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管式加热炉题库.doc_第1页
海川管式加热炉题库.doc_第2页
海川管式加热炉题库.doc_第3页
海川管式加热炉题库.doc_第4页
海川管式加热炉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式加热炉一、填空题1管式加热炉一般由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系统、燃烧器及通风系统五部分组成。P22一般来讲,全炉热负荷的70%80%是由辐射室担负的,它是全炉最重要的部位。P23对流室一般担负全炉热负荷的20%30%。P34对流室吸热量的比例越大,全炉的热效率越高。P35余热回收系统是离开对流室的烟气中进一步回收余热的部分,其回收方法分为两类,分别是空气预热方式和废热锅炉方式。P36废热锅炉一般多采用强制循环方式,尽量放到对流室顶部。P37通风系统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方式。P38每台管式加热炉单位时间内向管内介质传递热量的能力称为热负荷,一般用MW为单位。P39通风系统的任务是将燃烧用空气导入燃烧器,并将废烟气引出炉子,它分为自然通风方式和强制通风方式两种。P39辐射炉管每单位表面积、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炉管的辐射表面热强度,也称为辐射热通量或热流率。P410燃料燃烧的总发热量除以炉膛体积,称之为炉膛体积热强度,简称为体积热强度。其大小一般控制为在燃油时小于125kW/m3,燃气时小于165 kW/m3。P411钉头管或翅片管的对流表面热强度习惯上按炉管外径计算表面积。P412热效率是衡量燃料消耗、评价炉子设计和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P513火墙温度是指烟气离开辐射室进入对流室时的温度,它表征炉膛内烟气温度的高低,是炉子操作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一般炉子把这个温度控制在850以下。P614管式加热炉按外形大致上可分为箱式炉、立式炉、圆筒炉、大型方炉。P715无焰燃烧炉的主要缺点是造价昂贵,且只能烧气体燃料。P916无反射锥的辐射对流型圆筒炉已成为现代立式圆筒炉的主流。P1017按用途管式加热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炉管内进行化学反应的炉子、加热液体的炉子、加热气体的炉子和加热气、液混相流体的炉子。P10$燃料油的粘度是对其流动阻力的量度,它表征燃料油输送和雾化的难易程度。常用的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各种条件粘度。P14$动力粘度的单位是Pas或Ns/m2,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2/s。P14$条件粘度是用各种不同的粘度计在特定的条件下测定的,常用的有恩氏、赛式、福氏、雷士等。P15$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1613闪点是在大气压力下,燃料油蒸气和空气混合物在标准条件下接触火焰,发生短促闪火现象时的油品最低温度,用以表明燃料油着火的难易。P1614闪点的测定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闭口杯法测定的闪点一般比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低3040。P1615在无压系统(非密闭系统)中加热燃料油时,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闪点,一般低于闪点10。P1616在大气压力下,燃料油加热到所确定的标准条件时燃料油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即发火燃烧,且燃烧时间不少于5秒钟,此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P1617自燃点是指燃料油缓慢氧化而开始自行着火燃烧的温度。P1618自燃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燃料油的化学组成,并随压力而改变,压力越高,油质越重,自然点就越低。P1619凝固点是燃料油丧失流动能力时的温度。P1720燃料油在倾斜45的试管里,经过510秒钟尚不流动时的温度。P1721倾点是燃料油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刚能流动时的温度。凝固点加2.5即为倾点的数值。P1722燃料油的比重越大,石蜡含量越高,则凝固点越高。P1723按含硫量的多少,燃料油可分为低硫燃料油、含硫燃料油和高硫燃料油三种,其对应的硫含量(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P1824燃料油的灰分一般小于0.2%。