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研究生:柳青青指导教师:刘志成教授 摘要: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法律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法律 的载体。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只有先理解了语义才可以进一步明白整个语 言体系的含义,法律语言学同样重视对法律语言语义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 商法语言的具体语义,用语义学的相关理论从语义的层面将其与现代汉语普通 语义进行共时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再从语用层面上对法律语言的语义做进 一步的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出商法语言的语义特点。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研究法律语言学在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总结了前人对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二部分对语义分析 法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语义分析法在商法中的具体运用做了阐述;第三部分 是语义学理论在商法中的具体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商法词语词义与现代汉语 普通词语词义的共时比较;第五部分对商法语言中模糊词语做了静态的分析; 第六部分介绍了商法词语的“评价性语义特征和“方向性语义特征”;第七部 分是结语。 从这篇文章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商法语言作为一种规约性的语言,它不是 仅用简单的日常用语语义就能取得法律条文的概念,我们也不能用法学上的定 义偏好去理解法条意义,划定法条外延,而应该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在案例分 析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在于此。 关键词:商法语言语义分析普通词汇法律词汇模糊 a b s t r a c t l a wi so m n i p r e s e n ti no u rl i f e i ti se m b o d i e di nl a n g u a g e ,t h a ti s ,l a n g u a g ei s t h ec a r r i e ro ft h el a w s e m a n t i c si so n eo ft h eb r a n c ho fl i n g u i s t i c s ,w ew i l l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e a n i n g o ft h es p e e c h ,o n l yi fw eg e tt h es e m a n t i c t h el e g a ll a n g u a g ep l a c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 o nt h es e m a n t i ce q u a l l y t h i st h e s i si sg o i n gt oa n a l y z et h es e m a n t i co ft h el e g a l l a n g u a g ef r o mt h el a yo ft h es e m a n t i c ,u s i n gc o r r e l a t i o nt h e o r yo ft h es e m a n t i c st o c o m p a r ei tw i t hs e m a n t i co fm o d e m c h i n e s eo ns y n c h r o n i cl a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ia n a l y z e t h es e m a n t i co ft h el e g a l l a n g u a g ef r o mt h el a yo ft h e p r a g m a t i ca p p r o a c ht od i s c l o s et h ep e c u l i a r i t yo ft h el e g a ll a n g u a g e s t h et h e s i si sm a d eu po fs e v e np a r t s c h a p t e r1 g i v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 b o t ht h ef o r e i g na n dd o m e s t i cs t a t u so fr e s e a r c ho nt h el e g a ll a n g u a g e s ;c h a p t e r1 g i v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s e m a n t i co fa n a l y s i s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c o n c r e t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l e g a ll a n g u a g e s ;c h a p t e r3s k e t c h e so u tt h ec o n c r e t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t h et h e o r i e so fs e m a n t i c s ;c h a p t e r4a n a l y z e st h es y n c h r o n i c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t h es e m a n t i co fm e r c a n t i l el a w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 c h a p t e r5a n a l y z e st h ef u z z y l a n g u a g ei nt h el e g a ll a n g u a g e c h a p t e r6g i v e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 “e v a