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pdf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pdf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pdf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pdf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研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而受到游客的青 睐,成为旅游热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古镇文化景 观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日益紧迫,其中古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环 境的原真性成为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两个视角研究文化景观,其一:对古镇文化景观 的研究视角从“影响”转移到“变化 ,并从变化的正反两方面进 行全面分析,避免了研究的片面化;其二:对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 质文化景观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尤其对其他学者研究较少的 非物质文化景观变化方面作了常识性的探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 方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信 息,确保了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 p s s 、 e x c e 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 文章的分析更加科学、结论更加可靠。 通过对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的分析,构建了文化景观变化研 究的框架体系,对物质文化景观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比较 全面的研究体系。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景观受旅游影响变化的负面 影响不明显,而且这些变化目前是处于一种“量变 的过程中,并 没有引起当地传统文化发生“质变”,没有对原有的社会模式和文 化特征产生冲击。 关键词:江南水乡,文化景观,朱家角 a b s t l a c r r e c e n t l y ,t h e v e r n a c u l a rt o w n so fj i a n g n a na r ef a v o r e db yt o u r i s t s f o ri t su n i q u e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e c o n o m i c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v e r n a c u l a rt o w n s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u r g e n t s o , t h eh e r i t a g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a u t h e n t i c i t yo fc u l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c o m e st h ec h i e f i s s u et ob ec o n s i d e r e d t 陆sp a p e rm a k e sas t u d yo nt h e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t h r o u g ht w o 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ei s :r e s e a r c h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c u 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i s s h i f t e df r o m i m p a c t i n g ”t o c h a n g i n g ”i nt h ep a p e r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i sm a d ep o s i t i v e l ya n dn e g a t i v e l y ,i no r d e rt o a v o i d et h ep a r t i a ls t u d y 。t h eo t h e ri s :i tm a k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 o i lt h en o n - 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w h i c hl i t t l eh a sb e e nd o n e ,a s w e l la sm a t e r a l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t h em e t h o do f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e n s u r e da c c u r a c ya n da u t h e n t i c i t y o ft h es t u d y m a s si n f o r m a t i o ni so b t a i n e db ym e a n so ff i e l dw o r k , s u c ha so b s e r v a t i o n s ,s u r v e y s ,s e m i s t r u c t u r e di n t e r v i e w se r e o nt h i s b a s i s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s o f t w a r es p s sa n de x c e la n dt h ep r o p e r t ya n d q u a n t i t ya n a l y z i n gm e t h o dm a k et h ea r t i c l em o r es c i e n t i f i ca n dm o r e r e l i a b l e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v e r n a c u l a rt o w n s o fj i a n g n a n ,t h ep