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周礼,始称周官,是先秦时期以系联职官的方式编成的一部 礼书。郑玄的周礼注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注释周礼较早、较全面 的著作,其注释也被列入十三经注疏。郑玄解释周礼,在遵照原 文、科学注释的基础上,融汇了当时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的优点,集百 家之长,阐自我之见,展现了当时训诂学的极大成就。以往的学者对郑 玄注关注颇多,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研究周礼注,其中不乏对 其词义的关注,而对词义训释的研究并不深入。 本文将郑玄周礼注所释词义分为固定义和临时义,并按照词训、 语训和综合训释的形式将其分类,主要研究以下几项内容。一、对郑玄 周礼注的固定义进行简单梳理,并挖掘著作中以词训、语训和综合 训释方式训释固定义的不同特点。二、对郑玄周礼注的临时义进行 分类,并根据词训、语训和综合训释的不同特点对著作中临时义的词义 关系进行系联。三、总结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的不足,指出郑玄在 训释中有误释词义和释义中充斥神学迷信思想现象,应以科学理性的态 度对待注释中的优与劣。四、简析郑玄周礼注的特点,将其特点分 为四个方面:注释用语准确精炼、训诂术语科学明了、表达角度多种多 样、注重对名物词的解释。 纵观全书,郑玄的周礼注在词义训释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从 中国训诂学的角度来讲,郑玄的周礼注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周 礼注本,郑玄对词义的训释为读者提供了方便,成为探求古代汉语词 汇的第一手资料。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讲,郑玄为周礼作注时阐发了 词语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可以为理清汉语词汇发展脉络、寻找适合汉 语实际的研究方法提供具体的语料。从辞书学角度来讲,郑玄在词义训 释过程中采取不同方式、通过多个角度对词的内涵进行说解,也为如何 准确释义、精炼释义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o ul i ,u s e dt ob ec a l l e dz h o ug u a na tf i r s t ,i sab o o kc o m p i l e db yt h ew a yo f l i n k i n go f f i c i a l sb e f o r et h eq i nd y n a s t y s of a r , 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 ui s r e t a i n e da sa ne a r l i e ra n d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w o r k si ne x p l a i nz h o ul i ,h i s e x p l a i n a t i o nh a sa l s ob e e ni n c l u d e di nt h et h i r t e e n c l a s s i c s b a s e do nt h e o r i g i n a lt e x t sa n ds c i e n t i f i ce x p l a i n a t i o n ,z h e n gx u a ne x p l a i n e dt h ez h o ul i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c l a s s i c a lo p i n i o na n d ;h en e wo p i n i o n sa d v a n t a g e s ,c o l l e c t t h ef o r m e rs c h o l a r s m e r i t sa n ds e th i ss e l f - v i e w , t h i sa c t i o ns h o w e dt h e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e x e g e s i sa tt h a tt i m e i nt h ep a s t ,m a n ys c h o l a r sf o c u so n 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 uf r o m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a n di n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 ,m a n y o fw h o ma r ec o n c e r no fi t sm e a n i n g ,w h i l et h et h es t u d yo ni t sw o r d s e x p l a n a t i o na r en o td e e p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d e v i d et h ew o r d se x p l a i n a t i o ni n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 u i n t of i x e dm e a n i n g sa n dt e m p o r a r ym e a n i n g s ,a n ds t u d yi t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 t h ew o r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 ,l a n g u a g ee x p l a i n a t i o na n di n t e g r a t