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官员请假制度执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官员请假制度执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官员请假制度执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官员请假制度执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官员请假制度执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 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擅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日期:2 ”7 0 盈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 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 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粜睫 导师签名匀磷 日期:2 1 :2 :三三 内容提要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一书,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馆藏雍正朝 内阁六科史书的吏科部分整理、编辑之后,影印出版的一部大型文献资料集。内 阁六科史书是一种清代档案,是在清代日常政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内阁六科史 书记录的都是日常政务活动中对各项具体事件的处理情况,可以看作是清王朝日 常行政过程的真实案例,为我们了解清代各项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提供了许多直 接的资料。目前,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 视。因此,本文尝试对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进行一些原创性研究。 本文试图从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中有关官员请假的材料入手,分 析清代官员请假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并以此来初步反映雍正朝内阁六科史 书吏科一书的独特价值。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代内阁六科史书以及雍正朝吏科史书的形成过程、主 要内容、文献价值,并列举了 2 0 0 1 年第4 期,1 2 3 页 6 可见,吏科史书全面反映了吏部的日常运作情况。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系根据雍正朝的吏科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基本保存了雍正朝吏科史书的原貌。纵观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全书, 可以看到,雍正朝吏科史书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官制与职官制度两部分。其中, 有关官制方面的材料,包括: 。 1 、行政区划改治的材料。 2 、府、州、县治的调整、增设、裁并、改隶的材料。 3 、官职的增设、裁并及改隶等的材料。 有关职官制度方面的材料,包括: 1 、文职官员的选补、考选、调补等的材料。 2 、文职官员的任用、公差、委署、交接印务等的材料。 3 、文职官员的请假、丁忧守制、终养、告病、起复及休致等的材料。4 、文职官 员的考绩( 京察、大计) 等的材料 5 、文职官员的褒奖、议叙等的材料。 6 、文职官员的纠参、察议、处罚、开复、捐复及检举等的材料。 7 、满官世职承袭及土官的袭职、任职等的材料。 8 、满、汉官员的承荫及封赠等的材料。 