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研究 广 管理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申请人张海鹰 指导教师陆林教授 摘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成了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几乎近一半的教师具有心理健康问 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人格乃至终身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提高素 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观对教师心理健康 的研究,大多针对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相 关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拟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同时溯本探源,期望探索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干预策略。 研究目的:探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寻找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并为高校教师提供自我调节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观点,遵 循“查阅文献资料一问卷调查一统计分析一讨论一提出应对策略”的思路,参照w h o 生存质 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相关文献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表现,结合重庆市地区高校教师工作、 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重庆市地区1 2 所高校中随机取样,在 预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并确定其内容;采用s c l 一9 0 量表测量,并用s p s s l o 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和分析。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4 4 5 6 ,其中男性为3 8 6 4 ,女性为4 8 5 9 。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多梦、 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工作效率低下等; 2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 3 、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一样( 随着年龄、职称等因 素的增长,心理健康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 ; 4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5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指教师职业活动本身以及管理环境、社会支持、 生活压力、社会资源等其他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损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本文从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教师职业所特有的压力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特 点和个体主观因素等方面来解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有效的 干预策略如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l 、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自我调节; 2 、学校管理组织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3 、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4 、适当减少高校教师的工作负重: 5 、提高相关待遇; 6 、提供可疏导的渠道。 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能够较好地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使有关高校采取相应的对 策,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n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r e s e a r c ho nf a c t so f 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 m e n t a lh e a l t h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 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 :z h a n g - h a i y i n g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l u l i n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t e a c h e r sh a sb e e no n e0 ft h eh o tq u e s t i o n si nr e s e n ts o c i a l t h e r ea r ea l m o s th a l f0 ft h et e a c h e r sh a v em e n t a lh e a l t hq u e s t i o n s i t sa ni m p o n a n t a s p e c to fs t u d e n t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a l s oi sa ni m p o r t a n ta s p e c to fs t u d e n t s g r o w t h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i ti st h ek e yt op u t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i n t oe f f e c t n l e r e f 6 r e ,r e s e a r c h e s o f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s h o u l db eo fv e r yi m p o n a n c e b u tm o s ta n i c l e sr c s e a r c h e d o n l yo fm i d d l e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 1 ti sn o te n o u g ht od i s c o v e r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t h i sa n i c l ed u et of i n do u tt h ef a c t s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a n dt o r c s e a r c ht h ea f f e c t i n ge l e m e n t s ,a l s ot od i s c o v e re f f i c a c i o u sw a y st oi m p r o v et h el e v e l 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a l i m s :1 1 l i sp a p e rs u m su pt h ep o i n t s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c h i n a ,s a m p l i n gi n1 2h i g h 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c h o n g q i n ga r i a ,u s i n gs p s s1 0 s o f tw a r et oc o u n tu pt h ed a t e s w a y s :i n c l u d i n gk e e p i n gt h eh e a l t h o fm e n t a l ,p r e v e n t i n gm e n t a lh i n d e ra n d b e h a v i o rq u e s t i o n s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l e v e l so fm e n t a lq u a l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w t o , m e n t a lh e a l t hm e a n sn o to n l yt h ei l l n e s so fm e n t a l ,b u ta l s os u i t i n gs o c i a ll i f ew e l la n d c o m p l e t ep e r s o n a l i t y f r o mt h e8 0 mo ft h el a s tc e n t u f y ,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r ss t u d i e dt h e 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t e a c h e r s t h e yf o u n dt h a ta l m o s t4 0 o ft e a c h e r sh a dq u e s t i o n so f m e n t a lh e a l t h nc h i n a ,i tw a ss t u d i e do n l yf r o mt h e9 0m t 1 l i sr e s e a r c hs t u d i e so nt h e b a s e0 ft h er e s u l t s0 fe a r l i e rs t a g e ,t od i s c o v e rt h ef a c t s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a n dt of i n dt h ew a y so fi m p r 0 v i n gt h el e v e l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f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 a l s ot of i n dw a y so fs e l f - a d