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真正重要的信息掌握在人的手中。换言之,人才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新 闻报料”作为一种新闻来源,其来自于那些分散的、自发的“报料人”。这部分 人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媒体新闻来源的偏向呈现多元 化趋势,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品味和追求。这种偏向,降低了媒体新闻来源开发 成本的同时,媒体新闻来源的网络开始出现平民色彩。普通公众在接近媒介的 过程中,他们的声音和消息通过媒介得到传播,对于他们参与媒介的热情产生 了极大的刺激。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闻报料”也不例外。单兵作 战的“报料人”,在没有组织作后盾、缺少必要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对于媒体来 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报料人”的引导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当前业界盛行的“新闻报料”现象出发,首先概述了“新闻报料” 现象的兴盛与“报料人”的类属。第二章对“报料人”与线人、访员之间的关 系进行追溯,认为“新闻报料”是对访员的一种回归。第三章则是对回归背后 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方面着手。第四章就目前盛行的“报 料人”职业化趋势进行剖析。第五章着力于论述对“报料人”发展的建议。最 后一章,则是对全文的一个结语。 在行文中,对于当前有关学者对“新闻报料”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笔者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提出了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首先,“报料人”是一 种有别于线人的新闻来源,在范畴上线人应该是“报料人”的一个类属:其次, 把“新闻报料”看作是一种“支票薄新闻”也是不可取的;再次,当前所流行 的“报料人”职业化这一观点有失实和夸张之处,在缺少必要的职业标准的前 提下,仅将经济利益与“报料人”挂钩的职业化是不可取的。此外,在对中国 媒体通联制度延伸过程的追溯中,笔者认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曾出现过的访员, 其无论是在性质还是特点上都与我们当下的“报料人”极为的相似。从某种意 义上说,“报料人”是“访员”一定意义上的演进与回归。“以史为鉴,可知兴 衰”。通过对访员的回顾,对于我们当下的“新闻报料”现象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健词:新闻报料访员新闻来源报料人 a b s t r a c t h u m a nb e i n g sh o l dt h er e a l l yi m p o r t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o t h e rw o r d s ,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m e sf r o mp e r s o n sw i t ht a l e n t a so n e o fn e w ss o u r c e s ,t h e “n e w sp r o v i d e i sf r o md i s p e r s i v ea n ds p o n t a n e o u s “c l u ep r o v i d e r s ”w h oc o m ef r o me v e r ys t r a t u m d u et ot h e i rp a r t i c i p a n c e t h ei n e l i n a t i o no fn e w ss o u r c ep r e s e n t sad i v e r s i f i e dt r e n ds oa st o s a t i s f yv a r i o u st a s t e sa n dp u r s u a n c e t h i sd i v e r s i t y n o to n l ys a v e s e x p l o r a t i o nc o s to fn e w ss o u r c eb u ta l s om a k e st h en e w ss o u r c ea p p e a r d e m o c r a t i cc o l o r w h e nt h ep u b l i ca p p r o a c hm e d i a ,t h e i rv o i c e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g e tt r a n s m i t t e dt h r o u g hm e d i a ,w h i c hs t i m u l a t et h e i r e n t h u s i a s mt op a r t i c i p a t ei nm e d i a h o w e v e re v e r yc o i nh a st w os i d e s , “n e w sp r o v i d e ”i su n e x c e p t i o n a le i t h e r t h e “c l u ep r o v i d e r ”w h o c a m p a i g n sa l o n e ,i sat w o e d g e ds w o r df o rm e d i a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t h a t t h e ya r e l a c ko f n e c e s s a r yp r o f e s s i o n a lk n o w l e d g e a n dh a v e n o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ss u p p o r t e r s oi t sa nu r g e n tp r o b l e mt og u i d et h e “c l u e p r o v i d e r s ”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p r e s e