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随着近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日益进入了信息化社会,2 0 世纪9 0 年 代以来,通信革命爆发,整个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数据及信息扑面而来,信 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主导经济,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有效的信息,成为成功的关键 因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批量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越来越容易,这在一定 程度上使企业甚至国家受益,因为每一条信息都代表着隐性的经济利益或管理利益,使 得企业或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更有效率。但是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便捷以及利益的驱使, 个人信息遭到大量的不当收集、使用、恶意篡改的隐患也随之出现,而现实的情况也印 证了这一隐患,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自身个人信息的泄露不堪其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 国家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本文也从必要性与意义 两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本篇论文主要从个人信息的概念、法律特征、分类入手,介绍了什么是需要我们予 以立法保护的个人信息,并在分析国外相关法律的特征、主要内容、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 和利用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医疗、新闻、保险等某些特定行业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在我国甚至国际领域都是一个比较新颖且争议较大的法律问题,笔者 认为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是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的,但是我们在立法过程中还要注 意不能矫枉过正,力求做到在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的同时,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 关键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收集处理 利用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 诵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p u t e rt e c h n o l o g y ,w ea r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e n t e r i n g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s o c i e t y s i n c e t h e9 0 so f 2 0 t h c e n t u r y ,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r e v o l u t i o nb r o k eo u t ,t h ew h o l ew o r l dc a m ei n t o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a b r o a da r r a yo fd a t a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w i l lb l o wa g a i n s to u rf a c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d r i v e ne c o n o m y ,a b l et og r a s pt h et i m e l ya n da c c u r a t e i n f o r m a t i o ne f f e c t i v e l yh a sb e c o m eac r i t i c a ls u c c e s sf a c t o r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b u l kc o l l e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e a s i l y t h i si st os o m ee x t e n tb e n e f i t e df r o mt h ee n t e r p r i s ea n de v e nt h es t a t e , b e c a u s eam e s s a g ee a c hr e p r e s e n t s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t h eh i d d e ne c o n o m yo r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 i n t e r e s t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o rt h eg o v e r n m e n tm a k e st h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b u t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i sb e c a u s eo ft h i s ,a sw e l la st h ei n t e r e s t so ft h e c o n v e n i e n c e d r i v e n ,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b yal a r g en u m b e ro fi m p r o p e rc o l l e c t i o n ,u s e ,a n d m a l i c i o u st a m p e r i n gw i t ht h eh i d d e nd a n g e r sa l s oa p p e a r , r e a l i t y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a n da l s o c o n f i r m e dt h er i s k ,m o r ea n dm o r ep e o p l ea r eo nt h ed i s c l o s u r eo ft h e i r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o v e rt h ed i s t u r b a n c e u n d e rs u c h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m a n yc o u n t r i e sh a v et oa d a p tt ot h en e e d so f 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e da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t e c t i o nl a w i nt h i sp a p e r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o ft h en e e df o r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l a wo n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n