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届研 究生硕士学位 论文 学校代 码 : 10269 学号 : 510602030 12 季束峰忿尺 带 张载 虚 气观 的天人视角 从 张子 正蒙冰 水三 喻论之 院系 : 专业 : 研究 方向: 指导 教 师 : 硕 士 研 究生 : 2009 年 5 月完成 mast叮 t he sis u niversit y code :10269 s tud en t id : 5 1 0 6 0 2 0 3 0 12 e a s t c h i n “入 妙rm a l u n i ver s 御 t he relationship ab out z han g za犷 5 ta ixu and q i to resear eh h is resp ectiv e o f th e co sm o s an d p erso n d ep 叭 m en t; m ajor : p h ilo so迪 c hines。 处 鱼 丝 迪 field 。 f、 tudy : h 这皿 过鱼 旦 巡 卫 鱼 迎 远 s u p erv iso r: g rad u ate : may 2 0 0 9 2 /少 学位 论文独创性 声 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 取得 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做 出重 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作 者 签 名 : 令日 期 : 望 又 自乙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 明 本人完全 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 向国家主管部 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 学校 图书馆被查 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 。 保 密的学位论 文在 解 密后适用本 规定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喻饰导 师 签 名 : 管、 咯 日期、了 . , / 2 夕,惬卜 日期 ,帕 宁 . 皮 “ 自-莹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 姓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 注 杨 杨国荣 荣教 授 授华东师 范大 学哲学系 系主席 席 顾 顾 红亮 亮教 授 授华东师 范大学哲学系 系 系 陈 陈赞 赞教 授 授华东师 范大学哲学系 论文摘要 虚气 观 一直 是张载研 究 的重 中之重 。 早期 以牟宗三先 生 的太虚神体 说 以及程 宜 山等 先 生 的气本 唯物 论 为代表 ; 近年 ,张载研 究更加细致化 ,本文 则试 图从虚 气 关系 的梳 理 中窥探 张载天人合 一思想 的独 到之处 。 张载 作 为北宋 五 子 ,贯通 性 与天道 是北宋 振 兴儒 学 的重 要使命 ,张载 也 不 例 外 。然 而 张载 却 与其他 四子 以 “ 理 ”为最 高本体 不 同,独辟蹊 径沿 宇 宙论 路 数 , 以 “ 太 虚 ”与 “ 气 ”的互 动关 系 为核心 ,第 一个 论及 “ 天 人合 一 ”思想 。张载 也 因 “ 太 虚 ”与 “ 气 ”论 关系 的似 是而非 ,多被 后人垢 病 。程 颖 、程 颐 以及 朱熹 皆 认 为张载 “ 太虚 ”与 “ 气 ”为二元论 ,仍然无法贯通天人 。实则 ,张载对 “ 太虚 ” 与 “ 气 ”的关 系 的阐释 已有将本源 论与本体论合二为一 的趋势 ,同时 以阴阳二端 的动荡相 感 ,继 承 王 充 的元 气 论意 识 ,肯 定 了 “ 气 ”的抽 象本 体性 ; 并用 “ 气 ” 的实有 性 破 “ 太 虚 ”虚 无 的起源 意义 ,立 “ 无 无 ”的 “ 太 虚 ”本源 本 体义 。“ 无 无 ”即是 “ 太 虚 即气 ” ,张载 用 “ 太虚 即气 ”的聚 散 不止 的动态 纵贯特 性 ,树 “ 有 无混一 ”的宇宙观 ,从 一至两 ,从 “ 太虚 即气 ”氨氯交合 的 “ 太和 ”通一无 二地 贯通 于 “ 性 ” 。张载 继 承 了王 充 的享气 成 性观 点 ,并在 自己 “ 太 虚 即气 ”体 系 内 贯通 “ 天 ”与 “ 性 ” 。“ 性 ”为人 享得 于 “ 太虚 即气 ”之物 ,“ 太虚 即气 ”又有 “ 幽 明之故 ” ,在 聚 散过程 中 ,成形成象 ,显现 出大道 的神性 ,从而显现 出 “ 天地之 性 ”与 “ 气 质 之 性 ” , 了解 了张载 “ 太 虚 即气 ”的有无 混 一 、通 一无 二 ,方 可看 出张载 的落 脚 点仍 然 在 人 ,太虚 即气 的最 终 目的仍然 是贯通 天人 ,天 人合 一 。 