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pdf_第1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pdf_第2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pdf_第3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pdf_第4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我国纪录片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发展,已经确立了纪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其间,通 过与世界顶尖水平创作者的交流,通过学习与借鉴,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涌现出 了一批优秀作品。尽管发展成长的历程坎坷曲折,事实上至今已经较为成熟。然而,由 于种种原因,纪录片在主题的确定、内容的把握和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还大有研究和操作 的空间。 本文所论及的,是在真实的原则下探索纪录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途径。之所 以选择这一论题,是因为内容与形式是纪录片内外两大要素,有关创新问题,是业内人 士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的。而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都直接左 右着纪录片创作根本目的的实现大众的接纳与欣赏。笔者以为,我国未来的纪录片 有着美好的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因而其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之路,大有拓展的必要和可 能。 关键词:纪实与真实;内容与形式;突破与创新 a b s t r a c t n e 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o fo u rc o u n t r yi sd e v e l o p e dt h r o u g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e c a d e s , h a sa l r e a d y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c r e a t i o nt a c t i c so ft h ed o c u m e n t a r yd o c t r i n e ,d u r i n gt h a tt i m e , t h r o u g ht h ee x c h a n g ew i t ht h et o ph o r i z o n t a lc r e a t o ri nt h ew o r l d ,t h r o u g hs t u d y i n ga n d d r a w i n gl e s s o n sf r o m ,t h ec r e a t i o nl e v e lh a sb e e np r o m o t e dg r e a t l y ,as e to fw o r k so f e x c e l l e n c ee m e r g e s t h o u g ht h ec o u r s ef r u s t r a t i o nt w i s t st h a td e v e l o p m e n tg r o w su p ,a l r e a d y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r i p es of a ri nf a c t h o w e v e r ,f o rv a r i o u sr e a s o n s ,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a l s oh a s m u c hs p a c es t u d i e da n do p e r a t e di ns u c ha s p e c t sa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s s u r a n c eo ft h ec o n t e n t a n dc h o i c eo ft h ef o r mo ft h et h e m e w h a tt h i st e x tt o u c h e su p o n ,e x p l o r eu n d e rt h et r u e p r i n c i p l et h e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i si nt h e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a li n n o v a t i v er o u t e c h o o s et h i s p r o p o s i t i o n ,b e c a u s e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a r et w om a j o rk e ye l e m e n t si n s i d e a n do u t s i d e 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 s ,t h ei n n o v a t i v ei s s u ec o n c e r n e dh a sa ni n s i d e ri nw h a th a sb e e ne x p l o r e d a n dt r i e dt os o l v ec o n s t a n t l ya l lt h et i m e a n dd e e pt h e m e ,a b u n d a n tc o n t e n t ,v a r i o u sf o r m , c r e a t e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b a s i cg o a li na l ld i r e c t l ya b o u t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 s t h em a s s e s a d m i t t a n c e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n g it h i n k ,t h e r ei sb e a u t i f u l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s p e c tm a k i n gp e o p l e o p t i m i s t i ci no u rc o u n t r yf u t u r ed o c u m e n t a r yf i l m ,t h e r e f o r et h ew a yo fi t s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s i n n o v a t i o n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e x p a n da n dp o s s i b l et ob el a r g e k e y w o r d s :r e c o r da n dt r u e ;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b r e a kt h r o u g ha n di n n o v a t e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l k n 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二生参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 2 :! 