n tp h e n o m e n o ni nm e d i a ,t h i st h e s i sf i r s t l y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p r o s p e r o u sp h e n o m e n o no f “n e w sp r o v i d e ”a n d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o f “c l u ep r o v i d e r ”c h a p t e rt w ot r a c e sb a c kt o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m o n g “c l u ep r o v i d e r ”,i n f o r m a n ta n dv i s i t o ra n d c o n s i d e r st h e “n e w sp r o v i d e ”i sa r e c u r r e n c eo fv i s i t o r c h a p t e rt h r e e , f r o mb o t hs i d e so fp u b l i ca n dm e d i a ,a n a l y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 so f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t h e ni nt h ec h a p t e rf o u rt h et r e n d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o f “n e w sp r o v i d e r ”i sa n a l y z e d c h a p t e rf i v e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p o s a l s 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n e w sp r o v i d e r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i sac o n c l u d i n g p a r tt o t h ew h o l et h e s is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a u t h o re x p l o r e ss o m ev i e w p o i n t sf r o mt h es c h o l a r s i nr e s e a r c ho f “n e w sp r o v i d e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s o m ep e r s o n a lo p i n i o n s f i r s t l y 。t h e “c l u ep r o v i d e r ”i ss o u r c eo fn e w sw h i c hi s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en e w ss o u r c eo fi n f o r m a n t ,o ns o m el e v e l ,t h ei n f o r m a n tc o u l d b eo n ek i n do f “c l u ep r o v i d e r ”:s e c o n d l y ,i t si n a d v i s a b l et oc o n s i d e r “n e w sp r o v i d e ”a s “c h e c k b o o kj o u r n a l i s m ”:t h i r d l y ,a tp r e s e n t 。t h e p o p u l a rv i e w p o i n tt h a t “c l u e p r o v i d e r s ” i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e di s i n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f a c t sa n de x a g g e r a t e d 0 nt h ep r e m i s eo fl a c ko f n e c e s s a r ys t a n d a r do fp r o f e s s i o n , i t i s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f o rt h ee c o n o m i c i n t e r e s tl i n k e du pw i t h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 “c l u ep r o v i d e r s ” i na d d i t i o n ,t r a c i n gb a c kt oc h i n a m e d i 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1 i a i s o n s y s t e m , t h ea u t h o rh o l d st h a tt h ev is i t o r sa p p e a r e di nc h i n a sm o d e r nn e w s h is t o r y a r es i m i l a rw i t ht h e p r e s e n t “c l u e p r o v i d e r s ”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t a k et h ep a s te x p e r i e n c e sa sg u i d e sf o rt h ef u t u r e c a r lp r e d i c tt h er i s ea n dd e c l i n e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s i g n i f i c a n tt or e v i e w t h ev i s i t o r sf o ro u r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p r e s e n tp h e n o m e n ao f “n e w s p r o v i d e ” k e yw o r d s :n e w sp r o v i d e ,n e w sv i s i t o r , n e w ss o u r c e ,c l u ep r o v i d e r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毫徽;! ;& 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司幕 签字日期:2 工加6 年f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宅德大旁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闭。