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专业论文)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pdf_第1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pdf_第2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pdf_第3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pdf_第4页
(土壤学专业论文)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依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十地利用调查数据,采用协调函数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 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邛崃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实施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对 影响上轮规划实施及其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9 9 7 2 0 1 0 年) 的执行情况评价结果表明,1 9 9 9 - 2 0 0 2 年4 年中,规划得到执行的力度越来越低,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逐渐削弱,建设项日突破 j 地指标和范围的次数越来越多。规划从实施初期的8 5 6 7 下降到2 0 0 2 年的7 3 0 9 ,说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已不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其中年新增 建设用地规模、年末耕地保有量、独立项目圈内选址率是下降最为明显的指标。 上轮规划的实施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起到了一定 的促进作用。规划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了粮食安全,加大十地开发、复晕、 鞋理的力度,不但满足了邛崃市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还为成都市及周边市县提供了平 衡指标: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人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断被调整、突破,由此产生的实际综合效益达到8 7 ,比规划综 合效益8 2 高出5 个分值。其中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最为明显,高出规划经济效益2 4 分,这主 要是同政府投入大量建设用地到二、三产业中有关;而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实际值略低于规划 值,分别低2 分和1 6 分。从效益评价可得出规划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越来 越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 规划自身质量的影响。包括规划基础数 据不准确,规划的用地指标安排欠合理,领导不够重视,基本农田的划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等。( 2 ) 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本投入趋向于土 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导致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趋势加快。( 3 ) 政策因素的影响。包括国 家从法律的角度强调要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以及成都市下达给邛崃的年度 指标控制。( 4 )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邛崃市耕地的预测,2 0 1 0 年耕地保有量 比上轮规划数减少9 1 6 4 8 7 公顷;采用三种指标预测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比上轮规划增加 8 8 4 6 3 3 公顷、7 6 4 0 2 7 公顷和6 8 8 7 3 2 公顷,证明上轮规划确实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调整。且每一轮规划执行的时限不宜过长,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影响因素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s o c i o e c o n o m i cs t a t i s t i cm a t e r i a la n dl a n d u s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a , a d o p t i n gt h e m e t h o d so fh a r m o n yf u n c t i o n ,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a n dm u l t i v a r i a t e r e g r e s s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t h ea c t u a l i t yo fl a n d u s e ,i m p l e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l a s tp l a n n i n g ,i m p l e m e n tb e n e f i ta n dt h e i m p a c tf a c t o r st h a ti n d u c e dt h ea m e n d i n go f l a s tp l a n n i n g , s o m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d r e wa sf o l l o w s :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e v a l u a t i n gt h ei m p l e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l a s tg e n e r a ll a n d u s ep l a n n i n g ( 1 9 9 7 2 0 1 0 ) ,s o m ei d e a sc a nb em a d eo u t :t h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p o w e ro ft h ep l a n n i n gi sm o r ea n d m o r el i g h t i t ss o l e m n i t ya n da u t h o d t ya r ew e a k e n e dg r e a t l y , a n dt h ee v e n t s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j e c t e x c e e d i n gt h ei n d e xa n dc o n f i n e so fl a n du s eo c c u rr e p e a t e d l