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产一体化趋 势不断增强,国际分工的实践发展对理论创新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原有分工理论 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 ) 过于严格的假设使其同实践相去甚远,尤其是对二战以 来国际分工格局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无法做出较好的解释;( 2 ) 技术进步对国际 分工格局的影响不断增强,终将演化成为决定未来国际分工新格局的主导要素, 这使得原有分工理论中对技术进步的研究严重不足,系统地直接以技术进步为研 究视角的分工理论更是缺乏;( 3 ) 分工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原有分工 理论大多采用的是静态的或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论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通过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 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分工演进及新型国际分工格局技术分工的形成 等问题。首先,对原有分工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分工的基础原理进行总结;然后, 结合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因素凸显的特征,并考虑交易效率的现实性,构建了 技术内生化的分工模型,以阐明劳动分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复杂的交互 关系;最后,将它应用于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技术分工, 为我国参与新型国际分工提供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并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相 应的对策和建议。 主要的观点有:( 1 )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程度才凸显出来的,而它最终发展成为决定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要素,既是一个 缓慢的又是一个必然的演化结果;( 2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 来,技术进步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必将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日益成为对国际分 工新现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合理视角;( 3 ) 在新型的国际技术分工时代,由于发达 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存量、技术进步转化率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所 处的地位、所获取的收益、所面临的挑战亦大不相同,这种差异甚至面临进步 扩大化的风险,通过对国际分工本质和发展动向的把握,必将有利于我国以国际 技术分工为平台,在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技术进步:分工演进;国际分工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 研mt 1 1 ec o m i n go ft 1 1 eg l o b a l i z a t i o i l ,l ec o m l e c t i o n sa m o n gd i 腩r e n t c o u 枷e sa l s ob e c o m em o r ei m i m a t ed a j l y ,m en e n d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 血e 、) l ,h o l ei sa l s o s t r e n g t l l e n e d ,s o 血ep r a c t i c e 砸汰f o rt l l e o r ) rc r e a t i v i t yu 】驾e n t l y i nt l l ea r e ao f m t e m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t h e o r i g i l l a ln l e o d rh a l ss o m ed e 诧c t s :( 1 ) t h e l 卵o t l l e s i si s s 0s t e mm a ti t 栅a w a y 舫mp r a c t i c e ;( 2 ) 7 r h eo r i g i 砌恤o d ,0 n 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s h o u l dp a y1 1 1 0 r ea t t e n t i o nt 0t l l ee f r e c t so ft l l et e c l l n o l o 百c a lp r o g r e s s , t h et e c h n o l o 百c a lp r o g r e s s 、析l lb e c o m ea ni r l l p o r c a n t 啊e 、 ,p o i n tt 0s t u d yt l l e 蛐r u c t u r e o f 砷:e m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la _ b o r ;( 3 ) 1 1 1 ee v o l u t i o n0 nd i v i s i o no f1 a b o ri sa c o m p l i c a t e da i l dd y n 枷cp r o c e s s ,b mm o s to fm e m e t h o d sw l l i c hu s e db yt l l eo r i g m a l t 1 1 e o 巧o n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a r es t a _ t i co rc o m p a r a 畸v es t a t i c b 笛e do nt h ea b o v e 岫d e r s t a i l d i n g ,t h ep a p e r sf o n nal o g i ca n a l y s i ss t 九j c t u r et 0 咖d y l ee v o l u t i o no n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丘o mm ev i e w p o i n to ft h et e c l l l l o l o 百c a lp r o g r e s s a t f i r 删y z i n gt l l eo r i g i n a lt l l e o 巧o n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t 0s 咖l 撕z e i t sb a s i c p 血c i p l e s ;t 1 1 e nc o n s i d e r i n gt t l er e a l i t ) ro ft r a l l s a c t i o ne 伍c i e n c y ,b u i l d i i l gt l l em o d e lo n 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e x p l a i l l i n gt l l ec o i n p l i c a t e dc o n n e c t i o l l s 锄o r 培d i v i s i o no fl 划b o r ,t l l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r o g r e s sm l dt h ee c o n 砌cg m w m ;a tl a s t ,觚甜y z i n gt h en e ws t r u c t u r e o n 缸e m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吼d e r 血ec o n d i t i o no f 酉o b a l i z a t i o n 一一t l l e t e c h n o l o 西c a l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i