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E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pdf_第1页
(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E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pdf_第2页
(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E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pdf_第3页
(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E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pdf_第4页
(数量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EA—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 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摘要 本文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数量经济学方法引入到区域核心竞争 力识别的研究中,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出了一种以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 础,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识别新方法,即d e a b p 组合模型。研究重新界定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重点研究了区域核心 竞争力的定量识别方法,完善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识别技术,建立了区 域核心竞争力识别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提出的d e a b p 组合模型对沿海地区的区 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论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总结了文献中对区域核心 竞争力识别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部分“区域核心竞争力基础理论研究”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能力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区 域核心竞争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规律。 第三部分“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模型的研究与构建”深入探讨了区域核 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模型。通过对d e a 方法与b p 神经网络方法特点的分析,研 究了两种方法在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中的适用性。针对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 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新方法,即d e a b p 组合模 型,进而对组合模型的实施步骤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总结出应用该组合模型的技 巧,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 第四部分“d e a b p 组合模型指标体系构建”在科学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 测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适用于d e a b p 组合模型的评 价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包括投入要素指标和产出要素指标两方面共1 5 项评价指 标。 第五部分“基于d e a b p 组合模型的沿海地区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实证研究” 结合沿海1 1 个省市的实际数据,对d e a b p 组合模型在沿海地区核心竞争力识别 中的应用进行实证检验,并对模型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全面评价了沿海地区的区 域核心竞争力状况。 第六部分“结论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d e a b p 组合模 型可以很好地弥补原有方法的不足,实现了方法的创新;通过将该组合模型的识 别结果与其他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证明d e a b p 组合模型可以成功地实现对区 域核心竞争力状况的识别,其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由于模型引进 了环境损耗、政府行政效率、居民生活质量、对外开放水平等评价指标,引入了 对区域经济效率评价的新视角。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并明确了今后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区域核心竞争力;识别: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c o n s t r u c tjo no fd e a - b pn e u r aln e t w o r k c o m bin a t o riaim o d elf o rt h er e c o g nitio no fr e gio n aic o r e c o m p e t itiv e n e s s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i n d e p t hs t u d yo ft h ee x i s t i n go u t c o m e ,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e c o n o m e t r i cm e 山o d si n t ot h es t u d yo f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t h e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m a k e sab o l di n n o v a t i o nt op r o p o s e san e wm e t h o do nr e c o g n i z i n g 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w h i c hi sb a s e do nt h e 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t h e o r y ,d a t ae n v e l o p m e n ta n a l y s i sa n d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r e d e f i n e st h ec o n c e p ta n dc o n t e n t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f o c u s e s o n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 st or e c o g n i z et h e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m p r o v e st h el i f ec y c l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t h e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e s t a b l i s h e st h ei n d e xs y s t e m ,a n du s e s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o nt h es t u d yo fr e c o g n i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i nc o a s t a la r e a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e x p o s e so nt h ei s s u eo fb a c k g r o u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i s s u e ,a n ds u m su pm e t h o d so f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i ta l s op u t sf o r w a r di t si d e a sa n df r a m e w o r k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b a s i cs t u d yo n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p r o p o s e st h e c o n c e p t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b a s e do na b i l i t yt h e o r y , a f t e ras y s t e m a t i c s t u d yo n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t h e ni tf u r t h e re x p o u n d s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a n dt h er e l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e v o l u t i o nr b l e 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m o d e l ”i n d e p t hs t u d i e s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o d e lt oi d e n t i f yt h er e g i o n a l 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b ys t u d yo nh o wd e aa n db pc a nb eu s e do n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r el i m i t a t i o ni nu s i n g ,t h i sp a r tp u t f o r w a r dan e wm e t h o do n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d e a b p 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a n dt h e ns t e p st o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a n d s u m su