e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 ,t h e m a i n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sc o n s i s t so ft h e s ea s p e c t sb e l o w f i r s t ,c o m bt h ef i x e d m e a n i n g si n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 u ,a n df i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i nt h e w o r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 ,t h el a n g u a g ee x p l a i n a t i o n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e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 o ft h ef i x e dm e a n i n g s s e c o n d ,c l a s s i f yt h et e m p o r a r ym e a n i n g si nz h e n g x u a n sz h o ul iz h u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w o r d e x p l a i n a t i o n ,l a n g u a g ee x p l a i n a t i o n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 ,g e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t e m p o r a r ym e a n i n g s i nt h ew o r k s t h i r d ,s u m m a r yt h e s h o r t a g e si n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u ,p o i n t o u tt h a tt h e r ea r ew r o n g l y e x p l a i n i n ga n ds u p e r s t i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i nh i sw o r d se x p l a i n i n ga c t i o n s ,a n d w es h o u l dt h e a t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n g e so fh i sw o r d se x p l a i n a t i o n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ns c i e n t i f i ca n dr a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f o r t h a n a l y s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z h e n g x u a n sz h o ul iz h u ,a n dd i v i d et h e m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e x p l a i n i n gl a n g u a g e i sa c c u r a t ea n d s u c c i n c t ,t h ee x p l a i n i n gt e r m sa r es c i e n t i f i ca n dc l e a r , t h e a n g l e so fe x p r e s s i o na r ed i v e r s e ,a n dz h e n gx u a np a y e d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e x p l a i n a t i o no ft h en o u n s t h r o u g h o u tt h i sb o o k ,z h e n gx u a n sz h o ul iz h ui nt h er o l eo ft h ew o r d s e x p l a n a t i o ni se n o r m o u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h i n e s ee x e g e s i s ,z h e n g x u a n sz h o ul iz h ui sb yf a rt h ee a r l i e s tp r e s e r v e de x p l a i n a t i o nb o o kf o r z h o ul i ,z h e n gx u a n sw o r d s e x p l a n a t i o np r o v i d ec o n v e n i e n c ef o rt h e r e a d e r s ,i t b e c a m eaf i r s t h a n db o o kt o e x p l o r e 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v o c a b u l a r y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e x i c o l o g y , w h e nz h e n gx u a n se x p l a i n e d z h o ul i ,h e p o i n t e dt h ec o m p l e xa n dv a r i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 w o r d s ,t h i sc a nb es p e c i f i cc o r p u st os o r