9 、文职官员的病故、抚恤等的材料,以及去世官员的遗本 举凡与文职官员的管理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材料,都包含在雍正朝吏科史书中了 雍正朝吏科史书记录的都是文官管理中具体事件的处理情况,可以看作是清王朝 日常行政过程的真实案例,为我们了解清代各项制度,特别是文官制度的具体执 行情况提供了许多直接的资料,是研究清代文官制度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目前,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近 年来有关清代文官制度的研究成果,如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合著的清朝典 章制度(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艾永明的清朝文官制度( 商务印书 馆,2 0 0 3 年版) 、王志明的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 0 0 3 年) 等,都尚未利用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中的材料 刘子扬的清代内阁六科史书述评一以雍正朝吏科史书为例1 一文对清代内 阁六科史书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以及雍正朝吏科史书的主要内容、文献价值都 作了论述,但此文的目的在于介绍清代内阁六科史书和雍正朝吏科史书这一档案 文献,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其它与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 有关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则付之阙如。因此,有必要对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 。刘子扬清代内阁六科史书述评一以雍正朝吏科史书为例 历史档案 2 0 0 1 年第4 期。 1 2 2 1 2 8 页 7 科一书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档案资料繁富,包含多种行政制度, 所以以其中一种制度的研究为突破口,逐渐扩展研究面,不失为探索 雍正朝内 阁六科史书吏科全书的一条途径。本文拟选取该书中的请假制度作为研究对 象。本文是第一次对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中的请假制度加以较系 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一书中有关官员请假的材 料入手,通过与大清会典等书中记载的制度条文的比较,分析清代官员请假 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力求从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的关系中全面认识清代官员请 假制度。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书面上的制度条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所 以在解读书面制度条文的基础上,本文将加强对制度具体执行情况的分析,而不 仅仅停留在对制度本身的评价。本文尝试通过对清代官员请假制度的研究,探索 出清代文官制度的总体特点,以使我们能更加全面地理解清王朝的各项制度,并 进而对中国封建官僚政治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本文对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 书吏科一书中有关材料的引用、分析,也能使我们对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 科一书的内容和价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章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中有关官员请假的材料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是根据雍正朝吏科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记录了抄发给吏部的红本的内容,反映了吏部的日常政务处理情况。吏部的职掌 是文职官员的管理,举凡文职官员的选用、任免、请假、考绩、奖惩等事务,都 是吏部的管理范围。其中,对文职官员请假的管理,是吏部日常主要政务之一。 在处理官员请假事务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大都被抄录 在吏科史书中,因此, 第册,2 0 6 - - 2 0 7 页 1 9 试用人员酌量委署试用。除结送部外,臣谨会题请旨。 雍正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题,五月初一日奉旨:吏部议奏。