l u a t i o nf e a t u r e o ft h es e m a n t i c ”a n d d i r e c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o ft h es e m a n t i c ”o ft h em e r c a n t i l el a w ; c h a p t e r7i se p i l o g u e t h ea u t h o rc o n c l u d e st h ew h o l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m e r c a n t i l e l a n g u a g ei sa k i n do fc u s t o m a r yl a n g u a g e w ec a ng e tt h ec o n c e p to ft h el e t t e ro ft h e l a wm o r et h a nt h em e a n i n gw eg e tf r o mt h es e m a n t i c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 ,a n dw e c a nn o tg e ti t 趣m e a n so fd e f i n i t i o nw i t hp r e f e r e n c e ,i ti st h ea i m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ou s et h es e m a n t i co fa n a l y s i st og e tt h er e a lm e a n i n g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a n a l y s i so f c a s e s k e yw o r d s :m e r c a n t i l el a w ;s e m a n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c o m m o nv o c a b u l a r y ; v o c a b u l a r yo ft h el a w 2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型查盛塾蕉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卿肖高 签字日期:锣年争月哆日 导师签名: 5 怯文 - 签字日期:河年争月) 少日 刖吾 著名法学教授彼得古德罩奇曾说:“学习法律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法律的语 言,以及与之相关的、使得该语言知识能够在法律实践中得到应用的语言技能。 “法律语言学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架于法律和学语言之间,是一块兴起于 法学和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当代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商法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商法在强化企业 组织、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交易和保障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如果说现代社会是无法不立,那么现代市场经济则是无商法不发展。 语义分析法是以分析语言的要素、结构,考察词语、概念的语源和语境, 来确认、选择或者定义语义和意义,而不是直接采用定义的方法或从定义出发, 这有助于克服法学研究中的“定义偏好”现象。在很多场合下,词语负载的意 义和包容的信息很不相同,找出人们使用的词语所表达的实际思想内容的差别, 对于语义的澄清极为重要。 随着公司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逐步修改和制定完善,商法与我 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只要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就不可能离开商法。 但是,任何一部法律都不是仅用简单的同常用语意义就能取得法律条文的概念, 商法也不例外,本文对商法语言语义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研究的意义 也在于此。 一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法律语言学到上个世纪9 0 年代才诞生。1 9 9 3 年 7 月,第一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在波恩_ 丌幕。次年三月,法律语言学的第一 本杂志语言与法律( l a n g u ea n dl a w ) 出版。这标志着独立的法律语言学基 本形成。 目前中国的法律语言学已取得较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法律语言学 界已经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方面。国内的法律语 言学研究侧重于静态的研究。 ( 一) 著作 在2 0 世纪7 0 年代至8 0 年代初,北京政法学院编写了关于司法文书中 的语法修辞问题一书( 内部印刷) ,许秋荣、吕振9 即、王茂林编写了法律 语言修辞,以及潘庆云编写了法律语言艺术等书,但真j 下按照法律语言学 1 的体系编写的拓荒之作应首推余致纯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这是第一本较详细 地介绍法律语言学的专著,也是一种将法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大胆尝试,因 为当时法律语言学作为一f - j q :科在国际上还未得到正式承认。 法律语言学的飞速发展使这一领域在短短的几年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 著作,主要体现在法律语言和法律语言学两个方面: 1 法律语言 语言识别邱大任著,群众出版社1 9 8 5 年出版。在本书中,作者主要 论述了怎样通过案件提供的语言材料,判定语言制作人的地域、年龄、特长等 方面的特征,以及对语言制作人进行认定等一系列语言识别现象与技巧。法律 词语辨析彭树楷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出版。 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吴伟平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2 年出版) 则在法律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分类 的问题,侧重介绍了以研究对象为纲的分类法,把整个学科按照研究的语料分 成三大类:第一是口语研究,第二是书面语研究,第三是双语研究。