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 专业美学 研究生:彭沈莉 + 指导教i ) i l i 钟华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以“批判理论” 为指导思想。阿多诺是该学派的核心人物,并且终身都在用哲学、美学理论 同入的不自由状态作坚决的斗争。他的否定精神贯穿始终,从否定辩证法到 启蒙辩证法,从无调式音乐理论到美学理论,生命不止,论战不息。时过境 迁,在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他的思想仍闪烁着智慧之光。因此,在阿多诺 思想体系中展开对其美学思想的观照是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一、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从阿多诺非同一性的思维 方式入手,展开人与社会、现实与艺术之闯的否定辩证法,阐释艺术的社会 批判功能。二、艺术否定社会是一种限定性的否定。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否定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否定美学的危机和合理性。承接限定性否定的历史 原则,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语境下见出否定美学的合法性危机和生命力。四、 否定美学的乌托邦维度。揭示阿多诺思想的支撑点,即超越当下有限性,朝 向幸福真理的内部动力。五、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的危机。当下文学创作的危 机正是在于缺乏否定的勇气和超越的精神。 关键词:否定辩证法艺术的批判功能日常生活审美化乌托邦中 国当代文学创作 o nt h em o d e r n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a d o r n o s n e g a t i v ea e s t h e t i c sa n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s p e c i a ii t y :a e s t h e t i c s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p e n gs h e n li s u p e r vis o t :z h o n gh u a f r a n k f u r ts c h o o l ,a ni m p o r t a n tb r a n c ho fw e s t e r nm a r x i s m ,t a k e s “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 ”a st h eg u i d i n gt h i n k i n g a st h ek e yp e r s o no ft h e s c h o o l ,a d o r n os p e n th i sw h o l eli f ef i g h t i n ga g a i n s tt h eu n f r e e d o m s i t u a t i o no fp e o p l ew i t ht h et h e o r i e so fp h i l o s o p h ya n da e s t h e t i c s h i se n t i r el i f ew a si n c e s s a n t l yd e v o t e dt on e g a t i o nw h i c hi sp e r m e a t e d f r o mb e g i n n i n gt oe n d ,f r o mn e g a t i v ed i a l e c t i c st o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d i a l e c t i c s f r o m “a n t i d e b u g g i n g ”m u s i ct h e o r yt oa e s t h e t i c s h i s m a s t e r sw i s d o mi si n f l u e n t i a li nc u l t u r ef i e l de v e ni nm o d e r nc h i n a w i t h o u tb e i n gw o r na w a yb yt h et i m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s t u d yo nm o d e r n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a d o r n o s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 sh a sb e e no fg r e a t a c a d e m i cv a l u e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f o c u s e so i la r t s n e g a t i o n o l lr e a l i t y s t a r t i n gw i t hh i sn o n i d e n t i t yt h i n k i n g ,i t t r e a t so ft h en e g a t i v ed i a l e c t i c s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s o c i e t y ,r e a l i t y a n da r ts oa st oc l a r i f yt h es o c i a lc r i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a r t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a f f i r m st h a ta r t sn e g a t i o no ns o c i e t yi sl i m i t e d i tp r o b e si n t o 3 b i r t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e s t h e t i