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pdf_第1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pdf_第2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pdf_第3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pdf_第4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j , - l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岁太友闩 日期:力叼p 年6 月岁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 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 学位论文。 yt l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步f 如导师签名: 日期:切口年石月f 日日期:年月日 从鸡足山志的编纂和流传 看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 摘要 历代对徐霞客的讨论和研究,大都围绕他游历名山大川和晚年万里西南游为 主题而展开。在徐霞客西南游过程中,不仅在佛教圣地鸡足山逗留数月之久,而 且编成了一部鸡足山志。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志书已经失传,但徐霞客游记中却 保留了志书的目录和框架,从中体现出徐霞客对传统沿革地理学的尝试和追求。 这部志书之所以会保存在游记中,是因整理者之一季梦良为了弥补三个月游记之 阙。尽管该志在后世没有像游记那样倍受关注,但通过“以志观记”,或可为我 们重新认识徐霞客游记的历史地理学价值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 本文主要根据游记中关于鸡足山的相关记载及其现存的各种鸡足山志, 探究了徐霞客版鸡足山志的编纂过程,进而重新定位游记地理学的价值。徐霞客 游记成书于明代后期,与其将之生搬硬套到现代地理学的学科框架中,不如把它 置于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学术脉络下进行理解,这在他前往西南溯源寻脉以及编修 鸡足山志的经历中展现无遗。 关键词:鸡足山志;徐霞客游记;沿革地理 t h ev a l u eo ft h et r a v e ln o t e so fx ux i a k e a c c o r d i n g t oc h o r o g r a p h i e so fj i z uh i l l a b s tr a c t i nt h e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t h ec o r eo f x ux i a k er e s e a r c hi st h ep e r e g r i n a t i o no f h i mi n s o u t h w e s to fc h i n a , i nh i sp e r e g r i n a t i o n , x ux i a k ew r o t eac h o r o g r a p h yo fj i z uh i l l 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 , t h ec h o r o g r a p h yi sl o s t t h i sa r t i c l ep l a c e sg r e a te m p h a s i so nt h el o s t c h o r o g r a p h yo fj i z uh i l lb yu s i n g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s e a r c h f o rt h ec h o r o g r a p h yo fj i z uh i l l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y b eg i v e sa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t o r e - r e c o g n i z et 1 1 et r a v e ln o t e so fx ux i a k e t 1 1 i s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c o m p i l i n gb yt h er e c o r di nt h et r a v e ln o t e s o fx ux i a k ea n dt h ee x i s t i n gc h o r o g r a p h i e so fj i z uh i l l a n dt h e ns e t sf o r t ht h ev a l u e o fg e o g r a p h yo ft h et r a v e ln o t e so fx ux i a k e t h et r a v e ln o t e so fx ux i a k ew a s c o m p l e t e d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ti sb e t t e rf o ru st or e s e a r c hi ti nt h es y s t e m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g e o g r a p h yt h a ni nt h em o d e mg e o g r a p h yf o rh i se x p e r i e n c e si nt h e s o u t h w e s to fc h i n aa n dj i z uh i l l k e yw o r d s :c h o r o g r a p h yo f j i z uh i l l :t h et r a v e ln o t e so f x ux i a k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g e o g r a p h y l i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导言1 第一章徐霞客万里西行5 第一节西南溯源寻脉“5 第二节明末士人游记1 1 小结1 4 第二章游山撰志徐霞客鸡足山修志经过1 6 第一节初游鸡山,受托修志1 6 第二节再游鸡山,编撰山志2 9 第三节志书的流传及相关问题3 5 第三章从文学作品到地理学著作3 9 第一节游记成书过程和“以志代记 3 9 第二节清代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定位4 4 第三节民国以后对游记的定位4 7 结论。”