矿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纪录片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始终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都共同探讨的艺术领 域。一部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纪录片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史。发展即 蕴含着变化,变化即实践着突破和创新。纵观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背景、大众情绪的变化、审美情趣的提升,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创 作手法、创作水平、表现的方式及内容,都在发生着鲜明的变化。 纪录片具体经历了教化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这一过程的演变之后, 还出现了写实还是写意、客观还是主观等一系列争论的焦点。直到九十年代,出于对主 题模式假、大、空的反叛,纪录片开始走向了“新现实主义”,主张真实描述人们生活的 原生态,用小角度、情节化的描述来展现生存状态。众所周知,在这方面,大型纪录片 望长城作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随后,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然而,回顾中 国纪录片的发展状况,诸多问题往往阻碍、限制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程,其中“狭隘 的纪实观念”,造成了纪录片作品选题的单调、创作手法单一,作品往往停留在还原生 活原生态的表面层次上,内容单调、老套,思想性匮乏、题材的雷同和手法的相似使众 多作品“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更缺个性,长期以来,形成了僵化的创作模式,丧失了 纪录片的原动力,纪实主义美学原则被扭曲,如果对此种状况不进行深刻地反省与思考, 必然导致纪录片创作陷入困顿和迷惘。 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使得纯自然主义基本上被否定,而主观表现则被重新认识和思 考,愈发被纪录片创作者们所重视。反思纪实主义美学原则,探寻新的纪录风格,尝试 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当今业内人士尤其是纪录片创作者应该理性对待和深入探 讨的问题。目前,我国一批新生代编导,为中国纪录片从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模 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如贾樟柯、段锦川、张以庆、沙青等,他们以自身特有的 独立意识运作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开中国纪录片之新风,并使自己的作品走出国 门,代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随着d v 技术的出现,个性化创作又为纪录片创作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 被许多业内人士和理论界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广大学者所欢迎、所接受。通过学习与观 摩,引发了笔者对纪录片创作的宏观和微观的思考。以纪实主义的手法恰切地表达真实 的内容,再配以唯美的形式,达到主题思想和形式风格完美和谐的统一,最终形成纪录 片本身的创作,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内涵的“综合现代化”。此间的创新过程,需要纪录片 创作者积极地反省和批判。由于过度使用纪实手法而形成的表层僵化的记录模式,探索 具有个性和具体题材的创作方法,而实现的方式是唯创作者个人的,完全基于个人的行 为和判断。笔者认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成熟,应该表现在他的独立思考、独辟蹊 径,惟有这样,我国整体上的纪录片的创作思想也才能愈加成熟。而另一值得深思的问 题是:从以往创作的优秀纪录片类型的诸多艺术探索中不难发现,纪录片艺术类型的丰 富、形式的突破,固然离不开创作主体对影视本体的熟悉,离不开对纪录片艺术类型及 其创作手法的把握,但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其锐意创新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上的自觉 意识。大型纪录片青年邓小平的创作就是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作为一部纪录片, 在电视纪录片的理论与应用领域为其增加了新的创作思路、新的探索维度。一个阶段以 来,我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体会到,观摩、体验国内外纪录片创新作品,通过 了解、思考他们的创作实践,采纳、吸收新的创作理念,是使得纪录片有所突破的较为 有效的创新途径。总之,一切纪录片的创作实践证明,”探索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之 路,不可悖离纪录片的创作原则_ 真实”这一本质属性,而以纪实为本,以艺术的手 法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有所突破和创新,则是纪录片的创作、进而探求纪录片不断发 展的基本内容之一。笔者在文中试图以探索纪实真实为基础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曾 经和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突破的路径和方法,具体归结为在纪录片的内容与形式方 面,做一次对自己而言全新的剖析和探讨。总体说来,在注重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前 提下,所谓创新应当是思想的创新、角度的创新、观点的创新。