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 要载体。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和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一般体育运 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 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体育院校开办非体育 类专业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到现在为止已形成了共计 20 个专业设置,已成为我国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武术运动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战略角度还 是文化角度,在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开展武术教学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然 而据有关信息显示, 当前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学开展的现状并不让人满 意,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当前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不 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学武、练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如何优化非体育类专 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 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 学内容为研究对象。 通过发放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及查阅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 术课程教学大纲得知: 当前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在所开设的武术课程门类、 时数、 性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院校所有非体育类专业或者部分专业甚至没有开设武术 课,有些院校也只开设了太极拳课程;在具体内容设置方面,各校区别较大,除 均开设太极拳课程之外,开设传统养生功法运动的院校也不少,但以散打为代表的格 斗基本技术教学除上海体育学院外,其它院校均未开设;绝大部分学生入校前没有相 应的武术基础,他们对当前教学内容不喜欢,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我们在 优化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中, 通过论述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和原则,提出了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方法,它们是:优设 格斗基本技术、优设太极拳基础套路、优设武术养生功法运动、优设传统武术套路和 优化长拳基础套路。并从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及器材两方面进行了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的方法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为促进我国 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ii abstract wushu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way of keeping health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media by which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passed down and national spirits were spreaded and cultivated. as a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form and traditional excellent sport, wushu has it own important functions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sports, and wushu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follow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new century, the number of non-sport majors in sports colleges increased fast. there are already 21 such majors and they have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wushu, considered either in strategic or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teach wushu in the non-sport majors in sports colleges in china. however, according to some relative information, it is manifested that the wushu teaching in the non-sport majors in colleges in far from satisfying and can not satisfy the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 are not active enough in learning wushu.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ntent of wushu teaching does not matc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us it is crucial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non-sport majors. this paper applied mainly the methods of ducument materials, practical research, experts interviewing, questionaires, data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zation to make research in the non-sport majors in the 14 sports colleges. after the return of the questionaires and checking the syllubus of those colleges,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quit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re are even colleges in which there are no wushu lessons in non-sport majors and in some other colleges there are no other wushu teachings other than taiji. on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there are also quit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colleges. all of the colleges opened taiji classes and there are some colleges which opened traditional healthy-life-keeping classes, but no colleges except shanghai p.e college opened real-fighting classes represented by sanda; most of the students didnt have basic wushu skills and knowledge before they entered into college and they showed no interests and were not active in wushu learning.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wushu in the non-sport majors, after the discussion of founda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optimazation of wushu teaching, we supposed some methods iii of how to optimize wushu teaching, and they are the method of the optimazation of real-fighting skills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he optimazation of taiji basic forms, the method of the optimazation of healthy-life-keeping classes, the method of the optimaz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forms teaching and the optimazation of changquan basic form teaching. the paper also makes analyz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al practises of wushu teaching from the teacher group, teaching grounds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to discuss the optimization of wushu teaching content. it is