5 l 参考文献5 4 附勇匙 后记6 7 i i i 垦言 寸目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徐霞客作为一位旅行家,用尽毕生精力游历名山大川, 晚年更留下万里西南游的壮举,他“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1 ,留下了徐霞客 游记2 ( 以下简称游记) 这部地理学和文学名著。 对于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论,从他在世的时候开始,迄今已经3 0 0 多 年。2 0 世纪以来,更有许多相关著作问世,围绕徐霞客这一名字所“建构起 来的各种研究,蔚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 的研究,发表文章超过1 0 0 0 篇,出版著作、资料和各种版本的徐霞客游记 已超过1 0 0 种。3 由于所站的角度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历代学者对于徐霞客及其 游记的认识和定位亦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徐霞客是旅行家、文学家、地理学家, 因此有人就认为他的游记是导游手册、历史实录、文学著作,更是一部地学百 科全书。在2 0 世纪9 0 年代,徐公持认为“这种种看法,虽各有相当道理,但 还是值得仔细推敲。从徐霞客的为人处世态度去把握其壮游的性质,去把握游 记之性质,故游记亦为寄情山水的纪录,是一部文学杰作。 4 而柳文龙与 张贵祥却因在徐霞客的游记中看到了大量关于岩溶地貌、火山现象、地热资源 和水文等的考察、研究和记载,认识到徐霞客在地理学上所作的贡献,进而认 为他是世界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学家,5 而这一认识,最初来源于2 0 世纪 初叶的著名地理学家丁文江。 在丁文江之后,许多学者效仿其评论游记时所秉持的现代地理学学科 本位,遂将游记置于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即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1 网库伞书总目( 2 ) 卷7 1 史部2 7 地理类4 ,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1 9 0 8 页。 2 本文选择的徐霞客游记的版本:褚绍唐、吴廊寿整理,一卜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 9 8 7 年版。其内容: 卷一上下、卷阳下至卷十上采用乾降四十1 年徐镇刻本( 乾隆本) 为点校底本,卷二至卷网卜采h j 季会明 钞本( 季本) 为底本,卷十下附编比乾隆本有增加;有附录。校勘对照:徐建极钞本( 徐本) ,陈泓精钞 本( 陈本) ,杨名宁钞本( 宁本) ,叶景葵藏史夏隆序本,叶廷甲刻本( 叶本) ,丁文江本,国学基本丛书 本。 3 朱惠荣:徐霞客与 ,中华书局,2 0 0 3 年,第8 页。 4 徐公持:寻山访友,远游如致身略论徐霞客壮游及其 之性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阴市 人民政府编徐霞客研究第2 辑。学苑出版社,1 9 9 8 年2 月,第5 4 页。 6 柳文龙、张贵祥:徐霞客及其地理贡献,山西教育学院学报第3 卷第l 期( 2 0 0 0 年3 月) ,第7 页。 的二元框架之下,以此凸现游记的地理学价值。比如于希贤在徐霞客游 记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科学价值6 一文中,强调游记中记录了大量关于气 候和湖泊的内容,这些材料对于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时期湖泊分布具 有重要意义;唐锡仁论徐霞客的地理思想与方法7 则是从徐霞客实地考察和 描述记载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其地理学思想和方法。毫无疑问,他们均立足 于西方地理学的体系来理解徐霞客游记。吕锡生曾在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历史 定位一文中说:“判断徐霞客游记的性质,不能因其游记之名而定其 属性,也不能因其终身投入旅行而定其属性,决定其属性的关键在于游记 本身所记载的内容。”8 如果说游记在徐霞客生前只不过是同记体的游历记录,那么它怎样在 后代逐渐占据地理学的一席之地呢? 后人又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出于什么样 的目的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定位的呢? 只有放在游记编纂、流传的知识 脉络中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较为恰当地理解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地位及其影响。 清代四库全书首次将徐霞客游记编入史部下面的地理类,划入地 理学范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论是: 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而 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 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宏祖 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 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 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 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 也。