c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h i s t o r y t h et h i r dp a r ts e t sf o r t ht h ec r i s i sa n dr a t i o n a l i t yo fn e g a t i v e a e s t h e t i c sa sw e l la sh i s t o r i c a lr u l e sc o n n e c t i n gl i m i t e dn e g a t i o n , a n df i n do u tt h er e a s o n a b l ec r i s i sa n dl i f ef o r c ei nt h em o d e r no r p o s t l n o d e r ns o c i a lc o n t e x t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l l u s t r a t e s u t o p i a n d i m e n s i o n so fn e g a t i v ea e s t h e t i c sa n dr e v e a l st h es u p p o r tp o i n to f a d o r n o st h o u g h t s ,i e t h ei n n e rf o r c et ot r a n s c e n d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o fm o d e r nt i m e sa n d p u r s u et h et r u t ho fh a p p i n e s s t h el a s tp a r t d i s c u s s e st h ec r i s i so f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i nm o d e r nc h i n a ,w h i c hi s 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a b s e n c eo f c o u r a g eo fn e g a t i o na n ds p i r i to f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k e yw o r d s :n e g a t i v ed i a l e c t i c s ,c r i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a r t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nd a il yl i f e ,u t o p i a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i nc h i n a 4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壁堡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冈不符 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白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 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缄按学校规定提交 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判窒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 浏览。 密堕私, 针彳 沩q y 、| , , 论文作者签名:参 :求彰l 堋年7 - nc 勺日 1 冽 ij,iii 综述 在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在各个文化领域纷纷登场,人们仿佛已经脱 离了对生存的物质需要焦虑而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高质量生活图景。现代 科技使得人们可以从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休闲、民主和自由。人们 在“解构”一切中心,“颠覆”一切权威,“重估”一切价值的后现代思潮 中找到了游戏人生的有力支持。在此情况下,文学作品不再是价值观念的载 体,也不再是对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而是俯首于人之下的对象,变成供消 遣、娱乐和调侃的玩物。 然而,不得不追问的是,所谓“解构”、“颠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它有底线吗? 是不是可以永无休止? 实际上,人们的不幸往往是惯于从一种 解放中同时落入了另一种奴役:个人主体的无限膨胀导致了极度的放纵,从 而反过来被这种放纵控制了自身,忘记了其应有的精神性存在,最终卷入了 被物异化了的飞速运车的乍轮之上。于是,我们的一部分文艺创作者不再是 社会的良心,而足;i 资本合谋、粉饰太平的“追逐名利的动物”。相应的, 文艺作品也开始卸下历史的重重包袱,或者媚俗,或者沦为个人游戏的场所。 一、学术背景与选题意义 8 0 :饯以来,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和各种文化理论纷纷涌入国门, 在经济建淡取得,丰硕的成绩的同时,文化繁荣的景象却越来越显得虚幻不 实。棚似于西方2 0 世纪初就有了的现代性的种种悖论,这种景象背后隐藏着 诸多深刻的精神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 名,他们的理论纷纷对现代工业文明展开了深入持久的反思和质疑。其中, 阿多诺的思想以“绝对否定”的不妥协姿态在该学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他对斤】蒙现代性的批判、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现代艺术的审美救赎思想一 直为学界所关注。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急需这样严 司? 的拟一:嘴静的思考,因此,选择阿多诺的美学理论来作为批判的武器是 有鲜明的n 于代意义的。 