a p e rp r o v i d e saf r a m e w o r ks y s t e mo fc u 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r e s e a r c h ,a n dm a k e sa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 o nt h ev a r i e t y o f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t h ee o n c l u ds h o w st h a tt h e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o ft o u r i s mo nn o n - 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i sn o to b v i o u s , a n dt h e s ec h a n g e sa r ec u r r e n t l yi na”q u a n t i t a t i v ec h a n g e 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l o c a l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w h i c hh a v en o tc a u s e da ”q u a l i t a t i v ec h a n g e ”a n dp r e s s e dt h ei m p a c to nt h eo r i g i n a ls o c i a l m o d e la n dc u l t u r a l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k e y w o r d :w a t e rt o w ni ns o u t h e my a n g t z er i v e r , c u l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 z h u j i a j i a o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堑金垄垫导师签名:妞 日期: 加g 耸6 周fc 日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l :学位论文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文字的历史记载于史册,文字之外的历史很大一部 分积淀在一座座久经沧桑的古镇里。古老的村镇散落在全国各地,共同撑起了 中华文明的大殿堂。近年来,江南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 景观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了旅游热点。随着旅游的发展,江南水乡古镇文化 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为:( 1 ) 江南水乡古镇所处 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的经济活力形成 并吸引了巨大的旅游流。( 2 ) 2 0 0 8 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2 0 1 0 年在上海举办 的世博会将使江南水乡古镇到访游客量大幅增加。根据保守预测,仅世博会期 间7 0 0 0 万游客中的3 5 将沿途去周边旅游景区游览。( 3 ) 昔日的江南水乡古镇, 是今日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及其延伸地区。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的经济 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 以上所述机遇均为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也 应清醒地认识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 主要表现为:( 1 )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受强势城市文化影响,江南 水乡古镇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如何能传承江南水乡古镇的优秀文化传统, 使江南水乡古镇的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得以发扬光大是一个大课题。( 2 ) 随着江 南水乡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特别是江南水 乡古镇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问题r 益凸现。 因此,众多的江南水乡古镇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其发 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地处上海西郊淀山湖畔的朱家角古镇,被喻为“上海的威尼斯,淀山湖畔 的一颗明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精致的古桥,以及其淳朴的民风和悠悠 的民俗风情,静静的诉说着历史。也因此而在近年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 的游客i j 去品味、欣赏。因此,以朱家角为例,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元 素进行解读,对其特色加以分析,并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前景进行展望, 便具有了很大的研究意义。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f :学位论文 1 2 研究意义 ( 1 ) 进一步丰富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为江南水乡古镇的文 化景观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朱家角镇作为研究个案,分析江南 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的特色及解读、文化景观变化中的传承与变异、变化的机理 与评价等,为江南水乡城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和实践参考。 ( 2 ) 通过对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变化研究,剖析古镇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 与现状,找出古镇文化景观发展的制约因素,捕捉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营 造江南古镇特色文化的新品牌。 