1 经筵讲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尚书事加二级臣张廷 玉等谨题,为患病健忘,恳恩转详休致事: 该臣等议得,署理广东巡抚傅泰等疏称,韶州府乳源县知县宋光恪年力衰迈, 健忘老病,非一时患病可比,即医治痊可亦难再胜民社之任,相应题请准予休致。 所遗乳源县缺免归月选,容将来粤试用人员酌量委署试用等因前来。除宋光恪照 例准其休致另本具题外,其乳源县员缺该署抚等既称免归月选将试用人员委署试 用等语,应如所请,该署抚等于命往广东试用人员内酌量委署试用可也。恭候命 下臣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雍正八年六月初九日题,本月十一日奉旨:依议。2 4 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纪录六次驻扎福州府臣卢焯 谨题,为病躯难以供职等事: 该臣看得,漳州府海防同知王时翔以患病乞休牒移该府具详,经前抚臣赵国 麟批行布政使委员验看去后,兹据布政使张廷枚详称,行据漳州府知府高元昆行 委龙溪县知县刘良璧前往看验,壬时翔果患痰涌气喘昏晕怔忡脾泄病症,不能一 时医痊,取具供结申送前来。臣查王时翔年虽六旬,精神尚未衰惫,虽不胜南胜 之任,别地尚觉裕如,既经患病,相应准其回籍调理,俟病痊补用。除将供结送 部外,谨会题请旨。 雍正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题,三月二十八日奉旨:吏部议奏。4 经筵讲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尚书事加六级臣张廷 玉等谨题,为病躯难以供职等事: 该臣等议得,福建巡抚卢焯疏称,漳州府同知王时翔以患病乞休,行委龙溪 县知县刘良壁前往看验,王时翔果系身患痰涌气喘昏晕怔忡脾泄病症,不能一时 医痊,取具看验各结申送。查王时翔年虽六旬,精神尚未衰惫,虽不胜南胜之任, 别地尚觉裕如,既经现在患病,相应声明准其回籍调理,俟病痊补用等因具题前 来。查道、府、州、县等官有一时患病而平日居官尚好,于地方有益者,例应准 其回籍调理,病痊之日,仍以原缺补用今漳州府告病乞休同知王时翔据该抚疏 称该员不胜南胜之任,是病痊之日既难以原缺补用:又称别地尚觉裕如,臣部亦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5 9 册,5 6 5 7 页 2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5 9 册,5 6 2 - - 5 6 3 页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7 9 册,4 0 9 - - 4 1 0 页 不便违例另补,致开规避之端,应将漳州府同知王时翔仍照有疾例准其休致,其 所请回籍调理俟病痊补用之处毋庸议。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 谨题请旨。 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题,本月二十九日奉旨:依议。1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雍正五年十一月以后,外官如有告病,需要根据其身 体状况、居官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年老体弱,或者不能胜任职务,或者居官平庸, 则告病官令其休致;如果才具优长,居官勤慎,则告病官准其回籍调理,病痊之 日,仍以原缺补用。这一时期外官告病的程序为:本人告病具文逐级上报至本省 督抚,由本省督抚移交本省布政使司再移交该告病官直接上司办理,该管上司委 派与告病官在同一地方但不在同一衙门的官员,或者同府不同县、同州不同县的 官员前去验看,验看官出具告病官患病属实、并无捏饰印结逐级上报至督抚,督 抚根据告病官身体状况、居官情况相应作出令其休致还是准其回籍调理的决定, 并声明员缺是否需要铨补,具题申报皇帝,请旨定夺,并告知吏部,并且将印结 送交吏部。皇帝披阅督抚题本后发给吏部具体处理。吏部根据督抚题本中所说状 况,查照定例,并查收印结,相应批准或驳回督抚的决定。吏部将批准或驳回督 抚决定等事项具题申报皇帝,由皇帝最后定夺。 这一时期由于对外官告病的处理有两种情况,因此,相应需要满足的条件也 分为两类:告病官病情较重难以供职,已经由与告病官在同一地方但不在同一衙 门的官员,或者同府不同县、同州不同县的官员验看患病属实,并获得验看官印 结,而且告病官年老体弱,或者不能胜任职务,或者居官平庸,则令其休致:告 病官才具优长,居官勤慎,只是一时患病,已经由与告病官在同一地方但不在同 一衙门的官员,或者同府不同县、同州不同县的官员验看患病属实,并获得验看 官印结,则准其回籍调理。 第三章清朝官员丁忧制度的执行 在中国古代,孝是宗法伦理的核心,而服丧,则是尽孝道的重要行为。