二、研究现状雨l 拟定的研究方法 1 、研究状况评述 阿多诺是与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命运共沉浮的。从国外的研究来看,8 0 年代以来阿多诺和法兰克福学派一同出现了一个高潮,出版了大量相关著作。 国内的研究的兴盛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阿多诺和卢卡奇、布洛赫、马尔库塞、 8 0 年代初到9 0 年代初为第一阶段, 本雅明、霍克海默等一批西马的思想 家的著作纷纷被介译到中国,并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有 1 9 8 0 、1 9 8 1 年,徐崇温先生法兰克福学派述评( 北京三联书店) 和江天 骥先生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两本专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小册子。前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该学派的历史和理论,后 者则在评述学派理论的同时,编译了多篇该学派代表学者的论文以及国外学 者的评论文章。第二阶段为9 0 年代中期至今,其特点是翻译了一些系统的原 著,对代表人物的研究也不再限于马尔库塞、弗洛姆等少数人物,并且今年 来的研究专著也纷纷亮相。特别在1 9 9 6 年,马丁杰的法兰克福学派史 ( 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 一书中译本出版,为法兰克福学派 思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另外,同时期的还有杨小滨的否定的 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 。 新世纪以来,学界的研究显得更加具体和多角度,如王风才的批判与重建: 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4 年版) 就把该学派 理论放到文明论的新视野中来观照;赵勇的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 法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和尤 战生的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山东大学出版 社,2 0 0 5 年版) 则从大众文化来入手;曹卫东权力的他者( 上海教育出 版社,2 0 0 4 年版) 就法兰克福学派的史前史、制度传承等方面梳理出别样的 历史效果。 上个世纪,由于阿多诺的著作艰深晦涩、以往国内出版物的导向造成的 忽略以及受国外7 0 年代阿多诺已经过时观念的影响,阿多诺没有受到我国学 界的应有关注,而在近年来才开始急剧升温: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阿多诺 的文本学解读( 北京三联书店,2 0 0 1 年版) 一书则 为阿多诺研究热潮正式拉开了序幕,该书通过深入细致的文本学研究,首次揭 2 示了阿多诺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的本真理论命意:张亮的“崩溃的 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 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2 0 0 3 年版) 在大量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 发展历程进行了具有补白性质的文本学研究;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美 学问题史中的阿多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从美学问题史的 角度对阿多诺的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代还有其他三本著作: 陈刚穿越现代性的苦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赵海峰阿 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 、陈胜 云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甘肃人民出版,2 0 0 5 年版) 。值得特别 指出的是,2 0 0 2 年,出版了日本学者细见和之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 谢 海静、李浩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该书视点新颖,论 述细腻扎实,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文化参照视野。另外,涉 及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学术论文数目可观,据1 9 9 4 至今的学术期刊网上文章 粗略统计有2 0 0 篇左右,而针对阿多诺的专题研究论文3 0 篇左右,这里不便 一一详述。 综上,在对阿多诺理论的研究内容上,学界在各个层面都有涉及,如否 定辩证法,大众文化,音乐理论,生态理论,现代艺术,现代性、后现代性 等等。与此同时,各家的研究都显示出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对阿多诺的研究 也更着眼于其思想内核的挖掘和其现实意义的价值。但是,其中忽略了两点: 其一,将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做历史性的阐释不够客观深入。其中的倾向 是要么将批判理论作为万用的工具,要么举着解构主义的旗帜将其拉为同伙 或贬为古董,却没有对其进行具体深刻的追问和开掘。而且,用阿多诺的理 论解读国内的文化现象,也缺少清楚的区分和合理的融合,从而造成了生搬 硬套的局面,于理论自身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没多大益处。其实,一个理论 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某种现象的分析,也在于该理论在面对实际情况时的自 身的更新和深化。 其二,关于阿多诺“乌托邦”思想的论述较为薄弱。