to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v e t m i o no f 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 a n df i n dt h e p r a c t i c a lm e t h o d sf o r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r e s e a r c h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l e x i c o g r a p h y , i n t h e c o u r s eo f e x p l a n a t i o n ,z h e n gx u a ne x p l a i n e dt h ew o r d si nd i f f e r e n tw a y sa n dt h r o u g h m u l t i p l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tc a np r o v i d ear e f e r e n c ef o rh o wt oe x p l a i nt h ew o r d s a c c u r a t e l ya n ds u c c i n c t l y k e yw o r d s :z h e n gx u a n ,z h o ul iz h u ,w o r d se x p l a i n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j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 其他合法权益。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堡,菱盘日期:如,。年6 月2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 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焦、美卉导师签名:昱盘莉 日期:of o 年6 月2 e t 引论 引论 ( 一) 郑玄与周礼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 今山东省高密县) 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 公元 1 2 7 年) ,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 公元2 0 0 年) 。郑玄出生时,原本显赫的郑氏家 族已经败落。但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喜读书,勤奋好学,十六岁时已对儒家经典、 数学、天文学、方术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时称神童。郑玄成年后,学无定师,先后从 第五元先、张恭祖等人学习,三十三岁时在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马融门下深造。在马 融门下学习的过程中,他对于经籍的主旨寻微探幽,精心钻研,终得百尺竿头,再进 一步。七年之后,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郑玄便向马融请求回归山东故里。因为郑玄 的卓越成就,其师认为他必成大器,不由得发出“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的感慨。 郑玄回归故里之后,因其声名远播,数以千计的学子欲拜他为师。郑玄遂一面躬 耕以维持生计,一面讲学以传播经籍。适值“党锢之祸”,当时的名士李膺、杜密惨 遭处死,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又曾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 ( 公元1 7 1 年) 被诬下狱。在狱中,他亦不改其志,孜孜以求。当是时,对儒家经典 的解读领域分为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今古文经不仅在经文上有不同之处,其学说和 观点差异更大。两派各按自己的学说注经立说、收徒讲学,渐成水火不容之势。到东 汉时,两派并行,古文经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郑玄进入经学界之时,正处于两派势 力激烈斗争的形势之下。在受禁锢的十四年中,郑玄遍注群经,集古文经之大成,并 将古文经与今文经熔于一炉,不偏袒,不伪造,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之, 终于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并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周礼始称周官,史记封禅书、刘歆七略都称其为周官。 至新朝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周礼晚 出,至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文旧书,其中有周礼,故其属于古文经。但河间献 王所得周官已佚冬官一篇,后人遂以考工记补之。 对于周礼的成书年代,历来各家众说纷纭:刘歆认为周礼是周公致太平 之书,此说法也得到了郑玄的支持:“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礼。 此 后,还有古代学者认为此书系刘歆伪造。直至近代,洪诚、顾颉刚等先生根据所学, 分别推导出了该书的成书年代,其间略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礼一书不 晚于战国时代,其语言体系属于典型的先秦汉语。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体来说,周礼是一部通过描述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其内容极为丰 富。