P18$一般燃料油含水3%就会使燃烧不稳定,含水5%就会造成燃烧中断,因此,燃料油在供给燃烧器之前应进行充分脱水,水分应控制在2%以下。25重质燃料油的安定性指的是沉淀物析出倾向。P1826燃料的发热量是燃料定温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即最大反应热。P1927当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时的反应热,叫高发热量。P1928当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的反应热叫低发热量。P1929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叫过剩空气系数。P2030实际火焰的最高温度要比理论燃烧温度低得多。P22$燃料在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全部被烟气所吸收时,烟气所达到的温度叫理论燃烧温度,一般用tmax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为其低热值及燃料、空气和雾化蒸气所带入的显热之和。P22$实际火焰的最高温度要比理论燃烧温度低得多。P22$燃料气的组成一般用体积百分率表示。P25$每立方米燃料气的质量叫燃料气的密度。标准状态下,一立方米燃料气的质量与同体积空气质量之比,叫做燃料气的相对密度。P2631为进行热平衡计算而划分的范围,叫做热平衡体系。P3232在进行热平衡计算时,各项热焓计算都与计算的起始温度有关。这个起始温度就是基准温度。P3233热效率表示管式炉体系中参与热交换过程的热能的利用程度。P34$管式炉的热效率是指为达到规定的加热目的,供给能量利用的有效程度在数量上的标示。34管式加热炉的有效热量也称热负荷。P3735为了鼓励利用废热,综合热效率定义为有效能对供给能中的有用能的百分数。P3536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是由于烟气离开体系时含有可燃气体造成的。P4037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是由于烟气离开体系时含有可燃固体(碳粒)造成的,也叫“碳不完全燃烧”。P4038管式炉热效率的测定有标定测定和操作测定两种。P42$标定测定时应对正、反平衡计算式所涉及的各运行参数都进行准确的测量,由于工作量大又比较麻烦,因此一般只在评价某台管式炉或为获得设计数据时才采用。操作测定只测量反平衡计算式中涉及的各参数,一般只对烟气离开体系时的组成和温度进行分析和测量,用反平衡法计算出热效率或用连续测定仪表直接显示出热效率,以作为调节操作参数的依据。P4239对于一定的加热任务,在排烟损失、散热损失、燃料和助燃空气温度等条件均一定的情况下,对相同工艺条件,当体系范围划分不同时,计算所得热效率值不同,但燃料用量相同;热效率和综合热效率随基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燃料用量随基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总体上,综合热效率的数值比热效率要低。P4239氧化锆探头的工作温度一般在600以上,实际使用中常用恒温法或温度补偿法来避免烟气温度波动的干扰。另外,其变送器需采用集成线性放大器组成,否则测量精度难以保证。P4340氧化锆测氧仪测得的是湿烟气中的氧含量,磁导式氧分析仪测得的是干烟气中的氧含量。P4341磁导式氧分析仪在北方的冬季必须考虑防冻措施,一次仪表箱应设置暖气,使仪表在545的环境中工作。P43$管式炉热效率的操作测定主要是为了调整以及考核管式炉操作状况而进行的。一般只测定排烟损失,估计一个散热损失便可计算出炉子的热效率。排烟损失的测定有定期人工采样分析和用热效率仪连续测定两种方法。P43$目前国内管式炉常用的热效率仪中分析烟气成分的仪表有氧化锆侧氧仪、磁导式氧分析仪和二氧化碳测定仪等。P4342热辐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P4643辐射具有横波(电磁波)和粒子(光子)的二象性。P4644当辐射能落在另一物体上而被吸收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效应取决于投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和受辐射物体的性质。P4645任何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将它的热能不断地转换为辐射能向外发射,这种由于温度的原因而发生的电磁波(光子)辐射称为热辐射。P4646当热辐射的波长大于0.76m时,人们的眼睛将看不见它们。P4647各种电磁辐射波,包括热辐射线都以光速在空间传播。电磁波的速度等于辐射波长同其频率的乘积。