古代 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服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 任官者必须离职,因此而有了官员丁忧之制。清代对官员丁忧有十分详细的规定。 大清会典记载:“凡汉官丁优及承重者,以闻讣日始解任回籍守制,不计闰, 二十七月服阕,以原官起用。在京旗员丁忧及承重者,百日后入署供职,二十七 月内停升。外任则定限归旗,百日后本旗引见,候旨以京职委署。服阕,仍补外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册,2 2 0 - - 2 2 1 页 2 l 任。不宜外任者改用京职。”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康熙十二年,题准;在 京满洲、蒙古、汉军丁忧者,在家居丧百日后即入署办事,其二十七月内遇朝会 之期停其朝会,竣服满始令上朝。在外满洲、蒙古、汉军文官丁忧者,令其解任, 照汉官例,以闻讣曰为始,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又题准:在京汉军补授汉缺 者,照汉官一例离任守制。”。康熙五年,题准:内外官员丁忧,皆开明嫡亲父 母、有无过继。及为祖父母承重者,亦开明是否嫡长孙、有无伯父及伯父之子。 如疏咨结状互异将溷呈出结代报官罚俸六月。若咨结题疏内有一处开明者免议, 准其守制。九年,议准:官员丁忧即报该管上司,旗下取该都统印结:汉官取原 籍印结。其印结迟延或字样不符以致往返驳诘稽迟者罚俸六月。或系呈报之员不 符,或系本旗本籍印结不符,将不符之员议处。又题准:官员短丧并闻伊父母、 祖父母丧仍行恋职者,革职,不准援赦。或假捏丁忧、承重报上司者,革职。其 丁忧未毕有出仕就考者,与短丧同。又议准:相继丁忧各官不行申报并裁汰官员 闻讣不报即行回籍者,皆于补官日罚俸一年。若官员已报丁忧,该管官不行转报, 以致部内升选补授者,将不行转报之司道府州县等官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月。 如丁忧官未经呈报,罪在本官,地方官免议;如本官已经呈报,地方官未行转报 者,罪在地方官,本官免议;如地方官已报上司,上司遗漏不报者,罪在上司, 地方官免议。十四年,议准:见任官员闻丧不报擅自离任者,降二级调用。”3 在实际操作中,对官员丁优往往根据具体的情况相应作出不同的处理。 来看下面的材料: l太保吏部尚书提督公舅舅臣隆科多等谨题,为丁忧事: 准工部咨称,本部左侍郎郝林继母蒋氏于雍正二年二月十三日在京病故,并 无过继,例应丁忧,取有直隶同乡京官工部屯田司郎中王坦印结等因前来,查与 例相符,应准其离任守制。谨题请旨。 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题,本月二十三日奉旨:依议 2总理事务太保吏部尚书提督公舅舅臣隆科多等谨题,为钦奉上谕事: 该臣等议得,雍正元年九月十六日起至三十日止,所有应入汇题丁忧之案一 件,即行开缺外相应开列汇题,俟命下之日臣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 谨题请旨计开: 一件为丁忧事。准翰林院咨称;本衙检讨何朗亲父何其侯于雍正元年五月初 五日在籍病故,该员于本年九月初一日闻讣,并无过继,例应丁忧。取有云南同 - 乾隆钦定大清会典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6 1 9 册,8 3 8 4 页 z 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6 2 0 册。5 6 1 页 慌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影印文渊阅四库全书 6 2 0 册,5 6 4 - - 5 6 5 页 4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8 册4 9 2 页 乡京官户部广西司主事尹泰印结,相应移咨等因前来。查与例相符,应准检讨何 朗回籍守制 雍正元年十月十三日题,本月十五日奉旨:依议。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京官丁忧,由本人报告所在衙门,说明父母姓名、去世 具体时间、地点、去世原因以及本人闻讣具体时间,声明并无过继,并取得同乡 京官证明印结。该衙门将官员丁忧事项上报吏部,并将印结送部。吏部查照定例, 查收印结,相应批准官员守制,并具题上报皇帝,请旨定夺。京官丁忧给假必须 满足的条件是没有过继他人,而且获得同乡京官并无假捏证明印结。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 1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加三级臣孔 毓殉谨题为题报抚臣闻讣丁忧日期事: 该臣看得,广东抚臣杨文乾亲父杨宗仁现任湖广总督,于雍正三年七月十八 日在署病故,抚臣杨文乾于八月初四日闻讣,咨请代题,赴楚扶榇回旗守制前来 所有抚臣闻讣丁忧日期相应遵例代题,臣谨具题请旨。 