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课件10_第1页
2014届中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课件10_第2页
2014届中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课件10_第3页
2014届中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课件10_第4页
2014届中考语文单元课时复习课件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 新课标( YW) 单元复习一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把握作者笔下事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 观察、摹写事物的方法,如善用对比、动静 结合、 巧用修辞等。 3初步掌握状物散文的常见写法,如托物言志 (象征 )、借物抒情和咏物抒情等。 4掌握对比、动静结合等写法。 5口语交际:我喜欢的卡通形象。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奇 崛( ) 叫 嚣( ) 枯 瘠( ) 粼粼 ( ) 憩息 ( ) 忧 戚( ) 引 吭( ) 郑振 铎( ) 轻 飔( ) 蹇劣 ( ) 丰 腴( ) 皓齿 ( ) 唾津 ( ) 束 缚( ) 劲俊 ( ) 隽逸 ( ) 隽妙 ( ) 剽悍 ( ) 绮丽 ( ) 飓风 ( ) 古味 盎然 ( ) 煦暖 ( ) 翌日 ( ) 融融 泄泄 ( )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ju xio j ln q q hn du s jin y ho tu f jng jn jun pio q j ng x y y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基础积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无 j( )于事 ni( )手 ni( )脚 风驰电 ch( ) 争 yn( )斗艳 x( )利 伶 l( ) jio( )洁 盛 zhun( ) sh( )侈 叫 xio( ) cn( )寂 窥 s( ) 凝 mu( ) 络 y( )不绝 济 蹑 蹑 掣 妍 犀 俐 皎 馔 奢 嚣 岑 伺 眸 绎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基础积累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敏捷而勇猛。 ( ) (2)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 ) (3)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 ) (4)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 ) (5)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 ( ) (6)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 ) (7)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办法解决。 ( ) (8)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 ) (9)忍不住笑。 ( ) 剽悍 无可言喻 风驰电掣 寡不敌众 优哉游哉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基础积累 4文学常识填空。 (1) 石榴 的作者是 _,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他的代表作有诗集 _ ,历史剧 _ _ 等。 (2) 海燕 的作者是 _,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 (3) 白鹅 的作者是 _,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有“中国漫画之父”之称。 (4) 鹤群 的作者江口涣, _(国籍 )小说家、评论家。 郭沫若 女神 屈原 虎符 郑振铎 丰子恺 日本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基础积累 5阅读知识填空。 (1)记叙文按内容可分为写人记叙文、 _记叙文、_记叙文、 _记叙文。 (2)状物类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_、_等。 叙事 写景 状物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咏物寄情 )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6概括第三、四、五段的内容。 答案 写石榴的花美。 7. 联系文章表达的中心,理解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 直抒赞美之情,赞美它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8. 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过渡,引出对石榴子粒的描写。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9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石榴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题指导 要注意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有的是着眼于全篇的,有的则局限于部分段落。本单元所学的象征(托物言志)、借(咏)物抒情都是着眼于全篇的。要分清“志”(思想)和“情”(感情),以得出准确答案。另外,作用应紧扣文章中心和段落中心来答。 答案 托物言志。作者借石榴来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殷切的追求。第二段运用对比写法,通过同梅柳的比较,突出了它的独特风采 “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10“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指导 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题较常见。但不易找全,要认真分析。表达作用要紧密结合句意,同时兼顾作者的感情。 答案 比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花朵的形状和演变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石榴花的喜爱之情。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11. 理解 “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 的含义 。 答题指导 此题其实也是考查修辞的题 。 扣住比喻 , 弄清其喻体即可 。 需要注意的是比喻义应兼顾 “ 形 ” ( 外在特点 ) “ 神 ”( 内在特点 ) 。 答案 赞美了石榴热烈 、 充满活力 、 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12. 为下列事物 (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 ),写几句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1)浪花: _ (2)松柏: _ (3)信鸽: _ (4)螺丝钉: _ 答题指导 此题旨在训练托物言志的写法。要抓住事物和所寄托的思想(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或联系,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礁石坚硬吗?我还是不断地把它冲刷。 我虽无娇艳的花香,但却坚定地为您遮风挡雨。 千里识途风雨无阻,方显英雄本色。 把我放在哪里,我就牢牢地扎根在哪里。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选自郑振铎 海燕 ) 乙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 是的,遮不住的!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狂风吼叫 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选自高尔基 海燕 ) 温馨提示:该文写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夜。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革命的风暴。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13甲、乙两文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燕的?它们的特征有何不同? 答案 飞行姿态,动作。甲:隽逸悠闲。乙:勇敢顽强,勇于斗争。 14两文都以抒情为主,但是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甲文运用_,乙文则是托物言志。 答题指导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其中后者包括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借景抒情在古诗词和写景散文中比较常见,托物言志在状物散文中多见。 借物抒情 语文 新课标( YW) 第一单元 阅读理解 15大海是海燕活动的背景,有力烘托了海燕,而乙文还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你能揣摩出来吗? 答题指导 此题旨在训练我们体会象征这种写法,要联系本文的背景,根据大海的特点进行联想。 答案 大海波涛象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