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信息结构对比——以否定句为例.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信息结构对比——以否定句为例.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信息结构对比——以否定句为例.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信息结构对比——以否定句为例.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信息结构对比——以否定句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摘 要 通过英汉语言信息结构的对比,本文旨在探讨信息结构在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言环境信息传递的异同,进而获得信息结构以及信息聚焦研究的一般方法。具体由语言几个层面构成,一般包括语音、句法、词汇、语用等等,这些方法在本文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而本文的最终落脚点是运用信息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信息结构这个角度来对英汉语的具体句型进行对比分析,因为汉语的句型十分复杂,笔者选择有特殊标记的否定句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本文的创新点即是从信息结构分析的角度对现代汉英语中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和试探性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信息概念和信息结构进行阐述,其间包括信息的性质,传递的过程分析以及信息的分类等等;其次笔者对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结构理论进行概述,通过比较发现,国外的信息结构理论发展体系较为完善,以英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汉语在信息结构领域的发展较为滞后;再次笔者从语言四个方面(语音、句法、词汇、语用)上选取有针对性实例对汉英信息结构进行对比,这为论文最后一部分以汉语为立足点,英语为对照的否定句信息结构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参照;最后,汉英否定句信息结构的对比是在否定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否定句分类的标准是以汉语为主要参照的,分为一般否定句和语用否定句。这是由英汉语所在的不同语系的性质决定的。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信息结构,信息焦点,英语,汉语,否定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oposed to compare the information delivery betwe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nviroment, thereby gaining the basical ways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ven foucus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se two different language.the concrete means consist of some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including phonetics,syntax, pragmatics and so on, which appear and put into effect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and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english specific sentence patterns by the normal ways usded in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 because the chinese structures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 negative sentence pattern that possesses special marks are adopted as research targets by the author.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consist in the comparison and investigation bewt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s. this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simplified as follows : first of all, elaborate the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s, which consits of its natur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its classification and so on; outline the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angl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our nation, it is clear that the levels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in my contury is far behind the other