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pdf_第1页
(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pdf_第2页
(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pdf_第3页
(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pdf_第4页
(分析化学专业论文)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是我国多产高凝点原油,由于原油的流动性不好, 给石油开采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降低原油的凝点,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对于 节约石油资源、提高管输安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降低原油凝固点的比较经济有 效的方法就是添加化学降7 疑齐u ( p p d ) ,添加少量的降凝剂就可达到有效的降凝效果。本 论文主要围绕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进行了探讨。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这两种长链烷基酯均为合 成原油降凝剂的重要聚合单体,采用溶剂酯化法制得的两种酯纯度较高,产率可以达到 8 5 以上;第二阶段为降凝剂聚合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改变反应原料,制取了八大类 降凝剂。通过降凝剂加剂实验,筛选出适合辽河a 原油和辽河b 原油的降凝剂,再通 过改变反应物、引发剂的量、聚合时间等条件,精细合成了适合辽河a 原油和辽河b 原油的降凝剂,其中适合辽河a 原油的降凝剂的精细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酯、 苯乙烯、马来酸酐按照一定摩尔比,引发剂b p o 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 0 ,反应温度 8 0 ,反应时间7 h ,制成的d b m 4 降凝剂可以使辽河a 原油凝固点降低6 。适合辽 河b 原油的降凝剂有d d 和d m 两种降凝剂,其中d d 降凝剂的精细合成条件为:引发 剂b p o 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 8 ,并且引发剂分三次加入,反应温度为8 5 ,反应6 h , 所制得的d d 降凝剂可以使辽河b 原油凝固点下降5 。d m 降凝剂的精细合成条件为: 甲基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按照一定摩尔比,引发剂b p o 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 8 , 并且引发剂分三次加入,反应温度为8 5 ,反应5 h ,所制得的d m 降凝剂可以使辽河 b 原油凝固点下降4 。c 。第三阶段为降凝剂复配阶段。降凝剂的复配有很多方法,主要 有降凝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降凝剂与降凝剂复配、降凝剂与极性化合物复配。本实验 室将筛选的降凝效果较好的降凝剂与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使凝点为5 0 的辽河a 原油凝固点降低9 。将适合辽河b 原油的d d 和d m 降凝剂复配,可以使4 5 的辽河 b 原油凝点降低8 。c 。通过实验发现,将降凝剂复配,可以增大降凝效果,优于单一降 凝剂的降凝效果,并且不同的原油,所适用的降凝剂也不同,由于原油的组成比较复杂, 每一种原油所适用的降凝剂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确定。 关键词:辽河原油;降凝剂;表面活性剂;复配 。p p j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t h e s y n t h e s i s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o fc r u d eo i l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a b s tr a c t o i li sa ni m p o r t a n te n e r g yr e s o u r c e ,b u tc h i n ai sp r o l i f i ch i i g hp o u rp o i n tc r u d eo i l i th a s b r o u g h tg r e a td i f f i c u l t i e st oo i l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b e c a u s et h ef l o wp r o p e r t yo f c r u d eo i li sn o tg o o d s oi th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o i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i m p r o v i n gt h es a f e t yo fp i p e l i n et or e d u c et h ep o u rp o i n to fc r u d eo i la n dt oi m p r o v et h e m o b i l i t yo fc r u d eo i l n o wa d d i n gt h ec h e m i c a l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 p p d ) t ot h ec r u d ei sa c o s t - 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t or e d u c et h ep o u rp o i n to fc r u d eo i la n da d das m a l la m o u n to fp o u r 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c a na c h i e v ea l le f f e c t i v ee f f