e e d i nt h i sp a p e r ,m a i n l yf r o mt h ec o n c e p to f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l e g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p p r o a c h ,i n t r o d u c e dw h a tw en e e dt ob el e g i s l a t i o nt op r o t e c tp e r s o n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t r e n d s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f o r e i g n - r e l a t e dl a w s ,m a d ean u m b e ro fc h i n a sl a wo nt h ep r o t e c t i o n o f p e r s o n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t o d e v e l o pl e g i s l a t i v ep r o p o s a l s t h e s ei n c l u d et h ep e r s o n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a n du s eo f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o ft h et h r e ea s p e c t sa sw e l la sm e d i c a l , n e w s ,i n s u r a n c ei n d u s t r y , s u c ha sc e r t a i n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v e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r e n ai no u rc o u n t r yi s a r e l a t i v e l yn e wa n d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l e g a li s s u e s ,ib e l i e v et h a tt ol e g i s l a t ef o r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i i a b s t r a c t 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i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 ,h o w e v e r ,i n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p r o c e s s , w ea l s o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n o to v e r r e a c t ,a n ds t r i v et oa c h i e v et h ee x c h a n g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c h a n n e l sa tt h es a m et i m et oe n s u r et h a t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o fc i t i z e n sa r en o ti n f r i n g e d k e y w o r d s 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l e g a lp r o t e c t i o n 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t e c t i o n l a wc o l l e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f o r t h p u t t i n g i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引言 引言 计算机出现于2 0 世纪4 0 年代,并在6 0 年代时得到了普及。那时的计算机就已进 入商业领域,商家有机会组织和了解数量庞大的信息。7 0 年代至8 0 年代间,计算机本 身的革命使其与人、以及人们之间的经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2 0 世纪9 0 年代以 来,通信革命爆发,整个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数据及信息扑面而来,这不仅 仅体现在网络上,在网络下也是同样的情况。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主导经济,能 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有效的信息,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批 量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越来越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甚至国家受益,因为每一 条信息都代表着隐性的经济利益或管理利益,使得企业或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更有效率。 但是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便捷以及利益的驱使,个人信息遭到大量的不当收集、使用、 恶意篡改的隐患也随之出现,而现实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隐患。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自 己的个人信息在本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甚至转卖了。而这在信息时代以前是无 法预见的。 人们利益被侵害,自然需要法律的介入与保护。而传统的法律中并没有相应的规范, 具体人格权制度也无法给予切实的保护。我们只好转入一般人格权的规定而寻求保护, 这就代表了人格权的扩张法律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个人信息概述 要想深刻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问题,首先要了解个人信息这一概念、 由来以及权利基础等问题。 1 1 个人信息的概念 在我国理论界,对个人信息( p e r s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 这一概念的称谓不尽相同, 很多学者又将其称为“个人资料 n 1 、“个人隐私 乜1 、“个人数据隐私”口1 等等。其实 这些概念内涵之间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一些细微的取向上的差别,所以学者之间的 意见有所分歧。例如,有学者认为:数据( d a t a ) 是代表人、事、时、地的一种符号序 列( 不以文字为限) ;信息( i n f o r m a t i o n ) 是指资料经过处理后可以提供为人所用的内 容。“1 本文采用的是个人信息这一名称,因为信息包含的外延比数据、隐私等内容都更 广一些,数据仅仅是一种形式的信息,而那些没有转化为数据的信息也是我们要保护的 对象;同时,隐私也只是信息的一部分内容而已,有些信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隐私,但 却仍然是我们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所在。 对于个人信息的定义,我国学者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多采用列举式,例如张新宝认为: “个人信息包括所有与个人有关的信息,具体包括:身体物理特征;感情、思想与观点; 经济与财产状况;生活方式;身份信息;家庭与社会关系;职业经历、简历和个人档案 材料:健康状况与病历;个人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其它所有纯属私人内容的个 人数据资料。