y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q u a n t i t yd e s c e n d e d f r o m8 5 6 7t o7 3 0 9 ,s oc o u l dd r o w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l a n d - u s ep l a n n i n gc o u l dn o tb e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l e m e n t e dw i t ht h et i m eg oo n ,w i t h i nt h e mt h es c o p e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 ,d i m e n s i o no f f a r m l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o f p l a n n i n gi t e mp o i n tw e r e 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 l yi n d e x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nt h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b e n e f i t so fl a s tp l a n n i n gc a ne d u c et h a tt h ep l a n n i n gs t i l l h a dp r o m o t e dt h el o c a ls o c i o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t h a ti st o s a y , t h ep l a n n i n gs u b s t a n t i a l l yp r o t e c t e dt h ep l a n t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b a s i cf a r m l a n d ,i n s u r e dt h e f o o ds a f e t y , 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p o w e ro f l a n d se x p l o i t a t i o n ,r e c l a m a t i o na n dt r i m m i n g t h i sn o t o n l ym e t e dt h eb a l a n c e a b l ed e m a n do fo c c u p y i n ga n dm e n d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 ,b u ta l s o p r o v i d e db a l a n c ei n d e xf o rc h e n g d ua n di t sc i r c u m j a c e n tc o u n t y w h a t sm o r e c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n g c a r r i e dt h r o u g hr a p i d l y , c i t yp o p u l a t i o ni n c r e a s e dg r e a t l y , a n de c o n o m i cl e v e lw e n tu pr a p i d l y b u t w i t ht h et i m eg oo n ,t h ep l a n sc o n t e n t so f t e nw e r eb r o k et h r o u g h ,t h ea c t u a l i t ys y n t h e s i sb e n e f i t i sh i g h e r5p o i n tt h a np l a n n i n gs y n t h e s i sb e n e f i t t h e r ei n t o ,t h ee c o n o m yb e n e f i ti m p r o v e d p r o m i n e n c e ,i t s 2 4p o i n t ,t h es o c i e t ya n de c o l o g yb e n e f i t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d e t r a c t e d f r o m e v a l u a t i o no f b e n e f i tw ec o u l dc o n c l u d et h a t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w a sh e l p i n g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a s s a yc o n s e q u e n c eo f e v a l u a t i o no ni m p l e m e n ta n db e n e f i tc a ne d u c el a n d u s ep l a n n i n g c o u l dn o tb ee f f e c t i v e l yi m p l e m e n t e dw i t ht h et i m eg oo n t h ei m p a c tf a c t o r sm a i n l yi n v o l v ef o u r a s p e c t s :1 t h eq u a l i t y o f p l a n n i n g i t s e l f i n c l u d i n gb a s i cd a t a n o ta c c u r a c y , i n d e xa r r a n g e m e n t n o t i nr e a s o n ,l e a d e r s h i pn o tt a k ei n t oa c c o u n t , b a s i cf a r m i n gd i s t r i b u t i o nn o ti nr e a s o n 2 t h e p r o g r e s s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w i t ht h ei m p r o v eo fl a b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dt h ea d j u s t m e n to f e s t a t es t r u c t u r e ,t h ec a p i t a li n v e s t m e n tt e n dt om o s tb e n e f i to fl a n d - u s e ,r e s u l ti nt h et e n d e n c y i i a c c e l e r a t eo ff a r m i n gf i e l dc h a n g i n gt o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 3 t h ec h a n g eo fp o l i c y f r o mt h ep o i n t o fl a w , o h rc o u d t i ye m p h a s i z e st h a tt h ec o m p i l i n ga n dm a n a g i n gt h eg e n e r a ll a n d u s ep l a n n i n g m u s tb es t r i c t ,t h eg r o s sa n dr a t eo ff a r m l a n d ss w i t c h i n gt o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m u s tb ec o n t r o l l e d s e v e r e l ya n dp r e s s i