本 文 以前 人研 究 为基础 ,从 张载 “ 气 ”的元气特 色 、“ 太 虚 ”与 “ 气 ”同质 异 形 幽 明互现 的关 系 , 神 、 形 、象在 大道 贯通 于天人 过程 中 的地位 , 揭 示 张载 “ 太 虚 即气 ”兼 体 无 累 的最 终 目标在 “ 气 质 之 性 ”中复 寻 “ 天 地 之 性 ” ,从 而 “ 天 人 合 一 ” 的视 角 。 关 键 词 : 太 虚 即气 、 同质 异形 、幽 明 、兼体无 累 a b stf a et t h e relatio n sh ip ab o ut“ taix u , ,an d“ q i, ,15 the m o st im p o rtan t theory in the stud ies o f z h an g z ai.t w o k in d s o f theo ries w as the m ain stream o f the ear l y stu d ies o f zh an g zai: mo u zo n g san b u ilt the o n to lo g y b ased o n the an no tatio n o f taix u , s m ystiqu e ; the o ther o n to lo g y w as b ased o n m aterialistie “ q i, , . t h e reeenily y ears,th e pre c ision of the studies 15 im proving.m y thesis 15 tr y i ng to fi nd the speeial traee of zhangzai 5 unifying theory of c osm os and person by rethink ing the relationship of “ taixu , , an d “ q i, , . a s o n e o f th e fi v e c o n fueian sch o lar s o f n o rt h em s o n g ,z h an g zai w as attach im p ortan ee to th e p rob lem 一 “ n ature an d p rov id en ee, ,as the o ther s . h e foun da speeial eo sm ism w ay ab o u t th e relatio n sh ip o f “ taix u , , an d “ q i ” , as the fi rst c o n fueian scholars to m en t ion the uni尔 ng relationship of c osm os and p erson. b ut the relat i o n sh ip o f “ taix u , ,an d “ q i ” w as 50 eo m p lieated in the th eory o f z h an g zai,th e other scholars w as not aeed his study w av . c heng hao c heng 外 and z hu xi thought “ taixu, , and “ qi, , ean n ot explain the uni尔 ng theory of c osm os and p erson, as “ taixu, , w as ab so lu te d ifl 七ren t fro m“ q i, , .th e fact 15 z h an g z ai s “ taix u , , an d “ q i, , b ased o n th e un i尔 ng relationship of o ri gin theory and o ntology, in aeeording to the interaetion of yin and ya ng to build the ontologieal m eaning of “ qi, , , w hich w as ea币ed on m /a ng eh o n g . mean wh ile z h an g zai u sed“ q i, , to d iff e ren tiate“ taix u , , fr o m n o th in g , dem onstr ated the ori ginal and ontological m eaning of“ taixu , , , also to say “ taixu ji qi, , . “ taixu ji qi, ,15 a cternal m ovem ent,w hlch sets up zh ang zai 5 speeial eosm ism eontain s w ith and w ithou t.f rom existenee to ev ery t hing also m eanin g the m ov