p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s k i l l so ft h e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t oe n h a n c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 t h em o d e ls o l u t i o n p a r t ”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i n d e xs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a s e so n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s c i e n t i f i c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n dm e a s u r a b l e ,t h i s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sa l li n d e xs y s t e m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b a s i so ft h e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t h e o r y , a p p l i c a b l et o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15i n d i c a t o r s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t h a tb e l o n g st oi n p u tf a c t o r sa n do u t p u tf a c t o r s p a r tv a n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c o a s t a la r e a s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b a s e do n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m a k e sae m p i r i c a lt e s t i n go n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d e a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t or e c o g n i z et h er e g i o n a lc o r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b yu s i n g1 1c o a s t a lp r o v i n c e sa n dc i t i e s a c t u a ld a t a a f t e ra n g l i c i z i n g r e s u l t so ft h em o d e l ,i tg i v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c o a s t a la r e a si nt h er e g i o n a l 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s i t u a t i o n p a r tv i ”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g i v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t h er e s u l t s ,i ti sf o u n dt h a td e a b p 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c a l lb eag o o dw a yt om a k eu pt h eo r i g i n a ll a c ko ft h ef o r m e r m e t h o d c o n t r a s tw i t ht h eo t h e rs t u d i e s i ti ss a l et h a td e a - b p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c a n b es u c c e s s f u l l ya c h i e v e do n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t h e r e s u l t s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sa r ec o n s i s t e n t a n db e c a u s et h e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 m o d e lt a k e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d e p l e t i o n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e 雎c i e n c y 。a n dq u a h t vo fl i f eo f r e s i d e n t s ,t h el e v e lo fo p e n i n gu p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 si n t oc o n s i d e r ,t h i sp a p e rb r i n g sa 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o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p a p e r p o i n t e do u ti t si n n o v a t i o na n di n a d e q u a t e ,a n dt h ed i r e c t i o na n dc o n t e n tn e e df o rf u r t h e r s t u d y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w o r d :r e g i o n a lc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r e c o g n i t i o n ,d e a ,b p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 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m o d e l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洼;细塑直墓丝霞塞挂型童 塑的:查拦亘窒!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辫诌 签字日期:硼年万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 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京锥诌 签- 7 - 日期:黼年6 月f 日 翮签字痿一弓 签字日期:硼年占月j 日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o 引言 o 1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题,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近2 0 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 t o 过渡期的结束,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门将向世界全面敞开,来自世界发达国家以 及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参与竞争必须首先具备竞争力,作为国民经济 重要组成单元的区域经济,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如何培育构建、提升保持 具有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这些必须建立在对核心 竞争力准确识别的基础之上。 西方经济学者很早就从不同侧面对竞争优势和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近些 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四个层次上展开 了对竞争力的研究,即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 城市) 竞争力和国家( 国际) 竞争力。目前,国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方面,自1 9 8 9 年起世界经济论坛( w e f ) 和i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 i d m ) 每年度发表世界 竞争力报告,极大地推进了国家竞争力研究的发展【l 】。2 0 世纪末,竞争力的研究 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其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中国人 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从1 9 9 7 年起陆续发表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发 展报告,促进了我国同际竞争力的研究【2 】。而对于中观层次的区域竞争力的研究 则刚刚从企业层面引入到区域层面( 赵修卫,2 0 0 1 ) p j ;2 0 0 4 年1 2 月,天津财经大 统计学系竞争力研究工作室发表了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1 9 8 5 2 0 0 4 ,全面 系统地评价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状况【l 】。 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或综合竞争力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范畴,核心竞 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只有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构筑强大的综合竞争 力。1 9 9 0 年普拉哈拉德( c k p r a h a l a d ) 和哈维尔( g a r yh a m e l ) 在哈佛商 业评论上发表文章企业核心竞争力( t h ec o r ec o m p e t e n c eo ft h ec o r p o r a t i o n ) , 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4 】,此后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绝大部分集中 在企业层次。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比较薄弱,仅有的研究也停留在指标体系 方面( 李仁安,徐丰,2 0 0 5 【5 】;张凌,傅毓维,2 0 0 5 【6 1 ) 和理论探讨方面( 吴玉鸣, 2 0 0 6 ) f 7 1 ,对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诊断、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 段,对区域核心竞争力定量识别方法的研究在国内更不多见。 