P4648当辐射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而出现折射的情况下,其频率不变,而速度及波长将发生变化。P4749电磁波或者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叫做辐射能。P4750对热辐射而言,绝大多数固体和液体对投射线的透过率为零。P4751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在整个气体容积中进行,而固体和液体对入射线的吸收和反射则在物体的表面进行。P4852吸收率=1的物体叫做绝对黑体,简称黑体。P4853反射率=1的漫反射的物体叫做绝对白体,简称白体。P4854反射率=1的镜面反射的物体叫做镜体。P4855透过率=1的物体叫做绝对透明体,简称透明体。P4856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具有重要影响的,不是物体表面的颜色,而是表面的粗糙度。P4857气体无反射性,单原子气体,对称双原子气体等不吸收辐射线,透过率=1,可称为“透明体”或“透明介质”。P4858实际固体的吸收率除了与表面性质有关外,还与投入辐射的波长有关,及物体的单色吸收率随投射辐射的波长而变。P4859物体的黑度,即辐射率,为该物体(表面)的半球辐射能力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半球辐射能力的比值。P5060灰体是假象的物体,是指在所有的波长下,灰体与黑体的单色辐射能力的比值为一定数。P5061黑体的单色辐射能力的最高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向波长较短的一边移动。P5062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P5163克希荷夫定律表明,在热平衡的条件下,任意物体接受黑体辐射的吸收率等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黑度。P5364当灰体的温度为一定时,其吸收率是恒定的,其黑度也是恒定的。P5365固体发射热辐射线的区域是在距表面内边约0.030.1mm的厚度以内。P53$与固体、液体的辐射相比,气体辐射具有不同的特点:有选择性,并在整个容积中进行。P56$气体的黑度下降是由于温度上升时最大单色辐射能力的波长移向短波的一边,气体辐射光带范围内的能量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P57$气体界面上所感受到的气体辐射应为到达界面上整个容积气体辐射之总和。同样,气体(包壁)界面上发出的辐射能,可以射入到气体容积内的一切地方去,但辐射能在射线形成中被有吸收能力的气体分子所部分吸收而逐渐削弱。P57$气体的辐射能力,其黑度,气体的吸收能力,其吸收率,除了气体本身的性质外,还与气体所处的容积的形状和体积有关,亦即与气体的温度、压力和热射线通过的气体层厚度(气体分子的多少)有关。P57$气体的黑度对辐射传热的影响是较大的。P87$当量直径的定义为四倍管子截面积除以管内周边长。P144脚注$这种由于结垢而产生的热阻叫做结垢热阻。P149$在加热炉的对流室中,由于管外烟气的膜传热系数比管内介质的膜传热系数小得多,所以起控制作用的热阻在烟气一侧。一般为了提高对流室的传热速率,多在对流室设计或部分设置翅片管或钉头管。P15266在管式加热炉内,发生化学反应的管段称为反应段。P17267在气液混相得炉管内,流速受两方面的限制,流速的低限是必须保证流型符合要求,以避免局部过热,流速的上限是临界速度(即该状态下的声速)。P17368如果计算流速大于临界速度,则实际表现为压降急剧增加,压力能白白消耗于涡流损失。P17369设计时一般限制管内最大流速不超过临界流速的80%90%。P17370裂解炉炉管内的流速是根据停留时间来决定的。P17471管式加热炉炉管内的流动状态一般不会出现、也不允许出现层流区和临界区,因为在这两种状态下介质最容易局部过热而结焦,甚至烧坏炉管。P17672当管壁突起部分超过了层流边介层厚度以后,管壁粗糙情况对阻力的影响已大大超过层流边介层内流体粘滞性的影响,摩擦系数就只与炉管内壁的相对粗糙度/di有关,而与Re无关,曲线就变成一条几乎水平的直线。P17673当炉管内介质的流动状态处于完全湍流区时,管内压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P17674完全湍流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P17675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可以分为六种,即:分层流、波状流、环-雾状流、长泡流、液节流、分散气泡流。P17876在低液速范围内(在常压或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小管径内的低粘性流体),随着气速的增加,水平炉管内气液两相的流型依次发生为:分层流、波状流和环-雾状流。