ones, the comparis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s bewt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not only deepen the grasp of theories existed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 but provide a totally new thought; latter some sepecial examples are chosed in the course of comparison bewt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view of different layers of language that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which provide a theory basis for next part; at last comparison of the negative sentence pattern between that two languag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 the normal negative sentence and the applied negative sentence, which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nature of language family.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foucus,chinese,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绪论 信息,往往与信息科学相关联,但语言学所说的信息同其他学科所说的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信息论本体研究过程中,申农认为(shannon),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现代物理学者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构成的。在通讯学领域,信息即是交互双方交流客观事物的具体内容。可见,信息是存在物质的运动中,它总是以某种符号(语言序列和非语言序列)为载体,并以一定的序符号及其结构安排传输并传递的。 在语言信息研究过程中,说话人传递思想并不是把不相关的零星信息整合在一起,他在组织信息结构之前还要考虑自己要告诉对方的内容,不仅先要了解对方已知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到交流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话语环境,也即是上文语境。欧洲布拉格学派的学者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提出了语言信息理论,信息理论 又叫“交际动态论” ,它一般放在句子范畴里面研究。 我国学者对信息结构的研究较外国学者而言起步晚,大部分的信息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国外,但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之上,一些学者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特别是以汉语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的区分为出发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信息:已知未知区分和已传未传问题,前者是信息解释问题,后者是信息传送问题。甚至还有学者结合英语和汉语信息结构自身的不同特征来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张今教授和张克定博士共同完成的一部力作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中,作者从英汉信息结构对比的角度对新旧信息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究,指出在对比语言学中, “信息结构不仅包括信息传输过程中新旧信息的组织模式,而且还包括主位提示手段使用频率和聚焦手段使用频率所分别形成的模式” 。这是富有创见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并且结合国家 985 二期工程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本文将从信息这个全新视角对语言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即是在语言的信息结构分类和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英汉信息结构进行具体研究试探。而本论文的着重点则在于把信息结构和具体的汉语句型进行研究,其间结合英语相关的句型进行对比分析,这将进一步加深汉语在信息结构这一领域的探究。在研究英汉信息结构对比时,一方面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通过英汉句子语序和句型研究来探索汉语句子信息结构规律,另一方面考察英语和汉语的深层不同处将有利于实现双语的等值转换,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也有利于翻译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1 语言中的信息理论概述 1.1.1 信息的性质 语言,目的是为了交际,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或工具,言语交际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从信源,信道到信宿的传输总是旧新更迭,循环往复的。语言学所说的信息一般指以语言为载体所传输出的消息内容,即是话语信息。