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高油价下我国“油荒”现象的经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2 0 0 3年至 2 0 0 8年上半年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几年,我国石油资 源的消费对外依存度迅速加大,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 势下,我国成品油市场不断出现“油荒”和石油企业不断出现“亏损”的不和谐现 象,对我国成品油的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结合作者在石油行业相关 工作经历,本文从理论探讨、定量和实证定性分析入手,运用宏微观经济分析原理, 对我国“油荒”现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观点和思 路。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油荒”现象的成因和宏 微观经济影响进行了综述,其次对我国“油荒”现象产生的国际和国内原因进行了 分析,运用宏微观经济原理研究“油荒”现象产生的经济影响和对相关产业的冲击。 最后提出了应对“油荒”现象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结论是: 由于我国没有国际油价 定价权,而国内资源约束形势相对比较严峻,石油定价体制和石油行业机制也存在 缺陷,使“油荒”现象成为威胁我国石油安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要化解“油荒” 现象,根本的是要完善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推进价格、行业等规制改革,还要积极 参与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才能使我国石油市场将更加平稳、有效率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价格 成品油 油荒 博弈论 经济分析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 b s t r a c t during the year 2003 and the first half of 2008, the world and chinas economy grow rapidly, it made the chinas external dependence on oil resources increase rapidly, domestic oil supply and deman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the “ oil- shortage” in the refined oil market and the loss of oil companies have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to the polic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combined author s work experience in the oil industry with the macro- micro economic theory, from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his article made a systematic and in- depth analysis on this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views and ideas. at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and makes a summary of the reasons of oil- shortage phenomenon. secondly,the thesis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at last,it analyze the impact of oil- shortage phenomenon. the last chapt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oil- shortage” .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at: china has no pricing power on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the domestic resource constraints are in relatively severe situation, and there is also a shortcoming in the oil pricing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oil industry, therefore as a threat to chinas oil security, the oil- shortage phenomenon cannot be evaded. to resolve the oil- shortage phenomenon, it is necessary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national macro- economic control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in the price and industry regulatory, and we should als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pricing, so as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il market more stable and efficient. key words:oil prices;refined oil;oil- shortage;game theory;economic analysi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保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本论文属于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化工源料,基础能源和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与国民 经济振兴的战略物资。