川5 1 这种列举式的定义方法具体有余但概括不足,还是不能很好的表明个人 信息的实质与内涵。 目前国外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隐私权型定义,这是美国的基本做法,美国 p a r e n t 教授认为,个人信息系指社会中多数所不愿向外透露者( 除了对朋友、家人等之 外) ;或是个人极敏感而不愿他人知道者( 如多数人不在意他人知道自己的身高,但有 人则对其身高极为敏感,不欲外人知道) 。咕1 我们认为这种隐私权型的定义是基于美国隐 私权的基础上的,对于其他国家却不适合,不仅混淆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概念,而且 其包含的范围也较窄。二是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中对个人数据的定义,指任何 与一个明确自然人或可识别自然人( 数据主体) 身份的有关的信息,其中,“可识别的 人 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的人,尤其是借助于身份证号码或其它一些有关身体、心 2 第1 章个人信息概述 理、精神、经济、文化或社会身份等特定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其身份的信息。h 1 在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对个人信息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德国联邦资料 保护法第2 条规定,个人资料指“凡涉及特定或可得特定的自然人的所有属人或属事 的个人资料。”二是我国台湾地区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第3 条第1 款的规定:“个 人资料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统一编号、特征、指纹、婚姻、家庭、职 业、健康、病历、财务情况、社会活动等足资识别该个人之资料 。 这两种定义方法和欧盟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概括出了法律所要保护 的个人信息的本质,即识别性,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信息、资料、数据等将某一自然人 识别出来,确定某人的身份。而这些可以将自然人识别出来的特定信息、资料、数据等 就是我们法律所要保护的个人信息。识别性也是近年来,个人信息研究领域比较公认的 一种定义方法。我国在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台湾的定义方式,采 取概括与列举并用的方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法律保护的内涵与外延,又能揭示法 律保护对象的实质,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状况。本文认为个人信息可以定义为可 识别出某一特定自然人的资料、数据、信息等。 1 2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1 2 1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从以上个人信息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个人信息的本质是可识别性,即可以识别出某 一特定的自然人,其涵盖的范围包括健康、日常生活、经济、文化、家庭等等各个方面 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个人信息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个人信息的主体是自然人。每个自然人都有其独特的个人信息,涵盖其生活 的各个方面,他们享有对自己信息的控制权、支配权和知情权。任何人不得在未经信息 主体知道并同意的情况下,搜集、使用或转卖这些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主体仅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是不纳入个人信息保护的范 畴之内的。原因在于,首先,我们认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理论来源是一般人格权,而 法人和其他组织通常意义上被认为不具有人格权,故其不应被纳入个人信息的主体中; 其次,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不能直接产生个人信息,其信息可以在商业秘密、反不正当 竞争以及商法中得以保护,不必要纳入到个人信息保护之中,否则只会使其保护更加混 乱;再次,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监督, 河北大学法学硕十学位论文 例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红十字会的资金用途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宜将法人及 其他社会组织列入个人信息保护的体系中来。 对于家庭是否可以作为个人信息的主体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因为家庭是人类社会 在国家内部的基本组织形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庭是其生存的基本环境,所以家 庭的相关资料也可以作为个人数据信息的内容。阳3 但是在国外立法例中,一般不把家庭 作为个人信息的主体,因为家庭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分解为家庭成员,也就是每一个自 然人的个人信息,归根结底还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家庭并不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 主体。 第二,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即个人信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识别出特定的自然 人。这里所谓的“可识别性 ,是指个人信息与其主体存在某一客观确定的可能性,即 通过这些数据信息能够把当事人直接或者间接地辨认出来,不论是单个的还是集合的, 也不论是主体自己显示的,还是他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推演出来的。睁3 例如,姓名,肖像, 身份证号码等等都可以直接识别出某一特定的人,而身高,职业,收入,爱好等等与其 他信息相结合也可以间接识别出某一特定的自然人。与特定主体没有任何关系的消费习 惯等等的一系列数字是不能看作个人信息的。 当然,这种可识别性,是针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者,或者是不特定的第三人来 说的,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识别出某人的一定的信息就属于个人信息,因为当他们利用 手机号码或者电子邮件向我们发送某些信息时,是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发给某一特定 的人的。而这种可识别性不是针对信息主体来说的,因为信息主体对于自己的信息肯定 有主观性,而且是否侵害到主体的人格权也是从社会大众,也就是第三人的角度来评判 的。 第三,个人信息是私有信息,与公共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所要保护的个人信 息应该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有些个人信息虽然符合个人信息的本 质,具有可识别性,但因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就不能被保护,比如官员的收入 信息,公费出游信息,上市公司高管的股票持有情况等等,就必须公开监督,而不能作 为个人信息被保护。这也是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前提。 