9 由上可见,四库总目的编纂者首先认为,游记是一部内容涵盖丰富的日 记体的纪游实录;其次,所记内容乃是作者的所见所闻,真实性较高;再次, 历代志书中缺少有关滇黔荒远地区记载,而徐霞客的游记中包含了大量关 于西南山川地理的描述和分析,是对西南地区资料记载的补充;最后,游记 6 于希贤:徐霞客游记存历史地理研究巾的科学价值。社会科学战线1 9 8 0 年1 期。 7 唐锡仁:论徐改客的地理思想与方法,河北大学学报1 9 8 5 年第2 期。 。| f ; 锡生:徐霞客及其游记的j 力史定位,江南文史2 0 0 7 年5 月,第5 9 页。 。四库全书总目( 2 ) 卷7 l 史部2 7 地理类4 ,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1 9 0 9 页。 2 涵盖的内容丰富,尤重山川地理考察,因此被认为是山经和舆志的补 充。 这样的评价,基本上立足于传统沿革地理的立场。虽然徐霞客游记并 不是地理学的专篇,而是日记体的纪游实录,但是若只将游记视作舆地之学的 补充,也未尝不可。至于纂者认为游记“未尝有意于为文 ,则尚可商榷。 例如,徐霞客在西南万里游的过程中,在云南鸡足山逗留数月,编成了首部鸡 足山志,这恰恰是他有意于文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他对传统沿革地理 学的一种尝试和追求。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志书不仅后来失传了,而且也始终 没有像他的游记那样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在表面上或许与志书的失传有 一定关联,实则隐含了后人对于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知识建构过程中所做的 有意选择。 对于这部志书失传的原因,已无从考证,但是在目前流传的徐霞客游记 的主要版本中,均附载有这部志书的志目和志略,使我们大致可以领略徐霞客 撰志的主要设想。另外,盘江考、溯江纪源、滇中花木记、随笔二则、 永昌志略、近腾诸彝况略、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附篇,也是在其 西南游过程中撰写的,其中不乏地理学专篇,同样体现出徐霞客对于传统地理 学的认同。但是,历代学者在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定位时,大部分都只看到他 的溯江纪源“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 1 0 近代学者丁文江甚至据此提出了徐霞客地理上的重要发现:南北盘江之源流; 澜沧江、潞江之出路;枯柯河之出路及碧溪江之上流;大盈、龙川、大金沙三 江之分合径流;江源。1 1 于是判断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但是几乎没有学 者,把游记之附篇,置于游记自身的文献系统中来探讨和定位徐霞客及其游记 的地理学价值。 前人已有不少对鸡足山志的探讨和研究。侯冲从鸡足山志所存志 目出发,就该志的卷数、内容、性质与影响略作考证,凸显了它在鸡足山研究 和鸡足山修志史上的地位。1 2 卢永康在徐霞客 是云南最杰出的山川志 文中,探讨了徐版鸡足山志“由天而人 的编目方法。1 3 周如汉则略论 ”钱谦益:徐霞客传,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_ 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2 0 1 页。 “谭其骧:论丁文江所谓徐隧客地理上之重要发现,长水集上,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第4 3 0 页。 珏侯冲:徐霞客 初考,民族艺术研究1 9 9 5 年第1 期。 ”卢永康:徐改客 是云南最杰出的山川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 9 卷第5 期( 1 9 9 7 年1 0 徐霞客与地方志一文中,简要论述了徐霞客所修这部志书从读志、用志、明 志到修志的飞跃。这些研究使我们对徐霞客与鸡足山,及其编修的鸡足山志 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它们从仅存的志目和志略来进行探讨,对了解志书的整 体框架和编目是一定的意义,而除了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之外,对文本背后 的历史语境关注得还是不够,也没有从更深层次发掘鸡足山志与游记 之间的内在关联。尽管这部志书已经失传,仅仅从框架等方面来确认其主要内 容并非明智之举,但鸡足山志略和志目以及其他附篇为何会窜入游记之中? 却 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过去很少有人从这些材料出发,探讨徐霞客的地理学 思想与传统舆地之学之间的关联。通过追溯后代对游记的整理和传抄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些附篇是如何被收入到游记中的,这对于重新看待和定位徐霞 客及其游记具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要将徐霞客及其游记,重新放回到传统舆地之学的解释体系中,对其 定位,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徐霞客是在什么背景下,出于什么目的去西南考察的? 为何他会为鸡足山编修志书? 他是怎样应用传统地理学的方法在鸡足山进行游 历考察的? 而他在鸡足山编修志书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他编的这部鸡足山志 又是如何流传并影响后世编修鸡足山志的? 除了在鸡足山修志外,他还撰 写了哪些舆记志书? 后世又是站在什么角度上去定位他及其游记的? 欲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会对徐霞客所处的时代进行一个深入地了解, 通过分析游记产生的社会和学术背景,弄清徐霞客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知 识体系形成的过程。