然后论述 了口语研究中不同领域和案例,重点讨论法律语音学和语音识别、司法程序中 的语言现象、录音会话分析。对于书面语的研究,则包括了立法语言、准法律 文字、笔迹学和其他与文字有关的法律问题。本书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与双 语研究有关的问题,包括双语研究本身是否需要自成一类这一基本问题,从具 体案例出发,举例说明法律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法律语言邱实著,中国 展望出版社1 9 9 0 年出版。此书是在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给出的总结,相应 的还出现了一大批运用其中一种研究方法对法律语言学进行研究的专著,如: 法律语言修辞许秋荣、吕振卿、王藏林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出版) 、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刘愫贞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出版) 、法律语体探略潘庆云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出版) 、法律 用词技巧周广然著( 中国检察出版社1 9 9 2 年出版) 、司法工作语言艺术吴 明主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出版) 、法律的隐喻刘星著( 中山 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出版) 、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彭京宜著( 知识出版社 2 0 0 1 年出版) 、行政诉讼法中的数字语言杨临萍主编( 法律出版社2 0 0 1 年 出版) 。 从上世纪9 0 年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很多从总体上来介绍法律语言学的专 著,如: 2 法律语言概说华尔赓、孙懿华、周广然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 、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姜剑云著( 群众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 、法 律语用教程彭京宜主编( 南海出版社1 9 9 6 年出版) 、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 潘庆云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出版) 、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周光权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1 9 9 9 年出版) 、弹性法律语言论刘红婴著( 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出版) 、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 王启涛著( 巴蜀书社2 0 0 3 年出版) 。 王洁的法律语言研究,旨在研究法律语言本身的艺术性及其特点。本 书包括十三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主要讲述立法语言;第三章论述了法律 语体的转换形成;第四章介绍了法律文书的语言修辞;第五章是询问的语言艺 术;第六章论述讯问的语言艺术;第七章讲述了调解的语言艺术;第八章论述 法庭演说;第九章讲述了论辩的语言艺术;第十章则从语言和言语的语用层面 论述了法庭辩论;第十一章是辩论式审判与律师的辩护艺术;第十二章论述了 交叉询问的语言艺术;第十三章是法庭辩论中的诡辩与反诡辩。彭京宜的法 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则以访谈录的形式探讨了与中国法律规范紧密相关的文化 理念;4 吴伟平的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一书,把整个法 律语言学按照所研究的语料分成口语研究、书面语研究、双语研究等三大类; 丁世洁的警察语言修辞非常具体地讨论了警察所使用语言的修辞现象,其 中包括口语、书面语甚至无声语言的修辞,以及特殊行业的警察的语言修辞; 廖美珍的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用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等语用学的理论分 析了法庭录音文字材料,探讨了包括学科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 法、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 2 法律语言学 法律语言学是法学与语言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作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本体的 法律语言,进入人们的视野迄今为止也不过2 0 余年,但仅两个年代有余的历史 瞬间,法律语言学的学科研究己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大批以法律语言学命名 的专著,如: 法律语言学余致纯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出版) 、法律语 言学孙懿华、周广然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出版) 主要围绕法律 语言词语本体的研究,从法律术语、法律语言句法结构的变异、规范性法律文 书的语言、立法语言的科学化、司法书面语的交际机制与要领、提问式司法口 气 语、交叉询问的源与流、法庭演说和法庭辩论等方面进行论述,比较全面的论 述了法律语言学,特别是司法语言的修辞与艺术。