周礼共分六篇,分别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六官的分工 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 罚,冬官主管营造。周礼中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古文献中实属罕 见。周礼所记载的礼制最为系统,其中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 周礼至汉代时,人们已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因此,各种注疏之书应运而生。 在东汉时已有郑兴、郑众、贾逵、马融、郑玄为其作注,但仅郑玄之注得以流传,其 余皆已亡佚。郑玄作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地位毋庸置疑,他将周礼排在了“三礼 之首,周礼也因之而提高了地位。就两汉经学的发展而言,西汉是今文经学的时 代,东汉是古文经学发展并压倒今文经的时代,而古文经学的发展,又以周礼学 的发展为旗帜和代表,所以尽管在整个东汉时代周礼都没有立博士j 然其堪称东 汉古文经学之重要研究目标。故而,研究郑玄所注之周礼,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 周礼中的真实内容,又能理清上古汉语的一部分特征。 ( 二) 郑玄周礼注研究现状 从当前的学术研究趋势来看,对于周礼及郑玄注的研究,国内众多学者用力 颇多,给该项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勘学与版本学研究。此类研究对历代所刻之版本、存佚情况等做了较为详细 的考辨,成果有王锷先生的郑玄( 周礼注) 版本考( 图书与情报,1 9 9 6 年第2 期) 和黄光先生的郑玄与校雠学( 档案,2 0 0 8 年第2 期) 等。 2 郑注训诂用语及方法研究。此类研究着眼于周礼注中各类注释术语和训诂 方法的研究,对注释术语的功能进行了说解,并分析了郑玄所使用的训诂方法,成果 有李玉平的简析郑玄 中“之言类术语( 现代语文,2 0 0 7 年第7 期) 和洪丽娓的郑玄“因文为训 释词方法浅谈(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 9 9 7 年第2 期) 等。 3 郑注词汇研究。此类研究对周礼中出现的词语进行了分类和功能介绍,成 果有刘兴均的 名物词研究( 成都:巴蜀书社,2 0 0 1 年5 月) 和李玉平的 复音词郑注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6 年4 月) 等。 4 郑注地位研究。此类研究对郑玄在注释学史上的地位作为研究重点,肯定了郑 玄的贡献,成果有陈建裕的郑玄在中国注释学上的贡献( 南都学刊,2 0 0 8 年4 月) 和喻克明的郑玄的注释之学及其影响(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 0 0 1 年7 月) 等。 2 引论 5 郑注的综合研究。此类研究对郑玄的思想、学术经历等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他 的注经体例,成果有张舜徽先生的郑学丛著( 济南:齐鲁书社,1 9 8 4 年6 月) 和杨天宇先生的郑玄三礼注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4 月) 等。 6 郑注注释研究。此类研究抓住郑玄注的内容特点,对郑注的语言和其“随文释 义”的实践开展了研究,成果有张能甫先生的郑玄注释语言词汇研究( 四川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1 9 9 9 年4 月) 、洪丽娓的郑玄“因文为训”释词方法浅谈( 辽 宁教育学院学报,1 9 9 7 年第2 期) 、邓军和李萍的郑玄随文释义的语境研究( 古 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0 年第6 期) 等。此外,唐文先生的郑玄辞典收录了郑玄 的所有注释内容,为进一步研究郑玄周礼注提供了必备的工具书,奠定了研究基 础。 以上的各类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周礼注进行阐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其对语言与文化的推动作用上看,这些研究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礼制的溯源工作,反 应了我国古代学者的语言观;从其对史学的贡献上看,这些研究又为我国思想史和礼 制史的体系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迄今,从词汇学、训诂学角度对于郑玄周礼注的研究尚有薄弱之处。对于郑 玄周礼注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其释义形式的研究,总结郑注的训诂形式和术 语的成果颇多,而深入到词语训释的研究成果尚不丰富,且较为零散。 ( 三) 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周礼注之词义训释展开深入的研究,研究意义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为训诂学和现代辞书编纂工作提供帮助。郑玄的训释活动属于训诂学范畴,其 意在说明词义。对郑玄如何说解词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可以推动训诂学的发展,并 为现代辞书学在如何释义的问题上提供帮助。 2 为词汇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郑玄周礼注的词义训释工作解释了多种多样 的词义关系,根据不同的词在文中的不同状态进行了不同的训释,说明了各自的词义 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词汇都有涉及。这些语料对于词汇学相关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3 为古代经典的说解工作提供补充。