em ent fr o m“ taixu ji qi, , to every t hing.th e m ovem ent show s the m agie of “ d ao, , that also show s in the m ovem ent of “ qi, .person gets nat u re from“ taixu ji qi, , by the eternal m ov em en t,wh ich m ean s zh an g zai, 5 p ersp eetiv e w as still the relatio n ship b etw een the nature and providenee,the ultim ate purpose w as fi nding the w ay to unify relat i o n sh ip o f eo sm o s an d p erso n . m y thesis w as on b asis ofm ost of the ear l y studies and reeently studies, try i ng to 夕 illu strate the sp eeialn ess o f z h an g zai s “ q i, , ,d iseu ss “ taix u , ,w as th e sam e qu ality w ith “ q i, ,b u t w itho ut th e sam e form o r n o t,m ean wh ile inv estig atin g z h an g z ai s speeial w ay o f fi n d in g the n ature o f the co sm o s in the p erso n , 5 n atu re k ey w ords: th ixu ji qi, sam e qu ality diff e rent form s, vi sible an d invisible, j ia n ti w u lei 目 录 1,./ r夕j. 1 .o.o. . 言 口 勺 第 一章 气 有 阴阳 2 页 第 二章 气 之聚 散于太虚 ,犹冰凝释 于水 8 页 第三章 散殊而可象者 为气 ,清通而不可象 为神 16 页 第 四章 太虚 即气 ,兼体无 累 23 页 第 五章天 性 在 人 ,正犹 水 性之 在冰 28 页 结语 34 页 参 考 书 目 35 页 致 谢 , 38 页 张载虚气 观 的天人 视角 从 张子正蒙 冰水三喻论之 己 l搜全 ji1 张载 “ 少 喜谈兵 , ,后 在 范仲淹 的引导下 ,成 为一代淳 儒 , 自觉 与其 他北 宋 名士 一 同承 担起 复兴儒 学 的重任 。面对 当时政局初稳 ,儒 学 式微 ,仍 然深 陷经 学 梗桔 ,北 宋儒者大多达成 了 “ 致广大 ,尽精微 ”的治学宗 旨,“ 唯其要致广大 , 故都有其 治 国平天 下 的抱 负 ; 唯其 要尽精微 ,故都要把儒家 学说 的义理进行探 索 ” , 张 载 自不例 外 。“ 为天地 立心 ,为生 民立命 ,为往 圣继 绝 学 ,为万世 开太 平 ”不仅是横渠 的座右铭 ,更充分体现 了他造道 的 自觉意识 。 宋史 张子本传 载 : “ 终 日危坐 一室 ,左右简编 ,俯而读 ,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 ,或 中夜起坐 , 取烛 以书 。 ”字 里行 间 ,横 渠活脱 一个 “ 学古力行 ”穷心极 力 的儒 者形 象 ,这 也 正印了伊 川对其行文造道 的评价 : “ 有苦心极力之象 ,而无 宽裕温 厚之气 ” ,横渠 之 说有无 “ 宽裕 温 厚之气 ”有待讨 论 ,“ 苦心 极力 ”确 是不 能否认 ,牟 宗三先 生 对横 渠 的评 价 也 多延 续 “ 苦 心极力 ”一词 ,同样认 为横渠 “ 较 生硬 ” 、“ 不甚 圆 熟 ”3,文字 多见 “ 滞词 ” 。 正 蒙 作 为横 渠 的成 熟之作 ,纵观全 书 ,横 渠治学态度 之 严谨 、用词 之谨 慎确 实无 不 透 露着 “ 苦心极 力 ”的用 力感 ,与佛道两家 多用 寓言 、比喻 等修 辞来 立 论讲 道 的飘 逸 轻 盈 、 四两拨 千斤 的方式相 比,完全 是 另外 一种厚 重 景象 。 正 蒙一 书 细细 看 来 ,几 乎不见较 为生动 、平 易近人 的修辞方法 ,除去 “ 野 马 ”等 对庄 生等 前 贤 的借用 ,“ 冰凝释 于水 ”这 个 比喻 可说是 硕果 仅存 ,而 且还 在全 书 中出现 三 次之 多 。 冰 凝释 于水 , 严格 说来这 也非 张载首创 , 仍然 是对 前贤 的继承 , 王 充在 论 衡 道虚 篇 已如 是说 : “ 人 之生 ,其犹冰 也 ,水凝 而 为冰 ,气积 而 为人, 冰极一冬而释, 人竟百岁而死。 ” 继承王充的张载的冰水之喻又是作如何解 说 ? 徐洪 兴著 , 思想 的转 型一 理 学发 生过程研 究 ,上海人 民出版 社 ,1 996 年版 ,第 15 页 牟宗三 著 , 心体 与性体 上册 ,上海 古籍 出版 社 ,1999 年版 ,第 360 页 同上 ,第 370 页 气之 聚散 于太虚 ,犹冰凝释 于水 , , 知 太虚 即气 ,则无无 。