本人授权害徽六漪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辐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啦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阀翻 签字日期:劲刁6 年r 月g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电话: 邮编: 疋一 叫彬z 们 l 加口z 年j ,月地日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媒体的报道更加丰富,对信息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大。如何才能挖掘到更广阔、更独家的新闻信息,怎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 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都逼迫着媒体在挖掘新闻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上下更大 的工夫。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新闻报料”作为一种新闻来源应运而生, 并在都市媒体的白热化竞争中得到繁荣与发展。 “报料人”是中国媒体通联制度的进一步延伸访员、通讯员、“报料人”。 在这一延伸过程中,近代中国新闻史中曾出现过的访员可谓与当下的“报料人” 最相似。作为“报料人”的前身,为什么访员这种媒体通联制度没有能够贯之始 终,到了近几年才又以“报料人”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新闻业界的舞台上? 这其中, 在“新闻报料”兴盛的背后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闻报料”的发展,“报料人”职业化趋势浮出了水面, 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认可。2 0 0 4 年年底,财经时报对即将过去的这 一年中最炫的职业进行了回顾,在所评出的“十大最炫的职业”中,“报料人” 继动漫师和短信大师之后,排名第三,其理由是:“报料王”每月收入五千。然 而,目前在我国所谓的“职业报料人”,尽管他们有时候可以拿到相对不菲的报 酬,但是“报料人”作为一个行业来讲,它现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商榷 和改进。也就是说,“报料人”是否己成为固定职业还有待商榷。 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笔者对“新闻报料”现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 中国媒体通联制度延伸过程的追溯,试图找寻一些对当下“新闻报料”的繁荣与 发展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目前国内学者对“新闻报料”现象的丰富研究成果,成为笔者行文的起点和 基石,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对现象的解读和实践操作层面上。本文从新闻学和传 播学理论出发,运用相关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结合个案分析,以剖析都市“新 闻报料”现象为基石,对“报料人”是否职业化、“新闻报料”作为新闻来源对 媒体与受众将带来的影响,如何引导其发展以期达到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实现双赢 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试探性的求解,对当下“新闻报料”发展起到一定的参照意义。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短信报料、网友报料、热线报料近两年日盛的“新闻报料”在各类媒体 中表现出一派热闹景象,积极培育“报料人”网络,广泛征集新闻信息已经成为 目前国内媒体通用的一种新的通联方式。各类都市媒体纷纷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报 料热线、新闻热线、民生热线、读者热线等电话号码,“一经采用,即可获得报 酬”,报料奖金从三十元到一万元不等,以便将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网罗在自 己范围内。 第一节“报料”现象的兴盛 及“报料人”类属 一、“报料”的兴盛 时至今日,“报料人”已活跃在北京、南京、上海和成都等全国许多新闻业 比较发达的城市。据统计,北京部分都市类报纸2 0 0 3 年一周的热线新闻有8 0 来自“报料”;南方都市报2 0 0 3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报7 0 的社会新闻来自 “报料”;江苏电视台某栏目有5 0 的新闻内容来自“报料人”。“新闻报料”在 新闻业晃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致。 2 0 0 3 年伊拉克战争中,新华社运用“报料人”贾迈勒及时、准确地报道了 伊拉克的战况。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 0 秒的“报料人”, 也因此获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堪称国内媒体利用“报料 人”加强新闻报道的经典范例。 2 0 0 5 年,南方都市报推出了a 2 广州新闻,其中的民生新闻、街区新闻相 当一部分都是来自“报料人”。 2 0 0 4 年5 月,新华社在新华网及新华社旗下的各个报刊醒目位置公布有偿 “报料”的热线电话,四处网罗“报料人”。