法律语言学教程王洁等主 编( 法律出版社1 9 9 7 年出版) 、法律语言学初探李振宇著( 法律出版社 1 9 9 8 年出版) 、法律语言学概论陈炯著( 陕西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出版) 、 法律语言学刘红婴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出版) 、法律语言学研究 刘蔚铭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3 年出版) ,主要围绕语音分析、语体分析、话 语分析、语义分析和法庭口译等五大部分对法律语言展开论述、分析和研究; 法律语言学杜金榜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出版) 、侦查语言学 邱大任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 、立法语言学陈炯著( 贵 州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出版) 。 ( 二) 论文 1 介绍国外的理论 香港中文大学吴伟平博士文撰写了法律语言学:会议、机构与刊物( 国 外语言学) ,宏观介绍了国际法律语言学的缘起及其发展,并概括了其学术会 议,研究机构及学术刊物,分析了国际上的法律语言学的最新动向。其后,杜 金榜的一种法律语言学杂志创刊一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法律语言学的研究 现状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且对法律语言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 研究法律语言本身 研究法律语言本身是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在这一领域发表的 论文也较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对法律语言及法律语言学的深入研究。 陈炯提出并分析了立法语言的三个主要特征:庄重性、严谨性及平易性, 并且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提出立法语言的运用应属于立法技术范畴。彭京宜则 从宏观上对中国法律语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并且指出,法律语言研究 将为语言学在新世纪成为“领先学科作出积极贡献。杜金榜在法律语言心 理学的定位及研究状况中阐述了作为法律语言学分支的法律语言学心理学的 研究领域、研究用途、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研究前景,可以说,这是一部关 于法律语言学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潘庆云则指出,法律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 既是司法公正的载体,又是制约、限定司法公j 下的“牢房 ,因此,在实际的司 法领域,为了公正与效率,就应强化、优化法律语言的司法公正载体职能,冲 4 击、突破法律语言的“牢房”效应。潘庆云认为,法律语言作为一种有别于自 然语言的技术语言,在言语层次与表述层次上都呈现出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使用 领域的区别性特点。杨敏则以中英两国家庭婚姻法为语料,从情景语境、人际 功能、语篇功能等角度出发,探讨并剖析了立法语背后隐藏的国家权力意志和 男权意志。 第二,对法律语言具体特征的描述。这包括法律语体与风格、法律语言 中的模糊与准确、法律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以及法律语言中的语词特征。 ( 1 ) 法律语体与风格。潘庆云研究了如立法、司法、庭讯、庭审、侦察、 诉讼等语体的语言特点。邢欣则指出,法律语言之所以会产生歧义,主要是因 为人为制造和语境局限,并且还归纳了歧义的类型。兰霞、吕尚彬认真研究了 法律语体,详细分析了其修辞特征,以期拓宽和深化语体风格学的探索视野, 并对立法和执法产生深远意义。宁致远则分析了法律语言在词汇、句型和语体 风格等方面应该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彭京宣从聚合和组合的角度分析了法律语 言中的修辞现象。 ( 2 ) 法律语言中的模糊与准确。 李林客观地评价了法律文书中共存并用的准确性词语和模糊性词语。殷相 印则指出了模糊理论与修辞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模糊修辞学,并且 认为,要探讨法律语体中的模糊修辞现象,就必须认识模糊语言的性质和属性。 杜金榜首先指出法律语言要遵守“准确为要 的原则,同时也应认清法律语言 中“准确为要”与“模糊性 之间存在的矛盾,然后分析了模糊性存在之因以 及应如何消除,最后论述了在实际的法庭审判活动中,司法结果的确定性如何 得到保证,向所有的法律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应关心的问题。庞建荣则分析了 法律语言中模糊用语存在的理据及其适用范围。江振春将法律语言中存在的大 量的模糊语言分为主动模糊和被动模糊,并且分析了模糊语言的成因及克服方 法,以及主动模糊语言的功能。 ( 3 ) 法律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张旭桃指出了法律语言中存在的诸如“划分不全、混淆根据、自相矛盾” 等不少逻辑语病。刘大生针对立法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应如何尽量使其 规范,给人以启迪。谢英客观地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语言,从 语言规范的角度对其语言表述方面提出了不少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 4 ) 法律语言中的语词特征。 姜剑云强调选用法律领域的词语时,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一一合乎语言 5 规范、法律规范及法律语体规范。刘素贞则阐述了由于某些法律词语缺乏相应 的“语词对象”,因而造成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与抽象,从而造成司法实践中的 歧解,以及应如何尽量避免。罗红霞强调,尽管法律语言要求严谨、准确,但 不应因此就使其文字表述晦涩、拗口,不仅如此,她还分析探讨了法律语言应 简化,并且可以简化,从而“能够以读者为基础”。陈炯则专门就法律术语的 命名与选用分析了应注意的若干闺题,如“法律术语的时代特征 、“法律术语 的民族性”以及“要符合汉语结构的规律和我国人民的语言运用的习惯”等三 个方面,并且还强调了法律术语的单义性、理据性、通俗性及结构的融会性等 特点。 二、国外研究状况 英国的格朗维尔威廉母斯( g l a n v i l l ew i l l a m s ) 和美国的瓦特普若伯特 ( w a t t e rp r o b e r t ) 主要是对法律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和法律术语的感情色彩进行 研究。 