j u s tt ot h et e a c h e r s t h er e s u l t sa r ea sf o l l o w 1 a c c o r d i n gt h er e s e a f c h ,4 4 5 6 u n i v e r s i t y t e a c h e r sh a v em e n t a lh e a l t h q u e s t i o n s m e nt e a c h e r s3 8 6 4 ,w o m e nt e a c h e r s4 8 5 9 w o m e nt e a c h e l l s i i l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m e n t a lh e a l t hi sl o w e ft h a nm e nt e a c h e r s 2 t h em a i n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q u e s t i o n sa r e n e r v u r e s ,i n s o m n i a ,d r e a m sm o r e ,p a i ni nb o d y ,s e n s i t i v eb e t w e e np e o p l e ,l o w 一黟a d eo nw o r ka n d s oo n 3 1 ti sn o t0 nt h es a m el e v e li ft e a c h e r sa r eo fd i f f e r e n ta g e 4 m a n yt h i n g sa s p e c t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a lh e a l t h 5 t h ee l e m e n t sa f f e c t i n g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f sa r et h e o c c u p a t i o n a la c t i v i t i e sa n dm a n yo t h e re l e m e n t sw h i c h h u nt h e i rm e n t a lh e a l t h t h et a c t i c st 0i m p r o v e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a r ea sf o l l o w 1 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s e l f a d j u s t 2 t ob u i l dp e r s o n a l i t yp e c u l i a r i t y 3 t 0o f f e rm o r e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4 t br e d u c et h e i rw o r k 5 t 0i 田p r o v et h e i rs a l a r y 6 t bo f f e rw a y so fm e n t a ld r e d g i n g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ic o m p r e h e n d e dm a n yp o i n t s ,e m p h a t i c a l l yt h r e wt h es t r e s so fs o c i a l s i t u a t i o n s ,o c c u p a t i o n s ,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p e c u l i a r i t y ,s u b j e c t i v ee l e m e n t so fu n i v e r s i t y t e a c h e r si nt h ea r e ao fc h o n g q i n gc i t y ,t 0 a n a l y z et h ee l e m e n t so ft h ea f f c t i o n so f t h em e n t a l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i nt h i sw a y ,w eh o p et oi m p r o v e0 u rc o g n i t i o n s o fi t ,a n dt 0h o p et h ec o l l e g e sw i l la d o p tb e t t e rt a c t i c st 0i m p r 0 v et h el e v e lo ft h em e n t a l h e a l t ho f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k e y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t e a c h e r s ;m e n t e m e a l t h ;t a c t i c s i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砍海鹰 签字日期:如笤年3 月如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槲:猷鳙导獬:缈 签字日期:厶晚年3 月2 。日 签字日想茹髫年、7 月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罩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在高校,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保证其教学质量与 科研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压力不 断增大,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乃至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健康。因此,高校教 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范存欣等在2 0 0 2 年广东省教育 工会基金项目资助下完成了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 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 3 9 0 ;2 0 0 4 年1 2 月6 日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工 作卷怠指数 上显示,5 0 3 4 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卷怠,说明几乎一半的 高校教师具有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通常包含有复杂的文化、社会和个体等诸多因素,因而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遗憾的是很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关注到高校教师心理健 康问题的现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对高校教师以至高校本身以及学校教育 具有重大影响。也有不少研究只探讨教师个体的因素,而忽略的社会文化、社会 环境、组织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关于教师的心理问题的本 质,除了个体的因素,还应该从组织环境、社会支持等社会关系出发来全面分析。 随着社会越来越向文明化发展,一方面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却是对于人的全面异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产生。近年来越来越 频繁的教育制度改革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对学生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对教师群体 心理健康的关注。尤其是高校教师。然而在笔者查阅的众多资料中,对教师心理 健康问题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对中小学教师身上,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相对较少。 高校教师一方面要面对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困扰( 如教学工作量加大、学 生生源质量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等) ,另一方面要随着不断加快的社会进程 更新自身的知识,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甚至还要兼顾家庭,照顾子女 和老人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足够影响到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再加 上学校组织管理不合理、人际关系不和谐、个人意外事件等因素,高校教师的心 理健康问题就更值得关注。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个性、人格乃至终身发展,同 时也是学校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本文拟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同时溯本探源,期望探索 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干预策略。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2 1 国际相关研究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有 利于发现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水平,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上个世 纪8 0 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就开始从事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1 9 8 6 年戈麦尔奇 ( g m e l c h ,1 9 8 6 ) 等人对美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术机构的成员进行的全国性的 调查研究,尽管他只发现了学术生活压力的独特性和多维性,但是开了教师心理 健康研究的先河。英国学者费希尔( f i s h e r ,1 9 9 4 ) 通过对苏格兰两所大学的8 5 名 教师的一段时间的生活分析,指出心理压力是大学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特点。他 也没有着力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但是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了显要的 位置,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英国的阿伯瑟里( r e d aa b o u s e r i e ,1 9 9 6 ) 从大学教 师的压力源及其相应的压力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他们 生活中最重要的压力原因( 7 4 ) ,其次是家庭需要( 4 4 6 ) 、时间限制( 2 9 ) 、经济 困难( 2 2 9 ) 、与他人关系( 1 5 7 ) 、健康问题( 8 9 ) 。