i lo r d e r t 0p r 0 v i d e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f o rc l l i n ai i lt l l e o 巧 a 1 1 dt h j n l ( i n g t h em a i l lo p i i l i o n sa u sf o l l o w :( 1 ) t h ed e c i s i v ee f r e c tw h i c ht l l et e c i l i l o l o g i c 2 i l p r o g r e s st ot 1 1 ee c o n o i i l i c 印w t i lb e c o m i n go 蜘d i i 唱o m yw r h e nm ep r o d u c t i v 毋 a t t a j nt os o m ee x t e n t ,w 越l ei tb e c o i i l i n gt l l em a i nd e c i s i v ef a c t o rt ot l l es 伽l c t u r eo f i n t e m a t i o 砌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i sas l o w 锄di n e v i 诅b l er e s u l t ;( 2 ) t h et e c l l i l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丽ub e c o r n eag o o d 、v a yt 0s t u d yn e we c o n o m i cp h e n o m e n o n 啪d c r t l l ee r a o f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ya n d 舀o b a l i z a t i o n ;( 3 ) 1 1 l et e c l l l l o l o 西c 2 l lg 印b c t v v e e n 恤 d e v e l o p e d 锄d 血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i l t r i e si ss ol a r g et l l a tw l 硷tm e yc 衄g e ti sm s ov e 巧 d i f i e r e n t ,o u rc o u n t r ) ri sah u g ed e v e l o p i i l gc o u i l n w h a t 、 ,ec a n 锄d 、砘a t 、s h o l l l d d oi no r d c rt 0r n e l ti n t ot l l ew o r l de c o n o i n ym o r e 锄o o t h l y 锄ds u c c e s s 如l l y ? k e yw o r d s :t h et e c l l i l o l o 西c a lp r o g r e s s ;t h ee v o l m i o no n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 i r l t e m a t i o n a j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 年月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 日 第l 章导论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1 章导论 二战后,世界经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期,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一体化趋势 不断增强,国际分工合作日趋重要。在原有分工理论的指导下,许多积极参与国 际分工合作的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并不乐观,应该说实践 的发展使得分工理论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立足于经 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趋势,来看待和分析国际分工问题,它对我国当前经济高 速发展的持续性、国际性和全局性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指导我国以新型国际 分工为平台,探寻出一条更好地融入未来技术分工新格局的发展道路。 国际分工理论创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国际分工的形式也历经产业间 分工_ 产品间分工_ 产品内分工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国 际分工理论越来越无法全面地反映当代国际分工的全部内容,国际分工新格局的 形成意味着资本、资源、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进行优 化配置,而国际分工的动力也不再局限于自然要素的禀赋差异,而是包括技术条 件、制度背景、甚至是一国的整体国力等综合因素。 正如本文所分析的,技术进步要素已然成为或终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 素,它将引领国际分工新时代技术分工时代的到来。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基本 观点和方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国际分工深化的结 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又构成了当代国际分工新的时代背景。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来优化资源的配置,表现出了极强的经 济活力,顺应这一趋势,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重新分工,表现为分 工的规模迅速扩展,分工模式日益多样化,如分工结构呈网络化、分工主体呈多 元化、分工基础呈科技化和分工机制呈协议化的发展趋势。 1 2 研究思路与论证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涉及了交易 费用理论、新增长理论、演化经济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等。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分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分工问题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代 表,尤其是相对于居垄断地位的古典经济学而言,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 的挑战是非常像“日心说 向“地心说 的挑战,“是对整个分析框架的挑战, 而不是对个别理论的挑战,它会使整个经济学的结构发生变化 ( 杨小凯,1 9 9 8 ) 。 两者的主要差别如下表所示: 表卜1 :对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区别的概括 项目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 核心问题 资源配置分工组织 生产条件规模经济专业化经济 个体特征生产者、消费者分离 生产者、消费者统一 交易特征交易费用为零交易费用为正 均衡特征内点均衡角点均衡 分析工具边际分析 超边际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归纳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思路的影响,即 从分工演进的角度来考察技术进步、国际分工新格局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系,此外,在技术内生化分工模型的构建中,还借鉴了罗默、卢卡斯,贝克尔、 墨菲等人的研究成果,最终为新型国际分工技术分工格局的形成提供更有解 释力的说明。 在论证方法上,本文主要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统计 分析相结合,例如在考察分工演进与三元经济结构趋同、交易效率影响分工演进 的内在机制等问题时采取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国际分工新格局技术分 工问题时应用了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技术进步 贡献率时,运用了计量回归的分析方法。 