我的学位论文以纪实 为本,录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拟定分为三个部分论述:纪实与再创造、主 题与形式、历史与现实。在大标题下从纪录片的本源论起,即论述纪录片中所叙说的故 事无论是历史与现实的,都应与大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相关连。 “纪录片是对生活的记录、再现,是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影视纪实手段对客观现实的 反映。”朱景和在纪录片创作一文中给纪录片确定了以上概念。通过学习和研究, 笔者认同纪录片的这一“基本定义”,从中得出自己的认识:纪录片即讲究真实,同时 是一门关于怎样记录生活的影视艺术。而朱景和在该文中引用了纪录片大师伊文思的 话:“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命。”我个人认为,如果违背了这一基本定义,一部纪录片给 人以不真实的感觉,那么就会降低观众对这部纪录片的认可程度,它就不会收到预期效 果,那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当下,对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的”看法都基本认同,但如 何获得真实效果,却有不同意见。此种情况,即是我在分题论述当中的一个内容,即立 标题“一”为“纪实与再创造”。另一方面,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就必然要遵循艺术规律,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并不是对现实生活机械式的精确记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 活场景的再创造。”纪录片创作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启迪,使我产生了就“不同意见”来阐 述自己的观点。 “纪录片创作理念源于对纪录片本质的认识。熠由此可进一步引伸为创作理念左右 创作实践,理念与实践如果有损于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就必然会冲淡纪录片自身所富含 的生命力。一部好的纪录片,它厚重的主题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所不能提供的 深刻与思考,使人感受到社会转型、时代变迁对个体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事实上,纪录 片的创作,既需要记录普通人生活中的主流问题,通过这种记录来揭示社会的深层问题, 这是记录边缘人、普通人生活的终极目的,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制作出 主题厚重,有历史纵深感的纪录片。作为纪录片,深刻的主题的表达是以纪实为基本手 段的,而纪实无疑也是创作的核心和生命,“但以何种方式来传达出这段记录下来成为 历史的东西,则要看创作者的艺术创造力和创作个性了。”由此我联想到自己的一种认 2 知:纪录片也是一种形态,在纪实的同时也要注意营造美,以美的形式来为纪实内容服 务总之,纪录片无论对历史或对现实题材,用普通人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历史的深刻 认识,都要体现出厚重的主题,而以何种形式来体现,更加深入地把握一系列社会问题 的复杂性,有利于探究社会问题的多义性,是我的学位论文分题论述的第二个立意,即 “主题与形式”。 “记录是以镜头客观记录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基本形态,无论是历史镜头和现实镜头 对客观时空状态的本真记录是基本条件。,起) 由此我萌发了拟定学位论文第三个分题 历史与现实”。在过去的学习中,对纪录片的本源有了一定的认知,所谓“本源”, 那就是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在纪录片中是以人的现实存在作 为“第一性”的东西。而纪录片的创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转化在现实中,又引伸为创 作者与现实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这是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人与现实的关系,因 为他改变了现实,使自己融入现实之中,因而成为纪录片的一部分。荷兰纪录片大师 伊文思认为:“电影工作者的职责便是参与世界上最基本的事件。”无论是历史的和现实 的,我认为这也应该是纪录片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 今天,“当代中国的纪录片正处于彼此融合的大潮之中熠这是汪璐在纪录片( 房 东蒋先生) 的启示一文中对中国纪录片现状的一种认识。笔者认为,纪录片形式的多 样化、主题的人性化、纪实的情节化和题材的国际化等方面,形成了当前电视纪录片的 创作走向。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只要不断探索,大胆突破,锐意创新,我国的纪 录片创作定会达到更高的层次,走向更高的境界 3 本论 一、纪实与再创造 在下面分题展开论述这一题目之前,笔者觉得首先应表明自己赞同一种观点,即“纪 实”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已是不争的定论,任何纪录片的 制作都不能违背“真实”这一基本创作原则,那么“纪实”是什么? 以我的理解,纪实首先 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可以说纪实性概念的内涵是真实性,纪实性 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点,真实作为纪录片创作的核心之一,它是通过纪实手法来表现 的。纪实和真实并不同属于一个概念范畴。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纪实仅仅成为种 观照现实生活的特殊的艺术方式,在不以虚构的方式来对待现实生活的创作中,创作者 的体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许多优秀纪录片的创作体现了纪实的真正意义。 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辨证关系中,体现出优秀的纪录片不在于细节是否都是原 始的“记录”,而在于是否传达了真实的感受。其实,任何创作方法都不可能是“真实性” 的绝对前提,某一种方法只是达到创作目的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某一种技巧又可能会 被不同的创作目的所采用。纪实也不例外,例如,长镜头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里是 记录现实表象“客观性”的方法,而在“法国新浪潮”那里,长镜头却被用来表现主观意念 和情绪,创作者的动机和视角改变了视象运动的美学含义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不能 忽视创作者的主体作用,在确保“真实”的基础上,纪录片所展现出的丰富内涵,其实是 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的确又印证了下面的话:一部好的纪录片,并不是对 现实生活机械式的精确记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在明晰了纪实 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明了生活场景的再创造的含义后。