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 2 0 0 3年至 2 0 0 8 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屡创新高,高油价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成为全 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使世界经济都被“油荒”所困扰,我国虽与美国、欧盟、日本这 些发达经济体不同,幸运地没有经历过前三次石油危机,但是此轮油价高涨使我国 老百姓不仅感受到了高油价,而感受更深刻的还有短缺,追溯我国成品油区域性“油 荒”最早产生在 2 0 0 3年广东的部分区域,而 2 0 0 5年“油荒”又再次出现并且范围 也有所扩大、2 0 0 7年则演变成为全国大范围的“油荒” ,直到 2 0 0 8年国际油价形势 逆转向下时, “油荒”现象才完全结束,虽然此后至今我国未再重现这么大规模的全 国性石油危机,但是 2 0 0 3 2 0 0 8 年的“油荒”现象对我国成品油的生产和流通产生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 作者本人 2 0 0 1 2 0 0 7 年工作于国有石油企业在广东的市级销售分公司, 在 2 0 0 5 年 7 月至 1 0 月挂职担任了加油站站长,亲历了 2 0 0 3 年底2 0 0 4 年初发生在广东部 分区域的油荒和 2 0 0 5年 8 9月先由广东出现后波及全国部分区域的两次影响较大 的“油荒” ,对“油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有深刻的体会。2 0 0 5 2 0 0 7 年作者在 担任公司的零售部副主任期间,更是密切关注“油荒”现象的发展,由于我国“油 荒”现象频频发生,必然使我国经济受到影响,我国“油荒”现象为什么频频发生? 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高油价下所产生“油荒” 现象。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2 研究的意义 2 0 0 3 年至 2 0 0 8 年上半年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几年, 在国际高油价 背景下,国内油价也不断上涨,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一方面市场不断出现 “油荒” ,另一方面国有石油企业却不断出现“亏损” ,面对国内石油市场的这些问 题,深入研究高油价下“油荒”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提出有效的降低“油 荒”冲击的应对策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自然资源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 的自然要素。石油是自然赋予人类宝贵而稀缺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近年来由于国内 外经济发展,使有限的石油资源承受着更大的供应压力,推动国际、国内油价节节 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石油市场的研究,尤其是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影响和 对策分析探讨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因此对石油价格形成理论、对“油荒”现象研 究、国际国内高油价产生的原因、高油价对宏微经济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予以归纳综 述, 以便于今后的研究与思考。 1.2.1 石油价格形成理论综述 基于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认识,目前资源价格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 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和西方资源价格理论。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资 本主义的研究是从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交易的前提和基 础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许多学者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马克思的劳动价 值论认为自然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这一观点,对此,不能简单地做出定论。 尽管从总体框架上看,马克思价值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是天然的,没有劳动参与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的,所以是没有价值的。但是马克思在不少研究结果中也以“土地”名义分析了自 然资源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 “加入生产的自然要素,不论在起什么作用,在生 产中都不作为资本的组成部分如果在人或人的劳动的协助下生产出这个追加产 品,那末一个新的追加的要素就会加入到资本中” 。 1 这说明,马克思认为,人类对 自然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之外付出劳动,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自然环 境资源的价值即为在其自然再生产能力之上,人类为维护、恢复、增殖自然环境资 源所应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 石油资源对人类来说是有巨大效用,而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对于石油资源的 使用价值,学界也少有争论。石油资源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资源,人类已对自然资 源投入了大量的人类劳动。目前面临的石油资源危机表明,石油资源的自然再生产 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麦德维杰夫指出: “自然资源和人类生态环境 的再生产是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的贮藏不是无限的,为了无论当时和未 来,都必须不断再生产出自然资源” 。 