而所谓信息的交流即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编码发送接收解码这一过程,信息返流,受话人和发话人互换身份,自发完成一次次重复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除了信息传输的一般过程外,还要考虑到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影响信息传递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很明显的,在语言的表层结构中没有很明确表现。它主要涉及到一些在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敏感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发话人组织语言的心理活动以及在组织表层结构过程中语言材料的组合和序列的排序。总之,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受话人的理解和认知,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的交流起源于说话人意欲交流的意愿,它们的功用包括交际的需要或者是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等等。发话人在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后,接下来的步骤将是构造信息表达的表层结构,具体包括措辞的选择、语序的安排等等。很明显,这里的表层结构和发话者意欲要表达的意思往往是有些出入,不能完全对等。但是可以通过信息的表层结构再根据具体的语境信息进一步来推断出深层结构和发话人的原始意向,而从发话者的意愿出发来构造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要根据不同的发话人的知识蕴含和语言技巧来决定。 结合以上各学者对信息概念的阐述,语言学中所出现的信息的性质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笔者简单的归纳如下: 1. 流动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不管是从信息论还是从信息本身在语言学中的应用来看,信息都是要经历从发话者的编码到受话者接收并解码这一过程的,这说明了信息是可以流通的,从发话者一方到受话者,使得信息能够达到交流并且实现双方知识共享的目的。这里的流动性同样还说明信息的可逆性,即是信息可以从发话者传向受话者,而后受话者根据反馈意愿,此时的身份进行转换变成了发话者,这时再根据具体信息结构的整合完成一次又一次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2. 附着性 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一个从发话人到受话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是以语言(句子)为媒介手段的,除了凭借语言句子这一语法单位,还可以通过语言提示词或者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词语完成信息交流和传输过程。可见,信息的传递不可能独自进行传输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这里的手段就是语言这个最重要的有效工具。人们传递信息过程中,往往会借用工具进行传输,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具体的语言必须凭借表层句子这个传递信息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进行传递,因为句子的形式和意义都不等于信息内容。发话人和受话人都只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等等,句子的形式和意义是明显带有附着性。 3. 多维性 语言学所说的信息也叫做话语信息的,语言的符号在时空领域里是线性排列的,话语信息的传输也是一种线性的排序,但信息本身却是多维的。信息经常与如政治、经济、文化,审美,文体,历史等社会因素相交织,组成一个多维的结构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多维性更明显,因此发话者在传递某一信息时候,都会顾及到意欲传递的信息所承载的情境和社会蕴含意义,从而在信息的交流的过程中让受话者更容易接受并最终引起双发在交流层面上的共鸣。 1.1.2 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分类 根据信息传输过程中话语信息的性质再参照 willam.baker 对信息概念的概括,笔者经过整理发现,站在不同的角度,语言中的信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1.2.1 发话者的角度发话者的角度 发话者基于意愿需要传递一定量的信息给受话者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时他就要附着语言这一工具,语言本身是个层级结构,而编码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这时根据信息层级组织起来的系统过程,信息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种类 1.指示信息 指示信息是句子中有关名词性成分信息,表现在语言上具体指所谈论或特指的事物。句子中的指示信息可以再次分为定指信息和不定指信息,所谓定指,是指发话人或受话者都能够确定其所指事物;所谓不定指,一般是指发话人或受话人无法确定其所指对象。发话人作出判断的依据同样是语境,主要是发话人对已经交流内容的把握和他对受话人背景知识的了解。透过语言表层结构的表达发现,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成分通常可以明确指示信息的种类的归属。 可见,指示信息主要是指限制或描述某个特定的词语所用到的词汇或者句法手段。在具体的语言成分中,它们一般就是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等。所以指称信息包括属于功能语法单位的某个词以及附加的所有信息。 2.相关信息 在语言上表达相关具体信息的语言方式是词序,相关信息所蕴含的信息经常要受到语义的制约。因此共有的所指知识的基础上,语义制约被发话人高频率地使用,句法手段表达的关系及其效果将会完整地表达出来。 3.