接着,追述他晚年西南之行的目的,并通过游记及相关资 料的记载,回顾其游历鸡足山的过程,探索其修志的原因和背景,以期探寻出 文本和文本创作背后的历史,进一步揭示出他的地理学思想。然后,通过游记 成书的过程,认识现存的鸡足山志的志目和志略,及其他舆记志书的残余 是如何通过游记被保存下来的,在此基础上,以志观记,探讨出志与记的关系。 最后,文章拟对游记进行重新定位,阐释游记如何从一部日记体的作品转 换成为地理学著作。 月) 。 “周如汉:略论徐霞客与地方志,中国地方志1 9 9 6 年第3 4 期。 4 旅行 由浙 归。 样的 体系 高的位置,称他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而游记则具有重大地理学价 值,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开辟了我 国地理学上考察自然、系统地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完全是今人站在现代地理 学的角度对他及其游记的解读,而真正要了解他万里西南行产生的原因,以及 他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还是要回到当时传统地理学自身的发展脉络中。 徐霞客游历天下的时间大体是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大概属于晚明时期, 这一时期,“比起前代来,晚明文人不但只是一般的好游,更进而耽于山水,好 游成癖,甚而成痴。这是前所未有后所罕见的现象 。1 6 晚明时期,王朝对人口流动的严密限制已经大大减弱,社会的流动性大大 增强。一些士人开始摒弃空谈性理的风气,向经世致用转变,走出书斋,迈向 大自然。他们或借官符周游四方,或以经世致用为治学圭臬,走出家门,观察 世界,1 7 希望能寄情山水,以达到自我的解脱。旅行也因此成为一件正经事,一 埔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徐霞客游记附录,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7 页。 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笑系,复日i 学报2 0 0 5 年第i 期,第7 3 页。 1 7 魏向东:晚明求适思潮与士绅休闲,江苏社会科学历史学研究2 0 0 9 年第1 期,第1 9 9 页。 批士人走出书斋,游览名山大川,观察社会风情,并以此为时尚。 每个人出游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只是想寄情山水,将山水与其合为一体, 以其为主,而以山水为宾,因此他们在游历过程中也只是对山水的欣赏,希望 狎山水而娱己,以达到抒发自身的感情开阔心胸的目的。这与历朝历代的山水 之好,虽有程度之异,尚非明代所特有。而明代特有的现象是,士人出游不再 局限和满足于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对奇风异俗的猎奇,却是有意识的进行实地 考察和分析,他们以实地考察为方法,对山水的景色进行细致地描写,把出游 的目的从娱乐进而转向求知。1 8 徐霞客正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在阅读过一些 图经志籍后,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图经志籍的记载多有不实之词,牵强附会,以 至谬种流传,于是他决定要亲自考察山川大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来了 解地理的真实面貌。 出于“山川而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的疑问,他决定要“故穷九州岛内 外,探奇测幽,至废寝食,穷下上,高而为鸟,险而为猿,下而为鱼,不惮以 身命殉。1 9 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在前人对地理学所记内容的深度方面更加翔实。 又因为“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纪载来, 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2 0 则是希望在前人地理学 所记内容,从广度方面去拓宽。而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对地理 想象记述的理解。 为了更正前人关于地理等记载的承袭和附会,考察江河之源,探寻三大山 脉实际的分布,他确定了西南之行,并在有生之年实践了这次壮游。关于这个 目的,吴国华为其写的圹志铭中也曾提n - “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 河发源,寻三大龙脉”。2 1 徐霞客为何要不远万里去探江河之源,是与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了解和掌握 山川的来龙去脉有关,历代都有寻江河之源的活动。2 2 徐霞客也正是在这个背景 的影响下去寻江河之源的。 关于江源的学说,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提出“岷山导江 之 ”周振鹤, 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第7 5 页。 ”吴困华:徐霞客圹志铭,徐改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 n 版社,1 9 8 7 年,第11 8 9 页。 ”陈函辉:霞客先生墓志铭,徐霞客游记卷l o 下附编,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9 4 页。 2 1 吴困华:徐霞客圹志铭,徐改客游记卷l o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8 9 页。 ”赵荣: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增订版) ,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第1 4 0 页。 6 说,影响很久远。