目前,提到早期整 个法兰克福学派的乌托邦救赎思想的学术文章不少,但专著至今没有。从内 容上来看,学者们对布洛赫、弗洛姆、马尔库塞、本雅明等从肯定的方面谈 3 及“乌托邦”的论述较多,而对阿多诺从否定的方面来运用“乌托邦”的策 略却关注较少,有的也常常是几笔带过。实际上,具有超越精神的乌托邦思 想是支撑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态度的支点,而对于阿多诺来说,乌托邦 的维度是其艺术和美学拯救世界的背后的东西,是否定辩证法赖以存在的基 础。再者,阿多诺的乌托邦背景和他的非同一性哲学恰好构成相互的运动状 态,使批判活动既有精神依托又有现实动力的,可以说,正是“乌托邦”使 否定的现实性得以成立。总的来说,对阿多诺的批判理论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主要不满的是其理论的空想性质。因而冠以阿多诺悲观主义的,犹太情节的, 审美虚幻主义的称谓。但是不可否认,对阿多诺的乌托邦思想的简单评判造 成我们对这位思想家的理解少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而这正是当下阿多诺否 定哲学出现危机的关键点。因此,我们需要对于“乌托邦”这一名词做重新 的诠释,并标注出它在阿多诺的思想星座之中的重要位置。 就当下社会的文化、文艺批判研究来看,研究的专著很少,但是期刊文 章的研究非常热闹,其中宏观的和个案的论述都有,研究中时时透出不少真 知灼见。这些研究有的重在当下现状的描述,有的立足人文精神、形而上的 信念,或历史文化传统资源进行批判,纷纷旨在提出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 途径,这都给笔者打开了相当有启发性的思路。 2 、拟定的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的事实描述和哲学美学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在 整体归纳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以求较为全面客观地呈现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 面貌,挖掘其内在的生命潜力。笔者一方面仔细研读原著文本,在和已有研 究著作对比的中理出与自己的构思契合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将这些文本放在 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力场中的观照,旨在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 切合现实的更深切的思考。 三、课题的创新性和存在的困难 1 、从阿多诺的哲学思想否定辩证法着手,让他这一贯穿始终的思维模式 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扮演方法论的角色。一方面简要勾勒出辩证法的源流, 开掘出新的时代含义为后面的美学理论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引出文艺和社会 4 辩证运动的主体。 2 、充分考虑限定性否定历史坐标,考察阿多诺文艺批判美学思想的发生 发展,以及在当下出现危机的合法性和继续保持批判力量的合理性。这里可 以澄清诸多研究者对他的批判理论的误解,展开丰富的思想星丛。 3 、引入“否定鸟托邦”的说法,从文学创作、美学理论、宗教神学等人 文资源中获得支持,重新阐释乌托邦的涵义,确立它在阿多诺思想体系中的 意义。最终,乌托邦的超越品格和否定辨正法的非同一性思维方式融为一体, 使阿多诺思想中的诸多两两相对的命题社会艺术、工具理性审美感性、 物化精神在此找到坚实有力的支点。 4 、对中国现时代的文艺创作误区用几个关键词作为提点,指出其病根在 于阿多诺式的否定姿态和乌托邦超越维度的空缺。 5 、文章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缺少外文资料,尤其是在阿多诺使用 的思考语言德语上存在盲点以及缺乏大量的国外研究文献的原文;二是阿多 诺的思想深刻复杂,笔者在理解上难免有文化和知识上的隔阂,这两点使文 章显得自信不足;三、阿多诺思想的乌托邦维度一直不是一个显性的问题, 如何从原著文本中发现并恰当阐释,如何把它融合到文章框架之内都存在一 定的难度。 5 第一章艺术社会批判功能的理论框架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被视为其哲学思考的代表作,而他生命晚期 的美学著作美学原理则是他在美学领域思考的重要文本。对这位浸润于 德国深厚的哲学传统的思想者和精于音乐的艺术家、评论家,他的哲学和美 学思索原本就是一枝两脉,不可分割的。杨小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专著名 为“否定的美学”,笔者认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核心人物的阿多诺, 其思想特色正是这一说法的集中体现。 第一节一个哲学的起点否定辩证法 否定辩证法是贯穿阿多诺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主线,所以,讨论他的美学 思想不得不从这一哲学思考开始。 一、辩证法运动的状态 学界对西方的辩证法做了三种区分:第一,目的论;第二,宇宙论和本 体论;第三,认识论。就目的论来说,人从自己的生存状态、生存境遇出发, 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偶然性和有限性,从而产生了超越自身偶然性和有限性以 达到人的完满的渴望。宇宙论的辩证法被理解为一种普遍的规律,最早是由 赫拉克幂u 特明确提出来的。他认为“一切皆流,万物长新”国。普遍运动变化 内部具有重要规律逻各斯;对立面相互转化和统一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在认识论层面,苏格拉底把希腊文中“辩证法”的最初含义“对话”、“谈 话”发展成为一种接近真理的途径。即,通过提问对话,不断揭露对方的矛 盾,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不断修正,逐步导向真理。冒 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意义上的辩证法都有求变的特征,它强调思考的过 程,将事物的发展视为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突破前一阶段的动词状态。