1 3 分析框架 2 本论文共分七章,逻辑分析框架如下图1 1 所示: 第l 章导论 图卜1 本论文的逻辑分析框架图 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论证方法、研究框架、主要的 创新与不足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在对已有的分工思想和分工理论进行 综述后,可以看出分工问题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几经起伏:首先在古典经济乃 至更早的经济思想中,分工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居于经济分析的 核心地位;到了新古典经济时代,分工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严重的削弱,甚至被剔 除出主流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阿林杨格的重大贡献才使分工理论重焕光彩;而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以现代分析工具对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进 3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行回归,分工又成为现代经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对分工理论进 行回顾的过程中,笔者还就分工的本质、分工的基本特征、分工演迸逻辑等方面 的内容予以归纳说明,并从整体框架上点明分工和经济增长、交易费用、技术经 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几章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章,分工演进与三元经济结构趋向。分工演进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复 杂的联动机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结构将面 临从二元经济向三元经济的转变,因而在三元经济结构下分析国际分工问题,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由于知识经济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 作用下,其影响将被成倍地放大,最终发展成为主导国际分工新格局的核心要素。 第四章,交易效率影响分工演进的内在机制。本章放弃“分工能够自发演进” 的假说,引入交易效率的概念使分工演进与现实经济的运行更为统一。首先,对 交易效率和交易费用的概念进行定义,而后借助对交易费用内涵的剖析来深化对 交易效率的理解;其次,展开分析交易效率影响分工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对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交易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行解析。 第五章,技术内生化的分工模型。从前几章的分析中可知,分工是探寻长期 经济增长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而知识经济引发的三元经济结构将成为分 工演进新的外部条件,作为新制度经济学核心概念的交易费用在本论文中被看作 是制约分工演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章通过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总结建 模:一是以罗默一卢卡斯模型为基础介绍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以 杨小凯一博兰德模型为基础阐述了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以贝克尔一 墨菲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劳动分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技术分工。以第五章技术 内生化分工模型为基础,本章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技术分工,并 将它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使理论总结、模型构建和现实经济发展 演变的本质尽可能地统一。本论文有关技术分工新格局的构建是以各国技术进步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即以对e 4 数值的测算为基准。国际技术分工新格局的形成, 使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面临扩大化的危险。 第七章,中国在国际技术分工格局中的战略定位与对策。作为本论文的最后 一章,主要是将本论文的研究主旨落回实处,所以本章主要是应用性的分析:首 4 第1 章导论 先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然后针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客观 现实,深入分析当我国面临国际技术分工新格局时,该如何适时调整发展的战略 和应对的措施。 1 4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分工演进和资源配置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两条基本主线,本论文主 要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演进思想,相对于当前盛行的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 的研究视角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再加上以技术进步为主线,以经济全球化 为背景,使得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第二,对已有经济理论的融合和发展 首先,虽然本论文的分工思想来源于古典经济学,但也结合了当代经济学最 新的研究成果,如新增长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等,并构建了技 术进步内生化的分工模型,以分析劳动分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复杂的交 互关系,相对于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显然本论文的研究并不是简单地继承, 而是有所发展。 其次,新增长理论是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宏观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最重要 的突破,其主要贡献在于成功地把经济学研究从短期波动转向长期波动,最终为 经济增长的长期路径研究确立了个基本的分析框架。本论文的部分研究,如技 术进步内生化模型的构建是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的,而这部分的研究成果也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和发展了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技术进步在长期经济增长中 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了由于各国技术进步差异所带来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等问 题。 最后是交易费用概念的引入。在对分工自发演进过程的分析中,本论文借用 制度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对分工演进的限制性条件进行 分析,从而使国际分工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拓展了原有理论的兼容性,所以, 在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为国际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 桥梁。