e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m a i nf o c u so nt h es y n t h e s i s a n dt h ec o m p o u n d i n go fc r u d eo i lp p d t h e r ea r et h r e es t a g e sd u r i n g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n ef i r s t s t a g ei sf o c u so nt h es y n t h e s i so fm e t h a c r y l i ca c i de s t e r1 6a n dm e t h a c r y l i ca c i de s t e r 18 t h e s et w ol o n g c h a i na l k y le s t e r sa r ei m p o r t a n tm o n o m e r st os y n t h e s i z ec r u d eo i lp o u r 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n et w ok i n d so fe s t e ra r eh i g hp u r i t ya n dt h ep r o d u c ty i e l dc a nr e a c h8 5 a n do rm o r ei nu s i n gs o l v e n te s t e r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n es e c o n ds t a g ei st h ea g g r e g a t i o no fp p d a tt h i ss t a g ee i g h tc l a s s e s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h a sb e e nm a d eb yc h a n g i n gt h er e a c t i o no f r a w m a t e r i a l s t h r o u g ht h ea d d i t i v e se x p e r i m e n t ,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sw e r es e l e c t e df o rt h e l i a o h eal i a o h ebc r u d eo i l l i a o h eaa n dbs u i t a b l ec r u d eo i lp p dh a v eb e e ns y n t h e s i z e db y c h a n g i n gt h ec o n d i t i o n ss u c ha sr e a c t a n t s ,i n i t i a t o ra m o u n t ,t i m eo f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s oo n af i n es y n t h e s i s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p p df o rl i a o h eac r u d eo i lw e r e :m e t h y la c r y l i ca c i d l o n g c h a i n e da l c o h o le s t e r s ,s t y r e n e ,m a l e i ca n h y d r i d ea c c o r d i n gt oac e r t a i nm o l a rr a t i o t h e q u a l i t yo fi n i t i a t o rb p o i s1 0 o ft h et o t a lm o n o m e rq u a l i t y t h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s8 0 a n d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i s7h o u r s t h ed b m 4p p dc a nm a k el i a o h ea c r u d eo i l sf r e e z i n g p o i n tr e d u c e db y6d e g r e e s t h e r ea r et w o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f o rl i a o h ebc r u d eo i l t h e y a r ed da n dd m t h es y n t h e s i sc o n d i t i o n so ff i n ec h e m i c a l s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d di s i n i t i a t o rb p o q u a l i t yo f0 8 o ft h et o t a lm o n o m e ra n di tt h r e et i m e sai o i n t h er e a c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i s8 5 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i s6h o u r s t h e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o fd dc a nm a k e t h el i a o h ebo i l sf r e e z i n gp o i n tr e d u c e db y5d e g r e e s n ec o n d i t i o n sf o rs y n t h e s i so ff i n e c h e m i c a l so fp p do fd m :m e t h y lm e t h a c r y l a t e c a r b o ne s t e ra n dm a l e i ca n h y d r i d ea c c o r d i n g t oac e r t a i nm o l a rr a t i o ,i n i t i a t o rb p o q u a l i t yi s0 8 o ft h et o t a lm o n o m e ra n di tt h r e et i m e sa j o i n ,t