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新时期以来,小说写作又一次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小说家不仅在内容上求新求变, 对于小说形式上的创新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热情。作为小说写作中重要环节的 叙述视角,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傻子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边缘人 叙述视角,不仅 颠覆了传统的叙述视角,而且对小说叙事结构及审美特色的多样化提供了一种可能,使 得文本在叙事特征及审美效果上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对傻子视角 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勾勒出傻子叙事带来的独特审美图景。试图打通读者、作者、叙述 者之间的鸿沟,建立一道桥梁,方便三者自由到达对方的领域。 论文的第一章首先在既定视角分类方法基础上提出“身份视角”的概念,继而对“傻 子视角概念界定,试图在学科性与科学性中寻找平衡,对“傻子视角”作出自己的解 释。论文的第二章从文学传统、审美追求、文学思潮、作家自身四个方面探析傻子视角 在新时期形成潮流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逐层深入,剖析新时期作家热衷于傻子视角叙 述的根源。论文的第三章也即本文的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傻子视角小说结合作家、 文本、读者三方面来感受其叙事效果,发掘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论文最后对新时期小说傻子视角的文学史意义及审美价值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 这一独特的叙事策略作出前瞻性的预测。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傻子视角视角成因审美特征文学史意义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n e we r a ,n o v e lw r i t i n ga g a i ns h o w na n dp r o s p e r i t y n o v e l i s t , n o to n l yi n c o n t e n ta n di n n o v a t i v ei d e a sf o rt h en o v e lf o r mo fi n n o v a t i o n , a l s os h o w e ds t r o n gi n t e r e s t a n dp o s i t i v ee n t h u s i a s m 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w r i t i n gt h en o v dt h e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 b u ta l s ot oa c h i e v eab r e a k t h r o u g h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f o o lau n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鹪a ”m a r g i n a lp e o p l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n o to n l y t os u b v e r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b u t a l s ot ot h en o v e ln a r r a t i v es t r u c t u r ea n d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ap o s s i b l e , m a k i n gt h et e x ti nt h en a r r a t i v ef e a t u r e sa n da e s t h e t i ce f f e c t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au n i q u e c h a r m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h a ta t t e m p t st of o o la na c a d e m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t ot h e a n a l y s i so fn a r r a t i v eo u t l i n e sf o o lb r i n g sau n i q u ea e s t h e t i cp i c t u r e t r y i n gt oo p e nu pt h e r e a d e r ,t h ea u t h o r ,t h eg a pb e t w e e nt h en a r r a t o ra n de s t a b l i s hab r i d g et of a c i l i t a t ef r e e d o m t or e a c ht h eo t h e rt h r e ea r e a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o ft h ef i r s tp a p e ri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p r o p o s e d i d e n t i t yv i e w c o n c e p t ,a n dt h e nt h e ”f o o lp e r s p e c t i v e ”c o n c e p td e f i n e di n a n a t t e m p t t od i s c i p l i n ea n ds c i e n t i f i cn a t u r et of i n dab a l a n c eo f ”f o o lp e r s p e c t i v e ”t om a k et h e i r o w n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fp a p e r sf r o mt h el i t e r a r yt r a d i t i o n ,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l i t e r a r yt r e n d s ,t h ew r i t e r so w nf o o la n a l y s i so ff o u ra s p e c t so f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p e r s p e c t i v e si nt h en e we r ao fs o c i a l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a lc a u s e so ft h et r e n d , l a y e rb yl a y e r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o f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a w r i t e re a g e rt of o o lt h er o o t c h a p t e ri i io f p a p e r t h a ti st h ef o c u so f t h i sa r t i c l e , s e l e c t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t h e n o v d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w r i t e r ,t e x t ,t h er e a d e rt oe x p e r i e n c et h r e eo f i t sn a r r a t i v ee f f e c t ,t o e x p l o r ei t su n i q u e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 s f i n a l l y ,t h en e we r an o v e lp e r s p e c t i v ef o o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o fl i t e r a r y h i s t o r yw e r es u m m a r i z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i su n i q u en a r r a t i v es t r a t e g yo ff o r w a r d l o o k i n g f o r e c a s t k e y w o r d s :n e we r an o v d s f o o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c a u s eo fv i e w 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i 前言 文学面对芜杂多姿的世界,如何切入,以怎样的姿态言说,是每个作家首先要考虑 的问题,这便涉及到叙述视角。所谓视角,也是小说技巧最基本的方面和理解小说的关 键,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视角对于小说叙事有着非凡的意义,于此甚至有论者 认为:“视角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它己被用来分析主体性的形成 ,“对视角的分析是2 0 世纪文学批评的伟大胜利之一 在所有关系到叙事技巧的问题中,叙述视角是十九世纪以来人们经常研究的问题, 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英国小说理论家帕西卢伯克在他的小 说技巧论中认为:“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事观点一即叙事者与故 事的关系一的运用上 ,。自卢伯克提出“p o i n to fv i e w “视角 概念以来,西方 文学理论界就开始了对“叙述视角 的研究,并赋予这一概念更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 延。8 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及创作界也积极探索创新,对西方的视角理论加以阐释和介 绍,一大批作家先后意识到叙述视角对于小说叙事结构的独特效果,创造性地汲取西方 及拉美文学优秀作品的营养成分,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选取形态各异的人物作为自己 小说的叙事者,给“文革”之后的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其中新时期小说家对 于喧哗与骚动傻瓜吉姆佩尔铁皮鼓等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傻子一人物视 角的借鉴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活跃着一批鲜活灵动的傻子形象, 有外愚内慧、具有超验能力的土司二少爷尘埃落定、语词匮乏、行动呆滞的丙崽爸 爸爸、任人驱使、忠厚善良的来发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等。作家们以一个特异叙述 者“傻子”的视角切入小说叙事,采用“零度聚焦 的方式透过傻子的心智和眼光引导 读者进入文学叙事,从而以此构建小说独特的审美效果,为当代文学在文体叙事结构和 审美实践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典型“傻子视角”叙述的 尘埃落定夺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以傻子“引生展开秦腔的叙事就也 广受好评,该作品在2 0 0 9 年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到了文学理论及创作界普遍的 赞扬和褒奖。这些成绩无不昭示一个道理,成功的视角革新,极可能会引发叙事文体的 革新。 中外文学理论界对于叙述视角的分类有许多种,我国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平原的博士 毕业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的论述,他将叙述视角归纳为三种:全知叙事、 限知叙事、纯客观叙事。 布斯、斯坦泽尔则把视角分为:传统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就 是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以人物的眼光为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而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中则认为:视角一词属于专门的视觉术语,不如采用聚焦更为妥帖和抽象。