1 3 研究方法 ( 1 ) 文献分析法: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 本文的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实地调查的的方法依据。 ( 2 ) 实地调查法: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采用了实 地调查法进行资料的搜集,主要包括: 现场考察:通过在朱家角、西塘、木渎、练塘、金泽、新场等古镇大街小 巷的走访观察以及拍摄相关图片,获取了有关街巷格局、建筑状况、道路硬化 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有形文化景观方面的一手资料,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 索取权威资料:为了搜集相关资料,走访了旅游局、规划局、文化馆、文 物局等相关单位,获取了大量的背景资料。 半结构访谈:根据调研的目的和主题,设计一些基本问题( 主要是针对非 物质文化景观) ,对居民及旅游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设计问卷,可以定量的反映当地居 民对文化景观变化的感知程度。本问卷的设计包括2 3 个题目( 多数是针对非物 质文化方面) ,共发放问卷1 2 0 份,收回有效问卷1 1 5 份,有效回收率为9 5 8 。 ( 3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视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e x c e l 和 s p s s 等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利用m a p i n f o 等制图软件绘制专题 图,尽可能的使文章的分析具有科学性,结论具有可靠性。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l j 学位论文 1 4 研究内容体系和技术路线 i 分析问题 : r l f l 物质文化景观解读 l i = 二= = = 曩争1l 非物质文化景观解读i i ;二二二; 、i 物质文化景观一般特色l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变化分析i _ 文化景观变化评价与发展策略 褥决阀题 朱家角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 图1 :内容体系和技术路线 f l 物质文化景观变化分析i = 二二= l l 非物质文化景观变化分析1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f :学位论文 第二章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 1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相关概念界定 2 1 1 江南的界定 江南,是一特定的地域概念,其大致含意是指长江中下游南岸,但具体范围 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有变化。一般所称的江南,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 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 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 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 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 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 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 南昌市的滕王阁) 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包括本文中涉及的为狭义的江南,地域范围是苏南、上海和 杭嘉湖地区,自然地理属太湖下游和长江三角洲,文化上属吴越。 2 1 2 古镇的概念 本文所定义的古镇是指“仍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 古城、古村镇”口3 。古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的人类大型聚居地,其处于古代交 通要道,或藏匿于区域环境相对偏僻的地区,或在我国古代乡村经济文化相对 发达的地区,或处于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势险要之处。其具有各地历史传统和 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区、古建筑等历史古迹,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 的再现,更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荟萃之地。它们是在商贸、政治、军事等因素的 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形成,由民居、街道、统治机构、军事建 筑等组成的空间形态,逐渐形成并维持独立的文化特征。嘲 江南水乡古镇,是指处于江南地区的水乡村镇,曾经是中国居住状态中极具 人文情怀和城市特征的一个区域,千百年来沿袭着粉墙瓦黛,小桥流水、曲巷 幽弄等诸多天人合一的人居风貌与建筑格式。整个江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 温暖湿润,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就孕育了璀璨的以“水”为特色的江南文化, 使江南地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渗透着深深的文化韵味。江南水乡古镇正 是在这一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通过社会中的人的密切的 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 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其中经遴选的江南六大古镇( 周庄、同里、角直、乌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i :学位论文 镇、西塘、南浔) 由于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形制格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 保存完好的水乡风貌,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的 预备清单。