2 马克思也曾指出: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 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 3 所以石油资源的价值就是人们为使社会经 济发展与石油资源再生产保持良性平衡而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从自然 资源中分离出来的,经过了人类的物化劳动后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石油,具有价值, 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观点完全符合。因此,从经济学的层面来说,石油资源具备了 用来交易的条件,也可以成为商品。 4 马克思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 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5 在考察石油资源的价值时,应从生产以及再生产石油资源所 “必需的”劳动而不是“实际付出的”劳动角度进行。这种价值概念,以及马克思 在多处提到的关于功效、财富和地租的论述,正是我们建立自然资源价格的理论基 础。 6 (2)西方经济学自然资源价格理论 1 7世纪的威廉配第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是资源价值论 的最早萌芽。随后 1 8世纪到 2 o世纪初,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杰文斯等 经济学家从自由市场的“稀缺”层面研究了自然资源与经济的关系,并得到了较一 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致的结论:自然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得到解决。 基于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认识,西方资源价格理论的核心是效用价值论。市 场价格的形成是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买卖双方 在竞争中形成的物品边际效用决定的。维塞尔首创“边际效用”一词,其观点是: 物品要具有价值就不仅要有效用,而且还要有稀缺性。价值量由边际效用量决定, 决定于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高低、取决于资源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取决于 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另外,市场结构的变化对资源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西方资源价格理论研究的发展是福利经济学派。传统经济学对经济与资源的关 系关注不多,忽视了由于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所带来的社会福利下降。福利经济学则 提出了资源退化费用概念,提出要高效解决资源问题,努力消除外部性。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过去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自然资源,就没有价值的理论是 错误的,自然资源的价格不仅取决于从生产以及再生产自然资源所“必需的”人类 劳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然资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效用性和在自然界赋予的稀缺 程度。耗竭性石油资源的价格不仅应包括生产的边际成本,还应该包括资源补偿费, 即自然资源本身的价格。 7 1.2.2 对“油荒”现象的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从 2003 年起我国此起彼伏的加油难情况在网络和各大媒体上大量报道,与相关 报道相伴出现的是一个新词汇的流行: “油荒”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普遍 关注,国内学者也纷纷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查阅到 2003 年至今相关期刊和文献对 “油荒”现象研究的文章 100 余篇,对“油荒”现象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油荒” 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量研究的文献都对“油荒”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主要观 点如下: 供给不足、需求过剩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管清友认为 “油荒”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其本质是成品油供应不足。原 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供给,供给没有跟 上;第二,国内油价没有与国际油价同步提高,从而抑制了供给;第三,由于同一 种商品在国内外或不同地区的价格不同,成品油流向了价格更高的市场。 8 顾夫认为: “油荒的重要原因是成品油的供应量明显减少,大量成品油被用于出 口。两大集团有三句行话叫联手推价,抽紧资源,削减计划。 9 寒冰认为: “由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导致 生产资料需求超常增加,进而导致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和进一步的投资冲动,这才 是一系列基础能源短缺背后的真实原因。 “依靠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这势必会在很 大程度上刺激作为生产性消费资源的成品油,特别是柴油需求的增长” 。 1 0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消费量迅速增加。2 0 0 4 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 3 . 3 4 亿吨,比 2 0 0 3 年增长 1 7 . 3 9 % ,列世界第二位。 5 3 2 0 0 6 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 3 . 