尽管有人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河流长度,推论汉代 人可能已经知道金沙江,甚至知道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要长于岷江,而到了隋 唐时期,人们对长江的认识范围或已扩展到金沙江的上游,将通天河上游视为 长江的正源,但这更多地是站在今人立场上的有意拔高。由于尚书禹贡 在中国古代被奉为“经典,“岷山导江之说从来也没动摇,一直盛行于文丛 学林之中。 徐霞客曾说过“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 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 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 2 3 他只看到长江在入海处的水量很大,知道其发源于岷 山,而不知道它的源头究竟有多远,因此希望探索其源委。之后他通过实地考 察获得认识,又与从书本上获得的认识,发生了冲突,更促使他去寻求真相。 他从书本上知道河源要远于江源,提出“何江源短而河源长也? 岂河之大 更倍于江乎? 但是当他游历到河南时却发现黄河“其阔不及江三之一,岂江 之大,其所入之水,不及于河乎? ”对此很是疑惑,然后他“迨北历三秦,南 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而知入河之水,为省五,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南直隶;入江之水,为省十一,西北自陕西、四川、河南、湖广、南直,西南 自云南、贵州、广话、广东、福建、浙江,计其吐纳,江既倍于河,其大固宜 也。 弄清了江水为何大于河水的原因,而根据他西南的实地考察,也得到了长 江是发源于金沙江的认识。徐霞客之所以能正确明辨长江的正源是金沙江而不 是岷江,并且分析出江水大于河水的原因,正是他根据实地考察作出判断的结 果。2 4 他探江河之源的过程被详细记录在溯江纪源一文,并收录在游记 中。“牧斋以为( 徐霞客论江源引者注) 能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 禹贡所未及。”2 5 钱谦益的这一评论表明,徐霞客的观点的确产生了很大影 响,而溯江纪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关于河源的传统认知。 徐霞客寻求三大龙脉亦是其西南探险的主要动力之一。寻龙脉属于中国古 代源远流长的山脉知识体系。“龙 一词经常地出现于传统地理学的话语体系中, ”徐霞客游记卷1 0 上溯江纪源,一卜海古籍m 版社,1 9 8 7 年,第1 1 2 7 页。 2 4 赵荣:叶l 困古代地理学史( 增订版) ,商务印节馆,1 9 9 7 年,第3 2 页。 “胡渭撰,邹逸麟整理禹贡锥指卷1 4 下附论江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第5 7 0 页。 7 用来形容山脉的走向、形势、起伏和变化等。拍关于龙脉的讨论,在中国古代一 直都没有中断过。 唐代开元年间,僧一行提出山河两戒说:“天下河山之象,存乎两戒。北戒, 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于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太行, 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自秽貊、朝鲜,是谓北纪。南戒,自岷山、蟠冢, 负终南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江、汉, 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为南纪。”2 7 按照文化和 族群认同的标准将宇内山脉分为两大山系,从而开创了后代以传统王朝疆域为 标准讨论中国之“龙脉的传统。 唐末五代时,杨益在撼龙经中提出了四派说:“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 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 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惟有南龙人中国,胎宗孕祖来奇 特。2 8 这四派中只有南龙入中国,其他都已超出中国的疆域范围。有学者以为 是从亚洲来看山脉分布的系列,2 9 实际并不确切。以“须弥山”为中心,无疑更 符合佛教世界观中“南瞻部洲的地域范围。 到了宋代,朱熹也有关于中国三大龙的学说: 天下有三处大水,曰黄河、日长江、曰鸭绿江。今以舆图考之,长江 与南海夹南条尽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尖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夹北 条尽于辽海。 三大龙基本上在北宋王朝的疆域之内,三大龙脉说因此受到宋人之追捧。 明代万历年间,王士性在中国古代山系学说的基础上,在五岳游草中提出 了一个详细的三大龙脉说: 昆仑据地之中,四傍山麓,各入大荒外。入中国者,一东南支也。其 支又于塞外分三支,左支环鲁庭、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数千里,出 为医巫阁,度辽海而止,为北龙。中循西番,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 江右者,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关,左渭右汉,中出 “于希贤:中国传统地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0 7 1 0 8 页。 ”徐善继、徐善述:地理人子须知第2 册论山河两戒,台湾武陵m 版社,1 9 9 1 年。 ”杨益:撼龙经,李困木编地理大伞一集卷7 ,明崇祯三多斋刻本。叶l 华易学典籍网。 ”杨文衡:论千士性的地理学成就,自然科学史研究第9 卷第l 期( 1 9 9 0 年) ,第9 3 页。 ”徐善继、徐善述:地理人子须知第2 册论三大龙脉络,台湾武陵出版社,1 9 9 1 年。 为终南,太华,下秦山,起崧高,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千里,起太 山入海为中龙。