因此热奈特 回【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2 、3 4 页。 岱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9 页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6 2 - 6 3 页 前言 提出自己的三分法:零聚焦或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我国北京大学教授申丹叙述学与文体的变化在吸收国外理论的同时,批判性地 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一直以来的视角研究并没有把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两个看似雷同 的概念区分开来,而加以认定叙述声音指的是叙述者的声音,叙事眼光即充当叙述视角 的眼光,既可以是叙述者的眼光也可以是人物的眼光。 本文“傻子视角 的提出正是受申丹教授观点的启发,其主要依据即根据视角的切 入点叙述者的社会属性来区分。作为充当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的傻子与正常人行为 特征、思维特点迥异的非常态叙述视角,给文学的叙述形式带来新颖的感觉。新时期以 来很多作家选择了傻子或白痴充当叙述者,选择傻子作为视角,一大批鲜活灵动、形态 殊异的白痴或傻子呈现在我们眼前,从丙崽、来发、黑孩、宝坠、土司二少爷、到赵小 甲、引生、无一不属于身体缺陷、言行失常、智力及理解力低下的文学形象,他们被视 为常态社会的异类。作家利用这些傻子、白痴进行文学叙事,借助他们独特的眼光观察 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试图对时代变迁中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叙 述者进行自我言说。 此前有些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上述现象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无 论是对理解傻子小说人物及对文学叙事的引导阅读,还是从更新的角度研究新时期文学 思潮及对文学史的写作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因此, 面对这样一个非常值得挖掘,且有较大挖掘空间的课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去尝试继续深 入下去。简单概括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l 、个体研究:即对单篇作品的“疯子 “傻子人物视角本身进行学理性的分析解 读如王远明论傻子视角的现实性平行与边缘性交叉。 2 、比较研究:即将两部不同时期及国内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如:胡泽球从新 视角看“傻子 人物( 喧哗与骚动) 和( 爸爸爸) 中傻子主人公比较研究。 3 、整体研究:即把某一时段的傻瓜形象进行总体阐释,主要对具体形象特点的归 纳,或者对进行叙事学意义方面的理论分析。如沈杏培的当代文学中傻子母题的诗学 阐释,肖治华新时期中期后小说傻子形象研究。 在仔细阅读前人研究成果后,笔者对作品中出现的傻子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 解。然而在细度之后发现,其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深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 、整体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成果太少,尤其对新时期出现大量疯傻叙事的原因方 面探讨不够,仅仅从时代及社会发展方面分析,远离了文学研究本身,忽视了作家对叙 述策略的自觉选择及创作心态的挖掘。 2 、偏重于新时期疯傻小说的文化研究,多从疯傻形象本身去解读文本,探讨作品 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对文化、社会、历史、生命及人性的反思从而忽略了文学形 式的研究,此外在疯傻叙事艺术的美学分析和总结方面也没有深入。 3 、一些研究未立足于作品本身,对傻子视角的研究缺乏文本的支撑,缺少结合作 2 前言 家、作品、读者三方面的解读。仅在视角理论上套用西方的理论作类型分析,虚有其表, 华而不实。笔者以为这种理论的搬迁并不能给文学研究有多少指导意义,如吉林大学的 硕士论文论新时期以来的傻子叙述视角,将叙述人称的各种变化分类进行大篇幅地 解读,单纯从第一人称自叙、他叙、第三人称的角度区分,忽略了叙述者身份差异对读 者所产生的效果。对于这一问题布斯曾经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过批评:“可能夸大 得最过火的就是人称的区别,说一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写的,或者把小说 归入第一人称类还是第三人称类,其实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重要的东西,除非我们更确 切地描绘出叙述者的特定属性是如何与我们希望取得的叙事效果相联系着的。一 本文在考虑到上述几个问题基础上,拟就这一论题以“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 样? 一的思路为线索展开论文的写作。力求通过理论与文本相结合,选取新时期以来具 有代表性的傻子小说进行分析,对傻子视角小说进行宏观、整体、深入的研究,结合作 家、文本、读者三方面来解读傻子视角叙事,探讨傻子视角对文学创作及叙事学方面的 贡献。 o 【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4 5 3 页。 3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第一章“傻子视角 概念的界定 视角( 或称视点)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是个很受重视、也颇受争议的概念。法国人热 奈特、英国作家福斯特、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结构主义学叙述学家托罗多夫都 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不同观点的详尽论述。