2亿吨,比 2 0 0 5年增长 7 . 1 % , 1 1 2 从 2 0 0 2年到 2 0 0 7的 6年 间,柴油市场从供大于求逐渐转向供不应求。 1 2 但是,我国原油生产量(2 0 0 4年原 油产量 1 . 7 4亿吨)及增长量(2 0 0 4比 2 0 0 3年增长 2 . 6 5 % )明显低于原油的消费量 (2 0 0 4 年石油消费量为3 . 3 4 亿吨) 及原油消费增长量 (2 0 0 4 比2 0 0 3 年增长1 7 . 3 9 % ) , 2 0 0 5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 7 % 。 1 3 有专家研究预测指出,到 2 0 1 0 年我国的石 油年需求将达到 3 . 2 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 1 . 6 亿吨,我国到 2 0 2 0 年,石油对 外依存度将达到 6 0 % 。 1 4 油价倒挂、体制缺陷 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油荒”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合 理。 顾夫认为: “中石化的炼油原料成本在 3 9 0 0元/ 吨以上,其内部出厂价为 4 5 9 0 元/ 吨中石化内部省级批发价为 5 0 8 8 元/ 吨,市场批发价为 5 5 7 0 元/ 吨,发改委 制定的市场零售价格为 5 4 0 0元/ 吨。中石化在中间损失的价差约为 1 5 0 0元/ 吨,因 此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 9 李威认为: “我国成品油市场一直存在价格双轨制:使我国汽柴油价格在较长时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间内呈现批零同价或批零倒挂的现象, 另一方面国内成品油销售陷入无利可图的局 面,造成出口猛增,进口下降,所以,我国油荒的大环境逐渐形成。 ” 1 5 市场垄断、故造声势 张涛认为: “油源垄断问题从 1 9 9 8年石油市场重组以后,就一直伴随着我国石 油业界由于两大巨头垄断局面难以撼动,所以市场竞争者难以培养,油价改革 也难以推进。 ” 1 6 倪哲慧从相关报道分析认为: “中石化、中石油, 这二家垄断企业占有我国成品 油市场 8 5 % 以上的份额。华南油荒是石油垄断寡头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为人质, 博弈对 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有组织、有计划造成的。油荒中, 两大石油寡头对 政府的倒逼政策颇为成功。 ” 1 7 还有少数观点认为“油荒”是垄断企业力图为涨价故造声势和打压民营石油企 业。王其其认为国内两大石油垄断企业在每次向发改委提出涨价申请前,都伴随国 内部分区域出现“油荒”现象或大范围“油荒”现象,涨价申请得到批复后,则“油 荒”现象随即得到缓解或告一段落,而申请未得到批复时,则“油荒”情况进一步 恶化。王其其还认为“油荒”现象不仅是垄断企业为油价上涨作铺垫,目的还在于 打击民营石油企业,通过控制控制炼厂的自销权和石油销售企业的批发权,迫使民 营石油企业没有油源、无利可图,直至退出石油行业。 1 8 心理预期、投机恐慌 另有少数观点认为:近几年国内每次成品油调价都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动,使市 场对政府调价有较高预期,成品油的生产者基于预期降低成品油产量,经营者基于 预期囤货惜售。王丹认为: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 秩序,从而加剧了成品油市场供需双方的扭曲。历次油荒中,都包含了对成品油继 续涨价的预期。实际上,在油价上涨的预期下,很多加油站有油不卖,惜售、停售, 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 ” 1 9 (2) “油荒”现象的对策研究 把节约能源作为长期战略。顾夫认为“我国单位 g d p 的能耗是日本的 9 . 7 倍、 美国的 6倍、印度的 2倍,世行报告估计,如果我国的效率水平增加到世界经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合组织的水准,我国将可节约相当于目前能源消耗比的能源。 ” 9 打破垄断, 完善价格规制体系。王丹认为: “我国石油产业必须引入竞争机制, 应逐步放松市场准入,在油品批发和零售环节,形成有效的竞争局面。同时,逐步 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 1 9 提升原油输入国运能力。陈国雄、魏春玲研究认为: “从 2 0 0 4年起,我国已 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而同年我国进口原油仅有 9 % 左右是由我 国公司运输,其余则租赁外轮运输,我国现有国家队油轮的力量离 5 0 % 进口原油国运 的目标尚远,因此,国油国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1 4 (3) “油荒”现象对宏、微观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情况 目前大多数学者是基于高油价背景来探讨石油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其主要体 现在以下文献: 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本世纪 7 0 年代中期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1 9 9 6 年之前的研究认为油价上涨和下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对称的。1 9 9 6 年之后 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现减弱的趋势。 一是油价波动对经济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阶段(1 9 9 6 年之前)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供给冲击和需求调整的总量渠道研究上面, 研究认为油价上涨和下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对称的。 这一时期以 h a m i l t o n ( 1 9 8 3 ) 研究为开端,他的研究显示: 这二战末到 1 9 7 3年之 间除了一次衰退外,美国的九次衰退都发生在油价突然上涨之后,他研究发现油价 上涨与美国经济之间呈现出很强的负的相关性。 5 4 进入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后: 实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美国经济对石油价格冲击的非 对称性的反映越来越显著。