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第三,以技术进步为主线,重新构建国际分工新格局技术分工 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本论文以技术进步贡献率( 即对觑数值 的测算) 为基准,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将当代国际技术分工格局大致分为三组六 类的等级结构体系。 以上是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但由于个人的研究水平和写作时间所限,所以 也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的地方: 第一,论证的深度有待加强。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由于杂和了许多经济学 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知识经济、交易费用理论、技术内生化模型等,最新理论研 究中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研究结论的争议性,同样体现在本论文中,进 而构成本论文深化分析的瓶颈,所以笔者深感论文的综合研究深度还有待提升, 部分研究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第二,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分工的演进是一个缓慢而又漫长的过程,劳动分 工的经济增长模型或许是解释长期经济增长机制的理想方法,但它未必能对短期 经济增长机制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论文的分析虽然已尽 可能地长期化,但依然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结论,尤其是在数据验证方面,无 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分析,最终的结论仍存在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如果不做一定 的调整,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经济结论就不太显著。 第三,本文更多研究的是各国技术进步对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决定作用,但反 过来看,当分工扩大到国际范围时,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与国之间由于自身分 工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技术进步水平的不同,所以本论文的逆向思维同样是一个很 值得探讨的方向,有待于后续研究。 6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内容提要:在对已有的分工理论和分工思想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分工的本质、分工的 基本特征、分工演进逻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从整体框架上点明分工和经济增长、交 易效率、技术进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几章的理论完善和最终的模型构建做铺垫。 分工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理论各分支中都占有一席之 地;而其自身也发展出了许多的分支,如从社会学、专业化、报酬递增、比较优 势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论述。如果仅从纯经济理论的发展演进来看,则大致表现为 “经济思想的萌芽古典经济学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叶新兴古典经济学 理论这样的一条发展主线。在这条理论主线之上,又衍生出了两条主要的发展 脉络:一是国际贸易领域的分工理论,它主要涵盖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 论、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协议性分工理论等;二是跨国公司管理领域 的国际分工理论,相关的理论有垄断优势论、内部化优势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战略联盟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本文主要是从纯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国际 分工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也部分涵盖了国际贸易领域和跨国公司领域的国 际分工理论。 2 1 分工理论综述 2 1 1 分工思想的萌芽 较为系统地探讨分工问题的先驱首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 p l a t o , b c 4 2 7 3 4 7 ) ,在其代表著理想国中柏拉图谈到:分工是客观存在的,理想 的分工是基于人的天性,基于天性的分工会提高生产力。在他看来,分工具有两 个本质特征,第一个是专业化,即人们只干他适合干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出这 样的推论:如果要使一切东西生产得更容易、更丰富而且质量更好,那就只能一 人做一件天生适合于他的事情,而且要在适当的时候去做,并把其他的事情统统 放弃 。分工的第二个本质特征是分工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首先,他认为分工 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相互服务性,每个成员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服 务,参与分工的个体通过相互交换而结合在一起,就表现出了分工整体性的特征; o 柏拉图:理想国( 英文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7 0 页。 7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其次,由于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工作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因而社会 结构呈金字塔形状,它由三个等级构成:第一等级是最高统治者,是最高等级, 拥有对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等级是发动战争、扩大疆土的武士;第三等级 是满足人们吃、穿、住、行最基本需求的广大劳动者,包括农民、牧人、建筑工 匠、织工、鞋匠、木匠、船员、音乐家、诗人、教师、保姆、理发师、医师等。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分工的问 题,虽然他的探索还是初步的、零散的,但对后续研究的影响力却是不可低估的, 正如马克思对柏拉图分工理论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 述,对于在配第之后但在亚当斯密之前写作分工问题的一部分著作家来说是直 接的基础和出发点。 色诺芬( x e n o p h o n ,b c 4 3 0 3 5 5 ) 与柏拉图一样,充分肯定了分工的必要 性,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而专门从事一种技艺会使产品造得更好, 他甚至谈到了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将提高人们的技术水平,这可以看作是有关 分工与技术进步的早期思想;此外,在其居鲁士的教育一书中,他还把分工、 专业化与大城市联系起来,最早意识到分工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圆。 2 1 2 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 威廉配第( w i l l i 锄p e t t ) r ,1 6 9 0 ) 传承了柏拉图和色诺芬的思想,认为分 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在政治算术( 1 6 7 1 年) 一书中谈 到,荷兰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正是因为他们使用专用的商船来运输不同 的货物。