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4 文言文 八上《三峡》(讲练)(含解析).doc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4 文言文 八上《三峡》(讲练)(含解析).doc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4 文言文 八上《三峡》(讲练)(含解析).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4 文言文 八上三峡(讲练)(含解析)撰写人:_时 间:_一、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略:完全、全部。阙:同“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亭午:正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宣:宣布,传播。虽:即使。奔:指奔驰的快马。湍:急流的水。巘:山峰。飞漱:冲刷。 良:的确,实在。 旦:早晨。 肃:寂静。 属(zh):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哀转:悲哀婉转。绝:消失。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重点问题】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四、阅读题典【题源】20xx中考重庆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 ) (4)属引凄异( )【答案】(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2)飞奔的马(奔马)(3)急流(急流的水)(4)连接(连续)【解析】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答案】(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答案】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综合性比较强,考点比较多,因此对日常学习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学扎实。此题难度系数很小,因为错误比较明显,选项C中考生只要看到“寒”“肃”“哀”这几个字,根据日常的“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也可知道此处体现了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更何况此题为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答: 【答案】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五、牛刀小试【题源】【20xx中考辽宁朝阳卷】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1-15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藉: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3)与之俱使高丽(4)船欲倾覆 【答案】 (1)顺流而下 (2)树荣(茂盛) (3) -起,一同 (4)将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辽宁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沿” 顺流而下,欲,将要之意。常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答案】 (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答案】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答案】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辽宁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和把握,解题方法: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主题方面考虑,写出三峡的长和气愤的萧杀。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答案】对比。(1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20xx年辽宁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和把握,解题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文段,根据文中意思分析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题源】(20xx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2分)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11翻译下列句子(4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2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答案】9溯:逆流而上素:白色10D1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日月。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确实有许多趣味。12雄奇壮丽(壮美、雄壮也可);略【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作用。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虚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进行比较。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考点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