雍正三年八月初八日题,九月二十日奉旨:杨文乾着在任守制,已有旨了, 该部知道。, 2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在任 守制臣赵弘恩谨题,为咨请代题丁优事; 该臣看得,江西抚臣常安亲母钮胡鲁氏于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以疾终于 官署,次请代题丁忧,扶榇回旗守制。并称查雍正三年十月内奉旨“督抚丁忧, 不得遽行送印,钦此”。遵将任内文卷择委布政使刁承祖代行,恭候谕旨。 臣谨具题请旨。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题,本月二十四日奉旨:该部知道。3 从材料中可知,巡抚丁忧,需要由总督代为具题,题本中说明丁忧巡抚父母 姓名、去世具体时间、地点、去世原因以及闻讣具体时间,报告皇帝,由皇帝下 旨定夺,并告知吏部。雍正三年,发布谕旨:“督抚丁忧者,不得遽行送印。其 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行离任。钦此。”4 此后,督抚丁忧,需 要委派司道官一人,暂时掌管任内文卷,署理职务等皇帝准假旨意下达,督抚 1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6 册,2 4 6 - - 2 4 7 页 2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2 2 册,5 1 2 - - 5 1 3 页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8 3 册,4 3 5 - - 4 3 6 页 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6 2 0 册,5 6 5 页 才能离任守制。有时,皇帝会令督抚在任守制,则督抚不解任,一边服丧,一边 仍然供职办事。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 太保世袭三等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四川陕西等处地方军务兼 理粮饷带理陕抚事务加六级纪录三次臣年羹尧谨题,为呈报丁忧事: 该臣看得,宝鸡县知县刘光然系议政大臣拣选军前效力题补之员,兹据西安 布政使胡期恒详称,该县亲母朱氏于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在籍病故,该县于五 月二十日在任闻讣,例应丁忧等情前来。臣查丁忧各官例应回籍守制。今该县报 丁母艰,应否令其离任,所遗员缺另请铨补,统候圣裁。除将原籍印结及该县供 结送部外,相应具题,伏祈敕部施行,谨题请旨。 雍正元年六月十九日题,七月初九日奉旨:吏部议奏。1 总理事务太保吏部尚书提督公舅舅臣隆科多等谨题,为呈报丁忧事: 该臣等议得,川i 陕总督年羹尧疏称,宝鸡县知县刘光然亲母朱氏于雍正元年 正月二十八日在籍病故,该员于本年五月二十日在任闻讣,例应丁忧。查康熙六 十年间奉旨:“陕西正值军机之际,官员或有承办钱粮紧要事件,遇丁忧之事,令 其丁忧以致误事。嗣后陕省地方,道员以下知县以上,有丁优者俱令在任守制” 钦遵在案。现在陕省既无紧要事件,则丁忧各官例应回籍守制。今该员报丁母难, 应否令其离任,统候圣裁等因前来查该抚既称现在陕省既无紧要事件,则丁忧 各官例应回籍守制等语,应如该督所请,将宝鸡县丁忧知县刘光然令其回籍守制, 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雍正元年七月十六日题,本月十八日奉旨:依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外官如果系在军队中效力之员,往往承办重要公务,当 有战事之时,遇有丁忧,一律在任守制。而如果没有紧要事件,则在军队中效力 的外官也应该回籍守制。外官丁忧告假程序为:外官在任闻讣,由本人报告上司, 说明父母姓名、去世具体时间、地点、去世原因以及本人闻讣具体时间,声明并 无过继,并取得原籍证明并无假捏印结。督抚将该员丁忧、员缺另补等事项具题 报告皇帝,请旨定夺,并将相关印结送交吏部。皇帝披阅题本后下发吏部具体处 理。吏部根据督抚题本中所说状况,查照定例,查收印结,相应批准或驳回该员 回籍守制,具题报告皇帝,由皇帝最后定夺。外官丁忧给假的条件是没有过继他 人,而且获得原籍并无假捏证明印结,并且没有承办重大公务。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4 册,5 0 0 - - 5 0 1 页 2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4 册5 9 8 - - 6 0 0 页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 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提督雁门等关军务兼理云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诺 岷谨题,为申报丁忧事: 该臣看得,平阳府稷山县知县谢兆龙亲母陈氏于雍正元年三月初一日在任病 放,本官例应丁忧。