我国理论界的申丹等人9 0 年代以来开始引进 介绍,尽管如此,国内文艺界对于国外视角理论翻译移植对于视角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也 是乏善可陈,文学作品中的实践应用更是风毛麟角。在小说批评中,作为叙事学上的“视 角 相比于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化心理、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批评方法与研究角度的广 泛应用,视角理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应用颇显冷清。而且,前人对于傻子小说的研究中, 不少论者都将重点投向了视角理论一些术语的生搬硬套。多停留于对理论的阐释和对小 说的解构,使文学失去了它原有的诗情画意、审美享受。因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的 视角理论分类思维,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文学叙事中由叙述者身份差异带来的文学 审美效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纷纷选取形态各异的人物作为自 己小说的叙事者。下乡知青、国企厂长、儿童、知识分子、农民等阅历不同、职业迥异、 长幼有别的个体,都成为此一时期小说叙事者的有机选项。这些叙事者由于各自身份的 不同,在文本的叙事进程中显现出特别的审美特色,作家们的这些实践一定程度上丰富 了我国视角理论的内涵,为8 0 年代的文学蓬勃发展作出不小的贡献。而在长长的叙事 者序列中,傻子、白痴等特异人物形象因其独特的身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尤为引人注 目,本文结合傻子叙述者“身份与“视角的分类 理论研究概括傻子视角的特征。 第一节身份视角叙述视角的一种 视角是一个叙事策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的联系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 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看者的精神状况怎样,给读者制造了一个怎样的期待视野和陌 生化效果。正如杨义所说:“这实在是叙事理论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诚然,视角对于叙事的作用极其关键。而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大多研究者对于视角 问题的关注都集中在“形式主义 的内容,往往忽视了视角的选择给文本带来的文学情 趣、审美标准和人性问题的嬗变。我们一直以来关注对小说的解构多于对小说审美意义 的探讨,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使文学研究脱离了文学性的终极要求。事实上,视角 就是解决一部小说中谁在看、以谁的眼光来叙述的问题。傻子视角则是以一个傻子、白 。杨义,中国叙述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9 1 页 4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痴的身份来展开叙事,其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均受到“傻子一身份的限制, 作家不能超越傻子的认知、情感、知觉水平驾驭其叙述水平。叙述视角是作品叙述人对 故事内容观看和讲述的角度,亦即作家把心灵体验到的现实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 基本角度,它对故事的讲述和意义的产生起着一个中心调节作用。因此,视角也是读者 进入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视角意味着作者的选择和强调,甚至意 味着作者的态度和评价。视角选择是一个道德选择,而不仅仅是技巧角度。视角作为一 种形式因素,虽看似与小说的主题无关,但它的设置变化、位移本身就蕴含着思想变化 或意识形态内容。新的视角出现,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新的世界模式而体现了近现 代的思想意识。这种研究思路,为沟通形式特征与文化阐释,提供了一种可资开掘的可 能性。著名语言大师托罗多夫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 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处观察点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文学方面,我们所要 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 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 北京大学申丹教授认为, 在传统上的第三人称小说中,( 处于故事外) 的叙述者通常用自己的眼光来叙述,但在 2 0 世纪初以来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叙述者通常放弃自己的眼光而转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 眼光来叙事。在这类模式中,叙述者好像寄居在某个人物角色中,一切都从这个角色的 视点出发,借着他的意识与感官在视听感想,所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他可以就是某个 人物本身,而这个人物在小说里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一般的见证人。他也可以并不直 接在作品里露面,但却始终依附于某个人物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的灵魂的窥探者。不管 叙述者显现为人物还是隐身于角色之内,其活动范围只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是在转 述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这面屏幕来反射外在的人与事,叙述者对故事的转述始终 以这个人物的意识活动为中心:故事随着人物心理活动开始而开始,随着这种活动的结 束而结束。 视角的变换和更新可能实现叙事文体的革新,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能为读者打开 一面崭新的人生世界,展示深刻而丰富的文学魅力及审美趣味。可以说,视角研究方法 的引入,有效地打破了小说内部研究中常见的审美感悟、印象批评的模式,在文本构成 与小说发展中间找到了视角这个有效的形式载体,真正使西方的小说理论与中国小说对 接。