P17877在中等液速范围内(在常压或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小管径内的低粘性流体),随着气速的增大,水平炉管内气液两相的流型依次发生为:长泡流和液节流。P17978在高液速下(在常压或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小管径内的低粘性流体),随着气速的增大,水平炉管内气液两相的流型为分散气泡流。P17979随着气速增大,水平炉管内气液两相的流型最后均发展为环-雾状流或单纯雾状流。P17980在垂直管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可分为:气泡流、液节流、泡沫流和环-雾状流。P17981在低液速范围内(在常压或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小管径内的低粘性流体),随着气速的增加,垂直炉管内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型依次发生为气泡流、液节流、泡沫流和环-雾状流。P17982在高液速范围内(在常压或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小管径内的低粘性流体),随着气速的增加,垂直炉管内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型依次发生为:气泡流、液节流和环雾状流。P18083炉管内不允许出现液节流,因为这种流型会产生水击,发生很大的噪声,严重时会损坏炉管。P18184烟气流动过程中的压降与其流速的平方几乎成正比。P18985烟气在对流室和空气预热器中的流速选择应从传热和压降两方面考虑。P18986风管道中,空气的线速一般取1015m/s,在燃烧器入口的支管内,允许风速提高到1820m/s。P20187当燃烧空气由通风机供给时,引风机的压头应等于烟气流动过程中的总压降减去烟囱抽力,并增加20%的裕量。P20188通风机的压头应等于风道系统总压降的1.1倍,即考虑10%的裕量。P20189一个完整的燃烧器通常包括燃料喷嘴、配风器和燃烧道三个部分。P20890燃烧道也称火道。P20891按所用燃料的不同,燃烧器可分为燃料油燃烧器、燃料气燃烧器和油-气联合燃烧器三大类。P20892按供风方式的不同,燃烧器可分为自然通风燃烧器和强制通风燃烧器。P20893低风压强制通风燃烧器一般也称为鼓风式燃烧器。P20894按燃烧器的能量(发热量),可分为小能量和大能量两种。P20895在管式炉上,一般5.5MW以下的属于小能量燃烧器,这是目前管式炉上用得最普遍的。P20896按燃烧的强化程度,燃烧器可分为普通燃烧器和高强燃烧器。20897氢、一氧化碳和气态烃的燃烧反应都是链式反应。由这种反应引起的着火过程称为链式着火过程。20898管式炉运行中的着火过程主要是热着火过程,其主要是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所引起的。P20899管式炉所用的点火方法均是强迫点燃。P209100使用电火花或电弧点火时,点燃过程不仅是由于火花或电弧中的气体高温引起的,而且气体分子离解生成的离子成为链式反应的活化中心,也是引起燃烧反应和造成着火的原因。P209101用电火花点火时,若电火花的能量太小,火花附近的气体因为散热很强,始终不能点燃,这就是电火花点火存在最小点燃能问题。P209102在可燃气体混合物中,如果产生一个电火花,那么由于火花的直接作用和气体的化学反应会使混合物着火,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氧化反应剧烈的发光中心,此中心又称火焰中心。P209103火焰中心是一个热量和化学活性粒子集中的源,并将它们供给周围未燃的可燃混合物薄层,致使相邻薄层着火。P209104当火焰通过分子间的传递,从可燃混合物的一层传递到相邻层时,称层流火焰传播。P209105垂直于火焰锋面的传播速度叫法向火焰传播速度或正常传播速度,其值主要取决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P209106决定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化学反应速度和导温系数,并分别与它们的平方根成正比。P209107对应某一着火温度,只有当过剩空气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可燃气体混合物才能够着火,这个范围称为着火范围或自燃范围。P209108氢是导温系数最大的气体。P209109可燃混合物中燃料的浓稀程度可由过剩空气系数来表征。P210110理论燃烧温度在过剩空气系数=1时最高。P210111火焰的正常传播速度通常在过剩空气系数1时最大。P210112火焰正常传播速度的最大值出现于过剩空气系数1且稍小于1的情况下,其原因可能是燃料较浓时火焰中活化中心浓度较大的缘故。P210113火焰传播能够存在的浓度范围叫做火焰传播范围(或称火焰传播界限)。P210114在临近容器壁面只有数毫米之内的地方,壁面的散热作用十分强烈,以致火焰不能传播。这段距离叫做“淬熄距离”。