大卫梅林可夫( d a v i dm e l l i n k o f f ) 在他1 9 6 3 年著的法律的语言中 归纳出法律语言词汇的九大特征:普通词带有特定的法律意义、沿用古英语中 的偏词、借用拉丁语或词组、使用下列词汇:如普通词汇的法律语词、法律界 行话、长势表达方式、使用词义可以伸缩的词、力图精确,表绝对限制的词。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着重研究的是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而把这些理论 和方法论用于分析具体的法律语料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 鉴于前人对商法词语已有的研究,本文试着运用前人法律语言学研究理论 对商法语言的语义进行初步的研究,再用语义学相关理论( 并置理论和结构语 义学理论) 对商法语言进行非类具体加以研究。本文还试着从商法语言语义与 常用语义的比较差别中总结出商法语言语义的规律,从而使非法律专业人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商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商法语言的具体语义,用语义学的相关理论从语义的层面 将其与现代汉语普通语义进行共时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从语用层面上对法 律语言的语义做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出商法语言的语义特点。 6 第一章语义分析法概述 一、语义分析法的概念 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语义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结构、语 源、语境,而澄清语义混乱,求得真知的一种逻辑实证方法。 语义分析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自诞生起便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许多法学问题运用语义分析法来研究便迎刃而解。语义分析法是以分析语言的 要素、结构,考察词语、概念的语源和语境,来确认、选择或者定义语义和意 义,而不是直接采用定义的方法或从定义出发,这有助于克服法学研究中的“定 义偏好现象。 二、语义分析法的历史沿革 , 语义分析法,或称新分析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其中的“新 分析法学是与早期的分析法学相对而言的。语义分析法属于实证分析法的一个 流派,提到语义分析法,不得不追溯到1 9 世纪3 0 年代兴起的语义分析哲学。 作为一种法学实证研究方法,语义分析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语义分析 法兴起阶段,这里主要涉及语义分析哲学的兴起问题;第二便是语义分析法在 二十世纪兴盛阶段;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后现代方法论中的“语言学转向”问 题。 ( 一) 语义分析兴起阶段 语义分析法,或称新分析法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因其主张在 法学研究中大力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而得名,其是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的一种主 要方法。语义分析法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结构、 语源、语境,而澄清语义混乱,求得真知的一种逻辑实证方法。追溯语义分析 法的缘起,不得不提到语义分析哲学,因为作为法学研究方法之一的语义分析 法不过是语义分析哲学在法学领域具体运用的体现。 1 语义分析法的哲学依据 语义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颇具魅力的流派。语义分析哲 学重视语言对哲学的影响,把哲学问题归结于语言问题,认为哲学上的混乱、 争论、错误产生于语言的含糊不清或者对语言的误用、滥用,因而哲学的任务 是对语言进行分析,揭示语言的确切涵义和意义,指明语言的j 下确用法和规则, 7 以消除哲学上的混乱,以至消除这些哲学难题本身,或者说是“恢复哲学语言 的健康”。对语言的这种语义分析即使不是哲学研究的总目标,至少也是哲学研 究的出发点。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不弄清语言的意义,就 没有资格讨论哲学。语义分析哲学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类或两个阶段。早期的 语义分析哲学( 即人工语言学派) 认为,人们同常使用的语言是含混的,时常 被误解,意义是不明确的。这种语言的混乱是一切哲学争论和错误的根源,也 是具体科学争论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语义分析法因其独特而有魅力的研究视角,迅速吸引了一批卓有才华的法 学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语义分析法学派。比较著名的法学家有哈 特、拉兹、麦考米克、萨默斯、迪亚斯等,其中哈特最为著名。 二十世纪中期,语义分析方法形成不久,英国牛津大学的哈特教授就将它 引入到法学研究中,由此创立了新分析法学,又称语义分析法学。1 9 5 3 年,哈 特在其法学中的定义和理论中指出,任何一个法律、法学的词语都没有确 定的、一成不变的意义。哈特严厉批评法学中传统的定义方法,指出人们不要 抽象地回答“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法人之类的问题,而应当通过弄清这些 概念被使用的条件和背景去阐释它们。“语义分析法学的理论成果强化了理论的 现实性和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它对实在的规则和现实秩序的精密 研究,使得司法活动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 j 下是由于语义分析法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其对现实问题解决的 有效性,导致2 0 世纪下半叶在西方法学界兴起了一场新分析法学运动,它不仅 在英美有强大影响,而且扩散到世界许多国家,成为与价值分析法、社会实证 研究法相并列的三种主要法学研究方法之一。 ( 二) 后现代法学方法中的语义分析法 发端于2 0 世纪6 0 年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引起世界瞩目,并逐渐成 为声势浩大的世界性的泛文化思潮,在较短时问内从一个大众性话题转化成为 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论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 声势浩大,而在于其提供了一系列新颖的思维方法,一场学术范式和思维理论 范式上的方法性哥白尼式革命,其中也有涉及语义分析的问题。 