而且,傻子视角小说作者通过一个痴傻人的叙述获得了更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获 得了更好的表现力。批评家李乔在小说入门中说过:“以幼稚观点叙述,可以 让人领悟成人世界的愚昧可笑,以痴呆病态观点叙述,可以暗示所谓建康正常人间 的可怜病态来”。本文所提出的傻子视角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的支撑提出,这也被很多论 者称为“第三种叙事角度“非常规视角”,其特异之处就在于以限知视角进行全知叙事, o 张寅德,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f f 版社,1 9 8 9 年版,第6 5 页。 函朱宾忠。叙事比故事更重要论威廉福克纳对叙事角度多元化的追求,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 0 0 6 年第6 期。 5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对三位一体叙事方式自觉追求,提升叙事的深度与广度。 如前所述,视角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日益受到文学研究界、创作界的重视,布斯、陈 平原、热奈特等人亦对视角类型做了各自的划分,热奈特提出自己的三分法:零聚焦或 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归结起来,不外乎在全知或者限知、立场观点、措辞用语、 时空安排、对事件的观察等诸方面,并没有区分开叙事声音和叙事眼光的概念,申丹认 为:“如要合理区分视角,首先必须分清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叙述声音指的是叙述者 的声音,叙事眼光即充当叙述视角的眼光,既可以是叙述者的眼光也可以是人物的眼光 。在热奈特所分类的三种叙述方式中,以人物眼光为视角的内聚焦最容易混淆叙述声 音与叙事眼光,在此类小说中,叙述者常常放弃自己的眼光而专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 叙事,这样一来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就不再统一于叙述者。 依据申丹的观点发散,我们发现在一部小说中以人物为角度的叙述视角,虽然对于 故事的流畅及接受效果来说并不显出区别,然而因其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智力、 生理健全与否等种种原因,在同样一件事情的论述上,出现不同的叙述声音,效果天壤 之别。若从儿童的角度叙事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作品若从妇女的角度出发进行叙 事我们可以称之为女性视角,若从家族内部成员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这个家族的叙事我 们可以称之为亲缘视角。因此,相对于以人称划分叙事角而言,以人物身份划分叙述视 角就显得科学性较少而随意性较大。为了避免分类上的混淆,在此将“痴傻人 视角单 独提出,列入“傻子视角 概念加以讨论,以别于上文讨论的以人称划分的叙述视角。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叙述者在作品中的“身份 角度进行界定,若作家以一个傻子或白 痴充当叙述者进行文学叙事我们即可以称之为“傻子视角 。 第二节傻子及傻子视角概念的界定 在开始对“傻子视角小说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傻子一及“傻子视角 进 行阐述,明确两者的定义。至今为止,“傻子视角一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与我国现今研究 中尚未有统一、严格的理论界定。这其中存在着学科性的交叉和混淆的困难,如果我们 草率地对其加以定义和概念化,容易走入一个理论的误区。因为小说中的傻子形象不仅 仅是一个生理、心理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美学的问题。所以对于傻子概念的界 定,必须在所有医学病理学及生理、心理学概念的参考下,立足于文学的角度来界定。 辞海中“傻子”有三种解释:愚蠢;老实而不知变通:愣、呆。现代汉 语词典中则将“傻子解释为: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 ;医学精神病学上将白痴、 傻子、痴呆视为一种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多由胎儿或幼儿时期脑的发育 受障碍或脑外伤等引起;社会学上的“傻子 则强调不同的价值世界产生的矛盾和对峙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8 6 页。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撰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修订版,第1 0 9 7 页。 6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结构,指社会的边缘群体。这些解释,对痴呆者行为状态的描述尚算不上精确,对于本 文则更是远远不够的。以上解释都是对于傻子的基本理解,可以作为理解文学作品的基 本依据,但不足以概括文学世界中丰富而饱含意味的傻子形象。作家创作出的傻子形象 绝非只为给读者提供一个医学及精神病学层面上的人物,其中的社会、文化、艺术价值 都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文学的典型性永远不应该与医学的现实性相混淆,文学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表见解,用自己的方式对自然科学的观点进行补充,而不是反驳。 文学用语言对人的本质所概括的那部分正是医生的视野所不及的。 小说中的傻子是作 家精心设计和创作的产物,掺杂了作家对傻子本义的含混理解和引申义的升华。 事实上,试图在一篇文学性的论文里要对“傻子 这一内涵作学理性的分析也并不 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面对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概念,我们并不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傻子与 作为文学形象的白痴、傻瓜混为一谈。如果把医学中的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学中的精神异 常者等同于文学作品中的傻子、白痴,是一种无知和武断,曲解了作家运用傻子叙述的 深层用意,限制了读者从多重角度来解读“傻子”这个富有多重意味的文学符号,失去 了对作家创作意图和文化心理挖掘、进入人类自我精神困境探讨的可能。 