句子信息 句子信息的功用即是话语是交流双方沟通的有效工具,主要是采用措辞等语法手段、词序,以及整个句子所产生的影响的效果等等。可见,句子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具有实用功用性的。这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同一句型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名称,但是这并不影响句子信息作为传递的信息中一个重要成分。 除此之外,非语言表达方式,譬如语调面部表情等手段也在句子信息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它们的使用都是与句子进行配套的,而这是最后都是主观的选择。 4.上文情境信息 情景信息指的是发话人在运用语言之前已经确立的形式,就是在一定的语境影响下复指上文出现过的一些手段,具体包括代词指代已经出现过的具体名词形式或者其它简约成分。除此之外,还包括交流双方所在的语言大环境,具体包括社会语言表达行为规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对上下文情景信息的了解,发话者可以更好的组织语言表层结构有针对性的发起对话,从而引起受话人的注意。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1.1.2.2 受话者的角度受话者的角度 关于信息的分类,根据消息的性质和功用并且从受话者的角度来看,信息可以分为核心|、边缘信息,主体、附加信息,已知、未知信息。这样的区分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统一又对立。它们之间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形成事物的两个极,这对于信息的性质的认定,正好符合语言学中的省力的原则。 这几对信息矛盾形式,从形式来看,它们根据重要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可以划分为核心信息和边缘信息,也可以划分成主体信息和附加信息,这要看传达的信息的性质,具体要视情境而定;对受话人而言,前几对信息可以与发话人做同样的理解,而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划分是站在受话人的视角来划分的。因为对与发话人而言信息根本没有新旧,已知未知之分,而新信息已知信息的划分对受话人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很显然,已知信息和新信息这一对信息的认定十分必要,从消息内容上来看,已知信息是新信息的支持点,生成点;从消息内容的连贯性上来看,已知信息是陆续出现的新信息的粘合剂。本质上来看,它们都是建立在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 1.2 国外关于信息结构的理论研究 布拉格学派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对信息结构进行了研究。当时捷克的英语学家 vilem mathesius(18821945)曾提出了主位和述位之说。主位和述位,一个指受话人已经知道的事物,另一个说明有关诸位的新的事实。后来布拉格学派后来的“功能句说”继承并发展了该理论,之后的“交际动态论”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他们认为某一成分的交际动态的高低取决于它所表达的信息的性质。可以这么说,布拉格学派为信息结构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伦敦派语言学家 halliday(1969)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继续发展了布拉格学派的相关理论。他借用了信息的分类说法把信息分为新/未知信息和旧/已知信息。从受话人的角度上来说,他结合已经掌握的已知信息和具体的情境从而完成交流的任务并实现交际的目标。 近年来,新旧信息研究范围被不断扩大范围,而该理论又是值得借鉴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例如“旧信息”的意义要比 halliday 所界定的范围要广泛。许多心里语言学家还把“已知的范围概念扩大到包括发话人和受话人所共同具有的信息内涵,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专业术语一定要区分清楚,为以后的研究明确界限。 除此之外,关于信息理论的新见解也是层出不穷,在这里就不在这一一介绍了,所以笔者只是选取有针对性并且在语言学界产生反响的学者的理论进行大体地介绍了。 在研究信息结构的同时,一些基本概念会产生很多分歧,可谓是智者见智,譬如信息焦点,它即是承载未知信息的词语,它不仅用来指示新信息的所在也突出了话语双方关注的焦点。这里谈到的定义很明显就显示了信息焦点的不可省略性,强调了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的重要性。 1.3 国内关于信息结构研究的现状 关于信息结构的研究,较国外语言学研究水平而言,国内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内语言学家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之后再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见解甚至是出版了著作。例如鲁川先生曾强调了语义信息的功用,一般把比较新的信息放在句尾,并用一些信息容量大的关键词来突显其重要性的。还有的学者在三个平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平面”的构想。雷友梧先生同样也赞成这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分别指的是句法、语义、语用和语境,它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功用。 再说信息结构中的信息焦点,国内学者对焦点问题也有比较多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情况何自然,徐盛桓等等已经做了综述,这里不在一一介绍。总的来看,国内在焦点问题上研究得多的还是焦点本身的一些性质和特征问题,如焦点性质,焦点的类型和作用等等表现形式。这与国外的研究情况还是大相径庭的。 