supposed that by all the above researching we can offer some referencial advi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ushu teaching in non-sport majors in the sport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non-sport majors; wushu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optimazation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首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1前言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 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精深、社 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武术运动中包含深厚的中国传 统文化底蕴,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的 人民群众,它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一直以来就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进入 21 世纪,在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体育 院校开办非体育类专业的改革势头非常迅猛。 2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体育 新闻学、表演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艺术等共计 20 个专业设置,全国 体育院校的非体育类专业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已成为我国高 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在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 业开展武术教学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不仅可以使学生切实掌握一项强身健体的运 动技能,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起到宣传、推广武术运动的作用,为武 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化,培养学生尚武崇德的武德思想,培育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1 选题依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 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根植于各民族大众,是中华民 族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的重要载体,具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基于武术具有一般体 育运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 地位。然而通过查阅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的课程教学大纲得知,在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 的体育院校当中,有些院校所有非体育类专业或者部分专业甚至没有开设武术课,有 些院校也只开设了太极拳课程,这与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 要求极不相匹配。 长期以来, 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大多是在按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 式在进行教学, 而非体育类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武术基础方面 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有所不同。当前很多学生反映 武术教学内容过于复杂、 陈旧,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学生习武、 练武积极性普遍不高。 教育学理论认为: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实现教育目的和 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就是为了实现教 2 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 。 3因此,以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选择合 适的教学内容,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号召,通过对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 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提出优化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 内容的方法, 以期能为促进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2 文献综述 通过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02009 年)中检索和查阅首都体育 学院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相关资料,现将与本论文 有关的研究分为三大类:其一是关于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 学) 研究, 二是有关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程 (教学) 研究, 三是有关民族传统体育 (武 术)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与体系建设、教学内 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培养等方 面。其中对本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是前面两类。 1.2.1 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研究 2004 年 11 月,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 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的专家教授们针对当前高校武术 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武术课程改 革迫在眉睫” 和 “挖掘中华武术精神内涵” 两大问题上。 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上,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提出: “武术学科体系、教学 体系应跳出现有的框架和模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武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 ”北京 体育大学朱瑞琪教授指出: “内容和方法是目前武术教学最大的难关。从教学计划上 讲,要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突出一专多能原则来进行改革” 。同 时他还认为: “武术不讲文化只讲肢体操作,只会越走越窄” ,因此高校武术教育第一 就是要从武术与文化入手。 4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蔡仲林教授、西安体育学院翟少红副教授在体育教育专业武 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 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 论认为,武术必修课程教学应向“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应用”的方向改革,并 依此设想为科学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使武 术类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需求。 5此外,蔡仲林教授还针对当前 学校体育与学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在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文 中揭示了武术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武术教学研究今后应在教学内容、教 学方式、教学体制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6 3 刘旭东的试析“以人为本”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兼论高校武术教学改 革的策略一文中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 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 革。 7 曹艳在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体系的探讨一文中谈到,高校体育的 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建 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新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对武术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探 讨,包括武术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使武术教学与五 大课程目标相互渗透和融合,通过武术教学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 赵秋菊在沈阳体育学院本科武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一文中通过 对沈阳体育学院本科武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一是武 术专业技术与理论是武术课程结构体系的核心,是联系基础理论的纽带,它是课程相 对稳定的部分,又是最活跃的部分。