又联想到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 维克兰夏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拍摄的角度、描写人物感情和细 节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但往往是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而观赏性比较差, 很难迅速吸引观众,也就难以进入世界市场。近些年呈现低糜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妨回 首纪录片曾经辉煌的以往,“新纪录片运动”和“电视纪录片运动”兴起之时,涌现出很多 优秀纪录片,其中被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颇为赏心悦目的已经载入中国成功纪录片史 册的 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壁画后面的故事、龙脊、 流 浪北京等等形成了一股中国纪录片热然而此后纪录片创作主观低靡状况,正如维克 兰夏纳道破其症结所言:正是因为现在许多纪录片缺少了故事性这种载体来有效承载 本身的思想内涵,观众才无法与其产生共鸣。 我们论及“纪实”,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其要表达的“真实”,真实是纪实影像的本质属 性,此中含义是不是可以理解、引伸为“纪录片的故事性”是什么呢2 是否可以被确定为 纪录片的内容在“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手法对生活场景的再创造呢? d i s c o v e r y 的导演从不认为自己是在拍纪录片,而是说自己在讲一个好昕的故事,他对 4 片子的理解就是一个好故事。如果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如果我们明白“讲一个好故事”是 一切片予韵努力方向的话,我们就不会纠缠于一些表面的差别,而是更直接地寻找问题 之所在,即故事好不好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那么“故事性讨于纪录片的意义到底在哪 里? 我们与国外同行讲故事的能力差距在哪里? 在一部纪录片中怎样发现故事又怎样 把故事讲得好呢? 那么试想,一部纪录片的创作,以“真实”为基础,以。纪实”为手段, 挖掘所要表达内容的深层意义,怎样才能让片子更好看来吸引观众呢? 笔者以为,首先 去发现、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把握好纪录片的选题。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其背后 的意义才是纪录片的最终追求。大的题材能产生大的主题,小的题材也会有其深层的意 义,这就要靠编导的睿智和敏锐了合理地运用环境和细节提升故事的叙述价值,善于 制造情节的悬念,也可说是体现纪录片再创造从而提高视听效果的一个亮点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再现艺术,内容的真实是纪录片生存的基 础,表现的形象化使它与艺术衔接,生动的故事情节是纪录片价值体现的最佳载体,没 有了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一部纪录片又何谈成功,又怎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于纪录 片来讲,以故事化的手段达到纪实的目的,所展现的内容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客观,纪 录片的所谓“再创造”,即是去生动地表现一种“原生态”。 ( 一) 也谈纪录片的真实 真实,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它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 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之中。基于这一认识,其创作理念从根本上似可理解为“真 实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真实观念的理解史,真实问题 永远与纪录片联系、缠绕在一起,无法分离,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时至今日,业内 人士仍在上下求索“真实”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其运用范围做出界定。 “真实”之于纪录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格里尔逊所说的“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 命”,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纪录片有一个独特的 空间,不可能拟虚现实,是不可能造假的。传媒大学教授任远也对纪录片的真实性给予 了具体的诠释,他认为: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再退了。纪录守望者段 锦川说,做纪录片的人都有共同的初衷,就是找到一种能够表现真实世界的做法,也是 想表现真实世界的冲动。以上种种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诠释,实际上反映出大家都意识到 自己是在做一件想说真话想去寻找真实的事情。 纪录片纪实手法的运用,使纪录片的“真实”更深层的含义成为“事实所体现的价值 并非事实本身吕新雨认为,正是“价值”二字,使纪录片脱离了同样具有纪实特性的新 闻片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里的“价值”体现为普通性,纪实是一个前提。从中我们 可以理解为,纪实虽不等同于真实,但纪实必以真实为基点。笔者认为,对于纪录片“真 实性”的理解,也可谓多元化,但大而化之,全然不否定“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 则,尽管这种真实已普遍被认为不是绝对而具有它的相对性。纪实是记录真实的手段, 而真正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是其内容的可信度,进而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纪录片的 真实,使其内容易于被人们接受、喜闻乐见,则是一部纪录片制作是否成功的标志。 “如果说纪录片追求一种真实的境界,那么真实并不仅仅是指客观现实的真实,也 5 是创作者和观众主观感受的真实,因为纪录片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转译,是创作者把 他对生活的解读告诉观众。