第四,个人信息既有人格属性,同时也具有财产属性。个人信息不仅关系到信息主 体的人格利益的问题,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关系到主体的财产利益。对于个人信息的 收集、使用者来说,其掌握的个人信息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且可以通过转卖、发送 4 第1 章个人信息概述 广告等方式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个人信息主体也会因为其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而直接 在经济上受损,比如愈演愈烈的信用卡诈骗,就是某些犯罪分子利用他人的身份证等信 息办理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其恶意透支的款项银行却只能向被利用的个人信息主体 追偿。 1 3 个人信息的分类 个人信息的外延非常广泛,一般来说,只要其与信息主体具有某种客观关联,并且 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识别出特定自然人就可以称为个人信息i 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 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一,根据是否能够直接识别出自然人,可以分为直接个人信息和间接个人信息。关 于这点,在以上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特征里已经作过解释,这里就不再赘述。这种划分 方法是理论界比较认同的一种方法,也是很多国家在立法中采用的分类方法,这样划分 的意义在于,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直接个人信息更容易把握,对其侵害的处罚也较 重。在实际中,很多成熟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也主要是以直接个人信息为主。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立法技术的不断完善,对间接个人信息的保护也会日益加强的。 二,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即是否涉及个人隐私为标准,可以将个人信息分为 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碎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指那些涉及隐私,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 信息,一般来说,包括主体的种族起源、政治观点、宗教与道德信仰、工会组织、代理 关系及与此有关的诉讼、性生活等方面的个人信息。n 们而个人信息中除去敏感个人信息 之外的信息,即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就是琐碎个人信息。 这个分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关系,二者之间有很多重合 之处,但是个人信息绝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个人信息的范围更大,隐私只是个 人信息的一部分内容。 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立法中会根据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碎个人信息的分类而采 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对那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个人信息给与特殊保护。 当然,个人信息依据不同的标准还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根据其处理技术 的不同可以分为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和非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这些不同的分类方 式,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个人信息。 5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依据 一,一般人格权理论 一般人格权理论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是其个人信息保护的民法基础。与之相对应, 英美法系国家个人信息保护的民法基础是其隐私权理论。英美法系的隐私权是指人格自 由发展的权利,其范围非常广泛,甚至无所不包。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其与大陆法系的 一般人格权理论是非常相似的。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 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基本权利。n 妇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科技 的不断进步,使得具体人格权保护的范围日显狭窄,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 才在具体人格权的基础上抽象出了一般人格权这一概念,用以涵盖各种具体人格权所不 能包括的但却与人们的人格尊严密切相关的人格利益的内容。很显然,个人信息保护既 是如此,个人信息的内容涉及到隐私、姓名、肖像等等各方面的人格利益,而保护这些 涉及人格利益的信息不被不当收集、使用、转卖等等就更是对人格尊严、人格利益的保 护了。就像修订后的1 9 9 0 年德国联邦数据信息保护法第1 条的规定:“本法之目的 在于保护个人免于因个人数据信息的传输造成人格权的侵害。” 二,信息自决权理论 信息自决权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人们无法有力、充分地控制自己 的个人信息时,而逐步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其最早出现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1 9 8 3 年所作的宣告人口普查法部分违宪的判决中,案件起因于政府的该项法律的调查范 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德国宪法法院在其判决中认为国家在宪法上享有资讯利益, 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考虑,国家收集所得资料的使用范围应严格限制在原来取得 该资料时所依据的目的,以免被滥用,进而导致对资料所对应的个人人格的损害。n 2 1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提出并完善了信息自决权的内容,即信息自决权是指每个人都有 权决定是否将其个人资料交付并提供给他人、社会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利用的权利。其核 心内容包括:l ,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不得自己决定限制人民的基本权利,需保留由 法律为之;2 隐私保护;3 ,收集所获得资料的使用应受严格目的限制。n 羽 在当前,信息自决权是否是一项独立的权利,或者是某一种权利的延伸,都还未成 定论,但是将其视为一项独立的人权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来说无疑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权利的出现也是有其现实和理论基础的。 6 第2 章我囝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2 章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与意义 2 1 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几个片断: 片断一:刚刚拿到新房钥匙就招来无数装修公司、家具公司的推销电话;刚刚生下 小宝宝的夫妇却莫名其妙接到很多推销奶粉,婴儿用品,保姆的电话;只要一次电视购物 的经历,就会有无数其他电视购物频道的电话不分时间的骚扰; 片断二:找工作的大学生在求职网上填写的个人资料被全部公开、甚至很多其他公 司打来招聘电话;只要报名参加过司法考试以及其他资格、职称考试,就会收到很多相 关辅导班的推销短信与电话。 