P210115在很细的管子里,壁面散热十分强烈,以致火焰也不能传播。这时的管径叫做临界直径。P210116可燃气体混合物中的惰性成分增多,则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火焰正常传播速度减慢。P210117层流火焰分非定常火焰和定常火焰两种。P210118预混式燃烧器喷嘴的空气供给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鼓风机供给,叫混合式燃料气喷嘴,另一种是用引射器,靠燃料气本身的喷射作用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叫引射式燃料气喷嘴。P212119外混式燃料气喷嘴的燃烧速率和燃烧完程度主要取决于物理过程,即燃料气与空气之间的扩散混合过程。P212120外混式燃烧器的燃烧被称为扩散燃烧,其火焰叫做扩散火焰。P212121层流燃烧靠分子间的扩散,湍流燃烧则主要靠分子团之间的转移来完成扩散过程,因此,后者的燃烧强度要比前者高得多。P212122半预混式燃料气喷嘴的外部供给的燃烧空气称为二次空气。P213123半预混式燃料气喷嘴的好坏,关键在于保证二次空气的供给及其与燃料气的混合。P213124配风器是分配和输送燃烧空气的机构。其作用是供给燃料流股以适当的空气,并使空气和燃料迅速地完善地混合。P222125燃料气在着火燃烧以前需要吸收热量以便从起始温度升高到着火温度。P222126如果火焰的大部,甚至全部都在燃烧道内,则这种燃烧道通常称为预燃筒或预燃室。P223127确定燃烧器数量时,其总能量应比管式炉所需燃料供应热量多20%25%,以便在个别燃烧器停运检修时,仍能保证管式炉的操作负荷不致下降。P224128节能型燃烧器有两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是完全燃烧的程度,二是达到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过剩空气量。P237129一般地说,燃料气燃烧器在5%左右的过剩空气量达到完全燃烧就可以认为是节能的。P237130如果采用比自然状态下含氧量高的助燃空气,则称为富氧燃烧。P237131烟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飘尘(机械杂质)、一氧化碳、氧化硫和氧化氮等。P237132燃烧器要解决烟气污染,主要是解决氧化氮的问题。P237133燃料灰分形成的飘尘和氧化硫只有对燃料或烟气进行处理方可解决,燃烧器本身无能为力。P237134烟气中的氧化氮除与燃料含氮量有一定关系外,主要与燃烧过程和燃烧方式密切相关。P237135分析表明,燃烧器排放的NOx中,90%以上是NO。P237136NO生成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温度型NO,快速性NO和燃料型NO。P237137气体燃料燃烧所生成的NO绝大部分为温度型NO。P238138目前已开发的低NOx燃烧方法有:两段燃烧法、烟气循环法、浓淡燃烧法和组合燃烧法四种。P238139阻火器按作用原理可分为干式阻火器和安全水封式阻火器两种。P243140阻火器应设置在尽可能靠近燃烧器的地方。这样,阻火层就不致于处在严重爆炸条件下,使用寿命可以延长。P243141燃烧器的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成低频的燃烧噪声和高频的射流噪声两部分。P264142燃烧噪声是燃烧过程本身产生的,即燃烧固有的噪声。它与燃料性质、燃烧剧烈程度和燃烧放热量等因素有关。P264143燃烧噪声的主要特点是其倍频带中心频率在63500Hz的低频范围内,也被称为“燃烧吼声”。其波长较长,随距离衰减较慢,传播得也较远,并且较小的障碍物对它没有遮蔽作用。P264144高频射流噪声主要是由气流高速喷射以及随之吸入的大量空气与燃料剧烈混合产生的。P265145目前控制燃烧器噪声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将管式炉布置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或在装置内将管式炉布置在远离操作室的地方,二是采用隔声墙,三是采用消音箱。P265146燃烧器的噪声主要是通过一、二次风门传播到外界的。P265147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烃类一起在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速生成极毒的二氧化氮。P268148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要求,生产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的单位,其SO2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960mg/m3,在使用硫、二氧化硫、硫酸等含硫化合物的单位,其SO2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550kg/m3。