在其开通后的五天中,据统计共收 到2 6 6 条“新闻报料”。 2 0 0 3 年1 1 月1 1 日创刊的新京报,在创刊推广期内( 2 0 0 3 年1 1 月1 1 日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至2 0 0 4 年1 月1 5 日) 推出“万元重奖新闻线索”活动。万元大奖在推广期内每 半月评选一次,成了国内迄今最高的新闻报料奖。创刊头一个月,新京报除 了两次万元大奖外,其他线索奖金共开出2 7 7 5 0 元。 创办于2 0 0 2 年元旦的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 正式开播一年后,其平均收视率为8 3 ,最高点收视率达到惊人的1 7 7 ,成为 南京最火爆的新闻节目。大量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是南京零距离 最显著的标志。而这些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除了节目本身记者所提供的以外, 还有1 0 0 多位百姓摄影师作保证。也正是由于有他们的存在,南京零距离的 新闻报道由最初的两三分种一条,变为了现在一条新闻几十钞,信息容量大大加 强。现在南京零距离在每天制作的6 0 分钟节目里,至少要播出2 5 至3 0 条 由百姓摄影师( “报料人”) 提供的新闻。 此外,北京娱乐信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三大媒体组成媒体 联动,提出“任拨一条线,帮你解疑难”的口号,共同为百姓服务:浙江教育频 道则推出“小强热线”,根据观众“报料”帮忙寻找出走的小孩、为下岗职工卖 披肩等,成了吸引百姓的“磁石”。 以第四媒体自居的网络媒体在这方面也丝毫不示弱,也开起了“报料”站, 用各种方法吸引“报料”。譬如,2 1 世纪网站为配合新闻中心改版,就专门设立 了一个“千金报料站”,内容要求:都市人的故事和情感、奇闻逸事、花边新闻, 文字、图片不论。奖励办法:日奖“劲料奖”、“猛料奖”和“爆料奖”,分别 获1 0 0 、5 0 、3 0 元;月奖“特别大奖”,奖金1 0 0 0 元“参与奖”投而未 中的网友将获得2 1 c n 纪念品以及短信、邮箱、宽带等优惠服务;“特殊奖”一 一定期从网友中挑选特约通讯员加盟2 1 c n 。 发端于平面纸质媒体的“新闻报料”,在逐渐扩展到广播电视媒体及网络媒 体的同时,把“报料人”的作用由单纯的新闻信息来源提供者扩展为新闻节目的 制作人、参与人。譬如苏州电视台1 8 新闻综合频道就把“报料人”做成了一个 品牌栏目,推出1 8 新闻线人,它不仅播出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由记者 采制的新闻,还播出“报料人”自采的新闻图片、录像、稿件。此外,该栏目还 设立了1 8 “新闻线人”英雄榜,在对“报料人”进行奖励的同时,对“报料 人”和稿件评分,每周公布积分,年终根据积分评出前3 名大奖。 在这些新闻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地区,主要的报社以及一些电台、电视台和网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络媒体一般都拥有自己固定或非固定的“报料人”群体。各类媒体常常通过设置 新闻热线、公布记者电话、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为“报料人”铺设了通向大众媒 介的绿色通道,有的电视节目甚至直接播出由“报料人”所拍摄的新闻。总之, 今天的“新闻报料”俨然成为各类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一个制胜武器。 二、“报料人”的现状类属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信息,并主 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新闻信息的人被称为“报料人”。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报料人”仍然是松散的新闻信息提供者,他们的身份和目 的迥异。而对于“报料人”的现状类属,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主要有三种。 ( 一) “专职报料人” 所谓的“专职报料人”,他们一般自备装备,服务于媒体,以此为业,养家 糊口。一般来说,这些“专职报料人”文化层次都不会太高,工作收入也不高, 比如下岗职工、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都是“专职报料人”的热点人群。 这类“报料人”虽然数量不大,但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敏锐的新闻意识, 了解各报纸的版面设置和出版流程,已经能够按各媒体的要求提供新闻信息。除 了提供一般的社会新闻外,有的“专职报料人”还研究国家、地方出台的新政策, 提供深度报道新闻信息,对于敏感话题,还会做一些先期调查工作。少数“专职 报料人”甚至还布起了自己的新闻信息网。 ( 二) “兼职报料人” “兼职报料人”基本上是报纸、电视等某类媒体的热心读者或观众,他们有 自己的职业或稳定的收入,如出租车司机、交巡警等。这些人群因工作特性,易 于接触到一些第一手新闻信息。他们将自己所收集的新闻信息,提供给自己喜欢 的媒体,并希望借用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声音。这部分人往往文化层次相对来说较 高,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提供的“报料”往往是批评报 道的主要信息来源。 此外,这部分人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所作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譬如北 京青年报的热线新闻版就专门开辟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 俭自强、敬业奉献一文明,就差这一点”的小专栏,每期由“报料人”提供信息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再配之以漫画,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监督作用。如,1 1 月2 9 号的照相别 毁树,线索提供:陈先生;1 1 月2 8 号的自行车别骑上人行道,线索提供: 陈先生。 尽管如此,由于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即使能提供较多数量的第一手新闻信 息,这一部分人仍然只能是“兼职报料人”。 ( 三) “客串报料人” 关于“客串报料人”,一般分为二种。一种“客串报料人”本身就是事件的 当事人,因为自己碰到棘手的事解决不了,于是拨打媒体热线寻求帮助。这类人 往往深知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希望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电视新 闻节目焦点访谈的大部分线索都是由此获得的。一般来说,这部分“报料” 都是一些带有现象性的东西,如果媒体对此下功夫的话,肯定会挖掘出很多背后 的东西。另一种是偶尔发现新闻信息的人。这类人数量少,但他们提供的新闻信 息往往是突发新闻的主要来源。 除了这三种分类外,有的学者认为,随着“新闻报料”的繁荣和发展,出现 了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新闻信息提供公司。他们有自己的编辑、记者队伍,新闻 信息分类全面,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目前,这类专业新闻信息提供公司多是以文 摘方式搜集整理各大媒体资料。此外,还有学者将“客串报料人”中所涉及的两 种情况细分出来,作为独立的两种“报料人”存在,即“客串报料人”和“举报 报料人”。分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认识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因 此,我们认为,将“客串报料人”所涉及的两种情况独立出来,有助于突出目前 深受电视新闻调查节目重用的“举报新闻”的特点,是切实可行的。 “报料人”散布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大多提供的是有关学习、生活、工 作中碰到的新鲜事、不平事、蹊跷事,或是目击的事故和意外。由于他们是最接 近新闻现场的目击者,或者其本身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这样就确保了媒体对 新闻事件的及时接近和报道。“报料人”成了新闻事件与媒体之间的桥梁。 因此,就目前的“报料人”现状来看,笔者较认同宋双峰在加强对线人的 培养和管理中的分类方式,将“报料人”主要分为五个类别。具体情况如下图: “新阐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报料人”情况分析“1 类别目的人员主要构成信息内容信息提供 量 专以提供新闻信息打工者、退休人员、社会新闻为主每月2 0 余 专职报料人获取酬金为谋生手 下岗职工 兼有深度报道 条 段 以此为副业挣钱或报摊报贩、出租车司社会新闻为主 每周1 2 兼职报料人充实生活 机、退休人员、热心条 读者 客串报料人偶尔为之,没有特殊突发事件目击者突发事件 目的随机 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事人、内幕知情与自身有关有 举报报料人或打抱不平揭发内争议的事件事随机 幕内幕 专业新闻信商业盈利专业工作人员分类新闻信息每天2 0 0 息提供公司来源余条 第二节有偿“新闻报料”引发的问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从无偿到有偿,当媒体意识到付出一定的金钱可 以换来更大的利益时,新闻信息的有偿性成为了媒体的共识。各类都市媒体纷纷 对“新闻报料”奖金层层加码,刺激着“报料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正是在这种 背景下,由“新闻报料”所引发的问题才会突显出来。 一、“新闻报料”:从无偿到有偿 著名的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曾经在其著作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 出了一种与申农韦弗同样关于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它包括信源、发射器、信 道、接收器、信宿五个环节。“以其最简单的形式来说,这个模式表达了一种线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性的( 1 i n e a r ) 、从左到右的传播概念。”。在这一模式中,香农的意图是要解释 传播讯息的信道能力,而并不是像后来的传播学者那样用其来关注传播效果,特 别是大众传播效果。笔者在这里之所以要重提香农的线型传播模式,是因为在这 一传播模式中,明确地将“信源”( 即新闻信息来源) 作为传播的起点,突出了 “信源”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新闻信息来源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来自政府、主管部门 提供的新闻线索、典型事例,或者是编辑部门布置下来的任务;一个是来自记者、 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事件的观察:一个是来自读者的“报料”。过去,在市场经 济体制尚未充分培育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处于“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媒体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报道质量和媒体竞争力没有直接关联。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媒体间的竞争开始初步展开,但各媒体并未感到有多大的压力,因此,新 闻信息的独立价值仍得不到广泛认可,向媒体提供新闻信息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无 偿劳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 高,信息需求趋于多样化和社会化,信息开始进入市场流通并成为商品,而且这 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大规模信息市场兴起。”。1 新闻信 息不仅是一种可以期望也能够获取的产品,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和其他商品 一样的产品。于是,新闻信息的商品属性重新得到承认。 媒体进入市场后竞争加剧,媒体的商品属性大大强化,面l 临新闻产品差异化 的要求,媒体必须丰富扩展新闻信息来源。