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因年代 相距甚远,我们对其非物质部分的继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周礼难读,郑玄注就 成为我们接触周礼的重要资料,对其释义的研究有助于说解古代文献。 综上,本文拟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对郑玄周礼注的词义训释进行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按照训诂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传注所采用的释义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以 下三种:“( 一) 词训:用意义相当、相关或所指类同的单词( 包括复音词) 作训。 ( 二) 句训:用短语、句子或语段说明词语的意义或内容。( 三) 综合训释: 两种以上的方式同时运用。”以此为基础,本文按词训、语训和综合训释三种方式 对周礼注进行研究。 2 运用现代词汇学理论和辞书学理论进行研究。从词义的不同状态来看,王宁先 生在其著作训诂学原理中指出:“词是词汇的个体,它通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 是储存状态,一是使用状态。”豫1 正因词有了储存义和使用义的区别,古代传注才出 现了对词语固定义和临时义采取不同训释的方法。这在郑玄周礼注中表现得也极 为明显。本文按固定义和临时义对周礼注进行研究。 3 运用文化词汇学方法进行研究。周礼注中涉及众多文化词,相当数量的词 包含文化义。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这类词汇进行解析,把握其与文化之关系。 4 运用统计方法o 郑玄训释了周礼一中绝大多数的名物词,本文对郑玄注出的 名物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并将之分类,以考察其词义特征。 1 1 李运富训诂材料的分析与汉语学术史的研究 复音词郑玄注研究序 j 长春师 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7 ,2 6 ( 2 ) :5 4 - 5 9 翻王宁训诂学原理 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 9 9 6 :3 6 4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训释 一、词的固定义训释 中国传统训诂以词义训释为主,词义的训释为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 料和理论方法。郑玄在周礼注中训释了数目可观的古代语词,他的注释内容,有 的来源于说文解字,有的来源于其他传注中的经典注释,有的则是其根据文意而 进行的精炼训释。对于周礼注中的词条来说,若被训词语的含义是其固定义,则 郑注大多援引古代专书和各种传注中的解释,这样的内容不但一目了然,也易于读者 接受。当代一些大型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两部辞书中有相当 一部分词条的书证都取自郑注周礼,可见其历史地位。 储存状态中的词是作为全民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存在的,在它的意义中,保存了使 用该语言的人们对这个词所标识的事物全部的共同认识和感情色彩,包括了全民族统 一的对于用这个词命名的事物的各种经验,所以,+ 它大部分是多义的,又是广义的。 词在储存状态中的意义叫储存义,又叫语言义d 1 、固定义“1 。 对于周礼注的固定义的考察主要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根据词义的概括性界定词的固定义。词义具有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是词在 不同语料中呈现出的相同特点,是在不同语料中提炼出来的词义。因此,考察词义是 否已经成为固定义,应主要考察该义位是否具有概括性。 其次,语境的标准。词的义项如果成为固定义,则在任何语境下都表示相同的含 义,其受语境的影响很小或不受语境的影响。语境可以作为衡量词义是否为固定义的 辅助。 。 再次,多向比较的方法。如果词的某一义位成为固定义,那么它不仅出现在一部 著作中,而且在其他著作中也有体现。因此,考察词义是否为固定义,还可以将其与 其他著作中出现的意义进行比照。 ( 一) 固定义的词训 1 单条训之直训 口1 高守纲:“所谓语言义,是指作为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符号,词所具有的意义。”请参看:高守纲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4 :1 2 7 h 1 苏新春:“固定义是指一个稳定存在,与词形结合得相当紧密的意义。”请参看:苏新春汉语 语义学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7 :6 2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直训,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训诂方式之一,它是指以单词训释单词的训诂方式,其 表述格式包括“某,某也 、“某犹某也”、“某之言某也 等。它包含义训的直 训和声训的直训,本文着重探讨义训的直训。 义训的直训,顾名思义,即用一个单词的意义去训释另一个单词的意义。但是, 在任何一部传注中,训词与被训词之间必定存在等值训释与不等值训释之分。下面就 对郑玄采取义训的直训的方式训释固定义展开分析。 ( 1 ) 等值训释 等值训释,指训释词与被训词之间的义项是同义的。判断等值训释的标准,便是 训释词与被训词在内涵上相同,其所包含的义素是一致的,二者可以相互置换而原文 意义不发生变化。如:对于“停 的解释,郑玄在周礼注中将之释为“副”: 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悴,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汪: “故书悴为卒。郑司农云: 卒读如物有副停之停” 夏官戎仆:“掌王停车之政,正其服。”