结合外国学者对信息焦点的划分,笔者暂时把它们划分为末尾焦点(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一个完整的信息焦点总是位于信息单位的末端,同时,有标记焦点其实就是对末尾焦点的颠覆,它一般出现在句子的其它位置上,有标记的焦点的强调手段一般都体现在四个语言工具(语音,词汇,句法,语用)上。 总之,关于信息结构的理论,经过了语言学家若干年的争鸣,但是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近年来,国内学者张今、张克定教授等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理论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基础上对英汉语的信息信息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一研究也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有力支持。他们主要是结合汉语具体的语言特点来比较两种不同语言系统的信息结构,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地对信息结构进行重新定义并且用信息层级模型的形式做深入地分析和说明,这为今后国内语言学中信息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总之,国内外语言学界在信息结构理论领域里的研究成果的问世,不仅使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将为笔者在接下来要阐述的英汉信息结构对比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 英汉信息结构对比方法探析 通过对信息结构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对信息结构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国外的语言信息结构的理论研究水平明显比国内高,英语的信息结构研究方面也更为完善,通过对英汉信息结构的对比,一方面将有利于英汉信息的互译甚至是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也为下一章节汉语信息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以及方法的借鉴。 信息结构的模式,英语和汉语之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除了基本已知未知模式外,还存在着另外五种模式,它们是未知已知;已知未知已知;未知已知未知;未知未知;已知已知。这六种模式是仅限于句子来说的。例: (1): “已知未知” 我的名字叫做张三 (2): “未知已知” 谁是张三啊? (3): “已知未知已知” 那个好人经常做很多工作 (4): “未知已知未知” who hit whom? (5): “未知未知” 例句经常出现在很多新闻稿中 (6): “已知已知” henry is a person, you guess.(so you can meet him)。 但是以上六种模式虽然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它们的出现都是在一定的大语境中的。 英汉语主位提示手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数量和形式上,而在本质上它们区别不大。汉语的句式较灵活些,汉语存在句中,句子中的一些语法成分,譬如 宾语、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词宾语,不管表示的功用如何它们都可以主位化。例如: (7):a:有白天,也有黑夜 b:白天有,黑夜也有 (8):a:他骑着自行车进城去了。 b:自行车,他骑着进城去了。 (9):a:他觉得自己对女儿的婚事做得了主。 b:女儿的婚事,他觉得自己做得了主。 例(7)句中宾语直接可以提前变成了主语,例(8)中表示具体的工具的“自行车”可以直接提前以示强调,例(9)中把谈论的宾语主位化,这也体现了汉语句式的灵活性。接下来具体来看看英汉语句内信息结构聚焦手段的。 2.1 语音聚焦方法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的语言,在英语中,信息结构中信息中心的突出可以借用语音手段,而汉语本身结构松散,信息中心的突出完全可以凭借句型变换表现,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声调或者重音来表示,但是其表现形式与英语相比还是不明显。 在这里与语音聚焦方法密切相关的一个关键词是:调核。 调核的特点就是它的运动音高最大、强度最大、气流最大、持续期最长。一般来说,说话人往往以最后一个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类的实义性词语的位置来确定具体的调核的位置,该词通常是含新信息的组成部分的主要的词,而调首部分则是已知程度不同的旧信息。 (10):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day?) were going to the races (11): (where are we going today?) were going to the races. 除了调核以外,在英语中,有时也以停顿来确定不同的信息中心。这里的停顿,主要指的是语气的停顿,它的使用也是更好的突出信息焦点,使受话者尽快地掌握信息,从而达到双方顺畅的交流的目的。 (12):these students who studied slowly/ run out of the classroom. (13):these studentd who studied /slowly run out of the classroom. 以上两句因为停顿不同,所以新信息也不同,以此造成信息中心也不同。 而在汉语中,因为汉语是声调类的语言,由四声即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构成的,声调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信息焦点的产生。 (14):你们和了。信息中心“你们和好了” (15):你们和了。信息中心“你们打牌和了” 。 可见,根据语系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语言表达聚焦的手段大不相同,而这也是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聚焦手段方面相区别的地方。 