学者们都以美国为研究样本,如 k u n t a n t o n m o r k ( 1 9 8 9 ) 研究发现油价上涨会对 g n p 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而油价下跌则不会导致产出增长。 5 5 m o r k ( 1 9 9 4 ) 研究发现,正油价是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变化原因,而负油价则不是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变化原因。 5 6 l e e n i和 r a t t i ( 1 9 9 5 ) 使用 g a r c h模型估计出石 油价格变动的条件波动率,并得出非预期的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产出增长有显著的非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称的影响。 5 7 j . p e r t e r f e r d e r e r ( 1 9 9 6 ) 均研究发现油价上涨对工业生产指数增 长率波动的影响是油价下降的影响程度的两倍还多,油价变量对工业指数增长率的 解释程度比货币政策变量还要大。 5 8 以上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即:油价上涨和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 称的。 二是油价波动与与宏观调控关系和宏观经济稳定性研究研究阶段 (1 9 9 6 年之后) 各国在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和技术进步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抗高油 价风险的能力比 2 0 世纪 7 0 和 8 0 年代的石油危机时代己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得 1 9 9 6年后的研究数据显示油价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不像在这之前那样显著 和具有普适性。e v a n g e l i a p a p a p e t r o 利用多元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显示油价与宏观 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 2 0 已不能简单地用价格上升或价格下降的不对称性来很 好的表示。 2 1 由于这时期的研究与之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引发了油价波动与宏观 经济关系稳定性的探讨,之后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油价和产出的函数形式以及 他们之间关系的稳定性问题,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油价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是 线性的,而应该是非线性的。 进入二十世纪后许多工业化国家为应对高通货膨胀率,都实行了紧缩的宏观经 济政策,这些紧缩的宏观政策加剧了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经济萧条。后来的 实证研究证明了油价的上涨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在持续的油价 上涨后所采用的货币政策通常不同,结果导致经济运行结果不同,因此油价波动和 不同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导致这些工业化国家经济萧条的共同原因。 5 9 国外研究油价 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非线性、时间序列方法(如协整性、因 果关系、v a r 等)和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国内的研究情况 一是对“油荒”现象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研究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 响。定量角度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模拟 研究。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刘希宋、陈蕊的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石油安全体系研究论文,系 统分析了油价波动对国民经济的波及效应,并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石油 价格影响模型,运用模型将原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指出原油提价受冲击较大的部门有四个,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旅客运输业、电力 及供应业、货物运输业,如果原油综合平均价格提高 1 0 0 % ,这些部门将会要求将其 产品价格分别提高 5 3 . 0 3 % ,6 . 8 9 % ,5 . 2 8 % ,6 . 0 2 % 。 2 2 吴静和王铮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 g e )模型,针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攀升 的经济现象,模拟当能源部门价格上调时,我国经济体系各行业将面临的冲击,其 中主要分析 g d p 、物价指数、各类商品价格等变量的受影响程度。 2 3 魏一鸣、焦建玲则建立了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部门 c g e模型,从定性和定量 的角度研究油价波动对各相关产业的影响。