8 。张文硅:_ 二十世纪两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 l j 版社1 9 9 6 年第1 版,第9 4 页。 。李其瑞:法学研究与方法论,山东人民f j 版社2 0 0 5 年第1 版,第1 7 0 页。 1 语言学转向 所谓“语言学转向”( 1 i n g u s t i c t u m ) ,在本真意义上是指原来仅被认为是传 达“意识”、“观念的媒体的“语言”,本身反而规定构成了“意识”、“观念” 的内容,因而语言本身开始成为理论考察的对象,并被视为是所有理论的出发 点,这样的认知范式和方法论渗透到整个人文科学便形成了具有整体效应的语 言学转向。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语言具有特定的价值蕴含,是一种独立于人们 意志之外的对象,一种哲学上的现行存在。 2 解释学的新发展 解释学( h e r m e n e u t i c s ) ,又称为“释义学,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 之一。其注重理解的历史性,其中语言是解释的核心问题,将语言看作是理解 的桥梁,认为语言与文本意义存在一种紧密地关系,并尤为重视理解过程中语 言的多义性和自我联系;同时后现代的解释学,还注重解释学的主体性和实践 性,强调理解要对传统开放,对解释者存在和具体环境开放,每一种理解都含 有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含有运用。当代解释学的核心人物是伽达默尔和哈贝马 斯,他们认为人的理解能力是传统赋予的,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水库”,语言的 历史变化规定着人的“前理解 ,因而也体现着人的历史性变化和规范着人的历 史性发展。 在这种后现代方法发展的情况下,语义分析就显得更为必要,语言问题也 越来越复杂,只有对法律语言进行结构、要素、语源、语境、词脉、语流进行 详细的分析,才能澄清混乱,求得真知。 三、语义分析法在商法中的运用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没 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实质的商法,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公司法、 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无论是商法中基本原则的概括,还是规定具体经 济行为的商法规范条文,都离不开语言的载体。同时,将抽象的商法条文运用 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也存在法条的具体理解的问题。 本文涉及到的商法条文包括以下1 1 个种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1 9 9 3 年1 2 月2 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 9 9 9 年1 2 月2 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 9 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的决定第一次修j 下根据2 0 0 4 年8 月2 8 同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司法) 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 0 0 5 年1 0 月2 7r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 1 9 9 4 年6 月2 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 5 6 号发布根据2 0 0 5 年 1 2 月1 8r 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的决定 修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 1 9 9 7 年2 月2 3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通过2 0 0 6 年8 月2 7 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 1 9 9 9 年8 月3 0 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 过1 9 9 9 年8 月3 0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 0 号公布自2 0 0 0 年1 月1 日起 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 1 9 7 9 年7 月1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 9 9 0 年 4 月4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的决定修正根据2 0 0 1 年3 月1 5 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的决定 第二次修正)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 1 9 8 8 年4 月1 3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 0 0 0 年 1 0 月3 1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的决定修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 1 9 8 6 年4 月1 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 0 0 0 年1 0 月3 1 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的决定修正)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 2 0 0 6 年8 月2 7r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10 通过2 0 0 6 年8 月2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 4 号公布自2 0 0 7 年6 月1 日 