刈这一切都是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同时受制于客 观现实、摄影镜头、观众。在现实的拍摄操作中,“真实”是作为一种理想来追求,那么 实践中如何逼近真实呢? ( 二) 如何获得真实效果 前面的论述,尝试阐明了纪录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纪实性和真实性。我们已经 明了“真实”是纪录片的本性,属本体论,按照钟大年教授的理论“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 是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纪实仅仅是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内在的以纪实为 美学风格的电视纪录片。”那么推而论之,“真实”其实是对纪录片“真实性”本体的探究, 任何形而上学的方法都容易把我们导向迷误,什么是更为本真的“真实”? 就这一问题, 笔者站在真实性的操作层面上去探究一下纪录片获得真实效果之途径和手段。 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不是把生活原样照搬,怎样艺术地结构一部纪录片,创 作者们都会经过反复斟酌、准备和构思,而作为一种以纪实为基础的艺术,纪录片有着 极大的随机性。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若要完美艺术地体现真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真 实效果。一般来说,客观真实的事件的存在是粗糙的,如何将这样的客观存在的事件转 化为艺术品,那就需要叙述主体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去触摸对象,用心去思考,通过 艺术形式去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客观真实事件的艺术升华过程,实现创作者各自的 艺术追求与人生理念,从而使纪录片具有思想的品格,使纪录片风格多样。如果纪录片 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而真,是客观素材的堆积,那么他就没有吸引力可言,也没有给 人以美的感受、以思想的启迪可言,更何谈存在的必要。实际上,在纪录片创作中体现 主体意识是纪录片的灵魂。我们怎样在“拟客观”的真实中如何获得“彼岸存在”真实效果, 是需要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认真揣摩和实践的。从西方的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纪录片 创作领域里相继出现的创作模式有:说教型的“格里尔逊式”,直接型的“真实电影”,发 现型的“访问谈话式”,参与形的“反射式”等,这些模式更替的动力在于西方人对“真”的 推岽有关,当然这些模式的出现与发展也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其原因也是复杂的。可以 说西方纪录片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求真的历史,这已被人们普遍认可。那么,在纪录片 里,绝对的真实能不能达到? 新的创作模式是不是就最好? 纪录片创作的实践已经确定 了“真实”是以人的主观意识来体现的,以文本方式存在的,绝对的真实是一个神话,真 实只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囝如果说要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获得完美的真实效 果是纪录片创作的目的之一,那么也涉及到“人介入现实存在”也需要不断地寻求创新, 因为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新时期,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经历了两个阶 段:八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这一时期是文化纪录片的繁荣时期。至今人们耳目尤存的 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八十年代末,我国纪录片进入纪实时代,与文学化纪 录片分道扬镖,这个转化可谓迅即、突然。人们对这两个时期纪录片创作的评价是抑前 扬后。其实笔者以为,寻求事物的突破与创新,大可不必对旧有的事物统统作以简单的 否定,“进化论”的思维尤其不利于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的,当然,诸如对如何获得纪录 片的真实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的探寻是完全必要的。在九十年代伊始,我国纪录片界对纪 6 实类纪录片的提倡是很有必要的,从而拓宽了纪录片的创作道路,同时也有利于与世界 纪录片大潮接轨不可否认,九十年代,我国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相当成就,出现了许多 纪实性强、艺术性高的纪录片,并且有不少纪录片获得国际纪录片大奖的殊荣也许由 于“非此及彼”的两极思维、越新就越好的进化论思维以及膜拜西方文化的情绪作祟,九 十年代,也有不少纪实类纪录片存在着过度强调纪实,一味对被记录对象进行自然主 义跟踪记录,盲目排斥叙述主体意识、纪录片艺术性的要求,致使这些纪实类纪录片缺 乏必需的审美感受和应有的人文关怀。1 9 9 2 年前,我国纪录片理论与创作研究甚是清冷, 随着九十年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繁荣,纪录片的理论与创作研究也随之兴盛起来。不过 它在数量上是无法与电影、电视研究相比。综观纪录片的理论创作研究,其研究的重点 还是在纪录片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上,如真实、艺术、纪实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人们就“纪实与真实”的关系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依笔者看来,纪录片中的“真实” 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本体问题,从中阐发出来的如何“真实再现”,取得真实效果,将其 放置理论的视野中,从尽力去展现其真实效果的层面上去理解它,也许能找到实现“真 实效果”的捷径。 其实,纪录片真实效果的获得,其涉及和使用的创作手法也是多样化,提及“真实 再现”,这是已被认可的有效提高收视率的创作方法和工具,但这只是获得纪录片真实 效果的手法而已,并不是目的。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再现”的运用是有边界和底线 的,即不能掩盖我们对历史真相的把握的信念,否则使观众会丧失对纪录片的信任感。 因而有学者提出“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应使用“适度”的原则。“真实再现”是作为一种创 作手法存在的,其实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可能是“真实性”的绝对前提,某一种方法只 是达到创作目的的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某一种技巧又可能被不同的创作目的所采用。 