在上海郊区也曾存在过许多的水乡城镇,尽管其中一些在经济全球 化的冲击下已经被城市化了,其原有的古镇景观已经被人类活动改变为城市景 观,然而,还有一些水乡城镇由于发展过程中交通不便,保护意识较强等原因 幸运的保存了下来,原有的古镇风貌和淳朴民风延续至今。目前成为郊区旅游 景点的朱家角、枫泾便是其代表。 2 1 3 文化景观的概念 景观一词来自德文l a n d s c h a f t ,本有景物,景色之意口3 ,在西方称为风景画。 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词则被赋予特殊的、学术性的含义。地理学解释为“地 域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口1 ,由于地理现象分为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所以景观 一般也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完全纯粹的自 然景观几乎是不存在的。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 c u l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 。 是居住于该地的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 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作的文化产品“1 。它兼容了自然与人文的环境要素 及其相互间的组合,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嵋1 。 不同的文化景观反应了不同的文化,也反应了不同文化集团的差异与特征, 因此,很多人文地理学家都把文化景观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例如:美国人文 地理学家苏尔( c a r lo r t w i ns a u e r ) 就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 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他认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 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区的差异,人类按照 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 成文化景观h ,。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南水乡城镇的文化景观,它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的活动对江南水乡不断影响的结果,它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质。江南水乡 古镇最典型的地方在江浙一带,这里水网纵横,聚落空间多随河流两侧排列, 建筑小巧轻盈,尺度宜人,给人以亲切和谐之感。其最明显的意象标志是弯曲 自由的小河、横跨水面的小桥、临水而建的民居和水巷穿梭的小舟。恰似中国 传统山水画中所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理想画面。其中,“流水 基本上是 自然景观,而“小桥”是人们为了“行”的需要建于水上:而“人家 ,即民居, 是人们为了满足居住的需要建于水边;在水边的生活又形成了淳朴的民风与民 俗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 :学位论文 2 2 文化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 2 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单纯关于古镇文化景观的研究成果较少,其对古镇文化景观的研究常 常跟古镇的旅游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 1 ) 发展古镇旅游与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关系研究 古镇因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老淳朴的风俗民情同益受到现代旅游者 青睐。发展旅游与保持旅游目的地文化原真性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旅游学者关 注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l a u r i ek r o s h u sm e d i n a ( 2 0 0 3 ) 研究了位于玛雅遗址附 近的玛雅古村,因旅游而产生的文化商业化现象对玛雅文化传统形式的影响西1 。 b e s c u li d e s 等( 2 0 0 2 ) 基于获益分析方法( b e n e f it s - b a s e da p p r o a c h ) ,对科罗拉 多州西南l c a 历史风景道沿线2 3 镇西班牙裔居民、非西班牙裔居民的调查显示, 尽管人们认识到沿风景道居住的旅游价值,西班牙裔居民显然更意识到旅游发 展文化获益的重要性,并对加强管理以保持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显示出更大的关 注n 们。巴西p o r t os e g u r o 的2 个村落,原以农业为主,目前则因旅游发展转为 向旅游者兜售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当地居民发起了一项“文化复兴”工程 ( c u l t u r a r e v i v a lp r o c e s s ) ,将其传统赋以商业化展示。g r u n e w a l d ( 2 0 0 2 ) 研究 由此引发的民族风情游的相关问题1 。印尼f l o r e s 岛的m a n g g a r a i 村近年才开 始对游客开放,当地村民凭借其几百年来与外国人交往的经验,为游客营造了 一个他们寻求的理想的文化空间。这一研究表明,不应简单地理解传统文化只 能被动地接受旅游产生的影响,目的地社区主动地采取一定策略,不仅能够应 对变化和革新,同时亦可延续和发展其传统文化n 别。 ( 2 ) 古镇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耳其p a m u k k a l e 镇因奇特的石灰岩地貌和珍贵的古城遗址而被列为世界 遗产地之一,然而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目前面临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威 胁。f i s u ny u k s e l ( 1 9 9 9 ) 运用半开放式调查法来了解当地旅游业利益主体针对 一项旅游与保护规划实施的看法n 钉。旨在研究旅游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 p e t e rm ( 2 0 0 3 ) 对西班牙内陆传统古镇c u e l l a r 的调查表明,由政府引导的旅游 活动有利于传统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n 引。 ( 3 ) 传统古镇文化景观格局的演化和转型研究 s h e e l aa g a r w a l ( 2 0 0 2 ) 在探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r e s o r t1 i f ec y c l e ) 与 重构理论( 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t h e s i s ) 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以英国m i n e h e a d 、 w e y m o u t h 、s c a r b o r o u g h 3 个小、中、大型海滨传统集镇为例,指出旅游地的衰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 :学位论文 落不一定与生命周期或某一特殊的资本阶段有关,而应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 果,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的文化景观格局的演化有很大的影响,旅游地的再次 复兴必须突出该地的独特性5 1 。新西兰w a i t o m o 洞村1 0 0 多年来作为单一旅游 目的地,以吸引一同游团队游客为主。在过去1 5 年中经历了重要的转形p a m d y e r ( 2 0 0 3 ) 使用网络理论( n e t w o r kt h e o r y ) 解释了这一动态变化n 引。 综上,国外的研究成果更多将古镇文化景观视为个整体,对古镇文化景 观的保持文化原真性有较多研究,并讨论了旅游业对古镇文化景观格局的影响, 以及在此形势下古镇文化景观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文化景观的景观元 素、古镇景观变化中的传承与变异等则较少涉及。 2 2 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对文化景观的内涵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类型的探讨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几大主题之一,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和 研究方向一直不断地发展。汤茂林、金其铭在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 向中分析了国内外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阐述了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内容及 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论述了目前文化景观研究的几个方向;汤茂林,汪涛, 金其铭在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中探讨了文化景观的类型,景观规划及文化 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2 ) 对江南水乡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及景观营造研究 刘沛林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中采用“景观基因法” 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 “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甄明霞在江南水乡城镇传统和现代文化景观分析 及其对传统文化景观的回复中阐述了水乡城镇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论述了现代水乡城镇文化景观的现状;并分析了传统水乡城镇文化景观的复原 策略:张伟、马海涛在论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景观营造中分析了小城镇建 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城镇营造文化景观的建议;张仁开在小 城镇文化景观及其设计研究中论述了小城镇文化景观的特性以及小城镇景观 设计的意义和原则等n 射;张伟、马海涛、黄胜恩在小城镇文化景观及个性体 现研究中论证了如何营造具有小城镇特色的个性文化景观;阳立军、杨波在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变异与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中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江 南古镇文化景观与社会网络结构的变迁,并揭示出古镇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与文 化景观变异的特定联系,总结出其变迁的一般规律。 综上,国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在近几年内取得很大的进展,采用了一些新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上学位论文 方法和新技术。运用了“景观基因法 等新方法从新的角度对文化景观进行研 究;景观生态学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城市规划和设计当中。国内学者对物质文 化景观研究较多,对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甚少;即使研究,也一般都是定性分 析,很少有定量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i j 学位论文 第三章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解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它是在特定地域上经过长期的文 化积淀、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演变而成的,是介于乡村文化景观和城市文 化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类型。文化景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其 感知效果不同,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本章依此对江南水 乡古镇的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予以解读。 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色彩和形态、可以被人们用肉眼感觉到的有形的文化 景观,包括聚落、街道、服饰、交通工具、栽培植物等。