在汉语中,除了借用声调该手段外,有时信息焦点的表达还会采用重音该手段。这与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类似的。 (16):问:今天有什么消息? 答:王二买了电脑。 (17):问:谁看了电影啊? 答:王二看了电影。 很明显,尽管例 12.13 回答的句子的语法结构相同,但是它们的重音却不同,第一句的答句需要重读的是“电脑” ,第二句的答句的重音在“王二” 。 因此,英语体现信息中心的主要手段是语调,每个英语句子的信息中心与调核的位置是保持一致的。而汉语用语调来区别词义,而区分句类更多的是借用重音此手段。 2.2 句法方法 一个句子的信息中心,即是句子的焦点所在。由于句子的新旧信息结构一般都是根据思维模式的接受程度和语言的线性规律来进行排列的,所以往往靠近句子末尾的地方信息含量就越新。 根据思维模式的一般规律,由熟及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惯用方式。由熟信息慢慢引出新信息,信息的内容慢慢叠加。一般来说,信息焦点往往位于句末,而这一表现在汉语中跟明显。例如: (18):.失败是成功之母。 (19): a:谁把花瓶打碎了? b: (是)弟弟。 (20): a:what are you doing ? b:i am doing my homework. 以上的例子的焦点已经标示,可见在一般语句中,信息焦点都位于句末。其中最明显的是一般疑问句。这是与疑问句的具体语法特征相关联的,在有疑问词的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问句中,其答句中疑问代词所在的位置一般都是与信息焦点相对应的。所以针对疑问词的发问,信息焦点显得十分醒目。 相对于汉语来讲,英语的句型形式多样并且灵活多变,所以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就会有与其它结构而言特别突出信息焦点的特殊结构。 2.2.1 分裂句和拟分裂句 英汉语都有分裂句,分裂句在英汉语中都是偶聚焦强度最强的聚焦句型。 英语分裂句的结构一般为 itbexthat/whoclause, 其中 x 出现的位置为信息中心,该结构明显突出了信息焦点的位置,而其它已知成分很容易成为受话人推知新信息的语境和上文背景。此时该结构的中心是除了谓语动词和表语除外的任何直接语法成分。例如: (21):jone had a blue shirt last year(原句型) (22):it was jone who had a blue shirt last year.(强调主语) (23):it was a blue shirt that jone had last year.(强调宾语) (24):it was last year that jone had a blue shirt.(强调时间状语) (25):we decided to wait for a minute because he was busy.(原句型) (26):it was because he was busy that we decided to wait for a minute.(强调原因状语) 间接宾语受到强调时,必须在间接宾语前面加上介词。这是英语的具体特点。 (27):it was for you that i bought this book. 在汉语中,分裂句只能用来强调主语或“关于格”介宾和“原因格”介宾。 (28):a:什么事情你们争得这么面红耳赤?(原句) b:是什么事情你们争得这么面红耳赤?(强调关于格介宾) (29):a:什么缘故你们没理他?(原句子) b:是什么缘故你们没理他?(强调原因格介宾) (30):a:老大盖了房子。 (原句) b:是老大盖了房子。 (强调主语) 在这里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前置性焦点标记.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汉语与英语的分裂句型主要字眼是“是” ,根据它所在的位置不同,强调的句子成分也不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31):a:妹妹打开门。 b:是妹妹打开的门。 c:妹妹打开的是门。 d:打开门的是妹妹。 例 b 是“是”的结构,强调的是主语“妹妹”而不是别人打开的。例 c 和例 d 运用的是 “的是”这一结构。以上两种结构都带有字眼“是” ,是分裂句的不同变形结构。这说明了纳入表语位置是英汉语使用的主要句型聚焦手段。 拟分裂句子是由名词或者动名词担任的直接宾语(介词宾语)通过 wh分句做主语或者做表语的 svc 结构,可见它与分裂句差不多都能够起到强调信息中心的作用。它一般多见于英语当中。 (32):hubei is where i was born. (33):mary is the one who loves john .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 wh结构引导的是已知信息, 而在 be(am,is are)另一端的就是信息中心,表达新信息。 2.2.2 倒装句 倒装句,很明显也受到信息结构的制约,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下已知信息一般为句子中的谓语或其余部分,它们与新信息相比传递的信息量很小。在句中主语是新信息或者是要强调的信息,这些成分不能占据末尾焦点的位置,但中心也因此得到突出。 这些例子主要表现在以下结构中:there be 存在句或 nor/neither 或 so 作为替代词引导的句式中。 (34):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desk. (35):very important in farmerslife is the radio weather report. (36):a:i have passed the exam. b::so have i . 关于 there be 的句型,there 被提到了句首,但是它不能当做主语,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意思,是该句型表达的一个手段。但是为了突出信息焦点主语通常被放置于 there 的后面。后面两个例句的信息焦点表达也是很明显的。可见英语出现的倒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句也是突出信息焦点的特殊句型。 