n g l y , a n d an e w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m u s ta c c o r dw i t hg e n e r a l l a n d - u s e p l a n n i n g 4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t h eg o a lo f c o m p i l i n gap l a n n i n gi st ou l t i m a t e l y m e e tt h ed e m a n do f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a c c o r d i n gt h er a t i o n a l p r e d i c t i o no fp l a n t a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a n d ,t h eq u a n t i t yo fp l a n t a t i o n2 0 1 0y e a r si s l e s s 9 1 6 48 7h mt h a nl a s tl a n d - u s ep l a n n i n g sq u a n t i t y , t h et h r e em q u i l e m e n tq u a n t i t i e s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2 0 1 0y e a ra r em o l e8 8 4 6 3 3 ,7 6 4 0 2 7 ,6 8 8 7 3 2h mt h a nl a s tl a n d u s ep l a n n i n g sq u a n t i w t h i sd r a w sac o n c l u s i o nb ys o m ep r e d i c t i o nt h a tl a s tp l a n n i n gi sn o ts a t i s f i e dw i t hq i o n g l a i s 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u n q u e s t i o n a b l ya n dm u s tb ea m e n d e d a n di fw a n tu n d e r t a k ei t sa v a i l a b i l i t y e v e r yp l a n n i n gi sb e t t e rn o t t o ol o n g k e yw o r d s :g e n e r a ll a n d - u s ep l a n n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o ni m p l e m e n ta n db e n e f i t ;i m p a c tf a c t o r s i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猡谥 劬巧年多月d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 :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研究生签名: 猡溢 1 莰 别帷名= 形 捌、年占月c ) 日 形剜聿衫月铂 1 绪论 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作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西部大 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使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某些县城土地需求结 构和地区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土地调控重点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伴随着工业化和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大幅度增长,交通用地相应的快速 增加,同时许多地方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基本农嗣,还有 一些地方进行撤乡并镇等行政区划调整等种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现有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就县一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由于其指标和用途分区更加具体、详实,一旦政策环境 发生变化,与规划不符合的矛盾将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 的矛盾集中在“1 : 1 、规划的实用性不够。现行规划指标实行自上而下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特 别是占用耕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 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级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这样的编制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经济 快速发展的实际,各类指标分配有失合理,实施到位难度更大,致使规划的局部 调整频率较高,规划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2 、规划的预见性不够。据成都市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范围内普遍存在规 划期内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已经基本用完现象,现行的市县级规划以无法 满足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用地要求。 3 、规划的科学性不够。现行规划是在1 9 9 7 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冻结”期 间抓紧修编的,一方面,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以及抢时间、赶任务等原因,又 缺乏超前意识和科学规划理论指导,致使规划模式“千篇一律”,方案缺少地方 特色,规划的内容、方法及表现形式没有创新;另一方面,基础数据不实,尤其 是耕地面积数据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客观评价,围绕树立和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修编新一轮规划。进步落实最 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严格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切实做到保护优先、调控有力,加强对用地总量和整体布局 的控制和引导,对用地结构和类型进行合理调整,来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 展。 