h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s8 5 a n d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i s5h o u r s t h ed mc a nm a k et h e l i a o h ebo i lf r e e z i n gp o i n tr e d u c e db y4 d e g r e e s t h et h i r ds t a g ec o m p o u n df o rt h ep p d p h a s e t h e r ea r em a n yw a y st oc o m p o u n d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n em a i n l ym i x e dm e t h o d s a r ed e p r e s s a n ta n ds u r f a c e a c t i v ea g e n tc o m p o u n d ,p p da n dp p d c o m p o u n d ,p p dc o m p o u n d w i t hp o l a rc o m p o u n d s n eb e t t e r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c o m p o u n dw i t hg e m i n is u r f a c t a n t s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a nm a k ec r u d eo i ll i a o h ea f r e e z i n gp o i n tl o w e r9 d da n dd m o fc r u d eo i lp o u rp o i n t d e p r e s s a n tc o m p o u n dc a nm a k et h ec r u d eo i ll i a o h eb sp o u rp o i n tt or e d u c e8 i tc a nb e f o u n db ye x p e r i m e n tt h a tc o m p o u n dt h e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c a ni n c r e a s et h ep o u rp o i n t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t h ee f f e c ti sb e t t e rt h a nas i n g l ep p d a n dd i f f e r e n tp p da p p l i e dt ot h e d i f f e r e n tc r u d eo i l b e c a u s e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o fc r u d eo i li sc o m p l e x i tc a no n l yb ed e t e r m i n e d t h r o u g he x p e r i m e n t sw h i c hp p da p p l i c a b l et oe a c ht y p eo fc r u d eo i l k e yw o r d s :l i a o h ec r u d eo i l ;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 ;s u r f a c e a c t i v ea g e n t ;c o m p o u n d ,r 、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目录 :, 摘! 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弓l言i i i 1文献综述2 1 1 原油降凝剂的定义2 1 2 原油降凝剂发展2 1 2 1国外降凝剂的研究概况2 1 2 2国内降凝剂研究概况2 1 2 3 降凝剂的发展前景4 1 3 原油降凝剂结构特征与降凝机理。5 1 3 1 原油降凝剂结构特征5 1 3 2 降凝剂降凝机理5 1 4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7 1 5 影响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因素8 1 5 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8 1 5 2 降凝剂的组成及结构影响9 1 5 3 降凝剂的加入量的影响9 1 5 4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1 0 1 5 5 冷却速度的影响1 0 1 5 6 重复加热的影响1 0 1 6 原油降凝剂的复配概述1 0 1 6 1 原油降凝剂复配的意义一1 0 1 6 2 原油降凝剂复配的现状1 1 1 6 3 原油降凝剂复配的类型1 1 1 7 辽河原油特点1 2 1 8 本论文研究概况1 3 1 8 1 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及复配依据1 3 1 8 2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1 3 2 聚合单体以及几种降凝剂的合成1 5 2 1 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高碳酯的合成与表征1 5 2 1 1 引言1 5 2 1 2 实验药品及仪器1 5 2 1 3 实验装置图。1 6 一t v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4 实验原理1 6 2 1 5 实验步骤1 7 2 1 6 最佳实验条件1 7 2 1 7 酯化产物后处理1 7 2 1 8 酯化产物的表征1 7 2 2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 1 2 2 1 引言2 1 2 2 2 实验药品及仪器2 1 2 2 3 实验原理2 2 2 2 4 实验装置图2 4 2 2 5 聚合物的制备2 4 2 2 6 聚合物红外谱图分析2 4 2 3原油凝固点的测定方法3 1 3d b m 降凝剂精细合成及复配3 3 3 1 引言3 3 3 。2 针对辽河a 原油的降凝剂的筛选3 3 3 3实验仪器及药品3 4 3 3 1 实验仪器3 4 3 3 2 药品3 4 3 4 影响d b m 4 降凝剂的降凝效果的因素3 4 3 4 。