右支出吐蕃之西,下丽江,趋云南,绕落益、贵竹、关岭 而东去沅陵,分其一由武冈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 过九嶷、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过庾岭,度草坪去黄山、天 目、三吴止。过庚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盘山,右下括苍, 左去为天台、四明,度海止。总为南龙。 王士性划分山系的根据与朱熹样,也是“以水为断,“惟问水则知山”, 但他将三大龙脉的起点西移至昆仑山,其中南龙从吐蕃下丽江,显现出与宋儒 的不同。徐霞客远赴西南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探寻南龙,他本人关于龙脉的知 识储备也与王士性如出一辙: 今详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中界之,特短。 北龙亦祗南向半支入中国;俱另有说。惟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 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经石门、丽江,东金沙、西澜沧,二水夹之。环滇 池之南,由普定度贵竺都黎南界,以趋五岭,龙远江亦远,脉长源亦长, 此江之所以大于河也。不第此也:南龙自五岭东趋闽之渔梁,南散为闽省 之鼓山,东分为浙之台、宕,正脉北转为小箪岭,闽、浙界。度草坪驿, 江,浙界。峙为浙岭、微、浙界。黄山、徽、宁界。而东抵丛山关,绩溪、 建平界。东分为天日、武林;正脉北度东坝,而峙为句曲,于是回龙西结 金陵,余脉东趋余邑;是余邑不特为大江尽处,亦南龙尽处也。龙与江同 发于昆仑,同尽于余邑,屹为江、海锁钥,以奠金陵,拥护留都,千载不 拔之基以此。3 1 虽然他在王士性的龙脉学说基础上有少量修正或补充,但大的框架没有变 动。3 2 按照徐霞客本人的说法,他几十年寻龙脉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大明故 都金陵的风水是“千载不拔之基 。已有学者认为,徐霞客关于三大龙脉的 叙述,基本来源于风水学,是为了说明金陵的风水服务的。3 3 因此有人认为徐是 一位地道的风水先生。 中国的风水流派分为“形势派 与“理气派 两派,但是为风水的地理学 3 1 徐暖客游记卷1 0 上溯江纪源,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3 0 页。 ”杨文衡:i k 乇士性的地理学成就,自然科学史研究第9 卷第l 期( 1 9 9 0 年) ,第9 3 页。 3 3 于希贤: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下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0 5 年,第5 5 1 页。 9 基础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形势派 。因为“形势派的理论要点可归纳为所谓 的“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其实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 穴、砂、水四大类,而对这四大类要素的考察和踏勘就构成了风水形法活动的 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内容:“觅龙”、“察砂”、“观水 、“点穴。3 4 通览徐霞客游记不难看到,整部游记从头到尾都有这些风水术语,初 步统计其常用的大概有1 6 个,例如龙、砂、水口、案山、明堂等。实际上他除 了经常在描述自然时运用风水学的术语之外,在考察过程中也会运用到风水堪 舆的方法,而且也会使用一些风水学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如他西行到 广西南宁时,就曾对南宁的风水作了一番描述:“南宁之脉,自罗秀东分支南下, 岗陀蜿蜒数里,结为望仙坡,郡城倚之。又东分支南下,结为青山,为一郡水 口,青山与马退东西对峙,后环为大围,中的平壤,相距三十里。边境开洋, 曾无此开阔者。 3 5 徐霞客在经过鹤庆旗鼓山,看到高土司家的坟地被挖得高低 不平,传说是朝廷“谓其有王气。以大师挖断其后脉,他却说:“起伏乃龙脉 之妙,果挖之,适成其胜耳! 3 6 在整本游记中,关于“风水的表述随处可见。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地理学的体系中,风水属于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水的实用性常被传统的地理学家拿来考察和描述自然山川,风水学的很多概 念甚至是传统地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基础。于希贤认为,传统地理学不同于风水 的地方是它洗刷掉了其神秘的外壳和内容,可以被称为“学术风水”或“易经 地理 3 7 ,包括徐霞客在内的大多古代士人都是通晓风水的,风水在他们身上或 多或少也有影响,使不少学者的著述中也使用,甚至发挥了风水理论;而在实 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应用风水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西 南探江、河之源,寻三大龙脉,正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背 景下进行的。 ”范今朝: 论风水的地理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研究第1 3 卷第l 期( 1 9 9 4 年3 月) ,第2 5 2 6 页。 ”徐霞客游记卷3 下粤两游日记二,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4 4 8 页。 ”徐改客游记卷7 下滇游h i d - 七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8 9 0 页 ”于希贤:中国传统地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4 页 1 0 第二节明末士人游记 在徐霞客生活的时代,士人出游之风兴盛,士人们游踪遍布全国,在许多 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足迹,且记录下来自己的感受,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游 记与山水诗。