1 1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地区的重大经济决策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动都必须要涉及甚至支配着土 地利用结构的安排和变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大决策无不来自于经济结构变动 的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不仅仅意味着挂在墙 上的图表,也不仅是简单的分配土地的用途和设计利用方向,应把它看成土地宏 观管理和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更进一步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对土地这一特定系统进行持续的协调和控制、不断达到优化 配置的过程、是土地系统与人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节控制系统之间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值新一轮规划编制之际,对上轮规划的评价和 总结是新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查漏补缺、开拓创新的指导性作用。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其效益评价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规划的执 行情况,包括规划目标以及主要用地指标、用地布局调整和规划项目的实现程度, 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的情况,规划项目和实施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2 、 规划实施的效益,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 等。3 、规划的社会影响,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等。通过评价,提 出改进编制规划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对是否修编规划提出明确的意见。 本文基于以上情况,通过对邛崃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 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上轮规划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影响土地规划执行和 实施效益的因素,力图为我国县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找到更加合理、 有效的途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更好的促 进作用。 1 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 2 1 国外研究概述 国外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强调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最佳土地利用的选择,是 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1 ,而且不仅包括自然的适宜性评价,也包括经济效益的评 2 价和环境效应的检验。这是编制规划方案和方案选择的科学基础”、。其次把规 划的监测和修编作为完善规划并有效的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强调通过典型 地点的观察、定期与官员和土地使用者的广泛访问与讨论等方式,获取土地利用 结构是否按规划执行,在多大程度上规划的目标获得实现等信息,分析原因并找 到解决的办法。 对土地利用的评价主要包括“:旱地农业的土地适宜性指南;灌溉地农业 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南;林业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指南:粗放牧业的土地适宜性评 价指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测和评价国外多采用相关的计算机模型,而且许多 模型是基于数据输入的定量预测模型“”1 。比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决策系统 ( c o c k se ta 1 ,1 9 8 3 ;l v e ,1 9 8 4 ;i v ea n dc o c k s ,1 9 8 7 ) ;土地评价方面的土地自 然评价自动化系统( a p l e ,1 9 8 7 ) 和自动土地评价系统( a l e s ,1 9 8 7 ) ;土壤侵蚀 方面的通用土壤损失方程s l e ,1 9 7 8 ) 和南非土壤损失评价( s l e m s a ,1 9 8 2 ) ; 土壤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s c u a f ,1 9 9 0 ;c e n t u r y ,1 9 8 9 ) 模型等。 1 2 2 国内研究概述 目前,国内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和实施效益的研究不多,刚处于起步 阶段,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进行定性描述,少有通过 定量研究确定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益的报道。 万劲波对区域土地规划与环境评价了研究,强调了土地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 的重要性“;许林书、张红岩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低山丘陵小流域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价“;马晓龙,贾嫒媛,赵荣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 市绿地系统效益进行了评价“;郝晋珉、安萍莉采用景观评价法对县级土地利用 规划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为规划提供了新的检验标准“;曹建华,杨秋林,王红 英等采用环境效果评价法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价,说明了该方法的 适用性:何有华、孙浩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县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 进行了评价,证明了采用规划手段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尹君、褚达华等运用土 地多宜性评价方法,对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研究,指出土地多宜性评价是实现多 目标土地规划的基础“;冯玉广、王华东运用协调度理论对区域p r e e 系统( 人 口、资源、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提出了p r e e 系统的描述模型。; 周炳中,杨浩等应用p s r ( 压力、态势、响应) 模型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综合评价“;张光宇,刘永清等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个系统所选择的 模型种类,包括动态仿真与回归辅助模型,该模型是用以进行土地资源的需求 预测,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念的仿真分析,来揭示土地资源的需求: 基于a h p 和p c a 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用于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 明确各土地单元的最佳利用方向和最优整体布局;模糊聚类模型,土地利用的 模糊聚类模型用以进行上地利用的分区,即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优化;模糊识 别模型,该模型用以辅助土地审批控制,即根据用户申请土地的用途及要求,在 相应的主导用途的用地片区中,识别出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土地单元,以实现土地 资源的最优和合理利用o 。 