工作中主要压力源是搞研 究( 4 0 3 ) ,其次是时间限制( 3 9 6 ) 、与同事关系( 2 6 8 ) 、教课( 1 8 6 ) 、领导行 为( 1 8 6 ) 及学生需求( 1 5 2 ) 。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经开始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 康的表征。在美国,至少有6 8 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美国学者社会心 理学代表人物马勒诗( m a l a c h i ) 和佩斯从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上分析教师心理健 康的表现式: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 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学生:减少接触,拒绝 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学生,用标 签式语言来描述学生:对同事多疑;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即觉得无 效能、缺乏适应性等等。这些研究基本上揭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美国 教育协会也作了一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 7 5 的教师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 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 0 在情绪及社会方面不适应;2 0 需要特别帮助; 3 0 感到 极度不快,并且不易与人相处等。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干扰到教师自己以 及家人、同事和工作效率。t r a v e r s 和c o o p e r 在他们合著的t e a c h e r sa n dp r e s s u r e 一书中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谓“心力憔悴u m o u t ) 。和普通人相比, 教师处于一种心理紧张和工作不满意的高危水平。 n a t i o n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h e a dt e a c h e r s 在2 0 0 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 0 受访者在过去 一年因为压力问题去看过心理医生,2 0 认为酒精摄入过多,1 5 的人认为自己 的酒精依赖者,优秀教师不断流失。在美国1 9 9 8 的统计显示,有1 5 的教师离开了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学校去寻求其他的工作。c a d r e 研究发现,那些承认可能要在今后两年内离开教学 的教师比他们没有表示离开的同事承受着更高的心理压力的水平,这些潜在的跳 槽者显示了更多的情感疲惫、个性丧失以及工作的完成能力。为了弥补不断流失 的教师,政府为培训新教师需要支付了一大笔费用,因此,m e h o w 认为以培养新 人来解决教师短缺问题是错误的想法,而应该想办法留住教师,因为教师的交换 过于频繁不但会影响高校科研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教师 压力、改善管理环境、提供社会支持等才是留住优秀教师的最好的办法。 2 1 2 国内相关研究 在我国高校,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保证其教学质 量与科研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面对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压 力不断增大,导致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乃至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 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在心理健康的早期研究上, 很多人只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关注较少。随着社会对教师关注的提 高,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人们 充分的关注。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 的重视。有的学校已经建立了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机制。 不少地方教委也开始设立相关的研究课题,以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学者统 计,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心理卫 生领域的权威性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为例,上个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内各 学术期刊有关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开始较多地出现。这些文章中,有些从理 论上分析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以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提出解决 教师心理问题的方式、策略等。有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4 8 到5 1 2 3 。中国教育报甚至在头版位置专门撰文惊呼“近一半的教师有心理问 题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许多人对不同的数量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见 解,但教育工作者、家长、学者等纷纷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始 探究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即教师心理 健康的现状。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健康成长,为学校教育建设良好的心 理环境氛围。 2 2 本研究的意义 2 2 1 理论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到上个世纪8 0 年代中期才被人们重视。随着高校的扩 招,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影响 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第二章文献综述 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据调查,几乎近一半的教师有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所 以,如何维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促 进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 作,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教育和教学中充满激情,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 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 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 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积极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 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 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 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自 身的身心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 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 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 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 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 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 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 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 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 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对人 的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最后,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期望社会 普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相关的干预机制,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和整体素质。 2 2 2 实践意义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行为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 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 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 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 1 )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在职业活动中, 存在着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及自尊心的冲突。