二者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而区别于其它课程,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二是武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从内容 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充实,跟不上社会发展 的需要。 9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主要有: 陶坤的武术课程在怀化学院体育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陈威的对实现体育教育 专业武术必修新课程目标对策的思考 ,胡美兰的高师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研究 ,邵建功的体育院校武术教学改革思考等文章。他们的研究为体育教育专 业武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我们的认 知视野。特别是张鹏程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普修 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 ,贾成波的硕士学位论文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普修术科 教学内容优化的理论研究 ,刘旭东的硕士学位论文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等硕士学位论文。为本论文研究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 定的参考价值。 1.2.2 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程(教学)研究 邱丕相、杨建营在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一文中,通过对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研究,认为:普通高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 位是“在具备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竞争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 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 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内容体系可按 如下安排:技术课以简单实用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组合、对抗性练习、实战练 习为主,理论课以武术概论、技法原理、意志品质、武德教育为主,整个体系以实用 4 技法为主。 10 李力、李全生在对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文献资料 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与高校能够相容的基本属性特征的文化性、教育性、健身防 身性入手,对现代高校武术教学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武术教学效果的一些因 素:一是学生起点低,教材的创编缺乏科学性;二是教学课时少,时间短;三是教学 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等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 以“技理结合”为原则,不仅注重运动形式,还要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授;丰富教学内 容,科学创编教材;在教法上注重“体用结合”等教学方法的革新。 11 张彩琴、刁方林在刍议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一文中,通过对内蒙师大部分 学生的调查访问,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在教材的设置、教学模式、教法及手 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12 刘惠英在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一文中认为,高校是普及、传 播、 弘扬中国武术的主阵地之一。 目前,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所学非所用”的现状,对武术的发展极为不利。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进行武术教 学改革。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对照试验等研究方法,认为应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办法等多方面切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 想,积极实践和探索,寻求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13 刘晖在激发学生兴趣 改进高校武术教学中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 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已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改革 成效并不够理想, 高校武术教学中仍存在若干主要问题。 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锻炼手段, 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柔韧、协调、耐力等多种身体素质。武术也是集健身、强 身、防身等功能于一身的相对较特殊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尤其对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 等具有其它项目所不具备的锻炼价值。它能培养学生坚忍、克己、吃苦耐劳、尚武崇 德的优良品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现状是当前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14 此外还有刘健的创新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王友军的大学武 术教学改革探讨 ,骆颂阳、赵跃峰的武术教学改革实验设计 ,舒宗礼、夏贵霞的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趋势与对策 ,以及王飞的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校武 术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等,这些对于我本论文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 值。 综上所述,就我现在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针对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 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还没有, 但以上无论是有关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 课程(教学)的研究还是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程(教学)的研究都对我研究我国体育 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5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为研究对 象。因受能力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 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 育学院这 8 所体育院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参阅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有关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高校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书籍共 40 余本;先后收集并认真研读了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 7 所体育院校非体育类 专业的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登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02009 年) , 通过检索“武术课程” 、 “武术教学”进行查找,共检索出 864 篇论文。针对体育院校 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论文有 86 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6 篇;针对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程(教学)的论文 243 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9 篇;针对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论文 278 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 篇;针对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发表的论文 12 篇;其它 245 篇。