兹据布政使连肖先呈详前来,查本官名下有应追亏空银两, 不便准其回籍守制,应将本官解任丁忧,仍留任所,着落赔补亏空可也,谨题请 旨。 雍正元年六月初五日题,本月十七日奉旨:吏部知道。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员丁忧,如果有尚未完成的事件,如材料中的有亏空 银两需要赔补,则官员仍然解任守制,但不准回籍,留在任所将尚未完成的事件 完成。官员丁忧,需要交代任内事件,如有钱粮不清照样赔补,不因丁忧而免责。 交代事件清楚,方允许回籍守制。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 巡抚山西太原等地方右副都御史臣德明谨题,为赴任闻讣,遵例报明,申缴 文凭事: 该臣看得,新选平凉府灵台县知县张孝扬领凭赴任,前据布政使高成龄呈称, 孝扬赴任,于雍正五年正月初六日行至榆次县地方,据伊家人报称该员亲母刘氏 于雍正五年正月初三日在籍病故,孝扬于正月初六日闻讣,例应丁忧并送文凭, 臣随将文凭缴送吏部。查孝扬亲母刘氏病故有无过继之处未据查明,随即驳查去 后,今据布政使高成龄呈称,张孝扬亲母刘氏在籍病故,查明并无过继情事,取 结前来,除结送部外,谨题请旨。 雍正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题,闰三月初四日奉旨:吏部知道。2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授官员赴任途中闻讣,由本人报告上司,说明父母姓 名、去世具体时间、地点、去世原因以及本人闻讣具体时间、地点,声明并无过 继,还要取得原籍证明并无假捏印结,并且把新官赴任文凭上缴。督抚一面将丁 优官员上缴的文凭送交吏部,一面查明该员丁优是否属实,获取相关印结,然后 将该员丁忧事项具题报告皇帝,请旨定夺,并将相关印结送交吏部。新授官员尚 未到任而在赴任途中闻讣,因为需要解任守制,所以所授官职相应无效,应将新 官赴任文凭缴回吏部注销,等丁忧守制服满后,另外补授新职。 -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4 册,3 3 3 4 页 2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3 4 册,3 4 6 - - 3 4 7 页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 户部侍郎仍署理湖南巡抚事务臣布兰泰谨题,为报明丁忧事: 该臣看得,驻扎长沙府城湖南布政使赵城亲母杨氏于雍正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在籍病故,该司于六月初六日在任闻讣,实系亲母,并无过继,例应丁忧。兹据 该司将原籍母故地方官印结详赍前来,除结送部外,所有该司丁忧缘由相应具疏 题报,谨具奏闻。 雍正五年六月十一日题,七月初四日奉旨:赵城着在任守制,俟王国栋到任 后,酌量给予赵城数月假期,回籍料理伊母丧事,毕,回任办事。该部知道。 驻扎长沙府城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 级臣王国栋谨题,为详请遵旨酌给假期事: 该臣看得,湖南丁忧布政使赵城奉旨“着在任守制,俟王国栋到任后,酌量 给予数月假期,回籍料理伊母丧事”,钦遵在案。兹据该司赵城详恳酌定假期, 并称藩库钱粮、印务请仍委湖南骝盐粮储道杨秘署理等因前来。除批令将藩篆仍 交马丑盐粮储道杨翻署理外,臣查湖南与滇省相距六千余里,往返程途务须四月, 该司回籍料理丧事亦需月余,自应遵旨给予五个月假期,以便料理伊母丧事,毕, 回任办事。谨具奏闻。 雍正五年八月十七日题,九月十三日奉旨:该部知道。2 驻扎长沙府城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 级臣王国栋谨题,为报明丁忧事: 该臣看得,湖南布政使赵城先据报丁亲母杨氏忧,经调任抚臣布兰泰题报奉 旨“在任守制,酌量假期,回籍料理伊母丧事,钦此”。臣随酌量假期五月,具 疏题达在案。兹据署湖南布政司事驻扎长沙府城湖南马日盐粮储道杨韶详称,丁优 给假布政使赵城于雍正五年八月十八日起程回籍,今续准移称,有亲父赵登元于 雍正五年六月十- - n 在籍病故,该司于八月十七日在署闻讣,例应接丁父忧等因, 详赍该司原籍印甘结前来,除结送部外,所有该司赵城接丁父忧缘由相应具疏题 报,谨具奏闻。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一日题,九月十三日奉旨:赵城前丁母忧,已据该抚遵旨 酌量给假,回籍料理。今伊父丧事应作何增给假期之处,仍著该抚酌量给予,统 候事毕,回任办事。