特别是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 面临新时期多元的价值观,教师如何防止自己内心发生波动或倾斜,减少内心冲 突。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 2 ) 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教师职业劳动的一系列特点,影响着教师的心 理。比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教师承载着很重的工作,在身体和心 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 3 )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和普通人一样,也同样存在生存和发展问 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就会形成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 患者可能对家庭、社会、学生、学校构成一定的威胁。 随着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教师自身也越来越加强了自我保 健的意识。学校管理组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但是心理健康的维护是 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观念上要更新外,还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策略。本研究旨在让 高校教师自身加强心理健康意识的同时,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调适方法,同时提醒 社会尤其是学校管理组织加强教师心理保健措施,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2 3 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拟通过调查,从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现状出发,探索高校教师心理健 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为高校教师自 我调节和学校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拟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与探讨: 第一部分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第二部分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 状及其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 心理健康( m e n t a lh e a l t h ) 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 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 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 3 1 心理健康的含义 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心理健康一般有四种含义:( 一) ,正常亦即健康 状态,是以有无心理疾病为判断标准的;( 二) ,正常亦即平均状态,。从统计学 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问范围的属于正常;( 三) , 正常亦即理想状态,正常是用来评价行为而非描述行为;( 四) ,正常亦即适应 过程。心理健康的人能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对这个问题,不同 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上述心理健康概念仅仅描述了心理健康的有关现象, 尚未把握到心理健康最一般的规定性。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 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 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 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虽是一个终 生相随的人生课题,但却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 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 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亦即产生心理病变。 3 2 ,b 理病变 心理病变状态一般是由心理健康状态转化来的。是来自个体心理、社会文化、 生物等诸多方面的。这里首先讨论造成心理病变的心理原因。一般说来、心理疾 病的心理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心理追求、偏见、低下的挫折承受力、不良的心理习 惯易受暗示性等等。其一,不良的心理追求是对自己有害的心理追求。如有人过 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关心自己的健康本身是好事,但一过分,便易出现偏差。 一遇不适便怀疑得了某种绝症,夸大、自我恫吓、形成相应焦虑、恐惧,并想方 法消除之;从而导致某种神经症。再如钟情幻想,但若沉溺于幻想,到幻想中寻 求心理满足而逃避现实。则往往成为某种变态人格的契机。其二,偏见是由于意 向上的好恶而规定的扭曲对象的偏颇的认识倾向。人们难免有偏见,但导致心理 病变的偏见是笃信躬行的偏见。为了证明自己的偏见,往往挖空心思,努力从自 己的观念内或现实中寻找、编造根据,久而久之,导致自己的某种心理病变。其 三,低下的挫折耐受力使人经不起挫折,形成对诱因的夸大倾向和逃避行为。其 四,不良的心理习惯积累着病变的诱因。其五,易受暗示性导致自我扰乱等。这 6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 些心理原因不见得会导致心理疾病,但心理病变往往离不开这些心理原因。 导致心理病变的还有一系列社会文化原因。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体系 中,是一定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的承担者和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在长短不等的社 会生活中,通过学习劳动、创造吸收社会文化,按照社会文化的要求组织自己的 生活来建立种种社会关系。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既能建立协调的社会关系,也会 形成某种对立的失衡的社会关系。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会承受来自社会的打击、 压力。对于这些压力,一般情况下,个人能够合理地加以统一。但若一系列生活 事件接踵而来,社会压力超过人的承受能力时,就可能产生焦虑、恐俱等反应甚 至导致病变。总之社会关系上的失衡、社会压力的超量,是导致心理病变的一 个重要原因。 3 3 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特征 3 3 1 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 有学者指出,教师心理健康应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特别是情绪 健康,具体包括: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自己的专业;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 系;有上进心、进取心;有同情心、宽容心、忍耐心;有感受情绪和控制情绪的 能力。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除了应该与其他人群遵循同一个心理 健康的个体标准外,应适当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确立教师的心理健康 标准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认知能力;二是情绪反应;三是意志品质;四 是人际关系;五是人格结构;六是自我意识。归结起来有六点: 1 ) 、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角色; 2 ) 、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 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教师的情绪稳定,心理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 3 ) 、教育的独创性。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能创造性地工作, 不人云亦云; 4 ) 、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 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5 ) 、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 极态度。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的关系。 6 ) 、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 展的教育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总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处于较高的水平,应该属于“严重病态、 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四个等级中的常态和很健康两种。因为教师的心理健 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人格乃至终身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提高素质教育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 的关键。同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 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处于第四等级,一般的教师起码要达到第三等级,也就是说, 优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高于一般教师的标准。 3 3 2 教师心理健康的特征 心理健康既然是个体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发 展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必然就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我们不妨从下面 的列表中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特征。 