其中聚落最显而易见, 是文化景观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聚落的规模和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和 人口分布特征,也反映了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区域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水平、 土地利用状况、生产结构等。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不被人们直接感知的、无形的,但对物质景观的发展有重 大作用的文化景观,包括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 道德观、政治因素、生产关系等。这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为人们的触觉感知, 但是却是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极其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可以透过文 化景观的物质外貌,深入文化景观内部,探究“景 中之“意 、“景”中之“情”, 并与具体物质景观相呼应,使文化景观的研究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景观虽然 具有不可视性,但它可以作用于人们的大脑,应用于已储存的知识、经验,通 过思维形成文化景观。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景观形成的思想基础,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文化景观一般都包含这两种成分,只是在不同的文化景观中,物质文化景观和 非物质文化景观占据的主导地位不同而已。例如,建筑风格表现为物质文化景 观,但它深受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而且包含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内容。 3 1 江南水乡古镇物质文化景观解读 物质文化景观,由于其具有有形的特点,总是给人以稳定有常的印象,因 而成为地方的明显景观特征。美国地理学家c a r ls a u e r 认为:“人类按照其文 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中的自然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 观。 j o r d a b y c h k o v 则认为:“文化景观是文化集团在其居住地域上所创造的 人为景观。”李旭旦将文化景观看作是“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 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由此可见,物质文化景观是一种有形的、可见的文化 表现形式,是人工创造物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直观表现地方文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f :学位论文 化景观的意义。 自然环境、人文氛围、经济发展都会对古镇物质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塑造产 生深刻的影响,依据其产生的功能,可以把江南水乡城镇的文化景观分为以下 几个类型: 3 1 1 水体 江南水乡,水是最重要的景观。当一条河流穿过城镇或者流过其边缘时, 河流便成了其景观的一部分。而水文化则可能是揭开中国古代文化采取以意境 为主,表现自然和天人合一模式的最佳状态的关键所在,因为从江南水乡古镇 的环境的实际空间形态来看,水是一个极为重要和活跃的因素,同时,水也是 代表自然的最好的模型。江南人们的生活以水展开,住在水边,吃水、用水, 乘舟而行于水,以水孕育着水乡人的个性和文化特征。 古镇傍河而聚,深受河流的影响和制约,镇区形制明显地表现为顺河延展, 以河为中轴,呈现出两种基本空间结构:屋一街一河一街一屋,和屋一街一屋一河一屋一 街一屋。这种基本空间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河流成为城镇的发展轴,河流两岸民居、 街道、码头、商店交错分布,栉比鳞次,古镇风情依次展开,所以河流又是古 镇景观轴。这种发展轴与景观轴的合二为一,是古镇特有的立地条件和古镇形 成期的历史条件相互结合所致,它表现出了古镇特有的文化风貌和历史意蕴。 3 1 2 桥梁 桥梁是水乡古镇物质文化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桥”可以理解为是河道与街 道的交点,应“行 的需求而生,桥头空间是最常见的节点之一,也是独具魅 力的景观要素,其功能首先是保持交通的连续性,使陆路交通畅通无阻,同时 也起到增添河道空间景观构图的艺术效果的作用。由于桥处于水陆空间系统的 交汇点,这种独特的空间位置使桥成为水乡古镇中活跃的空间环境。水陆空间 因为桥的存在而变的丰富。江南水乡古镇街道空间的特点是呈狭长带状空间, 街道一般比较狭窄,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人们过桥时便会领略到豁然开朗、心 旷神怡的感觉。在桥上,人的视野便会很开阔,心情也比较放松,在桥上驻足 品味水乡的独特风情是一件绝妙的事情。 桥梁不仅沟通河流两岸交通,而且由于桥梁是道路汇聚的节点,因此还是 古镇的重要公共空间。更因为古时造桥的艰辛,建成桥梁造福桑梓与后人,桥 梁的造型及其固有的高低起伏对平面延展的古镇景观的独特点缀,其所蕴含的 文化价值就格外不容忽视。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f :学位论文 3 1 3 民居建筑 建筑景观是聚落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标示性的物质文化景观。江南的传 统民居在建造中一般都以砖木结构的平房或二层楼房为多,采用方式的框架结 构,体量不大,外立面平淡朴实,鲜有装饰。建筑单体少了传统官府建筑的厚 重感,多了水乡建筑的轻巧和灵动;整个建筑群少有突兀,一式的青瓦坡项, 建筑单元紧密排列随河自然延伸而毫无强求:建筑色彩青砖黛瓦,淡泊平和, 似乎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了与水乡景致十分协调的整体形态,在世俗生活中昭示 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江南水乡居民的传统建筑是在单体上以结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 为适应水乡的气候特点,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构造为瓦顶、空斗墙、 观音兜山脊或者马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 貌。水乡多河的环境出现了小巷、小桥、驳岸、踏道、码头、石板路、水墙门、 过街楼等等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组成了一整套的水乡居住环境。 在处理营宅立地条件方面,民居沿水布局,顺河延伸,所有民居都能尽量 以最短距离通向作为水源和主要通道的市河。