汉语当中没有与英语一模一样的倒装句,这是因为汉语的倒装句较英语来说信息结构简单些,英语的倒装句多见于书面,而汉语一般多见于口语,书面语中的汉语信息结构大体和英语的信息结构相同都是从已知到未知。 (37):春天来了,静悄悄的。 汉语口语的倒装结构现象则不同,这时汉语出现很多无主语句,该信息分布是从分量重到分量轻,即是从未知到已知的。 这里所指的修饰语,从语法性质上来看,可以看做宾语或者从句提前或者谓语提前,它们的成分可以是形容词、副词等等,但是这里的修饰语并不是从语法层面上来看的,它是用来修饰已知信息成分的,所以简称为“修饰语” 。 (38):真有趣,这故事片。 (39):别吵,你。 (40):他回来了,我听说。 (41):难受死了,撑得。 从以上的例子看来不管前面有没有主语不管句子中出现的是动补介结构还是其它结构倒装,发现汉语口语中的信息状态与英语相反,一般是新信息在前,旧信息在后。即是典型的未知已知结构。 2.2.3 存现句 存现句是除了分裂句、倒装句型之外在聚焦手段中用得最频繁的句型。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变化的句式,存现句子的基本结构是处所词或者时间词+动词+名词。 用存现句突出人和事物,存现句和正常的“sv”句子形式不同表示信息焦点也是不同的。 (42):桌子上面有个苹果。 (存现句) (43):苹果在桌子上面。 (sv 结构) 上例子中,存现句中的“苹果”放于句末,很明显,信息焦点得到了突出,信息交流过程中,受话人尽快的掌握了信息焦点,为下一部分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知识背景的铺垫,可见,存现句是聚焦句型的一种,当发话人在进行语言建构时凭借这一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得信息得以顺畅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让受话者尽快地掌握发话者要传达的意愿。 我们发现此存现句子翻译成英语时,一般就要借用 there be 的句型,与 3.2 的例 1 相同,不同的强调的信息焦点不同。 2.3 词汇方法 用词汇手段来突出信息中心的方法,在英汉语中十分普遍。在英语中有only,even,also, 在汉语中“也” 、 “只” 、 “连”等等。英语一般把这些词语叫做“提示语” ,它们一般起到两种作用:一种是限制中心,两外一种是是表示附和。例: (44):the little dog alone conceal itself in that box. (45):a:i like that colore, what about you? (46):b:i also like it . (47):the beauty caters exclusively to your interest. 例句中 “alone” “ also” “ exclusively”都提示了信息焦点的指向。 在汉语中具有提示信息作用的词语一般均为副词,例 “才” , “也” , “只” , “都”等等,他们都是信息“中心提示语” ,它们起到的作用都是相同的,例: (48) :连你也撒谎 (49) :在考试时,小明只做大题。 (50) :这里万籁俱寂,都没有一点声息。 可见,英语和汉语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而在英语中,起到信息提示作用的词语不仅有副词,还有介词词组。例 “at least” “ in paticular”等等。例: (51) :the desk will cost at least 30yuan. (52) :at least she is 50 years old. (53) :you should do other tasks, but you should finish your homework in paticular. 以上的例句的焦点或信息中心都是在副词及介词词组之后,它们起到了提示信息中心的作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2.4 语用方法的特例 语用方法涉及到信息结构中信息中心的一些特殊方法,当然它与之前的方法有些不同。下面我将单选择插入语这个语用方法的几个特例来说明情况。这是与语用方法的复杂性来决定的。 在英语和汉语中,插入语普遍存在。插入语,是非正常语序的一种,它是打断语句而添加的独立成分。在汉语中,它的构成语言单位根据样式多样,可以分为词,词组,和句子。在英语中,插入句是大量存在的。 插入语的存在,不仅可以引起受话人的注意,而且可以帮助受话者尽快地找到信息中心,因此插入语在对话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54): a:oh,i wish you could come with me. b: i have another thing to do, why go with you ? a: i meani mean lets get married. d: ohok 插入句中的 i mean,一方面可以提示受话人注意,另一方面表明发话者在组织语言之前的思考。通过插入语的介入,后面话题的出现顺理成章,信息中心也很明显,很明显例句的信息中心是在求婚。 在汉语中,插入语同样具有突出信息中心的功能。一般来说,句子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重要性是有大小之分的。插入语的出现,可以方便受话者尽快地把握住发话者要表达的中心,从而提高信息的传输的效率和速度。例: (55):我们班的成绩排名不理想,所以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那些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同学。 (56):现在的环境十分艰苦,每个人都要努力克服,特别是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同志。 在以上的例子中,表达信息的中心也是很明显的,在句子中前面传递的已知信息也是为以后的新信息提供的提供言语环境。 以上是从信息结构角度对插入语的功用所作出的分析,可见插入语用来提示新信息甚至信息焦点的作用是不同忽视的。尽管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是作用是不一样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与人交流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者是出于习惯的影响下,往往爱插入一些“然后”等类的字样。