注:“停,副也” 可见,“停 无论是作为独立的词,还是作为复音词的一个语素,都可释为 “副”。说文解字新附人部:“停,副也。汉语大词典也将“副”作为 “停 的释义:“副。逸周书籴匡:君亲巡方,卿参告耀,余子停运。孔 晁注:停,副也。清恽敬三代因革论六:周制六乡为六军,六遂停之,此 民兵之制也。? ”“停”的引申义也都是因第一个义项的引申而衍生的。无论“副 有多少引申义,其中心义素都不偏离“处于次要地位的、起辅助作用的 这一内涵, “悴”便在这一义项上与“副”形成同义关系,可以相互置换。 又如: 天官叙官: “佐,犹助也。” 春官肆师: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注: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注:“佐,助也。” 说文解字中并无“佐”字,而有“左字:“手相左助也。”段玉裁注:“左 者,今之佐字。“佐”与“左 是古今字关系,在意义上是无差别的。说文解字力 6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训释 部:“助,左也。”“佐 与“助”在“帮助”义上是典型的等值训释,在文中也 可以互换。 这样的例子还有: 秋官乡士:“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注: “免,犹赦也” “免”与“赦在“宽宥罪愆”义上构成等值训释,现代汉语中将两词合成为一 个复音词“赦免”。 任何一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等的意义的等义词的数量是很少的:“古代汉语中 的等义词,或者是不同层次语言的积累,或者是不同方言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 呼等义词一般是名词。 嘲我们可将周礼注中等值训释过程里训释词与被训 释词的关系看成是蒋先生所说的等义词,n i j i 释词与被训释词的关系无外乎两种:两 词是“不同层次语言的积累”和“不同方言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 。我们将前者 称为异域等值训释,后者称为异时等值训释。 异域等值训释 异域等值训释,指的是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所用的语言存在着通语和方言或者方言 与方言之间的差别,而如果抛却这种语言变体间的差别不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等值 的。 郑玄是东汉时北海高密入,其所居地即今山东省高密县,所以,郑玄注中出现的 异域等值训释多为通语与齐鲁一带方言的对比。如: 考工记弓人:“九和之弓, 蚪上工以有馀,下工以不足。”注: 角与干权,筋三侔,胶三锊,丝三邸,漆三 “锊,锾也。 考工记冶氏:“( 戈) 重三锊。郑玄对此条的训释为:“郑司农云:锊, 量名也。读为刷。玄谓许叔重说文解字云:。锊,锾也。7 今东莱称或以大半 两为钧,十钧为环,环重六两大半两。锾、锊似同矣,则三锊为一斤四两。 说文 解字金部:“锊,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也。从金哥声。周礼日:重三 锊。北方以二十两为锊”;“锾,锊也。从金爰声。虞书日:罚百锾。 小尔雅广衡:“二十四铢日两,两有半日捷,倍捷日举,倍举日锊,锊谓之锾。” 璐1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 :1 0 7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许慎认为“锊”为北方方言,郑玄认为“锊 为东莱方言,其说法并不完全致,但 可知“锊”与“锾是异域等值训释。 考工记总序:1 “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注:“齐人有名疾为戚者。” “疾”有“急速 义。尔雅释言:“疾,壮也。”郭璞注:“壮,壮事, 谓速也。 “戚 通“促”,说文解字人部:“促,迫也。”清代朱骏声说 文通训定声孚部:“戚,段借为促。”郑玄认为,“戚”是齐地方言,遂以通语 “疾释之。 除此之外,还有: 考工记画绩:“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注:“章读为獐, 獐,山物也,在衣齐人谓麇为獐。 考工记眠:“眠涑丝,以、说水沤其丝,七e l ,去地尺暴之”注: “沤, 渐也楚人日沤,齐人日凄。” 秋官蝈氏:“蝈氏:掌去蛙黾。一注:“齐鲁之间谓蛙为蝈。” 通过对郑玄周礼注中出现的异域等值训释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 当时通语与方言间的差别,发掘出汉语不同变体在不同时代的主要特征。 异时等值训释 周礼属于先秦汉语,郑玄是东汉人,故而郑玄为周礼作注时便是经历了 先秦汉语到秦汉汉语的转变。这一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异时的训释。其中的异时等值训 释也不胜枚举: 考工记弓人:“角环漓,牛筋黄淆,麋筋斥蠖淆”注:“斥蠖,屈虫也。 说文解字虫部:“蠖,尺蠖,屈申虫。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 以求信也。”可见,“尺蠖”一词由来已久。但是到许慎时期,已开始用“屈申虫 解释“尺蠖 ,郑玄所用“屈虫”应同指一物。两词之间是异时等值关系。 天官叙官:“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 “囿,御苑也 8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讽释 汉语大词典释“囿”日:“古代帝王畜养禽兽以供观赏的园林。汉以后称苑。 显然,“囿”与“御苑”都是古代帝王游玩观赏之地,只是因时代不同而使用不同的 名称。 ( 2 ) 不等值训释 所谓不等值训释,是指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不完全等同。从义素分析层面看,训释 词与被训释词有共同的类义素,而区别性义素有所不同。在周礼注的不等值训释 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首先,上下位词关系。 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位词的关系,指的是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是种与属的 关系。