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较多。谈明洪,李秀彬等对我国城市用地扩 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子回归和偏相关分析发现g d p 的增长是用地 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3 “1 ;马其芳,邓良基等对雅安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 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策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刘秀华、陈百明、王良健、张明等主要 从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提出了不同因素对土地变化的影响”3 。 综合起来,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及其效益评价,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 特别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县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其效益评 价,更是寥寥可数,同时对土地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也鲜有报道,这也是本 文选题的原因所在。 1 2 3 对历年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回顾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经历了两轮: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9 8 7 - - 2 0 0 0 ) 采用的模式,可以概括为“用地指标 调整与规划分区相结合”。即采用综合平衡法进行用地指标调整,以实现规划期 内区域土地资源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间的平衡,指标调整所选择的规划变量是中 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 个一级类型和重要的二级类型。用地指标调整的功能 是控制区域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指标的选取主要根据各用地部门 的用地需求须测,通过综合平衡或数学优化模式,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在规划期内 的用地控制指标和调整指标,包括农业用地控制指标和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 标。一般尽量满足建设用地部门的用地需求,对耕地保护的力度不够。分区多采 4 用地域分区方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利用政 策、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划分不同的地域分区,指出各个区域的不同的土地利用 主导方向和采取的土地利用措施。 第二轮规划编制和修订( 1 9 9 7 2 0 10 ) ,主要采取指标控制和地类分区结合的 模式。即在用地指标控制下的用地指标调整和地类分区相结合的模式。由国家层 层下达三大控制指标,即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量指标和净增耕地指标, 体现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对耕地的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三大控制 指标的调控下进行用地指标调整方案的编制。县级规划要求进行规划类型分区, 各类型区成为控制指标在图上的表现。分区类型一般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 乡建设等类型区”“。 中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1 9 9 7 年以来积极而富 有成效的探索,其不仅成为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实施土地用途管 制的基本依据,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在传统资源配置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也表现出了其相应的局 限性,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的土地利用 规划对土地利用各部门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较多,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和需 求研究不多,对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考虑的不多。没有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保护生 态环境、协调社会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对 代际公平考虑的不多,对后代的土地需求考虑的不多、为追求耕地的总量动态平 衡,过分追求“占一补一”,对未利用土地开发的代际时间分配缺乏研究,对农 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时间段的合理分配缺乏研究。过于强调土地利用结构和布 局的调整,而对土地管理的其它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的 编制、实施、监督和管理的各项职能没有相应的机构来进行协调。只从国家和 地区的角度出发,规划指标分解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各级地方政府、企 业团体、农场、农民的需要缺乏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协调,对于公众参与规划的 程序和方法也没有科学的对策,从而导致规划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困难。 2 材料与方法 2 1 研究区域情况 2 1 1 研究区域概括 2 1 1 1 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邛崃市位于成都市西南部,介于北纬3 0 0 1 2 r _ 3 0 。3 3 ,东经1 0 3 。0 4 _ 1 0 3 。4 5 之间,北靠大邑,南连眉山、蒲江和名山,西依芦山和雅安,东接新津和彭山。 全市幅员面积1 3 8 4 4 平方公里,占成都市的1 1 1 ,境内地貌可分为平原、浅丘、 深丘、低中山四大地貌单元,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 2 6 4 、1 8 8 、1 7 8 9 和 4 1 4 。 