民居的排列同时还规定了镇区街 道的走向。古镇民居和街道顺河道同向延伸的特点,较好地处理了河道、街道、 与民居之间的关系,使镇区的主要发展轴与自然水道同向,引导了镇区的主要 人流、物流流向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基础相谐,避免城镇发展轴线冲突导致 的混乱。 传统民居因其在古镇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而成为物质文化景观的基质,集中 连片的传统民居因不同时代建筑单元的排列以及相互间的组合,构成了具有真 实历史感的人文空间,因此往往远比单独的历史建筑遗存更能体现出古镇的文 脉传承特色。但由于多数的传统民居或因建筑工艺缺乏特色,或因无缘于历史 事件和历史名人,而常常不被列入受保护名单。再加上年久失修,不符合现代 居住要求,而成为古镇改造中的“鸡肋。目前在已经开发旅游观光业的古镇如 朱家角、枫泾,出现了利用传统民居开辟乡土文化历史的展示馆或小客栈,虽 然为传统民居的再利用提供了一种选择,但这毕竟只适用于其中的- d , 部分。 对于成片的传统民居,要从其创造的特定历史文化空间这一视角,探索其改造 利用的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顾学位论文 图2 朱家角的民居 图3 西塘的民居 3 , 1 4 其他物质文化景观 ( 1 ) 河埠,也称水埠,俗称“河滩头”、“河桥”等,是连接河道和街道或 住宅的石阶梯,其实用功能是人们开常下河道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同时还 是方便人们停泊船只、上下船舶的小型码头。 河埠本身是物质文化景观,而其又成为河埠空问的塑造者。随着社会的发 展t 河埠的实用功能已经淡出水乡居民的生活习俗,但其另外两种功能却仍持 续地发挥着作用,点缀着古镇的水乡风情。一是河埠本身形式的多样性,如左 右双坡的桥式河埠,单坡直下式和单坡半桥式;与河岸关系形成的凸出式和凹 进式;再加上河埠附近附着石驳河岸的缆船石,构成了古镇河岸特有的风貌, 成为水乡物质文化景观的迷人风景:河埠同时具备的另一种特性却常为人们所 忽视小小河埠还连接着陆上空间与水域空自j ,这种连接在打破了河岸对两 种空间的隔绝的同时,模糊了水岸界面,从而使得江南古镇的亲水特质更为真 实,使得古镇的水岸线愈加富有韵律感而撩人情怀。 ( 2 ) 揽船石 揽船石也是水乡特有的物质文化景观之一,它是表现古镇居民生活习惯、 宗教信仰等的一个窗口,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水乡居民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 缆船石是供船家停泊系船缆绳索所用的系船石,其基本形式是凸出于河流 石驳岸上,中间有孔供船缆穿索其中。在船舶己不再是古镇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的现时,它与河埠一样其实用功能亦已淡化。但这河埠上的一块块花岗岩浮雕, 以丰富多姿的造型如意、花瓶、蕉叶、牛角、兵器、怪兽、葫芦等等散 布点缀在沿河的河滩边、窗棂下,体现出古镇特有的艺术文化,成为水乡文化 的重要载体。 毕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学位论立 _ 曩 豳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无形的,但对物质景观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文化景观, 包括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道德观、政治因素、 生产关系等。江南水乡古镇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在此将其 大致分为:空间、民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其中民俗又可以分为娱乐性 民俗、节庆性民俗等。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3 2 1 公共空间 空间是江南水乡古镇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它是古镇居民生产和生 活的场所,是关系衣食住行的建筑空间、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广场空间等的 综合体。按照其私密性可以分为私密性空间和公共空间,私密性空间是古镇居 民的私人生活空间,本文没有讨论;公共空间是全体人员、物质、信息交流的 主要场所,是本节主要研究对象,现从空问的要素、形态来分析古镇空间的构 成和外在表现,并对古镇公共空间的特征予以解读和分析。 3 2 1 1 空间要素 任何空间都是由一定的要素组成的。古镇的空间也不例外,它同样是由不 同层次的空间要素组成的。 按照空间性质的不同可将空间要素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 作为实体空间的物质要素包括建筑、街道、巷道、院落、广场、结点等。 每一物质要素又可再分为次一级的要素。如建筑可分为结构要素、维护与划分 要素以及装饰要素等,巷弄可分为地面铺装、绿化、井台以及建筑外墙等要素, 而建筑和巷弄等要素又组成了街坊空间。 非物质要素指的是物质要素的组织方式与内在构成规律以及包括审美情趣 在内的空间体验与精神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因素。 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墙、门、 铺地到高一级的空间要素建筑、街巷、广场都对人的空间认知、心理感受以及 行为活动有着最为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 2 1 2 空间形态 “形态”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形状和神态。这其中不仅仅指事物的形状还包 涵其形状所传达的意义和精神状态,而古镇空间形态是各空间要素通过结构关 系形成整体后所呈现的形式和意义。它不但包括空间的形式、位置、构筑方式 以及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所形成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还包括居民对空间 的心理反映与认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观空间观念。 空间形态按其本质内涵来看“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因 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受并反映城市整体的 意向总体。” 古镇空间形态与空间要素一样由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构成。物质形态是指 有形要素的空间形态,如各种空间功能的布置与组织方式、建筑等物质空间环 境等。非物质形态是由古镇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社 华末师范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 会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如城镇气氛、美学影响等。 