1 混酯与纯酯型降凝剂的降凝效果的比较3 4 3 4 2 单体配比3 5 3 4 3引发剂的量3 5 3 4 4 引发剂加入次数3 6 3 4 5 最佳反应时间3 7 3 4 6 降凝剂加入量3 8 3 5降凝剂d b m 4 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3 8 3 5 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3 8 3 5 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3 9 3 5 3 不同复配比例对降凝效果的影响3 9 3 5 4 热处理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0 3 5 5 降温速率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0 3 5 6 重复加热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1 3 6 总结。4 1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4d d 降凝剂和d m 降凝剂的精细合成及复配4 2 4 1引言4 2 4 2 针对辽河原油的降凝剂的筛选4 2 4 3 实验仪器及药品4 3 4 3 1实验仪器4 3 4 3 2 药品4 3 4 4影响d d 降凝剂的降凝效果的因素4 3 4 4 1 十六酯对d d 类降凝剂的影响4 3 4 4 2 引发剂的量4 3 4 4 3引发剂加入次数。4 4 4 4 4 最佳反应时间4 5 4 4 5 降凝剂加入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5 4 4 6 热处理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6 4 5 降凝剂d m 的精细合成及影响因素4 7 4 5 1 十六酯对d m 类降凝剂的影响4 7 4 5 2 单体配比4 7 4 5 3引发剂的量4 8 4 5 4 引发剂的加入次数4 8 4 5 5 最佳反应时间4 9 4 5 6 降凝剂加入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4 9 4 5 7 热处理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0 4 6d d 与d m 降凝剂的复配研究5 1 4 6 1 不同复配比例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1 4 6 2 不同加剂量的复配物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1 4 6 3 加剂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2 4 6 4 降温速率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2 4 6 5 重复加热对降凝效果的影响5 2 4 7 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研究5 2 4 8 总结。5 3 5 总结与展望。5 4 5 1结论。5 4 5 2 展望5 4 参考文献5 5 致谢5 8 辽,j 。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引言 在当今能源社会,人类利用最多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石油又被 叫做原油。原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这足以见得原油的重要性。石油是不可再生能 源,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原油大部分是高含蜡高凝固点的原 油,在室温或更高温度下就失去流动性,给石油开采或管输原油带来的很大的困难。由 于含蜡原油中的蜡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当降低到一定温度,蜡会增多 并且互相联接而把油包在其中,使原油失去流动性,此时的温度就称为原油的凝固点。 所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也就是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已经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目 前降低原油凝固点的方法主要是加热法和加入化学添加剂的方法。前者是一种物理方 法,通过加热溶解蜡,使蜡不能互相联接,降低原油的凝固点,但这种方法消耗的燃料 多,投入的管理费用多,而且在停输之后再启动就很困难。加入化学添加剂是一种化学 方法,就是在原油中加入一种极少量的化学物质,即原油降凝剂,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 黏度。加入降凝剂的方法操作简便,能耗少,是现在研究降低原油凝固点的主要方向。 原油降凝剂是从馏分降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关于原油降凝剂的报道在 1 9 6 7 年才出现,从1 9 6 7 年至今,原油降凝降黏剂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关于原油降 凝剂在现场试验的报道不断发表,比如,1 9 8 2 年在孟买到印度北部的长达2 0 3 千米的输 油管线上,加入0 0 3 的原油降凝剂,使凝固点为3 0 。3 6 的含蜡原油凝固点降至1 2 , 使原油常温通过管道1 1 j 。近年来在国内,原油降凝剂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进 行了多条输油管线的现场试验。目前,原油降凝剂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节约了大量的燃 料费用。 我国多产高含蜡原油,吉林原油、辽河原油等原油含蜡量在3 5 以上,凝固点大多 在4 0 以上,属于高凝固点原油。虽然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对降凝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 展,但是针对辽河原油、吉林原油的研究比较少。 