本人对上述文献资料进 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并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 2.2.2 实地调查法 笔者在进行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亲身参与、体验了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类专业武 术课程学习,并趁此机会就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 实地调查,较充分了解了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的开展情况。 2.2.3 专家访谈法 就与本论文有关的关于论文框架的构建、 应注意事项等问题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 武术学院王晓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王建华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体 育休闲系刘树军副教授、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马世坤副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赵斌副教授、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翟少红副教授、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周之 华教授、武术教研室茹凯副教授、孟涛副教授、崔建功副教授、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 关铁云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林小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韩雪教授、山东 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李成银教授等进行过面谈或邮件交流, 他们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 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的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参考同类型的问卷设计,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 6 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拟订了武术教师、非体育类专业学生两种调查问卷,在此 基础上征求各学者、专家的意见,对初拟问卷进行多次修改与补充,最后确定为正式 调查问卷。 2.2.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的效度,本人就问卷中所设计的内容,请 14 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评 定,专家职称情况及评价结果见表 1、表 2。从专家的评价结果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 计能反映所要调查的内容,具备进行本研究调查的有效性。 表 1 专家职称情况统计表(n=14)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人数 6 8 表 2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结果统计表(n=14) 问卷类型 非常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太合适 很不合适 教师问卷 1 10 3 0 0 学生问卷 2 9 3 0 0 2.2.4.3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信度,使用“再测法”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公共事业管 理专业已修完武术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计算两次测量的 pearson 相关系数等于 0.81(见表 3),可以认为,调查结果可信。 表 3 重测量表 重测数 测量间隔时间(天) 相关系数 p 值 非体育类专业学生 30 15 0.81 p0.01 2.2.4.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采用现场发放或邮寄发放、回收的方式。其中,武术教师调查问卷发放 30 份,回收 30 份,有效问卷 28 份,回收率为 100%,有效率为 93.3%;共向北京体 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 院、河北体育学院非体育类专业已修完武术课程学生发放学生问卷 500 份,回收 481 份,有效问卷 460 份,回收率为 96.2%,有效率为 92.0%。 (见表 4) 表 4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发放问卷数 回收问卷数 有效问卷数 回收率% 有效率% 教师调查问卷 30 30 28 100% 93.3% 学生调查问卷 500 481 460 96.2% 92.0% 7 2.2.5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和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运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常 规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2.2.6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武术运动的内容、特点、价值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教育学、课程 与教学论、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为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 内容的优化进行综合论证,从而推演、归纳出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及其武术课程现状分析 3.1.1 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现状分析 3.1.1.1 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释义 西安体育学院陈鑫、苏明理、马增强等在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现状分析 及发展趋势研究一文中,把上世纪末体育院校所形成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 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5 大专业设置划归为体育专业。而把 21 世纪以 来体育院校所开设的各种新专业统称为非体育类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有体育新闻学、 表演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艺术等。天津体育学院叶加宝在高等体育 院校非体育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一文中则把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 传统体育统称为体育专业,而把体育院校所开办的其它各专业划归为非体育类专业, 其中也包括运动人体科学。 在本研究中,我们把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它下属有四个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 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这四个二级学科又包含六 个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人体科学, 我们把这六个专业称之为体育专业, 而把体育院校所开办的其它各专业统称为非体育 类专业。通过对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的高等体育院校的网页进行浏览与统计得知,目 前, 我国体育院校开办非体育类专业的数量一共有 20 个, 它们是: 公共事业管理 (体 育管理方向) 、体育产业管理、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 、英语(国际体育方向) 、运 动康复与健康、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方向) 、表演(体育表演艺术方向)、市场营销、 舞蹈编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济学专 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医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技术学 专业、音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它们分别属于文史理工类和艺术类。 3.1.1.2 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开设情况分析 21 世纪初,体育院校的各种非体育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申报、开设,到目前为 止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新闻学、表演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艺术等 8 诸多专业设置,全国体育院校的非体育类专业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 景象。 15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育院校开办非体育类专业 正处于我国高等教育大量扩招、快速“大众化”阶段,专业开办、专业规模都在不断 扩大;另一方面,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当前,全国体育院校的非体育类 专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师资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特色不明显、规 模偏小、生源素质差、学术氛围不浓等。 