3 2 1 3 江南水乡古镇公共空间类型 公共空间,也称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是指市镇中向全体居民开放使用的 空间,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外部空问,还 包括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的公共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和建筑空间 等,是组成社会空间的多种空间形态之一。江南水乡城镇的公共空间形式主要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 街道空间;( 2 ) 河埠空间;( 3 ) 桥堍空间;( 4 ) 茶馆 等。 图9 朱寒角与西塘沿河景现的相似 无论去苏州的周庄、同里还是去嘉兴的乌镇、西塘,我们都可以看到相似 的景观:长长的河道两岸是街道,街道的一侧紧挨着市河,另一侧就是一字排 开的店铺和民居,这些沿街建筑的房屋,与河道的走向相平行,随着河道走, 可达数里( 如图) 。江南水乡古镇不论在空间布局、空间尺度、建筑风格以及节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8 届硕卜学位论文 点空间都给人这种相似的感觉。 ( 2 ) 复合性 古镇的空间形态不仅具有相似性,而且还具有复合性。由于古镇本身就是 一个意义的综合体,其空间意义是多层次的。而古镇空间限定的模糊性及空间 的多义性是导致空间感受的复合性的两个原因。 个原因是空间限定的模糊性:从古镇的总体形态和一些公共、半公共空 间的形式处理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空间并不具有清晰明确的空间边界和形 式,很难说明它起始与结束的界线在哪里。有一些空间是由其它一些空间互相 接合、包容而成,包含了不止一种的空间功能,其本身即是一种复合空间。 古镇内的商业街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空间。它既作为交通道路,同时,又是 居民空间的一部分。对于沿河的居民来说,廊棚或骑楼下空问还带有门厅及船 厅的功能意义,同时又是邻里交往和家务活动的场所,是自己家的内部空间的 延续。因此给这些空间带上了强烈的私用感。对于居民来说十分亲切,对于外 人来说,则是一种不适宜久留的信号,因此还有助于保持住宅的安全和安静。 对于街市来说,在白天街两侧的店铺的木门全部卸下,店面对外完全开放,虽 然有门槛作为室内外的划分标志,但实际上在空间、视线上店内空间的性质已 由私密转为公共,成为街道空间的组成部分。人们通常所说的“逛街 ,就是用 街来指代商店,在意识上已经把店作为了街的一部分。同时古镇的街道还可以 作为家庭从事家务的场所,只要搬个凳子坐在家门口的屋檐下,就限定出- d , 块半私用空间,家务活动与周围的人来车往和谐共处,还可参与街道上丰富的 交往活动。尤其是许多古镇街道上都有廊棚和骑楼,它们是一种复合空间,具 有半公共半室内的性质,实际上有很多人也正是将这里作为自己家的延续,在 廊棚下作家务、进行交往,甚至将一部分空间改建成厨房,使公共的街道具有 十分强烈的私密感。 古镇空间形态因自然生长、发展而产生的功能混合、无明确分区的特点, 各功能区区域之间相互融合,丰富了人们在古镇空间中的心理感受。 另一个原因是空间的多义性:古镇的空间同时还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即同 一空间具有多重意义,予人以复合感受。这种多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时 间和空间两个层次。 华东师范大 2 0 0 8 届硕学位论立 盈盟搁 图1 0 古镇的檐廊既可以作为交通空间叉可以作为休息空间、交往空间以及商业空间 资料来源:许亦农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建筑师第3 6 期 图1 1 西塘廊棚:即是休息空间又是交通空间 ( 3 ) 标识性 古镇空间虽然具有功能模糊、复合性和多义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杂乱无 章地组织在一起的,相反,它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和秩序,使古镇呈现出有 机的构成形态,各区域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创造出十分和谐而丰富的空间。 当我们漫步在古镇的街巷上时,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古桥、水埠、过街楼、 骑楼、廊棚等,这些空间形态上具有较为突出的视觉特征和个性,对人产生强 大的吸引力从而成为街道空间的结点或标志,具有一定的标识性特点。它们同 时还与街道相互联系与相互对比,它们反复出现,打断了街道单调的线性序列 活跃了空间氛围,并形成了空间的节奏和韵律,进而对人产生丰富而统一的空 间感受。 这些标识性空间对于空间区域的界定具有很大的作用。它叠合了人们对特 定区域的印象,使节点空问约定俗成地成为这一区域的代表。另外,古镇空问 形态的标识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空间要素所蕴涵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 面的意义以及对人的空间认知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事物的历史情境是作为认 知情境的背景而同时出现,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有时尽管要素在形式、 组合关系等方面与周围空间并无区别,但与文化事件有联系,在人们的心理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华东师范大学2 0 0 8 届顾士学位论文 ( 4 ) 防御性 江浙一带的古镇的空间形态在防御性上具有明显的意识,狭窄的石板路, 高高的防火墙使步入其中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因而空间本身就具有一 定的防御性。另外,防御性还表现在一些空问元素的安排组织上,如西塘的石 皮弄,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防御性。石皮弄长6 8 米,最宽处只有1 米,最窄处仅 0 8 米,弄道两侧多为大宅,山墙高耸,空间高宽比极大。人行其中,感觉十分 封闭幽暗,只见头顶一线天,对不熟悉地形的人来说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迫 感,使之不敢轻易进入。空自j 使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压迫与恐惧,从而产生极强 的防御性。 图1 2 西塘石皮弄图1 3 朱家角弄堂 ( 5 ) 象征性 受趋吉避凶等文化观念,特别是风水学说的影响,人们总希望传统村镇形 态与自然环境保持某种呼应,希望得到祖先或神灵的庇护,因此出现用村落形 态比拟天上星宿或某种吉祥物的文化现象,这种构思受到村镇民居的保护和继 承,从中可以发现明显的规划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