纪实也不例外,例如,长镜头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里,是记录现实表象客观性的方 法,而在“法国新浪潮”那里,长镜头却被用来表现主观意念和情绪,创作者的动机和视 角改变了视像运动的美学含义。 吕新雨教授认为,“真实”不是谁可以宣判的,也不是谁可以保证的,“真实”是由人 建立起来的,就象生活和世界是由人建立起来的一样。所以考察纪录片的真实效果应该 把对媒介自身和创作者自身的反省作为考量的重要元素。“真实”本身是什么并不可知, 可知和可为的只是它是怎么样被建立起来的纪录片的真实空间及真实效果的获得是由 拍摄者、被摄者、观众这三者构成的一种开放的多维度空间。它强调记录者的立场和道 德良心在纪录片中的重要地位,它强调创作者的自身和他所运用的媒介在构建真实时的 作用,强调创作者的视野和视角对真实的影响总之,一部成功的纪录片真实效果的实 现,其存在的因素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 三) 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影视艺术是大众的艺术,做为影视艺术的一个独立的个体,纪录片本身也不例外。 一切艺术作品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纪录片的佳作,又如何去实现更高层面上的 创新突破? 更为艺术地再现生活场景,使受众能够易于理解“原生态”的真实,从中有所 感悟,得到更深刻的生活中真理的启迪呢? 众所周知,和西方纪录片一样,中国的纪录 7 片也是脱胎于电影纪录片。纪录片从中沿袭了声、画和剪辑等一系列综合的摄片模式, 所以这种综合性的艺术混和体就更有表现的机会和可能性。事实上。纪录片与故事片有 了更接近的趋势,但纪录片天生不得不具有表现的潜在。涉及纪录片的“表现”,似乎是 一种很只在于形式而不顾及内容的东西,它既存在于纪录片而且是它的核心之一,而它 又无处不在,这并不违背纪录片真实的本性和夸大表现的作用,也不会超越纪录片底线 的范围,虽然纪录片的“真实”与“表现”有矛盾的一面,而强调表现是为了说明表现可以 和真实相统一,并且可以增加真实的可信度,是在坚持“基本度”的基础上“延伸度的追 求”。在这点上,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在电影眼睛的入门中对电影 眼睛做了一系列明确的界定,其中包含了两大要点:对生活事实的系统记录;对纪实材 料的系统组织说明“真实”与“表现”是不矛盾的。吉加维尔托夫把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 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的搬演,甚至一般反对表演 的影片,他并未把电影任务归结为知识单纯的实地拍录,他认为将电影观察的素材加以 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这是同等重要的创作阶段。在这里,一方面, 吉尔维尔托夫承认纪录电影( 实质是指纪录片) 应该完全来自真实,但又不是真的把 摄像机当眼睛( 虽然理论上也是如此主张) 漫无耳的,毫无选择的看,然后全部搬上屏 幕,而是要将电影观摩的素材加以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思想理论的自我认识,所以, 他认为现实是固有的,但他用事实说服你时,他已经达到了主观参与的目的这是剪 辑的表现。另一个例子是,北方的纳努克当中著名的猎取海豹的长镜头里,纳努克 从冰洞里拖出的海豹其实已经死了好多天,整个场景是先安排好的。在这里,罗伯特j 弗拉哈迪要求自己创作时要成为影片内容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客观的局外人,即要“创 造性地利用现实”,如果说前面吉加维尔托夫只是玩弄一下剪辑技巧,那么弗拉哈迪则 是动了真实的面目吗? 别忘了,他在这里的表现是时空的表现,他对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是“基于符合生活的真实”。结果要真实,这就是费拉啥迪的信条。而弗拉哈迪的弟子约 翰格里尔逊还有一句名言深刻地说明了为什么纪录片是有表现的,生活场景是可以再 创造的:“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他从纪录片是一个社会工具,特 别是宣传工具的角度,认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工作者应该面对这种社会危机,而最好 的手段是纪录片”。这是因为纪录片可以拍出真实,同时展现给人们,它又是可以选取 典型、感人的真实引起大众的关注_ i 袁是内容或是题材的表现。我们知道,纪录片在 创作的过程中,很多现实不通过挖掘是看不到的,因而最大的真实是靠生活场景切入的 角度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贯穿着人文性和情感性,也可看做 是主观性,有时情感方面反而成了主要决定纪录片价值和特色的关键。纪录片包含着创 作者的思想在作品中的映射,正如格里尔逊所讲“我们首先是个宣传员,然后才是影片 摄制者”。纪录片映射出创作者的主观性,那么我们通过三大纪录名家( 三大流派) 的 主张依稀可以看出纪录片确实是很有表现的因素和本身需要。也就是说纪录片有做为表 现的本能和必要性。其创作过程必然具体涉及到生活场景的再创造,而利于它的表现。 纪录片是给观众看的,纪录片的真实是被认可的,要想更好地实现纪录片的价值,就要 让观众对纪录片的主体认识得到充分实现。一部好的纪录片中,把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创 8 造性地搬上画面观众就能看懂里面表现的是什么实践证明,画面呈现出的真实不仅需 要创作者对现实的态度,还在于观众对作品的态度,因为作品的真实是在影片与观众的 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对画面有亲切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具特征的 镜头。而要达到对最具特色的部分的记录就需要精心设计、剪辑。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中要表现老夫妇俩海上捕鱼,冬天雪地里打猎,这一春一冬,作品不可能一言带过的, 而是一定要把摄影机在那里待上几个月才行的;同时这么一些画面还让观众明白了他们 的生活状况。因此,具体拍什么,是大有选择的 依据以上所言,说明了对一部纪录片来说,“表现”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是至关 重要的。若使纪录片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欣赏,在这一创作过程必须有一个生动的 情节,而情节必须要叙述,叙述出来的就是故事。