起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 1 9 9 5 年5 月1 0 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 过根据2 0 0 4 年8 月2 8 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的决定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 1 9 9 5 年6 月3 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 过根据2 0 0 2 年1 0 月2 8 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 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的决定修j 下) 1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 1 9 9 2 年1 1 月7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通过1 9 9 2 年1 1 月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 4 号公布自1 9 9 3 年7 月1 日 起施行)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 0 0 7 年6 月2 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通过2 0 0 7 年6 月2 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 5 号公布自2 0 0 8 年1 月1 日 起施行) 四、商法法条用语的特征分析 成文法国家的商法是以法律文本表现出来的,而语言是其必须借助的载 体,商法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公法,其规定的义务和权利与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 戚戚相关。这里简要介绍商法法条的用语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 1 商法用语以普通用语为基础 商法的内容是由文字表述的,商法用语以普通用语为基础。法律语言词语 体系中的普通用语,即社团方言符号系统中全民共同语原有的符号成分。因其 数量多,语义涵盖广,在法律范畴言语交际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词汇的 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分类的角度来考察,法律语言对普通用语有一定的选择规 律。根据语法意义、语法功能的不同,普通用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 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 、“没有 等可以单 1 1 独回答问题)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四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条规定: 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白收到申请之同起五日内通知债务 人。债务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人民 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异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裁定是否受理。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破产申请之同起十五同内裁定 是否受理。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前两款规定的裁定受理期限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 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此条规定中,除了“债务人”一词有比较明显的法律意味外,其他的词语 全部都是普通用语,因为法条是规范社会大众行为规范的成文条款,要使大众 都能理解它所要表达的含义才能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普通用语,虽没有特定的法律内涵,但出现在法律范畴交际过程中却可以 显示出鲜明的法学色彩。如“提示 一词,在全民共同语中仅表示一般的提醒, 但进入法律范畴,如在票据法中规定的“提示承兑一词,是指持票人向 付款人出示汇票并要求付款人承诺付款的行为。所谓“提示”即持票人向付款 人现实地出示汇票,以行使或保全其票据权利的行为。“提示承兑 是汇票中特 有的一种票据行为。 法学范畴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具体表述中,普通用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法律专业术语、法律行业用语三为一体,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构成法律语言的词语体系。 2 商法词汇的专业性 商法用语具有专业性,商法规范必须以其高度的抽象性来涵盖纷繁复杂的 社会经济、商业现象,同许多学科一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根 据实践和研究的需要派生了许多专业词汇。法律专业术语是指具有固定法学内 涵的词语,她囊括了规范性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全部法律概念,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如“代位权 、“合同”、“票据 、“承兑”、“破产费用等 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 一) 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12 ( 二) 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 - - ) 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此款规定的“破产费用是从外延上给“破产费用”做了严格的限制,也 就就是说,除了此条的三项规定产生的费用,都不能算作是“破产费用”,这说 明我们在理解商法法条的时候,不能按照我们平时解释普通词语的含义那样来 轻易作出解释。 