运用模型在 1 9 9 7 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基 础上, 分 1 2 个生产部门, 4 类行为主体, 两类生产要素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5 % , 1 0 % , 2 0 % ,4 0 % ,5 0 % ,1 0 0 % 时研究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所受的影响,以及原油开采、石化、 交通运输部门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部门消费比例变化对抵抗国际原油价格风险的作 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2 4 二是对“油荒”现象微观经济影响分析 “油荒”现象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博弈分析:王世勇在研究中对我国成品油市场 出现“油荒”经济现象用博弈理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解释,他首先将政府和企业 (两大石油公司)作为两个博弈主体,认为“油荒”现象中两个主体的博弈行为是 非合作博弈和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是设定博弈两大主体: 企业为价格的执行者,政府为价格制定者(国家发改委) 。假设二是设定两大博弈主 体的策略选择:石油公司有“供油”和“不供油”这两种策略选择,发改委有“提 价”和“不提价”这两种策略选择,根据假设的博弈理性行为分析,出于各自理性 考虑所进行的策略选择最终使发改委选择不提价策略和石油公司选择不供油策略, 使博弈双方陷入了类似于“囚徒困境”的状态,双方的均衡选择成为一种无效的均 衡解,即针对目前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不管采取何种策略,石油公司遵循的原则 都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要不执行发改委价格政策有利可图,石油公司就会采取各 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种手段阻挠发改委价格政策的顺利实施,逼其就范。 2 5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石油与成品油。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 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成品油:是 指经过炼油工业加工提炼、将原油中的杂质分离后的主要油产品,有很多个种类: 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润滑油等等。 2 6 现行国际石油计量单位“桶”: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 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我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 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吨约等于 7 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 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 桶= 1 5 8 . 9 8 升= 4 2 加仑。美制 1 加 仑= 3 . 7 8 5 升,英制 1 加仑= 4 . 5 4 6 升。 2 7 欧佩克:也称石油输出国组织。是 1 9 6 0年 9月 1 4日成立的,创始成员国有 5 个,它们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欧佩克它是一个自 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1 9 6 2 年 1 1 月 6 日,欧佩克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欧佩 克共有 1 3 个成员国 (括号内为加入欧佩克的时间) , 它们是: 阿尔及利亚 (1 9 6 9 年) 、 印度尼西亚(1 9 6 2 年)、伊朗(1 9 6 0 年)、伊拉克(1 9 6 0 年)、科威特(1 9 6 0 年)、 利比亚(1 9 6 2 年)、尼日利亚(1 9 7 1 年)、卡塔尔( 1 9 6 1 年)、沙特阿拉伯(1 9 6 0 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 9 6 7 年)和委内瑞拉( 1 9 6 0 年)、纳安哥拉(2 0 0 7 年) 和厄瓜多尔(2 0 0 7 年)。 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 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 4 0 和 1 4 。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 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 6 0 ,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 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 2 8 石油行业的界定:“石油行业”是指: 对原油勘探、开发的上游业务,原油生产、 炼制为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油的中游业务、油品运输、石油进出口和成品油销 售的下游业务。 2 9 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4 现有文献的不足 目前国内在现有文献中从定性角度对“油荒”现象成因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 但对“油荒”现象所引起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的较少,实证研究的更少,对“油荒” 现象微观博弈分析仅停留在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角度,未考虑到“油荒”现象中 企业与企业博弈、企业与消费者博弈分析,这些不失为“油荒”现象研究的新思路, 另有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就“油荒”现象进行描述或进行定性分析上,既没有形成一 定的体系,也没有利用相应的理论支持。因此“油荒”现象的经济研究将有广阔的 空间。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理论探讨、定量和实证定性分析入手, 研究高油价下“油荒”现象引起的经济问题。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 意义,综述了“油荒”成因和宏微观经济影响的现有文献,归纳出现存文献的主要 研究方法; 第二章分析我国“油荒”产生原因。