从拍摄者的角度来看,他拍下的生活 总是受他个人的世界观、审美观、文化背景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纪录片的情节框架 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随机结构的,其次,纪录片如果着意探寻根源和谋求解决,就必 须在操作上引进“故事策略”、“情节策略”或其他手段,将探究落实到人、显现到人,以 此抵达对广泛的人的关注和广泛人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者通过挖掘故事来和观众沟 通,只有唤起了观众的信任和兴趣,那么在此基础上的传达和传递才是有意义的,观众 才会随着你的表达产生情感的积累和相应的探讨与思考,这样的纪录片才实现了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纪录片的生存是“表现”,表现和再现 两种纪实美学在纪录片当中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西方学者看来,无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戏剧化解释,还是对现实的创造性解释, 亦或如实反映,他们都不会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真实客观的原始现实,因为没有人能做 到真正的客观。纪录片里的真实是创作者通过某个视角所观察到的打上了自己主观印记 的事实,是“纪录片作者眼中的真实”因此,完全等同于现实的真实是不可能的。纪实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创作者实际的介入程度,即技巧处理“有我”和“无我”的不同 方式。一个重视高度真实性的纪录片导演也可能不由自主地投身到他镜头前面的生活场 景中去事实上,有些纪录片是介于直接记录和较多感受的表现之间的。同时,当纪录 片太过于现实而忽视了生活的审美,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片段的重复。冗 长、拖沓、琐碎、缺乏目的和意义便成了一般电视纪录片的特征。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只好用纪录片去挖掘美、寻找美,把纪录片变成一个选择的滤器,有筛选的,而又 不漏精华;把部分真实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不需要全部。总之,一部好的纪录片是选择 生活而不是照搬生活,需要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二、主题与形式 主题与形式对于纪录片而言,一个是表现内在的,一个是表现外在的,即内容可理 解为主题思想,形式也可理解为形式风格,对于这两方面的创新,对于创作一部好的纪 录片至关重要。 主题是纪录片结构的四个因素之一( 生活事件本身、现场的取材方式、主题、结构 的概念) 一部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主题首先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进行叙述。无论 9 是选择核心事件或表现人物的命运,最终都要服务于主题。因此,当决定要拍一部纪录 片,在确立叙事结构之前,首先要确立片子的主题,即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然后才 能决定“怎么说”。在主题确立了以后,才能确立各种素材间的叙事关系,并根据主题与 叙事关系,决定哪些素材可用,哪些不能用,以及用多少等问题。确立主题时,特别要 注意的是不是将主题概念化实践中,有些创作人员往往习惯于带着某个现成的结论, 到生活中去寻找依据来论证结论,这种思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束缚编导对于生活的发 现。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有一个创作信条:“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是 努力判断生活中到底生发了什么”一部好的纪录片必须尽量传达出更多方面可能的感 受,生活不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想象的,在拍摄中让它内存的意味出人意料地层层显现, 跟随连续出现的线索不断地调整或改变方向,然后意识到、发现它、再拿来做,所以有 人说“纪录片是做出来的,主题是剪辑出来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争论真实与不真实的 问题,当然纪录片的前提是真实,然而什么是真实,回答却多种多样。其实剪辑过程本 身就是一个“弄虚作假”的过程,正如每一个人的感受和意识,但他同时又很实在,有就 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纪录与非纪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生活中找寻思想,后者是用 思想去寻找生活。纪录片只记录那些值得纪录的记录,这些记录就是应该去挖掘的主题。 在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这个大前提下,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主题展现的问题, 无论纪实也好,记录也罢,这些对于一个深刻的主题只是依附于纪录片的外在形式,关 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妥善协调好主题与形式等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 纪录片反映现实生活、表述理念的功能。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无论使用哪种创作形式, 纪录片都不应该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该是供人们观赏沟通的艺术品。而 艺术品的重要价值就是好看,而纪录片的形式就是在服务于主题的同时使其更好看,更 具有观赏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有了一定的规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还涌现出 了一大批独立制片人和d v 爱好者。一位资深的国际纪录片专家在了解了中国纪录片创 作队伍的情况后感叹:“中国人的这种热情和欲望( 指纪录片创作) 是任何一个国家的 专业人士无法做到的。”然而这并不说明中国纪录片创作已经或者即将具备跻身世界纪 录片创作之林的实力。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中国纪录片仍然需要理论上的驾驭、创作 上的争鸣和实践中的突破,特别是面对整个世界,中国纪录片眼下不缺乏热情和勇气, 缺乏的是清醒的发展路线以及由这条发展路线引发出来的理智、秩序和到位的创作方 式。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纪录片创作领域,都呈现出突破创新、蓬勃发展的势头,针对于 此,也引发了笔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并力求去探索一些有关发展创新的问题,就创 作方式而言,主题和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 以下的论述中,对有关纪录片的主题与形式问题分三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 一) 关于纪录片的主题 在文学创作领域,一个故事要有一个主题,一篇文章也要有一个主题;在艺术领域 无论是戏剧还是绘画、音乐都需要有各自的主题。