五、商法中语义分析法运用的具体体现 商法较普通法的民法而言,属于特别法,也是法律部门之一,部门法也存 在着研究方法,其是法哲学分析方法在部门法的具体运用。“所谓部门方法论, 是指某一学科自身所特有的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只有通 过具体学科的部门方法论才能体现和发挥其对学科研究活动的指导作用。” 一般认为,广义的商法学包括商法解释学、商法哲学、商法史学、比较商 法学,但从狭义上是指商法解释学,解释学商法学是从商法语言的解释开始的。 姑且不说解释商法学完全是语义分析法在商法中的具体运用,商法解释方法之 一的文理解释方法便是语义分析法运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商法的解释必须以文义解释为出发点,对于文义解释能够解决的问题,就 不必求助于诸如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等其他解释方法。文义解释被当作解读文 本的基本方法,并成为法律解释方法的首选。所谓文义解释,也即是文理解释, 在商法中,文理解释是指根据商法用语的文义以及通常使用方式阐释商法意义 的解释方法。文理解释的根据主要是词语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是一种 基本的解释方法。由此可见,文理解释是语义分析法的一种具体运用,这一解 释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时候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将决定一行为是否应该承 担主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例如某法庭接到的一起“委托合同是否成立”案件, 张某对向某的要约“没有吱声 ,案件的焦点就在于张某对向某要求其捎回零部 件的要约是否已经表示承诺。换句话说,对他人的要约,能否以默示的方式表 示承诺? 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 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 国合同法允许以行为方式承诺,但这里的行为仅指积极行为,排除了以缄 默方式承诺。当然,双方当事人如果事先特别约定以缄默的方式或者交易习惯 允许以缄默的方式作出承诺,法律应该承认其效力,这是符合合同自愿原则的。 1 3 第二章语义学理论在商法中的具体分析 一、并置理论 ( 一) 基本观点 并置理论( p a u lv a nb u r e n :s e m a n t i c sa n d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 ) 词与词之间 的搭配( 并置) 。“并置理论 ( c o l l o c a t i o nt h e o r y ) 是研究“相关的( 或然的) ”词 汇语义关系( p r o b a b i l i s t i c - - l e x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 的。这种理论的基本论点是: 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 或然的) 语义联系。 例如,n i g h t ( 夜,晚上) 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经常与d a r k ( 黑暗的) 连用( 或 者说“并置 、“搭配”) ,但是很少有可能和b o o k ,c h a i r 等词连用。又如,f a t h e r ( 父 亲) 这个词,它很可能与t os h a v e ( 舌l j 胡子) 、m o t h e r ( 母亲) 、s o n ( j l 子) 等词用在同 一个句子中。 并置理论在商法语言中主要体现在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的一致性上。如 “怠于行使债权和“代位权”,合同法第7 3 条规定:代位权,是指当债 务人怠于行使其对于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 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代位 权”的行使必须是与第三人“怠于行使债权 并置的。 ( 二) 并置原因 为什么有些词经常并置一起,而另外一些词却很少或不能用在一起呢? 下面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在商法语言中词语并置的原因: 首先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要约常常和“承诺”并置,这时因为合 同一方作出要约,另一方必定要以通知形式或者行为方式作出或不作出承诺, 这样合同才能成立或者生效,我们日常的商事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其次是语言的习惯,也就是语言的运用是“约定俗成”的,大家都遵守语 言的习惯用法。语言的习惯用法也就是语言的搭配用法( c o l l o c a t i o n ) 。不管是 在同常用语还是在商法用语中,我们都会相应形成一套词语的相对固定搭配法, 例如我们所说的“履行合同”,而不是“执行合同”,没有按要求履行合同叫“违 约”,相应的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等等。 但在商法的语言罩,词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全部按照并置理论联系在一 起,也有例外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有些词,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并置关系,但在特殊的上下文里却可能 有并置关系。 14 如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二十六条规定: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 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生效。这两条规定都体现出“要约”、“承诺”和“合同成 立”是并置的,但如果出现“反要约”,而且“反要约 的条件不涉及合同的实 质内容的话,可以允许反要约一方以口头方式进行,合同对方都应该履行合同。 在此,“反要约”、“承诺 和“合同成立 就构成了并置关系。 2 在语义上有并置关系的词语,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却不一定同时出现。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商法的执行过程或者案件的审理当中,某些商事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