首先分析了我国“油荒”现象的发生 的情况和特点,研究了国际油价运行情况,提出三重博弈力量推高了国际油价,深 刻剖析“油荒”现象产生的国际背景,其次对“油荒”产生的国内原因从国内供需 情况、油价走势、石油定价政策和石油行业制度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原因分析。第三 章研究“油荒”现象产生的经济影响和对石油及相关产业的冲击,结合实证研究结 果分析在高油价下“油荒”现象对于宏观 g d p增长和各产业的影响,并用微观博弈 理论实证分析“油荒”现象对政府、石油企业、消费者三个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影 响。研究发现各产业对油价冲击响应有不同反映。第四章提出我国可在积极参与国 际石油市场,谋求国际定价话语权;抑制国内需求,进一步完善燃油税和成品油定 价机制改革;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内成品油 供应应急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继续推进我国石油能源的政策改革。第五章为文章的结 论。 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分析国际石油市场博弈力量,构建国内供需分析模型,研究“油荒”现象产生 的国际国内原因。 构建微观博弈分析模型,用宏微观经济理论研究“油荒”现象产生的经济影响。 用研究结果分析“油荒”现象的经济对策。 1.4.2 创新点 一是在国内供需和油价运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国内成品油供需模型,分析 我国“油荒”现象产生的国内原因。目前国内方面研究石油供需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的论文非常多,虽有些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对 “油荒”现象建立供需模型进行 分析的则还没有查阅到。 二是基于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原理研究了高油价情况下政府、石油公司、消费者 三大利益主体之间在“油荒”现象中的博弈情况,并分析“油荒”现象对主体行为 产生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的学者运用博弈论原理对三大主体在高油价下的博弈 行为做过研究,在分析主体决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时,仅简要分析了“油荒”现象 中政府与石油公司的博弈行为产生的影响,未对石油公司之间、石油公司与消费者 建立石油供需 模型 宏观 gdp 影响分析 微观博弈分析 我国“油荒”成因 分析 “油荒”对我国影 响的经济分析 经济对策建议 外部原因 (国际) 内部原因 (国内) 国际安全战略 国内安全战略 保障供给 抑制需求 结论 三重力量博奕 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在“油荒”现象中博弈行为和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本文将在原有微观博弈分析研究 的基础上深入和细化“油荒”这一现象的对三大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三是分析总结出了三次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国内“油荒”现象的显著特点, 目前“油荒”现象研究文献中还没有学者作出相关研究。 1.4.3 本文的不足 由于深入调研不够以及个人水平的局限,文中数据大部分是引用而来,文章的 分析和建议不免有欠缺和不完善之处,有待今后继续研究和探索。 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我国“油荒”产生原因 2.1 我国“油荒”现象的发生和特点 2 0 0 3 年起,我国个别地区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油荒”,到 2 0 0 7 年、 2 0 0 8 年“油荒”现象的全国蔓延,我国先后多次出现了成品油局部、区域、大范围供应 紧张问题,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 2 0 0 3年区域性油荒特点:需求增长强劲是本期油品资源紧张的根本原因。2 0 0 3 年第二、三季度我国发生 s a r s 疫情,s a r s 期间国内成品油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汽柴 油需求不旺,成品油销售量明显下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在成品油销售中, 增加了出口比重,减少了国内市场的资源投放量。s a r s过后,国内经济强劲恢复, 由于对“非典”之后成品油市场需求估计不足,导致国内石油资源库存低,生产速 度一下也难以补足前期资源的不足和迅猛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部分市场资源供 应不足,出现了一些城市阶段性汽柴油阶段性脱销和限量供应。 2 0 0 5 年大面积油荒特点: 一是波及范围扩大。从广州开始的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 并向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蔓延。之后黑龙江、青岛、昆明、 华东地区也陆续出现了燃油供应吃紧状况,甚至北京的成品油库存量也向警戒线逼 近。 二是短缺品种多。油荒发生地大部分加油站仅售高标号汽油或汽油脱销,部分 加油站柴油脱销,社会油站大量倒闭、停业。 三是持续时间较长。发生在 2 0 0 5 年 8 至 9 月的夏季汽油消费旺季。 四是供应脱节。恰逢台风,汽油海运受阻是其导火索,反映出地方油品供应体 系非常脆弱; 2 0 0 7 年的全国性油荒特点: 一是波及范围广。同时在全国多个省市出现,波及面较大,覆盖范围从东南沿 1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海遍及中部沿江及华北等国内主要消费市场,呈现区域性现象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二是持续时间长。“油荒”出现的华东、华南等市场,汽柴油价格多是 8 - 9月 即进入倒挂阶段,其他区域从 9 月份开始出现“油荒”苗头直至 1 2 月中旬部分结束, 2 0 0 8年上半年又呈现小范围“油荒”现象此起彼伏的情况,“油荒”现象从一个间 歇性现象向相对持久局面演变的征兆。 三是主要体现为柴油的供应短缺。在油荒发生的各区域,柴油市场价格批零倒 挂幅度大。各品种汽油倒挂一般在 2 0 0 3 0 0元/ 吨,柴油普遍达到 1 0 0 0 1 5 0 0元/ 吨上下。油荒发生时正处于柴油需求旺季,对交通、货运、农渔业及工业均造成影 响,致使此次“油荒”的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均是空前的。 