故 圣人 语 性 与 天道 之极 ,尽 于参伍之神 变易而 已。诸子浅妄 ,有有无之分 ,非穷理之 学也 。( ( 张子 正 蒙 太和篇92 页 ) 海水凝 则冰 ,浮则沤,然冰之 才,沤之性 ,其存其亡 ,海不得 而与 焉。推是 足 以究死生之说 。( ( 张子正蒙 动物篇 ,126 页 ) 天性在人 ,正犹水性之在冰 ,凝释 虽异 ,为物一也 ; 受光有 小大昏明,其照 纳不二也。( ( 张子正 蒙 诚 明篇 ,133 页 ) “ 苦 心 极 力 ”之象 的横渠先 生反复用 到这个 比喻 ,而 且 用 来 说 明 自身体 系 的 根基 概念虚气 的相 即关系 ,接下来又用 同样 的 比喻从才 性之辩推 生死 之 说 , 将天性授予人 的过程类 比为冰凝释 于水 ,绝非偶然 。本文从 该 比喻入手 ,试 图从 横 渠对 “ 太 虚 ”与 “ 气 ”关 系 的赘 述 不 累 ,窥 得其 天人 关 系 的精 妙 。 第 一章 气有 阴阳 虽然横 渠有 强烈 的造道 自觉 性 ,但 是太 虚 与气 都不 是横 渠 首创 的概 念 ,横 渠 只 是在 继承前 人 的基础 上 ,将太虚 与气两个 概念 互 为丰 富 内涵 ,用 两 者 的新 关 系 梳理 出一个 独特 的气论思路 。 “ 气 ”是伴 随 了中 国哲学整个 发展 历程 ,从 先秦 到张 载 ,几 乎所 有 思想 家 都在 运 用 的老 面孔 。 在先秦诸子 时代之前 ,中国文化 已经 出现 了 “ 气 ”这个概念 ,当时 的 “ 气 ” 多为从 日常生活 中得 出的一些感性体验 ,比如最 常见 的云气 等 。先 秦 时期 ,气 逐 渐 进 入 了诸 子 的视野 内。孔 子虽少有谈气 ,但 也初 步形 成 了对 气 的认 识 ; 孟 子 继 承 孔子 , 逐渐 将气 纳入 了儒家 的伦 理道德 体 系 , 谈养 浩然 正气 。 孟 子 的浩 然 之 气 , 不再 只 是传 统 意义 上 的血气 等构成 人体 的物 质 , 逐渐 具有 了一 定道 德 意 义 上 的精 神 性 ,出现 了用 “ 气 ”来 思考 “ 性 ”的萌芽 ; 到荀 子 时期 ,气 就逐 渐 被 区分 为两 种 ,一种 仍 然 是普遍 意义上 的血气 等构成人 体 之物 ,另外 一 种 就 是 阴 阳意 义 上 的 气 ,逐渐 与 自然 之气 相 关联 ,出现 从气 的角度 就解 析天地 生 成 变化 的趋 势 。从 当 时 的学术背 景 思考 ,荀 子对 气 的思考逐渐 扩展 到天道 、阴 阳范 围 ,多半 是 受 道 家 思想 以及 易经 阴阳观念 的影 响 。此 时的气论 尚不成熟 ,只是简单朴素 的气化 天道论 ,虽然浩然之气等精神性 的表达方式 已经 出现 ,气仍然只是一个从属于天 道 ,流行运转于万物 、印证天道 的工具 ,尚不具有本体意义 。 先秦 到两 汉 的过渡 ,中间 出现 了各种 学派 ,观念不 断杂揉 ,一直 到两汉 时 期 ,气 的学说初现细致 的梳 理 ,多数 的儒家 学者逐步开始讨论元气说 。董仲舒 、 郑玄等 经学家不 断的思考 ,但一直没有什么突破 ,只是气 的精神性逐渐超越 了物 质意义 ,带动 了天人感应 的神秘化升级 , 对天人感应也就只停 留在 了附会色彩严 重 的 “ 天 为人之 曾祖 父 ” ,然后就停滞 不前 ,并没有挖掘 出任何概念 的本体意义 。 对气 论 以及 天人关系 的思考 的突破 出现在汉代气论 的特立独行者王充 时期 。气 在 王充 的体 系 中无处不在 ,元气 说 的雏形 也在这个 时候基本清 晰 。王充 以气 为解释 工具 ,通 过气 的聚散变化 ,解说宇宙 、天地 、力命 、人生等命题 ,通 过用气解 释 命 ,迈 出了贯通天人 的一大步 。 对 王充 的元气 论 的研 究 ,学界长期站在 唯物 论 的立场 ,宣扬 王充破 除汉代神 学 目的论 的批 判精神 ,将他奉为唯物主义者 ,着重强调王充 的气论 中 “ 气 ”的 自 然主义色 彩 。后来对 张载气 论唯物 的定性结论 ,也有一部分 原 因是认 为横 渠在气 论没落之后 ,没有先兆地重拾 “ 气 ”这个概念作为 自身体系 的重要工具 ,是认可 王充唯物 主义批 判精神 的明证 ,是王充 的后 学 ,所 以也将横 渠奉 为 中国十一世纪 的唯物 主义 学家 。然 而 随着 意识形态在 学术研 究 中的色彩逐渐减轻 ,对气论唯物 唯心 的单 一划分 逐渐 不再 占据主导地位 ,对 王充 、张载等 古代唯物主义者 的视 线 焦 点逐渐 转移 ,开始立足 于他们哲学整个系统 ,全面探讨气论 的含义 以及 意义 。 在 学界近 年 的对 王充 的研 究 中,以邓 红 的 王充新八论 及 王充新八论 续 篇 对 王充 唯物 色彩 的破 除最为到位 。两本论文集 中,作者 明确指 出,王充 的元 气论仍然 是五行 阴阳之 说 ,与汉代儒家 的 阴阳之气 论 点并无 区别 ,将其拔 高为唯 物 主 义 者 不 甚 适 合 。唯物 性 的气 在 王 充 的体 系 中更 加 应 该 理 解 为 自然 意 义 上 的 气 ,是对 他之前气 论 学说 的一种 总结 。