在影视技术与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 纪录片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影像品种,其主题也尤为重要。而对纪录片主题的相关问题 1 0 诸如认识、理解、把握、存在的误区等等,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析,这对纪录片的 生存和发展无疑会大有好处。 l 、主题是否先行 在所有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都有着主题是否先行的问题,其初衷表现为;第一 种是先有想法,即已确定打算表达什么,说什么,然后去拍摄,多数纪录片是在这种状 态下创作的。第二种是没有想法,只有素材,反复看了、思考之后,产生创作欲望,然 后补充采访,组织材料,构思产生作品这是对纪录片主题选择方式的通俗概述。下面 就主题的确定问题,不妨从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加以阐述。 古典现实主义纪录片的创作往往是先确立内容和主题,而后采访、写作脚本、拍摄、 编辑、综合加工,一切为表现主题服务。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 逊便是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他的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的 摄制者”“艺术是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枷并且主张纪录片应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 活场景做出处理,它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以当前的创作实践为例,中央电视台纪录 片导演孙曾田拍摄的最后的山神,它的画面给人的美感,突破了常人关于纪实的理 解,他通过对人物情节的选择性处理,对蒙太奇的精心运用,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 化的冲突;表达出自己对文化与人类的深层反思,其制片人曾就创作该片介绍经验时说: “我认为纪录片主题应该先行,主题应该在充分的前期准备之后,在考虑了角度的切入 点之后加以确定,主题确定之后,才有可能有所谓围绕主题”。先记录生活镜头绝对是 有目的的,绝不是见什么拍什么,比如开头剪辑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就是体现主题 的过程。最后的山神这种做法是古典现实主义的常规做法古典现实主义要求发掘 生活的本质,要求创作主体深入生活,参与性地考察、艺术性地叙事,并在作品中注入 自己的品格,其追求的“真实”是本质真实。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就是“存在先于含义”, 拍摄者采用的是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没有预先确定具体的选题,在拍摄完成前不知 道事件究竟会发展成怎样,不知道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只有把事件的前后经过完整地记 录下来之后,主题才有完整的体现。在表意方面,诚如纪实理论的创始人巴赞的要求: “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真实的含义” 将两种不同流派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作比较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 义都追求真实地反映生活,但他们追求的真实并不尽相同。“与以往的现实主义重要流 派和苏联流派相比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独特性在于从不让现实屈从某种先验的观 点。新现实主义仅仅知道内在性,更只知道从表象、从人与自然的纯表象中,推断出表 象包含的意义。棚我们在对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关于主题是否先行做以比较之 后,不妨也比对两者对“真实”的不同理解,这也有助于我们基于纪录片的本质特征进行 关于“主题”的探讨。其对真实的理解表现在作品中,就涉及到创作者主体介入的问题。 古典现实主义要求发掘生活的本质,要求创作主体深入生活,参与地观察,艺术地叙事, 并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品格,他追求的“真实”是本质的真实,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现实 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结合,分清本质与非本质,所以必须有很大的介入;而新现实 主义追求由表及里的真实,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蕴含在多方面的表相之中,只有真实地再 1 1 现了事物的表象才有抓住本质的可能。为了表现客观存在的事实,影片应充分体现客观 存在的外部完整性,表现“未经组织的,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之说,同时强调无主体地介入。 实际上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也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在创作思想上 也是介入的,只是在具体创作方式上尽量遵从自己的客观理论。因为,许多人做纪录片 之初有一种冲动,就是竭力地接近事物的本质,发掘出事物的真相,这样,创作者才会 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一种绝对的客观。但是在做了片子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追求是不可 能达到盼。到了最后,就会明白,“原来重要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看法,对 人物的看法,只是我们用的是一种非虚构的手段来表达看法。棚 2 、把握主题 在世界纪录片史上,关于主题的问题,就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纪 录片的功能就是记录现实,它与主题无关,只要是对现实生活真实的记录,就有它的历 史价值,而历史价值正是纪录片的根本所在。因此,也就不需要象写文章一样非要什么 主题。纪录片这个词( 英文) 的词根( d o c u m e t ) 意为“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国际纪 录片大师伊文思曾不只一次说过,“纪录片是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 凡是记录现实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视片或者电影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贵在 忠实记录,而反对任何人为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