傻子、白痴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病理学上普遍理解的非正常人,他们或者精神 错乱、思维混杂,或者智力低下、动作迟缓。在现实世界,处于社会边缘的他们是值得 人们同情和帮助的弱势群体。但是在文学世界,这个群体却往往被赋予灵性和神性,比 之常人更能接近事物本质,认清世界的真谛。俄国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早在小说理论 一书中,就极为详细的论说了诸如骗子、小丑、傻瓜在小说中的功用。巴赫金对这类“非 常态叙述者 总结了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这些人物带给文学的,是同广场戏台, 广场游艺假面的重要联系;第二,这些人物的存在,本身更具有转义而不是直义:他们 的外表、他们的所说所为,表现的不是直截了当的意思,而是转义,有时是相反的意思, 不可照字面理解,他们是表里不一的;第三,他们的存在是另外某种存在的反映,而且 不是直接的反映 。 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坚不可摧的说服力。 尽管巴赫会的理论结合的是当时欧洲社会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但对于众多作家 认同的概念化人物,并不存在多少国界上的差别。作为文学形象的傻子应该是基于一种 艺术符号而存在的,傻子除了在生理、智力、言语方面的缺陷外,还具有非理性、悖于 社会规范的乖张举动和无所顾忌的超脱特征,李建军在小说修辞研究中称之为“不 可靠叙述者。按照他的界定,不可靠叙述者,就是指那些在智力、道德、人格上存在 着严重问题的叙述者 。从这样的叙述者的角度展开的论述,通常具有混乱和不可靠的 性质。叙述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以无序或有序的方式,叙述自己破碎、凌乱的内在心 象。也有人称之为“异常叙述者,其特点是,这样的叙述者不具备正常的话语能力, o 叶舒宪主编,文学i 治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7 1 页。 o 【俄】巴赫金。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5 5 页。 国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7 4 页。 7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思维奇特,举止疯癫、怪诞、诡异,但是语出惊人,甚至包括许多真知灼见。本文所论 述的概念即吸收了其中核心观点,提炼为“傻子视角 ,相对于 小说修辞研究中的 “不可靠叙述者 有更具体和规范的一面。 本文认为在进行傻子视角的论述之前,有必要将傻子、白痴等形象与社会、作家、 文学作品之间具有的重要关系厘清。 首先、作家所塑造的傻子形象并非客观实指的绝对疯傻,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语 境相对应、与一定的主流社会和非痴傻形象相对应的具有另类色彩的人或艺术符号,是 被文本中的社会历史和人文语境、被文本中的所谓主流话语、主流意识的操纵者即非痴 傻形象判定为异端的人或艺术符号。正如卡伦荷妮所分析的“我们指称一个人为神经 症患者应用的一个普遍标准就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时代的普遍认可的行为 模式合拍 ,同时她也指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不 同的性别都有关于正常与非正常的特定概念。 第二,傻子形象是作家出于对现实秩序的怀疑而构建的。“人物不是对一个活人的 模拟,他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人,是一个实验性的自我。傻子形象与其说是作家塑造的 人物形象,不如说是作家表现主义的叙事策略。“借助疯傻表现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是 中国表现主义作品主题表现的重要视角之一,表现主义文学中的反抗、不满现实的绝叫, 崇拜力,鼓动性、强烈的艺术节奏感等等,其外表都给人以疯狂之感 。 离开人不 曾体会的,所以傻子形象只能是作家虚拟和想象构建的,蕴含了作家创作意图和审美意 味的文学形象,是作家渴望反省社会秩序和人类自我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断发现和 宽容本属正常的事物,对是否正常抱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和更为宽容的态度的尝试作家 此时可能代表着主流话语或正常规则,或者是客观的展示二者对应关系的第三者,但更 多的是质疑主流话语或正常规则的怀疑和反叛者。 第三、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傻子形象往往表现出与所谓的正常人不同的另类和异端 色彩。他们处于被观看和嘲笑的地位,或过激过度,或不合常规、或过分投入,或不解 事理,时而智力低下,时而智慧超人,其他如残缺失语、幻知幻觉、与人隔绝、神经质、 暴力过度、性恶泛滥、失去限度的堕落、颓废或彻底崩溃等也都是痴傻人物常有的特征。 文学作品中的傻子形象有时候是实指的人,有时是作为一种寓言和隐喻,有时介于二者 之间难以区分。实指的人包括真傻子、被他者命名的疯子,如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 的来发,雾月牛栏中的宝坠,檀香刑中的赵小甲等。后者如尘埃落定中的傻 子二少爷,有一种超历史的特点,具备历史隐喻的功能,爸爸爸中的丙崽,则是反 思传统的载体。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结合叙事学理论、作家创作心理及傻子形象内涵对傻子视角作 o 【美】卡伦荷妮,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陈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0 1 年版,第l 页。 雪【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盂湄译,生活读书新生u - - 联书店,1 9 9 2 年版,第3 2 页。 。徐行言、程金城,表现主义与2 0 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8 7 页 第一章“傻子视角”概念的诗学阐释 出如下定义。所谓傻子视角:指的是特定叙事文本中让傻子或白痴来承担感知和叙事的 角色;作为常人的作者有意隐藏自己观察世界的视角,借助傻子身上几乎不受任何文化 或意识形态浸染的生命原初体验,以傻子的口吻对世界做出符合傻子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向的提示和审美评价。 