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要获得更多的 经济效益就要靠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以高阅读率( 收视率) 来吸引更多的广告 客户。为了增加市场份额,付出一些代价获得新闻信息是“划算”的。因为,新 闻信息有偿并不是个亏本的买卖,而是高投入与高产出基本成正比。一般来说, 当信息不均匀地分布时,不仅存在着对获取信息的刺激,而且存在着对传播信号 的刺激。通过有偿获得新闻信息不但提高了媒体产品的质量,满足了“信宿”一 一受众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强化受众和传媒的互动性,起到了“一石 二鸟”的作用。 二、“新闻报料”不是一般的商品 在中国,最早向“报料人”支付报酬的是在1 9 9 4 年。时为浙江日报记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者的万润龙为了抢到“3 3 1 千岛湖惨案”向“报料人”支付了1 0 0 0 元。而在 北京一些都市类报纸中,一份报纸每天线索奖励差不多是2 0 0 0 元。2 0 0 3 年1 1 月创刊的新京报开办后不久,就有人获得“万元大奖”。北京青年报在 2 0 0 4 年1 1 月2 7 日到1 2 月1 5 日,不到2 0 天的时间里,便发放了两个“5 0 0 0 元 大奖”。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每日新报,对于“报料人”的奖励标准是每一条 入选的消息奖6 6 元,并和t c l 电子联合举办“您提供线索,我奖您彩电”的活 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河报对于所报的新闻线索分别评出一、二、三等 奖,然后按级别给予不同的现金奖励。 节节攀升的“报料”奖金,使得向媒体“报料”成了有利可图的事。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其中来,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以“报料”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 “报料人”。一些“报料人”全天候守在医院、车站、派出所、交通事故多发地 段等容易出“料”的地方,自各录音机、数码相机,甚至d v 机,少部分人还有 汽车。为了使媒体相信自己,他们往往做一些先期调查,于起了不是记者的记者 活。能量大的“报料人”甚至可以组织雇佣人形成向本地和外地多家媒体“报料” 的“民间通讯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体向对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的 热心受众付费,这属于信息有价征集,是新闻市场化的正当行为,可以看作是媒 体人力资源的延伸,付出经济代价对于媒体是合理的。但是,即使信息可以是一 种商品,也只能在一个有限的程度上是这样。这是因为,在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情 况下,信息至少存在着两个显著的特征信息使用的不可分割性和难以独占 性,使得我们不能够把它完全等同于一般均衡抽象模型中的一种商品。关于信息 的第一个特征,美国经济学家阿罗说到:比如关于一种生产方法的信息,不管产 出量的大小,它都是一样的。既然信息的成本仅仅取决于项目而不是它的使用, 这就有利于一个大规模的生产者比一个小规模生产者获得更多的信息。由此也可 以看出,信息在整个经济中产生了规模经济,因而,根据人们极为熟悉的原则, 它导致避开了竞争经济。如果一个人拥有某些信息,他永远不会因为传输这些信 息而失去它们,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不可独占性。“与研究和开发的经济学 相联系,我们不时可以看到,以很大的代价通过研究而获得的信息,其传输却要 便宜得多。因此,如果信息只传输给一个买主,他转而可以很便宜地出售它,所 以信息的市场价格要比生产成本低得多。但是,如果传输成本相当高,那么,信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息的不可独占性依然是正确的,因为在信息中,卖主并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信息的 社会价值。在实践中,不同种类的信息中,这两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3 根据阿罗的观点,我们认为,即使是由市场所进行的资源有效配制,信息作 为一种商品是有别于其他商品的。信息是一种难以分割、不可独占的商品。从理 论上来说,信息的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效益,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获利就越丰 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竞争经济。同样的情形也存在于媒体中。对于媒 体来说,发行量大的媒体,面对同样的信息时他的利益要比发行量小的要大得多。 与此同时,在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时,由于人们对信息的有限认识,导致了以很 高代价取得的信息可能被再次交易。作为一种新闻信息来源,“报料人”在向媒 体提供“报料”时常常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家,而是同时供给多家新闻媒体。但是, 由于媒体对信息的特性认识不足,他们会奢望从某种程度上“独占”信息。正是 由于这个原因,加剧了当今媒体对新闻信息来源的争夺,其表现为对“报料人” 提供不断攀升的奖金,以刺激“报料人”对自己的忠诚。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随着对新闻信息征集奖金的酬劳不断提高, 加之“报料人”服务范围与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是必将直接带动了一部分人从事 专职地为媒体提供新闻信息的工作。“职业报料人”由此而来。然而,尽管这类 “报料人”有时候可以拿到相对不菲的报酬,但是“报料人”作为一个行业来讲, 是否已成为固定职业还待商榷。与此同时,“新闻报料”的出现对于媒体所带来 的冲击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媒体与受众,而这些改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 方面,由于“新闻报料”的介入,弥补了记者不在场的缺憾,扩大了媒体新闻报 道面,打破了传媒包办新闻制作流程的传统,这也是报纸走向市场的必然现象; 另一方面,“报料人”让报道质量和传媒竞争力产生联系,强化了受众和传媒的 互动性,使得受众接近媒体的愿望得以实现,公众的话语得到张扬,从而进一步 强化了传媒的社会功能。