水段落的第一根钢板桩作为定位桩,应先沿钢板桩的行进方向反向倾斜8度左右,再开动振动锤,利用振动力把桩沉至离地面1m左右停止。(防止施打第二根桩时因磨擦过剧而把第一根桩带入土中)。然后吊第二根、第三根逐步插打。为防止打桩时把相邻的已打桩标高的桩因摩擦作用而带入土中,要求每打好一根桩就要在顶部用电焊与相邻的桩相固定,连接成一片,加大抗摩擦力。为保证桩的垂直度,用全站仪加以控制。为防止锁口中心线位移,可在打桩行进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板桩位移,同时在围檩上预先标出每块钢板桩位置,以便随时检查纠正。打桩开始第一、二根钢板桩的打设位置和方向要精确,使起导向样板的作用,故每入土1m测量一次。钢板桩打入时如出现倾斜和锁口结合部有空隙,到最后封闭时有偏差,可用轴线修正法修正,如发现过大倾斜时,要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逐步纠正。施工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必须对场地标高进行复测,施工时用水准仪测量,确保板桩桩顶的标高准确。在打桩就位后,校正桩架的垂直度,确保板桩垂直,并确保板桩之间较好地咬合。特别要注意基坑围护形状的不规则,对桩间的就位更应准确。板桩打好后,及时固定,以防止板桩移位。拉森钢板桩拔桩施工打桩记录是制定拔桩的重要资料,一般打入不难,拔桩也不难。由于在打桩前已调直好板桩,锁口除锈上油封底,桩土之间的阻力已经改善,同时在打桩时遇到阻力大贯入度小的地方不硬打;而且在运用过程中监测加固防止变形;在拔桩前回填土已使板桩前后土压力基本平衡。经验证明只要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工作一般采用静力拔桩是可行的。如果遇到静力难拔时,可辅之以振动助拔。(二)开挖深度大于7m段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法1、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基坑开挖参照上节“土方段钢板桩+钢管内支撑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方法”中相关内容。2、高压旋喷桩截水帷幕施工方法本工程高压旋喷桩桩径600mm,桩间距450mm,采用单管法(见下图),且高压旋喷桩进入基坑底部不宜小于2m。高压旋喷桩所采用的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每延米水泥用量为250kg。高压旋喷桩平面位置示意图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机具就位钻孔至设计标高旋喷开始提升旋喷注浆旋喷结束成桩。 场地平整和桩位放点:施工前先平整场地,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包括大块石等。 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定旋喷桩施工的控制点,埋石标记,经过复测验线合格后,用钢尺和测线实地布设桩位,并用竹签钉紧,一桩一签,保证桩孔中心移位偏差小于5mm。 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1020%的返浆量,将废浆液引入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根据场地条件可进行无公害排放。沉淀的泥土则在开挖基坑时一并运走。沉淀和排污统一纳入全场污水处理系统。灰浆拌制系统主要设置在水泥附近,便于作业,主要由灰浆拌制设备、灰浆储存设备、灰浆输送设备组成。 机具就位:由专人指挥,用水平尺和定位测锤校准桩机,使桩机水平,导向架和钻杆应与地面垂直,倾斜率小于1%。对不符和垂直度要求的钻杆进行调整,直到钻杆的垂直度达到要求。为了保证桩位准确,必须使用定位卡,桩位对中误差不大于5mm。 启动钻机边旋转边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采用二重管法施工。该方法插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即钻孔完成时插管作业同时完成。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高压水喷嘴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1MPa,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 浆液配置:高压旋喷桩的浆液,采用抗腐蚀的矿渣水泥,水泥浆液配制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为水灰比11,水泥浆比重1.49。搅拌灰浆时,先加水,然后加水泥,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水泥浆应在使用前一小时制备,浆液在灰浆拌和机中要不断搅拌,直到喷浆前。喷浆时,水泥浆从灰浆拌和机倒入集料斗时,过滤筛,把水泥硬块剔出。水泥浆通过胶管送到旋转振动钻机的喷管内,最后射出。 喷射注浆:在插入旋喷管前先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喷射压力大于20Mpa,注浆流量按照75L/min控制。各部位密封圈必须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并做高压水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喷射浆液。旋喷作业系统的各项工艺参数都必须按照预先设定的要求加以控制,并随时做好关于旋喷时间、用浆量,冒浆情况、压力变化等的记录。喷射时,先应达到20Mpa的喷射压力、喷浆旋转30秒,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边喷浆边反向匀速旋转提升注浆管,提升速度为200mm/min,直至距桩顶1米时,放慢搅拌速度和提升速度 。保证桩顶密实均匀。中间发生故障时,应停止提升和旋喷,以防桩体中断,同时立即检查排除故障,重新开始喷射注浆的孔段与前段搭接不小于1m,防止固结体脱节。 冲洗:喷射施工完成后,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采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凝固堵塞。