P269149选择炉管材质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和管内外介质腐蚀等。P272150炉管金属的使用温度、高温性能和耐腐蚀能力等是选择炉管材质时必须考虑的因素。P272151管材的使用温度有最高使用温度、极限设计金属温度、抗氧化极限温度和临界下限温度等,一般炉管按最高管壁金属温度加温度裕量计算的设计温度应不高于最高使用温度。P272152最高使用温度是综合考虑高温强度、石墨化、氧化和渗碳等因素而确定的。P272153极限设计金属温度是蠕变-断裂强度可靠值的上限,对于高温操作而内压又低到不是蠕变-断裂强度控制设计的炉管,通常可按此温度极限选材。P272154奥氏体钢的最高使用温度与极限设计温度是相同的,此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已相当低。P272155抗氧化极限温度是指金属氧化速度急剧上升开始时的温度。P272156金属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逐渐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P272157在烧焦或再生的短期操作期间,可允许炉管在低于临界下限温度30的高温下操作。P272158在高温条件下承受应力作用的炉管并非不允许出现任何大小的变形,一般工作期限定为10万小时,允许总变形量为1%。P272附加:管式炉常用来定义炉管金属蠕变强度的方法是“在规定的使用时间内,使试件发生一定量的总变形的应力值”。159金属的持久极限是在给定温度下,试件经过一定时间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它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下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P272160金属的持久极限反应的是破坏问题,而蠕变极限反应的是变形问题。P272161在役炉管是按规定的蠕变值,即直径的膨胀量来判废的,而新炉管的设计是按持久极限来计算的。P272162冷加工产生了塑性变形的钢材,在常温下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停留,其强度上升,塑性下降,尤其是冲击韧性大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时效。P275附加:冷加工的程度、化学成分、冶炼过程和温度等因素对钢材的时效性能都有影响。含碳量增加,时效趋势减弱。163有些金属需在550650下进行回火,回火后若慢慢冷却,发现在常温下变脆,虽然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并无多大变化,但冲击韧性变得很小,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P275164由于钢材的回火脆性和热脆性,所以管式炉停工检修时,炉管和炉内金属构件均应避免冲击。P275165影响金属热脆性的因素有化学成分、热处理条件和零件形状等。P275166金属析出石墨的现象称为“石墨化”,此时,金属在常温及高温下的强度和塑性均下降,冲击韧性下降的尤为严重。P275167碳钢约在450以上出现石墨化,这就是碳钢的最高使用温度限制。P275168晶间腐蚀是沿金属晶粒边界发生的腐蚀现象。P276169炉管管内的腐蚀介质主要在硫、环烷酸、连多硫酸和氢等。P277170从腐蚀形态分,硫腐蚀可分为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湿硫化氢引起的氢鼓泡、氢致开裂、含硫化合物应力腐蚀开裂和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等。P277171当温度T500时,不是硫化物的腐蚀范围,此时为高温氧化腐蚀。P277172环烷酸的腐蚀形态为带锐角边的蚀坑和蚀槽。腐蚀能力与温度密切相关,220以下不发生腐蚀,以后随温度上升腐蚀逐渐增加,在270280之间腐蚀最大,温度再升高腐蚀又下降。可是到350附近腐蚀又急剧增加,400以上就没有腐蚀了。P277173氢损伤主要有氢鼓泡、氢脆、表面脱碳和氢腐蚀等。P278174为了防止连多硫酸腐蚀,除在停工时采用系统氮封等措施外,一般还要求TP321和TP347加氢炉管管材要进行固溶和稳定化处理,焊缝也要求进行稳定化处理。P278175炉管管外腐蚀主要考虑高温部位的钒腐蚀和低温部位的露点腐蚀。P278176材料的蠕变断裂温度下限指的是弹性许用应力和断裂许用应力曲线交点下的温度。P281177许用应力是根据屈服强度和蠕变断裂强度确定的。P281178弹性许用应力对于铁素体钢是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的三分之二,对奥氏体钢是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的90%。