于是,在继承和挖掘已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 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现代数量方法模型,从定性到定量、 深入细致地对我国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我国各个地 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也大有裨益。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本文在区域核心竞争力定量识别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这对于完善和发展区域 核心竞争力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势必经过一个由定 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到更加科学的定性把握,再到更加深入的定量研究,如此循 环往复、盘旋上升的过程。定量研究是定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从定性分 析到定量分析的过渡标志着一个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定量的价值在于精细, 在于对事物有更加准确的把握,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将有助于得出正确的定性判 断,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现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 的整理和归纳,提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规律;进而 将比较成熟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的识别当中,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 型,这对于深化区域核心竞争力识别的定量研究,推动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研究有助于推动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应 对国际市场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些 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借助技术和规模等优势,纷纷抢 占大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区域核 心竞争力的准确识别将有助于明确本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从而通过改变不合 理的产业结构和管理方式等,对其进行培育扶持,进一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稳步发展,抵挡国际浪潮的冲击。 其次,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研究有助于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加快建设 和谐社会步伐。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国民经济总是作为一个整 体系统而存在的。然而系统内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状况、地理条件、社会环 境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必然造成区域在资源整合能力和建立独特优势 的素质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认清本区域核心竞争力所 在,一方面使各区域能够在保持区域特色的前提下形成竞争优势,在相互竞争中 占有主动权;另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的发展重点不同,彼此间需要加强分工与协 作、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再者,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研究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 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相关政策、规划、法律法规的科学制定,依赖于对本区 域经济发展重点、发展条件和竞争优势的正确分析。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准确把 握,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使其能够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因此,从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出发,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规划和监管政策, 2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能够使政策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效率,促进区域健康、 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革新现有核心竞争力的识 别技术,将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引入到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的识别当中,并对其进 行了大胆的创新,提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一方面尝试拓展和深化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识别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区 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保持机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准确了解 区域发展现状、把握区域发展重点、促进竞争优势的长久保持、加快区域经济发 展提供参考依据。 o 2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竞争力( 大学竞 争力) 层面,也有少数研究针对城市竞争力层面展开。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概念识别法,以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属性为识别标准进行识别的方 法。如王孟钧、赵健伟( 2 0 0 5 ) 在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中,总结 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识别法和内部识别法,外部识别法包括价值贡献分 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社会关系分析法等;内部识别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知 识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无形资产分析法等【8 】。焦胜军( 2 0 0 5 ) 在高职院校核 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研究中也提出了用内部识别法和外部识别法对高校核心 竞争力进行识别的思路【9 】。廖雪梅、曾国平( 2 0 0 6 ) 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 识别方法中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包括:s w o t 法、成功关键因素法、 价值链分析法、列举法、比较法掣1 0 】。喻科( 2 0 0 6 ) 在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 植模式、价值与过程管理创新研究中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应当分两 个层次进行,即基于资源层面的识别和基于能力层面的识别,前者主要识别该种 资源是否是种难以估计的高价值资源、稀有性资源、垄断性资源和低替代性资 源,后者主要识别该资源是否具有保障仓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 的能力、协调企业发展环境的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持久盈利的能力,如果以上条件 都满足,则这种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1 1 。 概念识别法是针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而做出的最基本的判断和识别,可 操作性差,准确性低,是典型的基于定性分析的识别方法。 第二类为程序识别法,也有学者称之为结构识别法,是对第一类识别方法的 发展,即将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用结构化、程序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定 的识别流程,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如赵定涛、张晓斌( 2 0 0 6 ) 在城市核心竞争 力的识别与培育机制研究中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识别分为独特性识别、价值性 识别和成长性识别三个步骤 12 1 ,具体识别程序如图0 1 所示: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图0 - 1 城市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 张月莉( 2 0 0 6 ) 在基于结构分析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中提出了核心竞 争力的结构识别图( 如图o 2 所示)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为关键能力识 别、竞争力识别、核心竞争力识别三个阶段1 3 】。 不可替代 仿性 有性 亡:资源 i 可塑性 苦逦9 多业务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 图0 -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结构识别图 王斌林( 2 0 0 4 ) 在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中指出,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 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可依照八个步骤进行,包括分析大学从事的所有学术 活动中哪些活动对大学赢得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分析当前的“关键所在”是职 能的,还是一个战略业务单元或大学整体性的;是否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关键 所在 与竞争优势是否关联;“关键所在”的优势是否持久等等 1 4 】。