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清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除。 旋喷机以移位到下一根桩,重复以上工序,完成下一根桩。成桩质量检查:a.质量检验时间、内容对喷射质量的检验,应在高压喷射注浆结束后1周,检查内容主要为取芯试验等。b.质量检验数量、部位检验点的数量不少于为施工注浆孔数的1%,对不足20孔的工程,至少应检验2个点,不合格者应进行补喷。检验点应布置在下列部位:荷载较大的部位、桩中心线上、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c.检验方法旋喷桩的检验可采用钻孔取芯方法进行。钻孔取芯:在已施工好的固结体中钻取岩芯,并将其做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检查内部桩体的均匀程度,及其抗渗能力。第五章 基坑降水、排水及监测方案一、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由于本基坑工程所处沿海,地下水丰富,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雨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对基槽验收节点工作带来困难,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内设置明排水沟、集水井分层明排,以保证及时排除涌入的地下水及基坑的顺利开挖。(一)排水沟和集水井布置及排降水方法1、本基坑工程以钢板桩作为支撑及截水帷幕的段落,设置0.3m0.3m排水沟于紧靠两侧钢板桩的位置;以坡率法开挖段落,设置0.3m0.3m排水沟,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0.3m。2、基坑内部考虑采用较多水泵进行强排的方式降水,管线基坑每隔35m(即每个雨污水检查井位置)设置一个深0.51.0m的集水降水井,将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面下0.5m。3、基坑底板在排水到干燥后浇注15cm厚C15砼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流入。砼垫层浇筑完成之后,以砼垫层两侧至钢板桩边缘作为排水沟,将水排至集水井中。4、基坑采用分层开挖,分层设置排水沟、集水降水井。当每层开挖完成,排除每层基底的积水,并将地下水位降至每层基底以下0.5m之后再继续开挖下一层。5、考虑到钢板桩在砂层部位止水效果不一定很好,在强制排水达不到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现场基坑开挖实际涌水量,沿钢板桩外测布设一定数量的降水井,采取这种措施一是降水,二是减小支护结构所受土体的侧压力,有利于施工的安全。 (二)机械设备选用 基坑降水设计按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考虑,坑内积水考虑当天排完。基坑排水采用潜水污水泵(隔膜式水泵)。选用水泵类型,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1、开挖上层砂层时,开挖段落浅层潜水以及基坑纵向两侧涌水,拟选用流量大、效率高、功率大的水泵,以最快速度排水、降水,保证施工进度。2、开挖至设计管线底标高时,基坑侧壁渗水只有纵向两侧涌水,涌水量较小,可选用流量、效率、功率适中的水泵,在保证排水、降水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3、深基坑土方分层开挖时的止水、降水潜水泵安装在专用支架上,并用手动葫芦吊牢,随着深度不断加深,水泵也随时往下放,及时抽除基坑内积水,以免影响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二、基坑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基坑开挖会大大增加土方的移动量,在基坑开挖时受到深层土体位移释放过大和地下水的变化会影响周边环境。基坑围护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基坑围护体系也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了减小风险,基坑开挖工程应该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实施信息化施工,以提高工程安全性和保证施工质量。(二)监测项目本基坑工程周边无重要建筑物、重要管线,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故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0。监测内容、监测目的序号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监测目的1基坑支护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钢板桩顶部了解基坑支护顶部的位移变形情况2周边地面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面了解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3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基坑支护桩内了解基坑支护桩深层侧向位移情况4坑底隆起基坑底部了解基坑支护桩深层侧向位移情况5裂缝监测需观测的地表裂缝了解基坑周边需观测的地表裂缝变化情况(三)测点布置1、基坑支护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沿管线基坑围护纵向两侧分布,监测点间距20m,钢板桩支护段落,在钢板桩上焊接22钢筋,钢筋上焊接50mm50mm3mm钢板,钢板上粘贴反射片。并利用顶部突出的钢筋,打磨圆滑后作为沉降观测点。2、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沿基坑纵向两侧每隔20m在边坡顶上(或距钢板桩50cm处)布置一条基线,每条基线上设沉降监测点。在距离基坑边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