这些游记有相当大的普遍性,越到明末,这类游记的数量就越大。 周振鹤曾经从台湾影印本第1 2 9 6 册郑善夫少谷集为始详细查阅,检索 出四库全书,所收明人别集为2 3 8 种;从第8 0 册以下详细查阅四库存目 丛书,所收明人别集5 9 5 种;还初步从已出1 2 1 册中查阅检索四库禁毁丛刊, 所收全部明人别集有1 5 3 种。从三种大丛书中共检索出明人文集总数近千种( 实 数9 8 6 种) ,所目验基本上占明人别集近三分之一,这其中游记的数量大约有 4 5 0 篇左右,牵涉到的作者约1 1 5 人,约占检索明代作者的1 8 弱,占明后期 作者的百分比未作详细统计,但按比例至少当在1 3 到1 4 之间。其它2 3 或 3 4 的作者并非不旅行,而是未有游记专篇,但仍有大量的旅行诗传世。鹪同时 他还指出,从这批明人文集中发现,明正德以前的游记甚少,不过十来篇而已, 而且即使其中有个别是以游记为名,但实际上没有游记之实,都是写景抒情之 作,更不涉及地理。到了明嘉靖问,游记数量明显增多,大约有上百篇,但是 多为小品,仅数百字而已,与一般以“记 为名的散文没有太大差别。直至明 万历到崇祯间,游记的写作更为普遍,大概有三百多篇,而这些“记 虽然不 以游记为名,但也有游记之实。由此看出,晚明时期大量游记的产生,正是对 士人旅行之风之兴盛的体现。大部分的游记被收入集部,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 这一时期游记的数量虽然大增,但是像徐霞客这样私人四处游历名山大川, 甚至不远万里去西南探江溯源、寻求龙脉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甚至可以说仅 此一人。再加上他的游记除了记录、咏叹山水之外,还加入了个人的考察分析, 独具特色,因此在他生前就有很多人对他及其游记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虽然这 中间大部分人是他的亲友,但由于徐霞客中年就因博学、壮游和精彩的游记 驰誉江左,被称为一代“奇人 ,所交往的朋友中有很多名流巨儒,如陈继儒、 董其昌、文震孟、王思任、黄道周、钱谦益、陈函辉等,他们或曾是或正是国 家重臣,或向为或已为山林隐逸,而同时又多是道德、学问、诗文、书画等方 ”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第7 2 7 3 页。 l l 面的一代高人。3 9 因此他们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价,也代表当时人对于其及其 游记的定位。 在明末,徐霞客就因四处游历的壮举,“日遑遑游行天下名山。自五岳之外, 若匡庐、罗浮、峨眉、寥岭、足迹殆遍。”因此被朋友称为“真古今第一奇人也! 4 0 而他的另外一位好友黄道周也曾评价他“天下骏马骑不得,风髯雪尾走白日; 天下畸人癖爱山,负铛泻汗煮白石。江阴徐君杖履雄,自表五岳之霞客。”4 1 把 徐霞客比作天下难得“骏马”,癖爱山水的“畸人”,赞扬了他的好游。文震孟 在寄徐霞客书中说:“今岁杖履,游行何地? 从前涉历,已可大观。今又汇 成纪述,以导后游,以传千秋;使百世而下,知人间世固有地行仙人,不亦韵 乎? 4 2 评价徐霞客是人间的地行仙人,说其游记乃传世之作,可以传千秋。陈 继儒则在徐霞客去西南之前,就曾写信给他,让他“珍重,珍重,归矣,归矣! 出游记示我,请为涤耳易觞而读之。”体现出对其游记的偏爱和渴望,要一睹为 快。 在这个时期,人们大多认为徐霞客是一位爱好旅行的奇人,可以说把其定 位为旅行家,而他的游记则是一部导游手册,又因“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 长于游记。文湛持、黄石斋两师津津赞美4 3 ,他的游记也被视为一部文学作品。 这部游记在当时除了被认为是导游手册、文学作品以外,还有少数人看到 了它的地理学价值,指出他的探江河之源、寻三大龙脉是“此又台禽所未经, 桑、郦所未疏”4 4 同时也谈到徐霞客“爰著成溯江纪源一篇。以订桑经、 郦注之谬。4 5 在徐霞客逝世以后,好友钱谦益特为他作传,生动的总结了他寄情、壮游 山水的情怀: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濮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 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攀援下上,悬度 船张清河:徐陵客同黄道周及其他巨儒名流, 贵阳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季刊) 总5 0 期( 1 9 9 7 年第4 期) 。第1 6 页。 ”郑郧: - h 言古一首赠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m 版社,1 9 8 7 年,第1 1 6 2 页。 “黄道周:七言古一首赠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6 1 页。 “文震孟:寄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8 3 页。 ”陈函辉:改客先生墓志铭,徐陵客游记卷l o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1 9 8 页。 “吴圈华:徐陵客圹志铭,徐改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8 9 页。 “陈函辉:霞客先生墓志铭,徐改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9 6 页。 1 2 绠级、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盔岩为床席,以蹊涧为饮沐,以山魅、木 客、王孙、疆父为伴侣,侈侈粥粥,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 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肇悦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 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 以加也。 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 余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当为古今游 记之最。