其核心思想亦 是系统化、程序化地按照识别标准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 结构识别法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基于概念分析的定性识别方法,虽然思路简单、 清晰、较易操作,但所作的识别都是主观判断,随意性强,结果的可信度低。 第三类是简单定量识别方法,通过二维坐标法、模糊评判法等简单的数学方 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如王连森( 2 0 0 4 ) 在大学核心竞争力要素识别研 4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究中提出的“相对核心竞争力要素”识别模型,以某个实力较强的标杆大学x 大学的某种竞争力要素的竞争强度为参照,用二维坐标系内的不同区域,来识别y 大学的该竞争力要素的竞争强度的高低1 5 1 。具体如图0 - 3 所示: bc 大 学 某 竞 争 力 要 素 的 竞 争 强 度 5 3鼬竞嘭 e f o 35 x 大学某竞争力要素的竞争强度 图0 - 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核心竞争力要素”识别模型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仅仅基于二维分析,研究某大学的某种竞争力要素相对于 标杆大学的相同竞争力要素的相对强弱,应用范围较窄。另外,李仁安和徐丰( 2 0 0 5 ) 在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 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以此来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根 本动力【5 1 。张守风( 2 0 0 3 ) 等在模糊模式识别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利 用多层多级模式识别模型,运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某企业的竞争力处于优、良、 中、差级别中的某一个【1 6 1 。郭焱( 2 0 0 4 ) 等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识别研 究中也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识别研究【l ”。 简单定量识别法由于所用的数学方法比较简单,适用领域较窄,应用范围较 小,难以对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 综一t - 所述,尽管是在研究者颇感兴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其识别方法也 大都以基于定性分析的方法为主,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方法研究才刚刚起 步;而在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领域,如前所述,还停留在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等 基础研究上。企业和区域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 都是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综合体,不同之处在于综合体内部联系的紧密程 度不同,企业内部的联系程度要比区域内部密切得多。凶此,有些适用于企业的 识别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法等就不适用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研究。可见区域核 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尤其是定量识别方法亟待突破。 5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o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以区域核一t 3 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为基础, 以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研究与构建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及以此为 基础进行的实证分析为检验手段,重点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量识别问题。 据此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首先在研究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的 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梳理,提出基于能力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并进一步辨 析区域核心竞争力与相关概念的异同、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其形成与演 化规律;其次通过深入研究d e a 方法与b p 神经网络方法在区域核心竞争力识别 中的应用途径、及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大胆提出了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并详细研究了其构建思想、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再次基于该组合模型的特点, 以本文对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 沿海1 1 个省市的数据为例,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创新与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6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1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理论研究 1 1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目前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学者根据自身研究 的需要,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总结起来,借用李丽 ( 2 0 0 3 ) 在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养【1 8 】,以及常全奎( 2 0 0 6 ) 在关于核心 竞争力识别和培养的思考【1 9 】中的提法,可将主流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类,即资源 论、能力论和知识论。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 于能力说的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 1 1 1文献中对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研究 “资源论”认为区域能够以独特方式运用居于核心地位的特殊资源来获取核 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关键性能力。他们认为区域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 的集合,其中异质性资源,即是指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和替代的战略资 源,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构成区域主竞争力( 相当于核心竞争力) 。它能够最 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区域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优化配置这种资源【1 9 1 。此处核心竞 争力是可数的,一个区域可以有多个核心竞争力。如赵定涛、张晓斌( 2 0 0 6 ) 定 义“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整合利用自身拥有的独特优质资源,以获取持续 竞争优势的能力 1 2 1 ,突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优质资源。 “能力论”主张从区域一系列能力的综合来探讨核心竞争力,认为区域核心 竞争力不是特指哪一方面比较突出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各种能力相 互协调、搭配,整体发挥作用,离开了哪种能力,核心竞争力都不能发挥作用。 能力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子集,而且是竞争力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能 力,是竞争力中其他因素( 如经济、政治、文化、机制、管理、技术等) 的集中统一 和升华【1 9 1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殊无形的能力,因此是不可数的,不能说某 区域拥有一个核心竞争力或两个核心竞争力,而只能说某区域具有或彳具有核心 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强还是弱。 目前大部分文献中的定义都是基于能力论提出的。如吴玉鸣( 2 0 0 6 ) 认为“区 域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通过实现可支配核心资源的有效优化配 置,形成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组织能力,创建并保持长期、持久、独特、稳定竞 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是区域经济综合竞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竞争力”f 7 】,强 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对核心资源进行有效优化配置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竞争力。 黄善明( 2 0 0 4 ) 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 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 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2 0 1 ,强调区域核心竞 7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争力是竞争力中的一种,而且是最基本的一种。赵修卫( 2 0 0 2 ) 认为“区域核心竞争 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 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它 地区所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3 】,强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李仁安和徐丰( 2 0 0 5 ) 定义“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区域所独具的、使该区域能在一 个或数个产业领域使其主导企业取得并保持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它是 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 体 【5 】,强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综合体。 “知识论”认为任何具体的经验都可以最终抽象为知识,以便于继续传承和 发展。能力论虽然解决了系统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能力的问题,但是难以解释 系统一旦获得了核心竞争力后,反而出现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下降,竞 争力提高缓慢的“核心刚性”现象,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能力是由什么支配的? 隐 藏在能力背后,决定系统竞争优势的是什么? 于是诞生了知识论。知识论认为隐 藏在能力背后、决定能力的是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认知习。系统的持续发展 来自于资源效用最大化,这要归结于组织配置、开发、保持资源的能力,而这种 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创新,所以创新是系统竞争优势的根本。但是不论是技术创 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在于其背后的知识支撑。所以组织所拥有的、且惟一独特的 资源就是知识,组织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1 9 1 。正如p r a h a l a d & h a m e l ( 1 9 9 0 )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定义的那样,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 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2 1 1 。 目前知识论的思想还尚未引入到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以知识论为基础的区 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国内尚不多见。 1 1 2 本文对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再界定 本文从便于定鼍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能力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 笔者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对可支配资源进行有 效优化配置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是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 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是区域经济综合竞 争中最重要的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结果是对可支配资源的有效优化配 置,作用途径是使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特点是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 和学习,范畴是综合能力,隶属于区域竞争力。 从成长历程看,由于区域的差异性,任何区域都存在原生态的比较优势( 区域 所表现出的在某一方面的独特价值) ,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的比较优势经长期经营积 淀形成的。但并非所有比较优势都能培植与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每个区域也不 必然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这与区域先天禀赋的比较优势以及区域把握市场机会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的能力有关。从形态看,核心竞争力具有“虚位”性,即在区域组织中核心竞争 力并不明确地存在于区域的某个部位,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表现为区域 的一种系统综合优势与能力。从作用看,核心竞争力属于区域竞争力系统构成中 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竞争力,在区域竞争力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能带动其他一般 竞争力的发展。从生命周期看,核心竞争力较其他竞争力具有相对更长的生命周 期,但当区域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继续培植或有效管理的能力时,核心竞争力将出 现“折寿”现象,即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优势将丧失;同时环境的多变与区域目标 的调整,也会导致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不相适宜【1 1 1 。 1 2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基于上面的定义,区域核心竞争力主要有系统性、价值性、独特性和动态性 四方面的特征n 2 】【1 9 】。 系统性又叫整体性,是指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对整个区域进行资源 有效配置和协调的能力,强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各种关键要素 和能力的综合集成。这种集成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加总,而是区域所有组成部分 的有机结合,根据木桶原理,任何一方面能力过小都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核 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从而使区域的运作效率大打折扣。所以一个区域要么具备 核心竞争力,要么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要么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要么核心具 备较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存在一个区域有几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些都是由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决定的。 价值性是指区域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能为区域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 权,帮助区域建立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 价值性通过它的延展性( 衍生性) 发挥作用,即通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规模 经济,衍生出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管理竞争力等一般竞 争力,有力地支撑区域向更有生命力的新视野、新领域延伸。因此他是一种基础 性的能力,是区域其他各种竞争力的纲,能够带动各种资源要素共同围绕其运作 并获取竞争优势。 独特性亦作不可模仿性、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是区域核心竞争力最显著的 特征。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其它区域所不具备的独特能力,是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长 期培育和积淀而成,它根植于区域文化之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能 使区域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一个区域经济形态的个性化、功能定位及特色决定 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强盛。这种难以模仿性主要来自于定位的难以模仿性、 资源的难以模仿性和组合的难以模仿性。 动态性又叫做成长性、可塑性,是指区域核心竞争力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 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动态变化过程。核心竞争力是在历史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积淀 9 区域核心竞争力状况识别的d e a b p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研究与构建 而成的,因而符合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能给区域经济带来相对持久的 发展能力。然而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区域内部各要素力量的此消彼涨,区域核 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会呈现出减弱的现象。对那些已经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 区域,不管已经建立起来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有多么强大,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技 术进步和其他区域的不懈努力,区域业已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随着时间 的推移,逐渐削弱,甚至于丧失。对于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后进区域来说,可以 通过整合区域内部资源,改变生产技术,尽快建立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区 域竞争优势。 1 3 区域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从上面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种,而且是特 殊的一种,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最重要的一种。竞争力可以分为一般竞争力和核心 竞争力,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稀有的、不可替代的、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的竞争 力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其他竞争力为一般竞争力。同时两者的概念 内涵也存在差异,区域竞争力更加侧重于不同区域之间,吸引、控制资源,争夺、 占领市场以及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等能力的比较,侧重于不同竞争主体 之问的比较,因此目前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 的设计和竞争力的排序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