编号指标分类心理特点列举 1身份认知自知身份和潜在优势、劣势 2教育心理环境教育观、心理环境的稳定性、乐脱性 3教育独创性独立或受暗示性、果断或寡断、进取或萎缩 4 教育焦虑排干扰、适应的焦虑水平 5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心理气氛 6 适应与改变应变能力、改造环境 3 3 3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它教育学生、影响家长, 也感染周围一切有关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 影响学生到的学习质量以及个性成长。在教师身上的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 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家长的心理不健康至多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一个教 师如果有心理缺陷,就会影响到一批的学生。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某 种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影响的烙印。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 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首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同时,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 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 的必要条件,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因而与其事业成就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 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 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具备健康心理的 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 8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及特征 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 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 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 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 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其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如果我们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寻求其他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其 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掘出教师自 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 实处。 此外,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为教 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 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 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教师作为心理学的个 体,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失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 产生心理疾病,教师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教育事业不利。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及其他 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品质,而且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对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第四章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 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学生个 性、人格的塑成乃至终身发展,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 越来越多。但众多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4 1 重庆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 和科研任务也越来越重。此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教师面 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都可能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2 0 0 2 年在 广州市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检测,被测试的教师中3 1 5 l 的有轻度心理障 碍,1 2 3 7 有中度心理障碍,2 1 已构成心理疾病,6 9 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并有 较高的嫉妒和焦虑情绪。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笔 者只在重庆市取样,对重庆市地区的1 2 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4 1 1 对象及方法 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针对重庆市的1 2 所高校教师,共发放了问卷8 0 0 份, 回收7 5 1 份,剔除不合格问卷8 0 份,余下有效问卷6 7 1 份,占发放问卷的8 3 8 8 。 其中男性教师3 9 2 人,女性教师2 7 9 人。3 0 岁以下的2 8 6 人,3 0 4 5 岁的2 4 9 人, 4 5 岁以上的1 3 6 人。问卷采用五级评分制,根据症状分为正常、轻微、中度、较 重和严重五个等级,分别评为o 、1 、2 、3 、4 分。 测试工具:参照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一9 0 ) ,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对参加 调查的教师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被调查者现场答卷并收回。回收的问卷经编号 后,将所得数据录入数据库,用s p s s l o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4 1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本地高校教师中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 4 5 6 ,其中男性为 3 8 6 4 ,女性为4 8 5 9 。有强迫症状的占1 0 3 ,有偏执心理的1 7 4 ,有人际 关系敏感的2 4 4 ,有躯体症状的1 1 6 ,有抑郁症状的6 8 8 ,有敌对情绪的 3 0 2 ,有睡眠障碍的5 3 9 。其中女教师普遍高于男性。具体数据如下表: ( 以 下表格采取三线表格式) 表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n = 6 7 1 ) 1 0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四章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5 _ h h _ _ * h - _ _ _ ” 。一h y m q n - - 一h m “* h h “m 总症i 毗i ;口l 生躯l 本强迫人际抑郁焦虑 状借项目痛苦化症繇 数数水平敏盛 o 5 83 3 41 5 3o 4 30 8 60 6 3o 7 30 5 9 o 3 51 5 10 5 0o 5 1 o 5 0 0 4 5o 5 7 0 4 1 敌对恐怖偏执柑中其他 病 o 7 2o 2 60 5 4o 4 3o 5 7 o 6 40 4 2 o 4 7 0 3 3 o 4 5 表2 :高校教师心理异常人数比例( n = 6 7 1 ) 人际关 总分阳性项躯体强恐精冲 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其他 7 0 目数溜化迫症怖病性 敏感 人 1 5 6 1 7 22 21 61 6 44 61 0 92 0 36 21 1 7 6 21 0 9 数 匕够0 9 2 3 32 5 61 1 61 0 32 4 46 8 81 6 33 0 21 7 49 31 6 3 3 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是总分超过7 0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 3 个,或各因子 分超过1 分。从表2 可以看出,总分在7 0 分以上的有1 5 6 人,占2 3 3 。阳性项 目数在4 3 项以上的有1 7 2 人,占2 5 6 。各因子分超过1 分的人数比例如表1 。 表3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s c l 一9 04 项因子分比较 性别人数躯体化强迫敏感焦虑 男3 9 21 2 3 0 3 61 6 l o 5 71 5 9 o 5 31 4 6 o 4 6 女 2 7 91 - 4 0 0 1 11 8 0 0 3 51 8 6 0 3 31 - 5 7 o 2 9 t 值6 6 44 1 46 2 92 9 5 p 值 o 0 l o 0 1 o 0 1 0 0 l 由表3 可见,女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等因子分高于男性。 可见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 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 景,使女教师承受比男教师更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 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 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