此外,配第对分工理论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的 思想,在1 6 8 3 年出版的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的政治算术一书中,他察 觉到“制造业( 之间) 会相互影响 ,专业化的好处可以通过将某一制造业集中 于某一特定的地区而实现,这部分是因为这样的集中会导致交通和运输费用的节 约 。 而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a d a ms 而t 1 1 ) ,则是第一位真正把分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7 卷) ,人民出版杜,1 9 8 8 年,第3 2 4 页。 o 这一思想后来在斯密那里被提升到很高的理论地位,著名的“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实际上就是色诺芬思想的一种理论再现与延续。 o 转引自格罗奈维根:劳动分工) ,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 第l 卷) ,经济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9 7 7 页。 8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工问题作为经济学核心问题加以研究的经济学家,因而其分工思想常常被看作是 分工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 7 7 6 年,亚当斯密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 其分工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 ) 分工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因。“劳 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有了分工,同数工人都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 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人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换到 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的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 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 2 ) 分工的深化受制于市场范围的扩大。搿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 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 服一业。 圆( 3 ) 天赋人性差异与分工的关系。柏拉图指出天赋人性的个体差异 是导致分工的原因,对此斯密持批判态度“人们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 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在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 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例如两个性 格极不相同的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 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起因于天性。 、“就天赋资质说,哲学家与街上 挑夫的差异,比猛犬与猎狗的差异,比猎狗与长耳狗的差异,比长耳狗与牧畜家 犬的差异,要少得多。 、“分工的好处甚至于可以在天生相同的人之间出现。 同样,由于时代所限,斯密的分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 方面:( 1 ) 斯密的分工理论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想,其对分工问题的研究并没 有提出合适的分析工具,不利于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的检验。( 2 ) 正如斯蒂格勒所 指出的斯密定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是如此重要,那么小企 业又如何生存? 而分工或是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并且在特征上是垄断的;或是 产业在特征上是竞争的,则理论或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 “斯密定理 普遍适用的话,即市场容量限制了劳动分工,那么典型的产业结构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2 年,第8 页。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第1 6 页。 却亚当斯密:国富论(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7 2 年,第1 5 页。 回斯蒂格勒: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载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 9 8 9 年,第2 2 3 8 页。 9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就必定是垄断;如果典型的产业结构是竞争,那么这一定理就是错误的。所以说 斯密一方面推崇自由竞争的福利性,另一方面又无法解决分工叶垄断嘲利损 失的矛盾,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斯密困境”。( 3 ) 斯密曾认识到分工水平的提高 会带来交易成本的上升,但他却没有注意到分工的提高本身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 也蕴含着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这就使得斯密在分工与交易成本之间的认识上存 在一定的片面性。( 4 ) 斯密对市场范围的认识仅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认为运输和 人口规模是限制市场范围扩张的主要原因。 总的说来,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高度重视对分工问题的研究,在他们 看来,分工既是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点,所以分工是 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其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同 等重视。 2 - 1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分工思想一直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支配地位,直到2 0 世纪 3 0 年代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e i lf i l i ph e c k s c h e r ,1 8 7 9 1 9 5 2 ) 和伯尔蒂 尔俄林( b e l t i lg o t t l l 砌o h l i n ,1 8 9 9 1 9 7 9 ) 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中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指出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国的资 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所以各国应以其所拥有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 如土地、劳 动力、资本等) 从事生产。 