本文介绍了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历史,结构特征及降凝机理,论述了影响降凝剂降凝 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降凝剂的复配做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合成了针对辽 河原油的降凝剂,筛选了几十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降凝剂的复配研究,并且将降凝剂 与其他类型的降凝剂复配,降凝效果比添加单一降凝剂的效果增强,通过实验室的研究 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1 文献综述 1 1 原油降凝剂的定义 原油降凝剂,也称为流动性改进剂或者倾点改进剂( p p d ) ,它是一种油溶性高分 子聚合物,其分子中一般含有极性基团和长的碳链结构,通常在原油中添加极少量,就 可以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在原油中添加降凝剂,能提高原油开采、管输、存储等作业 的质量,可以实现常温输送、降低管输能耗的目的,并且可以加宽原油炼制时馏分的切 割宽度。 1 2 原油降凝剂发展 1 2 1国外降凝剂的研究概况 降凝技术从2 0 世纪3 0 年代初最早开始使用,1 9 2 9 年,d a v i s 发现氯化石蜡和萘的 缩合物是一种有效的降凝剂,几乎同时,h a r r y 发现硬脂酸铝也有降凝作用。1 9 6 7 年才 开始有改进原油流动性的原油降凝剂的文献报道。总结7 0 多年的原油降凝剂发展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则2 j : ( 1 ) 3 0 5 0 年代探索期 此时主要是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利用机理研究促进产品开发,新产品的开发又促 进机理的研究,研制了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异丁烯等新型降凝剂,主要应用于馏分油。 ( 2 ) 5 0 6 0 年代扩大期 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的降凝剂,另一方面采用共混和共聚等手段,对现有的降凝剂 进行改进,以使其适用于原油管输,如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等。1 9 5 6 年,f o r d 等人1 3 】 叙述了凝点为2 4 。c 的利比亚原油和凝点为1 2 8 。c 的尼日利亚原油的管输问题,从此对 降凝剂的研究从馏分油扩大到了石油。 ( 3 ) 6 0 8 0 年代实用期 为了生产等方面的问题,研制了不同性质的原油降凝剂,应用于管道输送等现场作 业,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在数十条输油管线上使用了降凝剂,效果显著。 ( 4 ) 8 0 年代以后复配期 从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随着原油输送方法的增多及人们对低硫高蜡原油需要的逐 渐增加,对降凝剂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上一些主要公司不再着重于合成或开发新型降 凝剂,而是将原油降凝剂与表面活性剂、降粘剂、不同结构的原油降凝剂进行复配,扩 大适应面,使其能适用于各种成品油和高含蜡原油。 1 2 2 国内降凝剂研究概况 我国降凝剂的研究比国外晚,从1 9 8 4 年才有文献报道,虽然现在已经研究出了多 一2 一 辽宁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种降凝剂,并且在很多管道上应用,但相对于国外降凝剂的品种和数量还是少的。我国 不同时期研制的降凝剂见表1 1 : 表1 1 我国不同时期研制的降凝剂 t a b 1 1 p o u rp o i n td e p r e s s a n to fd i f f e r e n tt i m ed e v e l o p e di no t l rc o u n t r y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降凝剂已在多条管线成功地进行了应用。马惠宁线、东辛线 和火山线的加剂运行时间分别为4 个月、4 个月和2 个月,其它管线的加剂运行时问均 为1 2 个月。降凝剂在长输管线上的应用效果见表1 2 。 通过表1 2 可以发现,管线加剂后,原油的凝固点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降凝幅度 都大于1 0 。c ,除了东临复线和东黄两条管线外,其他的管线输送的原油粘度都降低8 0 以上,而且反常点也大幅度下降( 见表1 3 ) ,说明降凝剂对上述原油具有比较好的降凝 效果。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表1 2 降凝剂在长输管线上的应用效果( 1 ) t a b 1 2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o fp p do nt h el o n gp i p e l i n e ( 1 ) 表1 3 降凝剂在长输管线上的应用效果( 2 ) t a b 1 3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o fp p do nt h el o n gp i p e l i n e ( 2 ) 1 2 3 降凝剂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原油降凝剂的研究在我国受到了一定的重视,许多关于新型降凝剂的开发 与研制已经报道,而且一些降凝剂已经通过管道输送的小型实验。但原油降凝剂在我国 还未大量投入工业生产。所以,加强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加强降凝 剂的研究的同时,要尽快使降凝剂投入工业化生产。 原油加降凝剂输送,可以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节约投资费用,是一种非常有发 一4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前途的管道输送方法,随着新型原油降凝剂的研究,降凝效果也在不断增强,降凝剂 的研究必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f 4 1 。 1 3 原油降凝剂结构特征与降凝机理 1 3 1 原油降凝剂结构特征 降凝剂由长链烷基和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一般应具有一定长度的碳链( 亲油性 能) ,同时还应含有极性基团( 憎油性能) ,长链烷基结构可以在主链上,也可以在侧链 上,或者两者兼有。