片断三:在2 0 0 8 年“3 1 5 ”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被媒体曝光的“分众事件”,揭开 的黑幕让人触目惊心:仅一个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就掌握了中国5 亿多手机用户 中一半的信息。该公司对机主的信息进行详尽分类,细致到机主的性别、年龄、消费水 平等,以“精确”发送“广告 短信到个人。 片断四:人民网开展了一次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 0 的网友曾遭 遇个人信息被泄露;有9 4 的网友认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 片断五:网络上,多家网站b b s 上都有网民兜售各级政府官员的电话号码,以及1 3 亿股民信息,中国同学录网站的9 0 0 0 万个人敏感资料则被优库网站获得并披露出售。 甚至有网站明码标价,3 0 0 0 元即可买8 万条个人信息; 片断六:一家快递公司老总为筹措运营资金,盗用应聘者身份资料在数家银行冒领 信用卡9 7 8 张,大肆透支4 5 0 余万元;一家公司以市场调查为名搜集被访者的个人信息, 随后再向这些群众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导致不少群众投资非法证券;一个犯罪 嫌疑人利用招聘单位随意丢弃的求职者资料,以招聘家教为名将求职女孩骗出强奸杀 t 士 古; 我们不禁会问谁掌握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并且泄露了它们? 我们的权益该如何得到 保障,又由谁来保护呢? 随着社会逐步向生人化和信息化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普及,我们突然 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购买记录等等个人资料似乎很容易就被别人掌握了,而我们甚至 7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泄露了它们,这种情况在我国近些年愈演愈烈,一是因为我 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几千年的封建农业社会历史,使我国长期处于小群落的熟人社 会,国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并不强,很多情况下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及信息,而且 也不认为获取别人的信息是侵权行为;二是因为网络及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 进,渐与国际社会处于同一水平,可是我国的相关法律保护却非常滞后,立法、执法等 工作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出现了很多法律的空白地带,致使很多人觉得有空子 可钻,才出现了这种个人信息所以收集、倒卖,疯狂侵权,甚至利用个人信息犯罪现象 的出现。 只有使公民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使公民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受保护的,是 安全的,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甚至对外贸易。因此,尽快制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关系到我们建设信息化、现代化、法制化社会的一项至关重要的 工作。 另外,2 0 0 8 年8 月2 5 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 七) 草案作出 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 规定,将履行公务或者提供服务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或以窃 取、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 这短短的一条修正案对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刑法率先出 手,“倒逼”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 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了。 2 2 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意义 ( 一)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是保护基本人权的要求。 当今法制时代,我们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和谐 社会的题中之议,也是必须的内容。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是一般人格权,但是如 果个人的可识别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的话,何谈保护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等具体人 格权的内容呢? 在现代信息社会,基本人权所涵盖的范围理应包含公民享有安全、有保 障的信息环境。 ( - - - )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是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制度的要求。 8 第2 章我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与意义 法谚有云:“绝对的自由就是非自由”,任何一个秩序的设立都必须有其所应遵守的 规则,信息资源的利用因其有着经济性、广泛性和高科技性而更应如此。如果个人信息 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么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使其本能地远离,即使在不得不提供信息 的情况下,也会提供失实的信息,那么信息及信息处理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 是,为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信息的流动,但是必须以法律为这些 大规模的信息流动设立必须的规则,在合法有序的前提下鼓励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没有 规则或是规则过严都是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的。 ( 三)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是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的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的实施,以及其他越来越多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 的相关立法,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单方面限制个 人信息的跨国流动,不仅使我国公司在境外无法取得客户资料,更严重的是使我国公民 的资料处于一种无保护的状态,加剧了竞争的不对等性。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也涉及到基本人权的保护问题,只有加快 立法进度,才可能在国际社会人权问题上处于主动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 四)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是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工作的要求。 