如前所述,傻子视角小说中的“傻子 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和叙述视角,尘 埃落定中的傻子二少爷、檀香刑中的小甲以及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是这一类 型的代表。而余华笔下的“来发 既作为被叙述的受难者,又秉有了叙述者的角色,亦 可以列入“傻子视角 范畴。在傻子视角小说中,作者通过傻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白 痴和傻子因为身体和心灵的缺陷、不成熟,在正常世界里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待,也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借助理性、科学、逻辑去观察、分析和认识世界。往往只充当“纯粹 的旁观者,被视为异类。又由于傻子所受到的世俗习见的影响和支配相对比较少,因而 他们的眼睛就像一个过滤镜,将理性、逻辑、社会习俗等等外在的东西大都滤去,因此 经由他们的眼睛呈现出来的社会面貌就带着较为丰厚的原生态,比传统视角下的视角就 显得更为真实,更能检出常人无法洞见、无法感知的“盲点”,所以,傻子视角成了作 家透视和批判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工具。 本文选取了视角具体说是作为限知叙事的“傻子身份视角 来切入新时期傻子 视角小说可能涉及的作品有数十部。包括:丙崽一韩少功爸爸爸、来发余华我 没有自己的名字、黑孩一莫言透明的红萝b 、演义一苏童罂粟之家、宝坠一迟 子建雾月牛栏、土司二少爷一阿来尘埃落定、引生一贾平凹秦腔,这些小说 的叙述者都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身份,傻子、疯子、白痴等。他们在文本中都与现实社 会格格不入,被视为常态社会的“异类一,但都承担着小说家的言说功能。正如戴维洛 奇所揭示的一样,小说家运用傻子视角的目的,是“想以某种诙谐的方式展现表象与现 实之间的差距,揭露人类是如何歪曲或掩瞒事实的 圆。作为叙述视角的傻子明显与正 常叙述者有着极大的反差,作家赋予其叙述的角色与叙述内容相间离,使得其能够以独 特的眼光观察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作家阿来就在尘埃落定中巧 妙地利用二少爷这个“白痴”叙述者来传达信息,使得读者在新奇的阅读中体验傻子的 心理世界,这样一种非常规的叙述视角因了叙述者与文本的距离的差异,使得文本在叙 事特征及审美效果上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o 本文所涉及的傻子叙事,大都是出自于1 9 8 5 年之后的作家创作,在线性时间上与新时期有一定的出入,但考虑到 作家创作背景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遂以主流文学史界定的新时期为论题年限 o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译,作家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7 0 页 9 第二章傻子视角的历史文化成因 第二章傻子视角的历史文化成因 新时期小说中的傻子形象构成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由此所呈现 的大量痴傻、疯癫叙事也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眼球。及至8 0 年代中期,傻子、白痴等以 往被社会鄙夷抛弃的人物不仅重新在小说中出现,甚至被小说家委以叙事的重任,成为 小说的叙事主体或载体。与此相应的他们在文本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低能、 弱智特征被作者以反讽和寓言的手法反射着人类本相的凹面镜,傻子人物成为绝对真理 的代言。叙事者选择非常态的叙述方式成为小说创作中较常见的一种现象,甚至成了作 家有意识的书写。仔细思考,这些现象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 现实成因,傻子视角小说的大量出现正是时代变更和文化转型的表现,是作家在时代变 化及文学自身发展要求、作家个人寻求创新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自觉选择。 第一节审美追求的更新和转变 l 、关注“边缘人物一的审美趋向 傻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物,其身份的卑微和社会身份决定了其意识形态 与主流相去甚远,这一视角在传统小说中也不可能受到重视,但当作家创作思维、社会 思潮及审美趋向发生重大转变时,傻子、白痴人物在文学中的进场并担当叙述者角色就 成为了可能。因此,傻子视角得以在新时期受到重视,与作家及社会的文化认知与审美 观念变化有着很大关系。 由于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无名且求新求变的新时期,作家对于边缘人的关注也成为 一种独特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追求也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随 着2 0 世纪7 0 年代后期意识形态的发展转变,以阶级斗争为主的社会意识形态逐渐减弱。 人们对于高唱英雄的文学已经疲惫,对于那些大风大浪的政治主题的作品产生了一种抗 体。文革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也逐渐失去了绝对的支配功能,左倾激进的、 建立现代乌托邦的革命狂热,为现实主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所取代。社会的 中心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学的中心也在向边缘人转移。大量作家关注边缘人 物的作品也多起来,池莉的太阳出世、生活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 景等作品。这些作家侧重于写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关注底层人的生活变化。作者不仅 写出边缘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苦苦挣扎,而且以温馨、理解、同情,当然也有讽刺的笔 触伸进人物的灵魂深处,毫不留情的对其灵魂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拷问。作家们既表现了 边缘人价值尊严的压抑与无奈,又凸显出对自我价值缺失的焦灼与追问。