P283179断裂许用应力取设计寿命和设计温度下最小断裂强度的100%。P283180在蠕变-断裂条件下,炉管达到破坏的累计时间是实际操作温度的函数。P285181为了保证各支管内介质流量均匀,集合管内截面积与支管内截面积总和之比,当管内介质为液相时,应为1.21.5;为气象时,不应小于1。P289182现代管式炉常用的炉衬有三种结构:耐火砖结构、衬里(浇注料)结构和耐火陶瓷纤维结构。P297183在环境温度为27和无风条件下,管式炉本体和余热回收系统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80,辐射室炉底外表面温度不超过90。P297184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熔化的性能叫做耐火度。P317185环烷酸能形成可溶于油的腐蚀产物,而硫化氢的腐蚀产物是不溶于油的,多为均匀腐蚀,两者的腐蚀作用如果同时进行,则腐蚀加重。P277186钒在649以上时才对金属产生腐蚀。P280187温度裕量是设计金属温度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工艺过程的变化或烟气温度场和流动场的不均匀性,操作中的未知因素及设计的不准确性等。当炉管内无化学反应时,温度裕量取15,有化学反应时取2830。P285188现代管式炉常用的炉衬有三种结构,即:耐火砖结构、衬里(浇注料)结构、耐火陶瓷纤维结构。P297189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融化的性能叫做耐火度。P317190耐火材料的高温结构强度包括荷重软化点和高温耐压强度。P317191解决“硅迁移”的方法是限制耐火隔热材料中的二氧化硅不得大于0.5 %P325192钒腐蚀是在与烟气接触的炉管外表面和金属制件上发生的。P278193薄壁管:即壁厚与外径之比小于0.15。P281194炉管的设计压力包括弹性设计压力和断裂设计压力。P282195许用应力包括弹性许用应力和断裂许用应力。P283196弹性许用应力对于铁素体钢是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的三分之二,对奥氏体钢是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的90%。P283197用于设计的管壁金属温度是由计算得出的最高管壁金属温度或当量管壁金属温度再加上适当的温度余量确定的。P283198在蠕变-断裂条件下,炉管达到破坏的累计时间是实际操作温度的函数。P285199腐蚀裕量指的是管壁厚度中供腐蚀的部分,一般应综合考虑管内介质的腐蚀性、管外烟气露点腐蚀及高温氧化腐蚀等情况来确定。P285200在蠕变-断裂温度范围内工作的炉管使用寿命耗尽率随温度和应力而变化。由于腐蚀裕量的存在,使管壁应力减小了,相应使蠕变-断裂寿命增加了。P286201炉管壁厚内主要的热应力是由沿壁厚径向温度梯度产生的。P286202一次应力是指由于外载荷的作用在炉管管壁中产生的正应力或剪应力,二次应力一般式由于部件的自身约束或相邻部件的约束而产生的正应力或剪应力。在炉管中由于沿轴向和环向存在的应力也属于二次应力。P286203热应力棘齿限制是防止因棘齿作用引起的破坏。P286204棘齿作用是由于存在循环热应力而发生的一种塑性变形累积现象。为防止过大的反复塑性变形产生的低循环破坏,管壁最高热应力应不大于热应力棘齿限制值。P286205急弯弯管的厚度一般取与直的炉管相同而不必进行计算。当管内介质有冲蚀时,急弯弯管的壁厚一般比直的炉管厚2mm,也不进行壁厚计算。P287206在相同壁厚情况下,急弯弯管内拐弯处的环向应力比直管的高。207在加工急弯弯管时,除碳钢外,铬钼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和整形后均应进行热处理:铬钼钢一般进行正火加回火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热加工后进行固溶处理,冷加工后进行稳定化处理。208急弯弯管的壁厚一般与炉管相同,但在管内介质有冲蚀时,其壁厚应比炉管多2mm,并在管口内径处按1:5斜度内倒角,以保证接口处平滑过渡。急弯弯管与炉管的连接为焊接。P289209集合管的支管接口有焊接加强接头和拔制管口两种。P289210当集合管置于炉内时,其材质应与炉管相同。当集合管置于炉外时,一般可选用合金含量比炉管低而强度与之相当或更高的材质。P289211集合管支管口与炉管的连接为焊接。P289212铸造回弯头带有可拆卸堵头,适用于管内需要机械清焦的管式炉,如焦化炉、沥青炉等。P290213管式炉对流室炉管内介质的传热系数一般都远远大于管外烟气的传热系数。钉头管和翅片管就是用来强化管外对流传热的。P290214对流室烟气入口处的23排炉管,既接受辐射室的辐射传热,又吸收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炉管表面热强度很高,有时甚至超过辐射管的热强度。这两三排炉管通称为遮蔽管,只能采用光管,而不得采用钉头管和翅片管。