如 论衡 中常用 “ 血气 ” 、“ 秋气 夕 、“ 五 常之气 ”等 自然 意义 上 的气 ,这些都是对前人气 说 的继承 。实际上 ,除去这些对 前人 的继承 , 论衡 中更 多 的是诸如 “ 灾气 ” 、“ 光气 ” 、“ 天子气 ” 、“ 龙气 ” 、“ 妖 气 ”等不 能用 自然 观念 理解 的 “ 气 ” 。正如邓 红书 中的结论 : “ 王充所 说 的 气 有物质之气 、精 神之气 、神格之气甚至妖怪之气等 。 ” ,从 论衡 可 以看 出王 月邓红著 , 王 充新八 论 ,中 国社会 科学 出版 社 2003 年版 ,第 140 页 一3 - 充 开始 力求在 气 的性质 与运 用 方 面有 所把握 ,但 对其 中一些环 节 的把 握 有 所 忽 略 ,主要是集 中在 以 “ 气 ”为基 点的力命 、天人等 问题 。邓 红 曾言 ,王充最终 的 落脚 点仍然 是 命 沦,只是 王充用 了一个 既有 自然 性质 又 有精 神 性质 的概 念 气 ,一定程度 上跳脱 了汉初神 学色彩严重 的宇宙 附会论 ,剥离 了宇宙 生成 的幕 后 力量 ,去 除本体论 的神秘 色彩 。然而 ,邓 红 由王充部分带有精神彩色 的 “ 气 ”以 及对 命论 的强调得 出结论 ,认 为王充仍然没有跳 出汉代 的神 学宇宙论 ,此 说略有 不 当 。应 当说 ,王 充 以 自己创 造 的各种 “ 气 ”代 替 了宇 宙 生成变 化 、世 间缘起 缘 灭 的背后力量 ,在 东汉 时期截 纬盛行 的神学色彩学术背景下 ,其宇宙论 方面气 的 思考 是具有突破 性 的,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同时 , 论衡 对 “ 气 ” 比较 细致 的梳 理 ,对 张载 影 响应 该还 是颇 大 。王 充 的 论 衡 从 气 寿 篇 开始 不 断 强调 “ 察气 ”( (论衡 12 页 )、“ 俱 享 元 气 ”(同 上 ,16 页) 、“ 票 得坚 强之 性 则气握 厚而体坚 强 ” (同上 ,18 页)、“ 人 享气 而 生 , 含 气 而 长 ” (同上) 、“ 人 享元气 于 天 ”(同上 ,21页 ) 等观 点 。虽然 王 充 用 “ 享 气 ”一 词 的最 终 目的仍 然 是对 “ 命 ”的证 明 ,认 为 “ 命 ”的体现 就在 于 人 享气 的 多寡握 薄 ,“ 气 ”是 “ 命 ”实 现 的工 具 ,“ 气 ”依 照 “ 适 偶 之 数 ”随机 散入 ,则 是 “ 命 ”实现 的方式 。在这些不甚统一 的 “ 享气 ”的思考 中,王充还 多次表达 “ 用 气 为性 ”(同上 )、“ 气 成 而形立 ”(同上 ,23页 )、“ 气 性 不 均 ,则 于 体 不 同 (同 上 )”等观 点 。 论衡 中还 经 常 出现如 “ 享 善气 ,长大 就 成 ,故种 树 之 戏 为 唐 司 马 ,姐豆 之 弄 为 周 圣师 。享兰石之 性 ,故有 坚 香之 验 。 ”之类 的论 断 。 这 些 关 于“ 享气 ”的原文 ,虽然 内在 联 系不 甚 紧密 ,而且 “ 气 ”的运 用 有 “ 任 意性和 随机 性 ”5,但 是仍然可 以看 出天一 命一 气一 性 的脉络 。“ 人 享元气 于 天 ” ,察元气 的多少握薄 、享何种气性则取决于 “ 命 ”的适偶性 ; 人 从天 察得 了 何种 气 性 ,就 成什 么样 的形 ,“ 气 成而形 立 ” 。王 充对 汉 代 天 人感应 的突 破 就 在 于 尝试 用 “ 气 ”解 说天 性 到人 性 的通道 ,为跨越 了天人 之 间 的障碍 提 供 了新 视 角 。 虽然 王充 因 自身遭遇对 “ 命 ”投入 了过多感情化 的关注 ,但他无意之 间用 “ 气 ” 贯通 了 “ 天命 ”“ 性 ”的突破 性 思考 还 是 不 容 忽视 。 从 王 充 的气 论 的这 些特 色 来看 ,后世 的张载对 他 确 有 较 多 的继 承 和 发 展 ,学 界 的讨 论 一般 也 认 为张载 气 论 是继承 自王充 。从 正 蒙 来 看 ,张载 在 用 “ 气 ” 邓 红著 , 王充 新八 论 ,中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140 页 时,并不用元气这样 的说法 ,也没有 王充 自行创造 的 “ 光气 ”“ 龙气 ), 之类精神 性 的气 。“ 气 ”在 张载 的体系更 多是 以单个 的 “ 气 ”字 出现 ,在需要用到具体 的 “ 气 ”时 ,横 渠 如是 说: “ 气有 阴阳 。 ” 6以阴阳二气作 为气流行运转 的具体载体 。 “ 气块然太虚 ,升降飞扬 ,未尝止 息, 易所谓 “ 烟编” ,庄生所谓 “ 生物 以息相 吹” 、“ 野马”者 与 ! 此虚 实、动静之机 ,阴阳、刚柔之始 。浮 而上者 阳之 清,降而下者 阴之 浊。其感遇聚散 ,为风 雨,为霜雪,万品之流形 ,山川之 融结 , 无非教也 。 ”( ( 张子正 蒙 太和篇91 页 ) 这 一段 就 依 照 周 易 的路 数 ,将气 分 为具体 的浮 而上者和 浮 而下者 的 阴阳 两气 ,用 阴阳两气 的浮沉 运 动解 说 自然 界 的风 雨霜 雪 、山川河 流 的形成变 化 。