而新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 l 能dm a u r s h a l l ) , 虽然对分工问题有所强调,但其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资源的配置问 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用规模经济的概念替代了分工的概念,专业化的分工水平被 看作是外生给定的,使分工问题的研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此后数十年,新 古典经济学家们更是完全放弃了对分工的研究,转而用规模经济的静态均衡分析 来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有关分工问题的研究自然也就日益淡化。 2 1 4 阿林杨格的分工思想 新古典经济学时代分工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直到1 9 2 8 年阿林杨格( 砧l y n a y 0 u n g ) 发表了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一文后才有所改观,因而杨格的分工 理论常常被看作是斯密分工思想的重大复活与新的发展,而在当代有关分工问题 l o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的研究中,这篇文章也成为被引用最多的文献,它代表了当时研究分工和报酬递 增的最高成就。 杨格所研究的分工问题涵盖着部门从无到有的拓扑性质,他着重研究了分工 与报酬递增、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其分工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 杨格在“斯密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的思想,具体 而言就是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但市场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人口规模和区域位 置,更是由购买力决定的,购买力由收入决定,收入由生产力决定,而生产力又 依赖于分工的水平,如此循环反复就构成了分工自我演进的动态过程。( 2 ) 杨格 诠释了报酬递增、分工和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递增报酬的实现取决于 劳动分工的演进;另一方面,分工与市场规模之间呈现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关 系。分工、报酬递增和市场规模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始 终伴随着新机器、新技术的产生和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不断出现 新的专业和分工领域。( 3 ) 需求和供给是劳动分工的两个侧面。杨格强调分工是 整个经济组织的问题,决定着需求与供给。 2 1 5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以罗森( i b s e n ) 、贝克儿( b e c k e r ) 、杨小凯( g ) 、 博兰德( b o r l 觚d ) 和黄有光( n g ) 等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将斯密、扬格 等人的思想加以融合提炼,扬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以模型化的语言复 活了斯密的分工思想,由此掀起了一股用现代数学方法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 它使古典的分工思想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与当前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也更为 一致。 其主要的观点有:( 1 ) 分工是交换的产物。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生产效 率很低,几乎没有什么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人们只能选择自给自足的生产方 式;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出现了偶然的简单的物物交换;当 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交换日益频繁,分工开始产生。( 2 ) 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 一方面,分工与专业化能够加速知识的积累,实现收益递增;另一方面,分工的 演进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因为协调分工是需要成本的( 即交易费用) ,分工的 。l y l la y o u n g :i n c 咒豳i n gr e t u m s 锄de c o n o l t i i cp r o g r e 骚,1 1 1 ee c o n o i l l i cj o 啪a i ,v o l 3 8 ,1 9 2 8 ,p p5 2 7 5 4 2 1 1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深化会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所以分工的收益和交易费用增加构成了经济发展的 两难冲突,在此冲突中,人们将不断地在专业化收益和交易费用之间进行权衡, 不断地进行新的分工组织试验,从而使分工呈现出一个内生的自发演进过程。( 3 ) 分工的深化过程。在分工演进的过程中,将伴随着生产者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 效率提升、贸易依存度增强、内生比较利益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快,职业类 别也将随着分工的演进而更为多样化,经济结构呈现动态的拓扑变化。而通过大 量的分工组织的试错实验,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分工组织的制度性知识,从而 选择更有效的分工结构,改进交易效率,提高分工水平,生产者获得技术性知识 的能力提高,形成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主要体现为运用现代分析方法武装古典分工思 想,所以其分析方法比古典经济学更新,思想渊源却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古。 2 1 6 当代国际分工思想 当代有关国际分工的思想,主要是围绕“里昂剔夫之谜 展开的:一是针 对“里昂剔夫之谜”的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如新要素理 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等;二是从全新的角度去研究贸易产生的基础 及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如产业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 理论等。 波斯纳( m a p o s n e r ) 的技术差距理论( t e c l u l o l o 西c a jg a pt h e o d ,) 将技术 作为一种要素引入国际分工和贸易的领域。弗农( 脚o n dv e m o n ) 的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将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考察了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与技术的关 系,利用各阶段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变化来解释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之 间的转化问题。产业内贸易理论将分工格局的发展动因归结为产品差异性、规模 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偏好相似等方面。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经济共同体内 部分工的理论基础进行考察后,认为光靠比较优势理论不可能完全实现规模经济 的好处,完全依靠这一原理,可能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和垄断,影响经济共同体 内分工的和谐发展和贸易的稳定发展,为了使经济共同体内经济、贸易健康地发 。