2 0 0 8 年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 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个人信息保护应当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在政府实施信 息公开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公开与不公开的范围,在不侵犯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公开才 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既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在政府公开 政务信息时被侵犯,也可以保证政府不因保护个人信息的借口而拒绝公开政务。因此,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得到更好的实施,就必须建立与其配套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9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国际社会及我国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3 1 国际社会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国家或地区大约有5 0 多个。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律的是 德国黑森州( h e s s e ) ,时间是1 9 7 0 年,接着瑞典、美国、德国和法国相继与1 9 7 3 年、 1 9 7 4 年、1 9 7 7 年和1 9 7 8 年制定了相关法律。 在目前国际上已经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欧盟于1 9 9 5 年制定的欧盟数据保护指令。因其涵盖了所有部门和所有类型的数据处理,而成为 当今世界上第一个给隐私和数据保护提供全面保护的法律制度。这一指令的价值倾向明 显,覆盖范围广泛,规制程度深,执行机构健全。其目的在于协调成员国对个人数据的 法律保护水平,并保障数据在欧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在欧盟指令的要求下,所有欧盟 国家均已完成了新一轮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或者修订工作。另外欧盟指令要求成员国政 府保证欧盟居民的个人信息被传送出或者在欧盟境外被处理时,必须得到同等水平的保 护,拒绝提供同等保护的国家可能无法与欧盟进行信息交换。n 铂 欧盟指令的这一要求给欧盟以外的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美国等一些国家批评其 阻碍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地流动,但是客观上欧盟指令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制定个人 信息保护法的高潮。 亚太方面,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地区也在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2 0 世纪8 0 年代 末到9 0 年代初,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是信息保护法立法浪潮的第一波,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包括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等国。日本也于2 0 0 3 年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3 1 1 法律名称 就法律名称的使用而言,在目前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中,主要分为三种:( 1 ) 个人数据。这是被国家和地区使用最多的概念,主要包括欧盟、欧盟各成员国,以及受 欧盟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2 ) 隐私。美国以及受美国影响的普通法系国家大多采用 隐私的概念。( 3 ) 个人信息,使用个人信息概念的国家较少,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和俄 罗斯。虽然各国在立法中采用的称谓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并不影响法律的内容,名称的 1 0 第3 章国际社会及我国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不同多基于不同的法律传统和各国法律所属的不同法系。 3 1 2 立法模式 从立法模式上来说,虽然各个国家都有适合于自身国情和法律传统的立法模式,但 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模式划分为欧盟与美国两 种。之所以这样划分不仅是由于这两种立法模式的不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二者对其 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欧盟的立法模式是设置一个涵盖各行业的完整系统的信息保护法,该法不加区分地 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也适用于个人数据处理的所有环节。而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是,既 要在国际范围内保护个人隐私,又不应阻断跨境信息流,影响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美 国政府希望通过对隐私保护采取平衡的规制方式,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最佳发展环境。n 5 1 因此,美国以及其他受美国影响的国家并没有制定有关个人隐私的综合性联邦法律,而 是通过行业自律机制,加上政府执法保障的方式来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他们称之为隐 私保护的灵活机制。 美国为了使自己这种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灵活性的自律机制达到欧盟所认为的“充 分性( a d e q u a c y ) n 6 1 的认定标准,而与其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谈判,最终欧盟批准了这 项所谓“安全港”的协议,n 刀来自欧盟的个人数据得以继续流入美国。 美国与欧盟的这两种立法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欧盟的法律框架有诸多致命缺 陷,其倡导的独立的数据保护机构的法律设计并不是在所有国家的法律框架中都切实可 行:其次,美国式的行业自律机制又很容易出现空白,从而导致市场参与者的混乱。因 此立法模式无所谓好坏,只有是否适合的问题。其他国家完全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借鉴,例如日本在制定其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时,就采取了将二者结合的办法, 形取之欧盟,神取之美国。因而我们在制定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时,也要立足国情, 博取众家之长。 3 1 3 主要内容 在法律内容方面,首先,欧盟的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内 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成员国都必须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全国性数据保 护机构,用以执行数据保护法,保护人们的数据保护权;二是禁止数据完全流入欧盟认 为其保护水准不完备的非欧盟国家。