正如海 德格尔把思索比喻成林中小路一样,思想者永远在路上,他不清楚将会遇到 什么,而这无疑需要勇气和信心。 辩证法在黑格尔哪里被发展到了极致。他将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看作不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第2 3 页。 。赵海峰: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2 - - 1 2 页。 7 断扬弃自身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以求达到纯粹理性精神的阶段。这是精神的 完美时期,也是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马克思在此超越了黑格尔, 他使辩证法活跃于社会实践的层面。因为人的实践具有无限性,于是辩证法 在人与社会的具体活动中得到了新生。 二、否定反思的多样性 哲学上讲的否定不同于逻辑上的否定,它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简单说, 否定指事物转化到它的反面,如赫拉克利特所说:“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 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前 者。”可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运动。它导致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并 最终统一。 实际上,如果划出一个不太严格的但却更为广阔的哲学背景下来理解的 话,否定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一种认知的行为方式。它不轻易肯定并遵从事物呈现的表象,它 是逆向性的、探索性的。它是一种严谨认真的认知态度,是对某一事件表象 的深入挖掘,所以是思维积极发展、独立成熟的标志。如古希腊哲学源于对 世界的“惊异”,其中隐含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对世界的新鲜感 就并不停留于事物本身向人们呈现的样子,而是引诱人们追问更加本体性的 答案和多方面的探求,这不能不说是西方哲学由此展开的契机。而这一契机, 正好与保持求知热情的否定性思维相通。在思考中,如果一味迎合,则是思 想的僵化。而当人们已经形成了某一思维惯性,他们的习惯依赖也同样会造 成思考鲜活性的丧失。这是思维懒惰的体现,甚至根本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 的思考。所以,“否定”思维的价值不单单是一种积极的方法,而且是思维 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 西方哲学有着漫长的历史,思想者们前仆后继地探讨羞宇宙人生的古老 话题,这里离不开的便是否定式的思考。比如,西方人喜欢用“批判”一词, 如有名的康德的“三大批判”。通常来说,批判并不是说对已有事物或问题 的单纯质疑或破坏,而是就该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从而实现深 o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i - 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第2 2 页。 8 化和创造。但这一点对中国人来说总是不习惯,我们常把批判、批评理解为 简单否定式的攻击。好像我们一说“文学批评”就是“谩骂”,而只有“文 学评论”才是客观公允的思考评价。在西方哲学史上,否定的思维方式曾经 几度繁华,成为怀疑主义思潮。它们在思想史上虽不是主流,但却为思想界 注入了勃勃生机。本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种种后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 弥漫着否定怀疑的意味,尽管对其功过价值尚无定论,但它确实开拓了更加 广阔丰富的思考领域。 另外,否定不光是以纵向的对事物表象的穿透来挖掘更深的内在价值, 还有横向的开拓。也就是说,反思、否定不是非此即彼,不是通常意义上所 理解的简单地从相反的一面来看问题,而是从别的面,多角度进行考察。在 此,中国古典哲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庄子齐物论说:“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彼此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是非也不是熟对熟错的正误判 断,而是这个和那个的不同,它们之间是平等互存的。进步而言,此的另 一面不是彼,而是非此,这样,彼是一,而非此却是无限的多。再者,非此 的另一面不是彼,而是非非此。由于“是亦一无穷,非亦无穷”,彼或此 都是无穷的,如此推演下去,便是无穷的深度与广度 。非此非彼,非非此亦 非非彼;“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回。同禅宗的“遮诠 法”的智慧一样,永远不说什么是什么,而说什么不是什么,由此将具有更 大的空问铂。这样,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相互开掘,人们的思考将不再停留于某 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球形,充满变化和生机。 第二节非同一性思维美学的旨归 可以说,辩证法和否定是一体的,它们的主旨都在于思维的更新创造。 在西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辩证法”基本上都以否定与对立为媒介,以 到达更高层次综合的肯定立场为目标。阿多诺则坚持强调在综合之前存在着 的否定乃至矛盾的阶段,并竭力去思考该阶段发生的事情。因此,他称辩证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6 6 页。 o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6 6 页。 o 郭庆藩i 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6 6 页。 