4 6 从上述材料可见,徐霞客的旅行不仅仅是寄情山水了,更重要的是对山水 实地的考察,辨别水脉,搜讨形胜,而且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徐霞客的游记也 被钱谦益称为“古今游记之最 ,就此他曾写信给徐仲昭4 7 高度的评价了徐霞客 为千古奇人,“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 令其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同时他也看到了游记 对地理学的价值。因此他还写信给毛子晋4 8 ,嘱托其刻印游记,信中写道:“徐 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惜其残缺,仅存数本。仲老携来,思欲传之 不朽。幸为鉴定流通,使此等奇人奇书,不没于后世,则汲古之功伟矣。 4 9 但 是这位出版商并未认识到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价值,认为它的价值也只是在于“奇 人奇书方面,因此并没有出版这部游记。 在明中后期,游记已经开始被列入地理类,如明万历年间,焦兹所撰的国 史经籍志就把地理分为地理、郡城宫苑、郡邑、图经、方物、川渎、名山洞 府、朝聘、行役、蛮夷等小类,而地理小类中却列了两三部游记,与川渎、名 山洞府、水利山川志等并列了。且不说焦弦收录这几部游记究竟是带有强烈的 主观意识,还是看到了游记对于地理学的价值等情况,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点, 游记是被划分到地理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传统目录学对游记定位的突 破。而清初学者黄虞稷所著的千倾堂书目,地理大类下设有游记小类,收录 大量其他的游记,夹杂在水利图志与山水志之间,虽然该书目中收录的游记今 “钱谦益:徐改客传,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1 9 9 页 ”徐仲h 召,徐陵客族兄,与钱谦益是好友。 “毛子晋,中圉明代私人藏节楼和印书上场汲古阁的创办者。江苏常熟人,家富,初名风苞,字子九, 后改名为晋,字子晋,别号潜在,晚年改号隐湖、笃素居十。嗜读书和宋元精本名抄,早年为诸生,屡 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变卖田产,于七里桥构筑汲古阁,另在问渔j 上和曹溪口构筑两阁,以收藏和传刻古 书。 ”钱谦益:徐霞客传,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1 8 6 页。 天流传下来的很少,但是经过对这些游记及其作者生平的考证,笔者发现,这 些作者大部分是生活在明代晚期,而且大多为士人,这些游记大概可以分为山 水游记和各地游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宦游记,但黄虞稷并没有将徐霞客游 记收入其中,虽然现在已无法弄清黄氏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收录,但从徐霞 客的友人对其及其游记的评价看到,徐霞客的游记在当时学者和文人的心中, 虽然还是被认为是一部日记体的纪游实录,一部文学作品,而徐霞客则是一位 很有成就的旅行家。 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人意识到游记的地理学价值,但是认识还不够 深刻,他们只是看到了徐霞客的西南探江河之源、寻三大龙脉在一定程度上“皆 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5 0 尽管他们都看到徐霞客曾在 西南游过程中“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5 1 但并未认识到他的这一举动对于 游记和其在地理学方面的意义。因此在以下章节,笔者希望通过游记 的记载,对徐霞客西南志书编撰的过程进行细致地描述和分析,并从志书的编 撰重新定位游记。 小结 在徐霞客生活的明代后期,旅行蔚然成风,相当一部分文人已经走出书斋, 投入到大自然中,游山玩水,构成前所未有的旅行家群体,5 2 而徐霞客也是其中 的一位,他四处游览名山大川,甚至不远万里去西南探江溯源,寻求龙脉。 这一时期的游记,除了记录下本人游山玩水的心得和过程,抒发感情,描 写景物之外,其中少数人,已突破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奇风异俗的猎奇,进 一步认真观察自然和社会,记录下所见所闻。徐霞客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佼佼者, 他在西南游历过程中,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详尽地描述,同时也会使用大 量的风水学术语,除此之外,他有时会对自然现象的形成加以必要说明,这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地理学开始从文献传承向实地考察的转变。在这一基础 上,他写出了具有相当价值的游记。尽管他本人及其游记被同时代的人定位为 “钱谦益:徐霞客传,徐霞客游记卷1 0 下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2 0 1 页。 耵同卜。 ”周振鹤:徐霞客与明代后期的旅行家群体,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阴市人民政府编徐霞客研究第 l 辑,学苑出版社,1 9 9 7 年,第5 3 页。 1 4 旅行家和文学作品 可是这种认识并不 第二章游山撰志徐霞客鸡足山修志经过 徐霞客的万里西行主要是为了探江溯源,寻求龙脉,而他在整个行程中也 一直是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可是阅读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部分,就会 发现,他除了游历考察之外,还曾在云南的鸡足山修志,撰修志书是其除游记、 诗歌、散文之外涉及的另一个领域。鸡足山是徐霞客西南寻脉探源的必经之地, 是其游历考察时间最长的名山,也是他生前唯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