研究的结果表明,聚合物降凝剂的侧链主要以极性侧链为主1 5 1 ,常 见的降凝剂侧链见表1 4 i 倒。 李传宪等人1 7 】认为,降凝剂的结构不同,影响原油改性效果的降凝剂结构因素也不 同。总的来说,影响原油改性效果的降凝剂方面的因素包括:( 1 ) 极性基团的含量及其 极性大小;( 2 ) 分子量大小;( 3 ) 支化度;( 4 ) 长烷基链长度及碳数分布;( 5 ) 降凝剂 在油中的形态等。 表1 4 常见的降凝剂侧链 1 阻b 。1 4c o m m o ns i d ec h a i no fp p d 聚合物降凝剂的侧链以极性侧链为主,烷基部分都为无分支的直链结构,其碳原子 的个数一般为1 0 3 0 之间【8 】。 1 3 2 降凝剂降凝机理 2 0 世纪3 0 年代初,d a v i s 等【9 1 1 1 发现p a r a f l o w 具有降凝作用,于是提出了吸附理论。 l o r e n s e n 等1 1 2 】提出了抑制蜡晶的三维网状结构生成的吸附一共晶理论。这种理论可以较 好的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至今为止,关于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主要有共晶理论,成核理论,吸附理论,吸附共晶理论,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 ( 1 ) 共晶理论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共晶理论认为,降凝剂分子结构与石蜡分子有相同的和不同的部分, 与石蜡系统相同的部分为非极性基团,可与石蜡共晶;与石蜡不同的极性基团部分,则 阻碍蜡晶进一步长大。蜡晶具有向个三方向发展的性质,在x 、z 轴方向发展较快,加 入降凝剂后,因为降凝剂分子中的极性部分与蜡晶分子不同,阻碍了蜡晶在x 、z 轴上 的生长,相对加快了蜡晶在z 轴方向上的生长速度,同时也改变了蜡晶的形状,晶型向 四棱锥、四棱柱型转变。蜡的这种四棱锥、四棱柱型结晶形态,比表面积相对减小,表 面能下降,从而难于聚集形成三维网网状结构【1 3 ,1 4 。 ( 2 ) 成核理论 成核理论认为,降凝剂在原油中作用时,降凝剂分子的熔点稍高于油品中蜡的结晶 点,降凝剂分子起着晶核的作用,在油品的浊点以前析出,成为蜡晶发育中心,改变了 蜡晶的大小,使油品中的小蜡晶增多,使其不能连接成网状而达到降低凝固点或冷滤点 的效果1 1 5 ,l6 。 成核理论在一些降凝机理解释中受到了质疑。张付生等【1 7 l 从油品加降凝剂前后x 射线衍射图上发现,经降凝剂处理之后,蜡晶的晶面间距和衍射峰都发生了变化,说明 蜡晶结构在加剂后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降凝剂仅作为结晶中心或吸附在蜡晶的活性中 心,是很难造成这种变化的。 ( 3 )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降凝剂分子在略低于油品c p 温度下结晶析出,由于极性基团的作 用,改变了蜡晶的表面特性,阻碍了晶体的长大或改变了晶体的生长习性,使蜡晶的分 散度增加,且不易聚结成网,起降凝剂效果。对具体的作用过程,人们认识上有些差异 【1 8 2 4 】 o ( 4 ) 吸附共晶理论 l o r e n s e n 等【4 8 】还提出了抑制生成蜡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吸附一共晶理论,他们认为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取决于降凝剂的种类。某些降凝剂采用吸附理论,有一些则采用共晶 理论。化学降凝剂一般由长链烃和极性基团组成,若降凝剂长链烃与油中石蜡的正构烷 烃碳数分布最集中的链相近,在冷却重结晶过程中,降凝剂被吸附在蜡晶表面,或与油 中的蜡同时析出共晶。只有个别的没有吸附降凝剂的蜡晶表面或其棱角,此时成为结晶 中心,蜡晶很快成长起来;而新生成的蜡晶又被降凝剂包围时,在它的棱角处又重新长 出新的蜡晶。由许多结晶中心成长起来的单晶晶体的连生体外,形成多枝形状,成为树 枝状结晶,它不易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从而降低油品的凝固点、粘度等流变参数,改善 了油的低温流动性能。正是由于降凝剂只是改善含蜡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并不能阻止蜡 结晶的析出,因此又称之为流动改性剂或降凝剂。 m e n d e l l l 2 5 j 等在4 0 c 进行显微镜观察后证实,加入不同的降凝剂对蜡晶形成的形式 的影响不同。如使用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梳状结构聚合物降凝剂时,侧链的烷基与蜡形成 一6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共晶,使用烷芳族降凝剂时,蜡晶表面吸附了芳香族基团,使蜡晶不再按原来的取向发 展。另外,结晶的分支随降凝剂浓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降凝剂对蜡晶发育的取向性 起支配作用,从而使其不能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 ,( 5 ) 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 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认为,降凝剂如同表面活性剂,加降凝剂后,增加了蜡的分散 度,使析蜡量减少,同时又蜡在油品中的溶解度,且由于蜡分散后的表面电荷的影响, 蜡晶之间相互排斥,不容易聚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降低凝固点。结晶学【2 6 】也认为, 如果添加剂改善溶质的溶解性,会使溶液的过饱和度下降,从而降低蜡晶表观成长速率, 阻碍晶体的生长。这种理论主要用于对具有表面活性特点、对蜡起分散作用的降凝剂 2 7 - 2 9 o 降凝剂的降凝作用有可能不仅仅依赖一种类型的降凝机理,有可能是二种,或者是 三种机理都要用。只是在蜡晶生长的不同阶段,某一种会起主导作用。 1 4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 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低温的条件下析出蜡晶,这些蜡晶大多数呈针 状或板状,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目的构造,把低凝点的油分、沥青质、胶质、 水、污泥等吸附并包在里面,形成蜡膏状的物质,从而使原油失去了流动性。