印请参看钟华著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思想比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 0 0 4 年,第2 9 2 - - 2 9 3 页。 9 法是崩溃的逻辑,是彻底的否定,这便是他的“非同一性”哲学。 “非同一性”是阿多诺哲学思想的核心词汇,也是他的整个“否定的辩 证法”乃至一生的艺术思考的灵魂所在。非同一性反对任何一种同一性,阿 多诺把同一性区分为四种含义:一是个人意识的同一性;二是逻辑的普遍性; 三是思想对象与自身的等同;四是认识论上的主客体的一致。 其实,无论从辩证法的流动性还是从否定的反思性来看,阿多诺反对同 一性的理想都需要美学的参与。如果说思维运动的结果必然导致同一,那么 现实世界的纷繁多样性才提供了哲学存在的可能,而感性活动是人与世界打 交道的最本然的途径。所以,美学处于思维与物质之间,是一种平衡也是对 理想的救赎以及对人“内在自然属性”的一种保藏圆。于是,至此,问题从一 个哲学问题转化为美学问题,下面,我们就从美学的角度来介绍阿多诺的非 同一性思想。 一、矛盾的永久性尚未实现和希望 哲学源于对真理的追求,西方的艺术也从来是对真而非仅仅对美的渴望。 从哲学最初的意义“爱智慧”来看,智慧或真理不是一个既定的实在,而更 多的是向真理靠近的求索。真理永远不可能到达,否则那将意味着真理的死 亡。因此,阿多诺认为,避免理性的失败主义,不是片面的现实支持观念或 观念支持现实,而是不断地创造出两者相互斗争的新的思考环境,哲学的可 能性只能存在于此。这是从哲学的根性上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前苏格拉底时 期的哲学是“爱智”之学,重在“爱”这一动态追求的过程,而非智者作为 一种职业贩卖知识之后,凝结出的无数以文本方式存在的哲学著作。在西方 哲学历经千年而走向板结时,只有恢复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才可能在矛盾 中获得希望。如果现实的一方被吸纳入思维的概念之中,或思维概念妥协于 现实的纷繁变化,就意味着哲学的终结和世界的沉沦。 另一方面,通过“否定之否定”,不是为了达到综合,而是要求固执于 。n e g a t i v ed i a l e c t i c s r o u t l e d g e ,1 9 7 3 p 1 4 2 ,转引自赵海峰: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7 6 页。 。用“内在自然属性”一说是为了区别通常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属性,它不是外在于人的心 理的,而是如宗教性、超越性之类根植于人的深层文化基因。 1 0 矛盾的阶段,以及去思考由此而产生的新事物。“矛盾”是带有主体与客体 交叉点的东西,通过这种“矛盾”,主体的界限被自己的思考所打破,同一 的主观唯心论勉强地接触到了超越自我的东西。因而,思考主体在“矛盾” 中实现了自我向世界的打开。所谓辩证法,就是彻头彻尾的意识相对于同一 性的非同一性,所谓否定的辩证法也就是矛盾的无止境。主体和客体只有在 矛盾中才能获得生命力。因而,对真理的追求,对智慧的热爱隐含着尚未实 现的永久性期待,矛盾状态使人们对未来永存憧憬。 再者,艺术领域的实践是人们另一种形式的对真理的探索。阿多诺说艺 术是作为表现苦难的语言,它是对理性( 趋向同一性) 的否定,“理性可把 苦难归于概念之下,可提供缓解苦难的手段,但却从来不能以经验媒介来表 现痛苦”回。同时,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作者巨大的矛盾痛苦中产生的,是 对世界的独特的感受、思考和探求。它们从来不仅是要给人心灵慰藉或快感 享受,否则它们将会沦为消遣之物。阿多诺就十分欣赏卡夫卡的小说、贝克 特的荒诞戏剧以及勋伯格的无调音乐。而阅读这类现代艺术仿佛就是在受难。 但正是这些矛盾、痛苦和焦虑唤起了艺术的责任,即教人们看待自己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另一个崭新世界。艺术的世界只能是可能的,但它却具有照亮功 能,使人们看清事物的真相,直面人生,在绝望中点燃信念。于是,矛盾存 在,真理存在,希望存在。 二、非同一性事物的解放美是自由的象征 阿多诺把解放的权力还给了无限杂多的现象界。人们总是用语言在思考, 语言在思维中就是无数概念的集合。但问题是,概念永远无法穷尽客体事物, 非概念的客体始终存在,好比中国古人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非概 念的客体在同一性哲学中是被压抑遗忘了的,但很明显这是思维的暴力,是 不合理的。阿多诺主张认识的空想,即不是将欠缺概念的事物同一化为概念, 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概念去展示。“改变概念的方向,使其面向非同一性事 物,这是否定辩证法的关键。当从概念中洞察到非同一性事物所发挥的构成 。阿多诺美学理论 ,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3 页。 作用时,这种沉思如果不停止,概念所发挥的同一性的强制也许会消失。” 阿多诺十分看重概念与事物之间的差异,因为二者之间的裂隙往往蕴涵了巨 大的、解放非概念之物的力量。 阿多诺的行文同样履行了差异性微观视角的风格。他年少时的朋友克拉 瓦卡曾提醒他,解读材料时应着眼于分歧之处。他的否定辩证法一书就 是在些细小的矛盾与缝隙中透视出整体的非真理性,然后通过微观视角进行 批判的。同时他的天马行空的随笔也是很好的例证。他曾在作为形式的随 笔中谈到,随笔即是片断的思考。在不能全面把握现实,只能了解一些支 离破碎的片断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是去遮掩那些破漏之处,而是通过破漏 之处去发现问题。因此,阿多诺的作品句子不长,彼此之间也没有多的连接 词。他的笔触跳跃,相似于他星座的比喻,片断之间形成力场,相映成辉。 可以说,正是这种非同一性事物的解放,概念事物与非概念事物的平等, 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与尊重,这正是艺术存在的前提和理由。沃尔夫冈韦尔 施在重构美学中将论述阿多诺的的一节名为“现代美学:公正对待异 质性( 阿多诺) ”,并引用阿多诺的说法:“审美统一此处他说 的是真正的审美统一在自身的多元化中找到了尊严。它让公正降落到 异质性上面” 。正如高尔太关于人类追求美的宣言:在美的王国,在艺术 创作的领域,任何限制都是不合法的,都是违反规律的,变化、差异和多样 性是艺术的生命,有多少自由就有多少创造,有多少自由就有多少变化差异 和多样性,有多少自由就有多少艺术。 