此 处 的 “ 气 ”是 作 为一个 整体 的抽 象概 念 出现 ,然后 分解 为更加 细致 的阴阳两气 , 继 承 了王 充 的 “ 天 地合 气 ,万物 自生 ”的观 点 ,然 后 延伸 到有 形 的风 雨霜 雪 、山 川河流 方 面 。这 里 的 “ 气 ”虽然 不 见 “ 元气 ”这样 的字 眼 ,但 张载 对 王充气 论 的 继 承 ,关 键 就 在 一个 “ 元 ”字, 。虽然 张载 著作 中不用 “ 元 气 ”这 样 的说 法 ,实 际上 正 蒙 中与太 虚 结合 讨 论 的 “ 气 ”字 里行 间都是 以一个 整体 的概 念 出现 , 作 为一种 本 质 性 的起 源 意义概 念 ,并非 浊 实世 间气 化 流行 中具体 的阴阳二气 。 气有 阴阳,推行有渐 为化 ,合一不测为神 。( ( 张子正蒙 神化篇115 页 ) 此 处 的气 涵 盖 阴阳二气 ,但 又超越 于二气 具有 了 “ 不测 ”与 “ 神 ”的属性 , 整 体意义 上 的 “ 气 ”化 为 阴阳二气 ,二气 屈伸 相感 合 一才 为 “ 气 ” ,而 推行 、渐 化 两者 并行 不 悖 ,交 相 呼应 ,这样 一种 “ 妙 应 ”方才 “ 不测 ”能称 之 为神 ,这 里 的 “ 气 ”明显 是 以整 体 的 “ 元气 ”概 念 出现 ,更 加 具有 本体 意义 上 的超 然地 位 , 不仅仅 是 宇 宙 生成 变 化 过程 中作 为起 源 、推 动意义 上 的 “ 气 ” 。 横 渠 对 “ 察气 ”的继承 主要通 过 对气 之 聚散 体现 。首 先横 渠 的 “ 气 ”己经 不 是一种 解释 工 具 ,是 以一种 “ 元气 ”的意 义 出现 ,并非物 质意 义 上可 见可触 的气 , 气本 身就 存 在 阴阳两 端 ,故而化 为 阴阳二气 ,升 降飞扬 过程 中 ,成 性成物 。 6 (宋 ) 张载撰 ,(清 ) 王夫之注 : 张子正蒙 ,上海 古籍 出版社 ,2002 年版 , 张子正蒙 乾称篇下 ,第 24 1 页 7 陈来先生对 于气 的整体性论述颇具代表 。 “ 张载发展 了汉唐的元气论 ,构造 了一个气一元论 的完整体系 。 (见 宋 明理学 ) ,华 东师 范大 学 出版 社 ,2004 年版 53 页 )陈来先 生 同时认 为 ,“ 气这 一概 念 己接 近 于人 的意识之外 的物质存在 的含义 (同上 ,48 页 )” ,抛开此处 的物质存在意义不讲 ,对气一元论 的肯定正是对 气作为一种整体概念 的阐释 ,肯定 了气在 阴阳之上的本体意义 。 游气纷扰 ,合 而成质者 ,生人物之散殊; 其 阴阳两端 ,循环不 已者 ,立天地 之 大义。( ( 张子正蒙 太和篇96 页 ) 此 处 的 “ 游气 ”王夫之注 为 “ 气之游行 ” ,此 处升 降飞扬 的气 ,本就有 阴阳 二属性 ,有两端才 能 “ 合 而成质者 ” 。游 气纷扰 ,王夫之注此 处 的 “ 纷扰 ”取 “ 无 心之化 ,无择于施 ”之 意 ,“ 气 ”就具有 了大道无心 的特 性 ,无所偏 差地 散入各 客体 。“ 散殊 ”也有 说法 ,“ 散 ”只是无偏差 的一种动 作 ,“ 殊 ”取特 殊之 意 ,阴 阳二气不加选择地相遇相合 ,永无止息这是 “ 天地大义 ” ,不可更改 ,散入各客 体 ,成 性 为 “ 殊 , ,称 之 为 “ 质 ” 。可 以这样 理解 ,“ 气 ”本 具有 天 地 之 性 ,其 中 所含 阴阳二端 ,随机 地升 降飞扬 、烟温 相合 ,散于人 、物 则 “ 殊 , ,成就 了人 、 物个 体 之 间各 不相 同的气 质 之性 。 阴阳二端升 降飞扬 、 姻温 相合 的随机 性 即为“ 不 测 ” ,“ 语 其 不测 ,故 曰 神 ”, 。所 以横 渠才 说 : 气之性本虚 而神 ,则神 与性乃气所 固有 ,此鬼神所 以体 物 而不遗也 。( ( 张子 正 蒙 乾称篇 233 页 ) 这样 一来 ,就将 “ 享气 ”统一于 “ 气 ” ,并通过 阴阳二端神妙 不可测 的胭锡 、 相 荡 、 相 合 , 不再延 续 王 充 以命 决定察气 多少 的本 体论 , 直 接将本 体 意义 赋 予气 。 横 渠通过分解 “ 气 ”为 阴阳二端来提升 “ 气 ”的本源本体地位 ,然而这 也成 为他人 垢病 之 处 。程 颐 说 ,“ 离 了阴阳更无道 ,所 以阴阳者 是道 也 。阴 阳 ,气 也 。 气 是 形 而 下 者 , 道 是形 而 上者 。 形而上者则是密 也 。 ( 河 南程 氏遗 书 卷 第 十 五 )” 冯契 先 生解 此 处 的 “ 密 ”为 易传 中的 “ 退藏 于密 ”之 “ 密 ” 。“ 密 者 ,用 之 源 ” ( (河 南程 氏遗 书卷第 十五 ),也就是本源 。冯先生说程 颐认 为 “ 阴阳与道 虽不 可分离 ,但道是 阴阳之气 与万物变化之所 以然 , 所 以然 与 然 不 能混 为一 谈 。气 分 阴阳相互作用 ,一开一阖而有种种变化 ,都是形而下者 。而其所 以然 之 理 , 则 是 形 而 上者 。 形 而 上者 是运动变化 的本源 。 他 说 : 有 理 则有 气 。 ( ( 易说 系 辞 )阴 阳之 气 、天 地万 物 都 是 从道(理 ) 产 生 出来 的 。“ ”在程 颐 看 来 , 阴 阳 相互 作 用 的动 因 ,也就 是 “ 所 以然 ”才 是形 而上者 的 “ 道 ” ,“ 气 ”只 是单 纯 指 代 阴 阳二 气 的合 称 概 念 ,王 夫 之 也 说 “ 理 只在 气 上 见 一 阴一 阳 ,多少 分 合 ,主 持 调 冯契 , 中国古代哲学 的逻辑发展 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25 页 剂者即理也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 说卷 二 )” 然 而横渠在 张子语录又 曾这样说 : 阴阳者 ,天之 气也 ( 自注: 亦可谓道 )。生成复铸,天之道也 ( 自注: 亦可谓 理 )。 损 益盈虚 ,天之 理也 ( 自注 : 亦可谓道 )。 道得之 同,理 得之异 ( 自注: 亦可互见 )。( ( 张载集 张子语 录中) ) 横 渠 自注 出现两次 “ 亦可谓道 ” ,“ 气 ”“ 亦可谓道 ” ,“ 理 ”“ 亦可谓道 ” ,颇 为费解 。如果将 “ 天之气亦可谓道 ”的 “ 道 ”理解 为本体意义上 的大道 ,而把 “ 天 之理亦可谓道 ”的 “ 道 ”理解为一般意义上 的道理 ,或许可 以疏通此节意义 。横 渠用 阴阳二端提 升 了 “ 气 ”的本体地位 ,故 “ 天之气 ”可 以看做是宇宙世 间的浩 然大道 ,“ 理 ”则只是宇宙世 间 “ 损 益 盈虚 ”的各种 “ 所 以然 ”的道 理 ,浩然大 道无差无 异 ,无所动摇 ,故 “ 得之 同” ,而 “ 理 ”则 内在 于 “ 气 ”之 中的各种道 理 ,盈之理 、虚之理等等 ,这些道理各有不 同,不 同于大道 的无所动摇 ,因而横 渠说 “ 道得之 同,理得之异 ” 。程 颐则认 为 “ 有理则有气 ” ,这 正如王廷相 评价朱 熹 “胜者理而 己矣 ,不可 以聚散言 。其聚而生 ,散而死者 ,气而 已矣 。所谓精神 魂魄 ,有 知有 觉者 ,皆气所 为也 ,故聚则有 ,散则无 。若 理 ,则初 不 为聚散而有 无也 ”9,此处朱熹认 为 “ 气散 ”就是无 ,什 么都没有 的状态 ,亡也是什 么都 没 有 的状态 ,显然将 “ 散 ”理解 为 了消散消 失灭亡 ,完全背 离 了横渠 “ 知太虚 即气 则无无 ”“ 死 而 不 亡 ”之 理 。此 处暂 且 不讨 论 “ 有 无 ”之辩 ,仅从 王廷相 原文 来 看 ,他认 为朱熹这样 的说法将性 与气 二元 ,气 有存亡 ,性 理无存亡 ,所 以 “ 性之 在气外者卓然 自立 ” ,结果走 入 了 “ 佛 氏所 谓 四大之外 ,别有真性 ”, 。程 颐将 “ 理 ”作 为 “ 气 ”的前提 ,虽不 言 “ 理 ”能生 “ 气 ” ,却在 “ 气 ”聚 为有形有象 的万物外寻 找 “ 卓然 自立 ”者 ,确 与朱熹在 “ 气 ”外另立 一个 不生不灭 的 “ 性 ” 言 “ 性理 ”有异 曲同工之错 。 王 夫之 也 说 “ 理 只是 以象 二仪 之妙 ,气 方 是 二仪之 实 。天人 之蕴 一气 而 己, 从 乎气 之 善 而 谓 之 理 ,气 外 更无 虚 托孤 立 之 理 也 。(王 夫之 读 四书大全 说 卷 十 )” ,“ 气 者 理之依 也 。气盛 则理达 。天积其健盛之气 ,故秩 叙条理 ,精密变化 而 日新 。( ( 思 问录 内篇 )” 。 o可见 ,对横 渠体 系把握颇 有心得 的王夫之 同样 赞 (明 ) 王廷 相 著 ,王孝鱼 点校 : 王廷 相集 ,中华书局 , 1 989 年版 ,第 602 页 10冯友兰 著 , 中国哲学 史新编 下 ,人 民出版 社 ,1999 年版 ,第 312 页 同 “ 理在气 中” ,“ 气 ”才是天人合一 的精髓 ,横渠 的 “ 气 ”为把握 阴阳二端整体 意义上 的 “ 气 ” ,“ 亦可谓道 ” ,超越 了宇宙始源生成论 ,为本体意义上 的 “ 气 ” 。 然而 ,如果横渠只是简单地将蕴含 “ 浮沉 ”“ 动静 ”“ 相荡 ”“ 交感 ”的 阴阳 二端之 “ 气 ”立论为 自己体系的本体概念 ,为 “ 天之气 ” ,就仍只是一般意义上 所谓 的横渠 “ 气本论 ” ,与 “ 气 ”密不可分的 “ 太虚 ”就仅仅成 为 “ 气 ”之外一 空壳 , 仍然停 留在宇宙论 , 横渠也不需反复地用 “ 冰凝释于水 ” 的比喻来描摹 “ 太 虚 ”与 “ 气 ”的关系 。 第 二章 气之聚 散于太虚 ,犹 冰凝释 于水 气之 聚散 于太虚 ,犹冰凝释 于水 ,知 太虚 即气,则无无 。故 圣人语 性 与天道 之极 ,尽 于参伍之神 变易而已。诸子浅妄 ,有有无之分 ,非穷理之 学也 。( ( 张子 正蒙 太和篇92 页 ) 如 上 引文 正是 “ 冰凝 释 于水 ”的第 一 次 出现 ,此 处 即是对虚 气 关 系做 了一个 判断 。仔 细考量 ,此处 比喻 的主体理解为 “ 气之聚散 ”与 “ 太虚 ”的关系更加合 适 ,也就 是 说用 “ 冰 凝释 于水 ”这样 一种 往 返状态来 描述 气 散为太虚 ,聚 为万 物 的一个过 程 ” 。 