2 0 0 3 年邛崃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 7 8 3 亿元,比2 0 0 2 年增加了1 3 5 ,其中 第一产业为1 2 1 8 亿元,第三产业为3 1 3 7 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 0 0 5 亿元,在 成都市域1 9 个区( 市) 县位居第十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 2 2 4 2 元。从交通条 件、经济实力、社会文化和历史渊源来比较,邛崃市的综合条件优于周边县市。 资源丰富,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化工、建材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 文物古迹众多,是成都平原西部的精品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 成了以食品工业为支柱,医药及医药包装、化工建材为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为新增长点的基本构架。 图1 邛崃市在成都市所处位置 f i gl t h ep o s i t i o no fq i o n g l a ii nc h e n g d ue lt y 6 2 1 1 2 区域发展定位 2 1 1 _ 2 1 在四川1 省域所处地位 1 9 9 8 年,省政府批复邛崃市城市性质为;成都市西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 心,以发展食品、天然气开发和旅游开发为主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 0 0 0 年四 川省委、省政府将邛崃确定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 6 个中等城市之一。 在省域城镇体系结构中,全省城镇等级分为六级,邛崃属于第四级县( 市) 域中心城镇,在成都平原城镇体系中邛崃、都江堰、彭州、崇州属同一等级。 2 1 1 2 2 在成都市域所处地位 邛崃市地处成都市域都市区的西南边缘,城镇发展主轴一绵、成雅发展轴和 成温邛发展副轴的交汇处,已进入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连成都市中心城区、 南迎雅安和藏区,区域交通枢纽和成都平原西南门户作用突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 0 0 3 2 0 2 0 年) 对邛崃市城市的功能定位是: 市域次级中心城市,成都西南部川藏线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以发展食品、化工、 轻纺及旅游业为主,是成都西南翼城镇群的重要节点。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 2 0 0 3 2 0 2 0 年) 中,邛崃市为成都市“六 大工业基地”中食品加工工业基地之一和“三大区域”中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 重点发展以白酒和造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包装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 工业3 。 表12 0 0 3 年成都市各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对照表 1 1 a b l e1 t h ep r i n c i p a l l ye c o n o m yi n d e xc o m p a r em e t e ro fc h e n g d uc i t y ,2 0 0 3 区县 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 d 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 万人排位亿元排位元人 排位亿元 排位 亿元 排位 垒市 1 0 4 4 3 11 8 7 0 8 01 7 9 1 4 28 5 9 0 78 5 8 5 6 龙泉驿区 5 1 明87 7 1 961 5 1 1 i 663 3 8 383 1 0 86 青白江区 4 0 2 41 16 5 7 491 6 3 3 7 044 1 1 141 9 2 51 2 金堂县 8 4 4 827 3 0 188 6 4 2 31 32 8 7 31 02 8 5 78 双流县 8 8 4 611 4 7 ,8 811 6 7 1 7 2 3 7 8 1 1l5 5 5 21 温旺区 3 1 3 71 26 0 ,0 1儿1 9 1 2 9 7 1 3 3 5 591 9 9 51 1 郸县 4 8 3 3l 07 6 3 l71 5 7 8 9 454 4 2 832 2 9 91 0 新都区 6 0 4 86 1 0 8 0 0 21 7 8 5 7 126 2 4 923 5 5 02 大邑县 4 9 6 89 5 8 6 7 1 21 1 4 0 7 01 12 1 9 31 12 5 6 49 蒲江县2 5 ,5 91 42 7 0 7 1 4 1 0 5 7 8 4 1 21 1 9 91 49 3 11 4 新津县 2 9 2 1 33 9 ,1 4 1 3 1 3 4 0 4 1 81 9 7 41 2】4 0 7 1 3 都江堰市5 9 7 i78 0 1 1 4 1 3 4 1 6 5 73 5 3 4 6 3 4 7 7 3 彭州市7 7 8 236 3 ,4 3 1 0 8 1 5 09 1 4 1 9 2 5 1 32 9 1 9 7 邛崃市 6 3 5 457 7 8 351 2 2 4 9 0 1 0 3 4 2 87 3 1 3 7 5 盍幽童 生2 2 墅;q z 1 3 l 业;自2q :塑3 生蜇 4 资源来源:邛崃市2 0 0 4 年统计年鉴”“。 7 2 1 2 邛崃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是土地管理和规划编制的基础,目前邛崃市土地利用现状 类型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 过渡时期适用) 的规定进行划分,辖 区内一、二级地类全部都有,三级类共2 9 个,占三级类的5 5 7 6 。土地总面积 1 3 7 7 0 5 平方公罩。根据论文分析的需要,本文着重描述一、_ = 级地类。 2 1 2 1 一级地类的分布 从一级地类来看,邛崃市土地利用现 状以农用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8 3 1 , 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其次是 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 1 7 ,主要 集中在中心城区和经济发展较快重点镇; 第三是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 2 , 图2 邛蠊市一级地类比例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裸岩石砾地、河流和滩 f i g 2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 q i o n g l a i f i r s t 涂等难利用土地。 2 1 2 2 二级地类的分伟 目前邛崃市二级地类的分布以 林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3 5 4 , 林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水口、天台山、 高何和平乐等乡镇;其次是耕地,占 3 2 7 ,以临邛镇最多,其次是牟礼、 固驿、羊安镇等分布较多;第三是居 民点及工矿用地,占8 ,4 ,以临邛镇 和固驿镇最大;第四是其他农用地, 图3 邛昧市二级地类比例 占7 6 ;第五是园地,占7 5 ,主 f i 9 3t h 。p r o p o r t i o no f q i o n g a ls ”n d l 8 ”。t y p e 要分布在大同、南宝、临邛镇和牟礼 等乡镇;第六是其他土地,占3 1 ;第七是未利用地,占2 1 ;第八是独立工 矿及特殊用地,占1 1 ;第九是城市用地,占1 0 。