P290215当炉管材质是铬钼钢或钉头、翅片是铬钼钢和铬钢时,应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缓冷的措施,以避免焊根开裂。P290216由于钉头焊接时的热应力较大,当管内被加热的是高腐蚀性介质时,钉头管焊接完毕后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P291217除两端管板可采用钢板焊制外,其它炉管支撑件大都是铸造的。P291218炉管支撑件应根据其设计温度、设计荷载、许用应力和烟气腐蚀性进行选材和设计。P291219辐射室和遮蔽管段(的支撑件)按烟气出辐射室的温度再加110作为设计温度,且不得低于870;对流室按其接触的较高的烟气温度烧气时加60,烧油时加110作为设计温度。对流室中间管板接触的烟气温度差应不超过220。P291220炉管支撑件承受的载荷与其支撑方式有关。支撑水平管的中间辐射管架和对流管板,其静荷载应按多点连续梁确定,且要承受炉管热膨胀时由于摩擦力产生的瞬时水平推力,计算摩擦荷载的摩擦系数一般取0.3;辐射室立管上部吊钩或吊架的静载荷应按其所吊的炉管、管件及管内充水重的1.5倍计,没有摩擦水平推力。P291221支撑件在设计温度下的最高许用应力不得超过下列值:P291静荷载:最高抗拉强度的三分之一;屈服强度的三分之二;10000小时产生1%蠕变的平均应力的50%;10000小时产生断裂的平均应力的50%;静载荷加摩擦力:最高抗拉强度的三分之一;屈服强度的三分之二;10000小时产生1%蠕变的平均应力;10000小时产生断裂的平均应力;当支撑件为铸造件时,上述许用应力值应乘以铸造系数0.8。222随着含碳量的增高,钢材的强度增加,淬火倾向变大。焊接时的困难在于既要保证焊缝与母材的等强度,又要避免焊缝和近缝区出现裂缝,此外,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焊缝里还容易产生气孔。P292223防止冷裂缝的措施是:正确使用焊接工艺参数;采用预热和缓冷的办法,减少淬火组织的产生;必要时焊后要进行热处理;尽量用多层焊;避免采用过大的焊接电流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减少过热区的宽度。P292224防止气孔产生的措施是:尽量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同时又要减少焊缝中的含氧量。为此,在焊接时要尽量减少母材的熔化。因此需要开坡口;选用细焊条,小电流;用直流反接电源;尽量采用多层焊等办法。同时还要注意对熔池的保护;在焊接材料中加入足够的脱氧剂。P292225含铬量小于10%,含钼量小于1.5%的Cr-Mo钢大部均属珠光体耐热钢。其中Cr5Mo和Cr9Mo在炼油厂管式炉中用得最普遍。这种材质极易在空气中淬硬,所以焊后硬度很高,这是它的最大弱点。这几种材质炉管及与其相应材质管件的焊接一般有两类焊条可以选用。一为奥氏体不锈钢焊条,一为与基本金属相同材质的焊条。P292226高铬镍奥氏体钢焊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裂,这种裂纹经常是晶粒间的,并且还是在焊接过程中温度不低于1000条件下形成的。P294227奥氏体钢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热裂的主要原因是奥氏体柱状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而易于导致杂质的偏析(如易于生成低溶点共晶的杂质Nb、S、P等的偏析)及晶格缺陷的聚集。同时,奥氏体钢的导热系数大,因而冷却收缩应力大,故易出现热裂纹。P293228奥氏体钢焊缝完全凝固后,即晶粒间的液层也已经凝固后所形成的裂纹为冷裂纹。冷裂纹的出现是由于焊缝强度和塑性不够,也与焊缝中出现脆性的相有关。如果热裂纹称为应力过渡集中的起点,冷裂纹也可能在塑性高的焊缝中出现,奥氏体钢一般易产生热裂。因此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防止热裂发生上。P294229相是硬而脆的非磁性组织成分的假定性名称,是金属间化合物,其成分不定,并且具有复杂的晶格。相可能直接由奥氏体形成,或者由铁素体形成,但后者形成相的趋向较大。P294230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当其含铬量大于12%以上时,它的抗腐蚀能力较好。P294231在焊条选择上,如果采用超低碳(C48014环烷酸的腐蚀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B)温度之间最大。P277A220270B270280C280350D35040015在耐火材料的各项指标中,用以表明其抵抗急冷急热的性能的是(B)P318A高温体积稳定性B热稳定性C抗渣性D耐火度16环烷酸的腐蚀与炉管内的介质流速之间的关系是(A)P277A流速越高,腐蚀越严重B流速越低,腐蚀越严重C腐蚀速度与管内介质流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