三、主体与客体的遭遇方式感性学 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事物”相互接触的地方,阿多诺加入了 “细微事物”( d a sd i f f e r e n z i e r t e ) 或“细微”( d i f f e r e n z i t h e i t ) 的说 法。所谓细微事物不仅指缺少概念的或非同一性的事物,还指差异性事物, 被精练的事物。它们是音与音、色彩与色彩、语言与语言的微小差异,是一 。细见和之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谢海静、李浩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 1 5 4 页。 o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冰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2 年,第9 5 页。 。高尔太论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7 6 页。 1 2 种概念与其他概念的极小区别。简言之,在人的思维概念的缝隙之处,这些 细微之物如何被认识,那些精微的差异如何被思考,人们需要的是体验,这 便是对主客体相互遭遇的真实场景的回归。 在理性无能为力的地方,感性应该担负起使命。对此,阿多诺在本雅明 论中说,本雅明的思想宛如要交身为触、嗅、味本身一样地去接近对象。o 显 然,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单纯被认为是一种思考了,它是人认识世界的最原初 亲证。它是感性的,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滕创立了美 学a e s t h e t i c s 这一学科。形容词a e s t h e t i c 意为“感性的”,“感觉的”, 固a e s t h e t i c s 最初指“感性学”或“感觉学”,作为人的理性研究的补充而 设,旨在关注人的感觉理性的一面。他在导论中说:“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 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 的科学。” 卡西尔也明确说出:“科学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 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则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之把握中给予我 们以秩序。”固没有哪一种秩序或理性是主要的,艺术只是有着另一种秩序或 理性而已,它们在各自的同一性和非同一性中存在。 回到审美发生的当下,人们在突然遇到艺术作品时,往往不是去思考或 分析,而是去感受,用心灵去触碰、沉潜。这时,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客体 或物,人们仿佛遇见另一个生命在向你传达什么难以言表的东西。康德将审 美定义为无目的的超功利的状态,主客体之间是互为平等的,那种愉快或不 愉快的情感只有感受能判断。阿多诺推崇的现代艺术体现了主客体之间激烈 的遭遇方式,主体在面对艺术作品肘产生强烈的震撼,是极具冲击力的碰撞。 在这种新的美学主张下,自我在痛苦中向客体展开自身,由此超越自身,开 启自身与世界的新的联系。 第三节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 上面的分析表明,美学实际上成了阿多诺对哲学的拯救,对异质性事物 。细见和之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谢海静、李浩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 1 6 5 页。 。细见和之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谢海静、李浩原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 。鲍姆嘉滕美学,王旭晓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3 页。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3 2 页。 1 3 的解放和对主体感性的解放,它是超越哲学自身的契机,这些必然涉及当下 社会现实的广阔领域。因此,非同一性哲学的目的还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 否定。根据非同一性的原则,如果社会现实是一个“一”,那它必须有另一 个“一”作为参照,除了哲学,还有就是艺术。当人们生活的状态越来越被 现代管理量化、被生产劳动和被高科技数字化、被网络虚拟化的时候,非同 一性的事物也迫切地必须被保存。由于人的自然感受力最集中、最本真的保 存是在审美体验之中的,那么艺术成了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认识。 一、中西方文论的批判传统的批判 社会作为一个体制运转要求宏观上的秩序而必然趋于同一性,而个人的 实际遭际和生活体验则是掩藏在同一性之下的趋于非同一性的微观之物。在 艺术作品中,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批判自古有之,艺术的批判功能无论在 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着深远的传统。 , 中国古典文论中,儒家文论具有鲜明的批判特征。孔子论诗,讲“兴、 观、群、怨”之说。其中源自诗者的真情勃发的“兴”和抒发愤懑的“怨” 都强调了文艺的批判之用。此后,汉代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 论中的“美刺”、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倡导的“不平则鸣”,一直到清 末小说理论中的“谴责”、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等,都可以说是文艺 反思社会现实的体现。西方的源头追溯到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要求驱 逐诸如荷马之类的传统诗人,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味地模仿现实或历史,从而 遗忘了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这样的作品不仅无益,反而成了扰乱秩序、迷 惑人心、危害城邦的东西。