第十是建制镇用地,占o 7 ; 第十一是交通用地,占0 4 ;第十二是水利设施用地,占0 1 。 2 1 2 3 土地利用结构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即各土地利用现状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不 同区域土地利用特征。根据邛崃市各乡镇土地利用的特点,可以划分3 种土地利 用结构类型,即城区型、发展乡镇型、般镇乡型。 i 城区型 该土地利用类型包括临邛镇、前进镇、固驿镇、高埂镇、羊安镇、冉义镇、 牟礼镇和桑元镇,土地总面积4 2 0 5 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 0 5 4 ,是邛 崃市的核心区域。其土地利用结构有如下特点: ( 1 ) 城市化程度较高,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大 建设用地8 1 4 9 2 9 公顷占该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1 9 3 8 ,其中,居民点及工 矿用地占该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1 8 7 7 。人口密度较大,达4 5 8 人k m 2 。 ( 2 )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 按一级类统计,建设用地占占该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1 9 3 8 ,农用地占该 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7 3 7 6 ,两项合计占该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9 3 1 4 。按二 级类统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 8 7 7 ,耕地占5 2 3 3 ,两项合计占该种类型 土地总面积的7 1 1 。 ( 3 ) 其他农用地占有相当比例 其他农用地面积3 5 4 0 5 5 公顷,占该种类型土地总面积的1 1 7 4 。 发展乡镇型 包括宝林镇、茶园乡、卧龙镇、孔明乡、平乐镇、夹关镇和火井镇。土地总 面积3 1 8 1 l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 3 1 。其土地利用的特点是: ( 1 ) 园地占该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大,达8 8 1 ,是全市园地占有比 重最高的地区,地貌类型有平坝和多数缓丘。人口密度为6 9 人, j k m 2 。 ( 2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近年来迅速增加,建设用地总面积 占该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1 1 2 7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 0 7 3 。 ( 3 ) 林地占有相当的比例,总面积9 6 1 0 1 0 公顷,占该类型土地总面积的 3 0 2 l 比其余地类份额都高。 i i i 一般乡镇型 包括临济镇、道佐乡、天台山镇、高何镇、南宝乡、油榨乡、水口镇和大同 9 乡。地貌类型主要是丘陵和山地,土地总面积为5 9 0 3 8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 的4 2 8 7 ,是三个结构类型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类型,其土地利用结构特点: ( 1 ) 林地面积大,达3 1 1 3 0 7 3 公顷,占该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5 2 ,7 3 ,高 于全市平均2 8 8 1 近2 4 个百分点,是全市主要林区。由于山地比重大,人1 :3 密 度稀,是三个类型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为1 8 人k m 2 。 ( 2 ) 耕地和建设用地比重较小。耕地占该种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的2 2 1 1 , 比城区型和发展乡镇型都低,是全市唯一林地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土地利用结构 类型:建设用地最少,占6 4 5 ,比全市平均值1 2 3 7 还低6 个百分点。 2 1 2 4 邛崃市土地利用特点 i 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表示土地利用的程度,即已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土n 年j j n g = 些号舞笋。 i i 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率受地貌影响较大,以平坝区的垦殖率最高,丘陵区次之,山地垦 殖率最低。土地垦殖率即土地被开垦用于种植业的程度,一般以耕地面积和园地 面积之和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作为土地垦殖率,即: 土地垦殖率( ) = 器+ 1 。 通过计算,邛崃市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率都很接近。其中土地利用 率最高的是城区型,达9 6 3 2 ,比全市平均9 5 0 4 高1 个百分点。发展乡镇型的 土地利用率为9 4 0 9 ,一般乡镇的未利用土地面积达到了2 2 2 7 6 6 公顷,所以土 地利用率较低,只有9 3 0 7 。 同样城区型的土地垦殖率最高,达5 5 0 8 ,这是由于浚类型平坝区所占面 积比例大,丘陵、山地所占面积比例小,而且生产条件、灌溉便利适合种植的缘 故。发展乡镇型的土地垦殖率为5 0 4 8 ,高于全市平均3 8 5 8 的水平。一般乡 镇型的土地垦殖率最低,只有3 7 2 7 ,主要是这里的地貌类型多以丘陵和山区 为主,林地较多的原因造成。 i i i 土地生产率 1 0 土地生产率是土地效益的体现,是单位面积土地所创造的产值的度量。国内 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年中所创造的增加值之和,是衡量个地区经济 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 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三个方面来探讨邛崃市土地生产率。 ( 1 ) 土地总生产率( p o ) 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土地生产率可称为土地总生产率p o 。 p o =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辖区土地总面积( k m 2 ) ( 2 ) 以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邛崃市土地生产率( p i ) 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农林牧渔等生产增加总值。采用2 0 0 3 年农用 地的总面积计算第一产业土地生产率。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可反映该地 区经济发展的实力。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p 1 = 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农用地总面积( 公顷) p 2 = 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土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