四是调价措施未有效缓解“油荒”局面。发改委 1 1 月 1 日上调成品油价格,汽 油、柴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到 5 0 0元,上浮 8 % 后全国汽柴油平均零售价 折合每升分别提高约 0 . 4和 0 . 6元,但调价后国际油价继续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成本价差倒挂又升到 1 5 0 0 元,使国内成品油涨价预期依然强烈,未能有效疏缓成 品油供应紧张局面。 五是民营加油站折损严重。截至 2 0 0 7年 1 0月底,仅华东、华南停业倒闭的民 营加油站就在 2 0 0 0家以上,占到两地民营零售油企的 7 0 % 左右,各地民营加油站在 成品油零售市场所占份额基本折损殆尽,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恢复。 从“油荒”现象来看,它对国家经济的繁荣稳定带来了威胁,排队加油、一些 企业停业待油等,对企业和社会个人产生了生产、生活困难甚至经济上的损失, “油 荒”对国家的大安全和企业、个人的小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视。只有国家的大安全和 社会个体的小安全都得到保障,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2.2“油荒”产生的国际因素 世界石油市场已产生发展了一个多世纪, 石油被称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 “血液” 。 我国经济命脉也与石油资源安全密切相连,这既与国内的石油市场密切相关,也与 国际的石油市场密切相关。 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2.1 2003 年2008 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情况和特点 能源支撑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石油。在以往的 1 0 年,即 2 0 0 3 年以前,国际油价都在 2 5 美元上下的低位徘徊,低的时候甚至只有 1 0 美元。 但是在 2 0 0 3 年以后的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石油价格接连攀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 速上涨。这轮上升周期从 2 0 0 3 年的年均价 2 8 . 8 3 美元/ 桶,创出之前 2 0 年来的首次 高位开始,到 2 0 0 4 年 1 0 月油价升至 5 5 美元/ 桶,比年初上涨 8 0 % ,涨幅创前 2 1 年 来的最高记录。 2 0 0 5 年油价快速突破 6 0 美元和 7 0 美元后, 虽在 2 0 0 6 年出现了盘整, 但从 2 0 0 2 2 0 0 6年油价的整体走势来看,国际油价累计上涨达到了 1 5 7 . 9 % 。2 0 0 7 年国际油价又开始了更快速度的上涨, 仅 2 0 0 7年 8月底至 9月底,国际油价就上 涨了 2 0 % ,1 0 月份,国际油价冲上 8 0 美元,1 2 月油价突破 9 0 美元,2 0 0 7 年全年国 际油价涨幅超过 5 0 % 。在 2 0 0 3 年至 2 0 0 7 年的短短 4 年时间,国际油价从每桶 3 0 美 元上升到了 8 0美元,上涨幅度达 1 6 6 % 。特别是在 2 0 0 7年油价从每桶 6 0美元涨至 8 0 美元只用了半年的时间。2 0 0 8 年国际油价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冲上 1 0 0 美元的心 理大关后,油价上涨态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5 月的 2 2 个交易日,就有 8 次刷新历 史记录,2 0 0 8 年 6 月 6 日,国际油价达到 1 3 9 . 1 2 美元,创下了基准原油期货最高收 盘价和最高单日涨幅两项历史纪录,比 2 0 0 7 年年初的最低价上涨了 1 7 0 。与 2 0 0 3 年初原油每桶 2 8 美元相比, 国际油价短短 5 年间上涨超过了 4 倍, 3 0 2 0 0 3 年至 2 0 0 8 年这轮国际油价的走势己成为有史以来油价上涨速度最快的时期,随之而来的高油 价问题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图 2 - 1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1 9 8 3 年- 2 0 0 8 年)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单位: 美元/ 桶 注:本图中的价格为各交易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 t i )期货收盘价。 1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从图 2 - 1和表 2 - 1中可以看出,这一轮油价上涨情况与以往相比,主要特点: 一是上涨持续的时间长。从 2 0 0 3 年开始到 2 0 0 8 年底上半年,已经连续近 6 年上涨。 而历史上油价上涨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4年。 3 1 二是上涨幅度大。世界原油出口 均价从不到 2 0 美元/ 桶上升到 1 4 0 美元/ 桶以上, 上涨幅度超过了 7 倍, 创历史新高。 表 2 - 1 :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一览表 计量单位:美元/ 桶 年份 1 9 4 5 1 9 7 0 1 9 7 3 1 9 7 5 1 9 7 9 1 9 8 0 1 9 9 8 2 0 0 1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7 2 0 0 8 油价 1 1 . 3 5 1 0 . 7 1 6 2 0 3 4 1 2 1 8 2 8 . 8 5 5 7 0 9 5 1 4 0 2.2.2 三大国际博弈力量 2 0 0 3 年至 2 0 0 8 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供需博弈 从需求来看:一是经济增长推动国际石油需求增加,石油需求地域分布不平衡。 从 2 0 0 1 年开始,全球经济开始复苏,2 0 0 3 年至 2 0 0 7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连续五年超 过 4 % ,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2 0 0 4 年全球 g d p 增长率为 4 . 6 % ,为此前 1 5年来的最高增幅。2 0 0 6年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