但是,“报料人”松散的生活状态、分布范围广泛、人 员层次复杂等因素使媒体对“报料人”的管理是无序的、松散的,如何建立有效 的管理机制,完善新闻信息来源管理、加强“报料人”的培养、规范“报料人” 的职业道德,成为媒体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第二章线人、访员与“报料人” 事实上,“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的新闻资源, 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他的前身。”。1 这里,胡春阳所谓中西方知名记者的 “新闻资源”,笔者认为,其具体可追溯为线人与访员。 线人,是西方媒体一直较为偏爱的新闻资源,许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 新闻报道都与线人这一新闻资源有关,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水门事件”。近几 年,随着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线人的身影也不断地出现在了这类节目中,尤其 是一些调查性的新闻节目。至于访员,它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所出现的一种独有 的“新闻资源”,其无论是在性质,还是在功能上都于我们当下的“报料人”有 很大的相似性。 第一节线人与“报料” 2 0 0 5 年5 月3 1 日,一位9 1 岁高龄的老人在隐匿身份3 3 年后终于向外界公 开,他就是“深喉”。他就是曾经幕后操纵“水门事件”,把美国总统尼克松逼下 台的核心人物美国f b i 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美国杂志名利场花大篇 幅披露了费尔特当年的“英勇”事迹,使得当年的“深喉”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 线中并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线人是“报料”的一个类属 ( 一) 线人:从事件深处传出的声音 当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正是从一个 对内情了如指掌的“线人”那里获取信息,将涉及总统的惊天丑闻曝光在世人面 前,并获得普利策奖。两人在因“水门事件”而闻名全国之后,被其他记者和新 闻媒体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水门事件中的告密者究竟是谁? ”而伯恩 斯坦和伍德沃德将这个神秘的白宫告密者称为“深喉”,意思是“从事件深处传 出的声音”。 由“线人”提供线索媒体进行调查的新闻报道,在西方一直深得媒体的偏爱。 第二章线人、访员与“报料” 时至今日,类似由“线人”提供线索经报道后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的事件仍然在不 断发生着。 2 0 0 3 年7 月1 4 日,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从“线人”那里获悉c i a 绝密信息, 一语惊人地抖出美国前驻伊大使约瑟夫威尔逊的夫人瓦莱丽普莱姆是中情局 ( c i a ) 的秘密特工,引发了一场被称为“夫人门”的风暴。 2 0 0 3 年5 月2 9 日,b b c 记者吉利根援引一位英国高级情报官的话披露,首 相府( 主要是坎贝尔) 曾向情报机构施加压力,“迫使”情报机构在去年9 月公 布的伊拉克武器威胁证据文件中增加了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指控,即“情报显示, 伊拉克军方可在接到命令4 5 分钟内使用生化武器”,以“渲染”伊拉克武器威胁, 说服国会和公众支持英国参加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报道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 英国政界和社会的轩然大波。 而在中国,“线人”同样活跃于媒体,为媒体从事件深处传出最强有力的声 音。新闻节目,尤其是调查类节目有时需要“线人”,需要他们帮助记者从一头 雾水中理出头绪,帮助记者将一个个隐藏深处的被遮蔽的事实挖出地面,而这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焦点访谈。1 9 9 4 年4 月1 日开播的焦点访谈,在 其已走过的这十几年中,始终都有“线人”的身影。“他们在暗处,凭借着个人 的力量,较量着比自己强大百十倍的对手;他们与媒体共生,由于自己的弱小, 他们需要媒体的介入和支持;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反过来支持和帮助着媒体。”“1 正是在“线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焦点访谈成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 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类似由线人提供新闻线索所进行报道的例子还很 多。但是,作为新闻资源的提供者,线人与我们当下的“报料人”是否可以划等 号,或是可以任意替换呢? ( 二) 线人“报料人” “线人本来与新闻行业无关,按照词典里的解释,指的是那些为警察、 侦探充当暗探、提供侦察对象活动情报的人。但是如果将采访行为与侦察行为 做一个比对,就会发现二者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目的都是取证,手段都是 调查和询问。如果将记者喻为侦探,那么警察、侦探所依靠的线人,当然也 可以是我们采访和调查中的合作者。”。1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从孙玉胜对“线人”特点的概括中,我们认为,线人应该是某一重大事件 的知情者,恰如当初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将那个神秘的白宫告密者称为“深喉”, 意思是“从事件深处传出的声音”。这些人他们或是受到自身身份的限制,抑或 是利害关系的影响,不得不隐匿自己的身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 金钱上的补偿。