16因此,体育院校必须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 解决上述问题以切实满足当今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一方面,由于非体育类专业师 资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青年教师人数居 多,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且体育知识较为匮乏。因此,体育院校应加大非体育类专业师 资的引进力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丰富中青年教师的体育学专业知识,以缓解师资短 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体育院校开办非体育类专业,在追求专业办学数量的同时,更 应该结合本校优势及当地实际情况,在特色上做文章,以形成人才培养的体育品牌优 势;再者,体育院校应在实训条件上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激烈竞争条件下对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要求, 以期提高就业 率。此外,对于那些基础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非体育类专业,应积极申办、开展研 究生教育,通过提升办学层次来活跃本专业的学术氛围。 3.1.1.3 非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目前所开设的这 20 个非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 整理,我们可大致将这 20 个专业分成三种类型。即:支持型(对体育类专业具有支 撑作用) 、 复合型 (和体育类专业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和补充型 (其它方面的专业) 。 17 支持型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医学专业,开设此专业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能从事 体育的科学化训练及训练后伤病的防治等方面的专门性人才。主要课程有:中医骨伤 科学基础、运动创伤学、康复医学等;复合型专业主要有体育新闻、体育管理、应用 心理学等,这些专业主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开课重点是与本专业相 关的体育类课程及各专业方向课程; 补充型专业是指除上述专业以外的其它方面的专 业,此类型专业发展的动力更多是来源于体育院校自身规模扩展的压力。代表专业有 英语、表演、音乐学、旅游管理等,各专业培养目标也更多样化。开设课程更侧重于 各专业方向课,体育类课程则相对较少。 3.1.2 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现状分析 3.1.2.1 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武术教育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通过 查阅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的课程教学大纲得知, 在我国 14 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当中, 有些院校所有非体育类专业或者部分专业甚至没有开设武术课, 有些院校也只开设了 太极拳课程(见表 5) 。 9 表 5 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开设的武术课程(学时、性质) 备注 北京体育大学 太极拳 (32、专业必修课) 7 个非体育类专业中 体育养生 (32、专业必修课) 只有表演专业未开设 武术套路 (32、专业必修课) 任一课程,其它各专 业均开设此三门课程 上海体育学院 少林罗汉十八手 (32、全院选修) 此十二门课程均可供 武术基本功 (32、全院选修) 9 个非体育类专业学 木兰拳基础 (32、全院选修) 生选择 木兰剑 (32、全院选修) 木兰扇 (32、全院选修) 武术理论基础 (32、全院选修) 杨氏太极拳 (32、全院选修) 初级散打 (32、全院选修) 擒拿与格斗基本技术 (32、全院选修) 陈氏太极拳 (32、全院选修) 健身气功入门 (32、全院选修) 南派棍术 (32、全院选修) 武汉体育学院 9 个非体育类专业 均未开设武术课 首都体育学院 太极拳 (36、专业必修课) 2 个非体育类专业 民族传统养生 (36、专业限制选修课)均开设此三门课程 健身武术 (36、专业选修课) 广州体育学院 太极与气功 (32、各专业公共选修课)共有 8 个非体育类 武术 (64、体育管理专业必修课) 专业,其它专业未开 武术 (32、体育经济专业选修课) 设武术课程 天津体育学院 太极拳 (32、专业选修课) 太极拳只针对部 武术运动 (64、公共选修课) 分专业, 武术运动 针对全院所有 10 个 非体育类专业 西安体育学院 太极拳 (32、专业必修课) 13 个非体育类专业只 有部分专业开设 河北体育学院 太极拳 (32、专业必修课) 2 个专业均开设 从表 5 中我们不难看出,各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在所开设的武术课程门类、时 数、性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如:北京体育大学除表演专业外,其它各专业均开设了 10 太极拳 、 体育养生 、 武术套路三门武术课程,教学时数共计达 96 学时,相 反,武汉体育学院所有 9 个非体育类专业均未开设武术课。这就反映了各体育院校对 非体育类专业武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不相同。 有些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为中 华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武术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这与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必须把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 过程的要求极不相吻合,更不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3.1.2.2 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武术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是武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 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 7 所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的 对比研究,发现各所高校所制定的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培养目标的一个共同特点 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 展。但各个学校又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甚至有些学校同一课程不同专业之间由于专 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武术课程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见表 6) 。 表 6 各院校武术课程培养目标的比较(仅列举 4 所) 学校 课程名称 培养目标 北京体育大学 太极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知识,学习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法、24 式太极拳的基本 方法、攻防应用法及套路,基本掌握 24 式太极拳演练的 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太极拳教学的基本能力及 勤学苦练的学练作风。 体育养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知 识;掌握疏筋壮骨功和六字诀功法,培养学生对传统体 育养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养生观 武术套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简要了解武术运动的基础理 论和常识,会解说武术主要运动特点,会欣赏武术套路 美,会基本套路教学方法;掌握武术长拳类徒手和器械 两项基本演练技术和主要动作的实用攻防技能,会正确 示范基本动作,会解释主要动作含义,会演示基本动作 攻防作用;感受武术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 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 起到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作用。 11 上海体育学院 杨氏太极拳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运动方法和 基本技法等知识,掌握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杨 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初步具备杨式太极拳教学与自我锻炼 能力。 健身气功入门健身气功入门主要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的健身气功的 入门知识,它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气 功的本质特征,掌握一套健身气功功法。学习本课程有利 于学生辨别健身气功的真伪。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国健身气 功的本质特征调身、调息、调心进行教学,向学生 讲授如何进行气功科学锻炼,并结合实际指点学生如何区 别真伪气功。 武术基本功 通过对武术基本动作、基本功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 术入门基础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段位武术、三级套路做准 备。 首都体育学院 太极拳 新闻学专业: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及 目前发展现状,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和 24 式简化太极拳 套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未来工作和太极拳比赛 及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等宣传报道的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