首先从 日常生活 的较为简单 的 自然观 出发 ,水一般分为三种形态 ,液态 的称 为水 ,固态 的称 为冰 ,气态 的称 为水汽 (水 汽在横 渠 的 比喻 中未提 及 ,此 处 不做 讨论 )。冰与水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从概念名称指代这个角度来看 ,水是水 ,冰 是冰 ,两 者 形态 不 同 ,所 指 也不是 同一物 体 。而从水凝 结 了就成 为冰 ,冰 消释 了 就成 为水这 样 一种 转化 过程 来看 ,冰 、水两个概 念只是对 水 的两种 形态 的描述 , 实际上冰 、水是 同一种物质 的两种 不 同形态 ,水为常态 ,相对于水 ,冰就是其在 特定条件下 的非常态 。从这个角度 出发 ,首先肯定 了太虚非气 ,但又不能 由此认 为太 虚 与气 就是 两个 完全 不 同的概念 。 “ 气 ”的概 念 ,本 文第 一章第 一节 己经略作梳 理 ,横 渠 的 “ 气 ”在 继承 前贤 的基础 上 ,将 阴阳二端 内在其 中的 “ 气 ”提 升 为抽象本体 意义上 的 “ 气 ”是 其 创 , 用 “ 过程 ”一 词 的依据 见 陈来 先生 宋 明理学 ,华 东师 范大 学 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46 页 ,“ 太 虚 之 气聚而 为气 ,气 聚而 为万物 : 万物 散而 为气 ,气 散而 为太虚 。这两个相 反 的运 动构成 了宇宙 的基 本 过程 。 ” 举 。“ 太虚 ”也 并非横 渠首创 ,同样是继承 前贤 ,用 “ 气 ”重新诊释 从而全新 的 一种造道 过程 。 对 张载 “ 太虚 ”概念继承梳理较 为仔 细 的是丁为祥先 生 的 虚气相 即一 张载 哲学体系及其 定位 一书 ,本文此处简述 丁先 生观 点 以为佐证 。 从 诗经 里 的 “ 民今 方殆 ,视天梦梦 ( 小雅 正月) ) ”到战 国中期 的 帛 书 黄 帝 四经 道原 : “ 恒先之初 ,洞 同太虚 ,虚 同为一 ,恒一而止 ,湿湿梦梦 , 未有 明晦 。 ” , 庄 子 知 北游 的 “ 若 是 者外 不观 乎宇 宙 , 内不知 乎太 初 ,是 以 不过乎 昆仑 ,不游 乎太虚 ” ,初期 的太虚都 是作为宇宙 开端 的概念 出现 ,“ 都 说 明 太虚 最初 是对 天 或者天 之虚 空 空 间的直 接 描 写 川2,汉初儒 学兴起 宇宙论 的风潮 , 董仲舒 的天人感应 、 杨雄 的太玄等学说都 开始考 虑宇宙 的起源 、 发生发展等 问题 , 风潮 的兴起 ,“ 太 虚 ”逐渐 增 添 了天地 始源 ,宇 宙本 根 的色彩 。 黄 帝 内经 说 : “ 太虚 寥廓 ,肇基 化元 ,万物 资始 ,五运 终 天 。布气 真 灵 ,总统坤元 。( ( 黄 帝 内 经 天元 纪大 论 )” , 淮 南子 天文 中也有 “ 道始于虚廓 ,虚廓 生宇宙 ,宇 宙 生气 。气 有 涯 垠 ,清 阳者 薄靡 而 为天 ,重 浊 者凝 滞 而 为地 。 ”这些地 方 出现 的 “ 太 虚 ”逐渐 从虚 空空 间发展成 为宇宙与道之 间一个暂 时性 的场所 ,也与 “ 气 ”有 了 一个 生成 、先后 的关系 。按照丁先 生 的说法 ,“ 太虚 就逐渐 由天之 空 间广延 向 时间上 的始源 前进 ,最后成 为时空的统 一 。 ” 3丁先 生也对横渠 同时代 思想家运用 “ 太虚 ”的典型观 点进行 了梳 理 ,比较有代表 性 的论述是 司马光在 潜虚 一文 中的说法 : “ 万物 皆祖 于虚 ,生于气 。故虚 者物 之 府 也 ,气者 生之 尸 也 。人 之 生本 于虚 ,虚然后形 ,形然后性 ,性然后 动 终则返于虚 也 。 宋元 学案 谏 水学 案 )” ,“ 丁 为祥 先 生认 为这样 一种 虚气 关 系 “ 接近 了横 渠关 于太 虚 的看法 ” 。 “ 万物 皆祖 于虚 ,生于气 ” ,将 “ 太 虚 ”作 为万物 的始 源 ,“ 气 ”则 是成物 的 具体执 行 者 ,但 是 此处 的 “ 太 虚 ”与 “ 气 ”究 竟 是什 么样 的关系 ? 太虚 与气 并非 同一物 ,这个 确 凿无 疑 ,但 是 ,万物 生于 “ 气 夕 ,则 “ 气 ”高于万物 ,“ 太 虚 ”作 为万物 的始 源 ,定然 也是 高于万 物 的存 在 ,那 “ 太 虚 ”与 “ 气 ”何者 为上 ,何 者 为下 ,“ 太 虚 ”又 是从 何 处来 ,“ 气 ”又 是往 何处 去 呢 ? 司马光 的 “ 虚一 形一 性一 虚 ”又 是 怎样 一个 过程 呢 ?“ 气 ”又在 这 个 过程 中起 一个什 么样 的作用 ? 这 些 都 , 2 丁为祥 著 ,( 虚 气相 即一 张载 哲学体 系及 其定位 ,人 民出版 社 ,2000 年版 ,第 52 页 , 3 同上 ,第 52 页 , 4 同上 ,第 53 页 是司马光简单几句话未能解决 的问题 。 丁先 生认 为 “ 太虚 ” 的概念 发展到这个程度就 已经交接给 了张载 , 张载 用 “ 与 气对立 而又超越 于气 ”的独特 “ 太虚 ”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