从而用一种平 视的叙述姿态跟他笔下那些小人物进行叹息、感慨。除了这些底层的小人物之外,人们 的审美要求变得多元化,读者的审美趋向开始向下转移。文学政治功能的弱化使文学回 1 0 第二章傻子视角的历史文化成因 到了本身的“文学”领域,语言、人物的形象、表现手法、叙事策略都在进行着不同程 度的改变。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意识到了文学的创新问题,8 0 年代早期刘再复、高行健、 冯骥才等就对艺术手法的创新有所讨论,高行健还写了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一书。之 后各种讨论边缘人关注,发掘新的创作方法的会议不断召开,如刘再复、何西来、敏泽 等人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8 0 年代上半期王蒙等人对“意识流 小说的探讨,这些都 对文学的创新和边缘人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边缘人越来越多, 如傻子、疯子、残疾人等作品大量涌现出来:傻子如丙息( 韩少功的爸爸爸) 、土司 二少爷( 阿来的尘埃落定) 、来发( 余华的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赵小甲( 莫言的 檀香刑) 、二憨( 阎连科的黄金洞) 等,疯子如:颂莲( 苏童的妻妾成群) 、 景焕( 许小斌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 、“卫慧们 ( 卫慧的像卫慧一样疯 狂) 、引生( 贾平凹的秦腔) ,残疾人如“我 ( 史铁生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 这些边缘人的出现表明了当代小说家们审美趋向的边缘化转移。 2 、“以丑为美一的审美思潮 自1 9 世纪以后,随着理性主义终于让位于非理性主义,美的本体论时代也随之宣 告结束,西方美学标举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理想终于遭到了来自丑的严峻挑战。进入新时 期以后,当代中国的审美文化经历了“从美向丑的大逃亡一。由于社会变革、审美转 型和观念的更新,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变化,以往那些崇高而具有美感的特征不再是 人们审美的唯一标准,从心理上逐渐接受丑陋和怪诞等引起恶心或不愉快心情的对象。 在当时的美学界和文论界兴起了一股文学审丑潮流,及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祖慰的审 美心理与电影率先涉及到审美心理与审丑心理。杨景祥“化丑为美 质疑、张楠关 于丑的评价,也较早展开了对丑的本质的探讨,文学写作中以现代主义潮流中的先锋 文学作家为代表,倾向于书写生活的阴暗面、展示人性的丑陋,如残雪的“黑暗写作 。 莫言、余华等的先锋文学、朱文,卫慧等人的身体写作、新生代诗歌创作,无一不颠覆 传统的美学观念。丑学的阐发、审丑论的出现以及审丑文学的兴盛,表明了中国当代人 理性和感性表达的历史性突破。 美的艺术所带给人的瞬间诗意不足以弥合人与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巨大裂痕。相反, 被传统美学所鄙弃的“丑”才能表现现代人难以言状的心灵感受,揭示人们极度异化的 真实处境。艺术丑是对传统美的和谐与合目的性的否定与颠覆。艺术丑作为否定性审美 范畴,它又区别于现实社会丑,是一种创造性的丑。是艺术所表现的一个对象。“它具 有否定性的批判意义,体现了否定性的情绪。否定性审美范畴就是以否定现实的方式获 致生存的意义,也是对否定性情绪( 如恐怖、悲痛、绝望等) 的升华达到美感。是形而 上意义上的对现实的否定,因此成为生存意义的揭示。 丑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叛, 是审美的解毒剂,起到了审美陌生化的作用。 o 潘知常:反美学,学林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1 页。 o 杨春时,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2 页。 第二章傻子视角的历史文化成因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傻子,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审丑的艺术。傻子表面上的丑和内心的 美形成鲜明的反衬,能让我们在这些比照中看到真实的傻子和傻子的智慧。病理学意义 上的傻子外形是丑的,谈不上什么美感,甚至为人不齿。比如说害怕长大的罗小通;长 不大的金童;迷迷糊糊的小甲;“眼目无神,行动呆滞 的丙崽;衣服上总是鼻涕、食 物的小磨盘;言语木讷,行为智障的大鲁和二鲁等。丑的艺术虽然不像外在美一样愉悦 于人的耳目,但它既超越了单纯的美,也超越了单纯的丑,这是精神力量和生命底蕴的 体现,使个别事物的外在美显得苍白无力,它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更强烈持久,难以磨 灭。傻子表面的丑正好是一种艺术美,使我们在审视他们的时候能从他们的丑中发掘出 美的东西来。另外,综观新时期以来的傻子小说,其故事大部分远离现实重大题材,代 之以个人化或者历史化的领域,挖掘民族的秘史和心史,并给以彻底的清算。以现实生 活中令人生厌的丑物进入文学视野,容易让读者与其产生距离感,但它往往可以转化成 客体,成为人们冷静分析的对象性存在,这些丑陋的场景可以刺激读者的心理感受,对 人物形象的创造来说,也达到了人性内容的丰富。 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又可以统一为一个整体。新时期作家选择傻子,选择他们看 似丑恶的方面,目的正是找出人类自身的丑恶,表现傻子们美的智慧,达到艺术上的审 美作用。傻子对人性本能欲望的表达看似丑恶,其实是把人从不食人间烟火,虚伪做作 的神坛上拉下来,还人一个正常、真实的面目,是人性解放的一部分。而许多所谓的正 常人谈自己的本能欲望变色,却拿人的本能欲望去戏弄傻子们。傻子的真诚与他们的虚 伪两相对照更显示出他们善于掩饰的奸诈和人性的丑恶,对他们起到了讽刺的作用。傻 子们不断地追问“我是谁? ,看似愚不可及,却更显示出了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人 生意义以及人生终极目标的追问。傻子的这种追问与正常人只知道拿傻子开玩笑的行为 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傻子精神的美及他们独特的思考能力。 刘熙载认为“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 言。一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把丑置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