在多数情况下,训释词是属概念,而被训释词是种概念。如: 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乏法辨五地之物生: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 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注1 “皙,白也。” 说文解字白部:“皙,人色白也。”汉语大字典:“皙,肤色洁白。 可见,以“白”释“皙”,就是用上位词“洁白”解释了下位词“肤色洁白”。 又如: 考工记总序:“橘逾淮而- i b 为枳,端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 注: “鹤鹆,鸟也” “鹤鹆 ,即俗称的八哥,雀形目椋鸟科动物,郑玄便以其上位词“鸟 释之。 其次,同位义近词关系。 这种训释指的是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具有相同的类义素,但是在区别义素上有所不 同。其被训释词表现为“表核义素1 + 类义素”,训释词表现为“表核义素2 + 类义 素”。 “建”释为“立”在周礼中共出现过三次: 天官叙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注: “建,立也。”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 保邦国 注:“建,立也。” 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注:“建,立也。” 很明显,以“立 释“建是因为两词具有相同的义项“建立、创立 。但是两 词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根据两词与其他词组合所形成的不同的结构和含义来看,“建”多与代表宏观 ( 集体) 的词组合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建国”i “建军 、“建设 、“建 筑”、“建功立业 等,且与其他义素结合时,多放在前面;“立”则多与表示微观 ( 个人) 的词组合形成新词,如“立言”、“立行”、“立论”等,且其作为义素与 其他义素相结合时,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如“树立、“耸立”、“设 立”、“成立”等。但这种区别并不明显,两词在现代汉语中常常组合成“建立而 使用,在这个意义上,二者的区别基本可以不计。 第三,差别词关系。 这类训释,指的是训释词中只出现被训释词的特征部分,而不出现其种类的描述, 从义素分析上看,就是被训释词为“表核义素+ 类义素 ,而训释词为“表核义 素”。如: 天官叙官:“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注: “竹日笾” 说文解字:“笾,竹豆也。”汉语大字典:“古代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 食品的竹器。可见,郑玄正是用了“竹 作为“笾”的区别于其他器物的特征解释 了该词。 又如: 夏官隶 f l - :“大丧,复于小寝、大寝。”注:“始祖曰大寝。” 古代宗庙,前为庙,后为寝。寝有大小之分:小寝为高祖以下宗庙的寝,大寝为 始祖庙的寝,即始祖之寝。郑玄释“大寝”,只用其差别词“始祖”释之,读者也能 领会其义。 l o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训释 在直训的基础上对郑玄周礼注的训释内容进行多条比较,就构成了互训、递 训和同训。 2 多条训之互训 互训,是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式。周礼注中出现了互 训的现象: 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麟挞罚之事”注:“挞,扑也” 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注: “扑,挞也” 说文解字手部:“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 汉语大字典:“用 鞭、棍等打人。”“扑:,汉语大字典:“轻轻地敲打。 集韵屋韵:“支, 说文:小击也。或作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支部:“支,经典隶变 作扑,凡尚书、三礼鞭、扑字皆作扑。 从“挞 和“扑的释义上看,二 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挞 多指用工具击打人或物,:蛊用力较“扑”大;“扑 则 多指用手轻轻敲打。因在以上两句中,两词着重表示“打击义,则打击的方式虽有 不同,二者也可互相训释。 又如: 地官大司徒) :“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 于刑者归于士。”注:“附,丽也” 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 嘉石,役诸司空”注: “丽,附也。” 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霹乇玄谓丽,附也” 秋官乡士:“群士司刑皆在,各丽莫法以议狱讼。”注: “丽,附也。 “丽”本义是指成对的,由该本义引申出“附着”义;“附”则本身就具有“附 着”义,二者在该义项上构成了互训。 3 多条训之递训 递训,是指几个词展转相训,意义相同,这样的训诂方式称为递训。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礼注中出现的递训并不多。在为数不多的递训中,有的可以直接理解为递 训,有的则需要进一步推导: 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 刑者归于士。”注:“附,丽也” 夏官叙官:“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注:“丽,耦也。” “附”有“附着、依附”义:小尔雅广诂:“附,因也。”既是“附着 则必 为一物附于另一物,其内涵构成中隐含了“二”这个义素。