这两项既是欧盟的数据保护法中最重要,最有特色 问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地方,也是其饱受诟病之处。 其次,在美国隐私保护法体系中,最早出现的是联邦公平信用报告法,这一法 律的适用主体是企业及企业集团。继这一法律之后,美国又制定了许多部门的特别隐私 法,包括规范机动车和司机驾照信息的驾驶员隐私保护法,以及保护儿童上网的儿 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法律共同购成了美国的隐私保护 法体系。 上面提到的是两个较为特殊的例子。各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信息保护立法内容虽 然各不相同,但是大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个 人信息或者叫个人数据、隐私的内涵;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执行机构;特殊行业 的个人信息保护或者个人信息保护的例外情况。这在我 f f n 定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过程 中也都是可以借鉴的部分。 3 1 4 发展趋势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是世界经济的必然走向。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法 制定的最大担心在于其阻碍信息的流通,继而阻碍全球信息化的进程,阻碍经济的快速 发展。但是信息经济要想真正健康、快速的发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绝对必要的,无 序化最终会使信息经济走向灭亡,正像法谚所说的:绝对的自由等于非自由,所以说, 个人信息保护势在必行。但是,近期国际社会出现的一些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新动向, 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9 1 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安全与隐私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关 系,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国家都加强了对国家安全的控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 个人隐私的扩张趋势; 其次,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次危 机几乎波及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金融业,影响巨大,并且这次经济危机也扩展到了实 体业界,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这势必会导致金融业乃至其他领域采取措施降 低自己的风险,例如实名制和个人征信情况的更加透明等等,这必然会加大个人信息保 护的难度; 再次,欧盟对个人数据的严格保护也遭到了来自欧盟成员国以及欧盟外部的一系列 质疑,各成员国之间的立法也并不协调,欧盟如何应对,目前来看局势也并不明朗。 1 2 第3 章国际社会及我国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但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关乎每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 展,绝对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本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 时刻关注国际立法走势,顺应国际政治经济趋势。 3 2 我国现有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有的有关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非常有限,而且比较零散、无序,主要体现在以下法律法规中: ( 一)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 8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 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中的这条规 定可以看作是我公民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也是我们所说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依据。 ( 二) 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 0 1 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这一 条规定可以看作是以上提到的宪法第3 8 条的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 - - ) 刑法,我国刑法修正案( 七) 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 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履行公务或者提供服务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 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或以窃取、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应 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我国法律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最 直接,也是处罚最重的一条规定。 ( 四) 另外,在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特殊领域的相关法规中也有所表现。中 华入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 8 条规定:“用户应 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位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 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 我国法律中的这些规定,不仅散乱无序,更缺乏统一的执法与监督机构,执行起来 也困难重重。因此,我们急需制定一部统一、规范的,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个人信息 保护法,为公民建立一个安全、有序的信息环境。 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 章个人信息保护法基本内容 4 1 个人信息保护法概述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指通过规范个人信息的控制、收集、处理与利用行为,调整因个 人信息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保护个人信息主体人格利益的规范的总和。n 明其主要调整的 是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其中信息主体指的是与信息有关或者根据信 息可以直接或间接推断出来的自然人n 钔。而信息处理者是指任何收集、加工个人信息的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机构乜们。 从法律的性质上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属于民法范畴,是民事特别法。因为其个 人信息保护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