降凝剂 的作用是影响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 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但是,降凝剂只能改变蜡晶的形态,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 使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能力减弱,从而能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目前 公认的原油降凝齐i j ( p p d ) 有如下几种类型: ( 1 ) 聚合物型 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通过与石蜡共同结晶,侵蜡晶的晶型产生了扭曲,从而阻碍 蜡晶长大形成网络结构,起到防蜡作用。目前主要有3 类,即长链烷基萘、聚酯类、聚 烯烃类( 以聚s 烯烃为主) ,其中又以酯类聚合物为主。 烷基萘又称巴拉费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一种添加剂,也是中国生产的第一个 添加剂品种,2 0 世纪3 0 年代开始使用,1 9 5 4 年在大连石油七厂投产,产品代号为t 8 0 1 。 烷基萘对中质及重质润滑油有很好的降凝效果,一般用于机器油、内燃机油和齿轮油中, 加剂量大约为0 2 l o 。 聚烯烃类以聚s 烯烃为主,是2 0 世纪7 0 年代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行研制开发 的降凝剂,统一代号t 8 0 3 。此产品适于各种油品,加剂量大约为0 2 1 0 。 聚酯类降凝剂有3 种基本类型: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醋酸乙烯酯聚合物、马来酸 酯或富马酸酯聚合物。以聚丙烯酸酯为例,产品代号为t 6 0 2 ,此类产品颜色较浅,降 凝效果比较显著,除了具有降凝效果外,还有增粘作用,加剂量一般为0 1 - 0 5 。 ( 2 ) 表面活性剂型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研究 这类原油降凝剂是通过表面吸附的原理,使蜡不易形成网状结构而起到降凝的作 用,例如聚氧乙烯烷基胺、石油磺酸盐等。胡合贵等通过研究不同分子结构星形降凝剂 对油品降凝、降粘性能的影响,利用蜡晶偏光显微镜照片证实,多支链、空间结构对称 的降凝剂诱导石蜡生成了球晶和致密的蜡晶结构,减少了比表面积,从而抑制了蜡晶间 网状结构的形成。初步认为,降凝剂与蜡的相互作用近似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3 ) 复配型共聚物 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效果有很强的选择性。由于成品油,尤其是原油中蜡的含量及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沥青质、胶质的含量和性质因原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为了更有效 地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并适合于多种油品,选择不同极性侧链的降凝剂或几种主碳链不 同的降凝剂进行复配,使得主碳链数的范围扩大,原油中不同碳数的蜡晶被覆盖的范围 也相应增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降凝剂的降凝效果。 1 5 影响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因素 1 5 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 1 ) 原油中烃类的组成 原油组成极其复杂,不同的原油,应该加入不同的降凝剂,他的热力学特性和热处 理效果因不同的原油而不同【3 1 删。原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和氢,还有氮、硫、氧等和 一些其他微量元素。按照结晶性能可以将原油的组成分为结晶烃类和非结晶烃类。结晶 烃类主要指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少量环烷烃。原油中烃类的组成对降凝效果有明显 的影响。一般环烷烃和烷烃对降凝剂的感受性比较好,长侧链的轻芳烃对降凝剂有一定 的感受性,重芳烃感受性最差,当重芳烃组分在原油中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有可 能会使降凝剂完全丧失感受性1 3 5 问。其中c 3 0 c 一般称为蜡或微晶蜡,主要是芳香烃 和环烷烃。 张附生等【3 7 】对原油添加降凝剂的研究表明:一般含蜡量小于2 的环烷基原油对 降凝剂感受性比较差;当高含蜡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较集中或含较多蜡时,原油对降 凝剂的感受性都会变差;随着蜡含量的升高,含蜡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逐渐变差, 当蜡的含量在2 一1 5 的时候,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行比较好,蜡含量在1 5 3 0 时, 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一般,当原油中蜡含量高于3 0 时,原油对降凝剂的感受性较差。 目前降凝剂的研究中,大部分指出当降凝剂中长链烷基的碳原子数与原油中蜡平均 碳原子数相近时,降凝效果最好。 ( 2 ) 胶质、沥青质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中有许多具有较高分子量的复杂有机化合物,称为胶状沥青状 物质,这类物质中的分子中常含有多种杂原子。胶状沥青质物质按其在正庚烷中溶解与 否分成胶质和沥青质,能溶于正庚烷的物质即为胶质。沥青质不溶于j 下庚烷,它是一种 辽宁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暗褐色到黑色的无定形固态物质,加热不熔融,超过3 0 0 。c 会发生明显的分解和缩合反 应。 胶质、沥青质是一种“天然降凝剂 ,它们在原油中可以起到降凝的作用。沥青质 不溶于原油,它通过所吸附胶质作用均匀的分散在原油中。文献【3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