“丽有“成对的”含义。 说文解字耒部:“耒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耦”含有“两个 的义素。 对于该递训例,其包含的共同义素可以很直观地提炼出来。有的递训则是因为充 当递训条目中的中间词的多义性而导致的: 地官遂人: “致,犹会也” 地官乡大夫: “凡治野:以下剂致亡,以田里安田亡,以土均平政。”注: “岁终,则令六乡之吏皆会政致事。”注:“会,计也。” 汉语大字典中列出了“致 的“招引;引来 义。在遂人中,郑玄围绕 该义项对“致 进行了训释,以“会”释“致”,即“召集”。而在乡大夫中, “会”则释为“总计、综计 义,全句意为每到年终,六乡的各级官吏都要综计一年 的政绩并列册呈报。对于这样的形式,我们应该将词义分别置于其所在词条中分析, 避免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 4 多条训之比训 比训,是指将同义、同类或相关的几个训条连在一起,以便比较彼此的异同的训 诂方式。郑玄训释周礼时,注意到了各个词的类属特点和个性特点,他将书中出 现在临近位置的、同属一类的词进行类比,说明其类属,并分别点明各自的特点。这 样的训释方式,能使读者自觉地归纳出事物的类属,并对单个事物的特征有明确的认 识。比训的形式,有的是为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有的是为列举同类词的特征。 ( 1 ) 同义词之比训 1 2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训释 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注: “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日穆” 古代天子的宗庙,因先王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而有区别:父之庙在左,称为“昭”; 子之庙在右,称为“穆”。“昭 、“穆”同属于宫室类同义词,郑玄将二者同时训 释,清晰地展现了两词词义的差异。 天官幕人:“幕人:掌帷、幕、幄、帘、绶之事。”注:“在旁日帷,在 上日幕幕或在地,展陈于上帷、幕皆以布为之” 朝廷内有天子、王后及世子的丧事时,幕人就给宾客提供居息用的帷幕。郑玄将 “帷”、“幕,进行对比,比较同中之异,指出二者因位置不同而名称不同的特点。 类似的例子还有: 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簋簋,实之,陈之。”注:“方曰簋,圆曰簋, 盛黍稷稻粱器。” 天官甸师:“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注:“木大日薪,小日蒸。” ( 2 ) 同类词之比训 有时,比训的形式是为训释同类词的。例如: 天官膳夫:“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 有大故则不举。”注:“大荒,凶年大札,疫疠也。力 “大荒”与“大札”,都是人类社会的灾害现象:“大荒”指“凶年 ,收成不好; “大札 则指瘟疫。郑玄用i :e , n - i jj l 释了两词。 天官疾医:“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痛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 疾,冬时有嗽、上气疾。升注:“痛,酸削也。首疾,头痛也。嗽,咳也。上气,逆 喘也。”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痛”、“首疾 、“嗽”和“上气 ,同属疾病类词,“痛”指酸痛,“首疾” 指头痛,“嗽”指咳嗽,“上气”指气喘。郑玄将此四者进行类比,分别说明其特点, 简单明了。 5 多条训之同训 “同训,是指一组不同的词语具有相同解释的现象。 “在传统训诂材料中,无 论是古籍里随文释义的传疏注释,还是汇集传疏注释及方言资料编纂而成的释义专 著,同训的数量都十分可观。 阳1 以同训的方式显示出的训词与被训词之间的关系主 要有以下几种: ( 1 ) 以常用词训释 同训中以常用词作为训词,是指几个词虽然造字本义或语源不同,但它们词义发 展的轨迹却在某一点上相交,从而产生了同义关系,因而同训。周礼注中,因为 词义交叉会合形成的阿训较为常见。如“贞”和“聘 同训为“问”: 春官大卜: 云:贞,问也。” 春官占梦: “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注:“郑司农 “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注:“聘,问也。” 说文解字卜部:“贞,b 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日鼎省声,京房所说。” 可见,“贞 是占卜时的询问活动。“聘”的初始义为“访问”。尔雅释言: “聘,问也。 后来,“聘”由“访问 义发展出新的义项,表示天子与诸侯、诸侯 之间遣使访问的一种礼节。“贞的“卜问”义虽与“聘”的“访问 义有所不同, 但郑玄都采用了常用词“问对二者进行了解释。 又如: 春官视 曼:“掌安宅叙降。 注: “宅,居也” 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注:“里,居也” “宅与“里”同训为“居住地”之“居 ,但“宅 多指一家所居之地,“里” 多指一个区域内众多住户所居之地。 6 1 徐莉莉说文同训研究 a 汉语论丛( 第l 版) 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0 : 1 5 8 1 4 第一章词的固定义训释 ( 2 ) 以多义词训释 汉语词的特点之一是其多义性,对于古代传注的训语来说也不例外。词的多义性 造成了训语的一字多义现象。即,字面上相同的训语,往往以不同的意义与所训词发 生联系。这样就产生了同训未必同义,乃至意义毫不相干的词彼此同训的现象。这一 现象有些类似于雅书中的“二义同条 。 ( 1 ) 天官叙官:“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正,长也” 天官叙官:“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注:“伯,长也。升 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