对于媒体来说,线人之所以是个宝,因为他们往往都是局内人, 是那些深谙此中道行的明白人,他们能够引领着新闻调查绕过林林的障碍,径直 走到最核心的事实面前。所以,焦点访谈的记者常感叹:不怕没有选题,最 怕选题没有线索。讨论选题时有时手里只有一封没有落款的匿名举报,而如果线 索仅仅是一个无人回复的邮箱地址,再好的选题也难以操作。找到一个铁杆的线 人,节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就目前国内“报料”的现状来看,多是一些社会 新闻,如交通事故、灾难等突发性的社会新闻。与线人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相比, “报料”涵盖的内容似乎要广泛得多。前文中,对于“报料”的现状类属,笔者 将其分为五类,即:专职报料人、兼职报料人、客串报料人、举报报料人、专业 新闻线索提供公司。在这五类中,根据线人的性质和特点,其与“举报报料人” 应是相同的,都是某一事件的当事人或内幕知情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线人应包括在“报料人”的范畴之内的,线人是“报料人”的一个类属。 目前有学者在对“新闻报料”现象进行研究时,将“报料人”与新闻线人等 同的做法,如胡春阳在报料的缘起和价值中在给“报料”下定义的时候,将 提供线索的人称为“报料人”或“线人”。在这里,“报料人”和“线人”是等同 的,可以替换的。诸如此类的,还有李松的新闻线人:活在新闻边上、宋双 峰的加强对线人的培养和管理、丁和根的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笔者 认为,应该有区别地看待“线人”与“报料人”,两者之间不可以完全划等号或 是随意替换的。只有在理清这两者的关系之后,对于“新闻报料”的研究才可能 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笔者在行文中所采用的是“报料 人”这一名称。 二、“报料”:中国式“支票薄新闻”? 在西方,由于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记者常常通过向“线人”支付费用 的方式来获取独家新闻报道。对于这种通过付费获得的新闻,西方将其称为“支 票薄新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在做客正义网就“教授接 1 2 第二章线人、访员与“报料” 受媒体采访应否收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专访时,他认为国外所谓的“支票薄新 闻”和现在国内的媒体向“报料人”支付报酬比较相似。对于这一观点,笔者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 支票薄新闻( c h e c k b o o kj o u r n a l i s m ) 关于“支票薄新闻”( c h e c k b o o kj o u r n a l i s m ) ,杰克尼奥德( j a c kl e o n a r d ) 和乔索茨曼( j o es a l t z m a n ) 是这样界定的:“向给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 出自己的故事。”1 我们还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一个相当简洁的定义:“这是一 种为采访而向消息来源支付费的做法。”在雅虎网上,查到的解释是:“支票薄新 闻”指的是“为获得出版或播发一个新闻故事而向信息提供者付费的新闻。”香 港的传媒评论员赵眉。1 在就“苹果日报的记者因涉嫌贿赂警务人员,以获取 新闻消息,被廉政公署拘捕”这一事件发表评论时指出:“简单来说,支票薄新 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 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 购买消息或获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 针) 费或针钱。这些活动 多以台底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薄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 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这些界定,或详或略,却都或明或隐表达了这样一些基本要素:“记者”、“被 采访者或消息提供者、线人”和“消息或新闻故事”。其中,前两个因素是主体 性的因素;后一个因素则是客体性的因素,正是通过客体性的因素,两主体之间 才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采访付费。”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是同时运作于社 会领域和市场领域之中的。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支票薄新闻”的认识也必须 同时从这两个领域加以分析。 站在社会领域的立场上,人们一般会对“支票薄新闻”持否定态度。因为, 记者通过向新闻信息来源付费的方式来取得信息,很可能会导致传统的新闻理想 客观、真实、准确等遭到破坏。比如,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就写道: “支票薄新闻的批评家们说,它会鼓励新闻来源撒谎,或至少是夸大其词, 以便挣到钱;它使得市民如果没被给钱就不愿对坏事进行披露。”另外,有人也 指出:“支票薄新闻”“损害了传统的新闻承诺:真实性和准确性。付费可能会败 坏信息的品质。”这种立场,强调的是“新闻”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一面,从这 个角度来看,显然没有体现出一种理想的新闻品格。批判“支票薄新闻”者,大 “新闻报料”:当代“访员”研究 都是在捍卫“新闻”作为社会公器的社会意涵。 站在市场领域来看,就会认为“支票薄新闻”是一种“业内的必要之恶”。 批判者视“支票薄新闻”为一种“恶”有损于新闻品格,但新闻业内的辩 护者则声称,“支票薄新闻”虽然是一种“恶”,但却是“必要的”。因为,在某 些情况下,对于某些新闻信息来源,只有付费才能获得信息,除此别无他法。这 种观点,是一种功能主义的,即把“支票薄新闻”当成一种功能机制来加以运用, 使之有了某种合法性。 在西方国家中,传媒对于“支票薄新闻”一般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小报 往往视“支票薄新闻”为一种有效的市场制胜手段,但是,大报则推崇传统的新 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