该部知道。3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3 6 册,3 3 2 页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3 8 册,2 2 2 3 页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3 8 册,1 2 1 3 页 巡抚湖南臣王国栋谨题,为丁忧事: 该臣看得,湖南布政使赵城续因伊父丧事复奉谕旨,应作何增给假期之处, 仍著臣酌量给予,统俟事毕,回任办事。钦此,饬遵在案。兹据署湖南布政司事 驻扎长沙府城湖南驿盐粮储道杨秘议详前来。臣查赵城接理伊父丧事,应增给假 之处非伊母丧事由楚回滇多需时日可比,今议以前假之外增给一月,似堪料理, 统俟事毕,回任办事。除移咨滇省抚臣朱纲转行知照外,谨具奏闻。 雍正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题,十二月十六日奉旨:该部知道。1 以上材料反映了官员丁忧之后再接丁忧的处理情况。从材料中可知,官员在 丁忧守制尚未服满之时又接丁忧,仍然由本人报告上司,说明父母姓名、去世具 体时间、地点、去世原因以及本人闻讣具体时间、地点,需要再接丁忧等事项, 并取得原籍证明并无假捏印结。督抚将该员再接丁忧等事项具题报告皇帝,请旨 定夺,并将相关印结送交吏部。官员丁忧之后再接丁忧,相应增加假期,并与前 次丁忧的假期相衔接。 材料还涉及在任守制的处理情况。在任守制,即官员丁忧不解任,一面服丧, 一面仍然供职办事。官员在任守制,可以给予假期回籍料理丧事,假期长短应根 据该员任所与原籍路程远近以及办理丧事所需时间相应酌量确定。该员回籍期 间,应委派一人暂时代理该员职务。等该员料理丧事完毕,仍然回原任办事,不 需要在原籍守丧。但二十七个月的丧期仍需服满,只不过在任所服丧而已。 在任守制的情况在对官员丁忧的处理中是比较常见的。如下面几则在任守制 的材料: l署理广西巡抚印务广西提督总兵官臣韩良辅谨题,为知县丁忧事: 该臣等看得,桂平县知县周镐有亲父梦熊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七e t 在籍病 故,该员于雍正五年二月初四日在任闻讣,并无过继,例应丁忧回籍守制。兹据 布政使黄叔琬详报前来。臣查桂平县知县周镐先经抚臣甘汝来以该员居官清正, 办事谨饬,题请就近管理浔州税务在案。臣蒙圣恩署理抚篆,察其操守果属廉洁, 办事洵亦勤慎。今据报丁忧,例应离任守制但税务关系重大,委员接管实难其 人,可否令该员在任守制,庶税务监收得人,而地方亦资料理臣不揣冒昧,应 一并附疏题请,以听部议。除一面暂行令该员在任管理监收外,臣谨具题,伏乞 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谨题请旨。 雍正五年三月初二日题,闰三月初三日奉旨:该部议奏。2 4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第3 9 册,3 9 6 - - 3 9 7 页 2 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 第3 4 册。3 4 3 - - 3 4 4 页 太子太傅内阁兼吏部行走加三级臣朱轼等谨题,为知县丁忧事: 该臣等议得,广西巡抚韩良辅疏称,桂平县知县周镐亲父周梦熊于雍正四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籍病故,该员于雍正五年在任闻讣,并无过继,例应丁忧。但 该员就近管理浔州税务,关系重大,委员接管实难其人,令该员在任守制,庶税 务监收得人,而地方亦有料理等因前来查定例“外官丁忧应离任守制”等语, 应将该抚所请周镐在任守制之处毋庸议,俟命下之日臣部遵奉施行。臣等谨题请 旨。 雍正五年闰三月二十二日题,本月二十四日奉旨:著照该抚所请行。 2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提督军务世袭拜他拉布勒哈番加三 级臣齐苏勒谨题,为请留谙练河员以俾河防事: 窃照河工关系重大,修防全在得人。查扬州府下河通判赫达色系原在永定河 行走年久之员,于雍正元年六月内由户部笔帖式奉旨拣选发来,经臣题补扬州府 下河通判。今据赫达色呈报,生母吴氏于雍正三年五月十六日在京病故,于本年 六月初六日在任闻讣等情前来。查赫达色既闻母讣,例应丁忧,何敢渎请。但河 官专司修防,与地方官不同。看得赫达色为人老实勤慎,熟悉桩埽事务,前在河 南堵筑决口,做法得宜,其所管下河河道关系紧要,伏乞皇上俯念河工重大,恩 准赫达色在任守制,庶修防得有谙练之人,而河工不致贻误矣。拟合题请,应否 准其在任守制,洪恩出自圣裁,非臣所敢擅便也。伏乞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 谨题请旨。 雍正三年七月初九日题,本月二十四日奉旨:该部议奏。2 经筵讲官署理吏部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