2 0 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v b s i i yw l e n o t i e f ) 按照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利用投入一产出 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结构进行验证分析,得出了与赫一俄模型推断的贸易格局相反的结论,“美国之 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垄断密集型产业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一 被称为“里昂剔夫之谜”。 1 2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展,他提出了在经济共同体内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2 0 世纪8 0 年代迈克尔波 特( m i c h a l ee p o r t e r ) 连续推出了竞争战略( 1 9 8 0 ) 、竞争优势( 1 9 8 5 ) 、 国家竞争优势( 1 9 9 0 ) 三本书,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竞争优势理论主要 是从国家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才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利 益,才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以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在他看 来,即使一国的基本要素不足,但高级要素在世界上具备优势,那么这个国家仍 然有可能具有竞争优势。 罗默( r o m e r ,1 9 8 7 ,1 9 9 0 ) 以杨格的分工思想为基础,将分工视为产品的 多样化,认为分工和技术进步二者是直接统一的,从而将分工与经济增长紧密联 结起来罗默还指出,决定分工深化和技术进步速度的不是市场容量,而是生产上 存在的固定成本。 杨小凯和贝克尔一墨菲( b e c k e ra n dm u 叩h y ,1 9 9 2 ) 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 主要从知识与协调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分工与经济增长的问题,“传统对分工的讨 论强调由市场容量带来的对专业化的制约”,而贝克尔与墨菲则认为,“专业化的 程度更经常地是由其它因素所决定,尤其是协调那些从事专业化工作的人员的各 种成本,以及可获取的社会知识水平 。 2 1 7 分工理论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工思想渊远流长,以至于在经济学还没 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它就成了先古哲人思考的对象,并就分工的根 源、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后续经济学家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由于本文主要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考察分工问题,所以在此将结 合技术进步因素对分工理论进行小结。 从斯密提出的分工的三个好处,尤其是第三个好处,即有利于简化和节约劳 动的机械的发明 ,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思考分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分工使 工作得以简化,简化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技术的创新,而技术进步又是推动生产 力发展的巨大杠杆。在国富论中,他指出任何社会的年产物,都只能由两种 。b e c k c rga n dm u r p h yk :1 1 1 ed i v i s i o f l a b o r ,c 0 0 r d i n a t i o nc o s t s ,锄d 鼬l o w l e d g c ,q u a r t 盯l yj o u m a io f e c o n o m i c s ,1 0 7 ,1 9 9 2 ,p p1 1 3 7 1 1 6 0 o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生技术进步”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分工问题研究 方法来增加:一是增加社会上实际雇用的劳动量;二是改进社会实际雇用的有用 劳动的生产力。其中有用劳动的生产力改进取决于劳动者能力以及他工作所使用 的机械的改进,而这两者都与技术进步有关,所以斯密显然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对 分工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以 及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著作中,都曾对技术与分工、技术与经济、 技术与社会关系等问题进行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甚至把技术创新看成是经济发 展的驱动力,他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技术作为物质手段,是现代生产的必要 条件。并通过对劳动、工艺等生产过程的经济分析揭示了技术的本质:“机器的 使用扩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增加了特殊生产部门和独立生产领域的数量。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不是资本, 也不是劳动力,而是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他反对新古典 经济学家所崇尚的静态均衡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起着决 定作用的动态均衡过程,并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外生性的静 态对象,通过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从而作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技术决定论者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索洛率先指出是技术而不是储蓄或者政府政策最终影响长期增长率。他将经济增 长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是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水平效应”;二是因要素技 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增长效应”。技术使得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 改变生产函数,实现经济的增长。被称为“增长原因分析之父 的美国经济学家 丹尼森( e d w a r df d e n i s o n ) 开创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来源分析法 或“增长 核算法 ( g r o 、础a c c o 吼t i n g ) ,其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索洛的观点总的经 济增长率远大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率,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剩余,而 这一剩余正是“技术进步 的结果。尽管对分工问题的研究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马歇尔仍指出机械与技术的发展为分工创造条件,“机械改良的主要结果,在于 使得进一步分工的工作更为便宜和更为精密” 、“在什么条件下最能获得分工所 造成的生产上的经济。显然,专门机械或专门技能之效率如何,不过是它的经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 9 7 8 年,第5 页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第2 7 0 页。 1 4 第2 章分工理论及其经济原理解析 的使用之一个条件;而另一个条件,就是应有足够的工作使它得到充分利用 。 美国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