反过来说,“模仿”的性质决定了艺术永远不可 能符合不变的真理,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充满了主体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 的想象。这对于不变的同一性的理念世界来说正好是没有被概念化、同一化 的东西。后来,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高于现实,悲剧具有宣泄教化净化的功 能,也是看到了艺术作为现实社会的否定的认识意义。中世纪的美学核心围 绕上帝之美展开,艺术的使命是引导人们皈依上帝,上帝之城构成了对人们 生活的世俗之城的否定。同样,浪漫主义文论中的天才、灵感、自然等关键 词莫不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一种逃逸性否定,即对伤害和异化自然和人性的 1 4 工业文明的反抗。 不过,尽管文艺一直被赋予了极强的社会使命,但却因为它在前现代社 会的依附性而丧失了其自律性。对统治者来说,艺术反映民生疾苦,是为了 更好地维护政治统治,即“文以载道”的“道”才是重点。文章乃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这种文艺理论的落脚点仅仅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性。西方艺 术求真,但在某种程度却陷入了符合论真理的附庸地位。因此,传统文论中 的文艺虽然构成了对社会现实某种程度的否定,却没有真正与现实世界站在 平等的位置而应有的独立与力量。 二、艺术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文艺与现实的动态结构, 在阿多诺的美学观念中,艺术作为对社会的否定认识并不意味着艺术就 单纯是现实世界的另一面。艺术代表的不是更接近真理的世界或者是为现实 提供的反面教材,它与社会处于矛盾的两端,与其互为存在的前提。阿多诺 主张社会现实与自律性是艺术的双重性。他多次说到: 假如没有任何以艺术作品的自律性生命来对付现实的整合作用,现 实的魔力可能会无处不在。该魔力源自这一根本的事实,即:精神自身 分裂,并被放置一边同一原理则产生相反的效应,即:它破除这种魔 力靠的是将其予以限定的方式。 然而,艺术之所以是社会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其 生产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和关系的辨证法,也不仅仅因为它的素材内容 取自社会;确切地说,艺术的社会性主要因为它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但 是,这种具有对立性的艺术只有在它成为自律性的东西时才会出现。通 过凝结成一个自为的实体,而不是服从现存的社会规范并由此显示其“社 会效用”,艺术凭藉其存在本身对社会展开批判。艺术是非判断性 的( n o n - j u d g m e n t a1 ) 。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8 5 页。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4 0 2 页。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8 6 3 8 7 页。 1 5 “艺术只有具备抵抗社会的力量时才会得以生存”,同时艺术中虽没有 直接的社会性但“艺术总是一种社会现实”。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 虑艺术的社会本质:一方面是艺术的自为存在,另一方面是艺术与社会的联 系。艺术的这一双重本质显现于所有艺术现象中;这些现象是变化的和自相 矛盾的”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利用其他律性本质,也就是它们与社会 的瓜葛,是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具有部分社会性。自律性作为另一部分,原本 也是社会性的:它是作品与社会斗争的产物。” 因此,艺术对社会的反思不是代表了静态的某一理想范式,而是生活在 现实世界中的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与艺术作品发生的一次动态的事件,这种发 生是现实与艺术相互扭打的力的冲突的过程。阿多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 行为模式”存在。“通过表述这些用其他方式无法表达的社会矛盾,比喻表 达法呈现出一种与逃避主义相悖的实践活动的诸多特征,结果把艺术转化为 一种行为模式( m o d eo fb e h a v i o u r ) 。”固艺术影响社会的方式是实践的,但 这种实践不是直接的社会实践,而是处在自律与他律之间。“艺术与实践的 辩证关系表现在它对社会的影响方面。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影响在记忆层 次上发生作用;影响绝非意味着把潜在的实践化为外显的实践,因为自律性 的高度发展使任何直接对应的东西不再可能出现。”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o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 6 页页页页页 7 8 7 7 3鹪鼯虬 第第第第第年年年年年 8 8 8 8 8 9 9 9 9 9均坞坞均坞 第二章艺术作为社会的限定性否定历史的维度 每种理论都有其生长环境和适用范围,对某一理论的误解通常源于使 用界限的模糊。为了减少误解,阿多诺很严肃地以“限定的否定”作为否定 的前提,这也是我们观照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必要前提。 第一节限定否定的历史语境 限定的否定( b e s t i m t en e g a t i o n ) 原是黑格尔在将辩证法的概念提炼 为自己独有的方法过程中,对站在绝对怀疑的立场上的怀疑主义展开批判时 提出的概念。绝对怀疑所依据的纯粹否定会由于不断需要其否定的对象而陷 入自我矛盾中。与此相对,“限定的否定”则通过各个否定而移向新的立场, 在辩证运动中从内部扬弃了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