很显然,这里的“然后”没有表达任何有实质意义的话题,在话语交际中也不单单是表达意思的转折,但是它的使用却暗示着话语信息正在断断续续的传输给受话者,从而使受话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然后”之类的字眼之后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 通过英汉信息结构中聚焦手段的四个语言方面(语音,句法,词汇,语用)的对比,发现英汉语信息结构聚焦手段大体上差异不大,其差异主要集中在聚焦手段的使用频率上,英语聚焦的句型虽然多,在口头会话上,英美人还是习惯于利用语音聚焦的手段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英语语法比较严密,比较复杂,聚焦句型在结构上就更加严密,更加复杂,因而英语民族在口头会话中自然而然地就较多的采用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的语音手段,而较少采用很不方便的句型手段。慢慢地,英语民族就形成了把语音手段当作主要聚焦手段,英语的语调比较丰富,比较发达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则是比较简单和松散,连聚焦句型在结构上也是比较简单的,比较松散,同英语相比,信息焦点鲜明、语义明确是汉语的最大的优点之一。而中国人不论是在口头会话中,还是在书面文字中都可以不假思索的采用适当的聚焦句型,不必过多的借助于语音手段。这是中国人把句型手段当作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的根本原因。 再说汉语句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称为句类。按照句子的结构的结构和格局,又可以分为单句、复句、非主谓句主谓句等等一般称为句型,句类和句型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在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句型,因为有其特殊标志,这时又可以将句型划分为“把字句” 、 “被字句” 、 “是字句” 、 “有字句” ,一般称为句式。在句类中,否定句和肯定句是陈述句内部两个相对并存的下位聚类,否定句使用的仍然是陈述句的语气和语调。 关于汉语句型的分类,众多语言学家一直争论不下,在这里,笔者单就选择句类中的否定句,再运用英汉语信息结构中聚焦手段的四个方法(语音,词汇,句型,语用)结合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来进行研究,一方面使得英汉语言信息结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汉语句型研究中得到了运用,另一方面也为汉语语言在信息结构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3 汉英否定句型和信息结构分析 否定句,不仅是语言中一种常用句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句式。但是关于否定句意义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所以经常有些人将否定和否定句相混淆,影响了对否定句的理解。 关于否定句,王力先生在论述古代汉语的有关问题时候指出“表示否定的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谈到“肯定的句子无须特别用字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否定的句子确实必须要有否定的字样的。” 很明显,以上说法混淆了否定和否定句这两个概念,混淆了逻辑和语法的区别,对此, 实用汉语修辞一书中这样解释到: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句子的结构形式上, 而在于表达的语气上。 ” 这样就否定了否定和否定句的界限。郑红明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 “否定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属于逻辑范畴,而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是一种语言单位” ,否定句是一种与肯定句相对应的句式。 通过论述,笔者发现虽然众多学者对否定句的定义不同但是同样体现了对否定句的语法思想和观点。这些看法经过整理可以归纳一下几点:第一,划分否定句时,侧重点不同,是既坚持语义和形式两个方面,或只是侧重两者中的一点;第二,否定句必须要有否定词,这是否定词的形式标志。 (详见下一小节) 3.1 否定词,否定范围,否定焦点 否定性词语的语义范围可简称为否定范围。否定范围就是否定语义能够起作用的范围。在否定范围内,受到否定词的否定语义影响的部分或称被否定词否定的部分,可叫做否定焦点。汉语中的常用的否定性的焦点提示词语主要是“不” 、 “没”和“别”等。汉语中的否定性焦点一般提示副词常常出现在否定焦点之前,但是也可直接用在否定对象之前。英语中的情况与汉语情况相同,不同的是位于谓语动词之前的否定词 not 常常造成对否定对象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歧义。 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否定副词根据语义可以直接指向否定范围,否定范围中一般包括否定句否定的信息焦点。在否定句中确定出实际被否定项,这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紧密联系。否定性副词的否定范围只是指出了有可能被否定的各项的可能性,要真正理解否定的意义,就必须在可能被否定项中确定出一个实际被否定项。否定焦点必须在否定范围之内,否定范围之内的各个成分都有成为否定焦点的可能性。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这两个概念必须是同时并用才有意义。如果只谈否定范围,仍无法确切解释否定句,如果只说否定焦点,则是无规律可循,这些对于英语和汉语都是适用的。 汉语中“不”和“没(有) ”的否定范围包括整个分句,但是不超越分句的界限;而英语中的 not,如果是用于简单句中,其否定范围,同汉语的“不”和“没(有) ”一样,包括整个分句,如果用于主从句的主句,且从句位于主句之后,not 的否定范围则可从主句句首开始,延伸到从句句末。另外在英语和汉语中,如果否定性焦点提示副词出现在中位之外的位置上,否定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